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化学家普列斯特的事迹,作为和成就。

作者&投稿:昌仲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列举三个化学家的事迹.~

道尔顿:英国化学家、物理学家。他引入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编制了有十四种元素的原子量表,建立了一定元素的原子完全相同而且它们都具有相同质量的理论。他确定氢是最轻的元素,作为原子质量的标准。他编了元素符号(已被现代化学符号所代替),并将符号结合起来代表化合物,是用符号表示元素的创始人。道尔顿的另一个杰出成就是提出了原子的科学假说“原子论”,恩格斯称他为“近代化学之父”,并指出:“化学中的新时代是随着原子论开始的”。
阿伏伽德罗:他提出了分子的概念,指出了分子与原子的区别和联系。1811年在《物理杂志》上发表了“阿伏加德罗假说”。他还根据气体密度测定了分子相对质量。当时他的正确论点遭到冷落,不被承认,直到1860年经康尼查罗用实验证实和论证后才得到公认。
波义耳:在近代化学奠基时期所做出的最重要的理论是波义耳提出的元素定义。他为元素所下的定义对化学思潮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对化学成为一门科学起了很大的作用。恩格斯对其作出了崇高的评价:“波义耳把化学确立为科学”。
徐寿:江苏无锡人,生于1818年,他曾对当时已发现的六十多种元素反复推敲,以取音为主,音意为辅的方法,加以金属、非金属偏旁,创建了我国最早的元素名称。

居里夫人的事迹
1、居里夫人的简朴生活
1895年,居里夫人和皮埃尔·居里结婚时,新房里只有两把椅子,正好两人各一把。皮埃尔·居里觉得椅子太少,建议多添几把,以免客人来了没地方坐,居里夫人却说:“有椅子是好的,可是,客人坐下来就不走啦。为了多一点时间搞研究,还是算了吧!”
居里夫人的年薪已增至4万法郎时,但她照样“大方”。她每次从国外回来,总要带回一些宴会上的菜单,因为这些菜单都是很厚很好的纸片,在背面写字很方便。
有一次,一位美国记者寻访居里夫人,他走到村子里一座渔家房舍门前,向赤足坐在门口石板上的一位妇女打听居里夫人的住处,当这位妇女抬起头时,记者大吃一惊:原来她就是居里夫人。
2、居里夫人淡泊名利
居里夫人天下闻名,但她既不求名也不求利。她一生获得各种奖金10次,各种奖章16枚,各种名誉头衔117个,却全不在意。
有一天,她的一位朋友来她家做客,忽然看见她的小女儿正在玩英国皇家学会刚刚颁发给她的金质奖章,于是惊讶地说:“居里夫人,得到一枚英国皇家学会的奖章,是极高的荣誉,你怎么能给孩子玩呢?”
居里夫人笑了笑说:“我是想让孩子从小就知道,荣誉就像玩具,只能玩玩而已,绝不能看得太重,否则就将一事无成。”
3、奖金的分配
居里夫妇得到7万法郎的诺贝尔奖金,居里夫人还得到了5万法郎的欧西利奖金。她将一部分奖金存入银行,补贴家用和自费招聘一位实验室助手,把其余一些奖金捐助了一些学术团体,又给教过她的一位贫困的法国教师汇去一笔旅费,让老师能重游故乡。接下来,她又把剩下的钱一半买了法国公债,一半买了华沙债券。
居里夫人把她千辛万苦提炼出的镭(价值100万以上法郎)赠送给了研究治癌的实验室。有人劝她把这些财产留给两个女儿,居里夫人说:“我希望女儿长大自己谋生,我只留给她们精神财富,把她们引上正确的生活道路,而绝不给她们留金钱。”
居里夫人的成就
开创了放射性理论、发明分离放射性同位素技术、发现两种新元素钋和镭。
1903年,居里夫妇和贝克勒尔由于对放射性的研究而共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1911年,因发现元素钋和镭再次获得诺贝尔化学奖,因而成为世界上第一个两获诺贝尔奖的人。

扩展资料
玛丽·居里,世称“居里夫人”,是波兰裔法国籍女物理学家、放射性化学家。1867年11月7日生于波兰王国华沙市一个中学教师的家庭,父亲是中学的数学教师,母亲是女子寄宿学校校长。
玛丽在索邦结识了一名讲师,皮埃尔·居里, 也就是她后来的丈夫。他们两个经常在一起进行放射性物质的研究,以成吨的工业废渣,因为这种矿石的总放射性比其所含有的铀的放射性还要强。
1898年,居里夫妇对这种现象提出了一个逻辑的推断:沥青铀矿石中必定含有某种未知的放射成分,其放射性远远大于铀的放射性。12月26日,居里夫人公布了这种新物质存在的设想。
居里夫人是历史上第一个获得两项诺贝尔奖的人,而且是在两个不同的领域获得诺贝尔奖。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居里夫人倡导用放射学救护伤员,推动了放射学在医学领域里的运用。之后,她曾在1921年赴美国旅游并为放射学的研究筹款。居里夫人由于过度接触放射性物质于1934年7月4日在法国上萨瓦省逝世。
在此之后,她的大女儿获1935年诺贝尔化学奖。她的小女儿在她母亲去世之后写了《居里夫人传》。在20世纪90年代的通货膨胀中,居里夫人的头像曾出现在波兰和法国的货币和邮票上,化学元素锔(Cm, 96)就是为了纪念居里夫妇所命名的。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玛丽·居里

氧的发现

物体为什么会燃烧?18世纪时的权威理论的回答是“烧素说”,认为能燃烧的物体内含有一种名叫“烧素”的特殊物质。

1774年,英国有位叫普列斯特列的科学家,他在给氧化汞加热时,发现从中分解出的纯粹气体可以促使物体燃烧。这是一种什么东西呢?普列斯特列习惯地从“燃素说”的常识出发,就将它命名名“失燃素的空气”。

同年10年,普列斯特列带着他的实验到法国游历,受到化学家拉瓦锡的接待。当拉瓦锡得知普列斯特列的实验后,他立即重做一遍得到了那种新的气体,并第一个命名为氧,再通过思考研究建立了燃烧的氧化理论。这是化学史上的一次革命。为此,我们除了对拉瓦锡敢于从“常识”头上迈过一步的勇敢精神表示钦佩外,对普列斯特列被“常识”像梦魔一样拉着,不能不为之叹惜。

1774年,英国化学家普列斯特(J.L.Proust,1754~1826)利用聚光镜照射氧化汞,制出了氧气。
在普列斯特利发现氧的前一年,瑞典化学家舍勒(C.W.Scheele,1742~1786)也通过两种方法发现了氧。其一,通过加热硝酸盐或氧化汞与碳酸盐的混合物,并用碱液吸收所得气体中的酸性气,从而获得氧气;其二,用黑锰矿(二氧化锰)与浓硫酸共热,蒸馏而获得氧。
普列斯特和舍勒虽然发现了氧,但因受燃素说的影响,没有能做出"氧能助燃"的结论,甚至把他们发现的氧叫作"脱燃素的空气",这个事实说明,一种错误的但是有权威的理论,往往会阻碍科学的进步。
在普列斯特利和舍勒发现氧的基础上,法国化学家拉瓦锡(A.L.Lavoisier,1743~1794)对燃烧的过程,进行了严格的定量研究。他于1777年向巴黎科学院提交了一篇名为《燃烧理论》的报告。他指出,燃烧是有氧参加的发出光和热的化学反应,物质燃烧时会吸收氧,因而重量会增加,所增加的重量等于吸收氧的重量,一般物质燃烧后会变成酸,金属燃烧后会变成金属氧化物。
拉瓦锡建立的科学燃烧理论,否定了统治人们思想达100多年的燃素说,给化学树立了一个里程碑。

氧的发现

物体为什么会燃烧?18世纪时的权威理论的回答是“烧素说”,认为能燃烧的物体内含有一种名叫“烧素”的特殊物质。

1774年,英国有位叫普列斯特列的科学家,他在给氧化汞加热时,发现从中分解出的纯粹气体可以促使物体燃烧。这是一种什么东西呢?普列斯特列习惯地从“燃素说”的常识出发,就将它命名名“失燃素的空气”。

同年10年,普列斯特列带着他的实验到法国游历,受到化学家拉瓦锡的接待。当拉瓦锡得知普列斯特列的实验后,他立即重做一遍得到了那种新的气体,并第一个命名为氧,再通过思考研究建立了燃烧的氧化理论。这是化学史上的一次革命。为此,我们除了对拉瓦锡敢于从“常识”头上迈过一步的勇敢精神表示钦佩外,对普列斯特列被“常识”像梦魔一样拉着,不能不为之叹惜。


英国化学家普列斯特的事迹,作为和成就。
1774年,英国化学家普列斯特(J.L.Proust,1754~1826)利用聚光镜照射氧化汞,制出了氧气。在普列斯特利发现氧的前一年,瑞典化学家舍勒(C.W.Scheele,1742~1786)也通过两种方法发现了氧。其一,通过加热硝酸盐或氧化汞与碳酸盐的混合物,并用碱液吸收所得气体中的酸性气,从而获得氧气;其二,用黑锰矿...

普列斯特是怎么制氧的?
“当真理碰到鼻尖上的时候还是没有得到真理”,这句话用来形容英国化学家普列斯特里(Joseph Priestley,1733~1804)再合适不过了。“气体化学之父”普列斯特里以制得氧气闻名于世,但他一生笃信燃素说,认为燃素是燃烧现象的根本原因,空气能助燃是因燃素尚未饱和,而他所制得的助燃能力更强的气体被称为“...

成功需要多走几步
成功需要多走几步 那是在1774年,英国有位叫普列斯特列的科学家,他在给氧化汞加热时,发现从中分解的纯粹气体可以促使物体燃烧。普列斯特列习惯地从当时所谓权威的“燃素说”的常识出发,将它命名为“失燃素的空气”。同年10月,普列斯特列带着他的实验到法国游历,受到化学家拉瓦锡的接待。当拉瓦锡得知...

求关于创新的论据.
同年10年,普列斯特列带着他的实验到法国游历,受到化学家拉瓦锡的接待.当拉瓦锡得知普列斯特列的实验后,他立即重做一遍得到了那种新的气体,并第一个命名为氧,再通过思考研究建立了燃烧的氧化理论.这是化学史上的一次革命.为此,我们除了对拉瓦锡敢于从“常识”头上迈过一步的勇敢精神表示钦佩外,对普列斯特...

请帮我找4则科学家的探究故事
在圆月学社活动期间,由于与化学家普列斯特列等交往,瓦特对当时人们关注的气体化学与热化学有了更多的了解,为他后来参加水的化学成分的争论奠定了基础。更重要的是,圆月学社的活动使瓦特进一步增长了科学见识,活跃了科学思想。 瓦特自与博尔顿合作之后即在资金、设备、材料等方面得到大力支持。瓦特又生产了两台带分离...

科学家故事
玛丽·居里(居里夫人)是法籍波兰物理学家、化学家。1898年法国物理学家贝可勒尔(AntoineHenriBecquerel)发现含铀矿物能放射出一种神秘射线,但未能揭示出这种射线的奥秘。玛丽和她的丈夫彼埃尔·居里(Pierrecurie)共同承担了研究这种射线的工作。他们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对沥青铀矿进行分离和分析,终于在...

发明家简介(随便谁)
参加这个学社的大多都是本地的一些科学家、工程师、学者以及科学爱好者。经博尔顿的介绍,瓦特也参加了圆月学社。在圆月学社活动期间,由于与化学家普列斯特列等交往,瓦特对当时人们关注的气体化学与热化学有了更多的了解,为他后来参加水的化学成分的争论奠定了基础。更重要的是,圆月学社的活动使瓦特进一步增长了科学...

有关创新的名言名句有关创新的名言
13、3、法国化学家拉瓦锡接待了英国科学家普列斯特列,在得知普列斯特列的实验发现一种可以促使物体燃烧的物质后,重做了一遍实验得到了这种新的气体,并命名为氧,再通过思考研究建立了燃烧的氧化理论。14、这是化学史上的一次革命。15、4、哥白尼在《天体运行论》中阐明了日心说,有力地打破了长期以来...

有关创新的名人事例
1、鲁班发明锯的故事 相传有一年,鲁班接受了一项建筑一座巨大宫殿的任务。这座宫殿需要很多木料,他和徒弟们只好上山用斧头砍木,当时还没有锯子,效率非常低。一次上山的时候,由于他不小心,无意中抓了一把山上长的一种野草,却一下子将手划破了。鲁班很奇怪,一根小草为什么这样锋利?于是他摘下了...

敢于创新而成功的名人事例
同年10年,普列斯特列带着他的实验到法国游历,受到化学家拉瓦锡的接待。当拉瓦锡得知普列斯特列的实验后,他立即重做一遍得到了那种新的气体,并第一个命名为氧,再通过思 考研 究建立了燃烧的氧化理论。这是化学史上的一次革命。为此,我们除了对拉瓦锡敢于从“常识”头上迈过一步的勇敢...

岗巴县13061434065: 言与行小故事100字 -
休泪立亭: 最后的行与言 碣石山 1974年2月6日,著名科学家竺可桢已经病危,但他仍用颤抖的手,在病床上记录下这天的气候. 1955年,科学巨匠爱因斯坦已经76岁,他自知病笃,将不久于人世,但仍夜以继日地工作.在去世前几天,还在改写关于统...

岗巴县13061434065: 求一举成名事例最好简短一些,事例越多越好,年代国别不限,谢!! -
休泪立亭:[答案] 五易画风的白石老人 齐白石,本是个木匠,靠着自学,成为画家,荣获世界和平奖.然而,面对已经取得的成功,他永不满... 1774年,英国有位叫普列斯特列的科学家,他在给氧化汞加热时,发现从中分解出的纯粹气体可以促使物体燃烧.这是一种...

岗巴县13061434065: 18世纪英国科学家普利斯特利用什么汇聚光线获得高温加热一种化学物质,发现氧气. -
休泪立亭: 18世纪英国科学家普里斯特列曾用凸透镜会聚光线获得高温去加热一种化学物质,从而发现了氧气.

岗巴县13061434065: 最早发现氧元素的化学家是谁? -
休泪立亭: 大多数化学家认为,真正发现氧气的是英国的普利斯特利和瑞典化学家舍勒同时独立发现的.由于普利斯特利的实验报告发表在舍勒的著作《火与空气》出版以前,因此很多人认为氧气的发现者为普利斯特利.

岗巴县13061434065: 科学家勇于探索科学秘密的的故事 -
休泪立亭: 1794年5月8日,一位51岁的学者被指控"在士兵的烟草中掺水",而被押上断头台.临刑前,这位学者要求:"情愿被剥夺一切,只要让我做一名普通的药剂师,做一点化学试验,就心满意足了."然而,他的要求根本就得不到批准.随着行...

岗巴县13061434065: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的写作背景是什么 -
休泪立亭: 这篇文章写于1981年,当时是为安徽新创办的《科苑》杂志写的,最先发表在杂志的创刊号上. 大学期间,叶永烈作为北京大学化学系学生,在正课之余,读了许许多多化学史著作,诸如丁绪贤教授的《化学史通考》袁翰青教授的《中国化学...

岗巴县13061434065: 光合作用是谁发现的 -
休泪立亭: 1771年,英国化学家普利斯特列(Joseph Priestley)发现

岗巴县13061434065: 18世纪英国科学家普利斯特列曾利用什么工具会聚光线获得高温去加热一种化学物? -
休泪立亭: 18世纪英国科学家普利斯特列曾利用放大镜在太阳底下工具会聚光线获得高温去加热一种化学物

岗巴县13061434065: 小白鼠参加的重要科学实验 -
休泪立亭: 光合作用的产物有O2~~~ =====================================1771年8月的一天,一向对气体感兴趣的英国化学家普利斯特列做了一个实验.他在一只大瓶内点燃了一支小蜡烛,然后将瓶口盖住.过了一会儿,蜡烛熄灭了...

岗巴县13061434065: 18世纪普里斯特列用凸透镜加热那一种化学物质获得了氧气 -
休泪立亭: 1774年英国化学家J.普里斯特利里和他的同伴用一个大凸透镜将太阳光聚焦后加热氧化汞,制得纯氧.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