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是谁撰写的?

作者&投稿:寸诞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在历史的长河中,流传着这样一幅富有深意的对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这句名联出自明朝东林党领袖顾宪成之手,见于《名联谈趣》275篇中,它既体现了顾宪成在无锡东林书院创办之际,边讲学边关注朝政的热忱,又饱含着"读书不忘救国"的崇高理念。


上联巧妙地将风雨声与读书声融为一体,如同一首自然与人文交织的诗篇,琅琅书声与风雨交响,营造出浓厚的学习氛围。 下联则展现出强烈的使命感,寓意着读书人应有的家国情怀和治平天下的抱负,耳与心的呼应,更显其对个人责任与社会责任的双重强调。


这幅对联不仅描绘了书院内的学习场景,更是对学子们的深刻教诲。它倡导的不仅是沉浸在书海中的专注,更是对周围世界和社会责任的关怀,提醒我们,读书不只是个人追求,更是为了国家的兴盛,体现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深刻内涵。


无论是风雨中的读书声,还是对世间万象的关注,都寓含着顾宪成对后世学子的殷切期望。这幅对联至今仍激发着人们以读书为基石,胸怀天下,积极投身于社会的改革与进步。


这不仅仅是一幅对联,更是一份历史的馈赠,让我们在诵读之间,领悟到读书与责任的紧密联系。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解释】上联是说在山间幽静的地方,认真的读书学习,风声、雨声、读书的声音不断的传入耳朵里。强调读书学习要有好的环境。下联说家里的事,国家的事,乃至天下的事都应该关心。这是说明读书的人,要多为别人考虑。要忧国忧民,为了百姓要有一番大的作为 。【出处】 明·顾宪成《东林书院门前对联》 。

东林书院著名楹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
【答案】:D 顾宪成曾撰有“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这副心怀远大抱负的著名对联。其最早挂在东林书院的讲堂里,现悬于依庸堂内。东林书院建于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经顾宪成和吴地学者的共同努力,官府终于批准在无锡城东门内的东林书院遗址重建兴复东林学院。顾宪成亲自...

声声入耳的上一句是什么?
上联将读书声和风雨声融为一体,既有诗意,又有深意,下联有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雄心壮志。风对雨,家对国,耳对心,极其工整,特别是连用叠字,如闻书声琅琅。白话文释义:上联是说在山间幽静的地方,认真的读书学习,风声、雨声、读书的声音不断的传入耳朵里。强调读书学习要有好的环境。下联说家里的事...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是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出自哪位诗人?诗...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这句话是明东林党领袖顾宪成说的。选自《名联谈趣》里的话。含义:1、上联将读书声和风雨声融为一体,既有诗意,又有深意。2、下联有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雄心壮志。3、读书人不仅要读好书,还要关心国家,关心政治,关心天下之事,多用心用体会世间...

辛弃疾的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是哪首诗
此联为明东林党领袖顾宪成所著,不是辛弃疾的。出自《名联谈趣》顾在无锡创办东林书院讲学之余,往往评议朝政。后来人们用以提倡"读书不忘救国",至今仍有积极意义。原文: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解析:上联将读书声和风雨声融为一体,既有诗意,又有深意。下联有齐家治国平天下...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的对联的名字是什么
明 顾宪成 《名联谈趣》: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顾宪成(1550年-1612年),字叔时,号泾阳,因创办东林书院而被人尊称“东林先生”。明代思想家,东林党领袖。江苏无锡人,在万历八年(1580年)中进士后历任京官,授户部主事。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出自
意思是,风的声音、雨的声音、读书的声音,这些不同的声音我都一一听到,家中的事情、国家的事情、整个天下的事情,这些事情我都关心。此联为明东林党领袖顾宪成所撰《名联谈趣》。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下一句是什么
该句话的意思:校园(书院)里,无论是周围环境的声音还是读书的声音都很好听。表示学生要好好读书。但是光读好书对一个读书人来说是不够的,小到家事,大到国家大事,都要关心。“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这副中华贤哲的名联,几百年来一直成为无数读书人的座右铭...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下一句是什么?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此联为明东林党领袖顾宪成所撰(《名联谈趣》275).顾在无锡创办东林书院,讲学之余,往往评议朝政.后来人们用以提倡"读书不忘救国",至今仍有积极意义.上联将读书声和风雨声融为一体,既有诗意,又有深意.下联有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雄心壮志.风对雨,家对...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下一句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的下一句是“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是一则对联,通常用以教育人既要致力于读书,又要关心政治。二者要紧密结合,做到学以致用。这一对联的上联强调了风声、雨声和读书声这些日常的声音都应该被仔细聆听,其中“风”和“雨”不仅指自然界的风雨,也暗指当时的政治风雨,...

晴隆县17111186385: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是谁写的?请给讲讲作者的情况, -
夕张怡玫:[答案]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此联为明东林党领袖顾宪成所撰(《名联谈趣》275).顾在无锡创办东林书院,讲学之余,往往评议朝政.后来人们用以提倡"读书不忘救国",至今仍有积极意义.上联将读书声和风雨声融为一体,...

晴隆县17111186385: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是谁说的? -
夕张怡玫:[答案]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此联为明东林党领袖顾宪成所撰(《名联谈趣》275).顾在无锡创办东林书院,讲学之余,往往评议朝政.后来人们用以提倡"读书不忘救国",至今仍有积极意义....

晴隆县17111186385: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国事家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是谁写的? -
夕张怡玫:[答案]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声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此联为明东林党领袖顾宪成所撰(《名联谈趣》275).顾在无锡创办东林书院,讲学之余,往往评议朝政.后来人们用以提倡"读书不忘救国",至今仍有积极意义.上联将读书声和风雨声融为一体,...

晴隆县17111186385: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的作者是谁? -
夕张怡玫:[答案]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x0d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x0d此联为明东林党领袖顾宪成所撰(《名联谈趣》275).顾在无锡创办东林书院,讲学之余,往往评议朝政.后来人们用以提倡"读书不忘救国",至今仍有积极意义.上联将读书声和风雨声融为...

晴隆县17111186385: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是谁写的是不是顾晓林 -
夕张怡玫:[答案]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此联为明东林党领袖顾宪成所撰(《名联谈趣》

晴隆县17111186385: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是哪代谁写的? -
夕张怡玫:[答案] 顾宪成 据传,顾宪成幼时在张泾桥读书非常刻苦用功,且善于作诗应对.一次在外任知州的陈云浦风雨夜泊张泾桥,慕名找到正在读书的少年郎顾宪成,当场出了上联“风声雨声 读书声,声声入耳”,顾宪成随即对出了“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在心...

晴隆县17111186385: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是谁写的详细
夕张怡玫: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声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此联为明东林党领袖顾宪成所撰(《名联谈趣》275).顾在无锡创办东林书院,讲学之余,往往评议朝政.后来人们用以提倡"读书不忘救国",至今仍有积极意义.上联将读书声和风雨声融为一体,既有诗意,又有深意.下联有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雄心壮志.风对雨,家对国,耳对心,极其工整,特别是连用叠字,如闻书声琅琅总体的意思就是说:在这样的校园(书院)里,无论是周围环境的声音还是读书的声音都很好听.表示学生要好好读书.第二句:但是光读好书对一个读书人来说是不够的,小到家事,大到国家大事,都要关心.这对联是劝勉读书人要以救国为己任,其实就是“天下兴旺,匹夫有责”的意思.

晴隆县17111186385: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哪篇课文里的?是谁写的,小时候的课文里 -
夕张怡玫:[答案] 初中时,语文课本有一篇邓拓(笔名“马南邨”)的文章《事事关心》,选自《燕山夜话》,文章开头就引用了上面这付对联

晴隆县17111186385: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是谁写的 -
夕张怡玫: 顾宪成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