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描写节日的名段(最好是端午)

作者&投稿:包池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关于端午节的名段~

  端午节(英文为Dragon Boat Festival或Double Fifth Festival)又称为端阳节,为每年的农历5月初五日,在湖北、湖南、贵端午赛龙舟活动州、四川一带,端午节又分为大端午与小端午。小端午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大端午为每年农历五月十五日。2010年,6月14日,6月15日,6月16日为法定放假日子。2010年6月16日为端午节。 时至今日,端午节在中国人民中仍是一个十分盛行的隆重节日。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该民俗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09年9月30日在阿联酋首都阿布扎比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会议决定:中国端午节成功入选《世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编辑本段]法定节日
  《国务院关于修改〈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的决定》(2008年1月1日起施行)第二条规定,“全体公民放假的节日:……(五)端午节,放假一天(农历端午当日)……”据此,自2008年开始,端午节正式列入国家法定节日。在文化逐渐多元、信息日益丰富的今天,端午节等中国传统节日面临着不少挑战。这迫切需要人们与时俱进,既要保持传统,又要适应当今人们需要。
  [编辑本段]节日别称
  据统计端午节的名称在我国所有传统节日中叫法最多,达二十多个,堪称节日别名之最。如有端五节、端阳节、重五节、重午节、天中节、夏节、五月节、菖节、蒲节、龙舟节、浴兰节、午日节、女儿节、地腊节、诗人节、龙日、午日、灯节、五蛋节等等。纪念屈原的节日!
  端阳节
  据《荆楚岁时记》载,因仲夏登高,顺阳在上,五月正是仲夏,它的第一个午日正是登高顺阳天气好的日子,故称五月初五为“端阳节”。
  重午节
  午,属十二支,农历五月为午月,五、午同音,五、五相重,故端午节又名“重午节”或“重五节”,有些地方也叫“五月节”。
  天中节
  古人认为,五月五日时,阳重人中天,故称这一天为“天中节”。
  浴兰节
  端午时值仲夏,是皮肤病多发季节,古人以兰草汤沐浴去污为俗。汉代《大戴礼》云:“午日以兰汤沐浴”。
  解粽节
  古人端午吃粽时,有比较各人解下粽叶的长度、长者为胜的游戏,故又有“解粽节”之称。
  女儿节
  明沈榜《宛署杂记》:“五月女儿节,系端午索,戴艾叶,五毒灵符。宛俗自五月初一至初五日,饰小闺女,尽态极研。出嫁女亦各归宁。因呼为女儿节。”
  端礼节
  在湘南地区沿古俗,于在在夏日来临之时的“五月初五”,在门上挂艾叶,用艾叶洗澡驱蚊的一个洗礼。人们认为经过洗礼,可以驱走疟疾,能够安全的渡过这个夏日多蚊的季节。
  菖蒲节
  古人认为“重午”是犯禁忌的日子,此时五毒尽出,因此端午风俗多为驱邪避毒,如在门上悬挂菖蒲、艾叶等,故端午节也称“菖蒲节”。
  [编辑本段]节日来历
  关于端午节的来历,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诸说:屈原纪念屈原
  此说最早出自南朝梁代吴均《续齐谐记》和南朝宗懔《荆楚岁时记》。据说,屈原投汨罗江后,当地百姓闻讯马上划船捞救,一直行至洞庭湖,始终不见屈原的尸体。那时,恰逢雨天,湖面上的小舟一起汇集在岸边的亭子旁。当人们得知是为了打捞贤臣屈大夫时,再次冒雨出动,争相划进茫茫的洞庭湖。为了寄托哀思,人们荡舟江河之上,此后才逐渐发展成为龙舟竞赛。百姓们又怕江河里的鱼吃掉他的身体,就纷纷回家拿来米团投入江中,以免鱼虾糟蹋屈原的尸体,后来就成了吃粽子的习俗。看来,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与纪念屈原相关,有唐代文秀《端午》诗为证:“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纪念孝女曹娥
  此说出自东汉《曹娥碑》。曹娥是东汉上虞人,父亲溺于江中,数日不见尸体,当时孝女曹娥年仅十四岁,昼夜沿江号哭。过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投江,五日后抱出父尸。
  迎涛神
  春秋时吴国忠臣伍子胥含冤而死之后,化为涛神,世人哀而祭之,故有端午节。这则传说,在江浙一带流传很广。伍子胥名员,楚国人,父兄均为楚王所杀,后来子胥投奔吴国,助吴伐楚,五战而入楚都郢城。当时楚平王已死,子胥掘墓鞭尸三百,以报杀父兄之仇。吴王阖闾死后,其孙夫差继位,吴军士气高昂,百战百胜,越国大败,越王勾践请和,夫差许之。子胥建议,应彻底消灭越国,夫差不听,吴国太守,受越国贿赂,谗言陷害子胥,夫差信之,赐子胥宝剑,子胥以此死。子胥本为忠良,视死如归,在死前对邻舍人说:“我死后,将我眼睛挖出悬挂在吴京之东门上,以看越国军队入城灭吴”,便自刎而死,夫差闻言大怒,令取子胥之尸体装在皮革里于五月五日投入大江,因此相传端午节亦为纪念伍子胥之日。

1、春节是我国的传统文化,它有着悠久的文化历史,到了这一天,人们要在一起吃饭、贴春联、贴倒福、放鞭炮,等活动。
2、为了让我们的节日过得更加快乐,学校为我们举行了五月的鲜花闭幕式暨六一文艺汇演。我们全校的师生都相聚在体艺馆上,参加比赛的选手们一个个精神抖擞、信心百倍,都想在这场比赛中大显身手、一展风采。
3、六一儿童节是儿童的盛宴。在儿童节里,我们欢庆着属于自己的时光。今天是一年一度的六一儿童节,每一位同学的脸上都挂着欣喜、快乐的笑容。我们来到学校的大礼堂,准备参加六一儿童节歌咏大赛,和其他班的同学来个PK比赛!
4、焰火点燃了,天空出现了五彩缤纷的火花,有的像鲜花绽放,有的如繁星点点……家家户户点起了鞭炮,迎接新年的到来。
5、除夕夜,街上“劈劈啪啪”的鞭炮声接连不断,空中闪烁着耀眼的火花,家家户户灯火通明,金黄色、黄绿色的窗户,在忽明忽暗、忽燃忽灭花中,好象同时打开的电视机,在播放精彩的节目。
6、满溢着喜庆和吉祥的春节是每个炎黄子孙心中永远难以割舍的符号,它不仅是三百六十五天中最新鲜最特殊的一天,还承载着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风霜愈醇的古老文化。
7、端午是个美好的节日,可以寄托哀思,表达对先人的怀念与感激。

端午临中夏,时清人复长。

——唐 李隆基《端午武成殿宴群官》

四时花竞巧,九子粽争新。

——唐 李隆基《端午三殿宴群臣探得神字》

官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

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

——唐 杜甫《端午日赐衣》

浣江五月平堤流,邑人相将浮彩舟。

灵均何年歌已矣,哀谣振楫从此起。

扬枹击节雷阗阗,乱流齐进声轰然。

蛟龙得雨鬐鬣动,螮蝀饮河形影联。

刺史临流搴翠帏,揭竿命爵分雌雄。

先鸣余勇争鼓舞,未至衔枚颜色沮。

——唐 刘禹锡《竞渡曲》

灵均死波后,是节常浴兰。

彩缕碧筠粽,香粳白玉团。

逝者良自苦,今人反为欢。

——唐 元稹《表夏十首》之十

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

鬓丝日日添白头,榴锦年年照眼明。

——唐 殷尧潘《端午日》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唐 文秀《端午》

五日长蛟虚问祭,九关雕虎枉招魂。

——宋 宋祁《屈原祠》

五色新丝缠角粽,金盘送,生绡画扇盘双凤。正是浴兰时节动,菖蒲酒美清尊共。

——宋 欧阳修《鱼家傲》(五月榴花妖艳烘)

楚人悲屈原,千载意未歇。

精魂飘何在,父老空哽咽。

至今仓江上,投饭救饥渴。

遗风成竞渡,哀叫楚山裂。

——宋 苏轼《屈原塔》

好酒沈醉酬佳节,十分酒,一分歌。

——宋 苏轼《少年游 端午赠黄守徐君猷》

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鬣。佳人相见一千年。

——宋 苏轼《浣溪沙 端午》下阕

入袂轻风不破尘,玉簪犀壁醉佳辰。

——宋 苏轼《浣溪沙 端午》

小团冰浸砂糖裹,有透明角黍松儿和。

——宋 张耒失调名《端午》词断句

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

国亡身殒今何在,只留《离骚》在世间。

——宋 张耒《和端午》

粽团桃柳,盈门共饮,把菖蒲、旋刻个人人。

——宋 秦观失调名《端午》词断句

舣彩舫,看龙舟两两,波心齐发。奇绝。

难画处,激起浪花,飞着湖间雪。

画鼓喧雷,红旗闪电,夺罢锦标方彻。

——宋 黄裳《喜迁莺 端午泛湖》

朱颜老去,清风好在,未减佳辰欢聚。

趣腊酒深斟,菖蒲细糁,围坐从儿女。

还同子美,江村长夏,闲对燕飞鸥舞。

——宋 晁补之《永遇乐 端午》

高咏楚辞酬午日,天涯节序匆匆。

榴花不似舞裙红。

无人知此意。

歌罢满帘风。

万事一身伤老矣,戎葵凝笑墙东。

酒杯深浅去年同。

试浇桥下水。

今夕到湘中。

——宋 陈与义《临江仙》

梅夏暗丝雨,春秋扇浪风。

香芦结黍趁天中。

五日凄凉千古、与谁同?

——宋 万俟咏《南歌子 端午》

条脱闲揎系五丝。

——宋 李清照失调名《端午》词断句

沈湘人去已远,劝君休对酒,感时怀古。

慢啭莺喉,轻敲象板,胜读《离骚》章句。

——宋 杨无咎《齐天乐 端午》

淡妆浓抹,西湖人面两奇绝。

菖蒲角黍家家节。

水戏鱼龙,十里画帘揭。

凌波无限生尘袜,冰肌莹彻香罗雪。

游船且莫催归楫,遮莫黄昏,天外有新月。

——宋 赵长卿《醉落魄 重午》

年年端午风兼雨,似为屈原陈昔冤。

我欲于谁论许事,舍南舍北鹁鸠喧。

——宋 赵蕃,《端午三首》其二

红藕丝,白藕丝,艾虎衫裁金缕衣。

钗头双荔枝。

鬓符儿,背符儿,“鬼”在心头符怎知?

相思十二时。

——宋 李石《长相思 重午》

醉看葵柳怀旧事,馋思樱笋梦吾庐。

向时痴绝今愁绝,自读《离骚》些老夫。

——宋 高箸《重午怀旧》

亦有鱼龙戏舞,艳晴川,绮罗歌鼓。

乡情节意;尊前同是,天涯羁旅。

涨绿池塘,翠阴庭院,归期无据。

问明年此夜,一眉新月,照人何处?

——宋 卢祖皋《小龙吟 淮西重午》下阕

深院榴花吐。

画帘开,束衣纨扇,午风清暑。

儿女纷纷夸结束,新样钗符艾虎。

早已有,游人观渡。

老大逢场慵作戏,任陌头,年少争旗鼓。

溪雨急,浪花舞。

灵均标志高如许,忆生平,既纫兰佩,更怀椒糈。

谁言骚魂千载后,波底垂涎角黍?

又说是蛟馋龙怒。

把似而今醒到了,料当年醉死差无苦。

聊一笑,吊千古。

——宋 刘克庄《贺新郎 端午》

餐菊饮朝露,平生不啜 。

与龙争角黍,无乃谤湘累。

——宋 刘克庄《乙卯端午》其一

莫唱江南古调,怨抑难招,楚江沉魄。

——宋 吴文英《澡兰香 淮安重午》

幽欢一梦成炊黍,知绿暗,汀菰几度。

竹西歌断芳尘去,宽尽经年臂缕。

梅黄后,林梢更雨。

小池面,啼红怨暮。

当时明月重生处,楼上宫眉在否?

——宋 吴文英《杏花天 重午》

斗轻桡,斗轻桡,雪中花卷棹声摇。

天与玻璃三万顷,尽叫看得几吴舫。

看龙舟,看龙舟,两堤未斗水悠悠。

一片笙歌催闹晚,忽然鼓棹起中流。

棹如飞,棹如飞,水中万鼓起潜螭。

最是玉莲堂上好,跃来夺锦看吴儿。

——宋 黄公绍《潇湘神 端午竞渡棹歌》十首录三

当年忠血堕谗波,千古荆人祭汩罗。

风雨天涯芳草梦,江山如此故都何!

流棹西来恨未消,鱼龙寂寞暗风潮。

楚人犹自贪儿戏,江上年年夺锦标。

——宋 文天祥《端午感兴》三首录二

人命草头露,荣华风过尔。

唯有烈士心,不随水俱逝。

至今荆楚人,江上年年祭。

不知生者荣,但是死者贵。

——宋 文天祥《端午》

画船纵横湖水滨,彩丝角黍斗时新。

年年此日人皆醉,能吊醒魂有几人?

——宋 胡仲弓《端午》

端午节诗词选

(唐)文 秀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七律·端午
(唐)殷尧藩
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
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
鬓丝日日添白头,榴锦年年照眼明;
千载贤愚同瞬息,几人湮没几垂名。

竞 渡 歌(节录)
(唐)张建封
五月五日天晴明,杨花绕江啼晓鹰;
使君未出郡斋外,江上早闻齐和声;
使君出时皆有准,马前已被红旗引;
两岸罗衣扑鼻香,银钗照日如霜刃;
鼓声三下红旗开,两龙跃出浮水来;
棹影斡波飞万剑,鼓声劈浪鸣千雷;
鼓声渐急标将近,两龙望标目如瞬;
坡上人呼霹雳惊,竿头彩挂虹霓晕;
前船抢水已得标,后船失势空挥挠。

节令门·端 阳
(清)李静山
樱桃桑椹与菖蒲,更买雄黄酒一壶。
门外高悬黄纸帖,却疑账主怕灵符。

七 律·端午
老 舍
端午偏逢风雨狂,村童仍着旧衣裳;
相邀情重携蓑笠,敢为泥深恋草堂;
有客同心当骨肉,无钱买酒卖文章;
当年此会鱼三尺,不似今朝豆味香。

描写端午节的诗词欣赏

端午节是中国的一个传统节日,古代有很多描写端午节的诗词,现精选一些供朋友欣赏:



五月五日

[宋] 梅尧臣

屈氏已沉死,

楚人哀不容。

何尝奈谗谤,

徒欲却蛟龙。

未泯生前恨,

而追没后踪。

沅湘碧潭水,

应自照千峰。

和端午

[宋] 张耒

竞渡深悲千载冤,

忠魂一去讵能还。

国亡身殒今何有,

只留离骚在世间。

已酉端午

[明] 贝琼

风雨端阳生晦冥,

汨罗无处吊英灵。

海榴花发应相笑,

无酒渊明亦独醒。

午日观竞渡

[明] 边贡

共骇群龙水上游,

不知原是木兰舟。

云旗猎猎翻青汉,

雷鼓嘈嘈殷碧流。

屈子冤魂终古在,

楚乡遗俗至今留。

江亭暇日堪高会,

醉讽离骚不解愁。

午日处州禁竞渡

[明] 汤显祖

独写菖蒲竹叶杯,

蓬城芳草踏初回。

情知不向瓯江死,

舟楫何劳吊屈来 。

端午

[唐] 文秀

节分端午自谁言,

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

不能洗得直臣冤。

七律 端午

[唐] 殷尧藩

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

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

鬓丝日日添白头,榴锦年年照眼明;

千载贤愚同瞬息,几人湮没几垂名。

竞渡歌(节录)

[唐] 张建封

五月五日天晴明,杨花绕江啼晓鹰;

使君未出郡斋外,江上早闻齐和声;

使君出时皆有准,马前已被红旗引;

两岸罗衣扑鼻香,银钗照日如霜刃;

鼓声三下红旗开,两龙跃出浮水来;

棹影斡波飞万剑,鼓声劈浪鸣千雷;

鼓声渐急标将近,两龙望标目如瞬;

坡上人呼霹雳惊,竿头彩挂虹霓晕;

前船抢水已得标,后船失势空挥挠。

节令门·端阳

[清]李静山

樱桃桑椹与菖蒲,更买雄黄酒一壶。

门外高悬黄纸帖,却疑账主怕灵符。

七律.端午

老舍

端午偏逢风雨狂,村童仍着旧衣裳;

相邀情重携蓑笠,敢为泥深恋草堂;

有客同心当骨肉,无钱买酒卖文章;

当年此会鱼三尺,不似今朝豆味香。



浣溪沙

宋 苏轼

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流香涨腻满晴川。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佳人相见一千年。

齐天乐

宋 杨无咎

疏疏数点黄梅雨。殊方又逢重五。角黍包金,草蒲泛玉,风物依然荆楚。衫裁艾虎。更钗凫朱符,臂缠红缕。扑粉香绵,唤风绫扇小窗午。沈湘人去已远,劝君休对酒,感时怀古。慢啭莺喉,轻敲象板,胜读离骚章句。荷香暗度。渐引入陶陶,醉乡深处。卧听江头,画船喧叠鼓。

菩萨蛮

宋 陈义

包中香黍分边角。彩丝剪就交绒索。樽俎泛菖蒲。年年五月初。主人恩义重。对景承欢宠。何日玩山家。葵蒿三四花。

渔家傲

宋 欧阳修

五月榴花妖艳烘。绿杨带雨垂垂重。五色新丝缠角粽。金盘送。生绡画扇盘双凤。正是浴兰时节动。菖蒲酒美清尊共。叶里黄骊时一弄。犹�松。等闲惊破纱窗梦。

念奴娇

宋 张榘

楚湘旧俗,记包黍沈流,缅怀忠节。谁挽汨罗千丈雪,一洗些魂离别。赢得儿童,红丝缠臂,佳话年年说。龙舟争渡,搴旗捶鼓骄劣。谁念词客风流,菖蒲桃柳,忆闺门铺设。嚼徵含商陶雅兴,争似年时娱悦。青杏园林,一樽煮酒,当为浇凄切。南薰应解,把君愁袂吹裂。

喜迁莺

宋 黄裳

梅霖初歇。乍绛蕊海榴,争开时节。角黍包金,香蒲切玉,是处玳筵罗列。斗巧尽输少年,玉腕彩丝双结。舣彩舫,看龙舟两两,波心齐发。奇绝。难画处,激起浪花,飞作湖间雪。画鼓喧雷,红旗闪电,夺罢锦标方彻。望中水天日暮,犹见朱帘高揭。归棹晚,载菏花十里,一钩新月。

花心动

宋 史浩

槐夏阴浓,笋成竿、红榴正堪攀折。菖歜碎琼,角黍堆金,又赏一年佳节。宝觥交劝殷勤愿,把玉腕、彩丝双结。最好是,龙舟竞夺,锦标方彻。此意凭谁向说。纷两岸,游人强生区别。胜负既分,些个悲欢,过眼尽归休歇。到头都是强阳气,初不悟、本无生灭。见破底,何须更求指诀。

贺新郎

宋 许及之

旧俗传荆楚。正江城、梅炎藻夏,做成重午。门艾钗符关何事,付与痴儿呆女。耳不听、湖边鼍鼓。独炷炉香熏衣润,对潇潇、翠竹都忘暑。时展卷,诵骚语。新愁不障西山雨。问楼头、登临倦客,有谁怀古。回首独醒人何在,空把清尊酹与。漾不到、潇湘江渚。我又相将湖南去,已安排、吊屈嘲渔父。君有语,但分付。

《湟水谣》中关于端午节的描写

端午节遇了个好天气。

天空中一片湛蓝,几朵淡淡的云闲得无聊,懒懒散散地在天边逛。

这个日子,是这一片河湟谷地醉得打摆拜的日子。

云雀子像一枚枚微型炮弹,拔地而起,吱吱地唱着,照直射向天的高处,再一个倒栽葱戳地而下,临到地面,忽一下划一道悬乎乎的弧线,复又翾然上天。

男人们一大早出门,从林间芟了柳枝儿来,搭在房沿上,插在门框上,然后,从女人的手中接过为他们准备的或一碗白面,或两个鸡蛋,或半瓶青油,或几根韭菜芫荽,腰里再别一瓶酒,出门到湟水岸边,沙柳丛中,三人一群,五人伙,架起三石一顶锅,来一尕面片。吃完了就喝酒,喝烈性白酒,且不要任何下酒小菜,瓶口儿对嘴吹,大啖一顿。

喝醉了仰面里朝天往草地上一躺,唱《尕老汉》。唱《马五哥》。唱《割韭菜》。唱累了就呼呼大睡,一任虫儿鸣,鸟儿叫。等自己的婆娘娃娃们拉了架子车, 咯噔咯噔将这一家之主往家里弄。

出外野炊,女人们不参加。

大清早,她们送走去野炊的男人们,就在家里做过端阳的吃食。湟谷台地不出糯米之类,妇女们也不知道吃粽子的习惯。每过端午节,她们就拌凉面,做凉粉洗酿皮,烙加了韭菜馅儿的“韭饸子”,做完了给孩子们吃,也不像南方人那样拿了吃食往河里扔。这里的庄稼人不知道端午节这一天有一个叫屈原的老头子跳了汨罗江,只听老人们说,端午节不能吃河里的水,原因是这一天癞蛤蟆在河里洗澡,把水弄脏了。

河湟一带的妇女们过端阳节要绣香包儿。这一天,大人娃娃们都佩带着五彩的香包儿,以示喜庆。

绣香包儿是个凭心眼儿的巧手活,聪明灵巧的大姑娘尕媳妇们能用碎花布、五彩线绣成兔虎十二生相、萝卜、小烟包、双联儿心等各种形像的香包儿,从拇指蛋儿大到茶盘大,里面装上石崖缝里采来的香草,既好看,又好闻,形像活泼,香气袭人。

香包儿还是这一带年轻人相互赠送的定情信物。

她们打扮得花里胡哨,然后春风满面的走出巷道。于是乎,巷道又开始成为女人们笑闹的天地,五彩的香包儿在她们手中来回传看,抢夺,品评,像在唱一台戏,一台唱了千百年的古老的戏。

何贞莲关死了大门。她无心去掺合在那些女人当中。

她的房沿上没搭上柳枝,门框上也未生绿意。男人死了,一个寡妇人家,懒得去弄。

儿子大了点,就不愿老守在当妈的身边。他们有了他们自己的天地。前两天,娘家妈来看她,守业儿硬跟着外奶奶走了。

麻脸婶婆也被她的姑娘邀走了,是用毛驴驮走的,说是想她的妈妈,要把妈妈邀去住上一半个月。

儿子不在了跟前,麻脸婶婆也不在了跟前她越加感到了极端的孤独。一股无法排遣的烦闷堵在心口,咽不下,吐不出来。

那些个失去了公鸡的母鸡们不安地咯咯着,并无多少觅食兴趣。

不该打死那只公鸡。她哀哀地想。那一剪刀咋就那么准呢?只一下,它就栽倒了,就那么踢腾了几下死了。

这一下,它们也跟我一样了。

没有男人的女人跟没有公鸡的母鸡一样。

再抓一个公鸡来。抓一个漂漂亮亮,高高大大的公鸡,再也不打它。它想咋样,就咋样。只要母鸡们再不孤单。

她几乎要落泪了。

她又想起了那个劝她养公鸡的货郎。

已经一年多了,整整一年多了,他再没有在骆驼湾闪过面。

兴许肩头上那块补丁又叫那担子磨穿了呢?没有女人的男人也清苦,心里没个想头,也没个盼头,有个头痛脑热的,连给一碗水、加一件衣的人也没有。

给守业的“白兔抱萝卜”香包儿绣好了,又打了两个长长的红丝线穗子,蛮好看。

过几天去娘家给他带去。她想。

手头还有一块小小的红绸子。还绣吗?绣个啥呢?“双联儿心”?唉——给谁?“双联儿心”是给联手(情人)的。联手?

她的心里好空。自打男人死后,这空落落的心再也没有人来占了。

他死了,自己干净了。想他,活不了,盼他,连睡梦里也不来。

听说女人的心里有两个窝,一个是留给儿女的,一个是留给男人的。男人没有了,一个窝就空了。可那窝总也长不实,还空着,等谁呢?

这个窝门上又有那么多的人看着,守着,谁又敢进去呢?

她又想起了满仓媳妇,想起了那被烟熏烤黑了的阴山崖壁。

她想起了麻脸婶婆。

她打了一个冷颤。

倏地,她愣住了,“双联儿心”!她竟在无意中绣成了一个红血欲滴的双联儿心!

贼婆娘,你想给谁?她脸一红,心一跳,狠狠地骂了自己一声……

河湟谷台地的天是孙猴子的脸。

端午节临近黄昏时分,黑煞煞的云如一帮无恶不作的土匪,突然从山的一边压了过来。

“轰隆隆……”闷闷的雷震得地面发颤。

“劈,叭,劈,叭……”

指头蛋儿大的雨点先零零碎碎地落下来,一落到发烫的黄土地,立即渗化开铜钱大一个圆。

老人们一看便明白,一场恶雨已在云层里酝酿,随时都有可能把一场灾难强加在骆驼湾人的头上。

汉子们的醉意也突然消失了,瞪圆了眼睛,看看天,又看看庄稼地。

“打——过——雨——了——!”

老人们首先清醒过来,登上庄子西头的小山包上,齐声呐喊。

庄稼汉们纷纷出动,跑上山包,从山包上的一间土房里搬出一门门锈得发了红的打从前清时留下来的老火炮,由两个汉子支起炮口,调整好角度,一个汉子找出药皮袋,用镶有黄铜皮边的黑牛角罐往炮口中灌进足够量的火药,再钝齐了,灌进鸽子蛋大的混合了女人月经、白狗血的红胶泥脏弹儿,点燃艾药绳,炮口对准云头,“咚!咚!咚”惊天动地打了出去。

多少年来,他们就用这老火炮与老天斗,打退过老天爷不少次不怀好意的进攻。

可这一天,老天被激怒了,它一伸火舌,“咔嚓嚓!”一声便击倒了庄子口上那棵长了几百年、据说能显神显灵的挂满了红布条的“神柳”。

一股青烟从“神柳”的躯干里冒了出来,几只在它的树洞里藏身的鸦雀,像焦炭一样掉到了地上。

人们惊呆了。

“还打不打?”

胆小的问老人们。

老人们那一撮撮的山羊胡开始颤抖起来,他们无所适从。

“打!”哑叫驴突发一声喊。

“对,对!多装脏蛋儿!多下火药!”

汉子们齐声呐喊。

“咚!咚!咚!!!”

火炮又响了起来,震得小山包酥酥地住下滑土。

“啪啦啦……”

老天开始反击,跟脏蛋儿一般大的冰雹砸了下来,直砸得树叶纷纷落,栖息在树梢间的鸦雀个个中弹落地。

“咚!咚!咚!咚!咚!”

汉子们咬着牙还在朝那黑沉沉的云头打。

老人们面如土色,退进土房,面朝西天,扑通通跪倒在地,口中念念有词,磕头如捣蒜。

炮声终于哑了。

巷道里一片白色的弹丸在跳。

看着掷地有声的冰雹,听着发狠要把骆驼湾,不,把整世界劈为两半的炸雷声,何贞莲像一只被猫逼进了死角的小老鼠。

她蹴在柱子根里,身上打着寒战,眼中露着惊慌,牙关在打内战。

要是儿子在身旁多好?要是有个大男人在,那就什么也不用怕了。

可是,偌大个院里,就她一个人,一个人。没有人能给她心灵上的慰藉,哪怕是对她说一句:“不要怕,有我呢!”没有。

“哐当!”

突然间,大门被撞开,疯牛般冲进一个人来。

“妈呀!”

她变声变嗓地惊叫一声,跳了起来。

“大嫂……”

“你,你,你是谁?”

“我?你认不了我了?一年前……”

他的周身湿透了,头发让牛舔过了一般紧贴在头皮上,一串串,一串串的水珠儿正滚豆儿一样从他的脸上往下滚。

“是……你……”

“是我。”

“咔嚓嚓!”

一道闪电照亮了骆驼湾所有的一切,包括何贞莲那张突然变得煞白的脸。

二十多年后,在给守业娶媳妇的那天早上,当新媳妇玉芬在一挂震耳欲聋的鞭炮声中走进大门时,她突然想到了二十多年前的这一幕。但她仍然像过去每一次的回忆一样理不清,面对着突然像幽灵般冲进她的院落,立在她面前的货郎,在那一瞬间,她的脑海中究竟闪过了什么。

过几日便是中秋了。今晚,月光如银,我独坐于阳台牵牛花花架下,一盏清茗,一册薄词。清辉似水,在我的衣衫上静静流泻……
不由想起家乡来了。
家乡的中秋是热闹的、恬适的。家家都要量一笸箩的新糯米,做“麻糍”。糯米蒸熟了,倒进竹篓里,当家的早歇了农活,在河塘边洗干净了泥脚,掮着糯米饭篓过来了。舂糯米团一般在晒谷场上进行。白天,白炽灯就拉起在屋檐下了,黄瓜架儿、晾衣杆儿,能架起的地方都拉上。蹲在角落睡大觉的石臼被搬出来了,木头楔子捣得香喷喷的糯米团,又滑又嫩。那捣楔子的都是身强力壮的男人,也有身杆精瘦、面色红润得象虾子一样的老头。蹲在边上,手往石臼里捋着的是女人。女人的手臂上卷着袖子,不白,夏忙晒了一季,黑得油亮。油亮的手在白花花的糯米团上翻腾,象泥鳅一样润滑。男人的背脊光着,汗似水一般的淌,滑亮亮,清光光的一片。他们侧身一个马步,双手轮起楔子,前腿膝盖一伸一曲,脚板“哼哧哼哧”地踩着节奏,简直是翩然起舞。优美的“哼哧”声招徕许多看客。看客们三五成群,坐着、蹲着、靠着四周的矮墙垛。女人们拉家常,比谁的衣服料子鲜;男人们话庄稼,比谁家的稻子收成好;孩子们不错过这个好机会,放着胆子追逐嬉戏。一家舂完了,早有下一家等在边上了。人们赞美男人的好筋骨,赞美女人糯米煮得香,赞美这家的黄瓜杈攀得高,赞美那家田里的晚谷苗儿下得早下得青……

中华民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中国人民是文明、智慧的人民,中国文化是博大精深的文化,尤其是许多传统的节日文化,都沉淀着厚重的民族文化的精华:
春节是中华民族传统的喜庆团圆节日,人们辛勤忙碌了一年,在新的一年开始的时候,走亲访友,互致祝福,回顾过去,展望未来,老老少少,团团圆圆,全家幸福,和谐美满,该是多么愉快的节日呀!清明节,我们可以踏青、扫墓,缅怀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寄托我们对已逝亲人的哀思。端午节,是专为纪念伟大爱国诗人屈原的,这一天,我们可以划龙舟、吃粽子……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中秋节是继春节之后的又一举家团圆的节日,我们可以再一次全家团圆在花前月下,赏桂花,吃月饼,品美酒,话别离,孝敬长辈,关爱晚辈,其乐融融……
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些节日文化,彰显的不仅仅是某时某地的民情风俗,更重要的是它彰显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勤劳善良,勇猛机智等传统美德和古朴纯正、博大精深的民俗文化。这些都是不可或缺的人类精神遗产!

节日像一个巨大的聚焦镜,把平日的欢乐浓缩了起来,把人们的心态凸现了出来。
--题记
“一心只读圣贤书,两耳不闻窗外事。”身为高三学生,而且还是位住读的,所做所为往往配得上这两句。
所以说,节日对我而言不仅仅是休息,还带着些获取社会信息的意味。于是我便睁大了眼睛,用一个稚气未脱,充满幻想的青年的心去观察这个社会。
吃中午饭时打开收音机,听到一个“大家谈国庆”的节目。几位中年人好激动,说话都结巴了。这时我才有点明白父辈的心情。
他们都说,好感动好兴奋,祖国如此富强如此奋进,令人扬眉吐气。他们也谈到了过去,五六十年代是以突出政治为主,大游行大阅兵、是从国强来体现民心的;而现如今,从某种意义上讲。更注重突出大众群体的样和欢乐,是从民富来体现国强的。
说者有意听者有心,我连连点头。
亚运会正好开幕,中国举重女将“力拔山兮气盖世”,勇挫群芳。中国队一天连夺8金,破7项世界纪录。
我为中国感到骄傲,这赤子之情,这金牌,都是儿女献给她生日的礼物。
清晨起床,便陪着爸爸妈妈上街买菜。
去菜场要过一条河,现在桥拆了,只好从边上的简易钢索桥过去。人真多,桥上挤得满满的。走到桥中间,哇,晃动得好厉害。低头一瞥更是心惊肉跳,从木板缝中竟然可以看见波涛滚滚的急流。我走着,步履不稳,像喝醉了的老头。我不满地嘟噜着:“什么年代了,还要过‘泸定桥'!”爸爸却极兴奋:“等新桥造好了,我们的交通就更畅通了,吃这么点苦算什么!”
菜场人更多。蛋禽菜鱼肉的品种不必细叙,我特别注意价格。这是因为学校食堂的菜价涨得很猛,而且我国上半年的物价指数也居高不下。一叶知秋,关心时事,我作个小小调查。情况比我想象得好,菜场工作得力,每种食品都明码标价,价格基本与平时持平。
国庆晚会可真是大快人心鼓舞人心。火树银花不夜天,各族人民共欢庆。十万人高唱国歌,那气势那威力,“雄鸡一唱天下白”。
老爸比我还激动。平时连看电视都会睡着的他,今天兴奋到夜里3点,真稀奇。
踏上归途。眼帘中忽然映入一幅标语:“团结拼搏,努力进取。自加压力,敢于争先”。我想,这不正代表了中国的国风,中华民族的民风吗?
我被自己的所见所闻感动着,缠绕着。我心中充溢着一种莫名的激动,我怀着讴歌和赞美的心情,望着一幢幢高耸林立、如积木般整齐的楼房,望着一块块长势良好、散发着收获的气息的良田,望着宽阔的街道中川流不息的车辆,望着身形矫健充满自信和欢愉的人民……

中国传统节日——清明节

清明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他大约始于周代,已有两千五百多年的历史了。
清明节最开始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节气,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所以有“清明前后,种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后来,由于清明与寒食的日子接近,而寒食是民间禁火扫墓的日子,渐渐地,寒食与清明就合二为一了。所以,清明节也是重要的祭拜祖先的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按照旧的习俗,扫墓时,人们要携带酒食果品、纸钱等物品到墓地,将食物供祭在亲人墓前,再将纸钱焚化,为坟墓培上新土,折几枝嫩绿的新枝插在坟上,然后叩头行礼祭拜,最后吃掉酒食回家。唐代诗人杜牧的诗《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写的就是清明节的特殊气氛。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它是在每年阳历的4月5日,这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绿的时节,也正是人们春游的好时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并开展打马球、荡秋千、蹴鞠、插柳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的习俗。相传这是因为清明节要寒食禁火,为了防止寒食冷餐伤身,所以大家来参加一些体育活动,以锻炼身体。因此,这个节日既有祭扫祖坟生别死离的悲伤,又有踏青游玩的欢乐,是一个富有特色的节日。

我们炎黄子孙知道自己的民族生存和发展的历史是什么中华民族的文化精髓,需要我们传承和宏扬的内容,告诉我们历史长河是没有尽头的,更不能断流。
圣诞节 元旦相继在商店的拥挤,电视里的喧闹,人们的祝福中过去了.假期会朋友话长短,把平日的牢骚和恩怨,沾上酒精和姜蒜与朋友进行交换,无论来自天南还是海北。
可是,我总感觉这些节日不是我们的,只有农历正月处一才是我们的日子.还记得不?那时你还是流口水的年龄,听大人说,初一这天给谁磕头谁就给压岁钱,于是你就不论大人小孩认识的不认识的见人就叩,就连那身一年才有一次的新衣服也在所不惜;有时能得到一毛两角,但更多的只是博得满场的欢笑,但那笑是温馨的,充满了喜悦和祝愿.还记得不?为了一听到鞭炮声就能立即冲出去捡地上的落炮而久久不肯脱衣睡觉,为了和弟弟争抢初一早上放鞭炮
的权利,你答应把一半压岁钱分给弟弟.那震人心魄的炮声是你一年的期盼,刚过完这一天你就开始问大人,来年的这一天还有多远?
大红的对联和噼噼叭叭的鞭炮声是一年中的温馨,压岁钱是一年中的期盼;现在的你再也不会为压岁钱而兴奋,也不会为捡落炮而彻夜不眠,然而这都成了你永远的财富和最美好的回忆.今年在我们的节日里,在异国他乡,让我们在梦里点燃一串鞭炮,在心中贴上一副对联.
中华文化在历史上影响了整个东亚,中国的传统节日曾经也如今天的“圣诞节”一样,在异国生根发芽。而东亚一些国家一直很珍惜从中国舶来的节日,他们不但热热闹闹过端午、中秋,就是我们几乎忘记的“乞巧节”、“中元节(盂兰盆节)”在东亚一些国家还古风犹存。

五月初子时,端午又复至.
渺渺汨罗边,先人身已逝.
忠臣恋故国,良禽思旧枝.
知而不复见,心花开无日.
双眼影重重,只身行迟迟.
迟行遇他者,总误作故知.
故知不相见,夜起感露滋.
日暮起晚床,狠命吃粽子

端 午
(唐)文 秀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七律.端午
(唐)殷尧藩

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
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
鬓丝日日添白头,榴锦年年照眼明;
千载贤愚同瞬息,几人湮没几垂名。

竞 渡 歌(节录)
(唐)张建封

五月五日天晴明,杨花绕江啼晓鹰;
使君未出郡斋外,江上早闻齐和声;
使君出时皆有准,马前已被红旗引;
两岸罗衣扑鼻香,银钗照日如霜刃;
鼓声三下红旗开,两龙跃出浮水来;
棹影斡波飞万剑,鼓声劈浪鸣千雷;
鼓声渐急标将近,两龙望标目如瞬;
坡上人呼霹雳惊,竿头彩挂虹霓晕;
前船抢水已得标,后船失势空挥挠。

节 令门.端 阳
(清)李静山

樱桃桑椹与菖蒲,更买雄黄酒一壶。
门外高悬黄纸帖,却疑账主怕灵符。

七 律.端午
老 舍

端午偏逢风雨狂,村童仍着旧衣裳;
相邀情重携蓑笠,敢为泥深恋草堂;
有客同心当骨肉,无钱买酒卖文章;
当年此会鱼三尺,不似今朝豆味香。

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些节日文化,彰显的不仅仅是某时某地的民情风俗,更重要的是它彰显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勤劳善良,勇猛机智等传统美德和古朴纯正、博大精深的民俗文化。这些都是不可或缺的人类精神遗产!


有关节日风俗的名篇
1、《元日》宋朝·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释义:阵阵轰鸣的爆竹声中,旧的一年已经过去;和暖的春风吹来了新年,人们欢乐地畅饮着新酿的屠苏酒。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他们都忙着把旧的桃符取下,换上新的桃符。2、《春雪》唐朝·韩愈 新年...

描写节日风情的好词好句好段
——名东名段 8.晚会结束时,夜已深了。这时大家才发现,地上已经一片皆白,空中飘着大雪。这 是一个寒冷的冬夜,但年轻人热情的笑语似乎把寒意驱散了。城市已经披上了节日的盛 装,街道上空悬挂着五颜六色的彩旗,商店橱窗里灯火辉煌,霓虹灯广告放射出炫目的光 芒。一些人家的庭院...

求中国七大传统节日各有哪些诗句描写到,分别举例4句。
(一)普天同庆新春至——春节拜年(明)文征明 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敝庐。我亦随人投数纸,世情嫌简不嫌虚。(二)火树银花不夜天——元宵《元 宵》 (明) 唐寅有灯无月不娱人,有月无灯不算春。春到人间人似玉, 灯烧月下月如银。满街珠翠游村女,沸地笙歌赛社神。 不展芳尊...

大的节日文言文
《甲午元旦》诗分两大段,前四句写除夕,围炉守岁,饮酒消夜。第三句过渡,借分赠。 *** 钱 ”暗示旧年已去,新岁已来。后四句转入写元旦。点爆竹,换桃符,听乐曲.拜新年。字里行间,跃动着孔尚任一颗赤诚的童心。《甲午元旦》全诗反映出他脱离官场后心情的恬静和愉悦。 《卖痴呆词》-(唐)范成大 除夕更阑人不睡...

关于中国传统节日的故事
这风俗越传越广,成了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 四、端午的故事: 1、很久以前,上虞古舜江西岸的凤凰山下有个小渔村。村里有个姓曹的渔夫。渔夫有个女儿叫曹娥。 一年春夏之间,两岸连续大雨,舜江洪水暴涨。曹娥她爸怕错过渔汛,他不顾曹娥反对出江去捕鱼。 2、父亲去了,曹娥在家不放心。她一次次跑到江堤上去...

关于描写节日的名段(最好是端午)
端午节是中国的一个传统节日,古代有很多描写端午节的诗词,现精选一些供朋友欣赏: 诗五月五日 [宋] 梅尧臣 屈氏已沉死, 楚人哀不容。 何尝奈谗谤, 徒欲却蛟龙。 未泯生前恨, 而追没后踪。 沅湘碧潭水, 应自照千峰。 和端午 [宋] 张耒 竞渡深悲千载冤, 忠魂一去讵能还。 国亡身殒今何有, 只留...

名家散文选段里的中秋习俗美景
中秋节 萧红 记得青野送来一大瓶酒,董醉倒在地下,剩我自己也没得吃月饼。小屋寂寞的,我读着诗篇,自己过个中秋节。我想到这里,我不愿再想,望着四面清冷的壁,望着窗外的天。云侧倒在床上,看一本书,一页,两页,许多页,不愿看。那么我听着桌子上的表,看着瓶里不知名的野花,我睡了...

关于中国传统节日资料
2、中秋节 又称月夕、秋节、仲秋节、八月节、八月会、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女儿节或团圆节,是流行于中国众多民族与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时在农历八月十五;因其恰值三秋之半,故名,也有些地方将中秋节定在八月十六。根据中国的历法,农历八月在秋季中间,为秋季的第二个月,称为“...

中国传统节日内容
禁烟火,只吃冷食。并在后世的发展中逐渐增加了祭扫、踏青、秋千、蹴鞠、牵勾、斗鸡等风俗,寒食节前后绵延两千余年,曾被称为中国民间第一大祭日。寒食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中唯一以饮食习俗来命名的节日。在这段无火的时间里,人们必须准备足够的熟食以冷食度日,即为“寒食”,故而得名“寒食节”。

中国传统节日故事
又称月夕、秋节、仲秋节、八月节、八月会、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女儿节或团圆节,是流行于中国众多民族与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时在农历八月十五;因其恰值三秋之半,故名,也有些地方将中秋节定在八月十六。中秋节自古便有祭月、赏月、拜月、吃月饼、赏桂花、饮桂花酒等习俗,流传至今...

通城县19735164708: 用端午节写一段话能怎么写呢? -
检茅艾达: 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过端午节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端午节在我国每年农历的五月初五.传说,在五月初五这天,屈原得知楚国被秦国打败后,他心想:我连国都没有了,活着还有什么用呢?于是,屈原跳进汨罗江里而死了.为了找...

通城县19735164708: 关于端午的诗句古诗 -
检茅艾达: 1、《端午》 唐·文秀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2、《竞渡歌》 唐·张建封 五月五日天晴明·,杨花绕江啼晓鹰; 使君未出郡斋外,江上早闻齐和声; 使君出时皆有准,马前已被红旗引; 两岸...

通城县19735164708: 形容端午节的诗词有哪些? -
检茅艾达: 1.官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 ——唐 杜甫《端午日赐衣》 2.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唐 文秀《端午》 3.五色新丝缠角粽,金盘送,生绡画扇盘双凤.——宋 欧阳修《鱼家傲》4.好酒沈醉酬佳节,十分酒,一分歌. ——宋 苏轼...

通城县19735164708: 描写端午节的古诗句 -
检茅艾达: 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 —— 李隆基《端午》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 —— 苏轼《浣溪沙·端午》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 —— 陆游《乙卯重五诗》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 —— 殷尧藩《端午日》屈子冤魂终古在,楚乡遗俗至今留. —— 边贡《午日观竞渡》

通城县19735164708: 描写端午节最为精彩的一个场面 -
检茅艾达: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在我们的记忆中,端午给人的印象除了玩就是吃.在端午节期间,我们除了可以吃上香喷喷的鸭蛋,还有让人记忆深刻的粽子呢?包粽子也是端午的保留节目之一.妈妈...

通城县19735164708: 我国传统节日端午节的作文 -
检茅艾达: 我国传统节日端午节 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是端阳节,又叫端午节.在这一天家家户户包粽子、买粽子、吃粽子、赛龙舟.每到这一天,家家门前挂起菖蒲、艾草,走在街上,到处散发着淡淡的幽香.妇女们总是在端午节的前一天把浸泡过的...

通城县19735164708: 描写端午节的诗句有哪些?写好作者和题目 -
检茅艾达:[答案] 端午日赐衣唐 杜甫 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 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 自天题处湿,当暑著来清. 意内称长短,终身荷圣情. 浣溪沙 宋苏轼 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流香涨腻满晴川. 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佳人相见一千年.

通城县19735164708: 有关端午节的诗句?请问有关端午节的诗句有那些?作者等
检茅艾达: 端午临中夏,时清人复长. ——唐 李隆基《端午武成殿宴群官》 四时花竞巧,九子粽争新. ——唐 李隆基《端午三殿宴群臣探得神字》 官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 细葛...

通城县19735164708: 有关端午节的作文高一600字
检茅艾达: 端午节的作文高一600字1星期四,我看到奶奶在团箕里拨弄壳是黑黑的豆子.我问奶... 今天,当端午再次来临之际,请每个中国人,都过好属于我们自己的节日. 端午节的...

通城县19735164708: 最好的端午节作文600字
检茅艾达: 最好的端午节作文600字1因为放假,所以我起的比平时稍晚一点.当我睁开眼睛的时候,却发现我的手上脚上都被带上了五彩线.五彩线是由红、粉、黄、绿、蓝五种颜色...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