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列传中,谗谄之蔽明也--“明”是何义??

作者&投稿:邵独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胡忧愁幽思而作离骚”是什么意思?~

译文:屈原痛心于楚怀王耳朵听不到正确的意见,眼睛也被谗言谄媚所遮蔽,邪恶之人侵害公道,正直之人不为小人所容,所以忧心忡忡,写下《离骚》这样一首诗.
出自《屈原列传》节选自《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中有关屈原的部分,是一篇风格独特的人物传记。这是现存关于屈原最早的完整的史料,是研究屈原生平的重要依据。
本文是《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中有关屈原的部分,其中又删去了屈原《怀沙》赋全文。这是现存关于屈原最早的完整的史料,是研究屈原生平的重要依据。
屈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他生活在战国中后期的楚国,当时七国争雄,其中最强盛的是秦、楚二国。屈原曾在楚国内政、外交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以后,虽然遭谗去职,流放江湖,但仍然关心朝政,热爱祖国。
最后,毅然自沉汨罗,以殉自己的理想。本文以强烈的感情歌颂了屈原卓越超群的才华和他对理想执着追求的精神。虽然事迹简略,但文笔沉郁顿挫,咏叹反复,夹叙夹议,是一篇有特色的评传式散文。
记叙屈原的生平事迹特别是政治上的悲惨遭遇,表现了屈原的一生和楚国的兴衰存亡攸攸相关,赞颂了他的爱国精神和正直的品德。作者为屈原立传,按时间顺序,以“任、疏、绌、迁、沉”为线索,处处围绕屈原的“志”写:第一部分以评介《离骚》“推其志”,第二部分以国家危难突出屈原“眷顾楚国,系心怀王”,“其存君兴国而欲反覆之,一篇之中三改志篇”,第三部分以回答渔父让屈原抒发矢志不渝的信念。

《屈原列传》中点明《离骚》内容的句子是上称帝喾,下道齐桓,中述汤、武,以刺世事。
意思是:它对远古上溯到帝喾,近世称述齐桓公,中古称述商汤和周武王,用来讽刺当时的政事。
《屈原列传》节选自《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中有关屈原的部分,是一篇风格独特的人物传记。这是现存关于屈原最早的完整的史料,是研究屈原生平的重要依据。
文章以记叙屈原生平事迹为主,用记叙和议论相结合的方式热烈歌颂了屈原的爱国精神、政治才能和高尚品德,严厉地谴责了楚怀王的昏庸和上官大夫、令尹子兰的阴险。
本文所记叙的屈原的生平事迹,特别是政治上的悲惨遭遇,表现了屈原的一生和楚国的兴衰存亡息息相关,他确实是竭忠尽智了。屈原留给后人的财富甚丰,他的高尚品德、爱国精神乃至文学成就,至今具有深远的影响。



扩展资料:
选材上,《屈原列传》不具备曲折、生动、完整的故事情节,而是根据文献记载,粗线条地勾勒人物的生平事迹。
写法上,记叙和议论相结合。全文四个部分都有“传”有“评”,因“传”而“评”,以“评”点“传”。议论方式各不相同,第一部分为评介式,第二部分为结语式,第三部分为陈述式,第四部分为比照式。
语言上,本文具有浓厚的抒情色彩,叙中有情、倾向鲜明;议中有情、直抒胸臆。作者运用对偶、对比、排比、反复、比喻等修辞手法,增强了语言表达效果。
司马迁推崇屈原有两个方面:推崇他正确的政治主张和伟大的人格;推崇他在语言艺术上的高深造诣。

明:贤能和良善。

出自西汉司马迁《屈原列传》,原文选段: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离骚”者,犹离忧也。

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

译文:

屈原痛心怀王惑于小人之言,不能明辨是非,小人混淆黑白,使怀王看不明白,邪恶的小人妨碍国家,端方正直的君子则不为朝廷所容,所以忧愁苦闷,写下了《离骚》。“离骚”,就是遭到忧愁的意思。

天是人类的原始,父母是人的根本。人处于困境就会追念本源,所以到了极其劳苦疲倦的时候,没有不叫天的;遇到病痛或忧伤的时候,没有不叫父母的。

屈原行为正直,竭尽自己的忠诚和智慧来辅助君主,谗邪的小人来离间他,可以说到了困境了。诚信却被怀疑,忠实却被诽谤,能够没有怨恨吗?屈原之所以写《离骚》,其原因大概是从怨愤引起的。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屈原列传》节选自《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中有关屈原的部分,是一篇风格独特的人物传记。这是现存关于屈原最早的完整的史料,是研究屈原生平的重要依据。

司马迁约是因为屈原、贾谊都是文学家,又都怀才不遇,遭受贬谪,贾谊写的《吊屈原赋》又引起他的感慨,因而将屈原、贾谊合写一传。作者为屈原立传,记叙屈原的生平事迹特别是政治上的悲惨遭遇,表现了屈原的一生和楚国的兴衰存亡攸攸相关,赞颂了他的爱国精神和正直的品德。

文章赏析:

本文是《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中有关屈原的部分,以强烈的感情歌颂了屈原卓越超群的才华和他对理想执着追求的精神。虽然事迹简略,但文笔沉郁顿挫,咏叹反复,夹叙夹议,是一篇有特色的评传式散文。

文章记叙了屈原的生平事迹特别是政治上的悲惨遭遇,表现了屈原的一生和楚国的兴衰存亡休戚相关,赞颂了他的爱国精神和正直的品德。作者为屈原立传,按时间顺序,处处围绕屈原的“志”写,让屈原抒发矢志不渝的信念。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屈原列传



1

贤明的人

聪明才智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
其中“谗谄之蔽明也”这句是被动句。
翻译:
屈原痛心怀王不能听信忠言,明辨是非,被谗言和谄媚之辞蒙蔽了聪明才智,让邪恶的小人危害公正的人,端方正直的君子则不为朝廷所容,所以忧愁苦闷,写下了《离骚》。
“谗谄”动词活用,作名词,“谗”翻译为“谗言”,“谄”翻译为“谄媚之辞”。

贤能和良善


屈原列传第十一段词类活用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动词活用作名词,听觉,听力,亦指人的聪明智慧和判断力。谗谄之蔽明也:动词活用作名词,中伤别人的小人。邪曲之害公也:形容词活用作名词,邪恶小人。方正之不容也:形容词活用作名词,方正之人。明道德之广崇:形容词活用作动词,阐明。蝉蜕于浊秽:蝉:名词作状语,像...

屈原列传原文翻译
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屈平属草稿未定。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曰以为‘非我莫能为也。’”王怒而疏屈平。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

《屈原列传》在高中要背哪一段 ?
背诵以下这一段: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离骚”者,犹离忧也。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

屈原列传翻译一句一翻译是什么?
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屈平属草稿未定。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曰以为‘非我莫能为也。’”王怒而疏屈平。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

史记<屈原贾谊列传>
鸾凤伏窜兮,鸱枭翺翔:闒茸尊显兮,谗谀得志;贤圣逆曳兮,方正倒植。世谓伯夷贪兮,谓盗跖廉;莫邪为顿兮,铅刀为铦。于嗟嚜嚜兮,生之无故!斡弃周鼎兮宝康瓠,腾驾罢牛兮骖蹇驴,骥垂两耳兮服盐车。章甫荐屦兮,渐不可久;嗟苦先生兮,独离此咎!讯曰:已矣,国其莫我知,独堙...

史记*屈原列传原文
未定。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正义王逸云上官靳尚。屈平不与,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以为‘非我莫能为’也。”王怒而疏屈平。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索隐蚲,亦作“骚”。按:楚词“蚲”作“骚”,音素...

求司马迁《史记 屈原贾谊列传》原文及翻译
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屈平属草�未定。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以为‘非我莫能为’也。”王怒而疏屈平。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离骚者,...

屈原列传第三段翻译是什么?
屈原列传第三段翻译是:屈原痛心楚怀王听信谗言,不能分辨是非,谄媚国君的人遮蔽了楚怀王的明见,邪恶的小人危害公正无私的人,端方正直的人不被昏君谗臣所容,所以忧愁深思,就创作了《离骚》。“离骚”,就是遭遇忧愁的意思。上天,是人的原始;父母,是人的根本。人处境困难时,总是要追念上天...

吊屈原赋原文及翻译(吊屈原赋原文及注音)
上官大夫就谗毁他说:“君王让屈原制定法令,大家没人不知道的,每出一道法令,屈原就炫耀自己的功劳,说:‘除了我,没有人能制定法令了’。”楚王听了很生气,因而疏远了屈原。3、原文: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离骚”者,犹离忧也。夫天者,人...

屈原列传的翻译
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4),屈平属草稿未定(5),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曰以为‘非我莫能为也。’”王怒而疏屈平。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6)。“离骚”者,犹离忧也。

鹿邑县17650453211: 屈原列传中'谗谄之蔽明也”谗谄的特殊用法 -
濯巩吡诺: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其中“谗谄之蔽明也”这句是被动句. 翻译:屈原痛心怀王不能听信忠言,明辨是非,被谗言和谄媚之辞蒙蔽了聪明才智,让邪恶的小人危害公正的人,端方正直的君子则不为朝廷所容,所以忧愁苦闷,写下了《离骚》.“谗谄”动词活用,作名词,“谗”翻译为“谗言”,“谄”翻译为“谄媚之辞”.

鹿邑县17650453211: 屈原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的翻译 -
濯巩吡诺: 屈原痛心于楚怀王耳朵听不到正确的意见,眼睛也被谗言谄媚所遮蔽.注解:人名可直接翻译

鹿邑县17650453211: 谗谄之蔽明也的明
濯巩吡诺: 我认为,“明”字与后句的公字都是形作名.可译为“贤明的人”.可惜有的资料不分析,有的资料不把它当名词.我认为本句的“邪曲”都是形作名,这里的“明”也应该是,才能照应

鹿邑县17650453211: 文言文求翻译,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司马迁《史记"屈原列传》) -
濯巩吡诺:[答案] 译文:屈原痛心于楚怀王耳朵听不到正确的意见,眼睛也被谗言谄媚所遮蔽,邪恶之人侵害公道,正直之人不为小人所容,所以忧心忡忡,写下《离骚》这样一首诗.

鹿邑县17650453211: 屈原列传第三段原文 -
濯巩吡诺: 屈原列传第三段原文: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离骚”者,犹离忧也.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恒,未尝不呼父母也.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

鹿邑县17650453211: 《屈原列传》重点句 -
濯巩吡诺: 1、 博闻强志 ,明于治乱,娴于辞令.译文:(他)学识广博,记忆力很强,对国家治乱的道理明晓,对外交辞令娴熟.2、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译文:屈原痛心楚怀王听力不明,谄媚国君的人...

鹿邑县17650453211: 屈原列传里:馋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怎么翻译啊? -
濯巩吡诺: 眼睛也被谗言谄媚所遮蔽,邪恶之人侵害公道,正直之人不为小人所容.

鹿邑县17650453211: 屈原忠而被( )谤,既黜,其思忧且幽.被( )发被( )氅行吟泽畔 -
濯巩吡诺: 翻译:屈原尽忠却被诽谤,被罢官后,屈原内心十分忧愁抑郁.屈原走到江边,披散着头发沿着水边边走边吟唱. 《史记 屈原列传》部分内容及翻译: 原文: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国风》好色而...

鹿邑县17650453211: <屈原列传>司马迁急需!!
濯巩吡诺: 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1).为楚怀王左徒(2).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王甚任之.上官...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