七佛译经师,凡情难测度——鸠摩罗什大师

作者&投稿:朱巩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说起鸠摩罗什大师,那就很有故事了,故事很多,也很精彩。首先看「鸠摩罗什」,翻译成中文叫「童寿」,这是什么意思?是指他年纪很小时,就有很高深的道德智慧。「童」指年幼,「寿」指德高,就是莲池大师所说的「冲年高德,故云童寿」。

他是龟兹国人。龟兹国在东晋时期属于西域三十六国之一,现在已纳入中国的版图,在新疆的库车县。

《大唐西域记》记载,玄奘大师西去求法时也经过了龟兹国,那是鸟语花香,非常好的一个地方。前几年我也去朝拜了一下鸠摩罗什大师的家乡,现在一看,也是有点感伤了,那么苍凉。

鸠摩罗什大师的时代,是佛法大兴的一个时代。我们中国的佛法都是从丝绸之路过来的,早期中国的译经师大部分都是从西域一带过来的。

鸠摩罗什出身望族,中天竺国——印度人,父亲名叫鸠摩罗炎,其家世世代代做相国(宰相)。

鸠摩罗炎也将要做宰相的时候,却选择出家了。有一次,他越过葱岭向东而来。当时龟兹国国王听说他智慧很高深,又抛弃世荣,出家修道,对他很尊重,就到郊外去远迎,拜他为国师。

这位国王有个妹妹,才貌双全。很多国家的国君、王子前来娉亲,她都不答应,就看中了鸠摩罗炎这位出家人。于是龟兹国王用他的力量,让鸠摩罗炎还俗,跟他的妹妹结婚,于是就有了鸠摩罗什。

鸠摩罗什的母亲在怀孕时,智慧就变得很高深,梵语自然通达,所以有见识的人都知道这是怀了一个有智慧的人。就像舍利弗的母亲怀他之后,辩才无碍一样。而且他的母亲身上有一块红痣,会相面的人也说她会生有智慧的儿子。

鸠摩罗什生下来后,确实很有智慧。据说他诵佛经,是「日诵千偈」。那是什么概念?一偈是三十二个字,一千个偈颂就是三万二千字。他一天能够背诵三万二千字,你想一想,这是什么智慧啊!我们可能一辈子都背诵不了这么多东西。

说起鸠摩罗什父母的故事,可有意思了。他的母亲很有善根,生了鸠摩罗什大师之后,就想出家。罗什的父亲却不答应了——我原来出家,你让我还俗了,现在你要出家,那我怎么办?

他的母亲就这样僵持了几年,又生了第二个儿子。第二个儿子生下来之后,他的母亲就一定要出家,决心下得很大,绝食以明志。

等绝食到第六日晚,人奄奄一息的时候,鸠摩罗炎怕再坚持下去,她命都没有了,只能答应了。鸠摩罗什的母亲这才得以出家,并且是带着他一起出家。

鸠摩罗什的母亲很厉害,一出家就证了初果。证初果后,有神通,她知道龟兹国的国运将要衰败,以后有灭国之难,所以就要到天竺国去参学。

鸠摩罗什早年是学小乘法的,后来遇到大乘法师,就信受了大乘法。鸠摩罗什不但精通大小乘佛法,并且对阴阳历数、四韦陀都通达。

所以,他母亲临走时对鸠摩罗什说:「大乘方等经教,应该要在震旦国弘扬。传之东土,那只有靠你的力量。但是如果去震旦国,对你自身没有利益,怎么办?」叫他自己选择。

意思就说:如果你想以后到震旦国弘法,就留下来;如果你想对自身的修行有利,我就带你到天竺国去。他母亲把这个选择丢给鸠摩罗什。

鸠摩罗什还真是菩萨种性,他说:「大士之道,利彼忘躯。」就是说,菩萨是要利益众生,为法忘躯的。如果能使大乘佛法在东土流传,我就是「身当炉镬」(身在火炉之中),都不退转。

于是他的母亲就去了印度,后来证到了三果。鸠摩罗什则留在龟兹,等待因缘。

鸠摩罗什以后是怎么样来到我们中国的?这里就有故事了。那时前秦叫苻秦,是北方最强大的国家。国主苻坚统一了北方,傲慢心就上来了,想要统一中国了。

在古代,朝廷都有通达天文学的人,叫占星家,他们认为天上的星象跟地上的政治、人事是密切相关的。苻坚的太史向他禀奏了一个现象:有一颗异星现在西域分野(这是天文学的概念),这表明「当有大德智人」要「入辅中国」。

当时西域各个城国,都非常敬服罗什大师杰出的才智,每当大师演讲法义时,国王就长跪在讲座的一侧,让罗什大师踏着他的背登上讲座,他们是如此地敬重罗什大师。

苻坚自然也听说过鸠摩罗什大师,再一看有这种天象,于是就派将军吕光带七万大军去伐龟兹国,目的就是要鸠摩罗什大师这一人,而不是贪求国土。

苻坚对吕光说:「朕听说西域有鸠摩罗什,深解宇宙间一切事物形象,还擅长阴阳之术,为后学之宗师,朕非常想得到他的辅助。贤哲之人是国家的大宝,若攻克了龟兹国,立即将罗什送来。帝王应天理而治理国家,以爱百姓为根本,岂是为贪图利益去征伐别国,此去只是为了邀请有道之人。」

同时,苻坚开始征伐东晋,想要统一中国,于是发生了历史上著名的淝水之战。东晋的谢氏家族很有谋略,以八万军队击败了苻坚的百万大军。苻坚这一败,是一发不可收拾,整个国家分崩离析,衰败了。

之后苻坚被手下的龙骧将军姚苌所逼,在一个寺院自尽了。姚苌自己建立了一个国家,就叫后秦,又叫姚秦。

这个姚秦不是嬴秦。嬴秦指周朝时的秦国。秦始皇的祖先善于养马,周孝王很喜欢他,在陕西给了他一块封地,国号为秦。由于他姓嬴,就叫嬴秦。

姚秦也不是苻秦。苻秦是苻坚建立的王朝,因为姓苻,所以叫苻秦。更不是乞伏秦。乞伏秦是什么?苻坚战败之后,他所征服的那些部落纷纷独立,不再服从于他。鲜卑族的部落酋领乞伏国仁纠合了一些部落,也成立了一个国家,叫乞伏秦,又叫西秦。

现在讲的姚秦就是指姚苌的儿子姚兴建立的国家,定都在长安。因为姓姚,所以叫姚秦。

嬴秦、苻秦、姚秦,是后人为了便于区分而称呼的,并非他们的自称。

再说回到吕光,他领军战败龟兹国,得到鸠摩罗什大师,在归国途中,听到了苻坚被姚苌杀害的消息,就在凉州城南,建元太安(史称后凉)。

鸠摩罗什跟着吕光,在后凉国姑臧(武威凉州)待了十六年。吕光既不懂佛法的尊贵,对鸠摩罗什大师也不尊重,所以鸠摩罗什那十六年基本上无所作为。但是他在那里进一步学习汉文,这对后来弘扬佛法做了扎实的文化的准备。

姚兴是一位明君,对佛教非常崇信。他将吕光的侄子吕隆征服后,正式迎请鸠摩罗什到长安来,尊为国师,开始以国家之力来翻译佛经,其中就有《佛说阿弥陀经》。

上回说到姚兴尊鸠摩罗什大师为国师,请他来主持翻译佛经。大师从弘始三年入关,到弘始十一年圆寂,只有八年的时间。但这八年的时间,成果丰硕,翻译的经论有九十八部,一共是四百二十一卷。

姚兴护持佛法,是举全国之力来帮助鸠摩罗什大师翻译佛经的。三千人的译场,有宣梵本的、有定字义的、有润文的、有校正的。经过很多道流程、把关,才能出一个经本,最后再报请皇帝批准流传。是非常慎重、严谨的。

参与译经的都是那个时代的精英,其中更有八百沙门——高僧大德!

其中有僧法师。据《高僧传》记载,僧法师出身贵族,博通经论,很有才华。姚兴令他做僧主(就是僧团里面的负责人)。僧法师讲究戒律,非常严肃,佛驮跋陀罗尊者(与东林寺很有因缘)被摈时的羯磨法,就是他主持的。

还有僧睿法师(在我们东林寺白莲社十八高贤里也有他的名字),也是博通经论,对《中论》《般若》都有深刻把握。僧睿法师是来做译经的「笔受」,协助鸠摩罗什大师翻译《法华经》,贡献很大。

当时《法华经》已经翻译过好几次了,实际上竺法护就翻译过《正法华经》。鸠摩罗什大师看到原来的翻译有很多错谬,就决定重新翻译。在重译时,常常是鸠摩罗什大师拿着梵本,姚兴拿着原来旧的译本来对照,这些义学沙门就来证义或进行语言上的润色。

比如翻译到《正法华经·授决品》(就是《法华经·五百弟子授记品》)时,原来的本子讲「天见人,人见天」,竺法护译为:「人见到天,天也见到人」。鸠摩罗什大师翻译到这里,就皱眉头了,说:「这句话有点过于朴实。」

僧睿在旁边就建议,是不是可以翻译成「人天交接,两得相见」?这一翻,又有这个意思,又很文雅。相形之下,「人见天,天见人」,就显得没有味道了。

鸠摩罗什大师不禁慨叹道:「我传译经论能够与你相遇,那真是没有遗憾。」

僧睿法师之所以能成为东林莲社的十八高贤之一,就是因为他不仅教理非常通达,还对净土法门一往情深。他发愿求生西方净土,临终时是面西合掌念佛往生的。

《南山感通传》中有一句「七佛以来,译经师」,来证明鸠摩罗什大师的功德。

这个信息的传达是有神秘渠道的。《南山感通录》又叫《道宣律师感通录》。道宣律师持戒精严,感得天人来护持、护法。这部《感通录》里,就收录了道宣律师与王璠、陆玄畅、费氏等天人的对话。

这个《感通录》很有意思。现在不是讲地外文明吗?这本书就是我们这个地球上唐代时的一位沙门与外星人的对话。比如道宣律师问费氏:「鸠摩罗什大师翻译的经典至今被人受持读诵,非常盛行,而且越来越盛行,这是什么原因?」

《法华经显应录》中引《南山感通传》中费氏回答说:「什公聪明,善解大乘,彼自七佛以来传译,得法王之遗寄也。」

「什公聪明,善解大乘」,是说鸠摩罗什深刻把握大乘佛法的精髓,而且参与译经的人员都是「一代之宝」,用现在话都是一代精英,所以他翻译的佛经是「绝后光前」。

以后就再没有像鸠摩罗什大师这样的译经盛况了,「绝后光前」,就是发扬光大了前人的事业,做出了后人再也做不出的事情。这个说法就是推尊鸠摩罗什是古今佛经翻译师中的翘楚。

而且鸠摩罗什大师的翻译是意译,「以悟达为先」,不是吭吭哧哧地对着文句一句一句翻译的。他是先「悟」,就是先了悟、通达义理,以佛的法义为先,然后再转为中国人所能够习惯的表现方式来翻译,不是一句句很呆板地翻译。

所以,他所译的经典得佛「遗寄之意」,能够得到佛说法的本来义味。

他不仅是释迦牟尼佛一尊佛以来的译经师,而且是过去七佛以来的译经师,这就很神妙了。

大家都知道,过去七佛是指庄严劫的后三尊佛:毗婆尸佛、毘舍浮佛、尸弃佛;贤劫的前四尊佛——拘留孙佛、拘那含牟尼佛、迦叶佛、释迦牟尼佛。

为什么七佛放在一起说?因为这七佛是五不还天(净居天)的天人都能够看到的,就是一百小劫之内,也是释迦牟尼佛成佛之前一百小劫修相好时能看到的。

过去七佛降诞在南阎浮提,都是在西天竺,就在古印度迦毗罗卫国。所以,迦毗罗卫国才叫中国——世界的中心,一四天下的中心。

过去七佛灭度之后,或者在他们的正法时期,或者在像法时期,他们的梵典必定会传到震旦国。这说明震旦国也是很了不起的国家,文化也是源远流长。

释迦牟尼佛的教法,通常说是佛灭度千年以后,到了东汉明帝年间才传过来。从历史记载来看,实际上在殷商时期就有佛法了,在周朝——周昭王、周章公这个时代也有佛法,甚至还有佛塔。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这是因为释迦化身无数,所以「随人所感,前后不定,或在殷末,或在鲁庄」。

《道宣律师感应录》里面谈到周穆王的时候建佛塔以及建佛像的过程,那就不是汉明帝时候的事情。所以,佛法在中土的流传,也是不可思议的。

所以历代都有译经师把梵文译成华文。像从汉明帝以来,来自天竺和西域的三藏法师都是以翻译经典开始传播佛法的。

这些译经师里面,惟有鸠摩罗什大师是自七佛以来,常为我震旦国做译经师的。这些信息都是南山道宣律师问费氏天人而得知的。

在这个《感通录》里还有一个问答,道宣律师问:「世间人常常议论鸠摩罗什大师的戒律清不清净。」这就是为什么鸠摩罗什大师的母亲对他说:「你到震旦国,对自己不利。」

在吕光占领龟兹国的时候,就用尽手段逼着鸠摩罗什大师跟龟兹国王的女儿在一起;到了姚秦,姚兴又逼他生后代——你智慧太高了,得有后代来遗传。不让鸠摩罗什大师住僧房,让他住在逍遥园。这好像是一个污点,其实鸠摩罗什大师都是被逼的。

他每次讲经论的时候,必先要说一句话——一个比喻:如臭泥中生莲华,但采莲华,勿取臭泥。

费氏天人说:「不须相评,非悠悠者所议。」说这个事情不是一般人所能评议的。「罗什师今位阶三贤,所在通化」,就是位证三贤,是三贤位的菩萨!圆教三贤位,那是十住、十行、十回向的菩萨,是菩萨摩诃萨。

三贤位就是阿鞞跋致菩萨,智慧广大,可以游戏神通,有种种善巧方便。鸠摩罗什大师为了弘扬佛法,忍辱负重,哪是要去破戒呢?

当时还有一个公案,叫「罗什吞针」。鸠摩罗什大师下面有八百沙门,觉得你住在逍遥园,天天跟美女在一起,我们是不是也可以这样?

为了阻断这些不正确的想法,有一天在过斋的时候,鸠摩罗什大师在每位比丘面前摆了针,叫他们把针吃下去。可是谁敢吞针呢?自然是没一个敢吃的。

鸠摩罗什大师就叫下面人把所有的针全都收上来,那是一大把,当着众人的面吞下去。这样一来,下面人再不敢说要跟鸠摩罗什大师一样了。

大师此举也就是说,你如果能够像我一样敢吞针,就可以跟我一样;你吞不了针,就不能一样。

所以想想鸠摩罗什大师这个三贤位菩萨,那是真实不虚的,不能用一般人的价值标准去判断他,哪是我们所能够随便评价的呢?

鸠摩罗什大师在临终的时候,曾经发过一个愿:我所翻译的经典流传后世,弘通永远,今在众人面前「发诚实誓」,若我所翻译的经典没有错谬的话,「当使焚身之后,舌不燋烂」。

就是说我鸠摩罗什翻译的经典如果没有错谬,就要有舌不燋烂的瑞相,以此来证信。大师圆寂,真的做到了「薪灭形碎,唯舌不灭」,也尸体全碎,舌头独存。

所以,鸠摩罗什大师能够到中国——震旦国来传扬大乘经典,对我们的恩德太大了。我们要感恩这位菩萨!




七佛译经师,凡情难测度——鸠摩罗什大师
所以,他所译的经典得佛「遗寄之意」,能够得到佛说法的本来义味。 他不仅是释迦牟尼佛一尊佛以来的译经师,而且是过去七佛以来的译经师,这就很神妙了。 大家都知道,过去七佛是指庄严劫的后三尊佛:毗婆尸佛、毘舍浮佛、尸弃佛;贤劫的前四尊佛——拘留孙佛、拘那含牟尼佛、迦叶佛、释迦牟尼佛。 为什么七...

康定金刚寺的金刚寺主持布楚活佛略传
在刘老的精心教导与自己精进不懈的努力下,活佛最终成为胜任藏汉翻译的一位译师。活佛仁波切翻译的著作有:《大圆满隆钦宁提派前行念诵文列编——遍智妙道》,《法王传规之常持大悲观世音修法精要》,《大手印双运实修正理》,《天法·破瓦法》,《天法·药师佛修法仪轨》,《...

唐玄奘和玉华宫故事?
根据皇帝的意见,玄奘的遗体送抵长安,暂时安置在慈恩寺的翻经堂。玄奘所翻译的经书,也全部交付慈恩寺保存。《三藏法师转》记载,遗体停留在慈恩寺期间,玄奘的弟子数百人痛哭不已,京城的僧侣和百姓也前来吊唁,每天都达到上千人。

《水浒传》人物点评
宋江平时排难解纷,济人贫苦,急人之急,扶人之困,好周全他人性命,因此,人们“把他比做天上下的及时雨一般,能救万物”,“及时雨”是对宋江肯救人于危难的品行特征的赞誉;“保义”本是宋初最低级的武官职名,后来逐渐成了人人可用的自谦之词。“呼保义”是个动宾结构,是宋江为了自谦而“自己称呼自己为保义”,后...

影尘回忆录的成书经过
后来感到有两种不妥;一是因大师的慧业与事业二者各自有其高标独特之点,如以凡情妄测,难免深浅失当;二是以历史观点写他人传记,为顾念其本身事实,势必扬弃许多不必要的材料;可是这些材料如仍原之于传记本人之口,则又颇觉宝贵。基此之故,仍以讲录方式,将横竖复杂之事实,作分门别类之排比,然后按年代之先后,前后...

什么是圣教序圣教序译文原文是什么?
然而,真教难仰,莫能一其旨归;曲学易遵,邪正于焉纷纠。所以,空有之论,或习俗而是非;大小之乘,乍沿时而隆替。 6、有玄奘法师者,法门之领袖也。幼怀贞敏,早悟三空之心;长契神情,先苞四忍之行。松风水月,未足比其清华;仙露明珠,讵能方其朗润。故以,智通无累,神测未形,超六尘而迥出,只千古而无...

华开花落水流无声|纪念妙湛老法师往生一周年
念佛法门以音声作佛事,透过佛号音声开启佛性,诚为转凡成圣之妙庄严路。东林佛号以清、畅、哀、亮、微、妙、和、雅八字特质为方针;为实相流现之妙音,具深信切愿之情怀;语速沉缓,格调哀亮,有巨大的摄受力。师深解东林佛号的含义和特质,亲获音声韵律之深意。 师受常住委派教众唱念佛号,苦口婆心、不厌其烦...

什么是舍利子?关于此物有何典故?
印光大师说,这是因为“精诚之极,佛慈加被,为之示现者”(《印光法师文钞三编?复杨佩文居士书》)可见,这不是凡情所能妄测的。 通常,舍利主要是指高僧们荼毗后烧出的结晶体。这种结晶体,坚固如金刚,闪闪发光,形态各异,有舍利珠、舍利花、舍利块、牙齿舍利等;色彩也不一,常称为“五色舍利”。例如最近圆寂的...

西天取经取的是什么经
恩意经大集 决定经 《佛说法乘义决定经》是北宋金总持翻译的佛经,于建中靖国元年(1101)至政和三年(1113)之间译出。 宝藏经 《宝箧经》,全称《大方广宝箧经》,又称《文殊师利现宝藏经》,佛教典籍,载《大正新修大藏经·经集部》,共三卷,为刘宋求那跋陀罗译。 华严经 《大方广佛华严经》,梵名,或称《杂...

法藏法师:浅谈天台宗的性格与价值
此外如诵经(慧思大师提倡诵持《法华经》)、拜忏(智者大师亲撰《法华三昧忏仪》)、修观(天台强调「一心三观」之禅修)、斋仪(如斋天、祭祖、水陆、施食等)皆出自天台宗门庭,乃至菩提心最早之有系统劝导(《摩诃止观》中,「发大心」一科即是),菩萨戒之授受(慧思大师撰集中国最早的授菩萨戒仪)等等,皆因天台宗...

开江县18541513849: 上述译经师多数是些什么人?
庄待丹珍: 大多是菩萨的化身.据说鸠摩罗什便是过去七佛的译经师,他自破婆尸佛以至释迦牟尼佛,每一^欠大法东来,均由他主持译事.至于其他之译师,如竺法护、佛陀跋陀罗、佛陀耶舍、真谛、菩提留支、菩提流志、玄奘、实叉难陀、义净,乃至开元三大士等,肯定都不是普通的人物.

开江县18541513849: 为什么读《妙法莲华经》的“妙法”两字时总想哭? -
庄待丹珍: 由于往世因缘,修行大乘法门,所以,今世,有缘见到大乘法门,就会“冥冥之中自由安排”,就会发露“大悲心”,慈愍众生之心,就会落泪,心酸等等,所谓的“感应”,不要执着,好好用功就可以了.小小的建议,再提到《妙法莲华经》时,加上“大乘”,也就是《大乘妙法莲华经》,看到此经名字的人,必定成佛.若生欢喜心,灭无量罪,必成佛道.“一句南无佛,皆已成佛道”.南无阿弥陀佛,随喜功德.

开江县18541513849: 鸠摩罗什是不是不持戒律啊?那么他翻译的妙法莲华经可信度高吗? -
庄待丹珍: 鸠摩罗什是七佛以来译经师 关於破戒问题,末学智慧浅薄,不敢妄度,查道宣律祖的开示如下 唐代著名高僧道宣在其《道宜律师相感通》中对此问题做了回答:余问什法师一代所翻之经,至今若斯受持转盛何耶?答云:其人聪明善解大乘,...

开江县18541513849: 鸠摩罗什是谁 -
庄待丹珍: 你看完就知道,他也是一名伟大的僧人,和玄奘一样,没有自己的著作,从事译经工作,

开江县18541513849: 谈谈你对鸠摩罗什大师的见解! -
庄待丹珍: 阿弥陀佛,晚钟合十!首先声明我对每个观点是达不到你的字数要求的,但我还是要来回答一下. 1.大师的功德:功德无量.与姚秦三臧法师不分上下,都翻译了很多经典的经文经卷.《大品般若经》,《法华经》,《维摩诘经》,《金刚经》,《中论》,《十二门论》,《大智度论》,等几十部数百卷经书. 2.对历史上有大师“破道”的看法:不知 3.大师除了对佛教以外的影响:本人只对佛教感兴趣,其他一律不知.敬请谅解.

开江县18541513849: 在中国佛教历史上,大家所公认的四大译经师是谁?
庄待丹珍: 有二种说法,一说是鸠摩罗什、真谛、玄奘、不空;另一说是鸠摩罗什、真谛、玄奘、义净.兹简介他们的档案如下: 1•鸠摩罗什(350 -413)华译童寿,因他在童年时...

开江县18541513849: 中国佛教四大译师是谁 -
庄待丹珍: 一般有两种说法,1,鸠摩罗什,玄奘,真谛,义净.2,鸠摩罗什,玄奘,不空,义净.我个人觉得,为什么我们不能五大译经师呢?他们每一位都很有贡献啊 说五大多好,五大译经师:玄奘、鸠摩罗什、不空、真谛、义净

开江县18541513849: 后秦姚兴时,最著名的译经师是谁?
庄待丹珍: 是鸠摩罗什,本印度人,但生长于龟兹(在今天新疆省库车县和沙雅县之间),他于后秦姚兴弘始三年(公元401年)到中国长安,秦王姚兴尊他为国师,请他在逍遥园翻译经典,先后译出的经藏有《摩诃般若波罗蜜经》,该经有2种:二十七卷者称《大品般若经》, 十卷者称《小品般若经》,论藏则有《大智度论》、《中论》、《十二门论》等,所译经论共有74部之多.鸠摩罗什是旷世奇才,不但精通三藏,并且擅长中国的语言文字,所以不拘泥于直译,而能流畅地意译,在中国翻译佛经史上开一新纪录,有中国四大译经师之首的美誉.

开江县18541513849: 请逐一说出以下历史人物所处的朝代或时代及从事的职业
庄待丹珍: 杜牧(唐代著名诗人) 颜真卿(唐代著名书法家) 杜如晦(大唐初年名臣) 薛涛(... 鸠摩罗什(中国佛教史上四大译经师之一,南北朝时期佛教高僧 ) 佛图澄(晋代高僧...

开江县18541513849: 佛教中最有名的佛经五大译经师,除了玄奘还有谁 -
庄待丹珍: 玄奘,鸠摩罗什、实叉难陀,真谛,不空,法显, 大概这几位是最著名的译经大师.这也不是定论,毕竟从来没有正式评选过.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