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实施科举制度之前,中国历朝历代都是如何选拔人才的

作者&投稿:曾侨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古时,在有科举制度之前(没有科举制度选拔人才的时候),政府是怎么做的,那些军师,将军之类是怎么来的~

首先古代选拔官吏的制度,起源于先秦时期的选士、养士制,历经两汉时期的察举制,魏晋南北朝时的九品中正制,最后才定型为隋唐及后期的科举制。
先秦选拔人才的世官制度,一般都是血缘世袭关系和世族的垄断。汉朝的察举制度是由地方长官在辖区内随时考察、选取人才并推荐给上级或中央,经过试用考核再任命官职。
士子应举,原则上允许自己报名参加,不必非得由公卿大臣或州郡长官特别推荐,这一点是科举制最主要的特点,也是与察举制最根本的区别。

扩展资料:
科举前的人才选拔:
在春秋以前,没有专门的人才选拔方式,底层有识之士如果不是有大机遇根本无缘官爵,永无出头之日,只能被埋没在芸芸众生之中。这个时期实行的是“世卿世禄”,类似于古代皇帝的世袭制度,父亲的官位儿子继承,不管是愚蠢还是呆萌,位子都是他的。到了战国这种制度被逐渐废除。
秦始皇以武力统一海内,各项制度重新划定。秦朝的官员选拔制度和立国有很大的关系,"仕进之途,唯辟田与胜敌而已",意思就是说做官的途径就是开疆拓土,能打胜仗。
这是秦朝最重要的人才选拔制度,注重的是大臣的军功,轻文重武。因此在秦朝要想当官就要多砍敌人的脑袋,这也是秦军作战勇猛的原因之一。
汉朝的人才选拔制度更加完善,改善了秦朝的文武不平衡的现象。察举、征召、辟除、举荐、考试、任子、纳资及其他多种方式并存,选拔人才的权利逐步向中央转移,但依旧比较零散。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科举制度

社会影响
一、积极影响
1、政治方面:科举制改善了用人制度,使拥有才识的读书人有机会进入各级政府任职。
2、教育、社会风气方面:科举制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士人用功读书的风气盛行。
3、文学艺术方面:科举制也促进了文化艺术的发展,进士科重视考诗赋,大大有利于唐诗的繁荣。
二、消极影响
1、由于统治者改变考试内容使科举成为束缚知识分子思想的枷锁,明太祖将源于元朝的八股文体正式定为科举考试文体。这种文体由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等段落组成,后四个段落中均有两股对仗的文字,合共八股,所以叫做八股文。
八股文的主题须代圣人立言,即以孔子的思想去指导写文章。清朝将圣人扩大到孔门弟子及朱熹等理学家在内的圣贤,并要求以朱熹行文的语气为样式。乾隆以后,试帖诗成为科举考试的重要项目。试帖诗与八股文一样,有固定的程式,也是八联十六句,不过八股变为六股。首联如破题,次联如承题,三联如起讲,四五联如中股,六七联如后股,八联如束股。
而且必须发扬孔孟和朱熹思想,不可任意抒发自己的感想。定八股的原来用意我想可能是,用固定的格式写,便于考官评分,以示“公平”。否则,各人有各人的写作风格,必出现“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难分高下的情形。但是后来却成了统治者控制思想的工具,由于考八股文,压抑了那些本来不擅长科举科目的人的思想,也使一些知识分子,无法在学术上、思想上进行创新。从而导致了思想上的落后,使科学技术的发展也停滞不前。甚至产生像孔乙己那样的科举牺牲者。
2、科举制度也产生了家庭悲剧。由于科举制度及第者享有丰富的优待的荣誉,而且科举也是普通人出头的重要途径,因此经常会有贫士高中之后抛妻弃子的悲剧发生,相信陈世美(首先,这只是戏曲中的人物,据考证纯为子虚乌有,况古之帝王岂容如此欺君之人哉;其次,这也是个人的私德问题。)的丑名是无人不知晓了。这虽然很重要的原因在于当事人的思想价值观,和责任感,但是科举毕竟给了它这样一块生存的土壤。
3、科举制度导致官场腐败。科举制度随着历史车轮的推进,出现了科举制度的政治化,天地君亲师的教育又造成了师门关系的盛行。这样造成了严重的师门裙带关系现象。这些师门关系在官场中互相拉帮结派,并且官官相护。清朝乾隆年间的大贪官和绅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
他借着乾隆皇帝对他的宠爱而一手遮天,收受贿赂,富可敌国。而且就多次利用科举考试的题目为饵收取考生贿赂的钱财。这就不利于国家建设一个公正公平公开的社会良好制度。造成了官场的黑暗和社会的混乱。
三、对外国的影响
中国科考制度欧美国家也产生不可磨灭的影响。历史学者、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语言文化学院兼职教授倪方六表示,早在100年前,中国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即点破了—— 现在各国的制度,差不多都是学英国的。穷流溯源,英国的考试制度原来还是从中国学的。孙中山说的这话是有根据的,并非臆断。
在14世纪,欧洲来华人士便将中国通过科举,即统一考试的选拔人才模式,向本国做了详细介绍和推荐。其中,英国人对此最有兴趣,“英国当时的学术界和开明官员,力主仿效中国文官取仕手段,机会均等,公开考试。
1853年,英国王室任命查理·特罗维廉和斯坦福·诺斯科特两位爵士,负责英国文官制度的改革和方案草拟。后他们向国会提交了《关于建立英国常任文官制度的报告》,报告中的主要观点就是建议学习、实行中国的科举制度,通过公开、竞争性的考试手段来招聘官员。”
据倪方六介绍,两爵士的报告被英国国会采纳。此后、法国、美国等许多欧美国家都把中国的考试制度“拿了过去”。“欧美人认为,科举比当时他们‘领导说了算’、‘世袭’等用人模式先进、公平,中国的科举优点多多,至少使官员重视文化知识的学习,可以造就一批高素质的官员。”“西方当时有人惊叹,中国的科举制度是一项伟大的制度。”倪方六表示,他们认为这一制度应该与中国古人发明“四大发明”一样,是重要的发明创造,影响了全球的用人观,直至目前,还有今后。
欧美人把科举这一中国人发明的选拔人才方式进行了改造,使之成为让中国这位发明者反过头来要学习、“取经”的考试模式。西方结合当时的工业革命和民主、人权的需要,考试内容丰富而又科学,智力水平、知识结构、实用技能、心理素质,统统纳入考试的内容。
除了笔试方式,欧美“科举”中最重要的是口试和面试制度的确立,比中国“殿试”,由皇帝一人御笔钦点手段,更为完善和科学。欧美的“科举”,即便顺利通过了,也未必就能如中国的学子(举人)一样,立即可以获得官职和荣耀,戴红花骑大马,还得实习和试用,至少半年以后才能正式上岗“当官”。

扩展资料:
考察法则
从隋朝开始,各朝科举考试科目都在不断变化。从各个朝代科举设置的科目变化可以看出用人取向,也反映了年代的人才需求。隋文帝仅有策问,隋炀帝开考十科。唐朝考试科目很多,常设科目主要有明经(经义)、进士、明法(法律)、明字(文字)、明算(算学)。到明朝只设进士一科。清袭明制,但也开过特制(特别科),如博学鸿词科、翻译科、等。
科举除了特制科目外,明经,进士科考的内容主要是儒家经典。考试在各个朝代也有不同,唐朝主要有墨义、口试、贴经、策问、诗赋等,宋朝主要是经义、策问、诗赋等,到明代只有经义一门了。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科举制度

一、世卿世禄制

这是存在最早的一种体系较为完善的选拔制度,盛行于夏商周时期(也有说是始于春秋时期,夏商周是举荐制度的,观点不一)。这种选拔制度的重点不在选,而在于你是否有一个靠得住的爹。因为这种制度就跟帝王的世袭罔替一样,是父死子继的。父亲做什么样的官,儿子中就有一个人可以被挑选出来做这样的官。除非有特别大的过失。很像明朝时期的国公王爷一样,世袭罔替,与国同休。不过这个世卿世禄的官可不是国公王爷这样的闲职,是真正需要处理政事的,所以如果一个身居高位的权臣摊上一个不争气的儿子,那对于国家来说就等同于一场灾难了,也正是因为这样的弊端,随着时代的发展,该制度最终逐渐被取消。

古代卿大夫画像

二、察举征辟制

察举征辟制是汉朝的选拔人才的制度,察举就是指地方官吏在自己的地盘上寻访考察人才,向朝廷举荐,朝廷对举荐的人才授于对应的官职。征辟则是皇帝或者地方长官直接招募人才,跟现在的招聘有些类似。这种制度的特点就是选官面向全国,不分贵贱,只要有才能就可能成为官员,相对于之前的世卿世禄制确实是一大进步,不过这种制度也有一大漏洞,那便是对人才没有一个考核标准,全凭举荐官员个人的喜恶,甚至在过程中徇私舞弊、谋取私利,后来愈演愈烈,选出来的人才竟是“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寒素洁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这样的货色。而且举士和举官不分,没有选举的专职官员,导致最终被淘汰。

该图片来源于网络

三、九品中正制

为了避免察举征辟制中门阀对官员选拔的干预太大,曹丕接受陈群的建议采用九品中正制来选拔官员。九品中正制最大的特点就是设置中正官,专门负责寻访人才。但是中正官都需要朝廷的司徒任命。到了后期,很多中正官都是从朝廷派遣,目的便是加强朝廷对选举的控制,这也是九品中正制设立的初衷。该制度需要对人才进行三方面的考察,即家世、才能、品德,然后根据综合考量来给被考察人定品,分为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一共九品,根据品流的高低授于不同的官职。

该图片来源于网络

起初,家世只是作为一项参考,权重不大,但晋朝以后,由于该选官制度被大门阀所掌控,就变成完全以家世来定品级了。出身寒门者行状评语再高也只能定在下品;出身豪门者行状不佳亦能位列上品。于是就行成了当时“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局面。

九品中正制主要兴盛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到了隋朝,大门阀已经成为了威胁皇权的重要势力,为了削弱门阀,打破士族对官职的垄断,才开始施行偏向寒门取士的科举制,使得社会中下层有才能的人得以进入上层,施展自己的才能。




请问在古代实行科举制之前,采取的选官制度是什么?
中国古代官吏铨选的途径很多,有世袭、纳赀、军功、荐举、郎选、恩荫和科举制等。主要有三个阶段和三种制度,即先秦的世袭制、秦汉至魏晋南北朝的荐举制和隋唐至明清的科举制。世袭制 亦称世卿世禄制,盛行于夏、商、周时代。原始社会末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的禅让制破坏后,出现了“大人世及以为...

科举考试实行之前,要当官有什么途径?
科举制度实施前,做官要具备三个条件:一是清白,二是30岁以下,三是识字、会数数,不违反法律法规,不择手段达到目的,公平竞争。在中国古代,科举制度在1905年停止,到1300年结束了尊崇科举的时代。科举废除后的100年,从广义上讲,可以说是妖魔化或盲目批判科举的时代。科举制度承担了许多不该承担的...

科举制之前是什么制度
之前选拔人才的方法还有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等。中国古代人才选拔制度,起源于先秦时期的选士、养士制,历经两汉时期的察举制和魏晋南北朝时的九品中正制,定型为隋唐及后期的科举制。它直接影响了当时的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及考试方法。

在实施科举制度之前,中国历朝历代都是如何选拔人才的
察举征辟制是汉朝的选拔人才的制度,察举就是指地方官吏在自己的地盘上寻访考察人才,向朝廷举荐,朝廷对举荐的人才授于对应的官职。征辟则是皇帝或者地方长官直接招募人才,跟现在的招聘有些类似。这种制度的特点就是选官面向全国,不分贵贱,只要有才能就可能成为官员,相对于之前的世卿世禄制确实是一大进...

科举制形成之前,我国各封建朝代选用官史曾采用过哪些制度
中国古代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确立时间是汉武帝元光元年(公元前134年)。察举制不同于以前先秦时期的世官制和从隋唐时建立的科举制,主要特征是由地方长官在辖区内随时考察、选取人才并推荐给上级或中央,经过试用考核再任命官职。3)九品中正制 又称九品官人法,是魏晋南北朝时期重要的选官制度,是魏...

在科举考试实行前,我国先后有那些选官制度
科举制,又称科举、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由于采用分科取士的办法,所以叫做科举。科举制极大程度改善之前的用人制度,彻底打破血缘世袭关系和世族的垄断;“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部分社会中下层有能力的读书人进入社会上层,获得施展才智的机会。但后期从内容到形式严重束缚了应...

古时,在有科举制度之前(没有科举制度选拔人才的时候),政府是怎么做的...
首先古代选拔官吏的制度,起源于先秦时期的选士、养士制,历经两汉时期的察举制,魏晋南北朝时的九品中正制,最后才定型为隋唐及后期的科举制。先秦选拔人才的世官制度,一般都是血缘世袭关系和世族的垄断。汉朝的察举制度是由地方长官在辖区内随时考察、选取人才并推荐给上级或中央,经过试用考核再任命...

科举制形成之前,我国各封建朝代选用官吏曾采用过哪些制度。
4.魏晋南北朝时期:实行九品中正制,注重门第出身。中正官的设置,既保留了汉代乡闾评议的传统,又改变了汉末名士请议左右乡议和地方大族操纵选举的局面,把品评与选官的权力收归中央。这对杜绝朋党,破除门阀起了一定的作用。特别在实行初期,对加强曹魏政权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起初,这一制度是致力于...

在科举制度诞生之前的中国是依靠何种机制选拔人才的?
在夏商西周时期,虽说实行乡兴贤能制,但是当时的社会主流还是世袭罔替制。因为这时期的官员选举主要是通过世袭来继承的,也就是只有贵族子弟才能当官。到了春秋战国和秦汉时期的时候,世袭罔替的制度也就没落了,这时候主要是通过察举征辟制来选拔人才。夏商西周时期是中国的奴隶制发展的重要阶段,因此这时期...

在科举制度之前,朝廷到底是怎样选人用人的?
秦朝以前,各级官员都是从谚语中产生的“龙生龙、凤生凤、老鼠崽会挖洞”。这种制度没有充分利用人才,反而压倒了人才的积极性。先秦时期,由于有各诸侯国,诸侯国实行贵族制。秦朝时期,秦始皇发明并实施了郡县制,因此,除了来自皇族世袭的各级官员外,还有以各种形式从地方选拔的官员。由于汉朝继承了秦朝...

楚雄市13066996706: 在科举考试实行前,我国先后有哪些选官制度 -
呼底苏合: 秦朝以前都是贵族世袭 秦朝: 按军功赐爵 皇帝任命 汉朝: 察举制 选各地有才能的人 三国两晋时期: 九品中正制 隋朝: 废除了九品中正制 已经出现科举制度 唐朝完善科举制度 武则天时设立殿试

楚雄市13066996706: 1300年间科举制形成之前 我国各地封建朝代选用管吏采用过哪些制度
呼底苏合: 春秋战国时期,是 ①世卿世禄制 秦汉时期实行②察举制和征辟 三国后期到魏晋南北朝,是③九品中正制 这后面就是科举制了

楚雄市13066996706: 请问在古代实行科举制之前,采取的选官制度是什么? -
呼底苏合:[答案] 铨选制度 中国古代官吏铨选的途径很多,有世袭、纳赀、军功、荐举、郎选、恩荫和科举制等.主要有三个阶段和三种制度,即先秦的世袭制、秦汉至魏晋南北朝的荐举制和隋唐至明清的科举制. 世袭制 亦称世卿世禄制,盛行于夏、商、周时代.原始...

楚雄市13066996706: 科举制之前官员选拔依据主要是什?科举制之前官员选拔依据主要是什么
呼底苏合: 之前历朝历代的官吏选拔主要以察举制、九品中正制为主.

楚雄市13066996706: 中国古代官制和地方官制有哪些其概况如何?(名称,职能,演变,作用?) -
呼底苏合:[答案] 中国古代人事制度 中国古代官吏的铨选和管理制度.铨选主要解决官吏的来源,职官的管理包括对官吏的任用、考绩、奖惩、品秩、俸禄及休假、退休等制度. 铨选制度 中国古代官吏铨选的途径很多,有世袭、纳赀、军功、荐举、郎选、恩荫和科举制...

楚雄市13066996706: 哪个朝代实行A.唐朝B.隋朝C.秦朝D.汉朝 -
呼底苏合: 在中国延续了一千多年的科举制度,最先是在哪个朝代实行(B) A.唐朝 B.隋朝 C.秦朝 D.汉朝 科举是中国古代封建统治者为选拔人才资源,而设置的一种考试制度,让读书人参加的人才选拔考试,学而优则仕的一种制度.科举是历代封建王朝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由于采用分科取士的办法,所以叫做科举.科举制从隋朝大业元年(605年)开始实行,到清朝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举行最后一科进士考试为止,经历了一千三百多年.

楚雄市13066996706: 科举制度创立以前,我国官员主要是通过什么来进行选拔的? -
呼底苏合: 荐举制

楚雄市13066996706: 初一下册的历史年代,都城,以及君王都有什么? -
呼底苏合: 隋朝(581年,杨坚,长安),唐朝(618年,李渊,长安),辽(916年,耶律阿保机,上京)北宋(960年,赵匡胤,东京)西夏(1038年,元昊,兴庆)金(1115年,完颜阿骨打,会...

楚雄市13066996706: 科举制度历代的发展
呼底苏合: 始于隋,盛于唐宋,元明开始走向僵化,清,就没落了.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