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戒台寺的九仙殿里供的是哪九仙,为什么寺院里面会有仙呢,他们都有什么样的含义?

作者&投稿:沈索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潭柘寺和戒台寺在哪?~

在北京,寺庙建筑是非常多的,但提到潭柘寺和戒台寺则很少有人不知道。潭柘寺以其年代久远,建筑规模宏大而居北京现存寺庙之冠,素有“先有潭柘寺,后有北京城”之说。戒台寺不仅历史悠久而且规制高,规模宏大居全国之冠。由此,潭柘寺和戒台寺久负盛名。
?潭柘寺位于京西门头沟区风景优雅的潭柘山腰,为九峰环抱,距北京城有45千米。该寺始建于晋代,原名嘉福寺,自始建至今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了。在唐代更名龙泉寺;金代称大万寿寺;明代则又复改名为嘉福寺;清代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则改名为岫云寺。潭柘寺乃该寺之俗称,因寺后有龙泉,山间有柘树而得名,并流传最广。潭柘寺历经诸多朝代,历代对其都有重修和扩建,现有建筑则多为明清两代的遗存。该寺占地6.8公顷,殿宇雄伟,环境幽雅,景色秀丽,使游者流连忘返。
潭柘寺的建筑可分为中路、东路、西路三部分。其中路由南向北为牌楼、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三圣殿、毗卢阁;东路有方丈院、延清阁、流杯厅、舍利塔、地藏殿、元通殿、竹林院、万岁宫、太后宫。这一部分由庭院式建筑组成,万岁宫和太后宫为清代皇帝的行宫;西路为楞严坛、戒坛、观音殿、龙王殿、祖师殿、大悲坛和写经室,均为寺院式建筑。在潭柘寺的后山上则有龙潭,在寺外还有安乐延寿堂、明王殿、歇心殿、西观音洞和上下塔院分布。
潭柘寺以潭和柘树闻名,但现在在山上的柘树数量并不多,在寺门前的牌楼西侧有几株柘树,是保留下来供游人观赏的。柘树属桑树科,树叶可养蚕,夏季开花,雌雄异株,果实可食,亦可酿酒,皮及根可入药,其木质坚硬,为珍贵的木材。过去潭柘山上柘树很多,现已基本绝迹。主要景点介绍如下:
山门:门额刻有康熙皇帝御笔“敕建岫云禅寺”六字。
天王殿:为入山门后第一殿。殿正中为弥勒佛,两侧为四大金刚,身后为韦驮菩萨。弥勒是古梵文的译音,意为慈氏,弥勒为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的弟子。
大雄宝殿:为寺内最大的殿堂,连两侧的建筑也上覆黄琉璃瓦绿剪边。殿前挂两块匾额,上匾额为赵朴初手书“大雄宝殿”,下匾额则为乾隆皇帝手迹“福海珠轮”。大雄宝殿大脊两端各有一大型琉璃鸱吻,鸱吻上各系黄色鎏金鸱带,据传乃康熙皇帝所赐。
毗卢阁:是中轴线上最高的建筑,两层,两侧有扶梯通往楼上。高15米,登上可俯瞰全寺远眺群山,毗卢阁下层供五方神:右手第一尊为西方阿弥陀佛,为智慧之神;第二尊为北方不空成就佛,为主宰事业之神;正中为法身佛,名毗卢遮那,是大日如来之意;第四尊为东方阿閦(chǔ)佛,为觉性之神;第五尊为南生佛,主福德。现殿内展有关于潭柘寺历史的有关史料、碑帖及出土的一些文物。
流杯亭:位于寺内东路行宫院中,为一组别致的古建筑。又名猗玕亭。其亭之横匾“猗玕亭”乃乾隆手书。亭的台基中是汉白玉雕刻的水道,北看似虎头,南看似龙首。水道宽约10厘米,引泉水入槽后,水从曲折的水槽流出,若将酒杯放于槽内,酒杯随水漂流使人不管坐在哪个位置都可取杯饮酒。这种饮酒的方法沿袭汉魏“曲水流觞”的习俗演变而来。流杯亭在北京共有四处,除潭柘寺外,中南海的中海岸,名叫流水音,恭王府的萃锦园、故宫宁寿宫花园内碧螺亭还各有一处。
戒坛:是出家的佛教徒受戒之地,又称戒台。该寺内戒坛为汉白玉制成的品字形坛,其上置一尊木刻释迦牟尼塑像,该塑像为寺内唯一的一尊木质塑像。该寺戒坛主要是比丘(又称和尚)受戒的地方。
观音殿:是西路建筑之一,为全寺建筑的最高点。殿内供奉一尊观音菩萨像(观音原为观世音,因避唐朝皇帝李世民讳,故称观音)。殿前有清乾隆皇帝手书“莲界慈航”横匾,殿内有元世祖忽必烈之女妙严公主的拜砖。妙严公主笃信佛教在此出家,每日进殿顶礼膜拜,时日既久,所站之处一块砖被站出了深30厘米的脚印。1592年,明万历孝定太后曾将此砖带回宫中玩赏,后送回寺中。因原砖已毁,现展出的为复制品。
帝王树:毗卢阁前有两株高大的银杏树,东为帝王树,西为配王树,高约30米,需6人合抱,传为辽代所栽,至今已逾千年。相传帝王树之名是乾隆皇帝命名的。后来在西面与帝王树相对又植了一棵配王树,传说清代每有一位皇帝即位,此树就从根部长出一新干,故名配王树。
文殊殿:位于观音殿东,殿内供一尊千手千眼佛。佛像有4头10脸(正面4个,左右各3个)40条胳膊,正面6条大臂,两肋各16条小臂,每只手都持有法器,并在手心中都刻有眼,十分精美。
玉竹林:潭柘寺玉竹林非常奇特,其竹由下而上每隔一节即有一道黄和绿色垂直线条,人们称绿杆黄线为“碧玉镶金”;黄杆绿线为“金镶玉”,也有人称为“金丝挂绿”。
龙王殿:该殿位于观音殿西,在殿的廊檐下悬挂一条石鱼,长1.5米,重约75千克,制于清康熙年间。原品在“文革”中被称为“四旧”毁掉,现存为复制品。
塔院:在寺前分为上下两处,有自金至清各代所建和尚塔共72座,时代不同,风格各异,既具观赏价值更具研究价值。
龙潭:龙潭位于寺后集云峰下,距寺约1千米。旧时潭里泉水清澈透底,流水不止,现已干涸。由潭柘寺至龙潭,沿途还有观音阁、歇心亭、海蟾石、烟霞庵等景点。
万岁宫:位于流杯亭东部,亭南为太后宫。乾隆皇帝每到该寺都住在这里。现还保存有乾隆宝座。
?戒台寺戒台寺坐落于京西门头沟区马鞍山麓,占地面积4.3 公顷,距北京市区35千米,是京西又一座闻名全国的寺庙建筑。
名为戒台,这肯定与受戒有关。不错,戒台寺中有我国规模最大的戒台。和该戒台齐名的还有杭州昭庆寺和福建泉州开元寺中的戒台,被称为中国三大戒台。所谓戒台是指佛教寺院向佛教徒传授戒律的地方,戒律是佛教徒的生活准则,一旦受戒其戒律是不容许违犯的。佛教徒受戒称为“三坛大戒”,有沙弥戒、比丘戒和菩萨戒之分,表示三种规格和等级,沙弥戒律共有10条;比丘(又称和尚)戒律有250条;菩萨戒律则分为10重48轻。戒台寺有我国最大的戒台,是我国佛教界受最高等级戒律——菩萨戒的地方。
戒台寺现存戒台高3.5米,呈正方形,由汉白玉雕刻而成。台座共分三层。戒台上为莲花座,释迦牟尼坐像和10把沉香木椅。戒台四周原有数百戒神,现存戒台为明代遗物,四周雕有莲花花瓣、祥云等图案,台上10把沉香木椅为当时受戒时三师七证的座位。
北京京西戒台寺始建于唐高祖武德五年(622年),时称聚慧寺,距今已有1400年的历史。辽咸雍五年(1069年)高僧法钧来此开坛讲授戒律,在寺内建了一座大戒台,故有戒台寺或戒坛寺之名。在五代时该寺曾被毁,明正统年间重修,改名为万寿禅寺。明英宗时曾敕令如幻大师在此说戒,所以寺之原名被人所淡忘,戒坛或戒台寺之名得以流传下来。清代的康熙、乾隆年间曾多次对该寺进行修缮扩建,现存建筑大多是那时修建的。
戒台寺整体建筑布局为坐西朝东,其南轴线上有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千佛阁、三仙殿和九仙殿,大雄宝殿为正殿。北轴线上有明王殿、戒台殿、五百罗汉及财神殿等。其主要景点有:
大雄宝殿:内供奉释迦牟尼佛像和十八罗汉塑像。
千佛阁:原有上下两层大小像千余座,故称千佛阁。现仅存殿基。“文革”期间,戒台寺内神像作为“四旧”均遭破坏,20世纪80年代戒台寺重新修缮时又重塑了神像。千佛阁经北京市领导批准,因其危险决定将其拆除,那是1964年的事了。所以重塑神像时千佛阁不在其内。
观音殿:殿前白玉石栏杆上有十分生动的石狮。
墓塔:戒台寺大雄宝殿北有两座辽代砖塔,为法钧和尚的衣钵塔和墓塔;寺内还有月泉和尚墓塔,此塔原在寺外,因月泉和尚曾在寺内任过方丈,清末时,寺内方丈将塔移至寺内。出寺门向西,在极乐峰下有明代马鞍山护国宝塔;另有建于明代的鹅头禅师塔。
和尚墓地:位于寺之东面,碑冢行列,松林幽静。
牡丹院:位于千佛阁与戒台之间,为江南风格的庭院式建筑,乾隆曾带后妃避暑于此。
极乐峰:位于戒台寺后方,有太古洞、化阳洞、庞涓洞等,为岩溶(喀斯特)洞穴,古人称此为“一峰耸奇秀,树里诱人行。”

戒台五松:对潭柘寺和戒台寺的评论,古人曾有:“潭柘以泉胜,戒台以松名”的说法。戒台寺以松名,有什么特点呢?这就是:“一树是一态,巧与造物争”。寺内之松有活动松、自在松、卧龙松、九龙松和抱塔松,被称为戒台五松。各松各具特色,以活动松为例,此松高9米,“牵一枝而动全冠”,如受风袭,天籁有声,故名活动松。此处如你游历,不妨亲临目睹戒台五松的风姿。曹雪芹的祖父曹寅曾写过一首《马上望戒坛》的七言诗:“白云满山谁打钟,马首西来路不逢。即此相看如一梦,固缘还欠戒台松。”由此可知戒台五松已闻名久远了(见照片8)。

1、广济寺 北京市西城区阜城门内西市路口
  又称“弘慈广济寺”,位於北京市西城区阜城门内西市路口,是佛教著名古刹之一,中国佛教协会设於此。1983年,广济寺被国务院确定为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
  
  2、后海广化寺 北京市西城区後海鸦儿胡同
  广化寺位於北京市西城区後海鸦儿胡同,是北京著名的佛教石方丛林,也是北京市佛教协会所在地。它坐落在风景秀丽的什刹海後海的北岸,东邻银锭桥,西邻宋厌龄敌居。全寺占地面积二十余亩,13858平方米,拥有殿宇329间,共分中院、东院和西院三大院落。整座寺庙建筑布局严谨,雕梁画栋,金碧辉煌。
  
  3、宣武法源寺 北京宣武门外教子胡
  法源寺位於北京宣武门外教子胡同南端东侧,它不仅是北京城内现存历史最悠久的古刹,也是中国佛学院、中国佛教图书文物馆所在地,是培养青年僧伽和研究佛教交化的重要场所。1983年,被国务院确定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
  
  4、东城雍和宫 北京市东城区内城的东北角即雍和宫大街路东 雍和宫位於北京市东城区内城的东北角即雍和宫大街路东,是北京市内最大的藏传佛教寺院,1983年被国务院确定为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该寺院主要由三座精致的牌坊和五进宏伟的大殿组成。从飞檐斗拱的东西牌坊到古色古香东、西顺山楼共占地面积66,400平方米,有殿宇千余间。创建於清康熙年间,距今已有300年历史。
  
  5、宝珠峰潭柘寺 详细地址: 北京市门头沟区东南部、太行山馀脉宝珠峰南麓
  潭柘寺位於北京市门头沟区东南部、太行山馀脉宝珠峰南麓,因山有龙潭和柘树,又名“潭柘山”,因而寺随山名称为“漳柘寺”。潭柘寺地理环璋极好,寺後九峰环抱,寺前山峰好象一座巨大屏风。传说此地原名“青龙潭”,唐代法师法藏来此开山布道,青龙惧而远遁,潭因而化为平地。
  
  6、门头沟戒台寺 北京西郊门头沟区马鞍山麓
  戒台寺又名“万寿禅寺”,位於北京西郊门头沟区马鞍山麓,去潭柘寺8公里,距城区35公里。因为寺内一座全国驰名大戒台,距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历史,所以一般人均称此寺为“戒台寺”或“戒坛寺”。
  
  7、怀柔红螺寺 北京市怀柔县城北部的红螺山
  红螺寺位於北京市怀柔县城北部的红螺山,距县城约10公里。该寺初建於冬晋永和四年(348年),距今已有一千六百多年历史。原名“大明寺”明正统年间(1436-1449年)改名“护国资福寺”。因该寺所在山下有一“珍珠泉”,相传泉水深处有两颗色彩殷红的大螺蛳,每到夕阳西下螺蛳便吐出红色光焰,故山得名“红螺山",寺俗称“红嫘寺”。
  
  8、阜成门妙应寺 北京市阜成门内大街路北
  妙应寺位於北京市阜成门内大街路北,寺内有一座高大、雄伟的藏式喇嘛塔,因塔身通体皆白,所以人们都习惯地称它为“白塔”,而将搭下的寺庙称为“妙应寺”或“白塔寺”。
  
  9、翠微山法海寺 北京市石景山区模式囗东北约两公里的翠微山麓
  全殿九幅壁画共绘人物77个,既有男女老幼,又有神佛鬼怪,且姿态各异,神情不一。有说法和坐禅的,有膜拜的,也有徐徐行进的,还有冉冉飞舞的。所绘人物、禽兽、神怪和草木等,不仅形象真实美好,而且生意盎然,和谐明快,组成了一幅幅或清新明净、或庄严肃穆的佛国仙境画面。所绘帝王气宇轩昂,神态威严。妇女则仪容丰满、美丽、温柔。至於天王、金刚和力士,不仅绘出了勇猛威武的神态,而且还充分表现了皈依释迦如来佛的无限诚心。壁画的人物服饰和装束华丽多彩,千姿百态:妇女梳各种样式发髻,戴各式首师、璎珞、钏镯和花朵;男人穿戴不同式样冠帻、衣衫和盔甲,衣服上绘团凤、龟背、团鹤、宝相花、菊花和凤戏牡丹等图案;童子则梳发辫,活泼天真。通过画工细致入微的绘画技巧,从生理特徵上,使人们易於分出他们的性别年龄;从服式、发式和行动举止及构图关系上,又可鲜明淮确地分辨出他们的身份地位,充分体现了画工们非凡的艺术才能。
  
  10、石经山云居寺 北京市房山县西南山区
  开山琬公塔与碑
  云居寺位于北京市房山县西南山区山峦起伏的一块小盆地里,距北京约75公里,背后以朱山为依托,对面以石经山为屏障,坐落在逐鹿山中。云居寺以佛舍利和石经而闻名于世,是京郊具有金石、书法、美术、民族史、佛教史等重大文化意义的古迹,在北京以至全国诸多古寺名刹和佛教界占有重要地位。1992年该寺被评为“北京十大人文旅游累点”之一。房山县西北部山岳地带,自隋唐以来就是佛教胜地,如上方山兜率寺、六聘山天关寺、云蒙山龙泉寺以及九洞十二峰和以兜率寺为中心的七十二庵等很多佛教遗迹文物,而石径山云居寺则是其中最有名的,向有“北京敦煌”之誉。
  
  11、东城智化寺 北京市东城区禄米仓东口路北
  智化寺位於北京市东城区禄米仓东口路北。明初司礼监太监王振於正统八年(1443年)仿唐宋“伽蓝七堂”规制而建,初为家庙,後赐名“报恩智化寺”。“土木之变”王振诛族。英宗复辟後,於天顺元年(1457年)在寺内为王振立“旌忠祠”,塑像祭祀。天顺六年颁赐藏经一部、经橱两座,供藏於如来殿。万历和清康熙年间曾重修。乾隆亡七(1742年),御史沈廷芳奏请毁王振塑像。该寺主要建筑自山门内依次为钟鼓楼、智化门、智化殿及东西配殿(大智殿、藏殿)、如来殿、大悲堂等。寺内主要建筑物的屋瓦用黑色琉漓脊兽铺砌,虽经历代多次修葺,梁架、斗拱、彩画等仍保持明代早期特徵。经橱、佛像及转轮藏上的雕刻,道劲古朴,艺术高超。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2、旸台山大觉寺 北京市海淀区西郊阳台山麓
  大觉寺位於北京市海淀区西郊阳台山麓。辽咸雍四年(1068年)建,距今己近千年,初名“清水院”。金时为西山八大院之一,称为“灵泉寺”,明宣德三年(l428年)重修,改今名。寺坐西朝东,依山势层叠而上,颇为壮观。中轴线上依次为山门、天王殿、大殿、无量寿佛殿、龙王堂等建筑,寺宇最高处藏经楼院内有玲珑舍利塔一座。布局谨严,深幽而宽阔。寺内泉水自石缝汨汨而下,汇成碧潭,又经石槽顺山势缓缓回流,使全寺呈现一派生机。蜿蜓走起伏的山峦,恰似一头卧狮。莲花、善照二个配寺耸立在东西两个圆形山包上,当地人曾用“狮子滚绣球,一佛二菩萨”来形容该寺院的位置和地形之奇巧。辽代所立燕京天王寺沙门志廷撰《旸台山清水院藏经记》碑,记述了该寺的历史沿革。
  
  13、颐和园法幢 北京西郊
  颐和园位於北京西郊,距城12公里。它是中国现存古代最大的一座园林。园内除有亭、台、楼、阁、宫殿、水榭、游廊、长堤、石桥、石舫等一百多处富有民族特色的古典建筑,以及展出的无数艺术珍品外,还有许多与佛教文化相关的寺宇、佛塔、雕像、经藏、法器等建筑文物。颐和园主要由万寿山、昆明湖两大风景区组成,面积290公顷,其中水面约占四分之三。颐和园历史要回到八百多年前金朝第一个皇帝“海陵王”完颜亮,他把都城迁到燕京後,在这儿设立“金山行宫”。金山就是现在的万寿山。后来金章宗完颜璟又把玉泉山泉水引到金山底下,并命名河为“金水河”,湖为“金湖”。元朝时金山改名“瓮山”。
  
  14、寿安山卧佛寺 北京市海淀区西山馀脉聚宝山南麓
  卧佛寺位於北京市海淀区西山馀脉聚宝山(又名寿安山)南麓,背倚山岩,前面是开阔的田野,离城约20公里。
  
  15、香山碧云寺 北京海淀区香山公园北侧
  碧云寺位于北京海淀区香山公园北侧,西山余脉聚宝山东麓,是一组布局紧凑、保存完好的园林式寺庙。创建于元至顺二年(1331年),后经明、清扩建,始具今*规模。寺院坐西朝东,依山势而建造。整个寺院布置,以排列在六进院落为主体,南北各配一组院落,院落采用各自封闭建筑手法,层层殿堂依山叠起,三百多级阶梯式地势而形成的特殊布局。因寺院依山势逐渐高起,为不使总体布局景露无遗,故而采用迥旋串连引人入胜的建造形式。每进院落各具特色,给人以层出不穷之感。整个寺院,由山门至寺後石塔,高度相差一百馀米。在中轴线上的前几重佛殿屋本为明代遗物,内有佛塑佛雕,其中立於山门前的一对石狮、哼哈二将,殿中的泥质彩塑以及弥勒佛殿山墙上的壁塑皆为明代艺术珍品。
  
  16、虎头长安寺 北京市石景山区翠微山东部
  长安寺是著名的“西山八大处”之一。西山八大处,位於北京市石景山区翠微山东部,这里山势蜿蜓,峰峦叠翠,四时景色绮丽迷人,是箸名风景区。有诗赞之曰:“翠微西接古神州,石磴云盘阁道幽。白*烟霞林谷迥,长风鹤颧海天浮。僧归黄叶峰前寺,水向青龙口中流。祗道长安天五尺,谁云此处减瀛州。”八大处所在地素有“三山”、“八刹”、“十二景”之说。“三山”指翠微、平坡、卢师;翠微山在西,卢师山在北,这两座山好像一座椅的靠背,东、北、西三面支脉环抱,苍劲耸翠,气势非凡。南面是一片平原,一望无际,四季风景又各有妙处。“八刹”是:长安寺(一处)、灵光寺(二处)、三山庵(三处)、大悲寺(四处)、龙泉庵(五处)、香界寺(六处)、宝珠洞(七处)、证果寺(八处);八大古刹缥缈於云端深处的翠微山和卢师山之间,八大处就是八座古刹的总称。“十二景”为:绝顶远眺、春山杏林、翠峰云断、卢师夕照、烟雨鹃声、五桥夜月、水谷流泉、虎峰叠翠、深秋红叶、高林晓*、雨後山洪、层峦睛雪。自1978年起,国家投资百万元,对各处进行了大规模修缮。1953年开始引种红叶树种,开辟北京第二红叶景区。到1984年已引种火炬树等六万馀株,长势旺盛。如今的八大处已大展新颜。
  
  17、佛牙灵光寺 北京市西山馀脉翠微山东麓
  灵光寺,位於北京市西山馀脉翠微山东麓,因供奉释迦牟尼佛牙舍利而闻名於世,成为中外佛教徒朝拜的中心之一。1983年被国务院确定为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现由中国佛教协会派僧人管理。
  
  18、翠微三山庵 北京市西山馀脉翠微、平坡、卢师三山之间
  三山庵位於北京市西山馀脉翠微、平坡、卢师三山之间,故名”三山庵”。三山庵在灵光寺以西数百步,初建於金天德三年(1151年),早年称“麻家庵”。清乾隆年间(1736-l795年)曾重加修葺。
  
  19、 隐寂大悲寺 北京市西山馀脉平坡山半腰
  大悲寺位於北京市西山馀脉平坡山半腰,三山庵西北一里的密林深处,从三山庵上去,山道两旁有许多奇形怪状的石头。寺宇朝南,入门翠竹满院(竹名“黄皮刚生”,为稀有品种。),拾级而上,中有香草和假山盆景,大殿匾额为“悲源海”。前殿丛生的翠竹,茎节匀称,枝叶秀丽。一般丛竹,每逢深秋,势必凋零。这里的丛竹,却独具特色,即便是雪絮冰封,依然青翠欲滴,为八大处稀有景致。寺就建在平坡山的半腰上。大悲寺旧名“隐寂寺”,始建于辽金时代(1033年),明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在原有两层大殿後增建了大悲阁,以供奉观世音菩萨。现在殿檐的北面,有明世宗嘉靖二十九年一块碑记,上刻建寺经过:“今隐寂寺者,在都城之西,其地直圆,通翠微之界,山势至此,冈陇盘回,风气郁积,有树木泉源之胜,四方云水缁流,多集其间,寺後有馀地,遂起为大悲阁。“清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重建此庙,改为“大悲寺”。乾隆六十年(1795年)再度重修。
  
  20、 螭汤龙泉庵 北京西山馀脉平坡山大悲寺西北
  龙泉庵又称“龙王堂”,位於北京西山馀脉平坡山大悲寺西北,又名“龙泉寺”。始建於明仁宗洪熙元年(1425年)。清顺治二年(1645年)在该寺地下发现一泓清泉。清康熙十一年(1672年)重修。
  龙泉庵的建筑主要分两进,五个院落,有龙王堂、卧游阁、听泉小榭、妙香院和华祖院等。
  
  21、平坡山香界寺 北京西山馀脉平坡山龙王堂西北
  香界寺位於北京西山馀脉平坡山龙王堂西北,是八大处中面积最大的一座寺院,因这里山势平缓,又名“平坡寺”。该寺创建於唐乾元初年(758年),明洪熙元年(1425年)重建,改称“大圆通寺”。清康熙十七年(1678年)再次重建,改称“圣感寺”。乾隆十三年(1748年)经重修改名为“香界寺”,意为“香林法界。”
  
  22、翠微宝珠洞 北京市西山馀脉翠微山顶
  从香界寺北旁门角北上,山路陡险,如弓背形,快到翠微山顶时,有一座牌坊,外额上书“欢喜地”,内额上题“坚固林”,有一巨大怪石壁立路旁,上刻御笔诗句。牌坊後面的高耸寺院,就是著名的宝珠洞,它位於北京市西山馀脉翠微山顶,是八大处中山势最高的一处,巍峨峻峭,苍莽雄浑。
  
  23、卢师证果寺 北京西山馀脉卢师山
  证果寺位於北京西山馀脉卢师山腰绿荫深处,与翠微、平坡二山的寺院遥相对应。证果寺始建於隋代仁寿年间,名“尸陀林",至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历史。唐天宝年间,因卢师又叫“感应禅师”,改称“感应寺”。元泰定三年(1326年),改名“大天源延圣寺”,明下统景泰年间又易名“清凉寺”和“镇海寺”,天顺年间改称今名。
  
  24、东城柏林寺 北京雍和宫东侧
  柏林寺始建於元至正七年,明正德十二年、清康熙五十一年、乾隆二十二年分别重建。它位於雍和宫东侧约150米(戏楼胡同一号,旧柏林寺四号),1984年定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据闻原寺前柏树成林,竟达1o里之遥。“先有潭柘寺,后有北京城”的传说人所共知,但“先有柏林寺,后有北京城”的说法就鲜为人知,仅这一点就可知其历史地位。它是市内建寺年代较早,规模大、建筑格局严谨,气势宏伟,保存完整的寺院之一。原寺内共有五进院落,殿内供奉的佛象均为木雕,形象生动,栩栩如生。大雄宝殿内曾悬挂康熙书写的《万古柏林》的匾额,寺中并有供僧人们修持的禅堂。1949年後政府多次进行修缮,基本保持原貌。目前为文化部所属单位占用,中国佛协会考虑到该寺在佛教中的地位,提出开放为宗教活动场所的要求,现仍在交涉中。
  
  25、安定门西黄寺 北京安定门外黄寺大街
  西黄寺位於北京安定门外黄寺大街,距内城约三公里,与东黄寺并称“黄寺”或“双黄寺”。二者墙门相以,布置和构造略有不同,东黄寺又名“普净禅林”,建於清顺治八年(1651年),为活佛脑木汗所建。西黄寺均改黄琉璃瓦覆盖,红墙苍松,佛塔嵯峨,气势非凡。1983年,西黄寺被国务院列为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
  
  26、永乐大钟寺 北京市海淀区北三环西路北侧
  大钟寺正名“觉生寺”,位于北京市海淀区北三环西路北侧。建於清雍正十一年(1733年),占地三万多平方米。大钟寺原为清帝祈雨场所,1985年被辟为古钟博物馆,收集并陈列各类古钟数百口,成为钟的王国。其中既有原始社会的陶钟,也有民国的警钟,有高达两层楼的大钟,也有仅酒盅大小的微形钟,也有少数外国钟。最引人注目的是号称“世界钟王”的永乐大铜钟。据碑刻记载,清朝雍正皇帝於1733年下令修建这座寺院,雍正认为:“京城西直门外曾家庄有圆址爽垲,长林佳茂,此地右隔城市之嚣,左绕山川之胜,宜为寂静清修之地,用是肇建梵宇。”寺始建於雍正十一年正月,告成於十二年冬,赐名“觉生寺”。寺坐北朝南,由南向北,依次为影壁、山门、钟鼓楼、天王殿、大雄宝殿、观音菩萨殿、大钟楼。中轴线两侧各有配殿和跨院。该寺在北京寺庙中并不算是历史最悠久的寺院,然而在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保存的《京师二百九十一座寺庙细数折》中,觉生寺却位列第三,原因之一,就是驰名中外的永乐大钟被安置於此寺,至今仍悬挂在该寺大钟楼内。觉生寺因此也被人们称为“大钟寺”。
  
  27、 广安门天宁寺 北京市广安门外北面
  天宁寺位於北京市广安门外北面,初建於5世纪末北魏孝文帝时(47l.476年),原名“光林寺",距今已有一千五百多年历史。隋仁寿二年(602年),改名“弘业寺”,并建了石塔。唐代叫“天王寺”。以后历代都进行改建和修缮,寺庙名称也更换数次。由于元代数度毁於兵火,原寺院建筑几近无存。从明代王绂《游天宁寺》诗,可以看出元末明初时该寺院的荒凉景象。诗云:“古寺寻幽竟夕晖,败垣芳草路依微。鸟啼空院僧何在?树老闲庭鹤自寻。”隋、唐、金、辽、宋诸朝历改弘业寺、天王寺、大万安寺。元末寺毁於兵火,明重建寺院,宣德时改称“天宁寺”(1435年)。现存殿宇为清代重修。
  
  28、八里庄慈寿寺塔 北京市海淀区八里庄慈寿寺
  慈寿寺塔原名“永安万寿塔”,位於北京市海淀区八里庄慈寿寺内,仿天宁寺塔而建。寺为明神宗之母慈圣皇太后於万历四年(1576年)所建。万历皇帝登基时年仅十岁,内外政事均由李太后执掌。李太后平生好佛,在她主政期间,命人在京城内外兴建修缮了许多佛寺,慈寿寺即为其中之一。基址原为明正德年间(1506-1521年)太监谷大用墓地。清光绪年间(1875-1908年)寺废,迄今已逾百年多,仅留孤塔矗立在寺院废址上。原塔建於明历四年(1576年),挺拔秀丽,砖石结构,平面八角形,十三层,高五十多米,实心密檐式。基座砖砌,须弥座式,雕刻佛像、飞天、金刚力士、壹门、八宝、仰莲等装饰。尤其是上部,雕刻有全行乐器,极为罕见。塔身第一层高大,正面辟四个假门,其馀四面开四扇假窗。在门窗两旁都雕有佛像,南面门券上嵌石刻横额,“永安万寿塔”。塔身以上置密檐十三层,塔刹用仰莲座承以巨大宝珠。那些饰有花卉图案的精美砖刻生动细腻,此塔为明代密檐式塔代表作,今被列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塔旁有明万历年间(1573-1620年)雕刻精美的线刻观音像和关帝像碑两通。慈寿寺旧址现已改建成公园,因慈寿寺塔在历史上曾名“玲珑塔”,故该园被命名为“玲珑公园”。
  
  29、北海佛殿白塔 北京市西城区故宫西北
  北海位於今*北京市西城区故宫西北,原是辽、金、元明、清五代帝王的“宫苑”,是中国现存的历史悠久、规模宏伟、布置精美的古代帝王宫苑。北海面积68公顷,其中水面占一半以上。
  
  30、西直门五塔寺 北京市海淀区西直门
  五塔寺原名“真觉寺”,位於北京市海淀区西直门外白石桥以东长河北岸,创建於明代永乐年(1403-1424年),寺内高石台上有五座小型石塔,约建成於明成化九年(1473年),名为“金刚宝座塔”。据史书记载,明永乐初年,印度僧人班迪达自西域来京,向明成祖朱棣呈献了五尊金佛和印度式“佛陀伽耶塔”即金刚宝座的规式。明成祖与他谈经论法十分投机,封他为大国师,授予金印,并赐地於西关(今西直门)外长河(今高梁河)北岸,为之建寺,寺名“真觉”。後又根据这位高僧提供的规式建成了金刚宝座塔,并重修了寺院。建成後的五塔寺前临长河背倚西山,成为当时京城士人重阳登高、清明踏青的去处。
  
  31、居庸关云台 北京昌平县
  居庸关位於昌平县境内,距北京市区五十馀公里,是长城的一个重要关口,古代北京西北的屏障。两旁高山屹立,翠幛重叠,中有长达18.5公里的溪谷,俗称“关沟”。居庸关之名,跟“徙居庸徒”之意。传说秦始皇修长城时将强徵来的民夫士卒徙居於此。三国诗名“西关”,北齐时改“纳款关”,唐代有“居庸关”、“蓟门关”、“军都关”等名称。辽、金、元、明、清各代均称“居庸关”。这里形势险要,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山峦间花木郁茂葱茏,犹如碧波翠浪,因有“居庸叠翠”之称,为“燕京八景”之一。清乾隆帝所书“居庸叠翠”石碑,原立於关城东南方,现在碑已不存,仅馀座基。
  
  32、昌平银山塔林 北京市昌平县海子村西南、银山南麓古延寿寺遗址上
  银山塔林位於北京市昌平县海子村西南、银山南麓古延寿寺遗址上。这里峰峦叠翠、松柏成荫,高高突起的银山主峰,由黑色花岗岩组成的山崖陡峭苍黑,山顶冬有冰雪层积,色白如银,人称“铁壁银山”。山上开阔地中,密檐式宝塔巍然屹立。淡黄色的石塔由台基、塔身、斗拱和塔刹构成,外表用各种石雕、石刻或琉璃剪边,脊兽装饰,华丽挺拔。人称“银山宝塔”。这里有金、元两代砖塔七座,是昌平八景之一。其中五座是金代(1115-1234年)墓塔,两座是元代(l271-1368年)墓塔,均为砖结构,密檐式。塔下有高大须弥座,须弥座和第一层塔身,均有精美雕饰,檐下有砖刻斗拱。第一层塔身以上均施迭涩,挑出短檐。塔的高度都在20-30米之间,*少林寺、灵岩寺塔林中的墓塔要高大得多,两座元代塔,也是砖结构,但体积较小。其中一座密檐式,檐下刻斗拱,塔的立面富有曲线美。另一座是密檐楼阁式和覆钵式相结合,很特殊。这一古塔林是今天研究当时佛教艺术和砖石建筑技术的珍贵实物资料,被国家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33、房山万佛堂 北京市房山区磁家务凤凰岭下
  万佛堂又称“万佛龙泉宝殿”,它位於北京市房山区磁家务凤凰岭下,初建於唐代,原名“龙泉寺”。万佛堂之下有著名的孔水洞,是发育在奥陶纪石灰岩地区的巨大溶洞,原名“水帘洞”,因唐宣宗年间有一位*丘号溪的老人在此创建万佛堂,遂改称“万佛堂孔水洞”。洞内有泉,水势汹涌。洞壁存有隋大叶十年 (614年)刻经和隋唐时代雕像,刻经大部溺於水中。唐万佛堂早已废圯,数处古建筑遗迹和几方明清石碑,零星散布在万佛堂孔水洞旁。现存万佛龙泉宝殿是明代重建无梁建筑,堂内三壁嵌满唐大历五年(770年)镌刻的“万佛法会图”汉白玉浮雕,造型生动,栩栩如生。正中雕释迦佛坐像,两侧雕乘狮文殊菩萨像和乘象普贤菩萨橡。前後有天王、神人、侍者等。或双手合十,或献花奉宝,形态不一。其中西南壁伎乐天浮雕最为精美,天人持各种乐器作弹奏状,肌肉丰满,形态自如,是唐代雕刻艺术的杰作。孔水洞原有两扇巨大石门,早已不见,仅有宽尺许的石梁横卧在洞口,人们可以跨越石梁,紧贴洞壁,穿过溪流潺潺狭长券洞至“求帘洞”洞囗,券洞尽头石壁上有两尊石雕佛像,并有《莲花经.观世音普门二十四品》刻经,这些珍贵的隋唐石刻,至今清晰可辨。枯水季节,人们可徒步通过“水帘洞”进入第一大型洞厅,然后还须乘小舟才能饱觉“水底洞天”。洞中有三大洞厅,其中以第三大洞厅最为壮观,厅前一排石钟乳低俯水面,厅后遍布洁白晶莹的石花,厅南侧有一张嘴瞪目的“大鳄鱼”把守“九曲迷宫”入口,游人至此,莫不拍手叫奇。洞附近山丘上有辽代华塔、元代砖塔各一座,华塔上有“咸雍六年”、“寿昌七年”等题记,为研究中国华塔出现年代提供了实物资料。
  

1、北京戒台寺的九仙殿里供的是九位仙人,他们分别是:

何宏仁仙君、何应天仙君、何定慧仙君、何厚福仙君、何济世仙君、何广富仙君、何体道仙君、何通神仙君、何显圣仙君;

2、戒台寺仙人的传说(来源):

汉武帝时,安徽芦江有一个叫何任侠的人,生了九个儿子,除了老大的额中间有一只眼睛外,其余八人都是双目失明。后来他们历尽千难万险,翻过巍巍的武夷山,涉过滔滔的闽江水,来到一个叫“枫亭”的地方(戒台寺九仙殿)。

第二天,九兄弟从“枫亭”的地方来到了一条溪边,看到清水如此清澈。掬水洗脸,水珠碰上眼睛,感到有点亮光;再洗几下,眼睛全部睁开了!从此何氏九兄弟便在这里居住下来。

何氏九兄弟居的清源县(仙游)山区瘟疫肆虐,灾害频繁,地方官员根本不管百姓死活。何氏兄弟十分同情人民的疾苦。他们白天上山采药,晚上在湖边炼丹。炼出的丹药送给人们驱邪避瘟,每人吃一粒,药到病除。

这样神奇的故事,一传十、十倍百,连莆田、惠安等地有病的人,都到这里求医取药。从此,这一带人民添福益寿,喜庆平安。

后来,到了中秋时,九兄弟临湖赏月,这时湖中跳出九条鲤鱼,身有翅膀,跃跃欲飞。原来湖中的鲤鱼吃了九兄弟炼出的仙丹,已经成了“精”,就要上天了。兄弟们心中大喜,各乘一条鲤鱼,冲天而去,最后成了“神仙”。

3、九位仙人的专职所司:

何宏仁仙君——主管家庭、子嗣、姻缘之神仙功。

何应天仙君——应天弘道,为全面之神仙功。

何定慧仙君——主管修行、弘道、护法之神仙功。

何厚福仙君——主管健康、长寿、福气、医药之神仙功。

何济世仙君——主管事业、文章、功名、仕宦之神仙功。

何广富仙君——主管财富、农工商渔牧之神仙功。

何体道仙君——主管人文、道德、忏悔、升转之神仙功。

何通神仙君——主管风水、环境、居家、卜算之神仙功。

何显圣仙君——主管出行、平安、庇佑、外交之神仙功。

扩展资料:

戒台寺位于北京市门头沟区的马鞍山上,始建于唐武德五年(公元622年),原名慧聚寺,明朝英宗皇帝赐名为万寿禅寺,因寺内建有全国最大的佛教戒坛,民间通称为戒坛寺,又叫戒台寺。

戒台寺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它是中国北方保存辽代文物最多、最完整的寺院。最特别的其是保留了佛塔,经幢、戒坛等辽代佛教中十分罕见的珍品。 

参考链接:百度百科—戒台寺



南宋李俊甫《莆阳比事》引晚唐徐寅之记谓:仙兄弟九人,汉元狩中自临汝来居九鲤湖,炼丹成,乘九鲤上升(因以名湖),有丹处、药槽、虬迹、巨人武在焉。后人告其岩曰何岩,水曰仙水,山曰九仙。
南宋王象之(舆地纪胜}:鲤湖在仙游县中,有九鲤鱼。汉景帝时,豫章何翁,其妪张氏生九男,目俱盲,独长者一目,为诸弟前行。翁与淮南王安游,九子劝父俱隐不听,遂相与入闽。至西州,谒吴道人,饮以所居井泉,九人之眼尽开,于是炼丹湖上,丹成以食鲤,鲤变而朱,便招风雨,湖水为溢,鲤数踊欲飞,九人各乘一上升,后人建祠祀之湖上焉。
南东兴化知县黄录《九鲤湖记》:长老云:何氏兄弟九人之初至也,止于南山而炼丹于湖,丹成,鲤化为龙,乘之而去。故其山名九仙,湖曰九鲤,总名曰何岩,皆以何氏始。何氏临川人,父居江淮间,与淮南王安相善,子知安之必亡而隐是山,父不能从,安败,始去南求其子不可得而死于岩山。今庙食于仙游者父也,群仙当自有餐于帝所。
宝佑《仙溪志·祠庙·灵显祠》:稽之载籍,神姓何,讳未详,始居庐江,徙豫章,娶张氏,生子男九人,女四人。时汉淮南王安好文学与术数之士,神在江淮间与王友善,九子亦从之游。后九子师大罗,学辟谷法,遂自九江寓居于闽之于山(今福州九仙山),经高盖山(今永福县),复过莆(今有太平社行祠),因觅山川之秀,遂过鸡子城山东北之湖上。尝对奕于岩畔,炼丹于湖侧。其父府君亦辞淮南渡江而右,与其母小君自闽之莆,迹寻其子。九子丹成,欲引父俱仙,以母不从而止。湖有九鲤窃尝其丹,皆化为龙,九子乘以上升。父遂隐其山。四女归张、杨、范、信氏……后计其经行之地,目其山曰九仙山,湖曰九鲤湖,有何岩、何岭、仙水之名。
何氏九仙的传记至南宋即基本定型,不再衍化。古籍对这一传说多所引述,而少作论证。唯明代学者周瑛尝以为:“其事荒忽,无可依据,以理度之,只是此湖首受石所、何岩诸水,其长九里耳。”(弘治《兴化府志》)周氏之见,无从考证,亦聊备一说而已。明代有人怀疑九仙或许是指淮南王刘安和“八公”。如黄亨夫《春日柬九仙兼与论梦诗》云:“当日八公何处所,君家兄弟表湖天。”王世懋《游九鲤湖记》亦有此疑:“何仙兄弟九人乘鲤事颇杳冥,又与淮南、“八公”异颠末。”近人徐鲤九受前人之启发,作《九仙考异》论文,正式提出九仙传说是假借淮南王刘安与“八公”的论点。据《史记》、《汉书》本传记载,刘安之父刘长是汉高祖的小儿子,汉文帝的异母弟,论辈分安是汉武帝的叔父。他雅爱文学,又好术数,尝集宾客千人,编著 (淮南子》一书,颇受武帝尊重。元朔六年(前123年),他串通衡山王刘赐谋反,事泄后二人皆自杀,国除。又据《史记索隐》:“王养士,得高材者八人,号八公。”而葛洪《神仙传》则称:“八公使王登山大祭,埋金地中,白日升天。时传八公与王临去时,余药器置庭中,鸡犬舐啄,尽得升,故鸡鸣天上,犬吠云中也。”徐氏据此认为,刘安和八公并没有自杀,“其实脱身入闽变姓隐名为何氏兄弟耳”。刘安等为什么会贸然遁逃入闽呢?徐文提出三点论据:一是刘安与家臣伍被密谋时曾说:“急则走越耳。”按福建当时是为越族聚居之地,先后称闽越、东越;二是早在汉文帝时,刘安之父厉王刘长即遣使与闽越勾结;三是武帝欲发兵伐越,安上书进谏,使闽越王之弟余善得封为东越王,故刘安实有恩于越王。那么刘安等人闽后为什么又一徙再徙到九鲤湖隐居呢?徐氏又把此事与余善反汉联系起来。元鼎六年(前111年),余善亦叛汉,武帝使朱买臣等讨伐,余善自泉山(徐文认为在浙江江山县南)向南节节败退,随地设防,沿途留下三十一处越王胜地的遗迹,其中莆田广业里的越王台和仙游兴泰里的蛇湾城(与九鲤湖邻)、折桂里的鸡子城三处相近,距泉山皆约五百里之遥。最后,余善为居股时杀,故“王与八公所以终不流露其姓名也”。徐文虽尚未能征得确证,但作为一篇论文,则鞭辟近里,自成一家。
二、九鲤湖梦文化发展源流
九鲤湖梦文化发展源流,大体可以归纳为:发轫于唐,勃兴于来,鼎盛于明,衰落于晚清。现在看到最早成文的资料是唐贞元十八年(802年)进士、莆田人许稷《咏九鲤湖》诗:“道是烧丹地,居然云水居。山空人去后,梦醒客来初。”此诗前两句是虚写,说九鲤湖本为九仙炼丹之处;后两句是写实,指的是乞仙梦的人日夜来往不绝。如果说对此还不够明确的话,可再看九世纪末两位诗人在九鲤湖留下的纪梦诗:一位是晚唐任闽招讨使的河间人张睿《咏九鲤湖》五言长律,其末联作:“幽灵通一梦,毛骨亦生寒。”另一位是仙游本邑诗人郑良士,所作七律末联是:“我来不乞邯郸梦,取醉聊乘郑圃风。”诗人自我表白“不乞邯郸梦”只能说明他自视脱俗清高,这正反衬出当时来“乞邯郸梦”的俗人不少。
宋代是九鲤湖乞梦风俗勃兴时期。邑人陈谠著有《梦记》一书。说为宋隆兴元年(1163年)进士,累官兵部侍郎,“嘉定初致公,封清源郡侯,食邑一千一百石”。《梦记》是他致仕家居时所著,书中所记的梦例皆为同郡后生晚辈。一可信度较高。惜原本已失传,《仙溪志》和明《八闽道志》转录其五则。据《仙溪志》载称:“神主科名尤灵,诏岁,兴、福、漳、泉士大夫斋戒诣祠下乞梦不绝。”“郡之士子有志于功名者,先期斋沐揭祠丐灵。”从这些记载可以看出,宋代鲤湖仙梦已成为举子们叩取功名的敲门砖,而且此风已由兴化郡滥殇到闽中四郡了。
明代,九鲤湖乞梦的风气更是盛况空前,影响所及.“由莆而闽,而天下,靡不闻风而翘想之;士大夫宦游兹土,莫不函疏叩关而至”(明郑纪《仙梦辨》)。“九鲤有人争乞梦”(即中陈宜泰诗),“夜夜游人问梦频”(祥符杨元述诗),“长老传闻多说梦”(衡阳朱炳如诗),“人间车马皆因梦”(桐城方以智诗),这些诗句都是当时乞梦风气盛行的真实写照。除了那些在福建当官的士大夫“莫不函疏叩关而至”外,还有全国各地的高级官僚、文化名流亦不远千里,慕名而来乞求于仙灵。如万历朝任过南北京工部尚书的汪应姣,从家乡婺源“同沈使君陪喻直指诣梦九鲤”,他虽“耻为身家问”,但“迷途愿指省”,故非虔敬地“洗心皈大清,掩衿俟灵命”。又如太仓王世懋、江阴徐霞容、勤县屠隆、桐城方以智等一代名流,亦都在九鲤湖留下了乞梦的诗文作品。有的名人虽然自己没有留下作品,却由他的朋友忠实地作了文字记录。如吴门四才子之一的祝枝山在《唐伯虎墓志铭》中写道:”尝乞梦仙游九鲤湖,梦惠之墨一担,盖终以文业专焉。”唐伯虎功名失意后,还在家里特地建了一座“梦墨亭”。著名书画家,也是四才子之一的文征明,则为苏州拙政园的创建者御史王献臣留下乞梦的记录。原来,王氏“尝乞灵于九鲤湖,梦得隐字”,遂决意在苏州构筑园林别墅安度晚年,并在园之最高处筑“梦隐楼”纪念,园成,特地请文征明给园中每一景点题诗作画,编成《文衡山拙政园诗画册》。明小说家冯梦龙《古今谭概》也有记述九鲤湖梦验的趣话。此外,吴县陆灿的《庾已编》亦记载十几则江南士大夫到九鲤湖乞梦的故事,其中更难免有“附会迁就,以助其灵”的夸大不实之辞,但就乞梦的基本事实说,当代人记当代事,则难以凭空捏造。
为了接待达官贵人来湖上艺梦,明代还在湖畔构筑一座迎仙公馆,并再附会出一尊专司传梦的神灵—一范侯,祀于馆中。这样,达官贵人们就不必跟平头百姓一块挤在九仙庙内打地铺,他们可以舒舒服服地睡在公馆里,由范侯替他们向九仙传达乞梦之所求。这位范侯,在宋以前的文献中是没有的,到明代才出现,而其来历却扑朔迷离。如《兴化县志·祠志》:“范侯,何仙之绍介也,或谓何氏婿,或谓范故尚书,以资雄于乡,尤伯之初至,范实左右之,已而私啖何氏丹,面黛色,几死,仙怜而解之以白鸡血,乃醒,故今之祷必购白鸡云。”这显然是因宋人记载何翁有一女适范侯而附会出来的。
在九鲤湖乞仙梦的影响下,明代福清石竹山“亦为九仙祈梦之所”(徐霞客《游九鲤湖日记》)。王世懋《闽部疏》:“福清县石竹山亦有九仙灵迹……土人折梦者以秋往九鲤湖,以春往石竹山,石竹山是九仙离宫,为行春治所耶!”他在 到九鲤湖之前,还顺路先在石竹山的九仙阁祈过梦。可是据宋绍兴《三山志》、明弘治《八闽道志》等记载,石竹山原是一位名叫林玄光的道者在那里炼丹,“丹成,骑虎上升”,与何氏九仙风马牛不相及。可见,到明弘治以后,才有人把它附会为何氏九仙的离宫,还把林仙观改为九仙阁。南靖鹅仙洞,祀何民九仙及传梦神范侯;泉州马甲、仙游圆通岩、仙门洞、大悲岩,都奉祀何仙及范侯,多有乞梦者。”到了清代,乞梦之俗进一步蕃衍,各地都出现一些向乡土神灵乞梦的民俗。如莆田九华山和莆禧山两处皆有了“仙公洞”,但不叫何氏九仙。莆田民间还有“春莆禧,夏石竹、秋九华、冬九鲤”的乞梦之谚。此外,请人梁绍壬《两般秋雨庵随笔·于庙祈梦》和陆以怡《冷庐杂识·胡若霖》约记载杭州流行向于谦(溢忠肃)庙祈梦的习俗;《两般秋雨庵随笔·圆梦》一则又记苏州人向况钟庙祈梦之俗;清沈起凤<谐译>有“况太守祀祈梦”一则梦的故事。《西湖佳话,于公祀祈梦》记载若干梦的故事。一袁枚《子不语》卷十四则记广东人梁某向家里所奉祀的观音菩萨祈子兆之梦…·,凡此等等,虽不能说是直接传自九鲤湖,但大体可以说是鲤湖仙梦的滥觞。
九鲤湖乞梦之风至晚清渐趋衰落,这是由于当时内忧外患频仍,社会动荡不安,特别是山区地方土匪很多,梦客没有安全保障,敢于冒险进山的人自然不多。直至抗日战争时期,后方社会略为安定,国民党福建省政府曾有开发九鲤湖水力资源之谈,建设厅长陈作诚、财政厅长严加淦曾先后到实地考察,卒因执政无能,迄无成就。


北京戒台寺的九仙殿里供的是哪九仙,为什么寺院里面会有仙呢,他们都有...
何宏仁仙君、何应天仙君、何定慧仙君、何厚福仙君、何济世仙君、何广富仙君、何体道仙君、何通神仙君、何显圣仙君;2、戒台寺仙人的传说(来源):汉武帝时,安徽芦江有一个叫何任侠的人,生了九个儿子,除了老大的额中间有一只眼睛外,其余八人都是双目失明。后来他们历尽千难万险,翻过巍巍...

北京戒台寺的九仙殿里供的是哪九仙,为什么寺院里面会有仙呢,他们都有...
1. 北京戒台寺九仙殿所供奉的九位仙人分别是:何宏仁仙君、何应天仙君、何定慧仙君、何厚福仙君、何济世仙君、何广富仙君、何体道仙君、何通神仙君、何显圣仙君。2. 戒台寺九仙殿中仙人的传说源自汉武帝时期,安徽芦江的何任侠及其九个失明的儿子,在清源县山区治愈了瘟疫和灾害,受到当地百...

九仙宫是哪几位神仙
1. 北京戒台寺的九仙殿中供奉着九位仙人,他们是何宏仁仙君、何应天仙君、何定慧仙君、何厚福仙君、何济世仙君、何广富仙君、何体道仙君、何通神仙君和何显圣仙君。2. 戒台寺九仙传说的来源:汉武帝时期,安徽芦江的何任侠有九个儿子,其中除了长子额上有一只眼外,其余八子均双目失明。他们...

春天戒台寺
戒台寺古时泉水丰富,共凿水井72口,这是遗留下来的两口水井之一。丁香伴古井,清泉留韵声。 位于最高处的幽僻院落叫“九仙殿”,门联曰:登高瞩目开莲界,下殿临阁伴老君。 为啥佛教寺院会有道教的殿堂?寺庙碑记载由许多民间组织起来的“会”,如“地藏会”、“三元大悲会”、“大悲随心经会”、“广益米会”、“...

北京西郊都有哪些让你留恋的景区?
对于我来说,戒台寺是最让我留恋的景区。原因是1960年春天,这里是北京艺术师范学院的“劳动基地”,我们在这里进行“艺术实践”活动。当时戒台寺相当破败,男生住在最高处的“九仙殿”里,殿后就是断壁残垣。地上铺些稻草就是“床”,每夜都能听到“嗷——嗷——”的狼嚎。女生和老师住在寺中心的“方丈院”里。

戒台寺在哪怎么样?
戒台寺,原名慧聚寺,位于北京市门头沟区的马鞍山上,因寺内建有佛教戒坛,民间通称为戒坛寺,又叫戒台寺。寺内占地面积约4.4公顷,主要建筑有山门殿、天王殿、大雄宝殿、千佛阁、九仙殿、戒坛殿等。戒台寺最特别的是保留了佛塔,经幢、戒坛等辽代佛教中十分罕见的珍品。戒台寺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

戒台寺-塔院地址在哪里?
戒台寺-塔院位于北京市门头沟区京昆路(戒台寺内)。戒台寺,正名万寿禅寺,又称戒坛寺,位于北京市门头沟区马鞍山上,始建于隋开皇年间。戒台寺占地面积约4.3公顷,由南北两路组成。南路为主要建筑所在,自东向西建有山门、钟楼、鼓楼、天王殿、伽蓝殿、祖师殿、大雄宝殿、千佛阁、观音殿和九仙殿。北...

戒台寺-鼓楼地址在哪里?
戒台寺-鼓楼的地址位于北京市门头沟区永定镇108国道戒台寺内。戒台寺,又被称为万寿禅寺或戒坛寺,始建于隋开皇年间,占地面积约4.3公顷。该寺庙依山势而建,坐西朝东,由南北两路组成。南路为主要建筑所在,自东向西建有山门、钟楼、鼓楼、天王殿、伽蓝殿、祖师殿、大雄宝殿、千佛阁、观音殿和九仙...

北京戒台寺景区1月25日起因疫情暂停开放的公告
戒台寺景区2022年1月24日戒台寺景区宗教场所临时关闭的公告戒台寺,原名慧聚寺,位于北京市门头沟区马鞍山上。因寺内有佛教戒坛,民间俗称戒台寺,又称戒台寺。寺庙占地约4.4公顷,主要建筑有山门殿、天王殿、大雄宝殿、千佛阁、九仙殿、谭洁殿等。戒台寺最特别的是保留了辽代佛教的稀世珍宝,如...

北京戒台寺景区取消2021年跨年敲钟祈福活动公告
戒台寺,原名慧聚寺,位于北京市门头沟区的马鞍山上,因寺内建有佛教戒坛,民间通称为戒坛寺,又叫戒台寺。寺内占地面积约4.4公顷,主要建筑有山门殿、天王殿、大雄宝殿、千佛阁、九仙殿、戒坛殿等。戒台寺最特别的是保留了佛塔,经幢、戒坛等辽代佛教中十分罕见的珍品。戒台寺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

古县15970119426: 戒台寺的介绍 -
产苛吡贝: 戒台寺位于北京市门头沟区的马鞍山上,始建于唐武德五年(公元622年),原名慧聚寺,明朝英宗皇帝赐名为万寿禅寺,因寺内建有全国最大的佛教戒坛,民间通称为戒坛寺,又叫戒台寺.戒台寺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它是中国北方保存辽代文物最多、最完整的寺院.最特别的其是保留了佛塔,经幢、戒坛等辽代佛教中十分罕见的珍品.12014年12月18日,北京门头沟区责令古寺景区撤除违规功德箱.

古县15970119426: 潭柘寺戒台寺景区的简介 -
产苛吡贝: 潭柘寺戒台寺景区位于北京门头沟西南部,景区包括潭柘寺和戒台寺,潭柘寺距今1700多年,戒台寺距今1400多年,二者都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8年,潭、戒两寺与妙峰山、灵山、龙泉宾馆等一起作为旅游资源捆绑上市.

古县15970119426: 北京市的寺庙中,著名的有哪些? -
产苛吡贝: 法源寺 北京宣武门外教子胡同南端东侧.北京附近佛教徒活动重要场所.广济寺位置在阜成门内大街东口,著名的寺院之一,同时也是中国佛教协会.碧云寺位置在香山,原名碧云之庵.其中五百罗汉堂、普明觉妙殿等. 卧佛寺在西山北的寿牛山南麓.大钟寺位于西郊北三环路原名觉生寺.云居寺、天宁寺、法海寺、红螺寺、大觉寺、雍和宫、戒台寺、潭柘寺,旸台山大觉寺,昌平银山塔林,翠微山法海寺,东城雍和宫,宣武法源寺,后海广化寺,等等.

古县15970119426: 北京戒台寺有什么特点? -
产苛吡贝: 戒台寺戒台寺以松闻名,活动松、自在松、九龙松、抱塔松和卧龙松,合称戒台五松.每当微风徐来,松涛阵阵,形成了戒台寺特有的“戒台松涛”景观.戒台寺还是我国北方目前保存辽代文物最多、最完整的寺院.最特别的是保留了佛塔,经幢、戒坛等辽代佛教中十分罕见的珍品.地址:北京市门头沟区潭柘寺镇

古县15970119426: 在北京烧香去哪好? -
产苛吡贝: 比较清静的地方啊,那就西山大觉寺吧,在海淀区鹫峰,乘坐633路或346路都可以到..你要是信佛教还是去法源寺吧,那可是中国佛学院所在地啊.论清静,八大处也不错,从一处长安寺开始烧香一直到七处宝珠洞,然后回到二处灵光寺向东到八处证果寺,一连可以到八座寺庙烧香..不过又说过来,信佛教不意味着烧香拜佛,真正要把佛教的精髓记在心里,勤于思考,善于观察,并把教义付诸实践才是真正的佛教信徒..

古县15970119426: 可成为“天下第一坛”的是哪里? -
产苛吡贝: 戒台寺位于门头沟区新南城西南,始建于隋唐开皇年间(公元581—600年),因寺内建有全国最大的佛教戒坛,并可授佛门最高戒律——菩萨戒,故有“天下第一坛”的美誉.戒台寺始建于隋代开皇年间(581-600年),至今已有1400多年的...

古县15970119426: 戒台寺位于哪里?
产苛吡贝: 戒台寺位于北京市门头沟区的马鞍山上,距离北京城中心约有36公里,西面是极乐峰,南面是六国岭,北对着石龙山,东方是北京城,坐西朝东,海拔300多米,占地面积...

古县15970119426: 戒台寺的由来?
产苛吡贝: 戒台寺位于北京市门头沟区西山的马鞍山上,北距潭柘寺10公 里.始建于唐武德五年(622年),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夙以 “戒坛、奇松、古洞”而著称于世. 戒...

古县15970119426: 京西千灵山高度多少平方公里 -
产苛吡贝: 千灵山 西山余脉 京西第一峰 千灵山,史称极乐峰,属于北京西山余脉.位于北京市王佐镇西北,与戒台寺紧临,距主城区30公里,规划面积12.5平方公里.景区千峰竞秀,景色奇佳.主峰海拔699米比香山高100余米,是北京西南第一崇山,最大石窟洞群. 重修后的千灵山已成为集自然和人文景观于一身,以佛教洞窟为特色的著名风景区,是人们休闲健身和探幽览胜的理想去处.登上山顶,可以俯瞰京城全景,是北京近郊远眺视野最佳的山峰. 千灵山旅游资源丰富,尤以佛教文化的传承居多.从唐至今,它一直是戒台寺属地,作为该寺僧人隐修之所,与戒台寺同兴同衰,共同演绎了一千四百余年的辉煌历史,留下了宝贵的佛教文化资源.

古县15970119426: 哪位朋友能详细介绍一下老西游记的外景地? -
产苛吡贝: 《西游记》曾经去过哪里拍摄—————— 第1集--猴王初问世 在北戴河取景, 第2集--官封弼马温 在北京戒台寺拍了一组镜头, 第4集--困囚五行山,第11集--智激美猴王、12集--夺宝莲花洞 都在云南石林取景拍摄. 第7集--计收猪八戒 在山...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