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居姑蔑溪畔的兰源戴氏

作者&投稿:潘刻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戴建东

第七届浙江省戴氏联谊会即将于2019年3月23日,24日在金华举行,本次会议由中戴,寺平,下新宅三村承办,届时,来自全省各地的戴氏后人代表,将汇聚一堂,共商经济,文化发展大业。

兰源戴氏居中戴讫今已有八百余年,戴氏子孙后裔分居中戴、寺平、下新宅三个大村,周边下村、沙头、曹界等村落也有零星居住。戴氏一脉在中戴约有4000人左右,在本地属于庞大的姓氏群体。

中戴位于九峰山脚下,地处浙江省30个盆地中范围最大的金衢盆地上,是八婺古都的一个文化古邑,人文、史书、天文资源丰厚。中戴往南沿姑蔑溪流蜿蜒而上,直至莘畈源,周边峰峦崎岖,两头一望无际,地形像一只在波澜中行驶的方舟,故莘畈水库又称为仙舟湖。往北沿姑蔑溪一路而下,终汇衢江归钱塘直至东海。

中戴一地最先属太古住民是百越人,并搀杂着三苗部族。此中现代三苗的一个部落——姑蔑,就假寓在汤溪等地。姑蔑国固然称国,但实际上不外是一个流亡部落,是蚩尤的后世。姑蔑最初是族名,是商朝君王武丁妃子妇好的后嗣。商被周沦亡后,姑蔑人展转南迁,从山东一起迁徙离开金衢盆地,先人将族名指为地名,在很多文献史料上,姑蔑就泛指昔日的汤溪一带,而中戴溪,当地人古称姑蔑溪。

沿姑蔑溪两岸居住的戴氏后裔,在这方土地上休养生息,创造了辉煌的戴姓文化。八百多年前,戴氏始祖戴可守从河南商丘迁至兰源姑篾溪西(今中戴村)定居,戴可守系南宋进士,官拜宋承侍郎,官位排行第九,人称九承侍。可守公见姑篾溪溪东土地肥沃、山势平整,适宜居家生存,遂将派下分支一脉迁至溪东定居,从而开创寺平创村之祖。一脉迁至溪西定居,现为下新宅村。

在中戴村,戴姓虽为大族,但因中戴曾经是乡政府所在地,旁姓迁居较多,但戴氏仍为村中主姓。村中曾经建有“戴氏宗祠”,属中戴、寺平、下新宅三村的祭祖祠堂。戴氏宗祠始建于明代,建筑恢宏气派,雕梁画栋,飞檐挂柱,门面砖刻精细美观,在江南一带也属难的一见的古老宗祠。戴宗宗祠曾经作为中戴初中校址,培育了众多戴氏儿郞。只可惜,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未,这一不可多得的古老建筑被拆毁,今遗迹虽在,然古韵难寻。

作为乡政府所在地,中戴一直是当地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建有学校、粮站、供销社、邮电所、电影院,商贸繁荣,客流频频,四乡八店的乡民,一早便聚集中戴大桥头,买菜购物。以前的中戴拥有小学、初中,甚至还办过一届高中。后来,随着教育均衡发展的需要,初中、高中相继拆并,现仅存中戴小学一所。

寺平村与风光秀丽的九峰山遥遥相望,蜿蜒曲折的姑篾溪伴随着岁月的悠扬歌声在村西流淌。寺平古村民风淳朴,历史悠久,村中弄堂门楼清逸秀丽,移步换景,每砖每瓦都会引出历史交融的古村文化,给人展示古宅余韵,令每一个步入村中的游人,都沉迷于中国明清建筑的典雅大气之中。寺平先人在这块土地上休养生息后,人丁兴旺,家道红火。

寺平古村现存有七座主要厅堂,对应着北斗七星,其中安乐寺对应北斗七星的北斗勺子外沿的第一星即天枢星,代表着力量;其顺堂对应第二星天璇星,代表着智慧;立本堂对应第三星天玑星,代表着勇气;崇德堂对应第四星天权星,代表着爱情;崇厚堂对应玉衡星,代表着幸福;敦睦堂对应开阳星,代表着远离灾祸;百顺堂对应着北斗勺柄的摇光星,代表着重生后的圆满。这七座厅堂的建造上应星宿,下合地势,内含意蕴,神奇地环绕成北斗七星的图案,伴着月亮在人间的投影——月湖,构成了寺平古村最为奇妙的自然人文景观。

寺平古建筑群中最出名的厅堂名叫“崇厚堂”,始建于清代中叶,由戴氏第十世孙戴兴隆次子戴斯南所建。崇厚堂的门面呈立体砖雕形状,中轴线牌楼门额枋上浮雕的“九狮戏球”图案,九只狮子形态各异、栩栩如生,在寺平村的所有古建筑中,“九狮戏球”属代表性砖雕,被誉为“江南一绝”。相传,世祖戴斯南为了建造这座宏伟气派的崇厚堂,专门请工匠挖了一穴砖窑,单一烧制“九狮戏球”门面。待“九狮戏球”门面烧制完工后,这穴砖窑也就随即封窑不开,因而,寺平崇厚堂的“九狮戏球”门面砖雕已成孤本绝版,不可再制。

寺平作为江南一带普通的乡村,在这个乡村中曾经出过显赫人物呢——银娘。明朝宪宗年间,寺平村奉为世祖的戴宗碧的第四个儿子戴法华,因妻子长久不孕,便到安乐寺送子娘娘像前跪拜求助。十个月后,戴法华之妻如愿生下一女,人称“银娘”。后来,明宪宗皇朱见深民间选秀,15岁的银娘才貌双全,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深得宪宗垂爱,并被策封为淑妃。而寺平村从此也将银娘用过的这口井,称为“娘娘井”。

寺平古村从2006年开始发展农家乐休闲乡村旅游,经过10多年的运行,目前已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荣获省、市级荣誉30多项,最近几年,又获得“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国家首批传统村落”和“国际研学(古村)基地”等多项国家级荣誉称号。

姑蔑溪西另一脉戴氏居住地是下新宅村,一千多人口,以戴氏为主姓,数百年来,祖祖辈辈生活在这片土地上,耕种畜牧,繁衍子孙。纯朴、善良的父老乡亲,靠着村庄四周的土地生活,他们习惯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日子,从不抱怨每一天的辛劳。和中国千千万万个农村一样,村庄坐落在婺西一片广袤的土地上。村子在金华最西边,与衢州相邻。我们小时候,经常跨在金衢交界的沟渠上,然后戏称,我一脚踏金华,一脚踏衢州,双脚跨两府。

故乡的村北有一口池塘,名叫跌塘,跌塘边,长着两棵古樟和一棵枫香。三棵古树都长得枝繁叶茂,相依相偎,默默地立在村头,春花秋月,风霜雨雪,一年朝晚同沫,四季晨夕相伴。村中老人说,这两棵古樟,是母子樟,母樟已经有千年历史了,子樟也有三四百年了。母子樟屹立在村口,目睹村庄的风雨岁月、沧海桑田,也观望着整个村子的世道变迁、四季轮回。而枫香则像母子樟的邻居,默默地陪伴在古樟的左右,岁月轮回,不离不弃。

古时下新宅人精通文墨,地方上称为“下新宅笔头”,这一雅号一直以来也为村里人引以为豪。下新宅村在清末时期出过举人老爷,名叫戴鸿熙。传闻在民国初年,下新宅村来了个剧团,名曰:今玉。举人戴鸿熙也在场看戏,他的几位侄儿也堪称饱学之士,便请戴鸿熙将“今玉戏场”嵌入联中作一联。举人老爷略加思索,便吟:今朝世界千般戏,玉石分明一下场。速度之快捷,对仗之工正,令旁人叹绝。戴鸿熙还为高义桥撰写碑文,主修过《汤溪县志》,为兰源戴氏宗谱撰写谱序,是村里一代儒雅人士。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下新宅村人戴兆风,也曾入驻金华县政府,主修《金华县志》。

在美丽乡村建设中,下新宅村实行了道路硬化,路灯亮化,墙体美化,环境绿化,卫生洁化,特别是跌塘周边环境美化,为下新宅增色不少。九曲廊桥环湖而建,湖心亭稳居塘中,是村里人休闲、散步的绝佳之处。每逢节假日,在外创业的下新宅村儿孙,都会回到村中,沿九曲廊桥环湖一游。

九峰山下还有一个小村———沙头村,也是戴氏后裔居住地 。追寻沙头村的历史,距今已有2300多年历史,据说村谱里记载有姑蔑国的信息。沙头村谱《兰源戴氏文献谱》第一卷《兰谷义田赋》里写道:“龙邱古太末里姑蔑墟也县之东南四十里地名兰坡有蓉峰拱秀峙于南兰谷潴清流于东宋德祐间。”

“龙邱”即龙游,明成化七年(1471年)前,九峰山一带隶属龙邱管辖;“古太末”是秦时设的一个县;“县之东南四十里”指在龙游县的东南20公里,从今天的地理位置看,九峰山恰好在龙游东南20公里处;“地名兰坡”指今天的沙头村;“蓉峰”即九峰山,因九峰山远望如莲花而得名。从这段村谱记载上看,九峰山附近确实有姑蔑国的存在。

自古戴姓为一家,姑蔑溪畔的戴氏儿孙,秉承先祖遗训:创业维艰祖若父备尝辛苦,守成不易子而孙慎勿骄奢。继承和发扬优良的戴氏文化,繁荣地方经济,做强美丽乡村,为戴氏后裔创造更加美好的明天。


世居姑蔑溪畔的兰源戴氏
沿姑蔑溪两岸居住的戴氏后裔,在这方土地上休养生息,创造了辉煌的戴姓文化。八百多年前,戴氏始祖戴可守从河南商丘迁至兰源姑篾溪西(今中戴村)定居,戴可守系南宋进士,官拜宋承侍郎,官位排行第九,人称九承侍。可守公见姑篾溪溪东土地肥沃、山势平整,适宜居家生存,遂将派下分支一脉迁至溪东定居,从而开创寺平创村...

永修县13292926997: 为什么把西施叫浣纱 -
鱼若风诺: 施夷光世居诸暨苎萝村,苎萝有东西二村,夷光居西村,故名西施.施姓后裔生活在浣纱溪畔.其父卖柴,母浣纱,西施亦常浣纱于溪,故又称浣纱溪.

永修县13292926997: 蒙古族人的单字姓氏怎么来的? -
鱼若风诺: (一)蒙古族的姓氏� 蒙古族的姓氏大体有四种:� 1、以本部落的名称为姓.《蒙古秘史》中记载成吉思汗上十一世祖学端察掳一女俘名“札儿赤兀惕·阿当罕·兀良合真氏”.兀良合为部落名称,阿当罕是自己的本名,札儿赤兀惕是氏族的...

永修县13292926997: 西施的本名叫啥哦?不会是就叫西施吧 -
鱼若风诺: 施夷光世居诸暨临浦苎萝山下苎萝村(今浙江诸暨临浦苎萝村).苎萝有东西二村,夷光居西村,故名西施.至今萧山临浦仍然保留了施家渡和苎萝两个自然村落,施姓后裔生活在浣纱溪畔.其父卖柴,母浣纱,西施亦常浣纱于溪,故又称浣纱女.西施天生丽质,禀赋绝伦,相传连皱眉抚胸的病态,亦为邻女所仿,故有“东施效颦”的典故.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