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道哲学辨析题

作者&投稿:尔香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一道关于哲学的辨析题,请帮忙回答~

生的价值:物质富有与精神富有

罗建军

2006年02月27日08:36

人生在世,应当努力实现自己的价值,追求自己的幸福。然而,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一些人常常把物质上的富有作为衡量人生价值的唯一标准,以富为乐,以富为贵,甚至为了发财致富而不择手段。那么,是否一个人在物质上富有,就真正实现了其人生价值?答案是否定的。

人生的价值,在不同的历史和社会条件下具有不同的内涵。对于人生价值,不同的人也会有不同的理解。马克思主义认为,价值是具有积极意义的、能够满足个人或社会某种需要的东西。它产生于人的实践活动中,既包括物质价值,又包括精神价值;既带有个人特征,又带有社会特征。一个人的价值大小,并不仅仅体现在满足自身需要的程度或者拥有财富的多少,而更主要地体现在对社会所作贡献的大小。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一个人要真正实现自己的价值,就要努力地为社会的发展进步作出贡献。由此而来,人生的幸福既在于物质上的富有,更在于精神上的富有。

人是要有点精神的。物质上的富有,并不代表精神上也富有。一个人在精神上是否富有,关键取决于其道德素质、精神境界的高低。那些品德高尚、目光远大、致力于促进社会发展进步的人,即使在物质上不一定十分富有,但由于能够得到他人和社会的认同与尊重,他在精神上就是富有的。相比之下,那些狭隘自私、唯利是图、拔一毛利天下而不为的人,虽然可以实现物质上的富有,但由于极少想到回报他人和社会,结果很容易导致自己与周围世界的冲突,他在精神上就是贫穷的。物质上的贫穷可以通过努力加以改变,而精神上的贫穷往往是致命的。古今中外不乏这样的例子:一些腰缠万贯的富翁巨贾,无论其曾经拥有多少物质财富,一旦失去了精神支柱,陷入极度的精神空虚,就很容易误入歧途,甚至酿成人生悲剧。

追求个人价值与追求社会价值、追求物质富有与追求精神富有应该是统一的。马克思曾经说过:“思想”一旦离开“利益”,就一定会使自己出丑。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是使广大人民群众过上富裕幸福的生活。为此,必须放手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造福于人民。同时,社会主义又是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社会,致力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一个民族,物质上不能贫困,精神上也不能贫困,只有物质和精神都富有的民族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凝聚力;一个人,只有坚持追求物质富有和精神富有的统一,人生才有价值和意义,才能获得真正的幸福,进而实现全面发展。

当前,强调追求物质富有与精神富有的统一具有重要的意义。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社会利益关系更加复杂,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行为方式等也出现了多样化趋势。在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影响下,一些人包括部分党员干部丧失了理想信念,沉溺于物欲的泥淖,陷入了精神上的贫困,失去了前进的方向。理想的滑坡是最致命的滑坡,信念的动摇是最危险的动摇。如果任由这种现象发展下去,势必影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影响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推进。在全社会大力倡导社会主义道德风尚,教育引导人们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努力追求物质富有与精神富有的统一,是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需要,也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

真理最终会被多数人接受的,这一点毋庸置疑,但是被多数人接受的就不一定是真理了。这个辨析题可以从两方面来解析,一方面从正面辨析命题的前半句话,真理是相对的,只在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和时空条件下才被称之为真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而实践与人们对事物的认识有关,认识能指导实践,反过来实践能加深或改变认识,经过长久的实践,某种认识被人们最终认同,从而被认同为真理。首先,真理遵循客观规律,能够正确地指导实践,所以真理具有客观性;其次,真理是经过人们普遍认同的客观规律,所以具备一定的主观性。真理是主观性和客观性的统一,所以真理最终会被多数人接受,这是正确的。另一方面,被多数人接受的就是真理,这个子命题可以用反证法来辨析,首先可以对比一下真理和谬论的辩证关系,再举几个例子进行反驳,在此只列举一个事例,在人类社会早期,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地球是宇宙的中心这一“事实”为人们普遍接受,并被奉为颠簸不破的真理,之后伽利略通过天文观测提出太阳才是宇宙的中心,为此伽利略被教会处以死刑。科学事实证明太阳的确是宇宙的中心,由此可知被多数人接受的并不一定就是真理。

对!文章:荣辱观古已有之,荣辱心人皆有之。不同的时代,不同的民族,持有不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人们,其荣辱观是不同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回答的是社会主义社会中,什么是光荣,什么是耻辱。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既要发扬优良传统,又要体现时代精神;既要立足本国,又要面向世界;既要把握今天,又要面向未来!八荣八耻的根本是什么呢?我常常地想,当一个人以八荣八耻为镜子的时候,就能明白自己应该怎么做;当一个人终身以八荣八耻为镜子的时候,他就能与世界上最伟大的人们比肩齐高!请看这一串光辉的名字吧:周恩来,他一生服务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钱学森,中国导弹之父,美国说他能抵三个师,在新中国诞生后毅然回到自己的祖国。 李瑞环,从一个普通的建筑工人成长为党和国家领导人。邱少云,为了大部队的行动,坚守纪律,强忍着烈火烧身直到牺牲。这些鲜明的事例告诉我们,不管是过去,今天,还是将来,八荣八耻的根本就是如何学会做人,做一个对社会负责,对祖国人民有贡献的人。
************************************************************
每个人的生活方式似乎都能得到容忍,每种价值都拥有自己的生存空间———当然,多元化本身绝不是坏事,在某种程度上是社会和谐的体现。但如果多元化缺乏主流价值的引导,或者人们根本不认可应该有一种价值判断是主流的,这就是不正常的。作为脱胎于儒(版权是517878秘书网)教传统的国家,中国的许多有益的传统价值观正面临多元主义消解甚至颠覆,有时基本的是非、善恶、美丑界限被杂乱无章的多元价值混淆,官德、公德、民风等方面出现荣辱颠倒的反道德倾向,很多时候丧失了基本的荣辱感。 官德方面,比如说一些官员收受贿赂、以权谋私,当然应该是一件丑事,可不少官员常常洋洋自得地视为权势魅力的体现,而且有不少人是带着“羡慕”的心理对这种腐败进行“批评”的。公德方面,不少人越来越缺乏公共意识,诚实守信、见义勇为、艰苦朴素、遵纪守法等等曾经是不容置疑的崇高价值,可这种价值在功利主义的诱惑下越来越滑向“见义可不为”,团结互助等精神也在不断被“理直气壮的自私自利”所替代。
因为主流价值被边缘化,针对一些官员的腐败,很多人发出“他们还是不是共产党的官”的质问;针对公德和民风的荣辱颠倒,很多人发出“我们还是不是社会主义国家国民”的疑问———这就是一种对国家特性和国民身份的认同危机,我们的优良传统哪里去了,我们的传统特质哪里去了,我们是谁,脱离这些特质的我们还是我们吗?

看程度而定,谚语只是为了表达一种意思,说明荣辱的重要性,并不一定真的牺牲个人利益.
例如:宁可错杀三千,不可放过一个!也只是那么一说‘‘

人性高于一切


哲学辨析题只说明了对错没有解释如何评分?
哲学上的辨析题,题中观点,基本上可能既包含了合理的成分,也有需要批驳的成分。所以,只判断对错,是不能给分的。基本上不给分。既然是哲学题,所以一定是高中及以上的内容。初中考题辨析观点,可能容易一些,观点要么对或者错。需要判断对错,并能给分。而高中要求更高。

马哲辨析题:世界统一与存在
物质是存在的,所以世界统一于存在。错误。恩格斯(在《反杜林论》(哲学篇)一书中明确)指出,存在是一个摸棱两可的命题,因为不仅物质是存在,精神也同样是存在。但是,精神是物质世界的反映。所以,唯物主义观点认为世界统一于物质,而不是存在。认为世界统一于存在其实是杜林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

哲学辨析题“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
这是自身个体养生之道,也是世间万物存在之必然。“存在就是必然”,东西方哲学又不经意地在一个问题上,得到相似的答案。更深一层的理解,老子曰,“世人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善与恶,并不是事物的自身特征,而是在万物中找寻到一个参照物,才会得出善恶的结论。自己...

政治哲学的三道辨析题,高手帮忙~~
你的分析是对的。3的观点是对的。有的观点认为量变有两种基本形式,即“数量”的增减与“结构形式”的变化;也有的观点认为事物之结构只属于质而并不属于量,结构的变化其本身不是量变而只是质变,这样也就不考虑结构之量的特征了。对于这两种观点,在我国哲学界长期以来没有得到统一的认识。但是不论事物...

请告知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辨析题与论述题答案
3.理性认识最初来源于感性认识,这是认识的第一次飞跃。二。1.材料一中将物质局限在了平时我们所见所闻的具体的实物中,只是感性的解释了物质。2.科学的发现只会让人类在哲学的理解上更进一步,并不能瓦解唯物辩证,相反的,它促进了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让人知道,物质不仅仅是局限在微观粒子这一层面。

马哲辨析题: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哲学是难的。美学里也有一名言:(讨论)美是难的。知道难,知道难在哪里,应是哲学入门的一个标尺。如果在特定语境中对上述各日常语汇作特定的抽象,似乎可以绕过“准确严密地定义”这道难关。在这个语境中,根据我的哲学见解:“物”是客观实在,“谋”是一种理性主观活动,“事”是“人”有目的而...

辨析题如何回答哲学是万能的能够解决所有问题
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整个世界最一般最普遍本质规律的概括和总结,因此,哲学能够为人们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有利于人们更好地认识和改造世界,正确处理人与世界的关系,在这一意义上,哲学有普遍的指导作用。但哲学不能为人们提供具体的方法,所以哲学不是万能的,不能解决具体的问题,更不能...

求哲学辨析题答案:没有最后,只有更好
很久没有回答这样的哲学道理的题了,但我希望如下的回答能给予你一些启示。哲学本身就是追求的终极问题的学科。譬如早期的本体论,追问世界何以可能,也就是说世界是什么组成的,形成了朴素唯物主义的回答,如,赫拉克利特的火是世界的本源,泰利斯的水是世界的本源。而后还有唯心主义的巴门尼德的存在是世界...

哲学辨析 正确处理全局与局部的关系,就要强调顾全大局,局部服从全局...
顾全不等于要服从。得利于改革开放思想多元化,情境的民族化。顾全是求稳定是求和谐,而不是搞禁锢的服从。我们是一个有创造传统的民族。可以说创造大忌就是服从,是同质化的源泉,是走向垂死的理路。

如何提高学生回答哲学辨析题的能力?
那就要提高学生队客观事物存在的发现性,要训练的话,就是一个事物,能存在多少客观,深思了!

施甸县19183188221: 一道辨析题啊~“城门失火,殃及池鱼”与“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所包含的哲理是截然对立的,它们的分歧是哲学中的两个基本派别的根本分歧 -
丙侍丽邦:[答案]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说明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此为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说明只看到了局部,没有看到整体,此为形而上学.

施甸县19183188221: 有一道哲学辨析题
丙侍丽邦: (1)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哲学之所以富有生机和活力,能够存在和发展,就在于它以不断丰富的具体科学知识为基础,从中概括出最一般的结论.离开具体科学知识,哲学就会干涸和枯萎.可见,认为“哲学是具体科学的基础”是不合理的. (2)科学家的研究活动都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在某种世界观的指导下进行的,缺乏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科学家就会在自己的研究活动中失去正确方向,甚至陷入混乱和失败.可见,哲学为具体科学的研究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施甸县19183188221: 马克思主义哲学辨析题:矛盾的同一性就是矛盾双方的绝对等同. -
丙侍丽邦:[答案] 题设的论述不对. 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联系,相互吸引的性质和趋势,它有三层基本含义:1.矛盾双方相互依存,在一定条件下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2.矛盾双方相互渗透,相互贯通;3.在一定条件下,矛盾双方相互转...

施甸县19183188221: 凡是有实用价值的商品都有价值,“凡是有实用价值的商品都有价值”这句话怎么用马克思主义哲学解释?观点是否正确?这是一道辨析题.这个观点是正确... -
丙侍丽邦:[答案] 正确! 价值体现在商品里的社会必要劳动.价值量的大小决定于生产这一商品所需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多少.不经过人类劳动加工的东西,如空气,即使对人们有使用价值,也不具有价值. 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是人类付出了劳动的.

施甸县19183188221: 一道哲学辨析题 -
丙侍丽邦: 对!文章:荣辱观古已有之,荣辱心人皆有之.不同的时代,不同的民族,持有不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人们,其荣辱观是不同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回答的是社会主义社会中,什么是光荣,什么是耻辱.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既要发扬...

施甸县19183188221: 一道政治哲学辨析题
丙侍丽邦: 答:(1)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对立是对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的不同回答产生的.凡是认为存在决定思维的,就是唯物主义;凡是认为思维决定存在的,就是唯心主义. (2)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强调人们办事要取得成功,必须具备一定的客观物质条件,体现了唯物主义思想. (3)“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人”强调人们办事要取得成功,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观点有其合理性.如果把它理解为人们办事能否取得成功,取决于人的主观能动性,就陷入了唯心主义的错误.因此,不能简单的说这一观点是唯心主义,必须进行具体分析.

施甸县19183188221: 唯物主义者认为,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能动反应这是一道马哲的辨析题.要说明这句话是对的还是错的. -
丙侍丽邦:[答案] 这句话是错的~ 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有点被动认识) 人脑对客观世界的能动反应是主观能动性,是人类主动认识世界的能力(主动认识) 概念混淆.故错误

施甸县19183188221: 哲学辨析题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
丙侍丽邦: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观点是片面的.1.唯物辩证法认为: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2.“朱”、“墨”等都是外因,外因影响事物的变化要通过内因来起作用,外因只是事物变化的外部条件,如果不通过内因是不能实现事物的变化发展的.3.所以,“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说法是片面的.

施甸县19183188221: 哲学辨析题“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 -
丙侍丽邦: 《庄子·养生主》,“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 --------庄子的“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我们总是喜...

施甸县19183188221: 马克思哲学辨析题,急,急,急 1,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 2,经济上落后的国家在哲学上仍然能够演奏第一 -
丙侍丽邦: 第一题,错. 历史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思想史仅仅是其中的一部分,不是历史的全部,把历史完全等同于思想史,不仅是片面的,而且偏重于唯心的思维. 第二题,对. 虽然经济基础对于上层建筑具有决定作用(马哲观点),但是这并不是绝对的,中国人有句话叫“穷则思辨”,民族的思辨往往和环境密切相连,但是环境不惟经济一条路径来考量,环境也是个宽泛的大概念,影响哲学的因素也不仅仅限于经济.一些经济落后的民族,在充分调动人民大众的积极性以后,仍然可以更上一层楼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