谒金门·春漏促原文|翻译|赏析_原文作者简介

作者&投稿:系秀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谒金门·春漏促

[作者] 韦庄   [朝代] 五代

春漏促,金烬暗挑残烛。一夜帘前风撼竹,梦魂相断续。

有个娇娆如玉,夜夜绣屏孤宿,闲抱琵琶寻旧曲,远山眉黛绿。

《谒金门·春漏促》注释

⑴春漏促——春夜滴漏声急促。
⑵金烬——灯烛燃后的余灰。
⑶娇娆——形容美丽妩媚。这里指代美女。一作“娇饶”。
⑷“寻旧”曲——寻求往日与情人共赏的曲调。
⑸“远山”句——眉黛如远山翠绿。《西京杂记》:“文君姣好,眉色如望远山,脸际常若芙蓉。”

《谒金门·春漏促》赏析

这首词上片写女子春宵不眠,是通过她的感受表达的。因为夜深,又不能入睡,所以感到特别寂静;因为静也就感到漏壶的滴声特别响。特别是“促”字,份量相当重,它不是指时间过得快,而是表达女主人公的不安和烦躁。“金烬”句,从女主人公的行动中显示了她长夜不眠。灯暗了又挑,挑了又暗,直到烛残火烬。她的行动是无聊的,情绪是纷乱的。“一夜”二句情景合写。
人将女子的孤独难眠之状,织入断断续续的竹声之中,把帘前风响与魂牵梦绕交融在一起,韵致无穷。
下片点出女子的状态和表情。“有个”二句是上片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娇娆”是借代,以见女子的美丽。然而这样艳美的人儿,都是“夜夜绣屏孤宿”。一个“孤”字,不单是“孤独”,而是上片女子复杂心绪的凝结。这两句从女主人公外表的“美”与她处境的“孤”的矛盾中,显示了她内心的怨情。“闲抱”句是上片“金烬暗挑”行动的持续,是上句“孤宿”的进一步刻画,突现了她的凄凉。以往可能是高高兴兴地弹奏,而此时只是无聊地抱起了旧日的琵琶。“寻旧曲”也是对过去欢乐时刻的回忆,并想借回忆来冲淡眼下的孤独与凄凉,但回忆也解脱不了困境,而只能更增加孤苦。“远山眉黛绿”一句结尾,以貌写情,女主人公的愁容怨态跃然纸上。

《谒金门·春漏促》相关内容

评析作者:佚名  这首词上片写女子春宵不眠,是通过她的感受表达的。因为夜深,又不能入睡,所以感到特别寂静;因为静也就感到漏壶的滴声特别响。特别是“促”字,份量相当...

《谒金门·春漏促》作者韦庄简介

韦庄(约836年─910年),字端己,汉族,长安杜陵(今中国陕西省西安市附近)人,诗人韦应物的四代孙,唐朝花间派词人,词风清丽,有《浣花词》流传。曾任前蜀宰相,諡文靖。早年屡试不 第,直到乾宁元年(894)年近六十方考取进士,任校书郎 。李询为两川宣瑜和协使 ,召为判官 ,奉使入 蜀,归朝后升任左补阙 。天复元年(901),入蜀为王建掌书记,自此终身仕蜀。天祐四年(907)劝王建称帝,为左散骑常侍 ,判中书门下事,定开国制度。官 终吏部侍郎兼平章事 。工诗 ,多以伤时 、感旧、离 情、怀古为主题,其律诗 ,圆稳整赡,音调浏亮,绝 句情致深婉,包蕴丰厚,发人深思;尤工词 ,与温庭 筠同为“花间派”代表作家,并称“温韦”。其词多写自身的生活体验和上层社会之冶游 享乐生活及离情别 绪,善用白描手法,词风清丽。《全唐诗》录存其诗六卷,录诗三百一十六首 。另有《浣花词》辑本,存词 五十五首。诗词都很有名,诗方面今传《浣花集》十卷。韦庄曾经家陷黄巢兵乱,身困重围,又为病困。 中和三年(883年)三月,在洛阳,著《秦妇吟》。长诗《秦妇吟》反映战乱中妇女的不幸遭遇,在当时颇负盛名,但诗中对黄巢农民起义军颇多诋毁。后人将《孔雀东南飞》、《木兰诗》与韦庄的《秦妇吟》并称为“乐府三绝”。

韦庄的其它作品

○ 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

○ 长安清明

○ 台城

○ 思帝乡·春日游

○ 菩萨蛮

○ 韦庄更多作品




形容美女的文言文
7、有个娇娆如玉,夜夜绣屏孤宿,闲抱琵琶寻旧曲,远山眉黛绿。 ___五代 韦庄《谒金门·春漏促》 译文:闺房之中,有个娇娆如玉的佳人,夜夜空守绣屏,孤枕独眠。 闲极无聊之时,她抱起琵琶弹起旧曲,她的眉黛像翠绿的远山一般。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

问几首古诗
罗帐灯昏,哽咽梦中语:是他春带愁来,春归何处?却不解、将愁带去!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天街小雨润如酥, 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 绝胜烟柳满皇都。回答者:tianlong_80 - 高级经理 六级 8-23 00:30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韦庄的菩萨蛮,五首
须愁春漏短,莫诉金杯满。遇酒且呵呵,人生能几何。白话译文:今天晚上劝您务必要喝个一醉方休,酒桌前千万不要谈论明天的事情。就珍重现在热情的主人的心意吧,因为主人的酒杯是深的,主人的情谊也是深的。我忧愁的是像今晚这般欢饮的春夜太短暂了,我不再推辞说您又将我的酒杯斟得太满。既然有酒...

立春关于茶的诗句
7、食罢一觉睡,起来两碗茶;举头看日影,已复西南斜;乐人惜日促,忧人厌年赊;无忧无乐者,长短任生涯...原文: 律回岁晚冰霜少,春到人间草木知。 便觉眼前生意满,东风吹水绿参差。 汉宫春·立春日 朝代:

红楼梦第十八回原文
彼时宝玉尚未作完, 只刚作了"潇湘馆"与"蘅芜苑"二首,正作"怡红院"一首,起草内有" 绿玉春犹卷"一句.宝钗转眼瞥见,便趁众人不理论,急忙回身悄推他道:"他因不喜` 红香绿玉'四字,改了`怡红快绿',你这会子偏用`绿玉'二字,岂不是有意和他争驰了?况且蕉叶之说也颇多,再想一个字改了罢."宝玉见宝钗如...

韦庄的简介
风格上,韦词不象温词那样浓艳华美,而善于用清新流畅的白描笔调,表达比较真挚深沉的感情,如〔浣溪沙〕“夜夜相思更漏残”、〔女冠子〕“四月十七”、“昨夜夜半”等。他有些词还接受了民间词的影响,用直截决绝之语,或写一往情深,或写一腔愁绪。如〔思帝乡〕“春日游”的“妾拟将身嫁与,一生休...

丑奴儿原文_翻译及赏析
猜您喜欢春漏促。谁见两人心曲。罨画屏风银蜡烛。泪珠红蔌蔌。懊恼欢娱不足。只许梦中相逐。今夜月明何处宿。画桥春水绿。——宋代·陈克《谒金门》 谒金门 春漏促。谁见两人心曲。罨画屏风银蜡烛。泪珠红蔌蔌。 懊恼欢娱不足。只许梦中相逐。今夜月明何处宿。画桥春水绿。二月风光浓似酒,...

关于春天的万物诗句古诗
描写春天景色的古诗篇2:浣溪沙·风压轻云贴水飞 朝代:宋代 作者:苏轼 原文: 风压轻云贴水飞,乍晴池馆燕争泥。沈郎多病不胜衣。 沙上不闻鸿雁信,竹间时听鹧鸪啼。此情惟有落花知! 描写春天景色的古诗篇3:愁倚阑·春犹浅 朝代:宋代 作者:程垓 原文: 春犹浅,柳初芽,杏初花。杨柳杏花交影处,有人家。 玉窗明...

王安石描写春天青山绿水的诗句
—— 王安石《谒金门·春又老》。 3.王安石的春天诗句 《泊船瓜洲》 年代: 宋 作者: 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春夜》 年代: 宋 作者: 王安石 金炉香烬漏声残,剪剪轻风阵阵寒。 春色恼人眠不得,月移花影上栏杆。 《春郊》 年代: 宋 作者: ...

汪莘谒金门原文及赏析
“檐溜滴。都是春归消息。”暮春时节的雨,雨滴疏而雨点大,落在屋瓦之上顺着专为流雨水而设的檐溜往下滴,声声清晰入耳,仿佛都在报告着春天归去的消息。《谒金门》先以声音起首,马上为读者提供了一个非常典型的暮春景象。“都是春归消息”,这看似冷静陈述却饱蕴着情感的句子,诉说着词人不愿让春...

宁河县19364334882: 韦庄《谒金门》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
睢录复方: 谒金门·唐·韦庄 春漏促,金烬暗挑残烛.一夜帘前风撼竹,梦魂相断续. 有个娇娆如玉,夜夜绣屏孤宿,闲抱琵琶寻旧曲,远山眉黛绿.这首词抒写了女子的孤独哀怨.上片写女子春宵不眠,是通过她的感受表达的.因为夜深,...

宁河县19364334882: 韦庄《谒金门》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
睢录复方: 百度上也有解答:谒金门·唐·韦庄 春漏促,金烬暗挑残烛.一夜帘前风撼竹,梦魂相断续.有个娇娆如玉,夜夜绣屏孤宿,闲抱琵琶寻旧曲,远山眉黛绿.这首词抒写了女子的孤独哀怨.上片写女子春宵不眠,是通过她的感受表达的.因为夜深,又...

宁河县19364334882: 谒金门这首诗的意思 -
睢录复方: 谒金门·风乍起 作者:冯延巳 原文: 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 闲引鸳鸯香径里,手挼红杏蕊. 斗鸭阑干独倚,碧玉搔头斜坠. 终日望君君不至,举头闻鹊喜. 译文 春风乍起,吹皱了一池碧水.(我)闲来无事,在花间小径里逗引池中的鸳鸯,随手折下杏花蕊把它轻轻揉碎.独自倚靠在池边的栏杆上观看斗鸭,头上的碧玉簪斜垂下来.(我)整日思念心上人,但心上人始终不见回来,(正在愁闷时),忽然听到喜鹊的叫声.

宁河县19364334882: 翻译:李好古的《谒金门》上阙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
睢录复方: “花过雨,又是一番红素.”“花过雨”,亦作“花遇雨”.一般说来,花儿经过风雨之后,往往“零落成泥碾作尘”,或“湿红无力飞”.词人们这样写又往往是通过写花的飘零,表现人的青春难再,红颜易老.李好古在这里则表现的是另一...

宁河县19364334882: 有几首诗麻烦翻译一下(急)
睢录复方:晚唐词人冯延巳的《谒金门》,全文如下: 风乍起,吹绉一池春水.闲引鸳鸯香径里,手捋红杏蕊. 斗鸭阑干独倚,碧玉搔头斜坠.终日望君君不至,举头闻鹊喜. 翻译如下: 春风乍起,吹皱了一池碧水,这本是春日平常得很的景象.可是有...

宁河县19364334882: 南唐·冯延巳《谒金门》词:“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求注解 -
睢录复方: 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 闲引鸳鸯香径里.手捋红杏蕊. 斗鸭阑干独倚,碧玉搔头斜坠. 终日望君君不至,举头闻鹊喜. ——(南唐)冯延巳 原形容风儿吹皱水面,波浪涟漪.后作为与你有何相干或多管闲事的歇后语.

宁河县19364334882: 帮帮忙吧... 《谒金门》李好古 中的“谁在玉关劳苦?谁在玉楼歌舞?”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加以赏析. -
睢录复方: .“谁在玉关劳苦,谁在玉楼歌舞?”这里用了一个对比句,形象地反映了当时的现实.当时一方面是戌边将士风餐露宿,日夜守卫边关;一方面是南宋统治者和达官贵人们在灯红酒绿中寻欢作乐.这种强烈的对比,表现了诗人爱憎分明的爱国情感,“玉关”,原指玉门关,在甘肃.唐王之焕《凉州词》中曾有“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的名句.玉门关外,春风不度,杨柳不青,表现边地苦寒.后来“玉关”一向泛指边塞.“玉楼”,华美的高楼,代指歌舞之地.“玉楼歌舞”,则是对昏君佞臣、达官贵人醉生梦死生活的典型写照.如“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薰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宋·林升《西湖》)又如“不信楼头杨柳月,玉人歌舞未曾归.”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