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中第一义谛和第二义谛是什么

作者&投稿:全垄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二谛之一」,谛这个字我们现在人称之为真理,在佛法里面意思是真实,这才称之为谛。二谛,这就是世尊四十九年讲经教学他所依据的事跟理,把它称之为二谛,一种是世间法,一种是出世间法。第一义谛是出世间法,是佛与法身菩萨所证得的,确确实实是一切法的真相,称为第一义谛。所以第一义谛有余念很多意思。
又云真谛,真谛就是第一义谛。圣谛也是说这个,这个「圣」是指的佛与法身菩萨,三贤十圣。胜义谛,胜是殊胜,没有能够跟它相比的。也称为「涅槃」,也称为「真如」,也称为「实相」,也称为「中道」,也称为「法界」,也称为「真空」。这是略举几个名词,如果把经典里面对这个意思都找出来,大概将近一百个。佛讲经说法,为什么一桩事情说这么多的不同的名相?这是他说法的善巧方便,让我们不要执着名相,名相也是世谛;如果不执着名相,世谛也是真谛。由此可知,真妄实实在在讲是你有没有见到事实真相,没有见到事实真相的,全叫世谛。由此可知,十法界所看到的全叫世谛。真谛谁见到?必须是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禅宗里面讲的大彻大悟,明心见性,这个人见到真谛了。真谛通常用得最多的就是诸法实相,一切法的真相你见到了,一切法的真相就是第一义谛。
现在科学里头有个名词叫「零极限」,有这个味道,一切都归于零。这个一切东西归零,最新的这个科学名词,实际上是佛法讲回归自性,那就归零了,回归常寂光,就归零。因为自性跟寂光里面,三种现象都没有,它没有物质现象,也没有精神现象,也没有自然现象,什么都没有。但是自性能生万法,它什么都没有,它什么都能现。比万花筒还妙,因为万花筒里面到底还有一点东西在,还有几张碎纸片,颜色不同,还有。转起来你看,怎么转也找不出一个相同的图案出来,这很妙。但是自性,用万花筒比喻是比喻个彷佛,万花筒有几片,自性里没有;没有能够变出一切东西,这滚州就是万花筒比不上的地方。万花筒可以能够比十法界依正庄严,非常像。所以自性没东西能比,科学跟哲学达不到,发现不了它。佛告诉我们,这桩事情唯证方知,那就是这些名词、真理要见性才知道。圣谛、胜义谛、涅槃、真如、实相、中道、法界、真空,都必须要明心见性,大彻大悟,你才能晓得它。
所以「总以名深妙之真理」。「名」就是第一义谛这个名,用这个名词显示深妙的真理。「谛者真实之道理也」,这是解释第一义谛的意思是什么,谛就是真实的道理。「此道理为诸法中第一,故云第一义」。怎么是第一?所有一切事相,事离不开理,没有理不可能有事发生,有事一定有理,有理一定有事。但是,理是一个,叫真理,事千差万别。这就是惠能大师见性的时候,他的报告最后的一句,「何期自性,能生万法」。自性是真谛,万法是俗谛,万法就是十法界依正庄严,都是从自性里头变现出来的;而自性什么都不是,能生万法。它为什么能生?叫法尔如是,自性里头虽然什么都没有,不能说它是空,能大师知道,所以他第三句说,「何期自性,本自具足」。自性里有没有?有,有你看不见,你摸不到,你也想不到。八识五十一心所统统缘不到它,所以说它叫空,用真空,用这个字来形容它。真空不空,它遇到缘,它就能现相。遇到什么缘?众生有感,众生是十法界的。十法界众生所有一切的活动,身体的活动这是物质,心理的活动是第六、第七、第八识,这属于心里的活动,自性统统有反应。他的活动这种信息,这信息才动就周遍法界,《妄尽还源观》上说的,就周遍法界。
自性接收到你这些活动,立刻就有反应,反应是什么?出生无尽。在《还源观》里面讲起二用,二用第一个是依报,宇宙,法界虚空界立刻就现前。第二个正报,正报就是自己。自己跟宇宙是同时出生,什么时候?就在当下,没有过去、没有未来,就是当下这一念。每一个念头都是当下一念,因为它没有相续的,它不是相续的,念念都不相同。如果是相续的,念头是相续的,我们十八岁,永远十八岁,那就是相续的。它一个片比一个片老的时候,它就不是相续的,所以要懂得这个。相续是完全相同的,实际上它不一样,每个念头都不一样。我们人会老化,生老病死,我们以这个老来说,念念都不一样,一念比一念老。这个念微细,一秒钟一千六百兆,一千六百兆分之一秒,念念老化。不是一年比一年老、十年比十年老,那是你看得很明显,一千六百兆分之一秒的那个老化,你看不到。从这个地方你就能慢慢去体会到,念念不一样,所以它不是相续的。我们说相续,前头加两个字,相似相续,大同小异,只能够这样说法,大同小异,其实每一个念跟每一个念都是独立的。
所以佛才说出这桩事情,就是现象,起二用。显一体,起二用,起二用是当处出生,随处灭尽,这个里面不存在什么时间、空间,没有。没有时间,没有空间,在哪里?就在当下,这种作用变化就在当下,就在现前,没有过去,没有未来。这是事实真相,这叫第一义谛。遍法界虚空界跟自己是一体,性体比较容易体会,森罗万象跟我们也是一体,你不容易体会。法性、法相,法相是法性变现出来的,法性是一,法相哪有二?二就讲不通了。十法界依正庄严是众生妄念里头产生出来的,分别执着是妄念。离开分别执着,没有这些事情,全是虚妄的。这种境界愈说就愈深,但是它是事实真相。
所以,这个道理为诸法中第一,它是诸法的根源。「此道理为诸法中第一」,用现在哲学的名词来说,就是宇宙万有的本体,这就是第一。宇宙万有的本体在佛学名词叫自性,这些都是它的名称,第一义谛也是它的名称,它名称有几十个,怎么说都行。可是,遍法界虚空界,我们看到《华严》「华藏世界品」、「世界成就品」,这世界太大了。所以经上用海作形容,世界海,全是自己心性变现出来的。心性没大小,法界也没有大小,心性是法界的性分,就是它的本体的一分。外面的现象,遍法界虚空界的现象是性分的相分,全体都是相分。我们就很差劲,我们在全体相分里面只取那么一毫,一滴一毫物质现象,认为是自己的身;取自性里面本自具足的意念的一分,认为是自己的心,认为是自己的阿赖耶。其实阿赖耶像海一样无量无边,阿赖耶其实就是迷了的自性,跟自性一样大。末那就不一样,末那就是水泡,起水泡,执着这个水泡是我,不知道大海是自己。水泡破了,就好像明心见性,豁然大悟,这才知道整个大海跟自己是一体。所以大乘教里面豁破无明,这个话很有道理,就是水泡破了,晓得是一体,性德自然流露出来。
佛菩萨为什么要普度众生?度众生很辛苦,要受很多苦难,众生不能接受,为什么?因为是一体,叫同体大悲、无缘大慈,无条件的。像父母照顾婴儿,婴儿不知道,父母知道婴儿跟自己是一体,婴儿不晓得父母跟自己是一体,他迷。所以觉悟的人知道,法界虚空界跟自己是一体,不觉的人完全不知道,觉悟的人是法身大士。谁觉悟?《华严经》圆教初住觉悟了,别教初地觉悟了,之前都不知道。我们从大乘经上听到的这些信息,这叫解悟,学多了、听多了,知道有这么回事情,自己没证得。如何才能证得?放下就证得。我们没放下。放下起心动念,就是法身菩萨,就是圆初住。起心动念放不下,能够放下分别执着,那叫权教菩萨。只放下见思烦恼,就是执着,只放下这个,最高不过是《华严经》上讲的七信位的菩萨。十信就是十法界,七信没有离开十法界。六信以下,在六道轮回没出去,七信出轮回了,声闻法界,八信辟支佛,缘觉法界,九信


佛教中第一义谛和第二义谛是什么
「二谛之一」,谛这个字我们现在人称之为真理,在佛法里面意思是真实,这才称之为谛。二谛,这就是世尊四十九年讲经教学他所依据的事跟理,把它称之为二谛,一种是世间法,一种是出世间法。第一义谛是出世间法,是佛与法身菩萨所证得的,确确实实是一切法的真相,称为第一义谛。所以第一义谛有余念很多意思。又云...

佛教名词二谛是什么意思
真谛指佛教的真理,又称“胜义谛”或“第一义谛”,般若类经典在谈到真谛时,一般有两层意思,一是指诸法性空,二是指超言绝相。俗谛即常人所理解的道理,又称世谛或世俗谛,也可理解为佛陀为众生说法所行的方便。大乘佛教兴盛之前的一些佛教典籍中就已经出现了对二谛的讨论。小乘佛教的《俱舍论...

言教二谛典据
言教中的二谛理论,其核心源于《中论·观四谛品》与《摩诃般若波罗蜜经》。《中论》强调,诸佛以世俗谛和第一义谛为众生说法,世俗谛揭示虚妄但对世间有实际意义,第一义谛阐述法空但对圣人具有实在性。《百论·破空品》进一步确认,佛说的两种谛理都真实无妄,是言教的体现。青目对《观四谛品》...

何为佛教的第一义谛?
梵语parama^rtha-satya,巴利语paramattha-sacca。二谛之一。即最殊胜之第一真理。为‘世俗谛’之对称。略称第一义。又称胜义谛、真谛、圣谛、涅槃、真如、实相、中道、法界。总括其名,即指深妙无上之真理,为诸法中之第一,故称第一义谛。佛教各宗派对第一义谛所下之定义不尽相同,如小乘说...

二谛佛学家吕澄居士对二谛的解说
青目对此的解读是,世俗谛揭示的是虚妄法,但在世间层面上是实在的,而第一义谛揭示法空,对圣人而言则是实在的。《中论》和《百论》都持相似观点,《百论》的〈破空品〉明确表示,佛说常依世俗谛和第一义谛,两者均为真实,而非虚妄。三论宗的二谛理论中,有“於谛”和“教谛”两个概念。“...

二谛的内容解释
二谛是俗谛与真谛。俗谛又名世谛,真谛又名第一义谛。(梵文之真谛,即para-martha-sa-tya。俗谛则有sainvr!ti-satya, vya-vaha^ra-satya, prajn~apti-satya三种写法。)‘谛’是真空的意思,此处指的是真理。真俗二谛是事物所具有的两种真理。凡夫从时间上由于经验或习惯所观察的事物原理(有...

言教二谛简介
首先,俗谛,又称为世谛、等谛或世俗谛。这是对世间现象的一种直观描述,包括我们日常生活中所体验到的一切,如生老病死、因果律等。俗谛关注的是事物的表面现象和相对真理,是人们日常经验和认知的基础。其次,真谛,也被翻译为第一义谛或胜义谛,它是对事物本质和终极真理的探索。真谛超越了世俗...

什么是第一义谛
(术语)二谛之一。相对於世俗谛之称,又云真谛、圣谛、胜义谛、涅槃、真如、实相、中道、法界、真空等,总以名深妙之真理,谛者真实之道理也。此道理为诸法中第一,故云第一义,真实故云真,为圣者所见,故云圣,为殊胜之妙义,故云胜义。

离四句说第一义谛;绝百非拈不二法门。
第一义谛即是胜义谛,胜义谛中无一法安立,空寂为体;真如门中绝百非,乃真面目拈不二法门。

究竟一谛如何理解在佛教中的地位和作用?
如果有,那么这就是一谛;如果没有,是否意味着佛陀的教导有误?佛的回答是,世谛即为第一义谛,这是由于佛陀为了方便众生理解,故而说出了二谛的教义。在《法华玄义》第二章中,对一谛的含义有更深入的阐述。比如,就像醉汉眼中看到的世界旋转,而清醒者则能察觉到事物的不变。众生因烦恼和无明而...

界首市15064789435: 佛教的四种真谛指的是什么?
尾邢希优: 四种真谛是是释迦牟尼体悟的苦、集、灭、道.四谛告诉人们人生的本质是苦,以及苦的原因、消除苦难的方法和达到涅槃的最终目的.四谛,又叫作四圣谛.真谛,二谛...

界首市15064789435: 禅家讲的第一义谛究竟是什么?
尾邢希优: 【原夫一念自性,体元湛寂.自性之心,用本虚灵.无相无名,绝思绝议.作群生之依止,为万法之根源.究竟号中道正空,褒美称第一义谛.】 到这个地方是一段.这一...

界首市15064789435: 佛教教规教义 -
尾邢希优: -- 佛教基本教义【四谛】1、苦谛.苦是受逼迫苦恼之意,主要指三界生死轮回的苦恼.有三苦、八苦的不同.三苦,一为苦苦,指正在受痛苦时的苦恼;二为坏苦,是享受快乐结束时的苦恼;三为行苦,谓不苦不乐时,为无常变化的自然规...

界首市15064789435: 请教——“妙谛”的权威解释? -
尾邢希优: 【谛(satya)】佛教教义.意谓真理或实在.主要有四谛、二谛、三谛等不同说法.四谛 1、苦谛.苦是受逼迫苦恼之意,主要指三界生死轮回的苦恼.有三苦、八苦的不同.三苦,一为苦苦,指正在受痛苦时的苦恼;二为坏苦,是享受快乐...

界首市15064789435: 真谛是什么意思 -
尾邢希优: 1:真实的道理或意义. 2:最佳答案. 3:原为佛教语.与俗谛合称为“二谛”.亦泛指最真实的意义或道理,真切的理论和精义,奥妙所在原为佛教语.与俗谛合称为“二谛”.亦泛指最真实的意义或道理,又称为“第一义谛”.

界首市15064789435: 佛教名词 相续”是什么意思 -
尾邢希优: 什么是二谛?二谛是佛教关于认识和真理标准的重要学说,曾对佛教的传播起了巨大的作用.二谛,指两种真实或实在的道理,它包括真谛和俗谛.真谛指佛教的真理,又称“胜义谛”或“第一义谛”,般若类经典在谈到真谛时,一般有两层意...

界首市15064789435: 真谛的意思? -
尾邢希优: 真谛 拼音:zhēn dì 梵文:sgavfaxhfssjh 英语:essence 英译:[vsfhf] 词性:名词 释义:1:真实的道理或意义.2:最佳答案.3:原为佛教语.与俗谛合称为“二谛”.亦泛指最真实的意义或道理,真切的理论和精义,奥妙所在原为佛教语.与俗谛合称为“二谛”.亦泛指最真实的意义或道理,又称为“第一义谛”.

界首市15064789435: 无上第一义谛是什么意思?无上
尾邢希优: "无上第一义谛"就是教我们成就究竟圆满佛,谁是究竟圆满佛?“阿弥陀佛”!什么是"无上第一义谛"?“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界首市15064789435: 圣谛第一义是什么意思 -
尾邢希优: 圣谛第一义就是指破若实相.《心经》是对佛教圣谛第一义的精确描述,全篇共260个字,学佛人大多会背诵的.

界首市15064789435: 真谛的意思是什么 -
尾邢希优: 真谛,词语,意为:真实的道理或意义.真谛作为人名,是南朝梁、陈时期来华的梵僧,梵名拘那罗陀(意译亲依),又名波罗木陀或作波罗末陀,佛教史上一般称之为真谛,有时将南朝“陈”放在名前,称他为陈真谛. 词典释义梵文:sgavf...

你可能想看的相关专题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