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花钟的作者是谁

作者&投稿:再旺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的第十三课《花钟》作者是谁~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花钟》教案(一)
  【教学背景分析】
  《花钟》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的一篇讲读课文。课文思路清晰,语言很美,让学生把朗读、理解、感悟紧密结合起来,让学生自由、充分地读。读出对花的喜爱,读出对修建奇妙的花钟的赞叹。课文按照“归纳现象—揭示原因—实际运用”的思路,说明不同的花会在不同的时间开放及其原因。作者先讲观察后的发现:一天之内,不同的花开放时间是不同的。并形象列举了牵牛花等9种花不同的开花时间来说明这个发现;接着分析回答了不同的植物开花时间不同的两个原因:开花时间与温度、湿度、光照有关,与昆虫的活动时间有关;最后扩展开去,谈到植物学家修建“花钟”,其做法很奇妙。
  【整合思路】
  根据小学生的特点,利用形象生动的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有效的突破重难点,使学生能主动地参与学习。具体整合思路如下:在导入新课,进入情境这一环节中,该课件中朵朵盛开的鲜花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鲜花的喜爱之情,在感悟理解环节中,课件出示的重点句子,引导学生体会不同句式的表达效果,并增强了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加强了对学生语言文字的训练。然后让学生亲眼目睹昙花一现的情境,化抽象为直观,突破了难点。通过具体观赏花钟不同场景,体会植物学家修建花钟的奇妙。激发学生热爱科学,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会认8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争奇斗艳、芬芳迷人、艳丽、苏醒、湿度、密切、关系、娇嫩、适宜、适应、昆虫、传播、植物学家、修建、陆续、大致”等词语。通过多种形式使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合作讨论探究的方法,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合作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观察兴趣,学习作者留心观察,善于探索的科学态度。初步培养学生留心周围事物,认真观察和思考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理解不同的表达句式,对一些句子尝试换一种说法。
  教学准备:CAI(计算机辅助教学) 课文朗读选用《新跨越》(新课标小学语文学科教学资源包)
  设备分析:
  这篇课文的教学选用模式二能有效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课件直观生动、画面优美,使学生学得轻松,更有兴趣,有利于顺利完成教学任务。
  学生情况分析:大部分孩子聪明、勤奋、好学,都由一定的认知能力,分析能力,少数同学的参与意识较强,他们在接受别人的评价中能发现自身的价值,产生兴奋感、自豪感,对自己充满信心;他们在接受别人的评价中能发现自身的价值,产生兴奋感、自豪感,对自己充满信心。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花钟)师述: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谁能说说什么是花钟?你还有什么疑问?
  2、让我们一起欣赏美丽的鲜花(课件呈现五彩缤纷、色彩艳丽的花朵)课文中用哪些词来形容这景象的?(课件呈现词语:鲜花朵朵、争奇斗艳、芬芳迷人)
  争奇斗艳、芬芳迷人的鲜花中还蕴藏着许多秘密,让我们一同走进课文去探索。
  (点评:利用优美的图片,认识不同的鲜花,引导学生质疑,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参与学习。)
  二、朗读欣赏,整体感悟。
  边听边思考:(用光盘播放课文朗读)
  1、科学家揭示了一个什么有趣的现象 ?
  2、不同的植物为什么开花的时间不同呢?
  (点评:本环节运用光盘播放课文朗读,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官,使学生走进课文,初步体会文章的语言美,感受花钟的奇妙。)
  三、品读感悟 交流体验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 ,这段给我们介绍了一种有趣的现象,文中的中心句是什么?用“———”勾出来,围绕它介绍了哪几种花?(学生边回答老师边贴鲜花图片)
  2、看图复述回答:什么花在什么时候开放呢?
  生答:牵牛花五点开放,蔷薇花五点左右开放……
  3、读读说说:同样是写什么花在什么时候开放,书上是怎么写的?请再读一读第一段中的相关句子,并选一句自己最喜欢的,反复读,和同桌说说你想像花开时的情景并说说喜欢的原因。
  4、学生自读,互读,感悟。
  5、(课件出示第一段重点句子)朗读展示,展开想像,交流体会
  6、师生合作品读,赞美鲜花
  (点评:通过课件出示重点语句,让学生体会不同的句式表达的效果不同,增强了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积累了好词佳句。)
  7、我会填:(课件出现练习)
  牵牛花
  蔷薇 睡莲
  万寿菊 烟草花
  月光花 昙花
  我知道了用不同的句子写 的情景,会使句子更 更
  (点评:通过做这个练习,让学生进一步体会语言表达的丰富性,增强语言的感悟能力。)
  8、想想作者为什么会“发现不同的鲜花会在不同的时间开放”?
  对你有什么启示?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以自主合作学习方式为主)
  1、不同的鲜花为什么会在不同的时间开放?植物学家进行了研究,有什么发现呢?
  2、合作学习:请默读第二段,想一想,议一议,说一说:你读懂了什么?“吻合”是什么意思?联系课文,你能猜测“夜来香为什么在晚上八点左右开放”吗?为什么大多数花在白天开放?
  3、集体交流,老师相机点拨并板书:温度 湿度 光照 昆虫活动 。(评价学生合作学习的情况)
  生:我读懂了……
  4、课件欣赏昙花开放的美丽瞬间。
  (点评:利用课件化抽象为具体,使学生直观感受到平时很难看到的昙花一现的美。)
  5、理解朗读全段。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1、欣赏花钟:聪明的植物学家把不同时间开放的花,种在一起,把花圃修的像钟面一样,你们想去参观吗?(课件呈现日内瓦最早修成的花钟)
  (点评:课件让学生更加深刻的感受到了花钟的神奇,开阔了视野,激发了学生热爱科学的意识,培养了他们留心观察事物的能力。)
  2、赞美花钟:参观完你有什么感想?
  3、比较句子: “我看到什么花开了,就知道是几点了”这句话对吗?
  文中用语言怎么叙述的?指名读第三自然段
  课件出现句子:齐读“你只要看看什么花刚刚开放,,就知道大致是几点钟”
  两组句子有什么不同?“刚刚”可以去掉吗?为什么?“大致”还可以换成什么词?
  4、是啊,作者用词非常准确,这个看似用来表达模糊意思的词语,实际反映了客观事物真实的状况,反映了科学家遵循客观事实的态度,文中还有几个这样的词语,请大家快速浏览全文找一找。
  课件出现词语:大概 左右 往往 有……的危险

《花钟》的作者是瑞典科学家林奈,又称为“分类学之父”
林奈(Linnaeus),全名卡尔·冯·林奈(Carl von Linné,1707年5月23日~1778年1月10日),过去译成林内,受封贵族前名为卡尔·林奈乌斯(Carl Linnaeus),由於瑞典学者阶层的姓常拉丁化,又作卡罗鲁斯·林奈乌斯(Carolus Linnaeus),瑞典自然学者,现代生物学分类命名的奠基人。
  17世纪后,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博物学家搜集到大量的动物。植物和化石等标本。在1600年,人们知道了约6000种植物,而仅仅过去了100年,植物学家又发现了12000个新种。到了18世纪,对生物物种进行科学的分类变得亟为迫切。林奈正是生活在这一科学发展新时期的一位杰出的代表。
  林奈1707年生于瑞典。林奈的父亲是一位乡村牧师,他对园艺非常爱好,空闲时精心管理着花园里的花草树木。幼时的林奈,受到父亲的影响,十分喜爱植物,他曾说:"这花园与母乳一起激发我对植物不可抑制的热爱。"八岁时得“小植物学家”的别名。林奈经常将所看到的不认识的植物拿来询问其父,他父亲也一一详尽地告诉他。有时林奈问过父亲以后不能全部记住,而出现重复提问的现象,对此,其父则以"不答复问过的问题"来督促林奈加强记忆,使他的记忆力自幼就得到了良好的锻炼,他所认识的植物种类也越来越多。在小学和中学,林奈的学业不突出,只是对树木花草有异乎寻常的爱好。他把时间和精力大部分用于到野外去采集植物标本及阅读植物学著作上。
  从1727年起,林奈先后进入龙得大学和乌普萨拉大学学习。在大学期间,林奈系统地学习了博物学及采制生物标本的知识和方法。他充分利用大学的图书馆和植物园进行植物学的学习。1732年,林奈随一个探险队来到瑞典北部拉帕兰地区进行野外考察。在这块方圆7401千米(4600英里)的荒凉地带,他发现了100多种新植物,收集了不少宝贵的资料,调查结果发表在他的《拉帕兰植物志》中。1735年,林奈周游欧洲各国,并在荷兰取得了医学博士学位。在欧洲各国他结识了那里的一些著名的植物学家和得到了国内所没有的一些植物标本。在国外的3年是林奈一生中最重要的时期,是他学术思想成熟、初露锋芒的阶段。例如,他的《自然系统》就是在1735年出版的。在此书中,林奈首先提出了以植物的生殖器官进行分类的方法。1738年林奈回到故乡,他回到母校乌普萨拉大学任教,著书立说,直到1778年去世。从1741年起,他担任植物学教授,潜心研究动植物分类学,在此后的20余年里,共发表了180多种科学论著,特别是1753年发表的《植物种志》一书,是他历时七年的年的心血结晶,在这部著作中共收集了5938年植物,用他新创立的“双名命名法”对植物进行统一命名。
  林奈在生物学中的最主要的成果是建立了人为分类体系和双名制命名法。在他看来:"知识的第一步,就是要了解事物本身。这意味着对客观事物要具有确切的理解;通过有条理的分类和确切的命名,我们可以区分开认识客观物体……分类和命名是科学的基础。"《自然系统》一书是林奈人为分类体系的代表作。在林奈以前,由于没有一个统一的命名法则,各国学者都按自己的一套工作方法命名植物,致使植物学研究困难重重。其困难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命名上出现的同物异名、异物同名的混乱现象;二是植物学名冗长;三是语言、文字上的隔阂。林奈依雄蕊和雌蕊的类型、大小、数量及相互排列等特征,将植物分为24纲、116目、1000多个属和10 000多个种。纲、目、属、种的分类概念是林奈的首创。林奈用拉丁文定植物学名,统一了术语,促进了交流。他采用双名制命名法,即植物的常用名由两部分组成,前者为属名,要求用名词;后者为种名,要求用形容词。例如,银杏树学名为GINKGO BILOBA L.,GIKGO是属名,是名词;biloba是种名,是形容词;第三个字母,则是定名者姓氏的缩写,L为林奈(linne)的缩写。结合命名,林奈规定学名必须简化,以12个字为限,这就使资料清楚,便于整理,有利于交流。林奈的植物分类方法和双名制被各国生物学家所接受,植物王国的混乱局面也因此被他调理得竟然有序。他的工作促进了植物学的发展,林奈是近代植物分类学的奠基人。
  林奈能取得这些成就,是因为他对植物的特殊感情和好学精神,具有广博的经历以及有利的学习、深造条件等,还在于他重视前人的工作,虚心取人之长并加以发展。如在1729年,林奈读到法国植物学家维朗特著的《花草的结构》一书,受到启发,他根据植物的雌蕊和雄蕊的数目进行植物分类。再如,古希腊时的亚里士多德建立的动、植物命名法规已经具有双名制的萌芽,只是到了林奈才将双名制完善和推广。
  林奈的最大功绩是把前人的全部动植物知识系统化,摒弃了人为的按时间顺序的分类法,选择了自然分类方法。他创造性地提出双名命名法,包括了8800多个种,可以说达到了“无所不包”的程度,被人们成为万有分类法,这一伟大成就使林奈成为18世纪最杰出的科学家之一。
  18世纪生物学的进步是和林奈紧紧相连的。瑞典政府为纪念林奈这位杰出的科学家,先后建立了林奈博物馆、林奈植物园等,并于1917年成立了瑞典林奈学会。
  林奈是近代生物学,特别是植物分类学的奠基人。1707年5月23日出生于有“北欧花园”之称的瑞典斯科讷地区的罗斯胡尔特拉,1778年1月10日去世,享年71岁。
  2007年为纪念林奈诞辰300周年,瑞典政府将2007年定为“林奈年”,活动主题为“创新、求知、科学”,旨在激发青少年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同时缅怀这位伟大的科学家。

《花钟》的作者是瑞典科学家林奈,又称为“分类学之父”
林奈(Linnaeus),全名卡尔·冯·林奈(Carl von Linné,1707年5月23日~1778年1月10日),过去译成林内,受封贵族前名为卡尔·林奈乌斯(Carl Linnaeus),由於瑞典学者阶层的姓常拉丁化,又作卡罗鲁斯·林奈乌斯(Carolus Linnaeus),瑞典自然学者,现代生物学分类命名的奠基人.
  17世纪后,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博物学家搜集到大量的动物.植物和化石等标本.在1600年,人们知道了约6000种植物,而仅仅过去了100年,植物学家又发现了12000个新种.到了18世纪,对生物物种进行科学的分类变得亟为迫切.林奈正是生活在这一科学发展新时期的一位杰出的代表.
  林奈1707年生于瑞典.林奈的父亲是一位乡村牧师,他对园艺非常爱好,空闲时精心管理着花园里的花草树木.幼时的林奈,受到父亲的影响,十分喜爱植物,他曾说:"这花园与母乳一起激发我对植物不可抑制的热爱."八岁时得“小植物学家”的别名.林奈经常将所看到的不认识的植物拿来询问其父,他父亲也一一详尽地告诉他.有时林奈问过父亲以后不能全部记住,而出现重复提问的现象,对此,其父则以"不答复问过的问题"来督促林奈加强记忆,使他的记忆力自幼就得到了良好的锻炼,他所认识的植物种类也越来越多.在小学和中学,林奈的学业不突出,只是对树木花草有异乎寻常的爱好.他把时间和精力大部分用于到野外去采集植物标本及阅读植物学著作上.
  从1727年起,林奈先后进入龙得大学和乌普萨拉大学学习.在大学期间,林奈系统地学习了博物学及采制生物标本的知识和方法.他充分利用大学的图书馆和植物园进行植物学的学习.1732年,林奈随一个探险队来到瑞典北部拉帕兰地区进行野外考察.在这块方圆7401千米(4600英里)的荒凉地带,他发现了100多种新植物,收集了不少宝贵的资料,调查结果发表在他的《拉帕兰植物志》中.1735年,林奈周游欧洲各国,并在荷兰取得了医学博士学位.在欧洲各国他结识了那里的一些著名的植物学家和得到了国内所没有的一些植物标本.在国外的3年是林奈一生中最重要的时期,是他学术思想成熟、初露锋芒的阶段.例如,他的《自然系统》就是在1735年出版的.在此书中,林奈首先提出了以植物的生殖器官进行分类的方法.1738年林奈回到故乡,他回到母校乌普萨拉大学任教,著书立说,直到1778年去世.从1741年起,他担任植物学教授,潜心研究动植物分类学,在此后的20余年里,共发表了180多种科学论著,特别是1753年发表的《植物种志》一书,是他历时七年的年的心血结晶,在这部著作中共收集了5938年植物,用他新创立的“双名命名法”对植物进行统一命名.
  林奈在生物学中的最主要的成果是建立了人为分类体系和双名制命名法.在他看来:"知识的第一步,就是要了解事物本身.这意味着对客观事物要具有确切的理解;通过有条理的分类和确切的命名,我们可以区分开认识客观物体……分类和命名是科学的基础."《自然系统》一书是林奈人为分类体系的代表作.在林奈以前,由于没有一个统一的命名法则,各国学者都按自己的一套工作方法命名植物,致使植物学研究困难重重.其困难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命名上出现的同物异名、异物同名的混乱现象;二是植物学名冗长;三是语言、文字上的隔阂.林奈依雄蕊和雌蕊的类型、大小、数量及相互排列等特征,将植物分为24纲、116目、1000多个属和10 000多个种.纲、目、属、种的分类概念是林奈的首创.林奈用拉丁文定植物学名,统一了术语,促进了交流.他采用双名制命名法,即植物的常用名由两部分组成,前者为属名,要求用名词;后者为种名,要求用形容词.例如,银杏树学名为GINKGO BILOBA L.,GIKGO是属名,是名词;biloba是种名,是形容词;第三个字母,则是定名者姓氏的缩写,L为林奈(linne)的缩写.结合命名,林奈规定学名必须简化,以12个字为限,这就使资料清楚,便于整理,有利于交流.林奈的植物分类方法和双名制被各国生物学家所接受,植物王国的混乱局面也因此被他调理得竟然有序.他的工作促进了植物学的发展,林奈是近代植物分类学的奠基人.
  林奈能取得这些成就,是因为他对植物的特殊感情和好学精神,具有广博的经历以及有利的学习、深造条件等,还在于他重视前人的工作,虚心取人之长并加以发展.如在1729年,林奈读到法国植物学家维朗特著的《花草的结构》一书,受到启发,他根据植物的雌蕊和雄蕊的数目进行植物分类.再如,古希腊时的亚里士多德建立的动、植物命名法规已经具有双名制的萌芽,只是到了林奈才将双名制完善和推广.
  林奈的最大功绩是把前人的全部动植物知识系统化,摒弃了人为的按时间顺序的分类法,选择了自然分类方法.他创造性地提出双名命名法,包括了8800多个种,可以说达到了“无所不包”的程度,被人们成为万有分类法,这一伟大成就使林奈成为18世纪最杰出的科学家之一.
  18世纪生物学的进步是和林奈紧紧相连的.瑞典政府为纪念林奈这位杰出的科学家,先后建立了林奈博物馆、林奈植物园等,并于1917年成立了瑞典林奈学会.
  林奈是近代生物学,特别是植物分类学的奠基人.1707年5月23日出生于有“北欧花园”之称的瑞典斯科讷地区的罗斯胡尔特拉,1778年1月10日去世,享年71岁.
  2007年为纪念林奈诞辰300周年,瑞典政府将2007年定为“林奈年”,活动主题为“创新、求知、科学”,旨在激发青少年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同时缅怀这位伟大的科学家.

戍?这些好看1⃣️、一

《花钟》的作者是瑞典科学家林奈,又称为“分类学之父”
林奈(Linnaeus),全名卡尔·冯·林奈(Carl von Linné,1707年5月23日~1778年1月10日),过去译成林内,受封贵族前名为卡尔·林奈乌斯(Carl Linnaeus),由於瑞典学者阶层的姓常拉丁化,又作卡罗鲁斯·林奈乌斯(Carolus Linnaeus),瑞典自然学者,现代生物学分类命名的奠基人.
17世纪后,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博物学家搜集到大量的动物.植物和化石等标本.在1600年,人们知道了约6000种植物,而仅仅过去了100年,植物学家又发现了12000个新种.到了18世纪,对生物物种进行科学的分类变得亟为迫切.林奈正是生活在这一科学发展新时期的一位杰出的代表.
林奈1707年生于瑞典.林奈的父亲是一位乡村牧师,他对园艺非常爱好,空闲时精心管理着花园里的花草树木.幼时的林奈,受到父亲的影响,十分喜爱植物,他曾说:"这花园与母乳一起激发我对植物不可抑制的热爱."八岁时得“小植物学家”的别名.林奈经常将所看到的不认识的植物拿来询问其父,他父亲也一一详尽地告诉他.有时林奈问过父亲以后不能全部记住,而出现重复提问的现象,对此,其父则以"不答复问过的问题"来督促林奈加强记忆,使他的记忆力自幼就得到了良好的锻炼,他所认识的植物种类也越来越多.在小学和中学,林奈的学业不突出,只是对树木花草有异乎寻常的爱好.他把时间和精力大部分用于到野外去采集植物标本及阅读植物学著作上.
从1727年起,林奈先后进入龙得大学和乌普萨拉大学学习.在大学期间,林奈系统地学习了博物学及采制生物标本的知识和方法.他充分利用大学的图书馆和植物园进行植物学的学习.1732年,林奈随一个探险队来到瑞典北部拉帕兰地区进行野外考察.在这块方圆7401千米(4600英里)的荒凉地带,他发现了100多种新植物,收集了不少宝贵的资料,调查结果发表在他的《拉帕兰植物志》中.1735年,林奈周游欧洲各国,并在荷兰取得了医学博士学位.在欧洲各国他结识了那里的一些著名的植物学家和得到了国内所没有的一些植物标本.在国外的3年是林奈一生中最重要的时期,是他学术思想成熟、初露锋芒的阶段.例如,他的《自然系统》就是在1735年出版的.在此书中,林奈首先提出了以植物的生殖器官进行分类的方法.1738年林奈回到故乡,他回到母校乌普萨拉大学任教,著书立说,直到1778年去世.从1741年起,他担任植物学教授,潜心研究动植物分类学,在此后的20余年里,共发表了180多种科学论著,特别是1753年发表的《植物种志》一书,是他历时七年的年的心血结晶,在这部著作中共收集了5938年植物,用他新创立的“双名命名法”对植物进行统一命名.
林奈在生物学中的最主要的成果是建立了人为分类体系和双名制命名法.在他看来:"知识的第一步,就是要了解事物本身.这意味着对客观事物要具有确切的理解;通过有条理的分类和确切的命名,我们可以区分开认识客观物体……分类和命名是科学的基础."《自然系统》一书是林奈人为分类体系的代表作.在林奈以前,由于没有一个统一的命名法则,各国学者都按自己的一套工作方法命名植物,致使植物学研究困难重重.其困难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命名上出现的同物异名、异物同名的混乱现象;二是植物学名冗长;三是语言、文字上的隔阂.林奈依雄蕊和雌蕊的类型、大小、数量及相互排列等特征,将植物分为24纲、116目、1000多个属和10 000多个种.纲、目、属、种的分类概念是林奈的首创.林奈用拉丁文定植物学名,统一了术语,促进了交流.他采用双名制命名法,即植物的常用名由两部分组成,前者为属名,要求用名词;后者为种名,要求用形容词.例如,银杏树学名为GINKGO BILOBA L.,GIKGO是属名,是名词;biloba是种名,是形容词;第三个字母,则是定名者姓氏的缩写,L为林奈(linne)的缩写.结合命名,林奈规定学名必须简化,以12个字为限,这就使资料清楚,便于整理,有利于交流.林奈的植物分类方法和双名制被各国生物学家所接受,植物王国的混乱局面也因此被他调理得竟然有序.他的工作促进了植物学的发展,林奈是近代植物分类学的奠基人.

《花钟》的作者是瑞典科学家林奈,又称为“分类学之父”
林奈(Linnaeus),全名卡尔·冯·林奈(Carl von Linné,1707年5月23日~1778年1月10日),过去译成林内,受封贵族前名为卡尔·林奈乌斯(Carl Linnaeus),由於瑞典学者阶层的姓常拉丁化,又作卡罗鲁斯·林奈乌斯(Carolus Linnaeus),瑞典自然学者,现代生物学分类命名的奠基人。
  17世纪后,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博物学家搜集到大量的动物。植物和化石等标本。在1600年,人们知道了约6000种植物,而仅仅过去了100年,植物学家又发现了12000个新种。到了18世纪,对生物物种进行科学的分类变得亟为迫切。林奈正是生活在这一科学发展新时期的一位杰出的代表。
  林奈1707年生于瑞典。林奈的父亲是一位乡村牧师,他对园艺非常爱好,空闲时精心管理着花园里的花草树木。幼时的林奈,受到父亲的影响,十分喜爱植物,他曾说:"这花园与母乳一起激发我对植物不可抑制的热爱。"八岁时得“小植物学家”的别名。林奈经常将所看到的不认识的植物拿来询问其父,他父亲也一一详尽地告诉他。有时林奈问过父亲以后不能全部记住,而出现重复提问的现象,对此,其父则以"不答复问过的问题"来督促林奈加强记忆,使他的记忆力自幼就得到了良好的锻炼,他所认识的植物种类也越来越多。在小学和中学,林奈的学业不突出,只是对树木花草有异乎寻常的爱好。他把时间和精力大部分用于到野外去采集植物标本及阅读植物学著作上。
  从1727年起,林奈先后进入龙得大学和乌普萨拉大学学习。在大学期间,林奈系统地学习了博物学及采制生物标本的知识和方法。他充分利用大学的图书馆和植物园进行植物学的学习。1732年,林奈随一个探险队来到瑞典北部拉帕兰地区进行野外考察。在这块方圆7401千米(4600英里)的荒凉地带,他发现了100多种新植物,收集了不少宝贵的资料,调查结果发表在他的《拉帕兰植物志》中。1735年,林奈周游欧洲各国,并在荷兰取得了医学博士学位。在欧洲各国他结识了那里的一些著名的植物学家和得到了国内所没有的一些植物标本。在国外的3年是林奈一生中最重要的时期,是他学术思想成熟、初露锋芒的阶段。例如,他的《自然系统》就是在1735年出版的。在此书中,林奈首先提出了以植物的生殖器官进行分类的方法。1738年林奈回到故乡,他回到母校乌普萨拉大学任教,著书立说,直到1778年去世。从1741年起,他担任植物学教授,潜心研究动植物分类学,在此后的20余年里,共发表了180多种科学论著,特别是1753年发表的《植物种志》一书,是他历时七年的年的心血结晶,在这部著作中共收集了5938年植物,用他新创立的“双名命名法”对植物进行统一命名。
  林奈在生物学中的最主要的成果是建立了人为分类体系和双名制命名法。在他看来:"知识的第一步,就是要了解事物本身。这意味着对客观事物要具有确切的理解;通过有条理的分类和确切的命名,我们可以区分开认识客观物体……分类和命名是科学的基础。"《自然系统》一书是林奈人为分类体系的代表作。在林奈以前,由于没有一个统一的命名法则,各国学者都按自己的一套工作方法命名植物,致使植物学研究困难重重。其困难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命名上出现的同物异名、异物同名的混乱现象;二是植物学名冗长;三是语言、文字上的隔阂。林奈依雄蕊和雌蕊的类型、大小、数量及相互排列等特征,将植物分为24纲、116目、1000多个属和10 000多个种。纲、目、属、种的分类概念是林奈的首创。林奈用拉丁文定植物学名,统一了术语,促进了交流。他采用双名制命名法,即植物的常用名由两部分组成,前者为属名,要求用名词;后者为种名,要求用形容词。例如,银杏树学名为GINKGO BILOBA L.,GIKGO是属名,是名词;biloba是种名,是形容词;第三个字母,则是定名者姓氏的缩写,L为林奈(linne)的缩写。结合命名,林奈规定学名必须简化,以12个字为限,这就使资料清楚,便于整理,有利于交流。林奈的植物分类方法和双名制被各国生物学家所接受,植物王国的混乱局面也因此被他调理得竟然有序。他的工作促进了植物学的发展,林奈是近代植物分类学的奠基人。
  林奈能取得这些成就,是因为他对植物的特殊感情和好学精神,具有广博的经历以及有利的学习、深造条件等,还在于他重视前人的工作,虚心取人之长并加以发展。如在1729年,林奈读到法国植物学家维朗特著的《花草的结构》一书,受到启发,他根据植物的雌蕊和雄蕊的数目进行植物分类。再如,古希腊时的亚里士多德建立的动、植物命名法规已经具有双名制的萌芽,只是到了林奈才将双名制完善和推广。
  林奈的最大功绩是把前人的全部动植物知识系统化,摒弃了人为的按时间顺序的分类法,选择了自然分类方法。他创造性地提出双名命名法,包括了8800多个种,可以说达到了“无所不包”的程度,被人们成为万有分类法,这一伟大成就使林奈成为18世纪最杰出的科学家之一。
  18世纪生物学的进步是和林奈紧紧相连的。瑞典政府为纪念林奈这位杰出的科学家,先后建立了林奈博物馆、林奈植物园等,并于1917年成立了瑞典林奈学会。
  林奈是近代生物学,特别是植物分类学的奠基人。1707年5月23日出生于有“北欧花园”之称的瑞典斯科讷地区的罗斯胡尔特拉,1778年1月10日去世,享年71岁。
  2007年为纪念林奈诞辰300周年,瑞典政府将2007年定为“林奈年”,活动主题为“创新、求知、科学”,旨在激发青少年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同时缅怀这位伟大的科学家。


三年级下册13花钟找出作者写花的方法是什么
作者通过描写花的形态、颜色、气味、触感等方式来写花。在《三年级下册13花钟》这篇文章中,作者采用了形象、生动、具体的描写方式,通过对花朵的色彩、形态、气味、触感等细节的描写,让读者感受到了花朵的美好和生命力。例如,在文章中,“樱花如云、牡丹似锦、荷花清香”等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描写,让...

三年级下册花钟指的是什么
三年级下册花钟是指不同时间开放的花种在一起组成钟面的形状。课文按照“归纳现象—揭示原因—实际运用”的思路,说明不同的花会在不同的时间开放及其原因。作者先讲观察后的发现:一天之内,不同的花开放时间是不同的。并形象列举了牵牛花等9种花不同的开花时间来说明这个发现;接着分析回答了不同的...

花钟教学反思?
《花钟》教学反思二 课文开始,我用课文的语句引入,请会读的学生朗读,看看作者发现了什么。这样孩子阅读课文的兴趣一下子被调动起来。学生们很快进入状态。接着围绕问题再读,边读边思考。三读,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四读,读出感情。这样整节课时时围绕读书做文章。让学生们充分的读,在读中发现问题,...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课件:《花钟》
2、体会作者用多种方式来表达句意,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培养学生美的情趣,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初步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 体会作者用多种方式来表达句意,培养学生美的情趣,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初步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三、教学过程 细读课文,品味“花钟” (一...

仿写三年级十三课花钟第一自然段
《花钟》第一自然段作者按时间顺序,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不同的花开放,通过这种生动有趣的形式,让大家了解了什么是“花钟”。仿写如下:凌晨四点,牵牛花吹起了紫色的小喇叭;五点左右,艳丽的蔷薇绽开了笑脸七点,睡莲从梦中醒来;中午十二点左右,午时花开花了;下午三点,万寿菊欣然怒放:傍晚六点,烟草花在...

部编版《花钟》说课稿
d.同学们,根据课文中讲的不同花儿开放时间的不同,一起来动手绘制一个简易的花钟吧?e.完成小练习,作者用什么表达方法,描述不同花儿的开放,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②顺势深入,探究解惑。a.默读课文第二自然段,画出表示植物开花时间不同的原因的句子。b.交流并朗读“植物开花的时间,与……有着...

秋季学期四年级语文上册期中测试题
___,是作者由衷的赞叹。(2分)(二)___当我还是个小女孩的.时候,母亲给我讲过一个故事。有几只鸟在争论,谁能飞得更高,最后它们决定做一个实验。鹰觉得自己肯定能飞得最高,它就越飞越高,直到不能再往上飞了。这时候其他的鸟都已经回到地上,只有鹰高高地飞在天上没有回来。但是它没有...

三年级下册语文花钟一课文用什么的修辞手法短文写了作者通过什么发现了...
花钟一文作者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各种花开放时的动态画面,多样的句式使课文显得生动有趣,不单调。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作者通过仔细观察,发现一天之内不同的花开放的时间不同及其原因。

仿模仿花钟十种花儿开放的时间作文
《花钟》主要写了作者观察后,发现一天之内,不同的花开放时间不同,以及之和不同的原因。表现出了作者善于留心观察周围事物、善于思考的好习惯。 打错字了:以及之和不同的原因——以及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 教科书分析: 1.课文属于说明性文章。它主要写一位植物学家利用人们观察发现的成果——不同的花开放的时间...

小学三年级语文课本《花钟》,仿写句子。 芍药花:
日报作者 知道之星 机构合作 机构行家 开放平台 品牌合作 知道福利 财富商城 特色 经验 百度派 宝宝知道 作业帮 次元饭 手机版 我的知道 搜索答案 小学三年级语文课本《花钟》,仿写句子。 芍药花: 小学三年级语文课本《花钟》,仿照课文,用不同的说法来表达。用、芍药花:蒲公英:郁金香:荷花:...

梁山县14721903638: 小学三年级课文花钟是谁写的 -
乾荣乳疾:[答案] 不知道,我们准备上着课了,大概是佚名

梁山县14721903638: 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花钟的作者是谁 -
乾荣乳疾: 可能是瑞典著名的植物学家林奈(Linnaeus,Carolus),不过无从考证.

梁山县14721903638: 小学三年级课文花钟是谁写的 -
乾荣乳疾: 不知道,我们准备上着课了,大概是佚名

梁山县14721903638: 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的第十三课《花钟》作者是谁 -
乾荣乳疾: 艳丽 广播 内衣 修改 恶梦 大致 苏醒 潮湿 娇媚 嫩绿 强弱 舒适 昆虫

梁山县14721903638: 《花钟》这篇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
乾荣乳疾: 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花钟》 是按:时间顺序来写的, 也就是花儿开放的时间.

梁山县14721903638: 花钟的作者是谁 -
乾荣乳疾: 瑞典 林奈

梁山县14721903638: 花钟是谁创造的 -
乾荣乳疾:林奈,是瑞典一位著名的植物学家.他长期观察和研究,发现各种植物开花都有一定的时间.人们把林奈这个发现称为“花钟”.林奈在植物研究中观察到一些植物花的开闭具有波动性.他把46种具有波动习性的植物分为三组:一组是大气花,它们的开放和闭合随大气条件而变化;一组是热带花,它们随光照的长短而变化;还有一组花是定时开放与闭合,不受昼夜长短的影响.林奈将第三组的花栽培在花盆里,然后按开花的早晚顺序摆在自己的书桌上.成为富有自然情趣的“花钟”.花钟,又被称为植物生理节律.

梁山县14721903638: 花钟是谁发明的 -
乾荣乳疾: 花钟是林奈(Linnaeus,Carolus)发明的 他长期观察和研究,发现各种植物开花都有一定的时间,它们受约于生物钟,植物的生物钟可以控制花的开放,香味和花蜜的产生,树根液汁的分泌,树叶的休眠等的生物化学活性.花序按序开放也许是...

梁山县14721903638: 18世纪植物学家谁创造了不同的花钟 -
乾荣乳疾: 林奈的“花钟” (编者提示:人教版自然第2册第6课各种各样的花) 林奈是17世纪瑞典著名的植物学家. 人们把林奈的这个别出心裁的创造叫“花钟”.“花钟”的开放时间是这样的: 蛇床花:黎明三点左右开放; 牵牛花:黎明四点左右开...

梁山县14721903638: 花钟是谁发明的 -
乾荣乳疾: 林奈,一位瑞典博物学家,创造了花钟.这个花钟实际上是根据植物开花的先后顺序,将它们种植在一起.林奈通过长期的观察和研究,发现不同植物的开花时间是有规律的.他将这个规律称为“花钟”.在植物...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