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时有关的文言文

作者&投稿:须有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1. 与天时不如地利有关的文言文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作者】《孟子》【朝代】先秦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2. 关于天时地利人和的文言文名字叫

课本里面的标题是《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

原文:

孟子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 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 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3. 关于谋臣的文言文

1. 《西江月·堂上谋臣尊俎》作者:辛弃疾 朝代:宋代

2. 上谋臣帷幄,边头猛将干戈。天时地利与人和。燕可伐与曰可。

此日楼台鼎鼐,他时剑履山河。都人齐和《大风歌》。管领群臣来贺.

3.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由于辛弃疾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江西带湖。

4. 孟子古文谁知道

孟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原文]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中,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鱼我所欲也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通”避”,下同)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通”欤”)?乡(通:向”过去,从前.下同)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5. 求《得到多助, 失道寡助》和《陋室铭》的古文

得到多助,失道寡助① 孟子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②,七里之郭,环③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④非不深也,兵革⑤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⑥,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⑦,固国不以山溪之险⑧,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⑨。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⑩,亲戚畔(11)之;多助之至,天下顺(12)之。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13)。 [作者简介] 孟子(约前372一前289),名轲,字子舆,邹(今山东邹县)人,战国时期,思想家、教育家,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地位仅次于孔子,后世常以“孔孟”并称。

他生活在兼并战争激烈的战国中期,政治上主张“法先王”。在孔子的“仁”学基础上,提出了系统的“仁政”学说,主张行“仁政”以统一天下,曾游说梁、齐等诸侯国君,均不见用。

退而与弟子万章、公孙丑等著书立说。其言论和行动的记载,保存在〈孟子〉一书中。

此书不仅是儒家的重要学术著作,也是我国古代极富特色的散文专集。 其文气势充沛,感情洋溢,逻辑严密;既滔滔雄辩,又从容不迫;尤长于譬喻,用形象化的事物与语言,说明复杂的道理。

对后世散文家韩愈\柳宗元、苏轼等影响很大。 孟子远祖是鲁国贵族孟孔氏,后家道衰微,从鲁国迁居邹国。

据说,孟子三岁丧父,孟母艰辛地将他抚养成人,孟母管束甚严,其“迁地教子”、“三断机杼”等故事,虽不一定可靠,但却成为千古美谈,是后世母教之典范。关于孟子的师承,他曾自云“予未得为孔子徒也,予私淑诸人也”(《孟子·离娄下》),但司马迁在《史记·孟子荀卿列传》中则谓其“受业于子思之门人”。

孟子一生推崇、学习孔子,认为“自生民以来,未有盛于孔子也”;“乃所愿,则学孔子也” (《孟子·公孙丑上》)。 孟子曾周游齐、晋、宋薛、滕、梁列国,游说他的“王道”和“仁政”思想,历时约二十年,并一度成为齐宣王之客卿,但当时各诸侯正忙于合纵连横的兼并战争,没有人愿意采纳他的建议。

于是孟子退而计学著书,在教学活动中孟子得到很大的慰藉,尝谓君子有“三乐”,“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孟子·尽心上》)。 孟子是儒家最主要的代表人物之一,但孟子的地位在宋代以前并不是很高的。

自中唐的韩愈著《原道》,把孟子列为先秦儒家中唯一继承孔子“道统”的人物开始,出现了一个孟子的“升格运动”,孟子其人其书的地位逐渐上升。北宋神宗熙宁四年(1071),《孟子》一书首次被列入科举考试科目之中;元丰六年(1083)年,孟子首次被官方追封为“邹国公”,翌年被批准配享孔庙。

以后《孟子》一书升格为儒家经典,南宋朱熹又把《孟子》与《论语》、《大学》、《中庸》合为“四书”,其实际地位更在“五经”之上。元朝至顺元年(1330),孟子被加封为“亚圣公”,以后就称为“亚圣”,地位仅次于孔子。

[注释] ①选自《孟子·公孙丑下》,题目是编者加的。 ②〔三里之城〕周围三里(那样小)的城。

③〔环〕围。 ④〔池〕护城河。

⑤〔兵革〕泛指武器装备。兵,兵器。

革,甲衣(古代作战时士兵用以保护身体的军服)。 ⑥〔委而去之〕意思是弃城而逃。

委,放弃。去,离开。

⑦〔域民不以封疆之界〕意思是,使人民定居下来而不迁到别的地方去,不能靠划定的边疆的界限。域,界限,这里意思是限制。

⑧〔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巩固国防,不能靠山河的险要。 ⑨〔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震慑天下,不能靠武力的强大。

⑩〔至〕极点。 (11)〔畔〕通“叛”。

(12)〔顺〕归顺,服从。 (13)〔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所以君子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胜利。

君子,指上文所说的“得道者”。 [译诗、诗意] 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

三里的小城,七里的外城,包围着攻打它却不能取胜。包围着攻打它,必定是得到天气时令的有利条件了,这样却不能取胜,这是因为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

城墙不是不高,护城河不是不深,武器装备不是不精良,粮食不是不多,但守城者弃城而逃走,这是因为对作战有利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 所以说:使百姓定居下来,不能依靠疆域的界限,巩固国防不能靠山河的险要,威慑天下不能靠武器装备的强大。

施行仁政的人,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施行仁政的人,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少。帮助他的人少到了极点,兄弟骨肉都会背叛他。

帮助他的多到了极点,天下人都归顺他。凭借天下人都归顺他的条件,攻打兄弟骨肉都背叛他的人,所以施行仁政的人要么不作战,作战就一定胜利。

[赏析] 这篇短文一开头就提出“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这一观点,指明“人和”是克敌制胜的首要条件。“人和”,就是下文说的“多助”和“天下顺之”,即人民的支持和拥护,这反映了孟子“民贵君轻”的政治思想。

宋朱熹。

6. 20条有关学习的文言文

最低0.27元/天开通百度文库会员,可在文库查看完整内容>

原发布者:2000926abcd

欧阳修苦读1欧阳公2四岁而孤3,家贫无资。太夫人以4荻(dí)5画地,教以书字。多诵6古人篇章。及7其稍8长,而家无书读,就闾(lǘ)里9士人10家借而读之,或11因12而抄录13。抄录未毕,已能诵其书。以至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欧阳公:指欧阳修,北宋文学家、史学家。3.孤:小时候失去父亲。4.以:用。来干什么。5.荻:多年生草本植物,与芦苇相似。6.诵:(多诵古人篇章)朗诵。7.及:等到。8.稍:稍微。9.闾里:乡里、邻里。10.士人:中国古代文人知识分子的统称,此指读书人。11.或:有的时候。12.因:趁机,借……的机会。13.抄录:抄写。14.务:致力,从事。15.诗赋文字:诗歌文章。1司马温公幼时,2患记问3不若人。群居讲习,4众兄弟5既成诵,游息矣;独12下帷13绝编,6迨能7倍诵乃止。用力多者收功远,其所精诵,8乃终身不忘也。温公9尝言:“书不可不成诵。10或在马上,或14中夜不寝时,11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选自朱熹编辑的《三朝名臣言行录》)[1] 患:担忧,忧虑。3:不若:比不上。若:如。4:众:众多。5:既:已经。6:迨:到;等到。7:倍诵:背诵。倍:通“背”,背诵。8:乃:于是,就,才。9:尝:曾经。10:或:有时11:咏:吟咏。12:下帷:原指汉代董仲舒下帷讲学,三年不看窗外这件事。这里借此指专心读书。13:绝编:据《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孔子读《周易》,“韦编三绝”(意思是,翻阅的次数多了,编木简的




文言文的时候
时尚,时俗 [fashion] 李氏子 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 ——唐· 韩愈《师说》9. 时运;命运 [fortune] 死之短长,时也。——《左传》杀身有地初非惜,报国无时未免愁。 ——宋· 陆游《登慧照寺小阁》10. 又如:时衰(时运衰落);时道(时运;机会);时蹇(时运不佳)11....

文言文中的“时”是什么意思
女时昔作儿,生小出野里.——《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7.又如:费时(耗费时间);多时(很长时间);时晌(时饷.时间);时子(时候);时目(时下的眼光);时出(得其时而出)8.时尚,时俗 [fashion]李氏子 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 唐· 韩愈《师说》9...

古文中的"尔时"和"一时"分别是什么意思?
7.即时,立刻。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容止》:“始入门,诸客望其神姿,一时退匿。”《水浒传》第七回:“既蒙到我寒家,本当草酌三杯,争奈一时不能周备,且和师兄一同上街闲玩一遭。”《红楼梦》第四回:“却十分面善得紧,只是一时想不起来。”8.突然;偶然。《水浒传》第七回...

天时有关的文言文
4. 孟子古文谁知道 孟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原文]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关于时光的现代文言文
1. 关于时间的古文 1、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出自唐代的《金缕衣》 译文:不要爱惜荣华富贵,而应爱惜少年时光。就像那盛开的鲜花,要及时采摘。如果采摘不及时,等到春残花落之时,就只能折取花枝了。 2、一向年光有限身。等闲离别易销魂。酒筵歌席莫辞频。——...

时在文言文中的意思
11、半夜十一点到一点的时间为子时,一点到三点为丑时,三点到五点为寅时,其余的以此类推古代的一个时辰相当于今天的两个小时,所以,当钟表刚刚传入中国时,就有人把一个时辰叫做“大时”,新时间的一个钟点叫做“小时。12、跪求“之”“为”“以”‘观”“其”“于”“时”在各种文言文中的...

有哪些文言文句子里,或字翻译成“有时候”?
)有指摘其诗文一字者,衔之次骨,或至相殴。(如有挑出他作的诗、写的文章中一个字的毛病的人,他便对此恨之入骨,有时甚至殴打对方。)——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刘东堂言(某狂生)》)其神或岁不至,或岁数来。(那神有时一年也不来,有时一年来好几次。)——《史记-封禅书》...

有关于时间的文言文有什么?
文言文中表示时间的词 岁:年.《捕蛇者说》:“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期年:满一年.《邹忌讽齐王纳谏》:“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积年:好几年.《张衡传》:“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曩:从前.《捕蛇者说》:“曩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向:先前.《捕蛇者说》:“向吾...

此时的文言文
2. 带有“时”字的名句、古文 1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王昌岭《出 塞》 2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白居易《琵琶行》 3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李清照《一剪梅》 4 明月何时有?把酒问青天。苏轼《水调歌头》 5 一场愁梦酒醒时,斜阳却照深深院。...

文言文记时
时尚,时俗 [fashion] 李氏子 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 ——唐· 韩愈《师说》9. 时运;命运 [fortune] 死之短长,时也。——《左传》杀身有地初非惜,报国无时未免愁。 ——宋· 陆游《登慧照寺小阁》10. 又如:时衰(时运衰落);时道(时运;机会);时蹇(时运不佳)11...

米易县18674273087: 与天时不如地利有关的文言文 -
东野哈舒达: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作者】《孟子》【朝代】先秦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米易县18674273087: 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言文,回答问题.[甲]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 -
东野哈舒达:[答案] 1.①兵器 ②限制 ③军备(军队) ④信任2.①所以君子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能胜利.②从古到今,人都有一死,(如果)不取信于民,国家就无以立足.(意对即可)3.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或...

米易县18674273087: 这个文言文的意思是?孟子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br/
东野哈舒达: 【原文】 孟子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①.三里之城,七里 之郭②,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 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

米易县18674273087: 课内文言文阅读能力考查——孟子两章(甲)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 -
东野哈舒达:[答案] (1)“道”是孟子的“仁政”的思想,道与人和的关系是君主只有施行仁政才能得到人和. (2)安乐指在生活上奢侈,或不思进取.启示是我们要居安思危,积极进取,奋发图强,不能安于现状.

米易县18674273087: 文言文<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翻译 -
东野哈舒达: 孟子说:“有利的时机和气候不如有利的地势,有利的地势不 如人的齐心协力.一个三里内城墙、七里外城墙的小城,四面围 攻都不能够攻破.既然四面围攻,总有遇到好时...

米易县18674273087: 文言文阅读(共10分)阅读《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完成后面问题.得道多助,失道寡助①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②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 -
东野哈舒达:[答案] 1.(1)之:的 (2)去:离开 (3)畔:通“叛” (4)至:到了极点(共4分.每个1分)2.(1)这(是)天时不如地利. (2)巩固国防,不依靠山河的险要.(共4分.每个2分)3.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共2分)

米易县18674273087: 同心者同行的文言文
东野哈舒达: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二人同心,其力断金.万人操弓共设一招招无不中.同愿者同谋同心者同行.闻道者木兰.同心者同行.同心而共济.始终如一.此君子之朋也.人心齐,泰山移.万人一心犹不可挡.同心者同行.同行者共赢.已知修身.则同道而相忆.已知四国则同心而共济.

米易县18674273087: 天时地利人和出自哪篇文章
东野哈舒达: 出自《孙膑兵法·月战》,原句是“天时、地利、人和,三者不得,虽胜有殃.”

米易县18674273087: 有关”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文章 -
东野哈舒达: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译文原文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

米易县18674273087: 时字在文言文中放句首还是作为“……的时候”的意思放在句尾~~比如公出登莱时莲贼初在金乡猝与遇 -
东野哈舒达: 〈名〉 1. (形声.从日,寺声.从“日”与时间有关.本义:季度;季节) 2. 同本义 [quarter (of a year);season] 时,四时也.——《说文》 四时,四方各一时,时,期也.——《释名》 谓其三时不害.——《左传·桓公六年》.注:“春夏秋也.” 三时...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