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知足者常乐,知福者高寿?

作者&投稿:夕周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为什么说知足者常乐?~

拿破仑·希尔曾经身为报刊专栏作家写过一篇文章,它的标题是《满足》。你会感到这篇文章很有用。下面就是其中的摘录:


全世界最富有的人住在“幸福谷”。他富有历久不衰的人生理想,富有他所不能


失去的东西,这些东西可以给他提供满足、健康、宁静的心情和内心的谐和。


以下是他的财产清单,它们本身明确了他是怎样获得这些财产的:


我获得幸福的办法就是帮助别人获得幸福。


我获得健康的办法就是生活有节制,我只吃维持我的身体健康所必须的食物。


我不怨恨任何人,不嫉妒任何人,而是热爱和尊敬全人类。


我从事我所喜爱的劳动,我还把游戏与劳动相结合,所以我很少感到疲劳。


我每天祈祷,不是为了更多的财富,而是为了更多的智慧,用以认识、利用、享受我所已经拥有的诸多财富。


我不应用辱骂的语言。


我不要求所有人的恩赐,只要求我有权把我的幸事分享给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我和我良心的关系良好,所以它总是指导我正确处理一切事情。


我所拥有的物质财富多于我的需要。由于我清除了贪婪之心。我只需要在我有生之年能用于建设的那部分财富。我的财富取自分享了我的幸事而受益的那些人。


我所拥有的“幸福谷”的资产当然是不能课税的。它主要以无形财富的形式存在于我的心里,这种财富无法估计价值,也不能被占用,除去那些能接受我的生活方式的人。我用了一生的时间,尽力观察自然的规律,形成了遵循自然规律的习惯,因而创造了这种财产。


“幸福谷”中的人的成功信条是没有版权的。这些信条也可以给你带来智慧、宁静和满足。


宾斯托克在他的著作《信任的力量》中谈到幸福的问题时说:


人类是一起诞生的,整个人类原是一个整体。正是人类所形成的世界把人类分袭开了。多么愚蠢的世界!多么虚伪的世界!多么恐惧的世界!假如人类有了信任的力量,就可让人类重新聚集到一起——信任他自己,信任他的同胞,信任他的命运,信任他的上帝。那时,仅有那时,人类才能真正成为一个整体。那时,仅有那时,人类才能找到幸福和宁静。

知足者常乐 释义 知道满足,就总是快乐。形容安于已经得到的利益、地位。古语“事能知足心常泰,人到无求品自高”的说法,的确能道出做人的一番道理。 人能知足,心就会平静祥和,不会在互相倾轧和挑剔中折磨自己,不会用嫉妒中伤的言行对待别人,不会染上贪婪无止的毒水,那样,就能以自己的品格定位自己,做好该做的事情。 当然,知足、无求并不是说就要排除个人欲望,欲望对于人生却是非常重要的,它是力量和信心的源泉,然而欲望需要有度。万里长城万里长,游长城的人需懂得节制欲望,不要去作无止境的攀爬;学问无边学府可以选,成绩不拔尖的人不要把进清华、北大当作唯一的人生目标。 如若不能知足,游长城者非但不能快乐,反而会因无止境伸延的长城增加烦恼;想读清华、北大而又进不了的学生,非但不会因努力而丰富自己的人生,反而会被努力害了自己。 所以说,欲望需要有一个符合自己实际情况的层次或标准,这样才能感到人生旅途的通畅,才能充满快乐,才能在做人上自己的品位,这也是古语“事能知足心常泰,人到无求品自高”对每一个有追求的人的启示。 一些人常常埋怨做人太累,其实是没能把握好追求、知足、欲望等的尺度,把无止境的拥有作为做人的过程,这负担实在是太沉太重了。人只有不断地在现实环境的变化中开辟新生活,不让“贪婪”二字作祟心灵,人生才能幸福,所以知足才能常乐。 人们常说,快乐的人是真正幸福的人。因为幸福的真谛就是快乐,而快乐又往往来源于知足。 在我们人的一生中,只有5%是精彩的,也只有5%是痛苦的,另外90%是平淡的,人们往往被5%的精彩诱惑着,忍着5%的痛苦,在90%的平淡中度过。 在我们的生活中,不妨想开一些,知足常乐一些。 人人要平心静虑,快乐不在外界,幸福在自我心中,唯有透过静思熟虑,少欲知足,自己才能快乐,一切苦恼才会熄灭。 “知足常乐”,他告诉人们一种处世哲学和生活态度,要求人们在任何环境中都能乐天知命,悠然自得。自足者,常乐也,用于佛性上,则讲究一种禅悟,一种人性的自然的顺应。 世间万物怎能全,少得温饱即感天。我虽淡饭充饱腹,还有饥饿叫可怜。 我虽布衣遮身暖,还有露体冷凄然。我虽破屋避风雨,还有茅蓬常漏雨。

快乐是人类社会追求的最高境界。不过,快乐的前提是知足,知足者才能常乐。一个把名缰利锁看得太重的人,注定是不快乐的。

要想得到真正的快乐,就必须看淡尘世的物欲、烦恼,不慕名利。假如你喜欢武侠小说,就没有必要愧对于红楼梦;假如你喜欢的人突然销声匿迹,你也没有必要寻死觅活地断言他一定潇洒快活地找到了另一种幸福;假如亲人、朋友遭遇不幸,你也没有必要怨天尤人;假如你已经身心交病,你也没有必要仇视别人的健康。总之,当我们坦然面对一切时,快乐就在心里。

能把名利得失置之度外、凡事都能以诚相待的人,一生将是快乐的,因为他们容易满足。我们应从平淡的生活中去“提炼”感悟,如:微薄待遇下一如既往工作的快乐,助人为乐一介不取的快乐,一片至诚去感化恶人的快乐,被人误解依然如故的快乐,尽职尽责吃苦耐劳的快乐……这些快乐能保持住人内心对于生活的一种兴奋感,而这种兴奋感则源于对生活的一种满足。因为满足,所以兴奋;因为满足,所以对生活充满了激情。一个充满激情的人,当然是快乐的。

在生活中,不同的人也有不同的快乐,乐山乐水各不相同。爱静的人可以看书、听音乐、上网、写作、画画、摄影、观鸟、搜集各种收藏品……爱动的人则不妨跳舞、慢跑、爬山、游泳、看电影、上健身房……这些事情在有些人看来是平淡、琐碎,甚至是无聊,但是对于知足者来说,其中却蕴涵着莫大的乐趣。

人生苦短,岁月如流,乐天知命,善待自己。这是知足者的人生信条。知足者不明白,为什么有的人要疾首蹙额,为眼前一时的顿挫心胆俱碎?为什么有的人为那些看不惯的人和事心烦意乱?岂不知我们都是尘世间相映成趣的战友,人世间一切冤天屈地,无妄之灾,荣华富贵,香娇玉嫩……都将随身亡而命殒。

人生长则百年,短则数十寒暑,又有什么值得耀武扬威的呢?不过都是过眼云烟矣。人生如月,月满则亏,凡事岂能尽如人意,但求无愧于心。无愧于心,则恩同再造,那些得失又算得了什么。唯有知足,才应该是我们孜孜不倦地追求。

与“知足者常乐”相呼应的,是“知福者高寿”。古往今来,凡是高寿者大多是清心寡欲之人。我们所熟知的老子,一生倡导清静无为,相传活了160多岁,成为“知福者高寿”的典范。清代养生家石成金写过一首《知福歌》:

人生受尽福,何苦不知足。

思量愚昧苦,聪明就是福。

思量饥寒苦,饱暖就是福。

思量负累苦,逍遥就是福。

思量离别苦,团圆就是福。

思量刀兵苦,太平就是福。

思量牢狱苦,自在就是福。

思量无后苦,有子就是福。

思量疾病苦,健康就是福。

思量死去苦,活着就是福。

苦境一思量,就有许多福。

可惜世间人,几个会享福。

有福要能知,能知才享福。

我劝世间人,不要不知福。

石老先生的这些话,平实质朴,耐人寻味。人只要能活到这个份上,肯定能长寿。

人们对幸福的认识各有不同,有的认为有钱就幸福,有的感到工作着就幸福,还有的觉得家庭和睦就幸福,不一而足。而自古以来,一切贤哲都主张修身养德,以保持精神上的愉悦为幸福,故而有“大德必得其寿”的说法。

周游列国而屡不得志的孔子,以“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为养生法,活了73岁。为官杭州的白居易,以清白廉明为做官之道,当地人送他两块“天竺石”,他用“惧此两片石,无乃伤清白”自律,享年75岁。众所周知的刘墉,为官做人择善纳福一生,无私无畏,于嘉庆九年安然而去,时年85岁。清代著名画家、诗人郑板桥,曾任县令,是位廉吏,后来辞官不做,以卖字画为生,活到73岁。郑板桥写过一首诗:“乌纱掷去不为官,囊橐萧萧两袖寒。写取一枝清瘦竹,秋风江上作渔竿。”如此对待功名利禄,心情恬静,自然有利于福寿延年。

真正福至心灵的要算庄子,在人均寿命只有30岁的先秦时代,他竟然活了83岁。他在《庄子·天道》篇中写道:“无为则俞俞,俞俞者,忧患不能处,年寿长矣。”意思是说,对一个从容自得、清心寡欲、泰然自若的人来说,任何忧愁病患都不能在他身上停留,所以他能延年益寿。这大概就是现代人所说的“心理健康”。由此看来,“无欲”是人生幸福的首要条件。




知足者常乐谁说的典故是什么
3、现常用知足常乐表示,意思是知道满足,就会快乐。

知足者常乐谁说的,典故是什么
意思是说:罪恶没有大过放纵欲望的了,祸患没有大过不知满足的了;过失没有大过贪得无厌的了.所以知道满足的人,永远是觉得快乐的。典故:荣启期:《列子 · 天瑞》记载,孔子游泰山时,在路上遇见荣启期,衣不蔽体,但边弹琴边唱歌,一副怡然自得的模样。孔子问他:“先生所以乐,何也?”荣启期...

知足者常乐前一句怎么说
它逐渐演化成一种处世哲学。中国道家所推崇的是:清净无为,闲适散淡。而知足长乐在某一种程度上也印证了这一观点。东汉年间张道陵开创道教,以道家学说为根本,四处传道。于是“知足者常乐”就四处流传开了。

为什么说“知足者常乐”?
尽力去改变自己能够改变的,接受自己无法改变的事实。这样,方能达到知足者常乐的境地,获得健康的心理,有益自己的身心健康。做一个身上无病痛、心中无忧愁的乐观达人,幸福才能伴随你的一生。

知足者常乐``全文是什么
知足者常乐 欲望无止境,如果任其膨胀下去,必将后患无穷。老子在《道德经》中说:"祸莫大于不知足。"讲的是知足常乐的道理。孟子说:"养心莫善于寡欲;其为人也寡欲,虽有不存焉者,寡矣;其为人也多欲,虽有存焉者,寡矣。"说的也是知足常乐的道理。知足常乐,可以说为每个人所熟知,但在现实中又...

为什么说知足者常乐呢?
当然知足常乐啦,帮助我们在纷繁芜杂的生活中形成一个良好的心理状态,对外部的风云变化泰然处之。同时知足常乐也并非夜郎自大、裹足不前。知足,知现在所得已经足矣,但对将来所求还是不足的。这样,以一颗平常心去对待现在的处境,而用进取的心去开创未来。因为知足,便没有了患得患失,没有了负担,...

有人说“知足者常乐”,又有人说“不满足是前进的车轮”该听谁的?_百度...
永远追求自己的理想,这个就是“不满足是前进的车轮”永远不去强求自己的理想和现实完全一样,这个就是“知足者常乐”可以这么说:“尽人事,安天命。”

为什么说知足者常乐?
不,快乐是能追求到的,尽管人的欲望无穷,只要我们能知足,便能常乐。知足的人即满足于自我的人,知足者能认识到无止境的欲望和痛苦,于是就干脆压抑一些无法实现的欲望,这样虽然看起来比较残忍,但它却减少了更多的痛苦。在能实现的欲望之内,他拼命为之奋斗,一旦得到了自己的所求,快乐便油然而生...

你怎么看待知足者常乐的说法?
所谓知足者常乐,就是一个人容易满足,而且比较满足于现状,很欣赏现在的生活,所以他们的内心也是特别开心的,我认为知足者常乐,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向着这个目标出发。

为什么说知足者常乐,知福者高寿?
与“知足者常乐”相呼应的,是“知福者高寿”。古往今来,凡是高寿者大多是清心寡欲之人。我们所熟知的老子,一生倡导清静无为,相传活了160多岁,成为“知福者高寿”的典范。清代养生家石成金写过一首《知福歌》:人生受尽福,何苦不知足。思量愚昧苦,聪明就是福。思量饥寒苦,饱暖就是福。思量...

甘南藏族自治州15091323625: 为什么说知足者常乐啊?不知足就不快乐吗? -
甫范胃乐: 知足的人一定是一个快乐的人.心胸开阔,不计较小小的得失,当然就没什么烦心事.不知足的人要是有一定的目标,还为这个目标积极的努力,享受努力的过程以及努力后获得的成果,这个不知足的人也一定是个快乐的人.不快乐的是那些不满足于现状但是又无力改变现状的人,灰心失望的人.还有就是自己不去努力,还怨天尤人的人.快乐的人是那些积极向上的人.

甘南藏族自治州15091323625: 为什么知足者常乐??
甫范胃乐: 知足者常乐”曾经是许多人津津乐道的人生哲学.但是我认为,“知足者常乐”是安于现状,辍步不前者的信条.无数事实证明:知足者常悲,只有不知足者才能常乐. 对于不知足,有各种解释:不安于现状,不断探求,不断进取.这是一切成功者的共同特征.

甘南藏族自治州15091323625: 为什么说知足者常乐? -
甫范胃乐: 知足的人,没有烦恼,只要眼前安逸就够,与世无争,就能快乐.

甘南藏族自治州15091323625: 知足者常乐? -
甫范胃乐: 知足者常乐 释 义 知道满足,就总是快乐.形容安于已经得到的利益、地位.古语“事能知足心常泰,人到无求品自高”的说法,的确能道出做人的一番道理. 人能知足,心就会平静祥和,不会在互相倾轧和挑剔中折磨自己,不会用嫉妒中伤...

甘南藏族自治州15091323625: 如何理解知足常乐? -
甫范胃乐: 首先,我想明晰几个概念,知足就是对已经得到的生活或者愿望感到满足.知足常乐就是客观地认识和准确地判断已经实现的目标和愿望,并充分肯定目前的状态,从而始终保持愉快、平和的心态.知足常乐要求我们要有适可而止的精神,它并...

甘南藏族自治州15091323625: 知足者常乐什么意思 -
甫范胃乐: 老子在《道德经》中说:"祸莫大于不知足."讲的是知足常乐的道理.孟子说:"养心莫善于寡欲;其为人也寡欲,虽有不存焉者,寡矣;其为人也多欲,虽有存焉者,寡矣."说的也是知足常乐的道理.知足常乐,可以说为每个人所熟知,...

甘南藏族自治州15091323625: 为什么知足常乐呢? -
甫范胃乐: 有时候对某些事情的期望太高,一直认为结果应该是自己想象的样子,可最终的情况,却相去甚远.面对结果,心理上的承受可想而知,可是如果抱着随遇而安,知足的心态,那么心理会宽松许多,心情也会变得开朗.人的野心,求胜的欲望过于膨胀时,带给自己的痛苦也就越多了,虽然我们不能做到与世无争的境界,但至少知足一点,别身在福中不知福,也算生活得悠然了.

甘南藏族自治州15091323625: 为什么要知足常乐? -
甫范胃乐: 知足常乐是积极的生活态度 人生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若然为之而愤然怨天,岂非一生无味?面对失意,我们何不换个角度,也许会艳阳一片呢?生活告诉我们,快乐是一天,不快乐是一天,何不快快乐乐度过每一春秋呢? 知足,它如一阵清...

甘南藏族自治州15091323625: 知足者常乐这句话怎么理解啊?
甫范胃乐: 懂得满足,不贪婪,不过分偏执,才能保持快乐的心情,生活才不至于太累,才能体会到生活的乐趣.

甘南藏族自治州15091323625: 知足常乐的真正含义 -
甫范胃乐: 知足常乐(zhī zú cháng lè),汉语成语,指知道满足,就总是快乐,形容安于已经得到的利益、地位.该成语出自《老子》:“祸莫大於不知足,咎莫大於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1]中文名 知足常乐近义词 心满意足、自得其乐出处 ...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