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书法美学的角度论述五羲之、颜真卿、赵孟頫对中国书法艺术发展的功绩

作者&投稿:枞码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颜真卿对中国书法贡献是什么?~

颜真卿在书学史上以“颜体”缔造了一个独特的书学境界。颜鲁公书法既以卓越的灵性系之,境界自然瑰丽;既以其坚强的魂魄铸之,境界自然雄健;又以其丰富的人生育之,境界自然阔大。在吐露风华的青年时代,颜真卿就向张旭请教“如何齐于古人”的问题。这是颜氏的书学心声,亦是颜氏高悬的鹄的。这位从小以黄土帚扫墙习字的颜氏苗裔,几乎在一开始就站到一个高耸的书学起点上。而在书学上鲲鹏展翅,则经过了几乎长达三四十年岁月的历练,才稍成自己的面目与气候。继之又以数十年工力百般锤炼、充实,使得“颜体”形神兼具。而其晚年犹求炉火纯青,出神入化的境界。“颜体”终于在书坛巍然屹立。

颜真卿一生书学境界的历练,大略有三。

第一境界:立坚实骨体,求雄媚书风。

在五十岁以前,可以说是第一境界的历练。在这一过程中初步确立自己的“颜体”面目。如果以天宝五年(746),张旭在裴儆府上授笔法于颜真卿为一个界线,那末在此以前颜真卿尚在艰苦的摸索阶段。此一阶段传世之作鲜见。如天宝元年写《张仁蕴德政碑》,天宝五年写摩崖书法禾山石壁“龙溪”二字。此时颜真卿在书学方面已有相当的修养,这在张旭考问颜氏十二笔意时,颜真卿或以从张旭处领教所得,或以自己攻习所悟对答如流,使张旭深以为然。他志向高远,期在“齐于古人”。张旭也因此愿意再授笔法。

在接受张旭的笔法后,颜真卿欣喜地说:“自此得攻书之妙,于兹五年(或作七年),真草自知可成矣”。因此,从天宝五年以后的五年(或七年)时间,可说是颜真卿依照张旭的指引,刻苦再磨砺的阶段。果然在天宝十一年后,颜真卿书碑渐多,在社会上已享有一定的声誉。天宝十一年书有《郭虚己碑》、《郭揆碑》、《多宝塔碑》、《夫子庙堂碑》等。天宝十三年又有传世名作《东方朔画像赞》、《东方朔画像赞碑阴记》等。天宝十四年,安禄山反,颜真卿投身于金戈铁马与叛军作战之中,无暇顾及笔砚艺事。此可为颜氏书法历练的第一阶段,也是第一境界的历练。

在这一时期,虽然各碑面目或有差异,但总体上说,是“颜体”的初步形成阶段。从《多宝塔》等典型作品的分析中可知,颜真卿所追求的是用笔上沉着、雄毅,以健力立骨体,敷以较厚之肉彩;结体上整密、端庄、深稳,由瘦长型变为方正形;在布白上减少字间行间的空白而趋茂密。这一阶段,颜真卿追求“雄”中有“媚”的境界:“点画皆有筋骨”,“点画净媚”,“其劲险之状,明利媚好”。另外他基本上专门攻习真书、草书,虽有隶书、篆书之作,并不多。颜真卿的第一境界,从初唐而来,又脱出初唐之轨辙,自立一家面目。这种境界的历练又多循张旭所示为门径。

第二境界:究字内精微,求字外磅礴。

从五十岁后至六十五岁,可以说是第二境界的历练。在这一过程中“颜体”形神兼具,已渐成熟。其间作品有《金天王庙题名》(758)、《请御书逍遥楼诗碑额表》(758)、《鲜于氏离堆记》(762)、《磨灭记》(762)、《颜允南碑》(762)、《韦缜碑》(763)、《臧怀恪碑》(763)、《郭家庙碑》(764)、《颜秘监碑铭》(765)、《颜乔卿碑》(769)、“逍遥楼”三字(770)、《殷践猷碑》(770)、《张景倩碑》(770)、《元子蜇遗爱碑》(770)、《宝应寺律藏院戒坛记》(771)、《麻姑山仙坛记》(771)、《小字麻姑山仙坛记》(771)、《大唐中兴碑》(771)、《颜含大宗碑》(771)、《宋广平碑》(772)、《重建颜含碑》(772)、《八关斋会报德记》(772)等等。

经历了“安史之乱”的动荡,以及其后接二连三地被黜,使他一次又一次拓展了心灵的空间;书生——斗士——统帅,立朝——外黜——立朝,生活方式频繁转换,人生体验更多,艺术体味也就更深。这些,颜真卿“一寓于书”,将前期的“颜体”反复锤炼,炼形炼神,从而神形兼备,终至成熟。可以看到,他加强了腕力,中锋运行,取篆籀方法,圆转藏锋,如印印泥。笔画形成蚕头燕尾,直画则成弓弩蓄势之形。笔画之间采取横细竖粗的对比错综方法。在钩末、捺末挑踢出尖锋,耀其精神。其捺笔表现出一波三折的节奏。其直钩、平钩、斜钩,饱满取势,弯度均匀,圆劲有力。其折笔则提笔暗转,形成斜面折下,以“折钗股”拟之。从结体上说,方正端庄,稳健厚重,中宫宽绰,四周形密,不以重心欹侧取势,不以左紧右松取妍,而像篆隶以对称的正面形象示人。在布白上,字间栉比,行间茂密,以形密取气势,不以疏宕取秀逸。

既至此境界,颜真卿已一扫初唐以来的那种楷书风貌:前者侧,后者正;前者妍,后者壮;前者雅,后者直;前者瘦,后者肥;前者法度深藏,后者有法可循;前者润色开花,后者元气淋漓。真可谓变法出新意,雄魂铸“颜体”。

第三境界:臻神明变化,与生命烂漫。

在六十五岁以后的十多年中,可以说是第三境界的历练。从成熟中加以神奇变化,一日有一日之进境,一碑有一碑之异彩。此时期的作品有《元结碑》(772)、《干禄字书》(774)、《颜杲卿碑》(774)、《妙喜寺碑》(774)、《竹山堂连句》(774)、《李玄靖碑》(777)、《颜勤礼碑》(779)、《马璘碑》(779)、《颜家庙碑》(780)、《颜氏告身》(780)、《奉命帖》(784)、《移蔡帖》(785)等等。如《颜勤礼碑》、《颜家庙碑》等典型碑刻中,颜书在老辣中富有新鲜活泼的生机,在疏淡中显示质朴茂密的风神,在笔锋得意处显现功力的炉火纯青,在圆润丰腴中透露自己的豪迈气度。

孔子说:“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颜真卿晚年也达到了这样的境界。对生命与书艺在反省中得到悟彻,并将生命哲学与书艺哲学打通,因此在其点捺撇画中既留着生活的血泪斑驳,又在笔墨的动势中洋溢着生命的颂歌;既在线条的起落移动中灌注一腔豪情,又在栉比鳞次的布白中激射人格光辉!至此境界,其书如老枿枯林,却有浓花嫩蕊,一本怒生,万枝争发,生机盎然。

以上主要介绍了颜真卿楷书的情况,其杰出的行草艺术将在下文《颜书撷英》中介绍。

颜真卿开拓了书艺的崭新的恢宏境界:从特点上论,颜体形质之簇新、法度之严峻、气势之磅礴前无古人。从美学上论,颜体端庄美、阳刚美、人工美,数美并举,且为后世立则。从时代论,唐初承晋宋馀绪,未能自立,颜体一出,唐中坛所铸新体成为盛唐气象鲜明杨志之一。
时代造就了颜书境界,就像时代造就了王羲之的书学境界一样。在魏晋南北朝这一长期社会动荡的时代,而文化史上却成了光焰万丈的时代。这一时代的书法艺术已成了士大夫手中一种自觉地寄托高妙意兴的艺术、本领。他们深入地发现了自然的外在美,又深入地发现了精神的内在美。王羲之就是这一时代造就的“书圣”。然而,唐代进入了中国古代史上最辉煌的时代,唐帝国政治、经济、军事超越以往,达到鼎盛,文化艺术如百花吐艳;人们以一种新的目光和价值观面对社会的巨大进步。唐太宗笃好王右军书法,亲自为《晋书》本传作赞,且重金购求,锐意临摹,又拓《兰亭序》以赐朝贵,故士大夫皆宗右军。虞世南、欧阳询、褚遂良、薛稷,这些初唐大家虽各有成就,却未能真正为唐代创立新书体。

创立一代新书体,颜真卿是先觉者。他是唐代社稷之臣,又是书艺世家的后裔,对于书法的演变,无不瞩目关注。韩愈曾讥“羲之俗书趋姿媚”者,其片面处是未能正确评价王书,而其本意则在于从自己时代出发确立一种新的价值观、审美观。因此杜诗、韩文、颜书,无不以新的时代为背景自立风貌。“逮颜鲁公出,纳古法于新意之中,生新法于古意之外,陶铸万象,隐括众长,与少陵之诗、昌黎之文,皆同为能起八代之衰者,于是始卓然成为唐代之书”(《书林藻鉴》)。颜书的尚骨、尚肥、尚法,崇端庄、阔大、豪放,重气势、魄力、雄风,都可以从唐代社会中找到时代的折光投影。颜真卿造就了在书法中的盛唐之音,这便是颜书的恢宏境界。

颜真卿书法境界,从其陶铸化育的阔大气象来考察,可见兼收并蓄,以成其高,博采众长,以成其广。这有几大渊源:

一是从颜氏系统而来。颜师古的祖父颜之推工书,且精于书学。自南朝以后,真卿祖上多以草隶篆楷为时人所称道。在颜真卿的同辈之中,如颜曜卿、颜旭卿等也在书学上造诣精湛,工草隶篆籀。因此颜真卿所受的书学影响深厚,颜家书学传统对他很有激励作用,他甚至认为“及至小子,斯道大丧”。故颜真卿定下要在书学上“齐于古人”的目标,有其多方面的思考,其中包括对颜氏一族书学传统的光大。

二是从殷氏系统而来。殷氏世家也多出书学名家。颜氏与殷氏两世家数世联姻,两家书学得以汇流合壁。颜真卿的父亲、伯父少孤,养育于当时“以能书为天下宗”的舅父殷仲容家,蒙教笔法。颜真卿从小也由母亲殷夫人亲加训导,摄取了殷家书法的营养。

三是从一代草圣张旭处得真传。颜真卿十分推崇张旭,诚挚地师事张旭,深得其教诲。他特别注意学习张旭的用笔之法、神用执笔之理,以及“得齐于古人”的攻书之妙。这对于颜书的成型是极其重要的。

四、从一代宗师褚遂良处继承发展。前人有颜出于褚之说。米芾《跋颜书》中说:“颜真卿学褚遂良。”今人也多有印证此说者。沈尹默就说:“颜平原书出于褚河南,其楷书结体端严,往往犹有伊阙佛龛碑之风格。”(《沈尹默论书丛稿》)论者或谓从《麻姑山仙坛记》、《靖居寺题名》、《宋广平碑》等笔画较瘦的作品中,更易发现与褚遂良的用笔、结体以及清瘦、圆润相沟通。

五、从民间书艺中广采博取。从颜真卿早期的书法作品中,如《多宝塔碑》等可以看到它和民间书风有密切联系。沙孟海等还认为,颜书的雄厚凝重是从北齐隋碑版中出来。沙孟海在他的论著中曾阐述:从南北朝至隋,真书面貌可分为“斜划紧结”、“平划宽结”两个类型,一直影响到唐、宋以后。褚遂良、颜真卿属后一类型,此一类型继承隶法,保留隶意。而其中又细分两路,褚属秀朗细挺一路,颜属浑厚圆劲一路。颜真卿真书的主要精神渊源于北齐以来的《泰山金刚经》、《文殊般著经》、《隽敬碑阴》、《曹植庙碑》等。这又和颜的世族有关,颜氏是齐鲁旧族,接连几代研究古文字学与书法,颜字与保留汉隶的北齐、隋碑有密切关系。

以上简略说明了颜真卿书法的几大来源,但并不是说仅有这些来源。颜真卿学王羲之,也学欧阳询、虞世南等等,不再一一细析。他学书多通博贯,不作“奴书”,真正化出雄浑的“自我”来。

关键人物 明人王世贞曾说:“文人画起自东坡,至松雪敞开大门。”这句话基本上客观地道出了赵孟頫在中国绘画史上的地位。无论是研究中国绘画史,还是研究中国文人画史,赵孟頫都是一个不可绕开的关键人物。如果说唐宋绘画的意趣在于以文学化造境,那么,赵孟頫在其间起到了桥梁作用。如果说元以前的文人画运动主要表现为舆论上的准备,元以后的文人画运动以其成功的实践逐步取代正规画而演为画坛的主流,那么,引发这种变化的巨擘仍是赵孟頫。 承前启后 作为一位变革转型时期承前启后的大家,赵孟頫有以下几方面突出的成就为前人所不及:一、他提出“作画贵有古意”的口号,扭转了北宋以来古风渐湮的画坛颓势,使绘画从工艳琐细之风转向质朴自然。二、他提出以“云山为师”的口号,强调了画家的写实基本功与实践技巧,克服“墨戏”的陋习。三、他提出“书画本来同”的口号,以书法入画,使绘画的文人气质更为浓烈,韵味变化增强。四、他提出“不假丹青笔,何以写远愁”的口号,以画寄意,使绘画的内在功能得到深化,涵盖更为广泛。五、他在人物、山水、花鸟、马兽诸画科皆有成就,画艺全面,并有创新。六、他的绘画兼有诗、书、印之美,相得益彰。七、他在南北一统、蒙古族入主中原的政治形势下,吸收南北绘画之长,复兴中原传统画艺,维持并延续了其发展。八、他能团结包括高克恭、康里子山等在内的少数民族美术家,共同繁荣中华文化。 审美标准 综观赵孟頫的画迹,并结合其相关论述,可以知道,赵氏通过批评“近世”、倡导“古意”,从而确立了元代绘画艺术思维的审美标准。这个标准不仅体现在绘画上,而且也广泛地渗透于诗文、书法、篆刻等领域中。提倡古意历史上每遇沧桑变易之际,文化颇易失范,人们总是以史为鉴,从古代的启示中去寻找医时救弊的良方,如孔子的“克己复礼”、魏晋“竹林七贤”的返朴归真、唐宋的“古文运动”等,重视传统成为中国文化的特色之一。赵孟頫提倡“古意” 的出发点亦不例外,他引晋唐为法鉴,批评南宋险怪霸悍和琐细浓艳之风;不仅如此,作为一位士大夫画家,他还一反北宋以来文人画的墨戏态度,这是十分可贵的。作为价值学原则,赵孟頫既维护了文人画的人格趣味,又摈弃了文人画的游戏态度;作为形态学原则,赵孟頫既创建文人特有的表现形式,又使之无愧于正规画的功力格法,并在绘画的各种画科中进行全面的实践,从而确立了文人画在画坛上成为正规画的地位。应该说,赵孟頫使职业正规画与业余文人画这两种原本对立或并行的绘画传统得以交流融汇,从此,一个以文人画家为主角,以建构文人画图式为主题的绘画新时代,拉开了序幕。转化应当特别指出,赵孟頫的山水画不但将钩斫和渲淡、丹青和水墨、重墨和重笔、师古和创新,乃至高逸的士夫气息与散逸的文人气息综合于一体,使“游观山水”向“抒情山水”转化;而且使造境与写意、诗意化与书法化在绘画中得到调和与融洽,为“元季四大家”(黄公望、王蒙、倪瓒、吴镇)那种以诗意化、书法化来抒发隐逸之情的逸格文人画的出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上述这些理论与实践,将赵孟頫推向了开元代绘画风气宗师的地位。 弟子众多 作为一代宗师,不仅他的友人高克恭、李衎,妻子管道升,儿子赵雍受到他的画艺影响,而且弟子唐棣、朱德润、陈琳、商琦、王渊、姚彦卿,外孙王蒙,乃至元末黄公望、倪瓒等都在不同程度上继承发扬了赵孟頫的美学观点,使元代文人画久盛不衰,在中国绘画史上写下了绮丽奇特的篇章。他与儿子赵雍、孙子赵麟都做《人马图》,称《三世人马图》,传为佳话,三幅画都流传至美国,由大都会博物馆收藏。 书画诗印 “先画后书此一纸,咫尺之间兼二美。”赵孟頫书画诗印四绝,当时就已名传中外,以至日本、印度人士都以珍藏他的作品为贵,为当时的中外文化交流作出了贡献。赵孟頫的书法作品中与道教有关者有《洛神赋》、《道德经》、《玄妙观重修三门记》等。画作名品甚多,关于道教内容的有《玄真观图》、《三教图》、《轩辕问道图》、《松石老子图》、《溪山仙馆图》等。又有《玄元十子图》,画道教人物关尹子、文子等十人像,并旁书小传。该作笔墨高古,元大德九年(1305年)路道通于杭州刻版印摹,后被收入明正统《道藏》。诗文风格和婉。兼工篆刻,以“圆珠文”著称。元延祐六年(1319年),得请南归于家乡。曾经入松江北道堂事道,道号道渊。    楷书大家 赵孟頫与夫人管道升同为中峰明本和尚的弟子。赵孟頫精通音乐,善鉴定古器物,其诗清邃奇逸,书画尤为擅名,篆籀分隶楷草书俱佳,以楷书、行书造诣最深、影响最广。赵孟頫是元代初期很有影响的书法家赞誉很高。据明人宋濂讲,赵氏书法早岁学“妙悟八法,留神古雅”的思陵(即宋高宗赵构)书,中年学“钟繇及羲献诸家”,晚年师法李北海。王世懋称:“文敏书多从二王(羲之、献之)中来,其体势紧密,则得之右军;姿态朗逸,则得之大令;至书碑则酷仿李北海《岳麓》、《娑罗》体。”此外,他还临抚过元魏的定鼎碑及唐虞世南、褚遂良等人;于篆书,他学石鼓文、诅楚文;隶书学梁鹄、钟繇;行草书学羲献,能在继承传统上下苦功夫。诚如文嘉所说:“魏公于古人书法之佳者,无不仿学”。虞集称他:“楷法深得《洛神赋》,而揽其标。行书诣《圣教序》,而入其室。至于草书,饱《十七帖》而度其形。”他是集晋、唐书法之大成的很有成就的书法家。同时代的书家对他十分推崇,后世有人将其列入楷书四大家:“颜、柳、欧、赵”。明代书画家董其昌认为他的书法直接晋人,评价其书法“因熟而俗”。 吸取长处 赵孟頫善于吸取他人的长处,因而在书法上获得较大的成就。尤为可贵的是宋元时代的书法家多数只擅长行、草体,而赵孟頫却能精究各体。后世学赵孟頫书法的极多,赵孟頫的字在朝鲜、日本非常风行。 书论深高 赵孟頫在中国书法艺术史上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和深远的影响力。他在书法上的贡献,不仅在他的书法作品,还在于他的书论。他有不少关于书法的精到见解。他认为:“学书有二,一曰笔法,二曰字形。笔法弗精,虽善犹恶;字形弗妙,虽熟犹生。学书能解此,始可以语书也。”“学书在玩味古人法帖,悉知其用笔之意,乃为有益。”在临写古人法帖上,他指出了颇有意义的事实:“昔人得古刻数行,专心而学之,便可名世。况兰亭是右军得意书,学之不已,何患不过人耶。”这些都可以给我们重要的启示。 他的文章冠绝时流,又旁通佛老之学。其绘画,山水取法董源、李成;人物、鞍马师法李公麟和唐人;工墨竹、花鸟,皆以笔墨圆润苍秀见长,以飞白法画石,以书法用笔写竹。力主变革南宋院体格调,自谓“作画贵有古意,若无古意,虽工无益”,遥追五代、北宋法度,论者谓:“有唐人之致去其纤;有北宋人之雄去其犷。”开创了元代新画风。 交友甚广,与高克恭、钱选、王芝、李衎、郭祐之等相互切磋;直接受其指点的有陈琳、唐棣、朱德润、柯九思、黄公望、王蒙等。能诗文,风格和婉。兼工篆刻,以“圆朱文”著称。 传世书迹 传世书迹较多,有《洛神赋》、《道德经》、《胆巴碑》、《玄妙观重修三门记》、《临黄庭经》、独孤本《兰亭十一跋》、《四体千字文》等。传世画迹有大德七年(1303)作《重江叠嶂图》卷、元贞元年(1295)作《鹊华秋色》卷,图录于《故宫名画三百种》;皇庆元年(1312)作《秋郊饮马》卷,现藏故宫博物院。著有《松雪斋文集》十卷(附外集一卷)。康有为曾说“勿学赵董流靡之辈”,这是个人偏见。因康有为瞧不起赵身为帝胄而入元朝为官,故对其书法极尽贬低。世人只道赵字婉转流利,却不知其外秀内刚,六十岁以后作品更是老辣厚重,绝无柔媚之气。近人马宗霍《书林记事》谓:“元赵子昂以书法称雄一世,落笔如风雨,一日能书一万字,名既振,天竺有僧数万里来求其书,归国中宝之。”

  赵孟頫与夫人管道升同为中峰明本和尚(1263-1323)弟子。精通音乐,善鉴定古器物,其诗清邃奇逸,书画尤为擅名,篆籀分隶楷草书俱佳,以楷书、行书造诣最深、影响最广。
  赵孟頫是元代初期很有影响的书法家。《元史》本传讲,“孟頫篆籀分隶真行草无不冠绝古今,遂以书名天下”。赞誉很高。据明人宋濂讲,赵氏书法早岁学“妙悟八法,留神古雅”的思陵(即宋高宗赵构)书,中年学“钟繇及羲献诸家”,晚年师法李北海。王世懋称:“文敏书多从二王(羲之、献之)中来,其体势紧密,则得之右军;姿态朗逸,则得之大令;至书碑则酷仿李北海《岳麓》、《娑罗》体。”此外,他还临抚过元魏的定鼎碑及唐虞世南、褚遂良等人;于篆书,他学石鼓文、诅楚文;隶书学梁鹄、钟繇;行草书学羲献,能在继承传统上下苦功夫。诚如文嘉所说:“魏公于古人书法之佳者,无不仿学”。虞集称他:“楷法深得《洛神赋》,而揽其标。行书诣《圣教序》,而入其室。至于草书,饱《十七帖》而度其形。”他是集晋、唐书法之大成的很有成就的书法家。同时代的书家对他十分推崇,后世有人将其列入楷书四大家:“颜、柳、欧、赵”。明代书画家董其昌认为他的书法直接晋人。
  赵氏能在书法上获得如此成就,是和他善于吸取别人的长处分不开的。尤为可贵的是宋元时代的书法家多数只擅长行、草体,而赵孟頫却能精究各体。后世学赵孟頫书法的极多,赵孟頫的字在朝鲜、日本非常风行。
  赵孟頫在中国书法艺术史上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和深远的影响力。他在书法上的贡献,不仅在他的书法作品,还在于他的书论。他有不少关于书法的精到见解。他认为:“学书有二,一曰笔法,二曰字形。笔法弗精,虽善犹恶;字形弗妙,虽熟犹生。学书能解此,始可以语书也。”“学书在玩味古人法帖,悉知其用笔之意,乃为有益。”在临写古人法帖上,他指出了颇有意义的事实:“昔人得古刻数行,专心而学之,便可名世。况兰亭是右军得意书,学之不已,何患不过人耶。”这些都可以给我们重要的启示。
  他的文章冠绝时流,又旁通佛老之学。其绘画,山水取法董源、李成;人物、鞍马师法李公麟和唐人;工墨竹、花鸟,皆以笔墨圆润苍秀见长,以飞白法画石,以书法用笔写竹。力主变革南宋院体格调,自谓“作画贵有古意,若无古意,虽工无益”,遥追五代、北宋法度,论者谓:“有唐人之致去其纤;有北宋人之雄去其犷。”开创了元代新画风。 交友甚广,与高克恭、钱选、王芝、李衍、郭佑之等相互切磋;直接受其指点的有陈琳、唐棣、朱德润、柯九思、黄公望、王蒙等。能诗文,风格和婉。兼工篆刻,以“圆朱文”著称。
  传世书迹较多,有《洛神赋》、《道德经》、《胆巴碑》、《玄妙观重修三门记》、《临黄庭经》、独孤本《兰亭十一跋》、《四体千字文》等。传世画迹有大德七年(1303)作《重江叠嶂图》卷、元贞元年(1295)作《鹊华秋色》卷,图录于《故宫名画三百种》;皇庆元年(1312)作《秋郊饮马》卷,现藏故宫博物院。著有《松雪斋文集》十卷(附外集一卷)。
  康有为曾说“勿学赵董流靡之辈”,这是个人偏见。因康瞧不起赵身为帝胄而入元为官,故对其书法极尽贬低。世人只道赵字婉转流利,却不知其外秀内刚,六十岁以后作品更是老辣厚重,绝无柔媚之气

书法作为中国传统艺术的精华之一,在中国几千年的文化历史长河中占居着极其重要的历史地位。她随着中国文字的产生而产生并伴随着中国文化的发展而发展。当然,书法艺术的产生和发展是从无到有,从简单到复杂的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在这极其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我们的先贤们用他们的聪明才智,在生产劳动的实践中将书法由实用的文字逐渐演变并形成为一种艺术。同时,书法艺术的美学思想也在书法由个性到共性、由相对独立到自成体系的过程中建立和发展起来了。* K/ ], k! G: H- w( P
在这里,我们所探讨的书法美学并不是简单的书法的书写技巧性问题,而是深入到书法艺术的核心的、内在的、本质的层面上,探讨书法艺术在美学这个意义上的规律性问题。而当我们把某种艺术形式上升到“规律”这个层面上去阐释和挖掘其内涵的时候,我们就不可避免地要把这个“规律”放到哲学的领域中,用哲学的思想去剖析和探究它的内在。
8 M+ u1 A7 q8 C, J6 b% l0 h 哲学是一个很广义的概念。在这里,我们并不探讨哲学自身的问题,而是要在哲学的范畴内去研究书法的规律性问题。古往今来,无数个书法理论家和实践家都曾经用各自不同的哲学思想去揭示书法艺术自身所存在的艺术规律。而无论是道家的思想还是儒家的思想乃至于各种宗教的思想,也只能用唯心主义或者是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去解释书法艺术的各种现象。当哲学体系发展到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它所形成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才真正的从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去分析和解决各种社会现象,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而当今天的辨证的、唯物的、科学的哲学思想体系跨越历史的时间和空间,与我们古老的仍旧散发无限魅力的书法美学体系相互碰撞的时候,伟大的现代哲学思想会因为书法艺术的古朴而更显的庄重;伟大的书法美学也会因为有现代的哲学思想的阐释而更加光芒四射。
' o6 X6 W& U- K5 \, s3 g. i 翻开厚重的书法史,我们看到,书法作为一种从现实劳动中独立出来的一门艺术,其产生和发展是有一定规律可遵循的。而在历史长河中,真正意义上的书法美学体系和规律的总结者建立者应该是王羲之。因为魏晋是一个开始对技法、形式规律进行全面探讨的时代。而这个时代恰恰造就了王羲之这一伟大的,在书法的发展史上起到承上启后作用的人物。他将前人在书法理论和实践上所取得的成就加以总结、消化、吸收、创新,形成了一整套的揭示书法技法和理论内在规律的美学思想和体系,进而形成了一般的,理论层面和技法层面上的规律。而王羲之的这些书写规律又影响了而且还在影响着王羲之以后,直至今天的所有书法传承者。从这个意义上讲,王羲之的书法美学思想应该而且一定是有“规律”的东西,也就是在个性的基础上生发出共性,在特殊的基础上产生了一般的过程。' m. D, V2 d! _0 O, I
马克思主义哲学所定义的“规律”是指事物本身所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而王羲之的书法理论和作品之所以至今还是我们学习书法的最佳理论支撑和临摹范本,就是因为王羲之的书法美学体系总结并揭示了书法艺术自身所固有的本质的内在的规律,对于后人学习和研究书法艺术起到了普遍的指导作用,具有很强的代表性。所以,王羲之的美学思想,从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上看,才应该是历史的、民族的、时代的、不朽的。$ x2 Q1 f( z9 H
王羲之书法美学所含盖的内容是很多的,而现代的哲学也是一个很广泛的体系。在这里,我们从王羲之书法中选择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王羲之尺牍,结合哲学中的辩证法思想,探讨王羲之书法在唯物辨证法的阐释下所表现出的审美意味。
; i8 h# J9 `3 b' |" P& Y从唯物主义哲学上讲,任何审美意味的产生都不是从天而降的,书法美学的产生也不例外。书法的审美意味源自书法作品本身,因为任何“意”的东西都是依附于“形”而存在的。王羲之的书法美学思想和审美意味也是藏于其书法作品之中并通过其书法作品表现出来的。而我们用辩证法的思想探讨书法美学,就是用辩证法的思想去分析王羲之书法美学创造的法则、规律。这就势必要求我们从两个方面去进行把握:一是审美要求,即笔画、结构的书写用哲学的、辨证的思维看应具备什么样的基本审美条件。二是形式意味,既具体笔画、结构形式与特定审美意味的辨证关系。
$ p- p' Y. s& m唯物辨证法认为,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我们认识世界,就是认识事物的矛盾;我们改造世界,就是解决事物的矛盾。那么,我们在学习和研究王羲之书法美学的时候,就要求我们要用辨证的思想,用矛盾分析的方法去研究和认识其中的内在规律,并且用我们所总结的这些规律去指导我们的书法学习创作的实践。+ j* K# g& i# x1 h+ \
在王羲之的尺牍作品中,我们用辨证的思想不难发现,无论是微观上的生动有力的笔画,还是宏观上的多样和谐的结构,都可以看到各种矛盾现象对立统一地存在着

改革家 王变古朴为妍美 颜改晋以来风气 削韵尚法 大气宏放 赵体各体兼善 继续尚意 一改唐以来 法度森严 不过有熟俗之弊

从行楷书来看,他们的书法影响中国整个书法文化的发展,没有他们,就没有后来的很多书法家,因为大家在临帖是多会临他三人的 。


书法美学一般阐释
书法的美学内涵主要体现在力度和线条两个方面。书法力度源于用笔技巧,笔力的表达是书法艺术的关键特征,它赋予作品骨气与神韵,如同李世民所言,“求其骨力,形式自生”。笔锋的运用,如河西简牍的隶书与草书,结合方圆,中侧锋交替,展现了书法的丰富变化,创造出各种风格,如洒脱、粗犷、雄健等,形成千变...

中国书法的美学特征
中国书法的美学特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阐述:首先,中国书法是一种极具表现力的艺术形式,它通过笔墨的流动和组合,展现出书者的情感和思想。在书法中,每一笔、每一划都有着丰富的内涵和象征意义,代表着书者对自然、社会、人生等各个方面的理解和感悟。其次,中国书法强调“气韵生动”,即通过书法表...

从书法美学的角度论述五羲之、颜真卿、赵孟頫对中国书法艺术发展的功绩...
赵氏能在书法上获得如此成就,是和他善于吸取别人的长处分不开的。尤为可贵的是宋元时代的书法家多数只擅长行、草体,而赵孟頫却能精究各体。后世学赵孟頫书法的极多,赵孟頫的字在朝鲜、日本非常风行。赵孟頫在中国书法艺术史上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和深远的影响力。他在书法上的贡献,不仅在他的...

中国书法的美学倾向如何体现民族精神和书写者情怀?
这种美学倾向不仅是民族精神的象征,也是每个书写者个性的体现。在软笔书写中,它反映出书写者strong>气质和情怀,能让人与自然达到深度的沟通,激发生命活力。书法的最高境地是心、手、笔、自然的和谐统一,即心手相忘,书笔相忘,天人合一,这是书法艺术的归宿和内在修炼的极致。因此,书法不仅仅是一种...

书法美学内容特征
从书法艺术的客观特性来看,其内容特征的核心在于文字线条本身,而非文字内容。在书法美学中,内容与形式的关系表现为对立统一,书法美的内涵并非局限于文字内容,而是通过文字线条得以展现。文字线条本身起到了“回转”的核心作用,它是内容特征的直接体现。审美心理的角度强调,书法美的首要因素是文字线条,而...

从书法的角度谈谈对美学的看法
书法的美感在于个人品味,也莫结合马哲谈美学理论。因为自身不同的感觉看出来的美象不同。金庸笔下的某武功秘诀可以藏在书法笔画流畅之间的特点中表达,虽有点夸张表达,但是欣赏书法与想象力确实超脱不凡了;某前人妩媚的书法之美,非常人能体会意境,难以品味与练好传承发扬光大,如是,类似意境体会皆是...

浅析书法艺术的美学内涵
就整个书法艺术的本质特点来说,其以具体的汉字表现为基础、用毛笔这一形式来书写,从而使得整个书法艺术,能够以独特的书法性质和书法美学内涵,乃至书法文化内涵和艺术表现形式。书法被认定为是艺术,艺术都有独特的美,而其艺术性表现的作用和意义正是在于艺术的组织构造和外在形式的结合。书法简介:书法...

书法美学简介
自古以来,书法作为一门承载着深厚历史底蕴的艺术,始终受到人们的热烈研究和持续发展。随着时代的变迁,书法美学逐渐成为焦点,这股热潮不仅反映了人们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更体现了对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重视,蕴含着东方独特的美学观念和艺术视角。书法美学作为书学与艺术美学的交叉领域,其核心在于探索...

书法 美学
书法,从某种意义上说,是用毛笔书写汉字创造意境表达感情的造型艺术。 因此,书法之妙,全在用笔。这一点,在毛笔基本定型的秦代,在书法上有造诣的李斯、蒙恬就已经认识到了。李斯用短锋扁笔书写“小篆”,立后学之宗祖。蒙恬不仅改良成功了流传至今的毛笔,还撰写了中国书法史上第一部论述毛笔的著作《笔经》。也就...

从书法美学理论的角度分析“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
品评羲之书风常以“内擫”一词作以形容。沈尹默在《书法论丛》中指出:“要用内擫法,先须凝神、静气,一心一意地注意到纸上的笔毫,在每一点画的中心线上,不断地起伏顿挫着往来行动,使毫摄墨,不令溢出画外,务求骨力十足,刚劲不挠。”可见这是一种刚坚而中正,流美而宁静的书风。太宗...

汉南区18684389086: 颜体书法的特点 -
经苛亮菌: 颜真卿开拓了书艺的崭新的话恢宏境界:从特点上论,颜体形顾之簇新、法度之严峻、气势之磅礴前无古人.从美学上论,颜体端庄美、阳刚美、人工美,数美并举,幽为后世立则.从时代论,唐初承晋宋馀绪,未能自立,颜体一出,唐斗坛所...

汉南区18684389086: 颜真卿的书法有什么特点? -
经苛亮菌: 稳重厚健 颜体书法 饱满取势 形神兼备 颜真卿用笔上沉着、雄毅,以健力立骨体,敷以较厚 之肉彩;结体上整密

汉南区18684389086: 颜氏书法特点 -
经苛亮菌: 颜体书法-特点: 颜真卿开拓了书艺的崭新的话恢宏境界:从特点上论,颜体形顾之簇新、法度之严峻、气势之磅礴前无古人.从美学上论,颜体端庄美、阳刚美、人工美,数美并举,幽为后世立则.从时代论,唐初承晋宋馀绪,未能自立,颜...

汉南区18684389086: 颜真卿的楷书行书特点
经苛亮菌: 从特点上论,颜体形顾之簇新、法度之严峻、气势之磅礴前无古人.从美学上论,颜体端庄美、阳刚美、人工美,数美并举,幽为后世立则.从时代论,唐初承晋宋馀绪,未能自立,颜体一出,唐斗坛所铸新体成为盛唐气象鲜明柄志之一.

汉南区18684389086: 颜真卿的楷书刻碑不是很好看哎? -
经苛亮菌: 那要先了解颜真卿楷书是如何形成的及它的美学特质的. 颜真卿所创造的“颜体”字,几乎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在唐代许多著名的楷书大家当中,应该说颜真卿是最富有革新精神的一位.史学家范文澜在著述中每谈及唐代书法,必称“盛...

汉南区18684389086: 名人大家书法界的🐮人 -
经苛亮菌: 我国有非常多的书法家,古代就有王羲之、欧阳询、颜真卿、张旭、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郑板桥等等.王羲之被称之为“书圣”,是东晋时期知名的书法家.说到知名书法家有哪些,王羲之定然是第一个被记起的人物.王羲之的地位在...

汉南区18684389086: 颜真卿的书法被人称为“( )”,他的书法艺术特点是( ) -
经苛亮菌: 【颜体】【方严正大,朴拙雄浑,大气磅礴】

汉南区18684389086: 中国书法五种主要字体的特点. -
经苛亮菌: 书法的字体大体分为篆书、隶书、草书、行书、楷书五种.其各自的特点为: 篆书:篆书是大篆、小篆的统称.笔法瘦劲挺拔,直线较多.起笔有方笔、圆笔,也有尖笔,手笔“悬针”较多.大篆指金文、籀文、六国文字,它们保存着古代象形...

汉南区18684389086: 为什么颜真卿的被称为天下第二行书 -
经苛亮菌: 王羲之所处的时代,草、行、楷书都已完成了过渡阶段,书法已经成为独立的观赏艺术,所以王羲之的创新符合时代的要求,与两汉、西晋相比,王 羲之书风最明显的特征是用笔细腻,结构多变.王羲之最大的成就在于增损古法,变汉魏质朴书风为笔法精致、美轮美奂的书体.草书浓纤折中,正 书势巧形密,行书遒劲自然,总之,把汉字书写从实用引入一种注重技法、讲究情趣的境界,实际上这是书法艺术的觉醒,标志着书法家不仅发现书 法美,而且能表现书法美.所以《兰亭序》的意义不仅在于作品的艺术性,我们不能忽略它开一代书风的创造性,所以历史上的书法家、书法评论家 将它排为“天下第一行书”,我认为是恰如其分的.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