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蔡文姬谱写《胡笳十八拍》之谜?

作者&投稿:阿脉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蔡文姬是谁?《胡笳十八拍》的意义是什么?~

现代文学家、戏剧家郭沫若创作过五幕历史剧《蔡文姬》,讲述汉末著名文学家蔡邕的女儿蔡文姬在兵乱中被匈奴所掳,委身南匈奴的左贤王,并生育二子的故事。曹操自中原势力稳固后,感念与蔡邕的旧谊,又素闻文姬的才名,便派使者到匈奴为她赎身,并接回汉地。文姬感慨自己悲凉身世,气韵奔涌,一气呵成《胡笳十八拍》,倾诉羁留胡地12年的种种沉痛之情。全剧诗情洋溢,以蔡文姬创作的长诗《胡笳十八拍》全曲贯穿始终,特别是文姬千里跋涉回到故乡,在父亲墓前一段长长的抒情独白,情感跌宕起伏,将人物内心难言的隐痛表现得淋漓尽致。整部戏回旋着情感的激流,观后心潮难抑,悲郁彻骨。这部戏因此成为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经典剧目,也带给观众深深的心灵震撼。
“胡笳十八拍”同时又是琴曲名,琴曲中有《大胡笳》、《小胡笳》、《胡笳十八拍》琴歌等版本,反映了蔡文姬拨弦而歌、情动于衷、激愤悲切、思念故乡又不忍骨肉分离的矛盾痛苦心情,称得上是千古绝唱。全诗通篇用蔡文姬的语气,先叙述自己身处乱世,为匈奴虏获,在胡地思念家乡,无法适应匈奴人的生活;后来,她生了两个孩子,十分疼爱他们。在得知能回汉地的消息后,她一方面欣喜若狂,一方面又依依不舍自己的亲生骨肉。回到中原后,她日夜想念孩子,梦中与他们相见,醒来却痛入骨髓。她质问苍天为何这么残忍地折磨自己。最后,她说明自己为何将胡笳的声调融进琴曲,表达出她无尽的哀伤。
胡笳是胡人的一种乐器,最初可能是胡人把芦叶卷起来吹,后来就把芦苇制成了哨子,装在一根没有按孔的管子上吹奏。汉代的乐府中就有这种乐器。胡笳的声音哀怨苍凉,极具游牧民族特点,而琴则是汉族古典弹弦乐器,《胡笳十八拍》结合了这两种乐器,也等于结合了胡汉两地不同的音乐风格。
《胡笳十八拍》的“拍”字,指乐段间的休止,可作“段”讲。“十八拍”就是十八段乐章,相对应的也就是十八段歌词。中国古琴曲的曲名中称“散”、“操”、“引”、“吟”的不少,称“拍”者唯有此曲。而关于此曲的作者和歌词一直以来都有争议。《胡笳十八拍》是否蔡琰所作,琴曲写成时是否配有歌词,都还没有定论。据研究,汉晋时期已有以“胡笳”为名的乐曲,但这些曲子都与蔡文姬无关。直到唐代,胡笳曲才与蔡文姬有了联系。唐人认为是蔡文姬写了《胡笳十八拍》,唐代诗人李颀在《听董大弹胡笳声兼寄语弄房给事》中写道:“蔡女昔造胡笳声,一弹一十有八拍。胡人落泪向边草,汉使断肠对归客。”指明蔡文姬是《胡笳十八拍》的作者。据说,唐代著名琴家董庭兰也曾用十八拍的结构来演奏胡笳曲。因此可知唐代已有以“胡笳”为名的琴曲,其题材内容写的就是蔡文姬故事。今存唐代琴曲《大胡笳》有18个小标题,基本涵盖了蔡文姬的一生经历:红颜随虏,万里重阴,空悲弱质,归梦去来,草坐水宿,正南看北斗,竟夕无云,星河寥落,刺血写书,怨胡天,水冻草枯,远使问姓名,童稚牵衣,飘零隔生死,心意相尤,平沙四顾,白云起,田园半芜。
作为诗歌的《胡笳十八拍》,其诗篇文本最早见于南宋郭茂倩所编的《乐府诗集》,而作为琴曲的《胡笳十八拍》之名也是直到南宋才首次见诸记载。今天我们所听到的《胡笳十八拍》应是南宋流传下来的琴曲。至宋代,《胡笳十八拍》广为流传。宋朝廷在北方民族的入侵面前节节退让,致使国土沦陷,《胡笳十八拍》曲中及词中所包含的思乡归汉情怀,无疑十分契合当时宋代士人屈辱悲愤的心情。宋末元初,文天祥被元人囚禁,著名琴师汪元量亲自携琴至狱中探望,他为文天祥弹奏的就是这曲《胡笳十八拍》。
“为天有眼兮何不见我独漂流?为神有灵兮何事处我天南海北头?我不负天兮天何配我殊匹?我不负神匹神何殛我越荒州?”名门才女,坎坷身世,对天发问,指天不公,琴笳合奏的苍凉意境相衬悲痛沉郁的绝望心境,出语哽咽,沉哀入骨,弹者闻者均动容椎心。宋范时文在《对床夜话》中说:“此将归别子也,时身历其苦,词宣乎心。怨而怒,哀前思,千载如新;使经圣笔,亦必不忍删之也。”蔡文姬的这种别情隐痛一直陪伴着她离开胡地,重入长安。屈辱的生活结束了,而思念亲子的痛苦才刚刚开始。“胡与汉兮异域殊风,天与地隔兮子西母东。”全诗结尾处感情如狂潮涌动,曲终弹罢,余韵犹绕梁不绝。全诗深情咏叹,感情跳荡,甫临沧海,复造瑶池,反映出蔡文姬的“天无涯兮地无边,我心愁兮亦复然”、“苦我怨气兮浩于长空”的哀情忧感。
《胡笳十八拍》的艺术价值很高,明人陆时雍在《诗镜总论》中说:“东京风格颓下,蔡文姬才气英英。读《胡笳吟》,可令惊蓬坐振,沙砾自飞,直是激烈人怀抱。”幽怨的琴声因为融合了最深切的生命体验,才会这样撼动人心,经久不息。
我们从《胡笳十八拍》中可以看出蔡文姬绝世之才情,史书说她“博学而有才辩,又妙于音律”。文姬自小音乐天赋过人,她6岁时隔墙听父亲弹琴,就听出了父亲第一根弦断之声。其父惊讶之余,又故意将第四根弦弄断,居然又被她指出。长大后更是琴艺超人,她在胡地日夜思念故土,回汉后参考胡人声调,融入自己的悲惨经历,创作了断肠琴曲《胡笳十八拍》;嫁董祀后,她感伤离乱,创作出中国第一首自传体的五言长篇叙事诗《悲愤诗》;她还凭记忆默写出战乱遗失家藏诗书中的四百篇文章,文无遗误。由此可见蔡文姬的聪颖博学。
但才情并没有让她一生无忧平安。蔡文姬一生三嫁,命运坎坷。她16岁时嫁给卫仲道,卫家当时是河东世族,卫仲道更是出色的大学子,夫妇两人恩爱非常,但不到一年,卫仲道便因咳血而死,卫家嫌她不能生育又克夫,才高气傲的蔡文姬不顾父亲的反对,毅然回到娘家。后父亲死于狱中,23岁时文姬被匈奴掳去,被左贤王纳为王妃,此间她学会了吹奏“胡笳”及一些当地语言。建安十三年(208),35岁的蔡文姬被曹操用千两黄金、一双白璧赎回归汉。并被曹操嫁给董祀。起初夫妻二人生活并不和谐,蔡文姬因饱经离乱忧伤,时常神思恍惚,而董祀正值盛年,一表人才,通书史,谙音律,自视甚高,只是迫于丞相授意接纳了她,却自感屈就。然而婚后第二年,董祀犯罪当死,蔡文姬不顾嫌隙来到丞相府向曹操求情。曹操看到蔡文姬寒冬时节蓬首跣足,心中大为不忍,命人取过头巾鞋袜为她换上。念及昔日与蔡邕的交情,又想到蔡文姬悲惨的身世,倘若处死董祀,文姬势难自存,曹操于是宽宥了董祀。从此以后,董祀感念妻子恩德,深重文姬。夫妻双双也看透了世事,便溯洛水而上,隐居于风景秀丽、林木繁茂的山麓。若干年以后,曹操狩猎经过这里,还曾去探视他们。
蔡文姬和董祀生有一儿一女,女儿嫁给了司马懿的儿子司马师为妻。一生颠沛流离的蔡文姬,终于在暮年获得了一份安宁的生活。

胡笳悲歌——蔡文姬

蔡文姬是汉末著名音乐家,留下了一首前无古人的音乐名作——《胡笳十八拍》。史书说她“博学而有才辩,又妙于音律”。

蔡文姬(约177年~?),名琰,字明姬,为避司马昭的讳,改为文姬。蔡文姬的父亲是大名鼎鼎的蔡邕。蔡邕是大文学家,也是大书法家,此外,蔡邕还精于天文数理,妙解音律,在洛阳俨然是文坛的领袖。像杨赐、玉灿、马月碑以及后来文武兼备、终成一代雄霸之主的曹操都经常出入蔡府。蔡邕和曹操还成了挚友。

蔡文姬生在这样的家庭,自小耳濡目染,既博学能文,又善诗赋,兼长辩才与音律就是十分自然的了,可以说蔡文姬有一个幸福的童年。

蔡文姬16岁时嫁给卫仲道,卫家当时是河东世族,卫仲道更是出色的大学子,夫妇两人恩爱非常。可惜好景不长,不到一年,卫仲道便因咯血而死。蔡文姬不曾生下一儿半女,卫家的人又嫌她克死了丈夫,当时才高气傲的蔡文姬不顾父亲的反对,毅然回到娘家。

东汉末年,政府腐败,地方起义四起,这促使以豪强地主为代表的地方势力迅速扩大。董卓进军洛阳,把持朝政,董卓为巩固自己的统治,刻意笼络名满京华的蔡邕,将他一日连升三级。董卓在朝中的逆行,引起各地方势力的联合反对,后来董卓被杀,蔡邕也免不了一死。

羌胡番兵趁汉朝局面一片混乱,伺机掠掳中原一带,在“平土人脆弱,来兵皆胡羌,纵猎围城邑,所向悉破亡。马边悬男头,马后载妇女,长驱入朔漠,回路险且阻”的状况下,蔡文姬与许多妇女被掳,并被一齐带到南匈奴。这年她23岁,这一去就是12年。

到达胡地,匈奴左贤王看上了蔡文姬,并封她为王妃。蔡文姬饱尝了异族异乡异俗生活的痛苦。她为左贤王生下了两个儿子,大的叫阿迪拐,小的叫阿眉拐。她还学会了吹奏“胡笳”,学会了一些异族的语言。蔡文姬的一生是坎坷的,还曾被掳掠。有人便说蔡文姬活得很悲惨,但事实却不是这样,即使在胡地,她过的也是贵族生活。

在这12年中,曹操也已经基本扫平北方群雄,把汉献帝由长安迎到许昌,后来又迁到洛阳。曹操当上宰相,挟天子以令诸侯。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感念好友蔡邕之交情,得知文姬流落南匈奴,立即派周近做使者,携带黄金千两,白璧一双,到胡地去赎她回来,这年她35岁。

一旦要结束这种生活,离开对自己恩爱有加的左贤王,还与她的两个亲生儿子生生离散,蔡文姬分不清是悲是喜,只觉得柔肠寸断,泪如雨下。在汉使的催促下,她在恍惚中登车而去,在车轮辚辚的转动中,12年的生活,点点滴滴注入心头,从而留下了动人心魄的《胡笳十八拍》。

蔡文姬是悲苦的,“回归故土”与“母子团聚”本是美好的事情,而她却不能两全。

在曹操的安排下,蔡文姬又嫁给了田校尉董祀,就在这年爆发了著名的“赤壁之战”。

蔡文姬嫁给董祀,起初的夫妻生活并不十分和谐。蔡文姬饱经离乱忧伤,又因为思念儿子,时常神思恍惚;而董祀正值鼎盛年华,生得一表人才,通书史,谙音律,自视甚高,对蔡文姬自然有些不足之感,然而迫于丞相的授意,只好接纳了她。在婚后第二年,董祀犯罪当死,蔡文姬顾不得嫌隙,蓬首跣足地来到曹操的丞相府求情。

当时曹操正在大宴宾客,公卿大夫、各路驿使坐满一堂,曹操听说蔡文姬求见,对在座的人说:“蔡伯偕之女在外,诸君皆风闻她的才名,今为诸君见之!”

蔡文姬走上堂来,跪下来,语意哀酸地讲清来由,在座宾客都交相诧叹不已,曹操说道:“事情确实值得同情,但文状已去,为之奈何?”蔡文姬中肯地回答说:“明公厩马万匹,虎士成林,何惜疾足一骑,而不济垂死一命乎?”说罢又是叩头。曹操念及昔日与蔡邕的交情,又想到蔡文姬悲惨的身世,倘若处死董祀,文姬势难自存,于是宽宥了董祀。

从此以后,董祀感念妻子之恩德,对蔡文姬重新评估,夫妻双双也看透了世事,溯洛水而上,定居于风景秀丽、林木繁茂的山麓。若干年以后,曹操狩猎经过这里,还曾前去探视。蔡文姬和董祀生有一儿一女,女儿嫁给了司马懿的儿子司马师为妻。

文姬博学多才,音乐天赋自小过人,她六岁时听父亲在大厅中弹琴,隔着墙壁就听出了父亲把第一根弦弹断的声音。其父惊讶之余,又故意将第四根弦弄断,居然又被她指出。长大后她更是琴艺超人。她在胡地日夜思念故土,回汉后参考胡人声调,结合自己的悲惨经历,创作了哀怨惆怅、令人断肠的琴曲《胡笳十八拍》;嫁董祀后,感伤乱离,作《悲愤诗》,这是中国诗史上第一首自传体的五言长篇叙事诗。

相传,当蔡文姬为董祀求情时,曹操看到蔡文姬在严冬季节,蓬首跣足,心中大为不忍,命人取过头巾鞋袜为她换上,让她在董祀未归来之前,留居在自己家中。在一次闲谈中,曹操表示出很羡慕蔡文姬家中原来的藏书。蔡文姬告诉他原来家中所藏的四千卷书,几经战乱,已全部遗失时,曹操流露出深深的失望,当听到蔡文姬说她还能背出四百篇时,又大喜过望。于是蔡文姬凭记忆默写出四百篇文章,文无遗误,可见蔡文姬才情之高。

虽然蔡文姬一生嫁了三个丈夫,但《后汉书�6�1列女传》还是给她立了传,说明那时女子再嫁是很自然的事,她不因为多次嫁人而受歧视。不过有人认为:蔡文姬受辱虏庭,诞育胡子,文辞有余,节烈不足,又另当别论。

蔡文姬,名琰,东汉文学家蔡邕三女,博学多才,妙于音律,然而身世悲惨,经历坎坷。东汉末年,董卓挟持汉献帝,天下大乱。匈奴乘机入侵,蔡文姬也被掳去。当时匈奴的左贤王冒顿听说蔡文姬是文名远播的蔡邕之女,立即表示愿意保护她,纳她为妃。走投无路之下,蔡文姬只好跟左贤王到了匈奴,生活了十二年,为左贤王生下二子。

在这十二年中,她时常登高远望遥想中原,她还按匈奴民歌的节拍写了《胡笳诗》寄托思乡之情,这就是著名的《胡笳十八拍》。这些年中,中原也发生了很大变化,曹操统一了北方,人民也安定下来,初步出现了一派兴旺的景象。曹操十分推崇蔡邕的学问,对蔡邕的《续汉书》未能完稿深感遗憾,听说蔡文姬流落到匈奴,十分同情,于是派人用重金将她赎回。文姬归汉后,继承父亲的遗业,参与了《续汉书》的编撰。她的《胡笳十八拍》也在中原传唱开来。”为天有眼兮何不见我独漂流?为神有灵兮何事处我天南海北头?我不负天兮天何死我殊匹?我不负神兮神何殛我越荒州?”

这痛苦的诘问,这难遏的悲愤,这字字血声声泪发自内心深处的呼喊,震撼人心,流传千古。

然而,对《胡笳十八拍》是否为蔡文姬所作,却有两种不同的说法。持肯定意见的有王安石、韩愈、黄庭坚、罗贯中等文学大家,还有现代历史学家郭沫若先生。郭沫若不但著文专论《胡笳十八拍》而且作话剧《蔡文姬》赞叹“文姬归汉”。他认为这是自屈原的。《离骚》以来最有文采的长篇抒情诗,没有亲身经历是写不出这样的文字来的。他还说,如果有这么一位诗人代她拟出了,那他断然是一位大作家。

就是大诗人李白也拟不出,因为李白没有她那样的气魄和经历。持否定意见的有苏轼、王世贞、胡应麟等文人学者,现代学者刘大杰等人更是从几个方面考证,认为《胡笳十八拍》不是蔡文姬所作。

归纳起来,持否定意见者从四个方面进行质疑。

一是诗中所述与历史事实不符。

如“城头烽火不曾灭,疆场征战何时歇?杀气朝朝冲塞门,胡风夜夜吹边月”一句,与历史事实不符。认为当时南匈奴已经内附,根本没有汉兵与匈奴连年累月的战事了。

二是诗中所写与地理环境不合。

如“夜闻陇水兮声呜咽,朝见长城兮路杳漫”及“塞上黄蒿兮枝枯叶干”等句中的长城、陇水、塞上都与蔡文姬被掳去的河东平阳相去甚远,她能这样乱用地名么?

三是该诗未见于有关史籍。

经查,该诗未见于《后汉书》、《文选》和《玉台新咏》、也不见于晋《乐志》和宋《乐志》、甚至《蔡琰别传》也没有征引它的诗句。因此断定,唐从前没有此诗,此诗是唐人伪造的。

四是该诗的风格、体裁值得怀疑。

从语言结构方面看,该诗中“杀气朝朝冲塞门,胡风夜夜吹边月”两句,炼字精巧、对仗工整,平仄谐调,东汉诗中从来未见。

从修辞炼句方面看,诗中“旧阑干”是唐时才有的词汇,而“夜闻陇水兮声呜咽”则是袭用了北朝民歌。

从用韵方面,《胡笳十八拍》中先韵与寒韵不通押,和曹植的《名都篇》等的通押也不一样,是唐人的用韵方法。

肯定者则据理力争,认为上述质疑完全可以驳倒,他们认为:

文姬在匈奴时正是“胡、狄雄张”,边境不靖之时,诗中所述完全符合历史事实。

文姬入匈奴后未必长住河东平阳,且匈奴活动范围遍及陕、甘、晋,说不到地理环境不合。况且诗歌可以夸张和想象,所谓陇水,可以解释为陇山之水。诗中写到长城、陇水是很自然的。

该诗不见于著录、论证和征引是因为它不符合“温柔敦厚”的诗教,所以只能以民间文字形式流传下来。另外,蔡琰的《蔡文姬集》亡佚了,才造成了无据可查。不是“文人”著录、论述和征引的作品,不见得不可靠。

还有,南宋以前为什么无人怀疑过它?现以六朝文字为例,六朝文献大多散失,六朝文字的存在不也没人怀疑么?

关于风格与体裁方面的问题,更不该对《胡笳十八拍》进行非议。诗中的两句精炼工整的对仗,可能是蔡文姬的独创,也可能是后人的润色,但全诗一千二百多字,仅有此两联与全诗迥异,怎么就能否认此诗不是东汉风格呢?至于“泪阑干”在东汉的《周易参同契》和《吴越春秋》中早已有之,绝非唐代始有。另外,用韵方面,否定者举之例句只是偶合,而且唐人作近体诗才守官韵,作古体诗则不一定遵守。

凡此种种,不一而足。孰是孰非,请读者慧眼识珠吧。


蔡文姬为什么会写下《胡笳十八拍》?
蔡文姬(约177年~?),名琰,字明姬,为避司马昭的讳,改为文姬。蔡文姬的父亲是大名鼎鼎的蔡邕。蔡邕是大文学家,也是大书法家,此外,蔡邕还精于天文数理,妙解音律,在洛阳俨然是文坛的领袖。像杨赐、玉灿、马月碑以及后来文武兼备、终成一代雄霸之主的曹操都经常出入蔡府。蔡邕和曹操还成了挚友。

胡笳十八拍是谁的作品
《胡笳十八拍》的蔡文姬作品。《胡笳十八拍》是一首中国古琴名曲为中国古代十大名曲之一。汉末大乱,连年烽火,蔡文姬在逃难中被匈奴所掳,流落塞外,后来与左贤王结成夫妻,生了两个儿女。在塞外她度过了十二个春秋,但她无时无刻不在思念故乡。曹操平定了中原,与匈奴修好,派使节用重金赎回文姬,于是...

什么是蔡文姬谱写《胡笳十八拍》之谜?
蔡文姬,名琰,东汉文学家蔡邕三女,博学多才,妙于音律,然而身世悲惨,经历坎坷。东汉末年,董卓挟持汉献帝,天下大乱。匈奴乘机入侵,蔡文姬也被掳去。当时匈奴的左贤王冒顿听说蔡文姬是文名远播的蔡邕之女,立即表示愿意保护她,纳她为妃。走投无路之下,蔡文姬只好跟左贤王到了匈奴,生活了十二年,为...

《胡笳十八拍》,作为我国十大名曲,创作背景是什么?
一、该曲的作者在匈奴生活多年,自然会有着一股塞外风情,和其他名曲的作者不同,《胡笳十八拍》的作者蔡文姬在谱写这首曲子的时候是在塞外生活了十二年,在这十二年之中匈奴文化必然会对蔡文姬造成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必然,会对她的作品产生一定的影响,更何况匈奴音律的特色才能...

她是汉朝末年的女诗人,在匈奴居住12年,著名的《《胡茄十八拍》》就是...
)名琰,原字昭姬,晋时避司马昭讳,改字文姬,东汉末年陈留圉(今河南开封杞县)人,东汉大文学家蔡邕的女儿,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才女和文学家。东汉末年,社会动荡,蔡文姬被掳到了南匈奴,嫁给了虎背熊腰的匈奴左贤王。十二年后,曹操统一北方,想到恩师蔡邕对自己的教诲,用重金赎回了蔡文姬。文姬...

胡笳十八拍的作者是谁?真是由蔡文姬创作吗?
蔡文姬是当时为数不多的女性文学家,而且还精通音律书法,据说曹操曾花费重金将蔡文姬赎回,然后嫁给董祀。但蔡文姬流传下来的作品只剩下两首《悲愤诗》和《胡笳十八拍》,今天就来跟大家讲讲《胡笳十八拍》。《胡笳十八拍》是古代十大名曲之一,主要讲述了文姬归汉的故事,不过关于《胡笳十八拍》的作...

著名琴曲《胡笳十八拍》是谁的作品
中原人士也以胡琴和筝来弹奏胡笳十八啪非常盛行,据传中原的这种风尚还是从她最后一个丈夫董祀开始的。 蔡女昔造胡笳声,一弹一十有八拍; 胡人落泪沾边草,汉使断肠对归客。 唐朝人李颀发出这样的感慨。 蔡文姬是悲苦的“回归故土”与“母子团聚”都是美好的,人人应该享有的,在她却不能两全。 蔡文姬在周近的卫...

东汉才女蔡文姬的《胡笳十八拍》全文和解悉
胡笳本自出胡中,缘琴翻出音律同。十八拍兮曲虽终,响有余兮思无穷。是知丝竹微妙兮均造化之功,哀乐各随人心兮有变则通。胡与汉兮异域殊风,天与地隔兮子西母东。苦我怨气兮浩于长空,六合虽广兮受之应不容! 译文:我刚出生的时候,天下还太平无事,我长大以后汉朝的国运急剧衰败。苍天不施仁德...

古曲《胡笳十八拍》真的是蔡文姬所作吗?
流传较多的版本中说古琴曲,为蔡文姬作,由18首歌曲组合的声乐套曲,由琴伴唱。“拍”在突厥语中即为“首”,起“胡笳”之名,是琴音融胡茄哀声之故。表现了文姬思乡、离子的凄楚和浩然怨气。现以琴曲流传最为广泛。

蔡文姬的诗《胡笳十八拍》的全诗是什么
《胡笳十八拍》是一篇长达一千二百九十七字的骚体叙事诗,原载于宋郭茂倩《乐府诗集》卷五十九及朱熹《楚辞后语》卷三,两本文字小有出人。对这首诗是否为蔡文姬所作,学术界争议颇大。蔡文姬的《悲愤诗》为五言叙事体,一百零八句,对这首诗,学术界的看法较为一致,公认为是蔡文姬所作,但也有...

合江县14799335841: 《胡笳十八拍》到底是不是蔡文姬所写?
南司优降: 是蔡文姬与《胡笳十八拍》《胡笳十八拍》是感人肺腑的千古绝唱,它的作者就是蔡文姬.欣赏此诗,不要作为一般的书面文学来阅读,而应想到是蔡文姬这位不幸的女子在自弹自唱,琴声正随着她的心意在流淌.随着琴声、歌声,我们似见...

合江县14799335841: 蔡文姬经历了什么才创作出《胡笳十八拍》呢?
南司优降: 蔡文姬在胡地日夜思念故土,回到中原后便参考胡人声调,结合自己的悲惨经历,创作了哀怨惆怅,令人断肠的琴曲《胡笳十八拍》

合江县14799335841: 《胡笳十八拍》是怎样一部曲子?
南司优降: 《胡笳十八拍》传说是汉末文学 家蔡邕的女儿蔡文姬所作,她也是个著名的文学家.她早年深受战乱之苦, 被掠匈奴后,嫁给了左贤王,生了两 个孩子,12年后被曹操派...

合江县14799335841: 什么是《胡笳十八拍》?
南司优降: 胡笳是汉代流行于塞北一种管乐器,音调很苍凉.东汉末年的蔡文姬就著有古琴曲——《胡笳十八拍》.蔡文姬是蔡邕的女儿,她从小就学识渊博,精通音律.生逢乱世的...

合江县14799335841: 《胡笳十八拍》是蔡文姬写的么
南司优降: 胡笳十八拍》是一篇长达一千二百九十七字的骚体叙事诗,原载于宋郭茂倩《乐府诗集》卷五十九及朱熹《楚辞后语》卷三,两本文字小有出人.对这首诗是否为蔡文姬所作,学术界争议颇大. 蔡文姬的《悲愤诗》为五言叙事体,一百零八句,对这首诗,学术界的看法较为一致,公认为是蔡文姬所作,但也有学者认为是民间作品.蔡文姬,汉末著名琴家,史书说她“博学而有才辨,又妙于音律.”父亲蔡邕是曹操的挚友.蔡文姬名琰,字文姬,又字明姬,她的父亲便是大名鼎鼎的大儒蔡邕.

合江县14799335841: 《胡笳十八拍》是谁创作的?
南司优降: 《胡笳十八拍》是中国著名十大古曲之一.相传为蔡文姬作,由18首歌曲组合的声乐套曲,由琴伴唱.“拍”在突厥语中即为“首”,起“胡笳”之名,是琴音融胡茄哀声...

合江县14799335841: 蔡文姬创作的琴歌《胡笳十八拍》讲的什么故事? -
南司优降: 文姬最出色的作品,就是完成了以她自己一生的不幸遭遇为背景的千古绝唱——感人肺腑的《胡笳十八拍》.我们今天阅读此诗,不能把作为普通的文学作品来欣赏,而应当看到这是一位不幸女子的自弹自唱,琴声随着她的心意,正在流淌着点...

合江县14799335841: 胡笳十八拍是谁创作的 -
南司优降: 胡笳十八拍是一首中国古琴名曲,据传为蔡文姬作,为中国古代十大名曲[1]之一.《胡笳十八拍》是古乐府琴曲歌辞,一章为一拍,共十八章,故有此名,反映的主题是“文姬归汉”.

合江县14799335841: 《胡笳十八拍》作者究竟是谁?
南司优降: 琴歌《胡笳十八拍》是由18首歌曲组合的声乐套曲,由琴伴唱,描写主人公饱 受战乱之苦,抒发爱国思乡之情,骨肉分离之亲.千百年来成为我国传统音乐作品 中的珍品...

合江县14799335841: 释义如何?典故天翻地覆的溯源?典故天翻地覆的溯源、释义如何?
南司优降: 天翻地覆这个典故的溯源:《胡笳十八拍》作者不详,据说是东汉著名文学家蔡邕的女儿蔡文姬.东汉末年匈奴入侵,蔡文姬被匈奴王掳为妻,写下《胡笳十八拍》,其中有“天翻地覆谁得知,如今正南看北斗”一句,意思是:感到天地都翻转过来,就连北斗七星都转到南方去了.此句暗寄蔡文姬思念故土的沉重心情.该典故释义为:现形容变化巨大或秩序极为混乱.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