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乐器埙的起源,发展?

作者&投稿:盍慧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陶埙的起源是什么?~

那是很久很久以前,我国中原地区有一个小伙子叫做埙,他非常喜欢唱歌,也喜欢吹奏各种乐器。
有一天,埙在街上捡到一个破旧的陶壶,这个陶壶样式非常特别,埙便利用这个陶壶改造成了一件乐器。
埙非常喜欢这个乐器,他觉得这个乐器能抒发自己的情意。埙天天都要吹,凄婉缠绵的乐声如泣如诉地飘呀飘……。
后来,有一个漂亮姑娘叫做张小红,是张员外家的千金小姐。张小红听到了埙动人的乐声,被这悠扬婉转的乐声所感染,她喜欢上埙这个聪明的小伙子。
于是,张小红让父亲请来了这个叫埙的小伙子,张员外见这个小伙子相貌英俊却衣衫褴褛,他心中很不悦,很快叫人把他打发走了。
埙虽然见到了张小红,却被她父亲赶了出去。埙也很喜欢这个漂亮的姑娘,他日思夜想病倒了,口里叫着姑娘的名字离开了人世间。
据说,埙的心却变成了一颗红宝石,一位过路的匠人看见了这块晶莹剔透的红宝石和那个陶壶乐器,于是他就拾起红宝石,镶嵌在陶壶乐器上,将这件破旧的陶壶乐器打造成一个“心”形的饰物,然后摆在集市里卖。
后来,张小红路过集市,她看见这件乐器,马上就有一种说不出来的亲切感,她想起了埙,于是就买了下来带回家里。
小红姑娘睹物生情,她又想起了埙,她很是伤心,禁不住落下泪来,姑娘的眼泪滴在红心宝石上,这件乐器被姑娘的泪水浸润了以后,忽然碎裂开来。
后来,人们得知了这个故事,为了纪念发明这个乐器的埙,便将它称为埙了。
埙是我国最古老的土类乐器,也是我国古代吹奏乐器之一。
相传埙起源于一种叫做“石流星”的田猎工具。远古时候,人们常常用绳子系上一个石球或者泥球,投出去击打鸟兽。有的球体中间是空的,人们抡起来一兜风能发出声音。后来人们觉得挺好玩,就拿来吹,于是这种石流星就慢慢地演变成了埙。
后来,随着社会进步和生产力发展,埙演化为单纯的乐器,并逐渐增加音孔,发展成可以吹奏曲调的旋律乐器。
最早的埙是用石头和骨头制作的,后来发展成为陶制的,形状也有多种,如扁圆形、椭圆形、球形、鱼形和梨形等,其中以梨形最为普遍。
埙上端有吹口,底部呈平面,侧壁开有音孔。埙经历了漫长的阶段,大约在四五千年前,埙由一个音孔发展到了两个音孔,能够吹三个音。
原始社会的埙,器形多样,比如人们在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发掘的陶埙,呈椭圆形,只有吹孔,无音孔,约7000多年的历史。还有陕西西安半坡村仰韶文化遗址陶哨,其形略如橄榄,也只有一个吹孔,用细泥捏塑而成,是埙的原始形态之一,约6000多年历史。
到了夏商周时期,埙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后来,人们在甘肃玉门火烧沟出土的父系社会晚期的陶埙,有3个音孔,能吹4个音。
商代的埙比原始时期和夏代有了较大的发展,有陶制、石制和骨制的,以陶制最为常见,形体多为平底卵形。战国时期陶埙也为平底卵形,但也有其他形状的。
到了晚商时期,埙发展到5个音孔,能吹6个音。到公元前700多年前的春秋时期,埙已经有6个音孔,能吹出完整的5声音阶和7声音阶了。埙由一个音孔发展到6个音孔,经历了3000多年的漫长岁月。
到了春秋时代,以和为美曾经是一个重要的音乐审美观,“埙唱而篪和”,是儒家“和为贵”的哲学思想在音乐上的集中反映。“和”,是指内容舒缓平和,有助于教化,体现了当时的音乐审美观点。而埙的声音恰恰和谐动听,其音乐功能是显著的。
春秋时期人们认为:
埙具治后之德,圣人贵淹。于是,错凡银、借福勃。
这便说明了埙是一种中音吹奏乐器,因为它的音色古朴淳厚,同古人说话时惯用的高频调相比,显得格外柔润。所以,在我国先秦时期,埙特别受到当时人们的推崇和喜爱。

埙是古人技法乐器,管乐器里边全世界最早的在全国6700多年以前出现的古乐器。在西安的半坡出土的原始社会,新石器时代就有该种乐器,那时候是将其用做打猎用的集合人的像号角一样的工具。当时只有一个一个小3度的孔,后来就发展到当做乐器来使用。商代的时候埙已经发展到五孔,该五孔以后就成为一种正式的乐器使用,但是由于五孔再也没有发展,明清时代埙就失传了。
从半坡到汉唐,埙经历了由单音孔到多音孔的演变过程,逐渐形成能表达高雅、清丽、悲壮、深沉、凄凉之意的成熟乐器,被封建帝王们封为"雅乐" 盛行于宫廷。《诗经·小雅》中就有"伯氏吹埙,仲氏吹篪(chi)"这样的关于描写埙在古代宫廷盛典中的演奏情景。
由于埙从明代起就失传于民间,所以对二十多年前的现代人来说,相当多的人对埙是陌生的。1984年在洛杉矶奥运会上,一位名叫杜次文的北京青年男子用古埙演奏的古曲《楚歌》令所有在座的人为之惊叹,从此"中国魔笛"便成为埙的别称。从此开始引起民乐学术专家和民间艺人们的关注。
阴占中是陕西蒲城县平鹿乡的乡村音乐教师。十多年来因为喜爱古埙的音色,痴迷于埙文化的他,在自己家里设了一个手工作坊专门从事埙的研究与制作,成为陕西民间的小有名气的专业制埙人。
在这条遗留着古代文化韵味的古街上,埙已经变成了旅游商品跟陶质工艺品。但作为乐器,这些出自制陶艺人手中的埙,还不能够被称为乐器。它们只能吹出基本的音阶,不论是在音域、音色还是工艺制作上都不够规范。

埙,吹奏乐器。原始社会已出现。埙的起源与先民的劳动生产活动有关。最初可能是先民们模仿鸟兽叫声而制作的,用以诱捕猎物。随着社会的进步而被当成单纯的乐器,并逐渐增加按音孔(简称音孔),发展成可以吹奏曲调的旋律乐器。

原始社会的埙,器形多样。浙江余姚县河姆渡遗址陶埙,呈椭圆形,只有吹孔,无音孔,距今约七千年。陕西西安半坡村仰韶文化遗址陶哨,其形略如橄榄,也只有一个吹孔,用细泥捏塑而成,是埙的原始形态之一,距今约六千年。山西万荣县荆村遗址出土三个陶埙,其中一个陶埙已有两个音孔(《中国音乐史图鉴》Ⅰ—22至Ⅰ—26)。山东维坊姚官庄、山西垣曲古城关东、垣曲丰村、太原市郊义井村、河南郑州大河村、安徽汪洋庙遗址、江苏邳县大墩子遗址均发现新石器时代陶埙,分属于不同的原始文化区域。

制作陶埙要选用土质纯净、不带砂石杂质的粘土,颜色不拘,红、黄或黑土均可。将粘土加清水,反复绞拌揉揣,和成软硬适中的泥块,经捏坯、整形、开孔、磨光和煅烧而成。中国音乐学院曹正教授自本世纪三十年代即制作仿古陶埙,积累了丰富的经验。1979年以来,天津音乐学院陈重教授改进研制成九孔陶埙。

中央民族乐团杜次文,1984年随团赴美国参加第二十三届奥运会艺术节,后又在西班牙、西德等国家表演了埙独奏曲《楚歌》、《唐乐》、《风》等。赵良山在《编钟乐舞》中演奏了《八音齐鸣》,均赢得赞誉。九孔紫砂陶埙已在民族乐队中较普遍使用

埙,吹奏乐器。原始社会已出现。埙的起源与先民的劳动生产活动有关。最初可能是先民们模仿鸟兽叫声而制作的,用以诱捕猎物。随着社会的进步而被当成单纯的乐器,并逐渐增加按音孔(简称音孔),发展成可以吹奏曲调的旋律乐器。

原始社会的埙,器形多样。浙江余姚县河姆渡遗址陶埙,呈椭圆形,只有吹孔,无音孔,距今约七千年。陕西西安半坡村仰韶文化遗址陶哨,其形略如橄榄,也只有一个吹孔,用细泥捏塑而成,是埙的原始形态之一,距今约六千年。山西万荣县荆村遗址出土三个陶埙,其中一个陶埙已有两个音孔(《中国音乐史图鉴》Ⅰ—22至Ⅰ—26)。山东维坊姚官庄、山西垣曲古城关东、垣曲丰村、太原市郊义井村、河南郑州大河村、安徽汪洋庙遗址、江苏邳县大墩子遗址均发现新石器时代陶埙,分属于不同的原始文化区域。

制作陶埙要选用土质纯净、不带砂石杂质的粘土,颜色不拘,红、黄或黑土均可。将粘土加清水,反复绞拌揉揣,和成软硬适中的泥块,经捏坯、整形、开孔、磨光和煅烧而成。中国音乐学院曹正教授自本世纪三十年代即制作仿古陶埙,积累了丰富的经验。1979年以来,天津音乐学院陈重教授改进研制成九孔陶埙。

中央民族乐团杜次文,1984年随团赴美国参加第二十三届奥运会艺术节,后又在西班牙、西德等国家表演了埙独奏曲《楚歌》、《唐乐》、《风》等。赵良山在《编钟乐舞》中演奏了《八音齐鸣》,均赢得赞誉。九孔紫砂陶埙已在民族乐队中较普遍使用。

八孔埙基本指法图
http://www.hanweiyang.cn/yang/dispbbs.asp?boardid=13&id=795

古代《乐书》引用古人樵周的话说:“幽王之时,暴辛公善埙”。 《世本》认为暴辛公作埙。王子年《拾遗记》上说:"庖牺氏易土为埙"。这种认为埙乐器为个人首创的观点,尽管在早期年代历代相传,但总缺乏一些有力的依据。
按科学的观点,埙应当是原始先民们在长期生产劳动实践中逐步创造出来的乐器。早期雏形是狩猎用的石头(古有记载谓之“石流星”),由于石头上有自然形成的空腔或洞,当先民们用这样的石头掷向猎物时,空气流穿过石上的空腔,形成了哨音,这种哨音启发了古代先民制作乐器的灵感,早期的埙就是这样产生的。
劳动扩展了原始先人的武器,创建了原始社会的文明。
我国古书上对埙的文字记载并不多。《尔雅》注:“埙,烧土为之,大如鹅子,锐上平底,形如秤锤,六孔,小者如鸡子。”
《旧唐书.音乐志》说:“埙,立秋之音,万物曛黄也,埏土为之……”。《诗经》云:“伯氏吹埙,仲氏吹篪(音迟”),埙与篪的组合是古人长期实践得出的一种最佳乐器组合形式,由于埙篪合奏柔美而不乏高亢,深沉而不乏明亮,两种乐器一唱一和,互补互益,和谐统一,因此被后人比作兄弟和睦之意。古诗云:“天之诱民,如埙如篪”,说的是上天诱导平民,犹如埙篪一样相和。埙篪之交也象征着中国古代文人的一种高尚、高贵的和纯洁、牢不可破的友谊。
唐代郑希稷在《埙赋》中说:“至哉!埙之自然,以雅不潜,居中不偏,故质厚之德,圣人贵焉”。这就是说,埙所发出的自然而和谐的乐音,能代表典雅高贵的情绪和雍容的气度。所以古代的圣人们是十分器重这种乐器的。
埙和埙的演奏,体现着中国传统的儒家礼教文化在中国历史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关于乐器埙的起源,发展?
埙,吹奏乐器。原始社会已出现。埙的起源与先民的劳动生产活动有关。最初可能是先民们模仿鸟兽叫声而制作的,用以诱捕猎物。随着社会的进步而被当成单纯的乐器,并逐渐增加按音孔(简称音孔),发展成可以吹奏曲调的旋律乐器。原始社会的埙,器形多样。浙江余姚县河姆渡遗址陶埙,呈椭圆形,只有吹孔,无音...

乐器埙的起源,发展
一、起源 乐器埙起源于中国古代,其具体历史可追溯到新石器时代晚期。埙的最初形态可能与古代狩猎工具有关,逐渐演变为一种乐器。它的产生与古代人们的生活方式、文化背景紧密相连。二、发展 1. 早期发展:在夏商时期,埙是用于祭祀和宗教仪式的乐器之一。此时的埙多为卵形或圆形,制作工艺相对简单。随着...

关于乐器埙的起源,发展?
乐器埙,这个古老的吹奏神器,其起源可追溯至原始社会,与先民的劳动生活息息相关。据考古发现,早期的埙可能是模仿鸟兽叫声用于狩猎,随着社会进步,逐渐演变成具有音乐功能的乐器。早期形态的埙,如浙江河姆渡遗址的椭圆形陶埙和陕西半坡村的单吹孔陶哨,都展示了其原始而朴素的风貌,距今已有六千多年历史...

埙的历史发展
埙是汉族特有的闭口吹奏乐器,在世界原始艺术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埙的起源与先民的劳动生产活动有关,最初可能是先民们模仿鸟兽叫声而制作,用以诱捕猎物。后随社会进步而演化为单纯的乐器,并逐渐增加音孔,发展成可以吹奏曲调的旋律乐器。原始社会的埙,器形多样,如浙江余姚县河姆渡遗址发掘的陶埙,呈...

埙发源哪个时代
埙起源于新石器时代。埙是中国最古老的乐器之一,其历史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在那个时期,人们开始制造各种石器工具,其中就包括埙的雏形。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埙的形制也逐渐多样化,并慢慢完善。到了周代,埙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成为当时主要的乐器之一,广泛应用于宫廷和民间。之后,埙在秦汉、唐宋等...

埙和陶笛的区别
埙和陶笛是两种不同的乐器,它们的区别如下:1. 原产地:埙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传统乐器,起源于中国古代的黄河流域地区;而陶笛则起源于古埃及,并随着时间的发展传播到世界各地。2. 材质:埙由陶土制成,常见的有陶瓷、陶瓷漆等材料,因而被称为陶器类乐器;而陶笛也是由陶瓷等材质制成。3. 形状:...

乐器埙的介绍是什么?
埙的介绍是:埙是汉族特有的闭口吹奏乐器,音色朴拙抱素独为地籁,乃是乐器中最接近道家天籁的。在世界原始艺术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埙的起源于汉族先民的劳动生产活动有关,最初可能是先民们模仿鸟兽叫声而制作,用以诱捕猎物。后随社会进步而演化为单纯的乐器,并逐渐增加音孔,发展成可以吹奏曲调的旋...

我国古代最古老的吹奏乐器
中国古代最古老的吹奏乐器是埙。埙是中国特有的开口吹奏乐器,在世界原始艺术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埙的起源与中华先民的劳动生产活动有关,最初可能是先民们模仿鸟兽叫声而制作,用以诱捕猎物。后随社会进步而演化为单纯的乐器,并逐渐增加音孔,发展成可以吹奏曲调的旋律乐器。原始社会的埙,器形多样,如...

埙的历史起源
埙是一种用陶土烧制的乐器,同其它乐器一样,它是伴随着劳动而产生发展的。埙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期,那时,我们的祖先在用石榴星狩猎时发现,若对准石榴星上用来系绳索的小孔吹气,可以发出呜呜的声音,这种声音很像野兽的呜叫声,古人就用它来诱惑野兽,这大概就是原始单孔埙的雏形了(埙就是由...

埙是什么乐器
埙是汉族特有的闭口吹奏乐器,音色朴拙抱素独为地籁,乃是乐器中最接近道家天籁的。在世界原始艺术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埙的起源与汉族先民的劳动生产活动有关,最初可能是先民们模仿鸟兽叫声而制作,用以诱捕猎物。后随社会进步而演化为单纯的乐器,并逐渐增加音孔,发展成可以吹奏曲调的旋律乐器。埙在...

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15748239368: 埙最早出现于什么朝代? -
汪明氨甲: 埙是我国特有的闭口吹奏乐器,在世界原始艺术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埙的起源与先民的劳动生产活动有关,最初可能是先民们模仿鸟兽叫声而制作,用以诱捕猎物.后随社会进步而演化为单纯的乐器,并逐渐增加音孔,发展成可以...

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15748239368: 夏陶埙发展的历史特征? -
汪明氨甲:[答案] 埙是我国最古老的一种吹奏乐器.从考古发现证明:在距今约六、七千年前后,已出现了埙的初形,如半坡、河姆渡等古文化遗址中均有发现.陶埙在历史上的出现很早,而且为数不少,并从新石器时代一直沿用至今.最早的埙只有一个吹孔,经过了很...

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15748239368: 请问谁给我介绍一下一种叫做<XUN>的乐器? -
汪明氨甲: 埙是中国最古老的吹奏乐器之一,大约有七千年的历史. 相传埙起源于一种叫做"石流星"的狩猎工具.古时候,人们常常用绳子系上一个石球或者泥球,投出去击打鸟兽.有的球体中间是空的,抡起来一兜风能发出声音.后来人们觉得挺好...

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15748239368: 埙是由什么东西演变过来的 -
汪明氨甲: 埙是中国汉族特有的吹奏乐器,距今已有7000年的历史.传说,埙最早起源于一种叫作“石流星”的狩猎工具.在以打猎为生的古代,人们在绳子一端系上石球或泥球,抛上天空击打各种鸟类.有时候这个球是空心的,抛出去发出“嗡嗡”的声...

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15748239368: 以前听过一种乐器叫《埙》,不知道这个字有没有写对,我想知道它的详细介绍,最好有图 -
汪明氨甲:[答案] 就是这个字,念xun,埙是中国最古老的吹奏乐器之一,大约有七千年的历史. 相传埙起源于一种叫做"石流星"的狩猎工具.古时候,人们常常用绳子系上一个石球或者泥球,投出去击打鸟兽.有的球体中间是空的,抡起来一兜风能发出声音.后来人们...

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15748239368: 陶埙最早是在哪里发现的,它的发展历史什么什么 ? -
汪明氨甲: 埙是我国最古老的一种吹奏乐器.从考古发现证明:在距今约六、七千年前后,已出现了埙的初形,如半坡、河姆渡等古文化遗址中均有发现.陶埙在历史上的出现很早,而且为数不少,并从新石器时代一直沿用至今.最早的埙只有一个吹孔,...

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15748239368: 有种圆圆的乐器是用泥做的叫什么啊 -
汪明氨甲: 用泥做的圆圆的乐器叫埙. 埙是汉族特有的闭口吹奏乐器,在世界原始艺术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埙的起源于汉族先民的劳动生产活动有关,最初可能是先民们模仿鸟兽叫声而制作,用以诱捕猎物.后随社会进步而演化为单纯的乐器,并逐渐增加音孔,发展成可以吹奏曲调的旋律乐器. 埙在古代用陶土烧制的一种吹奏乐器,圆形或椭圆形,有六孔(现在有八孔,九孔,十孔,双八度等,六孔埙目前市场上不常见).亦称“陶埙”.以陶制最为普通,也有石制和骨制等.

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15748239368: 埙的历史是什么? -
汪明氨甲: 埙是古代重要的气吹乐器,多为陶制,形制多种汉代出现七孔陶埙,近代埙的使用渐少.>> 埙:古代重要的气吹乐器之一,最早的埙源于古代先民的狩猎工具——石流星(一种球形飞弹),远古多为石制、骨制,后来逐渐改用陶土烧制而成...

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15748239368: 关于乐器埙的起源,发展? -
汪明氨甲: 古代《乐书》引用古人樵周的话说:“幽王之时,暴辛公善埙”. 《世本》认为暴辛公作埙.王子年《拾遗记》上说:"庖牺氏易土为埙".这种认为埙乐器为个人首创的观点,尽管在早期年代历代相传,但总缺乏一些有力的依据. 按科学的...

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15748239368: 乐器历史最悠久的是什么? -
汪明氨甲: ◆埙的历史 埙是中国迄今所发现的最早的一种吹奏乐器之一,大多由泥土制成.据考古学家考证,埙产生于史前时代,首次发掘是在西安的半坡遗址,该遗址记载了大约7000年前繁荣的母系氏族社会的人类文明. 埙是一种用陶土烧制的乐器,...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