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景帝为什么要杀晁错

作者&投稿:油纪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汉景帝为何要杀周亚夫?~

汉景帝要杀周亚夫的原因:
1、周亚夫后来的权力越来越大,汉景帝的圣旨必须要有丞相周亚夫的同意。
2、景帝废栗太子,周亚夫死顶,就是不同意;窦太后要封自己家亲戚,亚夫也都阻止;后来匈奴王降汉,景帝要封侯,周亚夫又不同意。景帝对他开始疏远。
3、还有和他有仇的梁王,每次到京城来,都在太后面前说周亚夫的坏话,对他也很不利。

扩展资料:
周亚夫(公元前199年-前143年),沛郡丰县人,西汉时期的军事家、丞相。
他是名将绛侯周勃的次子,军事才华卓越,在吴楚七国之乱中,他统帅汉军,三个月平定了叛军,拯救了汉室江山。后被冤下狱,闭食自尽。
参考资料:周亚夫_百度百科

因为削藩策是晁错提出来的,吴王刘濞等人造反打出的旗号就是清君侧诛晁错,最后袁昂等人给汉景帝上书杀晁错,造反就会平定,最终晁错被杀。

晁错是西汉景帝时一位足智多谋的大臣,景帝做太子时,他曾任管理太子府事务的太子家令,他办事井井有条,很有才干,因而深得景帝赏识,被称为“智囊”。汉景帝即位后就任命他为御史大夫。他坚持“重本抑末”(即重农轻商)的政策,反对土地兼并,并主张招募百姓充实边塞,防御匈奴入侵,为“文景之治”的出现做了很大贡献。可是,这样一位处处为汉家利益着想的人,最后却被景帝杀了,这是为什么呢?原来汉朝虽然实行的是郡县制,但又分封了很多诸侯国,这些诸侯全是汉高祖的子孙,它们势力大,土地多,光齐、楚、吴三国的封地就占全国土地的1/2。这些诸侯王在国内征收租赋,煮盐铸钱,跟汉朝皇帝一样富有。它们还招兵买马,与中央政权尖锐对立,成为中央集权制统一国家的严重威胁。晁错见到这种情况,就劝说景帝采取措施削弱和限制诸侯王,加强皇帝的权力。景帝接受晁错削藩的建议,着手削减了一些诸侯的封地。这自然引起了各诸侯王的不满,他们对晁错恨之入骨。在吴王刘濞的带动下,公元前154年,吴、楚、赵、胶西、胶东、济南、淄州等7个诸侯王打着“惩办奸臣晁错”、“请诛晁错以清君侧”、“救护刘氏江山”的幌子,发动叛乱。叛军气势汹汹地向长安进发,使景帝吓破了胆。这时一向妒忌晁错的大臣喜盎趁机向汉景帝说:“7国叛乱,全是由于晃错削藩引起的。如果按7国的要求,杀掉晁错,恢复他们原来的耕地,他们就会撤兵了。”接着一些大臣也附和着说晁错该杀。景帝想,那些诸侯王是自己同一个祖先的亲戚,而晁错不过是个大臣而已,于是说:“如果真能够像你们说的那样,杀掉晁错就可退兵,我自然不会因爱惜晁错而让天下人受罪。”为了保住自己的皇位,他下令杀掉了晁错。这一天,中尉来到晁错家。说皇帝要他上朝商议国事,晁错没有迟疑同中尉上车就走了。谁知,车行过长安东市时却停了下来,中尉宣读景帝下令杀晁错的诏书后,就把晁错腰斩了。可怜晁错一心为汉家的江山社稷打算,最后却落得这样的下场。景帝杀了晁错后以为7国就会退兵,谁知7国根本没有退兵的意思。有位参加平定7国之乱的官员名叫邓公,他到长安向景帝报告军事情况,景帝问他:“你才从军营回来,是了解情况的,吴、楚听说我已把晁错杀掉后愿不愿意退兵?”邓公回答说:“不会退兵的。吴、楚为了造反已经准备了几十年了,这次反对削地呀、要杀晁错呀,都不过是叛乱的借口。陛下你错杀了晁错,你这么一来使亲者痛、仇者快呀!以后恐怕没有人敢给你出主意了。”景公这才明白自己杀晁错是犯了一个错误,但后悔也没有用了。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封建社会君臣之间的关系。

削藩,汉景帝的叔叔大爷就不乐意了,就想干汉景帝,然后早个借口,就说是晁错出的注意削藩,清君侧。
汉景帝刚开始吓尿了,以为杀了晁错,就会退兵。

作者:百花杀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3232776/answer/108583489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

晁错必死,也该死,有以下5个原因:
1.同僚要他死。
晁错不会做人,自己是景帝的老师,大权独揽,而且书生气十足,许多大臣跟晁错关系紧张,甚至于水火不容。丞相、中尉、廷尉联名上书要求杀晁错,一个人可以让帝国高官集体痛恨,他的情商真不是一般的低。而且削藩策应该也触动了某些朝臣的既得利益,当时的诸侯王和朝臣之间,也是有着挂钩的利益的。所以削藩策一出,无论保守派还是激进派,对于晁错都是一致喊杀。
2.后宫要他死。
主要是以太后为首的后宫群,因为西汉在武帝以前,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男女分制的时间差不多,吕太后、窦太后、王太后,都是及其强势的女主。景帝的母亲是窦太后,是一位控制欲极强的女性,杀权臣对于窦太后来说,百利而无一害,皇帝失去了自己的老师,太后想要干预朝政就有了更大的空间。
3.吴王要他死。
吴王会不会造反?很多人说会,我看是未必。吴王在起兵之前,并无大错,要说他和景帝闹别扭,是因为景帝把他儿子打死了,老头子心里不舒服也是可以理解的。而且吴国及其富庶,吴王甚至有铸钱的权利。而且吴王是被分封的同性诸侯王,分封制可以参考一下春秋战国,只要有一块富庶的土地,能总揽大权,就可以在事实上形成独立,没有必要去做那冒天下之大不韪的事情,七国之乱以后,搜查吴王的宫殿,也没有发现什么违制的东西,可以说,至少吴王没有打算立刻就起兵。这一点可以说是削藩策挑起来的祸患。当然,我不认为削藩策有错,但是无论晁错死不死,吴王必然恨他入骨。
4.景帝要他死。
景帝这个人,其实挺复杂的。他是一个明君,但也是一个很深沉的人,削藩策是晁错有问题,但主要责任应该由景帝背负,但是为了政治正确,他也毫不犹豫的杀了晁错,然后把责任推给袁盎。再联系到后面他为了替刘彻清理障碍,杀死了七国之乱的大功臣周亚夫,甚至于杀死了自己的亲生儿子,前太子刘荣(此处争议不大,不理解的人请自行搜索相关内容,弄死刘荣后又把锅甩给郅都,导致郅都被贬然后被杀,多么相似的手法)。而且我个人怀疑,窦婴的死,景帝也脱不了干系,窦太后还活着的时候,不好杀窦婴,就给一份伪诏,如果窦婴想要通过伪诏来干预刘彻的施政,就灭他满门,挺狠的想法。所以景帝想要杀晁错,我觉得不意外,找个人背锅,在事后偶尔流露出一丝后悔,表示被蒙蔽,这事也就过去了(其实很多领导人都这么干过,自己联想)。对于景帝,说他刻薄寡恩,其实不过分。
5.历史要他死。
这个解释比较牵强,因为七国之乱其实也是分封制和封建制的最后一战,七国之乱结束,武帝即位,推恩令实施,分封制在有汉一朝彻底退出历史舞台。但是就像谭嗣同说的那样:“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日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请自嗣同始”。你想要在这样一个变革的时代里弄潮,就要做好身死的准备,不管晁错有没有准备好,他都将以一个高大全的改革者形象写进历史,最终的结局也就不令人意外了,毕竟历史是由白骨与鲜血组成的。

因为削藩策是晁错提出来的,吴王刘濞等人造反打出的旗号就是清君侧诛晁错,最后袁昂等人给汉景帝上书杀晁错,造反就会平定,最终晁错被杀。




...明知诛杀恩师晁错,七国并不会因此罢兵,为何还要将其腰斩?
晁错在这个事件中,起到的不是根本性的作用,只是触发七国之乱的直接性原因。汉景帝明知诛杀晁错无用,为何要杀他呢?由于西汉初期,地方诸侯国势力雄厚,因此在七国之乱起初进展十分顺利,势头十分迅猛,景帝知道后,有些不安,与大臣商量对策。晁错建议景帝御驾亲征,但是大臣袁盎却建议景帝满足叛军的借口...

汉景帝腰斩晁错,汉景帝冤杀晁错的原因是什么?
会殃及到陛下您的皇位,于是他就建议汉景帝削藩。晁错被杀害了。汉景帝听从了晁错的建议,先削去了楚王,赵王和胶西王的一部分土地,随后商议着要削减吴王刘濞的封地.刘濞没有坐以待毙,发动了叛乱,要求只有一个就是要把晁错杀掉,汉景帝没有办法,就把他杀了,汉景帝事后也非常后悔。

汉景帝明知即使诛杀晁错,七国仍会叛乱,但为何他还要诛杀晁错?
第五,晁错之死,死于景帝取舍,死于景帝是个明君。汉景帝当然不是一个昏君,但正因为他不是一个昏君,所以晁错才沦为政治的牺牲品,君王眼里没有大臣,只有棋子。他考虑的不仅仅是吴楚联军能不能罢兵的问题,他还要看没有造反的诸侯的反应,诛杀晁错,起码可以稳住这些诸侯,更重要的是,可以让大臣团结...

汉景帝明知诛杀晁错七国不会因此罢兵,为什么还要将其腰斩?
便是在这种情况下,晁错上书皇帝削藩,可让他没想到的是,在此建议提出以后,诸侯王们很快得知消息,于是群情激奋,率领大军要清君侧,然后晁错被拉出去杀死。其实众人也知晓,杀一个晁错,并不会让七个诸侯王善罢甘休,那么汉景帝为什么还要做无用功?首先事故发生以后,得找个承担责任的,削藩一事本...

汉景帝为什么要杀晁错
他坚持“重本抑末”(即重农轻商)的政策,反对土地兼并,并主张招募百姓充实边塞,防御匈奴入侵,为“文景之治”的出现做了很大贡献。可是,这样一位处处为汉家利益着想的人,最后却被景帝杀了,这是为什么呢?原来汉朝虽然实行的是郡县制,但又分封了很多诸侯国,这些诸侯全是汉高祖的子孙,它们势力...

汉景帝明知杀晁错并不能解决问题,为何还要杀他?
七国之乱来得突然,汉景帝一点准备都没有,战事最初中央政府是节节败退。按理说中央政府比藩王门的实力强,可事发突然汉景帝没有时间调兵谴将,更多的藩王则是抱着观望的态度,汉景帝确实处于劣势。看七国的架势,估计要是一鼓作气也很大可能会打入长安,汉景帝就危矣。汉景帝也知道杀晁错不能让七...

汉景帝明知道杀了晁错,也不能阻止七国之乱,为什么还要杀他?_百度...
对于刘濞来说,举事已经开始了,就停不下来了,反正已经是死罪了,早晚都是死。再说汉景帝也不会停止削藩,而且那个时候,中央政权已经十分的强大,对于地方政权,他们早已不足为惧了。汉景帝也不会容忍造反的事情,汉景帝之所以要杀晁错,也是非得要把刘濞逼到绝路上去。让刘濞没有借口可寻。由此也可以...

晁错一心为国,为何还会被汉景帝杀掉?
就连实力雄厚的吴王刘濞,都被逼得无路可退。所以吴王很快联合了六个诸侯国反叛,发动了著名的七国之乱。七个诸侯国打着清君侧的名义,从封地带兵围剿汉景帝,将矛头对准晁错。袁盎不满晁错很久了,见此情形便向汉景帝提议,既然诸侯国打着清君侧的名义,那不如杀了晁错,这样他们就没有理由发兵了。...

汉景帝为什么要杀了晁错?他有何考量?
这一切是由晁错这个人促成七国之乱的直接幕后推手,刘启做太子时,他曾任太子舍人也就是侍从。汉景帝继位后,擢升晁错为御史大夫,位列三公,秩两千石,这是汉代最高的官职之一了。由于汉文帝的留下来的遗留,所以他们谈论的都是削藩为主。削藩就是削除汉初分封的 刘姓诸侯势力,将诸侯国的权力收归...

汉景帝为什么要杀晁错
说到晁错,大家肯定都不是很熟悉吧,这个人在汉景帝面前真的是死的很冤。这个汉景帝就是听了袁盎之计,直接把晁错腰斩了!这可是非常残忍的刑罚了。那么这个汉景帝为什么要啥晁错呢?这个事情就让人百思不得其解。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晁错是汉景帝的老师,因此在很多问题上似乎汉景帝刘启对于...

怀集县17141865192: 汉景帝为什么杀了晁错? -
素拜合心: 晁错出任御史大夫之后,上《削藩策》给汉景帝,提出:“早削,诸侯也反;晚削,诸侯也反,还不如早削.”汉景帝听从了他的建议.景帝三年(前154年)冬天,楚王因为在薄太后丧服期间淫乱,封地被削减;胶西王则因为卖官事件被削地...

怀集县17141865192: 汉景帝为何采用突然袭击的方式诛杀晁错?汉景帝在位初期,爆发了七国之乱,叛军将叛乱的理由归结为“诛晁错,清君侧”,主张削藩的晁错成了政治牺... -
素拜合心:[答案] 汉景帝杀他理亏,且朝廷意见并不一致,如果不是突然袭击,一旦有人谏阻,事必不成.汉景帝只求速了此乱,而朝议始终不一,不用此法又会陷入无结果的争论.

怀集县17141865192: 削藩策的晁错被杀的原因 -
素拜合心: 这里面有三个原因:第一个原因在于汉王朝的治国理念.我们知道,一个统一的国家,它要有一个国家意识形态,秦王朝的国家意识形态,是法家的学说,汉王朝武帝之前的国家形态是道家学说,汉武帝以后是儒家学说,汉文帝的皇后汉景帝的...

怀集县17141865192: 姚错的“削藩制”为什么招来杀身之祸? -
素拜合心: 是晁错,汉景帝时晁错建议中央集权,并实施削藩制,而各诸侯不满自己的权力削弱,以“诛晁错,清君侧”为由进行了西汉史上著名的七王之乱,最后景帝迫于压力不得不杀死了他!

怀集县17141865192: 如何看待汉景帝时期晁错的死? -
素拜合心: 我觉得晁错死的极度冤枉.他忠心为汉景帝出谋献策,却被判腰斩.(公元前154年,吴、楚、赵、胶西、胶东、甾川、济南等七个诸侯王发动叛乱.并且打着“惩办奸臣晁错,救护刘氏天下”的幌子.历史上称为“七国之乱”,朝廷上有个妒忌晁错的人就说七国发兵完全是晁错引起的)

怀集县17141865192: 汉景帝杀了晁错是对是错?高人详解. -
素拜合心: 皇帝想啥谁就杀谁,当时也是没办法,以为杀了他就可以让对方退兵,结果没达到效果.按理说应该是错了!

怀集县17141865192: 汉武大帝中的人物.我想知道历史上这个人怎么样?
素拜合心: 楼上的朋友介绍的生平全对.但有一点我想谈点看法. 他的消藩策略是正确的,他对汉家的江山和景帝是忠心耿耿的,七国之乱打出"清君侧"的牌子是在迷糊人的. 但是,就这么一个忠心耿耿的晁错,最后被汉景帝给杀了,人们以为这是景帝的不对,但当我看过苏轼的后我也认为晁错也有过错.在七国之乱最危险的时候,他让汉景帝去亲征,而自己要留守京城,其实就是让皇帝去涉险,自己在这居安.皇上能不生气吗?古人说"与天子共患难易,共荣华难",这个时候他不去和天子共患难,那不是傻吗?再加上有人进言,所以汉景帝就把他杀了.所以他的死不能全都归于景帝,是他自己也有很大的错误. 你可以看看.

怀集县17141865192: 晁错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
素拜合心: 晁错这个人 峭 直 刻 深 他这个人大公无私 为国家可以捐躯 多以他从来不重视自己的命 当然它也不会重视别人的命 他这个人 一开始学的是法 后来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学了儒家思想 而且此人 恃才傲物 恃宠骄人 他刚一上任就气死了丞相 而当时的丞...

怀集县17141865192: 推荐一些古代人物传记的文言文要翻译,最好有题目和答案,谢谢 -
素拜合心:[答案] 1、晁错传 晁错,颍川人也.以文学为太常掌故.错为人峭直刻深.上善之,于是拜错为太子家令.是时匈奴强,数寇边,上发兵以御之.错上言兵事,文帝嘉之.后诏有司举贤良文学士,错在选中.由是迁中大夫.错又言宜削诸侯事,及法令可更定者,书凡三...

怀集县17141865192: 矫枉过正这个典故的来源在哪?
素拜合心: 矫枉过正这个东方典故的来源:西汉时期,汉景帝担心诸侯势力过大会自己称王,出现中央管不住地方的局面,就采用晁错的建议,借故削去几个诸侯王的封地.吴王刘濞竟借清君侧的名义企图谋反,迫使汉景帝杀死了晁错,出现历史上的七国之乱.此为“矫枉过正”的典型史实之一 . 该东方典故的意思:指纠正偏差超过了适中的限度.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