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一下卡夫卡

作者&投稿:致怎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介绍一下卡夫卡这个人物的性格和他的一些著名作品?~

敏感、怯懦的性格和孤僻、忧郁的气质使卡夫卡其人其书成为那个时代资本主义社会的精神写照:异化现象,难以排遣的孤独和危机感,无法克服的荒诞和恐惧。
卡夫卡一生都生活在强暴的父亲的阴影之下,生活在一个陌生的世界里,形成了孤独优郁的性格。他害怕生活,害怕与人交往,甚至害怕结婚成家,曾先后三次解除婚约。
卡夫卡的长篇小说《美国》和《洞穴》等揭示的是人类现实生活中的困境和困惑感;而《审判》、《在流放地》以及《万里长城建造时》则揭示了现代国家机器的残酷和其中的腐朽。长篇小说《城堡》可以说是《审判》的延续,不仅主人公的遭遇继续下去,主要精髓也是一脉相承。

扩展资料卡夫卡被认为是现代派文学的鼻祖,是表现主义文学的先驱,其作品主题曲折晦涩,情节支离破碎,思路不连贯,跳跃性很大,语言的象征意义很强,这给阅读和理解他的作品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卡夫卡的作品难读,连母语是德语的读者也觉得读懂这些作品不是件容易的事,但他那独到的认识,深刻的批判,入木三分的描写,都深深地吸引着我们,只要你能读进去,只要你能摸到作品的脉络,定会获益匪浅。下点功夫读一读卡夫卡是值得的。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弗兰兹·卡夫卡

卡夫卡的小说以其特有的现代主义文学表现手法反映着“现代人的困惑”。一篇篇风格迥异的卡夫卡小说组合成一个扭曲的非理性的世界。每篇小说都寄寓着卡夫卡对现实的特有理解,寄寓着他的独立价值观。以下的文字,是对他的一些小说进行的无疆界的随想。随想的马车,就是卡夫卡的语言;马车在苍茫大地留下的辙痕,就是卡夫卡的思想轨迹。

  在行程的起点,是无数弗兰茨.K的崇拜者,并驾齐驱,你追我赶;在行程的终点——也许谁也无法找到真正通往终点的正确道路——荒凉萧索,一个孤独的卡夫卡孤独地蛰伏在地面上,孤独地聆听在尘世的声音。他的脸上,有着他哪个时代特有的风霜和疲惫,他的眼里,却映射着未来的风云和希望。也许一切如同卡夫卡在《乡村医生》中的话:“在这最不幸时代的严冬里,一个老人赤身裸体,坐在人间的车子上,而驾着非人间的马,四处奔波,饱受严寒的折磨。”

  《变形记》:无法不把这只令人同情的大甲虫放在第一位。这是第一篇以非人的形象震惊世界的不朽名著。作者的敏感脆弱的心灵在俗世的重压下如一根钢丝将断未断。由这篇小说衍生成的无数理论、无数文学创作方法,足以用汗牛充栋来形容。小说的第一句“当格里高·萨姆莎从烦躁不安的梦中醒来时,发现他在床上变成了一个巨大的甲虫。”宣告了读者一段古怪阅读历险的开始,也宣告了一种全新的语言风格的诞生——这样的变形,这样的异化,这样的卡夫卡。

  《在流放地》:旅行家参观了一个杀人的刑具,军官热情地介绍了这架精心设计的刑具的所有细节。刑具和军官是共生体。刑具象是军官供养的宠物。当军官看到刑具饥饿、衰老时,终于果断而虔诚地把自己喂养给了刑具。在所有的荒诞的细节中,在伤痕累累的叙事中,军官的执着象罪恶的鲜血流动在流放地的峡谷中,人群不再围观,成全了旅行家作为“人性恐怖”的唯一见证人。“别人在机器里得到的,军官却没有得到。”这是弥漫的罪恶,还是弥漫的愚蠢?

  《往事一页》:是卡夫卡惊人的预言?卡夫卡无力把握自己和自己作品的命运,却用他简单的作品把住了国家关系的命脉。寥寥数笔,却刺激了所有读者的神经。侵略、反抗、斗争这些大场面被消解了,留下一具游牧民族用牙齿啃完的马的骨架,耸立在首都的广场上,所有的虚荣、尊严被同时啃完了。卡夫卡还要加上一句:“这是一场误会,而我们却要毁于这场误会。”

  《十一个儿子》:没有任何主题和叙事的写作,在零度时空里,有一个矛盾的人评价着其他十一个矛盾的人。当矛盾叠加的时候,一切都混淆了。也许,每个人都是如此,人际关系就是如此。也许,只有卡夫卡会这样认为。

  《视察矿井的先生们》:一个片段,一伙奇怪的人,一个独特的叙事角。大师纯熟的叙事语言风格。“今天没干什么活,干扰太大。这样的考察使任何工作的念头化为乌有。”这就是全部。

  《判决》:卡夫卡本人最早也是喜爱的作品之一。可以理解为卡夫卡的传记。对父亲——一个成功的犹太商人的敬仰和畏惧,投射在文字间,表现了“原父”的恐惧感。一个小小的冲突,一次小小的欺骗,一句小小的判决,主人公在热闹的马路旁跳河了。其实,他跳进的是一条荒诞的扭曲的思想河。

  《煤桶骑士》:可堪与甲虫并名的“异化”了的煤桶。和《变形记》一样,有着完整的叙事。作为一个小人物,在那样的寒冬里,骑着一只煤桶讨一铲煤而不可得,最后只有消失在冰山。笑不起来的幽默,喊不出来的愤怒。

  《饥饿艺术家》:最容易产生理解分歧的作品。不妨把饥饿艺术家看成卡夫卡,把饥饿艺术看成卡夫卡的写作生活。在不被理解也不愿被理解的过程中,在狂热投入又不断自我怀疑的过程中,饥饿艺术家孤独死去,他的最后一句话解释了他一切行为的动机,而这几乎颠覆了先前所有的铺垫:“因为我找不到适合我胃口的食物。”

  《女歌手约瑟菲妮或耗子民族》:卡夫卡的最后一篇小说。在完成这篇小说之后,卡夫卡就写了自己著名的遗言。所以不难理解女歌手喻指的就是卡夫卡本人,听众喻指读者。卡夫卡写出了女歌手与听者之间不融洽、难以真正沟通理解的关系,也表明了他打算断绝与读者联系的决心,所以写了那份“毁灭一切作品”的遗言。也有评论指出,小说暗示了奥地利或犹太民族的命运,本人不敢苟同。

  《地洞》:卡夫卡幽居意识的写照,恐慌、矛盾,没有出路,自我否定。一个被无限放大的恐惧的世界,来源于心灵的迷茫。小小的动静,梦境中的惊醒,都会促使这个小动物疲惫忙碌地逃命。兰波在先前,昆德拉在以后都说到:生活在别处。

  《中国长城建造时》:与其说是哲理性的小说,不如说是非理性的杂评。是所有卡夫卡小说中最深奥也是最无逻辑的作品。看了这篇小说,无法再说卡夫卡受过中国老庄思想的影响。相反,卡夫卡用自己的思想理解了遥远的沉重的中国,也毫不掩饰自己对中国神秘地喜爱。

  《美国》(长篇):卡夫卡从未到过美国,写出的是虚幻的资本世界,把那个时代的人际关系用仿现实主义的手法写到了极至,还写到了产业工人、罢工游行。千万别误读成德莱塞或狄更斯,因为卡夫卡保留了他一贯的语言叙事风格和叙事细节的跳跃。

  《审判》(长篇):被评论了千万遍的作品,少说为好。沉重的作品,沉重的人物,沉重的人际关系,沉重的卡夫卡。“准是有人诬陷了约瑟夫·K,因为在一个晴朗的早晨,他无缘无故地被捕了。”这样的开始,“像一条狗似的!”这样的结尾。想起了加缪的《局外人》,然而里面的思想又有着迥然的分野。

  《城堡》(长篇):突出体现了卡夫卡作为现代主义文学大师的艺术特色。小说描写主人公K来到城堡领地的一个村庄,企图进入城堡。他用尽一切手段,结果就是无法进入城堡。就这样一个荒诞的故事,却写出了卡夫卡的一切。现代主义文学无法绕开的大山。

  《老光棍布鲁姆·费德》:卡夫卡小说艺术的又一范本。最使人着迷的是对应式的结构,前后文巧妙对称,象一架力学结构良好的天平,一端是孤独的白天和工作,一端是孤独的黑夜和生活,无奈地立在中间的是小人物,也许是你,也许是我。

  《致某科学院的报告》:粗浅地看,是猿猴向人的方向的进化史。认真的看,其实是人向猿猴的方向的“异化史”。

  《同醉汉的对话》:充满着矛盾和非理性的作品。与其他作品不一样,这篇小说以人物对话的支离破碎,矛盾百出主导了叙事的进展。这样前言不搭后语的风格,对后来的荒诞派戏剧有着深远影响。

  《新来的律师》:几乎每一句话都是对读者阅读经验的挑战,幸好作品篇幅很短,但仍然留下了无数的叙事空白,象一只收敛翅膀倒悬着栖息的蝙蝠,谁也不知道张开的翅膀有多大,因为那是一只比黑夜更黑的蝙蝠。

  《亚洲胡狼和阿拉伯人》:梦境般的小说,梦魇般的片段。胡狼有了思想,并且和阿拉伯人互相仇恨又互相依赖。自然法则和人类社会秩序的纠葛不清,把卡夫卡的迷茫进一步抬高。

  《司炉》:长篇小说《美国》的一个章节,令人影响深刻的是人物言行的精致描写,而且这些言行“有目的”和“无目的”混杂,合理和无理交织,让一个传统的故事跳着奇怪的舞步前行。

  《法的门前》:长篇小说《审判》中的一个小故事,很多现代主义思潮都能找到共鸣。一个终身想进入法的门的人,至死才了解到,“其实其他任何人都不允许从这里进去,因为此门只为你一人所开。”那个终身只为阻碍这个人进门的门卫却“要关门走人了。”门、镜子、迷宫是现代主义作家最喜欢的意象,因为这些东西都存在对立性,一面明,一面暗,但只有卡夫卡从单向的角度把门的意象树立起来了。

  《乡村婚礼的筹备》:用重复式的结构表现人物行为的徘徊,停滞不前。世界上很多看似目的明确的行为,其实是徒劳的无意义的努力。人类一直以来的迷惑,如何突破宿命?如何建立起人类的意义。从这个角度看,这篇小说对卡夫卡研究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乡村教师》:非理性的目的,理性的过程,矛盾的情节。

  《乡村医生》:理性的目的,非理性的过程,荒诞的情节。

  《忽然散步》:把它列在最后的原因是因为它的最后一句话,“要是你在深夜去寻找一个朋友,去探视和问候他,还会加强一切。”把它列在最后,但愿能加强全文的一切。

  弗兰茨·卡夫卡(franzkafka),1883年7月3日生于布拉格的一个犹太人家庭,1901年入布拉格大学学文学,后转学法律,1906年获法学博士学位,1923年迁居柏林,1924年6月3日病逝于维也纳附近的基尔灵疗养院。

  卡夫卡的一生正值奥地利近代史上发生深刻社会变革的时期。哈布斯堡王朝统治下的奥匈帝国面临着种种无法克服的危机,在一股股革命浪潮的冲击下东摇西晃,终于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硝烟尽处彻底解体。资产阶级共和制得到确立,但旧的矛盾还未尽数妥善解决,各种新的社会矛盾又层出不穷,这些新旧矛盾交织在一起,构成了当时社会动荡不安的特点。在这动荡不安的社会里,受苦最深的就是普普通通的小人物。在这动荡年代的各种矛盾中,在新旧观念的搏击中,在当时各种思潮的影响和启发下,卡夫卡以自己独特的目光认识着这个异化的世界,以自己独特的方式批判着这个充满罪恶和丑陋的世界。这种认识和批判以及体现在他的作品中的惶恐、不安、迷惘,构成了他的创作基调。在他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对人的历史、人的本质、人的命运、人的处境、人与人及人与社会的关系的思考,可以看到他对人的前途的忧虑和不安,可以看到他对小人物的关注和同情,可以看到他对这世界的丑陋表示了无比的愤怒。

  卡夫卡是位影响遍及全球的作家,然而他的同代人却并不理解他。我们今天还能从整体上较全面地了解卡夫卡,还能看到他较丰富的创作,得感谢引导卡夫卡走上文学创作之路的马克斯·布罗德先生,卡夫卡临终时嘱托他烧毁所有的手稿,但他没有遵嘱行事,而是将其整理出版,为世界文学宝库保存了一笔宝贵的财富,此功此绩是不可磨灭的。

  此译本据保尔·拉伯(paul raabe)编选的《卡夫卡短篇集》译出,此集收入了卡夫卡生前发表和未发表的所有短篇。短篇在这里指的是篇幅较短的作品。从我们对文学体载的划分标准来看,本集中有相当一部分很难归入小说类,而为它们找一个具有概括性的合适名称又相当困难,所以我们权且就称它们为“短篇”。译本的第一部分为生前发表过且编成集子出版过的作品,第二部分为生前发表过但未收入集子的作品,第三部分为遗作。遗作部分作品大部分原本没有标题,现有的标题是布罗德先生整理出版时加上去的。卡夫卡的遗作只是些草稿,有的甚至是非常潦草地写在稿纸或其它纸上,所以在整理出版时产生了许多文字技术方面的困难,而这就是各种德文版本在某些地方差异较大的原因。

  卡夫卡被认为是现代派文学的鼻祖,是表现主义文学的先驱,其作品主题曲折晦涩,情节支离破碎,思路不连贯,跳跃性很大,语言的象征意义很强,这给阅读和理解他的作品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卡夫卡的作品难读,连母语是德语的读者也觉得读懂这些作品不是件容易的事,但他那独到的认识,深刻的批判,入木三分的描写,都深深地吸引着我们,只要你能读进去,只要你能摸到作品的脉络,定会获益匪浅。下点功夫读一读卡夫卡是值得的。

  卡夫卡笔下描写的都是生活在下层的小人物,他们在这充满矛盾、扭曲变形的世界里惶恐,不安,孤独,迷惘,遭受压迫而不敢反抗,也无力反抗,向往明天又看不到出路。看到他为我们描绘出的一幅幅画卷我们会感到一阵阵震惊和恐惧,因为他仿佛在为人类的明天敲起阵阵急促的警钟,他为人类的未来担忧。每位读者在读卡夫卡时都会有自己的感触、理解、认识、联想,但我们希望读者不要迷惘在他所描绘的迷惘中

属于现代文学的先驱,作品具有原创性,以此受到推崇。

他很受推崇,受很多人推崇,这些人有已经过世的有正处豆蔻年华的,有拥有很多推崇者的文学大师,也有我这样的无名小卒。有专门研究文学的也有许多其它和文学甚至文科扯不上一点关系的专业的人,比如我学医。我想按我理解的崇拜他的原因来分,一家之言,仅供参考。但绝对真实,绝对平民,不带任何其它色彩。
首先,很多人是看了他的作品(原文或者译本)然后疯狂喜欢。这一类主要是指喜欢他没受名气影响的一类。即使没有一个人喜欢卡他们都会推崇的。他们推崇他时不知道他已经很出名或者他还没出名。只是因为作品而喜欢他。
米兰昆德拉,马克思布劳德都属此列,西方文学大师喜欢他多属此类。日本村上春树也很推崇他,《海边的卡夫卡》就是一个证明。国内有个我忘了名字,他的作品《百感交集的旅程》两次提到卡。我还有许多其它一般粉丝也是在因为作品本身才开始喜欢乃至崇拜他。在两次世界大战后都在西方掀起狂大的卡夫卡热,此后经久不衰。有人说它预言了世界大战(我个人没看出来)。有人觉得他的作品给人的感觉就是生活中人们的心理写实(绝大多数人属此类,尤其两次世界大战后)。他作品感觉到底是什么?莫衷一是,但是我们大家都说那是我们对生活的感觉。
第二,政治意义。我接触卡是从高中教科书,定位是说卡夫卡的作品揭露了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它是虚伪的,是资产阶级剥削人民的工具,资本主义世界的关系都是赤裸裸的金钱关系。由此对比我们社会主义制度是多么多么好。好多卡的粉丝都是极其反感书上这种介绍的(豆瓣卡夫卡小组的帖子可以作证)。和所有真心喜欢他作品的人一样被这评价给恶心死了,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这个论断咱不说,但卡的作品绝对不是为此而作的。整得卡跟一西方鲁迅似的。他的作品是不站在任何政治立场的,你可以当作纯文学来读,也或者上升到哲学高度。但喜欢他作品的人喜欢的都是作品本身给人的感觉,没有资本主义啥的。能上教科书,能被官方肯定与这个所谓“主题”关系不小。
第三,他在西方世界的受推崇。这与在国内受推崇关系不小。卡夫卡进入中国比较晚。他被意识流和荒诞派等好多文学流派视为鼻祖,这些学派产生的作品有许多你可以没读过但不可以没听过的作品,比如《百年孤独》《追忆似水年华》等等。我觉得那是因为这些流派的作者喜欢卡,具体是不是鼻祖咱就不发表意见了。反正就是卡获得了业内人士的高度认可。在西方有“卡夫卡学”,与红学比有过之而无不及。咱《红楼梦》研究的人多,多数是咱中国人。卡夫卡学是属于整个西方文学界的。他的墓前每天都有吊唁者。他出生于原属奥匈帝国首都后来是捷克斯洛伐克首都现在是捷克首都的布拉格,用德语写作的犹太人。他是德语文学的代表。和他相关的旅游撑起了捷克旅游业的一大片天空。捷克政府也是从惊讶于他在全球的风靡开始至此大力发展相关旅游业。如今卡夫卡的文化衫遍布布拉格。
第四类,因为推崇所以推崇。当某样东西成为某样象征之后,它的受欢迎有时就有可能不是因为它本身,而是因为那象征的意义。就像文盲买书充样一样。卡夫卡等一些人的作品已经成为品味等一些东西的象征,于是有些人为了标榜自己就也去推崇。
我是卡夫卡的崇拜者之一。我手机屏保都是他的照片。我因为他决定学德语,如果你看过昆德拉的《被背叛的遗嘱》你就明白。中国的研究卡夫卡的或者能跟卡夫卡扯上关系的有俩人,一个是叶廷芳(中译本多半是他译的,但如果你看过卡的书信日记选再看过六角丛书你会和我一样超级鄙视他),一个是残雪(看了一点她的东西,不熟不发表意见)。如果读他建议直接从作品开始或者米兰昆德拉的《被背叛的遗嘱》开始(尤其第二章和最后一章),切忌从叶廷芳等国内政治意义派的评论开始,你会如豆瓣卡夫卡小组的朋友们一样被弄得···气愤悲伤到彻底无语···
希望你也加入喜欢卡的行列,但也不希望你因为读懂而喜欢上他的作品。因为读他的作品不是一次愉快的旅行···(某个名人说的)
我喜欢他因为他写尽了我对生活的感受,有些作品我还不能理解或许是因为我经历还不够,但是我不觉得生活是美好的。

不知道你有没有读过他的作品啊?如果没有,那你问这种问题不是很傻吗?如果有读过,那你居然会不推崇他?


卡夫卡简介
卡夫卡简介 卡夫卡是奥地利著名的文学家和诗人,以其独特的文学风格和深刻的作品闻名于世。他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举足轻重,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下面将详细介绍卡夫卡的生平及创作特点。一、生平背景 卡夫卡全名为弗兰兹·卡夫卡,出生于奥匈帝国时期的布拉格。他的家庭氛围严谨,父亲是一位成功的犹太商人...

卡夫卡的生平有哪些介绍?
卡夫卡(1883~1924年),奥地利小说家。出生在奥匈帝国统治下的布拉格,犹太血统。父亲是百货批发商。他18岁入布拉格大学学习文学和法律,毕业后主要从事保险业工作。1904年开始用德语写作,1917年起因患肺结核,辗转疗养。1923年迁居柏林,专事写作。但次年病情恶化,于同年7月3日病殁于维也纳。他的主要作...

介绍一下卡夫卡
弗兰茨·卡夫卡(franzkafka),1883年7月3日生于布拉格的一个犹太人家庭,1901年入布拉格大学学文学,后转学法律,1906年获法学博士学位,1923年迁居柏林,1924年6月3日病逝于维也纳附近的基尔灵疗养院。卡夫卡的一生正值奥地利近代史上发生深刻社会变革的时期。哈布斯堡王朝统治下的奥匈帝国面临着种种无法克...

卡夫卡卡夫卡介绍
卡夫卡是奥地利人,生活在动荡的一战前后,社会的贫困与混乱塑造了他内心的孤独与恐惧,这些成为他作品中的核心主题。美国诗人奥登评价他:“卡夫卡揭示了现代人的困境。”卡夫卡出生于捷克的布拉格犹太商人家庭,对文学和戏剧充满热爱。18岁进入布拉格大学,最初学习化学和文学,后来转向法律,获得博士学位。毕...

简要介绍一下卡夫卡的“黑色寓言”
1. 简介 卡夫卡的熊,是捷克作家卡夫卡所著的一篇寓言小说,被认为是卡夫卡的代表作之一。小说中的熊象征着一个与社会格格不入的个体,受到了环境的极大排斥和孤立。小说所表达的主题是个体与社会的冲突与隔阂,以及对于孤独与自由的追求。2. 熊的象征意义 熊在小说中是一个极具象征意义的角色。首先,...

有谁能给详细介绍一下文学家卡夫卡?
现代派文学的鼻祖:卡夫卡 70多年前,一个孤独、忧郁而又极为敏感的灵魂,一个二十世纪德语文学中最伟大的作家,西方现代派文学的奠基人——卡夫卡,永远离开了那个令他失望的,在他笔下变形的世界。在去天国的路上,他似乎还在用他41年生命的感受,向世人倾诉着“在巴尔扎克的手杖上刻着‘我能够摧毁...

介绍一下卡夫卡这个人物的性格和他的一些著名作品?
卡夫卡一生都生活在强暴的父亲的阴影之下,生活在一个陌生的世界里,形成了孤独优郁的性格。他害怕生活,害怕与人交往,甚至害怕结婚成家,曾先后三次解除婚约。卡夫卡的长篇小说《美国》和《洞穴》等揭示的是人类现实生活中的困境和困惑感;而《审判》、《在流放地》以及《万里长城建造时》则揭示了现代...

弗兰兹·卡夫卡的介绍
为纪念这位独一无二的大师,1983年发现的小行星3412以“卡夫卡”来命名。卡夫卡是捷克人,他是西方现代派文学的宗师和探险者,他的创作风格是表现主义,是表现主义作家中创作上最有成就者。他生活和创作的主要时期是在一战前后,当时,经济萧条,社会腐败,人民穷困,这一切使得卡夫卡终生生活在痛苦与孤独之...

关于弗兰茨·卡夫卡有哪些介绍?
在很大程度上,卡夫卡的一生也是被羸弱、疾病和死亡所苦恼,并与之斗争的一生。由于性格的内向、孤僻和生理、心理的疾病,卡夫卡一生未婚,他虽然曾经三次订婚,但又都主动地解除婚约。强烈的孤独感缠绕了他一生。1889年9月15日,卡夫卡在厨娘的护送下,前往布拉格旧城肉市附近的德语国立一公立小学报到。在...

卡夫卡怎么死的﹖
卡夫卡生平介绍,弗兰兹卡夫卡,生于1883年7月3日逝于1924年6月3日,二十世纪德语小说家。文笔明净而想像奇诡,常采用寓言体,背后的寓意言人人殊,暂无或永无定论。别开生面的手法,令二十世纪各个写作流派纷纷追认其为先驱。卡夫卡生于捷克,当时属奥匈帝国首府布拉格一个犹太商人家庭,是家中长子,有...

盐田区15915953393: 弗兰茨·卡夫卡(奥地利小说作家) - 搜狗百科
佟施康诺: 弗兰兹·卡夫卡(Franz Kafka 1883~1924)奥地利小说家.出生犹太商人家庭,18岁入布拉格大学学习文学和法律,1904年开始写作,主要作品为4部短篇小说集和3部长篇小说.可惜生前大多未发表,3部长篇也均未写完.卡夫卡是欧洲著名的表现主义作家.他生活在奥匈帝国行将崩溃的时代,又深受尼采、柏格森哲学影响,对政治事件也一直抱旁观态度,故其作品大都用变形荒诞的形象和象征直觉的手法,表现被充满敌意的社会环境所包围的孤立、绝望的个人.

盐田区15915953393: 卡夫卡是啥子意思 -
佟施康诺: 弗兰兹·卡夫卡,奥地利小说家.表现主义作家.故其作品大都用变形荒诞的形象和象征直觉的手法,表现被充满敌意的社会环境所包围的孤立、绝望的个人.

盐田区15915953393: 卡夫卡是谁啊?
佟施康诺: 弗兰兹·卡夫卡(Franz Kafka,1883年7月3日—1924年6月3日),20世纪德语小说家.文笔明净而想像奇诡,常采用寓言体,背后的寓意言人人殊,暂无(或永无)定论.别开生面的手法,令二十世纪各个写作流派纷纷追认其为先驱. 卡夫卡...

盐田区15915953393: 法兰兹卡夫卡是什么人 -
佟施康诺: 法兰兹‧卡夫卡( Franz Kafka,1883 - 1924 )是二十世纪存在主义的启蒙者, 同时也是世界文学史上最令人捉摸不透的文学家之一.他承袭了祁克果、杜思妥也夫斯 基等人的哲学思想,进而发展出独树一帜的文学风格,深深地影响了后世的沙...

盐田区15915953393: 卡夫卡的一生是如何的?
佟施康诺: 卡夫卡一生都生活在强暴的父亲的阴影之下,生活在一个陌生的世界里,形成了孤独优郁的性格.他害怕生活,害怕与人交往,甚至害怕结婚成家,曾先后三次解除婚约

盐田区15915953393: 卡夫卡是谁?
佟施康诺: 好像是德国的吧·~是一位很有名的作家.他的代表作就是《变形记》 我是看不太懂的.就是说一个男孩子在某天早上醒来的时候突然发现他变成了一只甲虫~很神奇 然后就是从一个甲虫的角度来观察的世界~

盐田区15915953393: 卡夫卡是个怎样的人 包括他的作品风格 不要个人简介 最好是个人感觉 -
佟施康诺: 卡夫卡的作品代表著现代人的疏离与寂寞、孤独与绝望,在困境中不断探求、寻索出路,却往往发现生命的怪诞与荒谬;人,发现自己处在世界庞大组织底下,竟然无路可走.卡夫卡因此被推崇为存在主义的先驱,被冠上虚无主义、不可知论者,甚至无神论的头衔;人们普遍认为卡夫卡必然也是病态、忧郁、怪僻与荒诞.

盐田区15915953393: 卡夫卡又是谁呢? -
佟施康诺: 关于卡夫卡的介绍,自己百度一下就知道了 说他是现代派的鼻祖的话,你最好先了解一下他之前的那些流派,我想在他之前文学的颠峰应该是俄罗斯现实主义批判文学,代表人物有托尔斯泰,和陀斯妥耶夫斯基,而到了卡夫卡这个时代,因为资本主义的丑恶开始暴露,人们的生活更多的表现为精神活动上,所以便有了所谓的依靠意识,荒诞,魔幻现实,寓义等来表现生活的新兴写作手法. 其实所谓现代派的开山鼻祖,公认的是普鲁斯特,卡夫卡,乔伊斯,你要说是谁创造了这种现代派,我只能负责任的告诉你,是陀斯妥耶夫斯基,他的作品风格几乎在之后的现代派作家中都有很好的继承,无论是普鲁斯特,卡夫卡,乔伊斯还是之后的伍尔福,福克纳

盐田区15915953393: 卡夫卡是谁?
佟施康诺: 现代派文学的鼻祖:卡夫卡 .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