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修秋声赋为什么称之为赋之变调别有文情?

作者&投稿:罗罡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欧阳修的《秋声赋》被称为赋之变调,别有文情,主要是因为它在传统的骈赋、律赋的基础上进行了创新和改进。
首先,欧阳修去除了排偶、限韵的两重规定,激发了作赋的情调,创造了文赋。这种文赋的形式,使得作者的思绪更加自由,可以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观点。
其次,欧阳修在《秋声赋》中,以“有声之秋”与“无声之秋”的对比作为基本结构框架,精心布局,文势一气贯串而又曲折变化,使得文章既有气势,又有深度。
最后,欧阳修在《秋声赋》中,融入了议论成分,使写景、抒情、状物、叙事之作带上了思辨色彩。这种创新,使得文章不仅具有文学的美感,还具有了哲学的深度。
因此,欧阳修的《秋声赋》被称为赋之变调,别有文情,是当之无愧的。


赋在各个朝代的称呼
汉代正式确立了赋的体例,称为“辞赋”;魏晋以后,赋日益向骈文方向发展,叫做“骈赋”;唐代又由骈体转为律体,叫“律赋”;宋代用散文的形式写赋,称“文赋”。著名的赋体文章有司马相如的《子虚赋》,杜牧的《阿房宫赋》,欧阳修的《秋声赋》,苏轼的《赤壁赋》等 ...

秋声赋文言文题目
《秋声赋》练习检测 答案一、文学常识:(2分)欧阳修,北宋文坛领袖,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号“六一居士”,与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宋代的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并称为“唐宋八大家”。 二、文言词汇整理:(64分)1、解释加点的古今异义词:(1)其容清明,天高日晶 清明:清朗明净(2)物过盛而当杀 当杀:...

欧阳修 秋声赋
从五行来分,秋属金,由古代多以秋天治兵,“沙场秋点兵”,所以秋又有战争的象征;这样,秋天对人来说,意味着有悲凉肃杀死亡之气。从自然界来看,天地万物,春天生长,秋天结实,意味着自然界中生命由盛转衰的过程,人与此同,故有对生命将息的悲叹与伤感。又以音乐为喻,古人将五声(宫、商、角、徵、羽)和四时相配,...

苏轼秋声赋文言文答案
(5)念谁为之戕贼,亦何恨乎秋声! 戕贼:伤害 (6)但闻四壁虫声唧唧,如助余之叹息 但闻:只听说 (7)其气栗冽,砭人肌骨 砭:刺 (8)其色惨淡,烟霏云敛 霏:浓密的样子 (9)欧阳子方夜读书 方:正 4、解释虚词:而(1)闻有声自西南来者,悚然而听之 表修饰连词 (2)初淅沥...

欧阳修《秋声赋》的原文和译文
所以他对秋天的季节感受特别敏感,《秋声赋》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创作的。 2、赏析 全文以“秋声”为引子,抒发草木被风摧折的悲凉,延及更容易被忧愁困思所侵袭的人,感叹“百忧感其心,万事劳其形”,也是作者自己对人生不易的体悟。全文立意新颖,语言清丽,章法多变,熔写景、抒情、记事、议论为一炉,显示出文赋自由...

欧阳修《秋声赋》原文
欧阳修《秋声赋》原文 秋声赋——欧阳修(北宋)欧阳子方夜读书,闻有声自西南来者,悚然而听之,曰:“异哉!”初淅沥以萧飒,忽奔腾而澎湃;如波涛夜惊,风雨骤至。其触于物也,鏦鏦铮铮,金铁皆鸣;又如赴敌之兵衔枚疾走,不闻号令,但闻人马之行声。余谓童子:“此何声也?汝出视之。”童...

历史上有名的赋有哪些,给出原文,谢谢。
赋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有韵文体,介于诗和散文之间,类似于后世的散文诗。它讲求文采、韵律,兼具诗歌和散文的性质。其特点是“铺采摛文,体物写志”,侧重于写景,借景抒情。著名的赋有:杜牧的《阿房宫赋》、曹植的《洛神赋》、欧阳修的《秋声赋》、苏轼的《前赤壁赋》、庾信的《哀江南赋》等。 其原文如下: 阿房...

唐宋八大家的介绍(越详细越好)
代表作有《朋党论》、《五代史伶官传序》《醉翁亭记》《秋声赋》《祭石曼卿文》《卖油翁》六篇;词《采桑子(群芳过后西湖好)》、《诉衷情(清晨帘幕卷秋霜)》《踏莎行(候馆残梅)《生杳子(去年元月时)》《朝中措(平山栏槛倚晴空)》《蝶恋花(庭院深深几许)》六首;诗《戏答元珍》和《画眉鸟》等。编辑本段苏...

秋声赋翻译
《秋声赋》注释 1、欧阳子:作者自称。2、方:正在。3、悚(sǒng)然:惊惧的样子。4、初淅沥以萧飒:起初是淅淅沥沥的细雨带着萧飒的风声。淅沥,形容轻微的声音如风声、雨声、落叶声等。以,表并列,而。萧飒,形容风吹树木的声音。5、砰湃:同“澎湃”,波涛汹涌的声音。6、鏦鏦(cōng)铮铮...

谁是唐宋八大家?
许多名篇,如《醉翁亭记》、《秋声赋》等,已千古传扬。 三苏苏洵,字明允,号老泉眉。苏洵和他儿子苏轼、苏辙被合称为“三苏”。他的散文主要是史论和政,他继承了《孟子》和韩愈的议论文传统,形成自己的雄健风格,语言明畅,理反复辨析,很有战国纵横家的色彩;有时不免带有诡辨气息,是其短处。著有《嘉集》。

灵山县15519811906: “悲秋”与欧阳修的《秋声赋》有什么不同 -
杜之附子: 《秋声赋》写秋以立意新颖著称,从题材上讲,悲秋是中国古典文学的永恒题材,但欧阳修选择了新的角度人手,虽然承袭了写秋天肃杀萧条的传统,但却烘托出人事忧劳更甚于秋的肃杀这一主题,这就使文章在立意上有所创新.

灵山县15519811906: 求欧阳修<秋声赋>鉴赏及主题思想 -
杜之附子: 《秋声赋》作于嘉佑四年(1059),欧阳修时年53岁,是他继《醉翁亭记》后的又一名篇.它骈散结合,铺陈渲染,词采讲究,是宋代文赋的典范. 文章第一段写作者夜读时听到秋声,从而展开了对秋声的描绘.文章开头,作者简捷直人地描...

灵山县15519811906: 求《秋声赋》文言知识整理 -
杜之附子: 一、通假字1. 忽奔腾而砰湃(“砰湃”通“澎湃”,波涛汹涌的样子.) 2. 有动于中(“中”通“衷”,内心.) 二、古今异义1.如赴敌之兵(兵 古:军队 今:士兵) 2.天之于物,春生秋实(天 古:自然 今:天) 3.金铁皆鸣(金铁 古:...

灵山县15519811906: 什么是赋? -
杜之附子: 赋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有韵文体,介于诗和散文之间,类似于后世的散文诗.它讲求文采、韵律,兼具诗歌和散文的性质.其特点是“铺采摛文,体物写志”,侧重于写景,借景抒情.最早出现于诸子散文中,叫“短赋”;以屈原为代表的“骚体”是诗向赋的过渡,叫“骚赋”;汉代正式确立了赋的体例,称为“辞赋”;魏晋以后,日益向骈对方向发展,叫做“骈赋”;唐代又由骈体转入律体叫“律赋”;宋代以散文形式写赋,称为“文赋”.著名的赋有:杜牧的《阿房宫赋》、曹植的《洛神赋》、欧阳修的《秋声赋》、苏轼的《前赤壁赋》、庾信的《哀江南赋》等.希望能帮助到你

灵山县15519811906: 概括《秋声赋》的主旨 -
杜之附子: 欧阳修在宋仁宗嘉佑占四年(1059)春天辞去开封府尹的职务,专心著述.这时的欧阳修,在政治上早已经历了多次贬官,对政治和社会时局心情郁结,对人生短暂、大化无情感伤于怀,正处于不知如何作为的苦闷时期.在《秋声赋》中,作者以“无形”的秋声作为描写和议论的对象,采用赋的形式抒写秋感,极尽渲染铺陈之能事,实际上融人了作者对宦海沉浮、人生苦短深沉的感慨.

灵山县15519811906: 《秋声赋》节奏划分? -
杜之附子: 作品名称 秋声赋创作年代 北宋文学体裁 文赋作者 欧阳修 目录 词条推荐 一分钟了解秋声赋3万 57" 秋声赋 宋欧阳修辞赋作品 本词条是多义词,共4个义项 展开 特色词条 | 本词条按照特色词条指南编辑并维护 贡献维护者 朝阳山人 《秋声赋》是...

灵山县15519811906: 请解读宋朝欧阳修的“秋声赋" -
杜之附子: 秋声赋》所表现出来的写作技巧却是前无古人的,作者以独特的目光,由秋声起兴,极力描写渲染了秋风的萧瑟,万物的凋零;并且联系人生,发出了世事艰难,人生易老的沉重感慨.文章采用第一人称手法,由自己夜间读书听见秋声的惊异感受入笔,从秋风初起到秋风越来越大,比喻对比,声色渲染,为我们营造了一幅秋声“悚然”,秋声“异哉”的动人心魄的秋声图.作者用一句“此何声也?汝出视之”巧妙过渡,在巧设悬念,吊足读者胃口之后,以“余曰”领起,从秋“其色惨淡”、“其气栗冽”、“其意萧条”、其声“凄凄切切”以及秋风未起之时和秋风吹拂之后草木的变化等方面极力渲染描绘了秋之萧条,为后文抒情言志储蓄足了一池春水.

灵山县15519811906: 秋声赋为什么不叫秋风赋
杜之附子: 欧阳修在这篇赋是以秋声切入的,也是写有声之秋与声之秋的对比·····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