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阅读:《故乡的老物件儿》

作者&投稿:彭绍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闲暇的时候,我总会在记忆的深处翻找出一些被时光消磨得几乎没有多少信息的但在脑海已经扎根的、故乡的那些老物件儿来,细细地摆弄一阵、回味一番。

  炖钵炉

  说起炖钵炉,我估摸着它可能是现在电火锅、酒精火锅甚至满街时兴的刷锅、地锅子的鼻祖吧!

  从字面上讲,“炖”是烹饪的方法,有别于煎、炸、煮;“钵”起初应为炖钵,一种像盆但又粗糙一些的陶器,以后演变为铁锅或者钢精锅;而关键在于“炉”,“炉”的风格可谓五花八门,汉江平原的炖钵炉可谓别具一格。

  那些年代,乡下到了十冬腊月天寒地冻的时候,为了吃上热饭热菜,就把收藏在杂物间旮旯里的炖钵炉找出来,拍打掉灰尘,炖起炖钵炉来。条件好一点的家庭,是在供销社日杂门市部买回来的铸铁的、翻砂工艺的炖钵炉,上头有三个耳子,中间隔着一个露碗儿,下头一个通风孔,脚是三个爪子,稳稳地放在饭桌中央。条件差一点的家户,则用黄泥掺些麻筋捏制的土炖钵炉,虽然结构、功能与铸铁的炖钵炉差不了多少,露碗儿也不是铸铁的,是用几根铁丝或钢棍替代罢了,但是,略显笨重、粗糙,看上就有点土头巴脑的。炉子不一样,锅里炖出来的菜肴可是一样的香甜。中午或是晚上遂将在大锅里烧好的猪肉、头蹄杂货盛在一个小铁锅里,放在炖钵炉上,将架炉膛里的皮材用木屑或者废纸引燃,一时间,堂屋里炊烟袅袅,炉火熊熊,到处飘逸着特有的菜香味儿。待到锅里“咕嘟嘟——”“咕嘟嘟——”地炖开锅了,加些白菜、萝卜、香菜等,当然加几块豆腐更是绝配,大人娃儿一大家子人围坐在饭桌四周,聚集在热气腾腾、香气四溢的炖钵炉边上,“吸溜”“吸溜”地吃着喝着,说着笑着,尽享天伦之乐,其乐融融。

  当然,在那些年代里,吃炖钵炉的日子也是短暂的、屈指可数的,因为,除了春节前杀了年猪,生产队里抽干了塘堰分了鲜鱼,才有吃炖钵炉的机会和口福。更难得的是父亲放假在家,炖起炖钵炉,就着一碟豆腐乳,再炒上一碟花生米或是蚕豆,陪着爷爷小酌几杯,看着老人们体味着“绿蚁新焙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的惬意劲儿,那是多么让人艳羡的呀!

  火笼缸

  那些年代的乡下,过冬是件非常难熬的事情。那些年,严冬来临,白雪皑皑,老北风撕扯着电线和树梢“呜——呜——”吹着哨子,房檐下会挂着几尺长的凌冰钩子,堰塘和水库上的冰有几尺厚,我们在上面你追我赶奔跑打闹都没有一点事儿。穿着棉衣棉裤仍觉得透心的凉,布底子的棉鞋也不保暖,手脚成天冻的冰凉,像一个个红萝卜。一个冬天,手背、脚后跟不知要都冻烂几回,皱裂的口子渗着血丝丝。火笼缸就成了我们农家必备的取暖工具。

  火笼缸是一种用来取暖的陶器,圆圆的,上粗下细,有土陶的和上釉的两种。规格一般有大小两种,刚好能踏上大人的一双脚,小孩只能踩着边儿烤脚。火笼缸上面有个把儿,随手拎着烤手,坐着烤脚,很能抵挡一阵子寒冷。

  火笼缸里多装有木屑、棉壳和枯草渣滓这些既易燃又耐烧的`东西。早晨,母亲做好饭后就让我们将灶膛里的腐炭带上灰火一并铲到火笼缸里,用脚踩实,然后再盖一层灶灰。一开始,总是烟雾弥漫,熏得人眼泪只溜,抹得像个花猫脸,但是,我们仍然乐此不疲。大人是没有功夫享受火笼缸的,多是由老人和小孩用来取暖,有时候衣裤被烧得大窟窿小洞,那多数是烤火笼缸惹的祸。

  在经济十分拮据的那些年代,虽然只花三五毛钱就能买一个的火笼缸却看得很金贵,家长是绝对不让我们带到学校去,以免丢了或砸了。上学的时候,冻得实在招架不住,我们就找来空油漆罐之类的铁质容器,模仿着自制简易的火笼缸。在其底上钻几个小孔,用铁丝做一个提手,拴上线绳提着,里面装上腐炭和木屑之类的,到校后迎风使劲晃几圈,吹燃了权当火笼缸烤手,也能对付一阵子。有时候烟熏火燎地把教室里搞得乌烟瘴气的,会被老师喝止甚至将其扔出教室,只能偷偷摸摸地躲在课桌下面焐焐手暖和暖和。

  每天晚上睡觉前,母亲都会小心翼翼地用火笼缸慢慢地将我们的被褥烘烤热热乎乎的才让我们上床睡觉。多少年,火笼缸陪伴着我们度过一个个严冬。多少次,温暖的被褥裹拥着我们进入甜蜜的梦乡。

  纺车和机头

  说到纺车和机头(织布机),可能要追溯到黄道婆以前更远古的时代了。

  在我儿时的记忆中,纺车是普通农家用来纺花的。它是利用旋转抽丝延长的工艺生产纱或线的工具。纺车由轮子、摇柄、锭杆、支架、底座等构成。有个谜子就是描绘纺车的:一只燕,腰里掖着16根箭,吃油条(棉条像油条状),吐白线。每到初冬,皮棉从生产队分回家来再拿到轧花铺轧成棉絮,母亲就在堂屋边上,一有空就坐在那里不停地搓着棉条,然后,架上那辆老掉牙的纺车,拂去灰尘,擦拭干净,左手拽着棉条,右手摇着纺车,很有节奏地“嗡—嗡——”的纺线。入夜,煤油灯下总晃动着母亲不停地纺花的身影,常常是那“嗡—嗡——”的纺花声伴我入眠。

  “七亩地,八亩宽,中间坐个女人官。脚一踏,手一扳,十二个环环都动弹。”这是我小时候常听母亲常念叨的歌谣。 这歌谣说的就是乡下的织布的情景。那老织布机大家都叫它机头。织布是一门精细的活儿,工艺复杂繁琐,,要经过扎花、弹花、搓棉条、纺线、拐线、浆纱、织布等多道工序。而织布则是最后一道也是最为关键的一道程序。这种土织布机上面没有一个铁钉,全部是榫卯连接,相当结实耐用。我家的那架机头不知是哪年置办的,传到母亲手上很有些光景,有几个地方破损了用纱线绑了又绑,梭子磨得油光水滑。母亲上好了纬线,脚用力一踩踏板,手一扳机档,梭子拽着经线,在纬线间往来,织布机上面的铁环发出“哐——哐”的声响。一寸、两寸,一尺、两尺………一匹匹平整如练的土布就织成了。母亲会用买来的颜料,将胚布印染成靛青色或是毛蓝色,裁缝成衣裤和被单。

  可以说,我是穿着当年的土布长大的。一直到小学五年级以后,的棉、的良等化纤细布的普及,我们才逐渐淘汰那些土布衣裳。那架纺车也被放在阁楼上落满了厚厚的尘土。那架高大的机头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消失的。现在,恐怕只有到农家博物馆和百度文库里才能看见那些既熟悉又陌生的老物件了。

  回想起故乡的那些老物件,回想起家里的炖钵炉和火笼缸,回想起母亲的纺车、机头以及母亲纺线和织布的情景,看到的是优雅与和谐,听到的是韵律和流动的音符,享受的是温馨、幸福还有历史、亲情和乡愁的滋味。




散文阅读:《故乡的老物件儿》
闲暇的时候,我总会在记忆的深处翻找出一些被时光消磨得几乎没有多少信息的但在脑海已经扎根的、故乡的那些老物件儿来,细细地摆弄一阵、回味一番。炖钵炉 说起炖钵炉,我估摸着它可能是现在电火锅、酒精火锅甚至满街时兴的刷锅、地锅子的鼻祖吧!从字面上讲,“炖”是烹饪的方法,有别于煎、炸、...

《故乡的泥土》 阅读答案
(1)于是也学着走上一遭,顿时觉得一种泥土的芬芳沁入肺腑,好像脚丫儿在与松软的泥土相拥着说话儿……(2)我总隐隐觉得故乡的泥土仿佛认识我的脚,知道我是泥土中的一条血脉和根须。4.阅读下面与泥土有关的神话传说和故事,结合本文,谈谈你的发现和感想。(60字左右)(4分)故事一:在古希腊神话...

《故乡》原文及作者简介
我冒了严寒,回到相隔二千余里,别了二十余年的故乡去。 时候既然是深冬;渐近故乡时,天气又-阴-晦了,冷风吹进船舱中,呜呜的响,从蓬隙向外一望,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我的心禁不住悲凉起来了。阿!这不是我二十年来时时记得的故乡? 我所记得的故乡全不如此。我的故乡好得多了。

老屋离我愈远了鲁迅《故乡》阅读答案,急!!!
不留恋是因为“我”怀念的是少年时那个闰土

初中记叙文阅读题
1.比喻的修辞方法。生动地刻画出父亲守望神态的庄重而凝滞,说明父亲守望时间的长久。2.夜色渐深的时间过程。3.不会失落,以为我回家主要是安慰父亲对我的思念之情,并无大事。

高三语文综合强化训练试卷:散文阅读
答案:(含义)蒲公英在文中象征着我们这些远离家乡的游子。 (作用)①内容上,表达了作者对老屋日益败落的伤感,对像蒲公英一样的“我们”顽强生命力的礼赞。 ②结构上,蒲公英是作者抒情的载体,串联起作者有关“老背村”和自家老屋的回忆,托物言情。 4.文章*后说“多少年之后,他乡就是故乡,而故乡却是他乡了”,请...

语文阅读答案?
初一 语文阅读题答案: 1.心灵手巧、勤劳能干、心地善良又有点封建迷信的妇女。 2.包粽子、吃粽子、用粽子供祖先、布施乞丐。 3.对童年与故乡的快乐时光的思念和惋惜。 4.“敲”具有动感,形象地刻画出妈妈的话对我思想认识上的重要的敲打作用。 5.问题:选文第⑧段在文章结构和内容上有什么作用?答案:结构上...

《故乡的元宵》原文是什么?
《故乡的元宵》是汪曾祺的一篇回忆性散文。 文中描绘了故乡元宵节一系列形式多样的民间节日活动,为我们营造出其乐融融的节日氛围,从中可以体会到汪曾祺散文浓郁的生活情趣和欢乐的气息,展现了乡间的自然与纯美。 从作品中不难看出一个长期漂泊异乡的游子乡土文化的怀念,以及对故乡的爱,同时也感受到他对年之过去的惋惜...

鲁迅的小说《故乡》全文
进入90年代,研究鲁迅《故乡》的阅读史,出版了《鲁迅〈故乡〉的阅读史》一书,仅从鲁迅小说《故乡》于1921年发表后被阅读和评论的变迁情况,运用传播美学和接受美学的批评方法展示20世纪现当代文学的空间,其中涉及了许多文学史未曾涉及的领域,与传统的文学史大不相同。 3年前,他把鲁迅在日本、韩国、新加坡、台湾的影响...

我那垂老的故乡 阅读答案
1、眼前的榕树和悠扬的哨音,勾起了“我”对故乡的回忆,激发起“我”内心已有的生活体验。而儿子是没有这种心理活动的,他只是觉得好玩。2、(1)传说月亮上有桂花树,因而想像住在月宫的嫦娥一定会带来桂花的清香。(2)“悄悄”、“轻轻”、“静静”、“慢慢”等形容词的叠用,把动作表现得轻柔,...

晋州市13548073515: 名人佳作摘抄及赏析450字,标明作者,出处 -
翠米乙酰: 现给你推荐几篇名家佳作: 抒情散文《杜鹃花开了》,以拟人的手法采写,运用杜鹃花与人生的坎坷道路相结合写作技巧,描写了杜鹃花,色彩缤纷,强大的生命力,不畏严寒酷暑,不因失去滋养的水分而自暴自弃,而是选择坚强地活下去....

晋州市13548073515: 鲁迅小说《故乡》中,“项带银圈”手捏一把钢叉的儿时玩伴叫什么? -
翠米乙酰: 是闰土. 小时候的闰土: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 长大的闰土与小时的闰土对比:他身材增加了一倍;先前的紫色的圆脸,已经变作灰黄,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皱纹;眼睛也像他父亲一样,周围都肿得通红,这我知道,在海边种地的人,终日吹着海风,大抵是这样的.他头上是一顶破毡帽,身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索着;手里提着一个纸包和一支长烟管,那手也不是我所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却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

晋州市13548073515: 有关余秋雨的好文章,特别是适用于考试阅读理解的文章.谢谢 -
翠米乙酰: 《文化苦旅》是余秋雨教授80年代在海内外讲学和考察途中写下的作品 ,是他的第一部文化散文集,也是他的代表作.全书所收作品主要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历史、文化散文,散点论述,探寻文化;另一部分是回忆散文. 全书共37篇,分别为《道士塔》《莫高窟》《阳关雪》等

晋州市13548073515: 名著阅读.(5分)①闰土是________(作者)小说《故乡》中塑造的人物形象之一,在其散文集《朝花夕拾》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文... -
翠米乙酰:[答案] ⑴鲁迅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⑵不影响保尔这一人物形象.人在逆境中产生消极的心里,这很正常,关键在于能否从逆境中走出.保尔在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之后,最终战胜了自己....

晋州市13548073515: 史铁生有什么好的作品适合中学生阅读? -
翠米乙酰: 散文作品:我与地坛秋天的怀念合欢树安乐死断想(一)安乐死断想(二) 三月留念说死说活(一)说死说活(二)相逢何必曾相识(一)相逢何必曾相识(二)黄土地情歌(一)黄土地情歌(二)老家病隙碎笔...

晋州市13548073515: .鲁迅的小说《故乡》中,“项带银圈,手捏一柄钢叉”的儿时玩伴叫什么? -
翠米乙酰: 儿时玩伴叫 闰土

晋州市13548073515: 鲁迅的小说《故乡》中,“我”是一个什么形象?小说中的人物是经过艺术加工的人物形象,“我”不是作者,是一个线索人物.那“我”是一个什么形象呢? -
翠米乙酰:[答案] 你好! 我觉得“我”在《故乡》中,应该只是个过客(作者只是想用第一人称来写这篇文章),所以“我”具体来说,是为了叙述方便而存在的,没什么太大意义; 因为作者不过是借用的“我”这个角色来记叙有关闰土等人的回忆,接“我”的双...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