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则论语翻译及赏析

作者&投稿:井香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论语》忠实地反映出孔子的高尚人格,坚定的操守,博大精深而光明磊落的生平。那么作为国学知识书籍,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下吧。

  五则论语翻译及赏析

  1、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篇)

  十有五而志于学。孔子从小就有志于学。学的内容一般认为是古代典籍,是对于宇宙人生真相的探究,因为若为糊口,乃生活所逼,不必“志”于学。三十而立。在《论语》中“立”的含义是“立于礼”的意思。即在社会道德、礼制允许的范围内有所建树。孔子十五有志于学,与三十而立在逻辑上应该是一个转承,指他在道德、学问上有所成就,学有所得而且能学以致用。四十不惑。不惑是不为外境所惑,形成了自己独立的主张和人生价值观。五十知天命。这是一个关键。各注解对天命的理解有所不同。知天命即是知“大我”了。在佛家看来,知天命就是“明心见性”,彻悟宇宙人生的真相。孔子在没有心性修行先师指导的情况下,能“五十而知天命”,是相当不容易的。六十而耳顺。耳顺不是说耳朵没毛病,而是说能平等听取顺逆之言,平等心发起了。孔子五十岁通达天命是个分水岭,之后孔子“我”的执着的习气渐渐就减损,而能平等对待他人的顺逆之言。七十从心所欲,不逾矩。表明孔子的修为已经相当纯熟,达到“思无邪”的境界,连坏的念头都没有了。

  孔子提出自己的修学报告,其实想是借他本人的修学经验,来表达与为政以德相关的几层含义:

  其一,人人皆可成圣贤。通过学习,每个人都可以通达天命,而建立完善的人格。事实上人们遵守社会礼法,能更好地通达天命,彻悟道体,成就道德学问。

  其二,借以表明以德导民的效果,并不会限制人的自由。孔子三十而立——能融于社会礼法作一番事业,可见德政非但不影响人们建功立业,而且能帮助人们成就。到七十岁更是可以从心所欲而不逾矩,表明德治的极致效果正是人性的自由与解放。

  其三,“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为政以德仍需要时间来完成,人心工程不是一蹴而就的。(参考《傅佩荣解读论语》)

  2、“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论语·里仁》)

  这是孔子说的话,也是后世儒家修身养德的座右铭。“见贤思齐”是说好的榜样对自己的震撼,驱使自己努力赶上;“见不贤而内自省”是说坏的榜样对自己的“教益”,要学会吸取教训,不断跟别人堕落下去。孟子的母亲因为怕孟子受到坏邻居的影响,连搬了三次家;杜甫写诗自我夸耀“李邕求识面,王翰愿为邻”,都说明了这种“榜样的作用。看见德行卓越的人,就要想怎么努力像他一样;看见德行有亏的人,就要反省自己是否也犯同样的毛病。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每个人都有其过人之处,善于汲取他人的优点,努力完善自己,在行为与思想上希望能够与之持平甚至有超越,这是人不断进步,不断向上的内在动力。很多人不愿意向优于自己的人学习也不屑于向某些方面劣于自己的请教,总是闭门造车,不追随先哲的脚步,不追求一个更高的层次,这不是一种良好的学习心态。同样,他人的失误与过错对自己而言同样需要反思和内省,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同样是一种进步,不能讳疾忌医。

  3、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孔子说:“不担心别人不了解我,只担心我不了解别人。”别人不了解我,我还是我,于我自己并没有什么损失。所以,“人不知而不愠”,值不得忧虑,更没有怨天尤人。相反。“画虎画皮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我不了解别人,则不知道别人的是非邪正,不能亲近好人,远离坏人,这倒是值得忧虑的。别人不了解我,不但不会减损我的才学与品德,反而促使我更努力进德修业。当然,我也可以循正当途径让别人认识我。我不了解别人,这才是大问题。年轻时,要寻找志同道合的朋友;年长时,要提拔正直有为的后辈;若不知人,难免造成许多错误,悔之莫及。这段话是孔子对自己学生所传授的为人处世之道。在孔子的观念中,“学而优则仕,是一种积极入世的态度。这里的潜台词是:在了解别人的过程中,也使别人了解自己。孔子积极鼓励弟子从政,而从政的一个基本门路在于使别人了解自己。

  4、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孔子说:“以德行来治理国家,就像北极星一样,安坐在它的位置上,其他星辰环绕着它而展布。”德:古代有德治、礼治、法治的分别。德治的基础,主要在于帝王本身的高尚品德,因此帝王责任重大,而效果据说也十分理想,几乎像是无为而治了。事实上,德治与无为而治不同,但是为何天下自然而然归于太平?这是因为孔子对人性有一个基本信念,就是人性向善,所以百姓会自动回应德治的帝王。道德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对于人们的客观行为都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在治理国家时,暴力和强制手段只是治标却不是治本之道。为政者的德行是一种榜样的力量,使人们见贤思齐,从价值观和人生观上受到良好的引导和感化,使每个人都知礼义廉耻,行为有格,这才是治世根本之道。同样,希望获得别国的尊重与青睐,仅仅靠武力和硬实力是不可以的,人的归顺必然是心的归顺,仅仅依靠行为上的归顺而不得人心,这种所谓的局面必然不能长久。相反,用自己良好的德行昭然于世,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与邻为善,用平等的地位和态度去对待每一个国家,既不颐指气使也不奴颜婢膝,不卑不亢,和而不同,这样才能赢得人心,赢得真正的尊重。

  5、子曰:朝闻道,夕可死矣

  孔子说:“早晨听懂了人生理想,就算当晚要死也不妨。”理想是人存于世上的一精神寄托,没有理想,人多一切活动可以说的都是盲目的,都是毫无计划的。古今中外,对于理想可以说都是十分珍贵的。影片《肖申克的救赎》中有这样的话"hope is a good thing,maybe the best of thing ",正是有希望在指引,安迪才能在经过20年冤屈囚禁生活后安然从肖申克监狱成功逃脱,开始崭新的人生。希望和人生价值是理想是明确人之所以为人,何以为人的重要导师。孔子的这句话就是旨在强调理想的重要性。每个人都要了解人生应该如何的理想。了解人生的价值何在,可以依此而行,死而无憾。这也是“守死善道”的意思。同时这句话也深刻反映着孔子的生死观,显示孔子知生也知死,而这种贯穿生死的道,无异于他一再强调的仁。孔子将人生的理想、对真理的追求都置于生死之上,可以说他的生命因为他的灵魂而闪光。相对于周围相当一部分人来说,孔子的这种态度是难能可贵的,更是值得学习和反思的。不少人认为只有获取知识拥有好的人生才是个人应该为之不懈奋斗的目标,也将之作为人生的理想,拥有这些只是为了活着,而孔子认为生命不是最终的归宿,而是一种媒介,人拥有生命就是为了明确自已的人生价值和社会价值,是为了汲取更多的真理和学问,是为了传到授业解惑,是为了将仁爱之道普度众生。这就是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的根本。这让我反思,作为大学生我的学习和探索的根本动因何在,是为了拥有一个好的人生还是为了汲取更多有用的东西来回报社会,创造生产力。

  关于论语泰伯原文

  《泰伯》第一章:子曰:“泰伯,其可谓至德也已矣。三以天下让,民无得而称焉。”

  《泰伯》第二章:子曰:“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君子笃于亲,则民兴于仁;故旧不遗,则民不偷。”

  《泰伯》第三章:曾子有疾,召门弟子曰:“启予足!启予手!诗云:‘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而今而后,吾知免夫!小子!”

  《泰伯》第四章:曾子有疾,孟敬子问之。曾子言曰:“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君子所贵乎道者三:动容貌,斯远暴慢矣;正颜色,斯近信矣;出辞气,斯远鄙倍矣。笾豆之事,则有司存。”

  《泰伯》第五章:曾子曰:“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昔者吾友尝从事于斯矣。”

  《泰伯》第六章:曾子曰:“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君子人与?君子人也。”

  《泰伯》第七章: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泰伯》第八章: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泰伯》第九章: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泰伯》第十章:子曰:“好勇疾贫,乱也。人而不仁,疾之已甚,乱也。”

  《泰伯》第十一章:子曰:“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骄且吝,其余不足观也已。”

  《泰伯》第十二章:子曰:“三年学,不至于谷,不易得也。”

  《泰伯》第十三章:子曰:“笃信好学,守死善道。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

  《泰伯》第十四章: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泰伯》第十五章:子曰:“师挚之始,关睢之乱,洋洋乎盈耳哉。”

  《泰伯》第十六章:子曰:“狂而不直,侗而不愿,悾悾而不信,吾不知之矣。”

  《泰伯》第十七章:子曰:“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泰伯》第十八章:子曰:“巍巍乎!舜禹之有天下也而不与焉。”

  《泰伯》第十九章:子曰:“大哉尧之为君也!巍巍乎!唯天为大,唯尧则之。荡荡乎!民无能名焉。巍巍乎其有成功也,焕乎其有文章!”

  《泰伯》第二十章:舜有臣五人而天下治。武王曰:“予有乱臣十人。”孔子曰:“才难,不其然乎?唐虞之际,于斯为盛。有妇人焉,九人而已。三分天下有其二,以服事殷。周之德,其可谓至德也已矣?”

  《泰伯》第二十一章:子曰:“禹,吾无间然矣。菲饮食而致孝乎鬼神,恶衣服而致美乎黻冕,卑宫室而尽力乎沟洫。禹,吾无间然矣。”

  简介

  泰伯是《论语》的一篇,共计21章,其中著名的文句有:“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任重而道远”;“死而后已”;“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不在其位,不谋其政”等。本篇的基本内容,涉及到孔子及其学生对尧舜禹等古代先王的评价;孔子教学方法和教育思想的进一步发挥;孔子道德思想的具体内容以及曾子在若干问题上的见解。

  泰伯:周代始祖古公亶父的长子。




论语十则原文翻译及赏析
1、原文。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

论语七则原文及翻译赏析
翻译:孔子说:“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空想却不学习,就会精神疲倦而无所得。”4.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翻译:孔子说:“仲由啊,让为师教导你对待知与不知的态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

论语原文及翻译赏析
翻译:一个人的高尚的品质和外在的表现一致,然后才能成为君子。

论语全文,带注释,翻译,赏析
《论语十则》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è)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 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去实习(温习)它,不也高兴吗 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处(到这里)来,不也快乐吗 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 "学习需要不断复习才能掌...

论语五则翻译及原文
翻译:孔子说:“君子吃食不追求饱足;居住不追求安逸;对工作勤奋敏捷,说话却谨慎;接近有道德有学问的人并向他学习,纠正自己的缺点,就可以称得上是好学了。”孔子说:“显贵,这是人人都想要得到的;但是如果不用正当的手段得到它,君子是不会享有的。贫穷与低贱,是人人都厌恶的,但如果用不正当的...

《论语》全文及翻译赏析怎么写?
译文: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那么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去当(别人的)老师了。”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译文:孔子说:“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而无所适从;只空想却不学习,就会疑惑而无所适从。”6、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

论语全文及翻译赏析是什么
”翻译:有子说:”孝顺父母,顺从兄长,而喜好触犯上层统治者,这样的人是很少见的。不喜好触犯上层统治者,而喜好造反的人是没有的。君子专心致力于根本的事务,根本建立了,治国做人的原则也就有了。孝顺父母、顺从兄长,这就是仁的根本啊!”《论语》是儒家的经典之作,是一部以记言为主的语录体...

高中论语十则翻译及赏析
5、高中论语十则翻译 1译文 孔子说“君子,饮食不求饱足,居住不要求舒适,对工作勤劳敏捷,说话却小心谨慎,到有 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这样可以说是好学了”2 译文 我十五岁开始立志学习, 三十岁能。6、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论语》二则翻译
一、译文 孔子说:“在多个人的行列里,其中一定有人可以做我的老师。我选择他的优点向他学习,发现他的缺点(如果自己也有)就对照着改正自己的缺点。”孔子说:“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而无所适从;只空想却不学习,就会使精神受到损害。”二、原文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

求论语二十则翻译及赏析?
翻译:孔子说:“默默地增加知识,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这对我有什么难呢?”论语 - 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论的语录体散文集 《论语》是一本以记录春秋时思想家兼教育家孔子和其弟子及再传弟子言行为主的汇编,又被简称为论、语、传、记,是儒家重要的经典之一。《十三经》之一,一共20卷。论语以记...

无棣县19536891414: 《论语》五则的翻译 -
嬴杭瑞联:[答案] 【原文】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译文】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人家谋虑是否不够尽心?和朋友交往是否不够诚信?传授的学业是否不曾复习?” 【原文】 子曰:“...

无棣县19536891414: 《论语》五则的翻译 -
嬴杭瑞联: 《论语》五则翻译: 孔子说:“仲由啊,让我教给你对待知与不知的态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样的人才是聪明的.” 原文: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论语十则原为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课本中的一课,选自《论语译注》.《论语》记载了孔子及其一部分弟子言行的语录体文集,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扩展资料: 孔子说这段话意思是言行要谨慎,不要夸大自己的知识和本领,要实事求是.要有诚实、谦虚的态度,不要不懂装懂. 一则,就是《论语》中的一章,其中第一,二则见于《学而》篇,第三、四、五则见于《为政》篇,其内容都与学习和为人处事有关,是孔子教育思想中最有价值的部分.其中一共有20卷.

无棣县19536891414: 论语五则的解释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è)乎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三... -
嬴杭瑞联:[答案]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 (《学而》) 孔子... 殆(dài):这里指有害.本意:危险 [编辑本段]第五则:学习方法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

无棣县19536891414: 《论语》五则    ①子日:“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②孔子日:“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 -
嬴杭瑞联:[答案] (1)该题考查的是对加点词在文中的解释,这是经常出现的对文言实词的考查. ①句子翻译:选择好的(老师)而跟从他学习.“从”是“跟从”的意思. ②句子翻译:只读书而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得.“罔”是经常考的词语,是“迷惑”的意思. ③句子...

无棣县19536891414: 《论语》前五则翻译 -
嬴杭瑞联: 1、学习需要不断复习才能掌握.学了知识,按时复习,这是愉快的事. 2、复习旧的知识,能够从中有新的体会或发现.这样,就可以做老师了. 3、只读书而不肯动脑筋思考,就会感到迷惑;只是一味空想而不肯读书,就会有疑惑. 4、子路,教给你正确认识事物的道理吧.(那就是)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 是不知道,这就是聪明智慧. 5、子贡问道:“孔文子为什么叫“文”呢?”孔子说:“他聪敏而又爱好学刁,并且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因此用'文'做他的谥号.”

无棣县19536891414: 《论语》前五则翻译初一 -
嬴杭瑞联:[答案] 1、学习需要不断复习才能掌握.学了知识,按时复习,这是愉快的事. 2、复习旧的知识,能够从中有新的体会或发现.这样,就可以做老师了. 3、只读书而不肯动脑筋思考,就会感到迷惑;只是一味空想而不肯读书,就会有疑惑. 4、子路,教给你正确...

无棣县19536891414: 论语五则翻译孔子:“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 -
嬴杭瑞联:[答案] 孔子曰:"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这句话的意思是:"做一个君子,要老想着这九个方面:看到一个现象时,要想一下,是否透过现象看到了本质,是否真正理解、明白...

无棣县19536891414: 论语五则 -
嬴杭瑞联:[答案] 是不是 1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2子曰:默而知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3子贡问曰:“... 更也,人皆仰之.” 5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那么翻译就是: 1.孔子在河上感叹说:时光...

无棣县19536891414: 论语五则的翻译 -
嬴杭瑞联: 这句话出自孔子的<<弟子规>> 意思是说,做为一个学生,在家则孝顺长辈,在外尊敬师长,谨慎而有信誉,热爱尊重所有的人还要亲仁义.做完这些事若还有剩余的精力,则用来学习文化!个人理解,仅供参考

无棣县19536891414: 《论语》句子赏析以及翻译句子如下:1.子曰:不奋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2.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 -
嬴杭瑞联:[答案] 孔子说:“如果不是心里想了却想不明白,就不要去启发;如果不是能说却说不清楚,就不要告诉他答案;如果给学生举出一方面的例子他却不能回答出另外的三个方面的问题,就不要再教给他更多的东西了.”孔子说:“...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