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无风雨也无晴”是什么意思?

作者&投稿:吉购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也无风雨也无晴”的意思是:不管它是风雨还是放晴。


这句词出自于《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宋代·苏轼,这首记事抒怀之词作于宋神宗元丰五年(公元1082年)春,当时是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的第三个春天。词人与朋友春日出游突遇风雨,词人却毫不在乎,泰然处之,吟咏自若,缓步而行。


整首词的原文如下: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苏轼 〔宋代〕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整首词说的是什么意思呢?将它翻译成白话文如下:

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的三月七日,在沙湖道上赶上了下雨,有人带着雨具先走了,同行的人都觉得很狼狈,只有我不这么觉得。过了一会儿天晴了,就做了这首词。

不用注意那穿林打叶的雨声,何妨放开喉咙吟咏长啸从容而行。拄竹杖、穿芒鞋,走得比骑马还轻便,一身蓑衣任凭风吹雨打,照样过我的一生!

春风微凉吹醒我的酒意,微微有些冷,山头初晴的斜阳却应时相迎。回头望一眼走过来的风雨萧瑟的地方,我信步归去,不管它是风雨还是放晴。


其中有一些字词,我觉得有必要单独解释一下:

定风波:词牌名。

沙湖:在今湖北黄冈东南三十里,又名螺丝店。

狼狈:进退皆难的困顿窘迫之状。

已而:过了一会儿。

穿林打叶声:指大雨点透过树林打在树叶上的声音。

吟啸:吟咏长啸。

芒鞋:草鞋。

一蓑烟雨任平生:披着蓑衣在风雨里过一辈子也处之泰然。一蓑(suō):蓑衣,用棕制成的雨披。

料峭:微寒的样子。

斜照:偏西的阳光。

向来:方才。萧瑟:风雨吹打树叶声。

也无风雨也无晴:意谓既不怕雨,也不喜晴。


  此词为醉归遇雨抒怀之作。词人借雨中潇洒徐行之举动,表现了虽处逆境屡遭挫折而不畏惧不颓丧的倔强性格和旷达胸怀。全词即景生情,语言诙谐。

首句“莫听穿林打叶声”,一方面渲染出雨骤风狂,另一方面又以“莫听”二字点明外物不足萦怀之意。“何妨吟啸且徐行”,是前一句的延伸。在雨中照常舒徐行步,呼应小序“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又引出下文“谁怕”即不怕来。徐行而又吟啸,是加倍写;“何妨”二字透出一点俏皮,更增加挑战色彩。首两句是全篇枢纽,以下词情都是由此生发。

在雨中行走,按照生活常态,当然是骑马胜过竹杖芒鞋,但是苏轼却说:“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这里当然不是写实,而是继续写自己当时的心态。当自己拥有平静悠闲的心态时,即使是竹杖芒鞋行走在泥泞之中,也胜过骑马扬鞭疾驰而去。这里还隐含了两种生活的对比,一种是竹杖芒鞋的平民生活,一种是肥马轻裘的贵族生活。在历经了政治上的风风雨雨后,苏轼越来越认同这种真真切切、平平淡淡的平民生活。“竹杖”、“芒鞋”是苏轼用来表达平民生活的重要意象,在其诗词中经常使用,如《初入庐山》:“芒鞋青竹杖,自挂百钱游。”《东坡》:“莫嫌荦确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寓居定惠院》:“不问人家与僧舍,拄杖敲门看修竹。”尽管苏轼是一位士人和官员,但却是一个平民艺术家,常常深入民间,并过着平民般的生活。“竹杖芒鞋”就是苏东坡典型的平民形象,也是其平民人格的真实写照。 

竹杖芒鞋行走在风雨中,本是一种艰辛的生活,而苏轼却走得那么潇洒、悠闲。对于这种生活,他进一步激励自己:“谁怕?”意思是说,我不怕这种艰辛和磨难。这是一句反问句,意在强调这种生活态度。为什么要强调这种生活态度呢?因为对于苏轼,这就是他一生的生活态度,所以他说:“一蓑烟雨任平生”。“一蓑烟雨”,是说整个蓑衣都在烟雨中,实际上是说他的全身都在风吹雨打之中。这“一蓑烟雨”也象征人生的风雨、政治的风雨。而“任平生”,是说一生任凭风吹雨打,而始终那样的从容、镇定、达观。这一句简直就是苏轼一生生活的写照。他在政治上不断地受到打击,一贬再贬,晚年最后流放到了蛮荒之地海南岛。但是在精神上,他始终没有被打败,始终保持一颗鲜活灵动的心。当他被贬到海南岛,仍能够写出“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这样心灵纯净的句子。对于“一蓑烟雨”这样的意象,苏轼是非常喜爱的。他对唐代词人张志和的词《渔父》中“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这样的句子极为赞赏,恨其曲调不传,并将其改为《浣溪沙》中句子(“自庇一身轻箬笠,相随到处绿蓑衣”)入歌。

我们再看词的下阕,下阕转到写雨后的情景和感受。“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这里描绘了一个有趣而又充满哲理的画面:一边是料峭春风,作者感到丝丝的冷意;一边是山头斜照,作者感到些些的暖意。这既是写景,也是表达人生的哲理。人生不就是这样充满辩证法吗?在寒冷中有温暖,在逆境中有希望,在忧患中有喜悦。当你对人生的这种辩证法有了了悟之后,就不会永远沉陷在悲苦和挫折之中,就会在微冷的醒觉中升起一股暖意、一线希望。“山头斜照却相迎”,是对生活的一种积极观照,是一种通观,是苏轼经历磨难和打击之后,在灵魂上的升华。苏轼在他的另两句诗中,也表达这种思想:“参横斗转欲三更,苦雨终风也解晴。”意谓凄风苦雨之后也终会放晴的。 

其实以上三句表达的还只是一种儒家的境界,这是一种入世的人生态度。在此基础上,苏轼进一步彻悟人生:“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归去之后,看刚才刮风下雨的地方,哪里有什么雨,哪里有什么晴。所谓风雨,所谓晴,不过是人心中的幻象而已。这里苏轼进入到了佛教所说的“无差别境界”。“万法惟心所现”,世界的一切物象皆是心所幻化而出的。如果心静,世界自然清静。其实世界万物并没有什么区别,只是我们有了分别心才有了世界万象。如果我们内心进入到了无差别的境界,世界万物哪有什么分别呢?因此佛教劝人“无执”,一切都不要执着,不要被外物所系缚。成功也好,失败也好,都不要太在乎,所谓“宠辱不惊”。苏轼在这里表达的正是这样一种哲理,归去之后(可理解心灵的皈依),心灵进入了宁静的境界,再看生活中的风雨或阳光,哪有什么区别呢?都微不足道。他在此劝人既不要因风雨而担惊受怕,也不要因阳光而欣喜若狂,一切都泰然处之。这看来似乎有些唯心的色彩了,其实这是一种人生的大境界,是一种了悟宇宙、人生之后的大超越。这也反映出了苏轼的人格境界,应该说苏轼的一生基本上达到了这一境界。晚年他流放到海南岛后,又把这三句稍一改,写入了另一首诗《独觉》:“潇然独觉午窗明,欲觉犹闻醉鼾声。回首向来萧瑟处,也无风雨也无晴。”可见,苏轼是以此来磨砺自己的人格境界,并贯穿在他一生的生命历程之中。全词以这样充满哲理的句子收尾,韵味无穷,令人深思。



就是说回去的时候从来时下雨的路过,现在已经不下雨了,引伸就是人生有逆境也有顺境,所以处事要平和,不要急躁。

[出自]   北宋 苏轼   《定风波》
《定风波》   
苏轼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译文】
不必去理会那穿林字打叶的雨声,不妨一边吟咏着长啸着,一边悠然地走。竹杖和芒鞋轻捷的更胜过马,有什么可怕!我披着一身蓑衣,只管在风雨中过上它一生。

  料峭的春风将我的酒意吹醒,我感到有些微冷。山头初晴的斜阳却殷殷相迎。回头望一眼走过来的风雨萧瑟的地方,我信步归去,既无所谓风雨,也无所谓天晴。

这是一首即兴感怀之作。“穿林打叶”指雨急风骤;“何妨”,是我行我素;吟啸,徐行,指态度从容。“竹杖芒鞋”是平民生涯;骑“马”是官宦气派。“一蓑烟雨任平生”,在风雨中行走,乃平生常风,任其自然,有何可怕?表露“我心坦然”的态度。“也无风雨也无晴”,将全词意境和情绪作一总收束。通过冒风雨前行的活动经历,悟出人生哲理,表明处世态度。




也无风雨也无晴表达什么意思
是一种超然物外、不畏坎坷的人生态度。“也无风雨也无晴”意味着在面对生活中的风雨和晴天时,都能保持内心的平静和冷静,不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坚持自己的信念和目标。态度体现了对人生的深刻理解和豁达胸怀,是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女生说也无风雨也无晴的暗示什么
女生说“也无风雨也无晴”是在表达对当前的生活状态感到比较平静,没有太多的起伏和变化。对生活有比较积极的态度,能够平静地面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和困难。这句话也暗示着对未来的生活抱有乐观的态度,相信未来不会出现太多的风雨,或者即使出现风雨,也有能力应对。"也无风雨也无晴"这句话出自宋代文人...

苏东坡的诗句:“也无风雨也无晴”表达了什么含义?
这首洒脱至极、脍炙人口、流传千古的《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沙湖途中骤然遇雨,然雨具却放在了已然先行远去的随仆的手中,雨打竹叶,竹叶沙响,...

也无风雨也无晴什么意思啊?
该词作于黄州谪所。借途中遇雨的生活小事,抒写了作者任天而动、苦乐随缘、开朗达观、意存归隐的人生态度和坦荡胸怀,描绘了一幅极传神的"东坡雨中行吟图",表现了他处变不惊、笑对苍茫、"何妨吟啸且徐行"的潇洒气度,流露出悠游自在、"一蓑烟雨任平生"的达观之思,揭示了"也无风雨也无晴"的恬淡...

也无风雨也无晴的全句是什么?
这句词的意思是:回头望一眼走过来的风雨萧瑟的地方,我信步归去,不管它是风雨还是放晴。出处:宋代苏轼的《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原词: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也无风雨也无晴的含义是什么意思?
也无风雨也无晴寓意着作者虽处逆境屡遭挫折,而不畏惧不颓丧的倔强性格和旷达胸怀。此句来自宋代文学家苏轼的《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全文如下: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

一蓑烟雨任平生,也无风雨也无晴!的意思
详情请查看视频回答

也无风雨也无晴上一句是什么
也无风雨也无晴的上一句是:回首向来萧瑟处。也无风雨也无晴是宋代文学家苏轼在《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中的一句话,它表达了一种超然物外、随遇而安的人生态度。这句话的意思是:对于人生中的起伏和变化,不要过于在意,应该保持内心的平静和坦然。无论是风雨还是晴天,都是人生中不可避免的...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是什么意思
详情请查看视频回答

苏轼《定风波》中“也无风雨也无晴”一句是什么意思?
一、这句诗字面是写眼前的雨,实则是表示纷繁人生的困境,他早已看透,无须再提。二、扩展知识:1、原词欣赏:定风波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2、作品简介:元丰...

川汇区13572754433: 也无风雨也无晴(苏轼诗词) - 搜狗百科
贡世菲克:[答案] 收束全篇,精警深刻,耐人寻味.因为自然界和仕途上有晴有雨,有顺境有逆境,但在词人心中却无晴雨,是泰然自若的.他说无风雨更好.无风雨,则盼晴、喜晴的心事也不需有了,这便是“也无风雨也无晴”的真谛.

川汇区13572754433: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暗喻的意思是什么? -
贡世菲克: 这是苏轼《定风波》里的一句.当时苏轼归途遇雨,而未带雨具,同行人皆奔走而回,唯苏轼慢慢在走,不一会天气转雨为晴.此句意思是:回首刚才下雨之地,回家吧,管他是下雨还是晴天呢!此句一语双关.表面上写:无论面对下雨还是晴天,都能不为天气好坏所动. 暗喻是:不为宦海沉浮、人生起伏所困扰.欢迎关注搞笑专业户公-众-号【诗来韵转】,让您笑口常开

川汇区13572754433: 也无风雨也无晴中“风雨”“晴”的含义是什么 -
贡世菲克:[答案] “也无风雨也无晴”,单个字面我不解释了很好理解.扩展含义即自然界和仕途上有晴有雨,有顺境有逆境,但在词人心中却无晴雨.苏子始终泰然自若,表现一种对人生的豁达.

川汇区13572754433: 苏轼的诗回首向来萧瑟处也无风雨也无晴是什么意思 -
贡世菲克:[答案] 苏轼被贬黜后的诗作,里面暗含了苏子大风大浪后的一种心绪,并非实景. 历经种种,复又回首望去,心静如斯,所谓旦夕祸福,潮涨潮落,不过如此. (话说这个要强翻真的很二.)

川汇区13572754433: 亦无风雨亦无晴,一蓑烟雨任平生.详解. -
贡世菲克:[答案] 此两句均出自苏轼的《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这首词作于元丰五年(1082年),此时苏轼因乌台诗案被...

川汇区13572754433: 一个男人分手后说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是什么意思? -
贡世菲克: 这句话出自宋代苏轼的《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意思是:回头望一眼走过来的风雨萧瑟的地方,我信步归去,不管它是风雨还是放晴.从字面含义上理解,这句话表达的是一种从容不迫的心态,无论外界环境如何,都不会影响到内心的平...

川汇区13572754433: 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是什么意思?简单说说... -
贡世菲克: 这两句出自苏轼的《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

川汇区13572754433: “半生金戈半生花,亦无风雨亦无晴”是什么意思? -
贡世菲克: 全句是:半生金戈半生花,亦无风雨亦无情 悠悠哉哉 人生如梦 梦如人生" 意思的是:半生金戈戎马却换来了凄苦半生,既没有太多哀愁与怨恨,也没有太多的喜悦.

川汇区13572754433: 对《定风波》中的“一蓑烟雨任平生”“也无风雨也无晴”两句应如何理解? -
贡世菲克:[答案] 一种醒醉全无、无喜无悲、胜败两忘的人生哲学和处世态度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