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酉之变,慈禧如何夺取政权?

作者&投稿:茆彩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慈禧在辛酉之变中究竟是怎样夺取政权的?~

1861年11月2日,慈禧太后与恭亲王奕联合发动宫廷政变,史称“辛酉政变”。关于慈禧等人发动政变成功地原因,大多数观点基本归结为:肃顺等人麻痹大意;慈禧、奕的联合得到了外国势力的全部支持;取得了兵部侍郎胜保和科尔沁郡王僧格林沁的武力支持;利用朝野上下对肃顺集团的不满,控制了京师内外的舆论等等。
1861年8月22日子初三刻,咸丰皇帝神智较前清醒,实际上是回光返照。宗人府宗令、御前大臣、军机大臣等人请咸丰以朱笔遗照。咸丰“谕以不能执笔,著写来述旨”。随后,咸丰帝崩逝。

当日颁布的遗诏有两份,一是立载淳为皇太子,二是命载垣、端华、肃顺等八人尽心辅弼再存,赞襄一切政务。同时规定,“御赏”和“同道堂”两颗印章是日后下达诏谕的凭信。这两枚印章,“御赏”为母后(慈安太后)用,“同道堂”为载淳用。
由此一来,新帝登基之后的中枢行政命令的发布是这样的:赞襄政务王大臣拟旨后,需要皇太后、皇帝二人用印后,才能形成一道有合法的有效力的旨意。
从咸丰的遗诏中,我们可以发现这么几个问题:
其一,肃顺等八个顾命大臣属于宗室远支,在皇权鼎盛的清代,是完全不可能取代小皇帝的地位的,咸丰之所以选择他们,而没有选择恭亲王,一则是对恭亲王不怎么放心,二则是这八人始终是远支宗亲,终为人臣奴才,其职责仅是辅弼赞襄小皇帝执政,必须时刻遵守“君臣大义”的道德规范。
他们八人的权力始终源自君权,虽然拥有拟旨,也就是对政务的建议处置权,但却没有最后的决定权,这种权力对于八人而言,其实是十分微妙的,他们的地位依然需要服从传统的“君臣关系”,而非前朝能够独揽朝政的“顾命大臣”。

其二,只有小皇帝和慈安太后才是皇权、皇统的真正代表和体现,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御赏”和“同道堂”印章,是皇帝权力的象征,慈安和皇帝铃印的规定,是咸丰对赞襄政务王大臣可能专擅弄权的防范措施。
最后,这个遗诏是有漏洞的。小皇帝才6岁,是不可能用印来体现皇权意志的,按道理来说,“同道堂”的印完全可以让慈安太后管理和使用,无论从道德和法理上都是说得过去的。所以,咸丰死后,慈安太后才是当时真正的帝国第一人。至于载淳的生母慈禧太后,是无权过问印章的管理和使用,更加没有干预朝政的权力。
但慈安本人政治水平并不高,性格也不强势,由此一来就造成了慈禧以小皇帝生母的身份代子保存,铃印“同道堂”印章的权力。
这一点是慈禧能够发动辛酉政变成功最为核心的原因。按照咸丰遗照,慈禧其实是边缘人物,虽然小皇帝继位后能够尊为太后,但就法理而言,她并不具备任何参政的可能。倘若说,慈安是一个政治头脑清醒的人物,那么自然不会让慈禧“保管”同道堂印信,从而让其有染指皇权的可能,但遗憾的是,慈安是个老好人,政治上并不成熟,所以让慈禧得到了参政议政的机会。

咸丰的“后事”安排,看起来是在调适权力平衡,既防范兄弟恭亲王,也怕后宫过度干政,同时也防备了赞襄事务的八大臣擅权。但这种看起平衡的权力分配,实际上必然会造成权力的争夺。
首先是慈禧替皇帝“保管”同道堂印信,自然而然成为了皇权代表人之一,从维护皇权角度出发也好,或自身权力欲望的渴求,都势必跟肃顺等八人产生冲突。双方之间的较量,从慈禧开始给自己上尊号,干预朝政,乃至最后想要垂帘听政,一系列的较量之下,看起来慈禧的权力运用始终受到肃顺等人的掣肘,甚至演变到后来的八人声称“系赞襄皇上,不能听命太后”直接正面冲突中,慈禧处于劣势。
但实际上,在皇权思想鼎盛的清代,肃顺等人与慈禧围绕太后是否临朝听政问题的较量,更深层次的是以肃顺等人为代表的臣权与以慈禧太后为代表的皇权的较量。肃顺等人短暂的“胜利”中酝酿着危机与大祸,为慈禧以后治罪肃顺等人提供了口实。
当时在热河化名守黑道人的军机章京就曾明确指出:如肃顺等人并不过分强求,慈禧未将董元醇的奏折及肃顺等人所拟谕旨发下,而是“将此折淹了,诸君“肃顺等人”之祸尚浅”。“搁车之后,(慈禧)不得已而发下,何以善其后耶!......吾谓诸君之祸,肇于搁车矣。”
这段议论发生于“辛酉政变”之前,乃是事前的前瞻语言。而这名军机章京当时骂肃顺等人“混蛋”。“混蛋”是讥责肃顺等人不识时务,竟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公然与皇权对抗,在政治方面未免过于幼稚与无知了。

事实上,肃顺等人前期之所以能够在这场“较量”之中和慈禧打成平手,很大程度是因为一来其在热河的强大影响以及部分清廷官员暂时认可了这一非常时期的非常措施。而等到清廷回銮北京,广大官僚士大夫必定会全力维护皇权的常态秩序。因为在皇权社会之下,只有皇权的稳定,士大夫们的既得利益才能够得以保证,如果让肃顺等权臣上位,架空君权,那么其他王公大臣的根本利益必定受到严重的侵害。这也是为什么慈禧“辛酉政变”能够成功地原因。
说到底,肃顺等人只是咸丰从远支宗亲里面选拔出来没有什么根基的“顾命大臣”。他们在帝国中枢并没有盘根错节的利益集团可以仰仗,在军队里也没有广泛的实力派支持,风光的“顾命大臣”的背后,实际上是潜藏着深刻的政治危机。毕竟,他们的根基实在太浅薄了,完全依赖于咸丰遗诏的法律效力。而一旦与皇权产生冲突时,其他的官僚们必然求之不得把这几个搬倒,在新主子面前攫取更多的利益。
须知,有清一代,皇权的高度集中下,根本不可能产生什么权臣,强如和珅那样兼任三部尚书,执掌京畿兵力,有着庞大“贪官利益共同体”的人,最后还不是被嘉庆轻易就搞掉了,更何况是毫无根基,也没有什么经营的肃顺八人。这就是制度的惯性,制度之下,实际上都是利益的较量,稳固的皇权更有利于当前既得利益者们的权力保证。

【慈禧的夺权之路——假愤青,真谋利】
很多人认为,咸丰去世后慈禧就掌权了,实则不然。论地位,东太后慈安很明显不比她低,东西之间的尊卑还是很明确的。论权利,恭亲王奕䜣总领朝政,管着军机处和总理各国事物衙门,更不用提后面还有个准备亲政的同治皇帝。西太后一个外姓女人想执政,早着呢。
但偏偏同治凉了, 慈安也凉了,只剩下个奕䜣。恰逢中法战争,清军在前线节节败退(冯子材镇三万人被两千法军暴揍,都能报个大捷,你说前线要输到什么样子?),以奕䜣为首的军机处一看打不过,想要和谈。慈禧就借着这个由头,把奕䜣等人全部罢免了。
想要和谈,弱了大清的名头,一看就是跪久了不爱国。我堂堂大清,怎么能怂呢?就这样,愤青慈禧掌权了。
没想到吧,不但祸祸了大清二十年,还跪得更直了。好像全世界的反对派,都是一个样。

慈禧通过“辛酉政变”而掌舵清朝这艘船几近半个世纪之久,论政治谋略和手段,恐怕三个咸丰才能抵得上一个慈禧。

不过,慈禧夺权并非一蹴而就,辛酉政变自然也非一蹴而就,而是经过了筹划、组织和发动这一整个过程。

咸丰临死之前,一则为了防止慈禧行“武则天故事”,二则为了防备以奕欣为首的“帝胤集团”,三则是为了制衡自己所任命的“辅臣集团”,所以留了一个后手。

他一边“命载垣、端华、景寿、肃顺、穆荫、匡源、杜翰、焦佑瀛赞襄政务”,这八个人组成了辅臣集团;一边则将皇帝所拥有的最终决策权一分为二,让慈安掌管“御赏”印章,让慈禧替小皇帝载淳掌管“同道堂”印章,辅臣集团所做出的决定须由慈安和慈禧同时盖章方能生效。

这个后手看上去很妙,实则不堪一击,因为慈禧可以和辅臣集团相互制衡,辅臣集团也可以和帝胤集团相互牵制,可是谁能够保证慈禧也会和帝胤集团相互敌对?

辅臣集团当时颇为得意,或者说他们实在太狂了,咸丰这边才让他们赞襄政务,然后咸丰才驾崩,他们就狂得不知所以。

对于慈安和慈禧,在他们眼中不过是处于深宫之中没什么见识的妇道人家,虽然先帝让她们掌管“御赏”和“同道堂”二印,但也不过是走个流程罢了。

所以,不论他们做出了怎样的决策,慈安和慈禧只要做好“盖章机器”这个角色,好好地盖好印章便可以了。

对于以奕欣为首的帝胤集团,他们同样不放在眼里,咸丰生前一直没能将帝胤集团彻底打垮,现在咸丰不在了,为了巩固载淳的皇位,他们当然有必要出手打压帝胤集团。

打压帝胤集团当然没问题,压制慈禧的野心也没问题,可是咸丰皇帝才刚刚驾崩,他们便同时出手打压慈安和慈禧、帝胤集团,那么便会出问题。

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所以敌人的敌人就可以成为盟友!

所以,为了摆脱辅臣集团的打压,慈禧和慈安当然可以选择和帝胤集团联手一起打垮辅臣集团。

这就是慈禧在受到辅臣集团的压制之后,所作出的筹划,和奕欣联手打击辅臣集团。

既然已经有了筹划,那便得想办法和奕欣达成共识,应该给奕欣什么好处,发动政变之后应该怎么迅速稳定局面。

慈禧想让奕欣和她联手,她能给奕欣什么呢?奕欣说到底想要的无非是权力,这是慈禧不得不付出的代价。

为了将自己的想法传达给奕欣,慈禧将自己身边所能够用的人全给派出去了,她当时能够用的人说白了只有两个,一个是安德海,一个是李莲英。

慈禧之所以能够联合奕欣、奕譞等人,之所以能够将荣禄拉过来陪自己冒险,实际上便是通过安德海和李莲英为她奔走。

该给奕欣、奕譞等人的好处,是通过安、李二人传达。

该让奕欣什么时候来热河,是通过安、李二人传达。

该让奕譞什么时候对辅臣集团出手,是通过安、李二人传达。

所以,慈禧之所以能够在咸丰死后没多久便迅速组织好发动“辛酉政变”的人手,安、李二人可谓是功不可没。

组织好了人手之后,便等待最好的时机发动政变了。

慈禧确实是个聪明人,也确实有手段,她在回京之前便已经让奕譞掌控了京城的军队,然后又先一步赶回京城。

掌控了京城的军队,才能顺利地发动政变,几十年后光绪之所以会在“戊戌政变”中为慈禧所擒,原因便在于没有掌控军队。

端华原本是掌握着京城军队的步军统领,可是慈禧才抱怨了一句,他便主动将步军统领让给了奕譞。

没了兵权,岂不成了别人砧板上的鱼肉?

为了能够顺利发动政变,慈禧还刻意留肃顺一人护送咸丰梓宫,她自己则带着同治皇帝和载垣、端华7人走小路回京。

肃顺可是辅臣集团的核心人物,没了肃顺,辅臣集团便陷入了群龙无首的境地。

慈禧在1861年11月1日一回到京城便迫不及待地召见奕欣、文祥,然后趁着肃顺还没带着人回到京城的空当,在第二天便直接下旨免除肃顺、载垣等八人的职务,当场逮捕了载垣和端华,同时派人去半路劫杀肃顺。

如此一来,咸丰皇帝临死之前所做的后手,经过辛酉政变这么一闹,便成为了废棋,慈禧也顺利地接掌了清朝。

慈禧自从发动了辛酉政变之后,深知兵权的重要性,所以一直紧紧地抓着兵权不放,她之所以能够打垮奕欣,之所以能够轻而易举地发动戊戌政变而软禁光绪皇帝,也是因为她手里掌控着兵权。

倘若当时端华没有将步军统领让给奕譞,慈禧没有掌控戍卫京城的军队的话,她在回京之后未必敢发动政变,发动了政变也未必会成功。

不过,她所选的盟友也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和奕欣这样的实力派联手,她就已经成功了一半。



辛酉之变,慈禧是通过恭亲王奕欣打倒了顾命八大臣,将年幼的皇帝掌握在自己手中,夺取政权!

1861年大清皇帝咸丰病逝,遗命肃顺等八大臣辅政。慈禧太后联合恭亲王奕䜣等发动政变,消灭八大辅政大臣势力,开启了她为期近半个世纪的垂帘听政生涯,史称“辛酉政变”。

1,慈禧在预谋政变期间,为人沉稳,深藏不露,旁人很难看出迹象。2,发动政变的速率非常快,仅用短短几天便夺取先机。3,对逆党下手狠绝,斩草除根,

肃顺等人麻痹大意,慈禧、奕欣的联合,得到了外国势力的全部支持,取得了兵权。


慈禧在辛酉之变中究竟是怎样夺取政权的?
首先是慈禧替皇帝“保管”同道堂印信,自然而然成为了皇权代表人之一,从维护皇权角度出发也好,或自身权力欲望的渴求,都势必跟肃顺等八人产生冲突。双方之间的较量,从慈禧开始给自己上尊号,干预朝政,乃至最后想要垂帘听政,一系列的较量之下,看起来慈禧的权力运用始终受到肃顺等人的掣肘,甚...

辛酉之变,慈禧如何夺取政权?
掌控了京城的军队,才能顺利地发动政变,几十年后光绪之所以会在“戊戌政变”中为慈禧所擒,原因便在于没有掌控军队。端华原本是掌握着京城军队的步军统领,可是慈禧才抱怨了一句,他便主动将步军统领让给了奕譞。没了兵权,岂不成了别人砧板上的鱼肉?为了能够顺利发动政变,慈禧还刻意留肃顺...

历史上,辛酉之变时,慈禧是怎样夺取政权的?
二、辛酉之变在咸丰帝去世之后,新的君主年幼,而慈禧本人内心对权利有着炙热的追求,于是提出了垂帘听政,帮助君主处理朝政,但是这个提议遭到了其他几个大臣的反对。当时的朝廷上几个大臣平分势力掌握了绝大多数的权利,为了实现她的计划,她表面假装同意几个大臣的意见,背地里联络恭亲王。等到时机成...

辛酉政变:慈禧为什么要杀掉大臣?
纵观历史,辛酉政变是哪一年开始,清政府权力的集中和混乱就从哪一年开始,江河日下的清朝末期几乎是在慈禧独揽朝权中走到终点。虽然慈禧统治的四十七年里不无建树,实行变法新政、重用汉臣,兴办女学等举措还是利国利民,但是她的出发点是维护满清族对中国的统治利益,为此在中法战争中不惜主动求和。尤其...

慈禧是怎么捉住肃顺的?打斗场面之激烈到底有多激烈?
1861年(咸丰十一年)辛酉之变,是清朝历史上最为著名的一次宫廷权力斗争。正是在这次事件中,年仅26岁的慈禧太后,击败了以肃顺等辅政八大臣为首的势力,一手掌控了清朝皇权,并由此一步步构建起自己的权力体系和统治模式,把大清朝控制在股掌之间长达近半个世纪。咸丰皇帝生前,慈禧在后宫的地位并不高...

吕后、武则天和慈禧这三位女强人,都是怎样获得权势的?
吕后、武则天和慈禧都是凭借自己强硬的政治手段获得权势的,吕后和慈禧一部分是借助了自己软弱的儿子才获得权力,而武则天则更高一筹,她不仅手中握有权力还登上了权力的最高宝座。武则天是中国古代史上唯一一位被认可的女性君王,而且还开创了唐朝的开元盛世,为唐朝后来迎来全盛时期奠定了坚实基础。吕后是...

为什么辛酉政变时,慈安会支持慈禧发动政变?
辛酉政变中,慈安太后之所以会支持慈禧,一是因为她当时还没有觉察到慈禧篡夺皇权的野心,二是因为当时最首当其冲的矛盾,是两宫太后与辅政八大臣之间的权力之争,慈安与慈禧当时还属于同一条战线,慈安当然要支持慈禧一起对抗八大臣。一、慈安与慈禧的地位变迁与关系 世人皆知慈禧是大清朝的无冕之王,但...

慈安太后的暴崩之谜
咸丰帝死后不久,慈禧与恭亲王奕欣定计,发动祺祥政变(辛酉政变),处死了肃顺等辅政八大臣,夺取了清王朝的最高权力。表面上,慈安与慈禧两宫太后以姐妹相称,共同垂帘听政,执掌国家最高权力。可是到了1881年4月8日,年仅四十五岁、比慈禧还小两岁的慈安太后突然暴毙宫中,清廷的垂帘听政由两宫并列一下子变成了慈禧一...

慈禧太后是好是坏,历史上的慈禧太后到底是个好人还是坏人 理由
1861年,咸丰皇帝驾崩于热河避暑山庄后,甫成为皇太后的叶赫那拉氏,联合恭亲王奕等皇室近支,发动政变从以皇室远支怡亲王载垣、郑亲王端华为首,实际以能臣肃顺为核心的顾命八大臣集团手中夺得政权,并将其中三位(载垣、端华、肃顺)处死。后为建立及维系其独裁权力,慈禧皇太后对于政敌之整肃绝少留情,即使对亲生儿子同治...

若非谁从中作梗,光绪帝要杀慈禧夺权,就如同屠猪宰狗一般轻松?
慈禧发动了辛酉之变夺取权力以后,更是把宫中所有的侍卫都变成了自己的人,因为慈禧是镶蓝旗人,所以就让镶蓝旗人当了宫里的侍卫,按照规定这些人是不能当侍卫的,但是慈禧手中权力大,她说啥就是啥,因此这些人很感谢慈禧从而更忠心于慈禧。因此光绪帝身边的宫女、太监、侍卫都是慈禧的人,后来慈禧...

左云县18414368460: 慈禧当年是怎么发动北京政变的?
达奚义如双: 辛酉政变又称“北京政变”,是发生在1861年的一起重大政治事件. 1860年9月英法联军逼近北京,京城震动.咸丰皇帝急忙带着他的宠妃那拉氏(就 是后来的慈禧太后...

左云县18414368460: 辛酉政变 -
达奚义如双: 辛酉政变:咸丰皇帝死啦,小皇帝同治继位,两个皇太后要参于朝政,顾命(辅佐)大巨肃顺等八大臣不答应,于是两个皇太后就同恭亲王奕欣发动政变,逮捕了八大臣,夺得了政权,因皇帝登基后拟定年号为祺祥,故称“祺祥政...

左云县18414368460: 祺祥政变慈禧太后发动国耻开端是怎么回事?
达奚义如双: 慈禧登上其主宰晚清半个世纪之久的政治舞台,始于咸丰十一年(1861年)的第一次垂帘听政.咸丰十年(I860年),英法联军进逼北京.慈禧随咸丰帝逃往热河(今河北...

左云县18414368460: 慈禧是哪个皇帝的老婆?
达奚义如双: 咸丰皇帝慈禧(1835年11月29日—1908年11月15日),即孝钦显皇后叶赫那拉氏,咸丰帝的妃嫔,同治帝的生母,晚清重要政治人物,清朝晚期的实际统治者.1852年入...

左云县18414368460: 谈谈19世纪60年代,清朝政局有哪些变动 -
达奚义如双: 最主要的嘛,咸丰皇帝驾崩,同治帝登基.咸丰帝临终前安排八大臣辅政,慈禧太后连同恭亲王发动政变,夺取政权.慈禧太后将近半个世纪的统治开始了. 同样是在在19世纪60年代,由于外国列强的入侵,国内掀起了轰烈烈的洋务运动.也是从这个时候开始,越来越多的汉族官僚走上了政治舞台. 总起来说,19世纪60年代算是中国激烈变荡的年代吧.

左云县18414368460: 如果光绪不死,又怎么从慈禧手里夺得政权啊? -
达奚义如双: 夺权的三种方法: 一、杀 二、废 三、架空 你觉得对付慈喜,哪个方法好用? 一、杀. 这个不好做到.首先,光绪和慈喜是母子关系,明着杀是绝对不可行的.暗杀也不可行,要知道刺杀必须用死士,不是死士不能托付这种大事.而光绪皇帝...

左云县18414368460: 高分求中国古代历史和近代历史发生的政变和夺权事件?
达奚义如双: 秦赵高立胡亥.晋八王之乱. 唐玄武门之变:李世民在玄武门杀太子建成和齐王,太祖不久让位给他.武则天自立为女皇改唐为周.她死后政变不断八年换了四个皇帝先是...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