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飘萍在中国新闻史的地位

作者&投稿:不修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列举并评价中国新闻史上争取新闻、出版自由的重要事件(人物)、影响。~

事件:
国人第一次办报高潮。19世纪70年代兴起的国人办报运动,在维新变法运动中走向高潮,打破了外报在中国新闻舆论届的垄断地位,使中国人的报刊成为社会舆论的中心。这次的办报高潮的特点有:1、报刊数量多;2、办报地区广;3、报刊种类多。这个时期的各种报刊的主流形态始终是维新派主办的以宣传变法维新为主旨的政论性报刊,如澳门的《知新报》、湖南长沙的《湘学新报》《湘报》等。在“百日维新”期间,中国近代新闻法制的建设,以皇帝发布具有法律校历的上谕为主要方式,终于迈出了具有历史意义的第一布。虽然这次中国近代新闻法制建设的实践活动为时过短,最终以失败而告终,但却是一次极为有益的尝试,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意义。
人物:
民初四大名记者:黄远生、邵飘萍、刘少少、徐彬彬。
黄远生:一、新闻理念:1、报纸应“主持公理,指斥时弊”;2、新闻报道要客观、公正、真实、全面;3、记者要加强自身的修养和基本功的训练。二、袁世凯称帝期间,想聘黄远生担任御用报纸《亚细亚日报》的上海版总撰述,黄远生坚持不就,在上海各报刊登《黄远生反对帝制并辞去袁系报纸聘约启事》,公开表示在国体问题上“与贵报主义不和”。1915年12月在旧金山被中华革命党方面枪杀。
刘少少:袁世凯称帝阴谋暴露后,他拒绝袁世凯的收买,并发表文章发对帝制,遭到通缉。

邵飘萍,京报主编,1925年被张作霖杀害于北京.他是近现代第一个死于职业的新闻人.

邵飘萍
名振青、镜清等,笔名飘萍、阿平等,浙江东阳人。清末民初新闻记者之巨匠、报业巨子。先后担任《汉民日报》、《申报》、《时事新报》、《时报》主笔。后任《申报》驻京特派记者,继而创办《京报》,自任社长,以迄被张作霖杀害。其身后评价是“吾国新闻界泰斗”。
邵飘萍出身贫寒,年少时即表现其倔强和正直的禀性,1908年在浙江省立高等学堂因痛斥张之洞《劝学篇》而险遭开除。毕业后从教,仍密切关注政局发展,并联络反清人士。辛亥革命爆发,邵欣喜若狂,立即辞教赴杭州寻机办报。1911年11月首发的《汉民日报》聘邵飘萍为主笔,邵时年25岁,正式进入报业。
邵飘萍早期政论一针见血,用词极尖锐。
袁世凯尚未接任总统职务时,他已撰文疾呼:“呜呼!当断不断,反受其乱。袁贼不死,大乱不止。同胞同胞,岂无一杀贼男儿耶?”袁窃国后,邵飘萍仍云“袁总统令云:苟且贿赂一体禁绝。振青曰:请自大总统始。”飘萍之快评字字见血,浙江权贵深恨之,于1913年8月查封《汉民日报》,逮捕飘萍,后获释。
为避迫害,邵飘萍急走扶桑。1915年底,袁称帝,上海新闻界电邀邵飘萍倒袁。邵弃学业而归,以“飘萍”、“阿平”为名在沪上三大报执笔,痛骂袁之祸国。倒袁后不久,邵飘萍受聘任《申报》驻京特派记者。当时北京新闻界社会声誉极差,记者虚构成风,报纸难辨真伪。邵飘萍以一个职业记者出现,深入实际采访,追寻事件全貌。
其文思敏捷,文稿倚马可待,许多通讯和专电都是在茶楼酒馆等应酬场所立就,文字纵横自得,鲜明生动。更难得的是邵飘萍察物精审,处世灵活,广交游,耳目众多。视当时新闻界之采访能力,无人能出其右。
1917年,围绕是否对德宣战,中国政府举棋不定,中外记者欲获知段祺瑞政府的态度而不可得。邵飘萍设法坐上挂总统车牌的汽车直达总理府门前,传达长拒绝通报,邵飘萍取出千元为小费,终于得见段祺瑞。但段避而不谈宣战一事,邵先迂回打听,继而以身家性命为担保,3日内不在京城透露消息。段被缠无奈,在其立下字据后,透露了对德宣战的细节。邵得此天大独家新闻,立即以密码发电报至《申报》,沪上立发“号外”几十万份,邵名声大振。而沪报运抵京城需要4天,邵并未失信,段也无可奈何。
邵之采访手段神出鬼没。徐世昌任总统的就职宣言共2000言,而在其就职的前一天,邵飘萍就将其全文电达《申报》,同行震惊,徐世昌本人也大为诧异。邵所写的“府院之争”、“大借款”、“揭发段内阁”、“张作霖截枪案” 等重大新闻均比其他报早或者更为详尽。任《申报》驻京记者两年里,邵飘萍的近200篇《北京特别通讯》风靡全国,“邵飘萍”三字在新闻界中炙手可热。邵主张报纸应为改革社会政治之利器,“必使政府听命于正当的民意之前” ,因此须独立而不依靠政治力量。1918年10月,邵飘萍自资创办《京报》。邵在其编辑部手书“铁肩辣手”四大字,以铭己志。

邵飘萍
名振青、镜清等,笔名飘萍、阿平等,浙江东阳人。清末民初新闻记者之巨匠、报业巨子。先后担任《汉民日报》、《申报》、《时事新报》、《时报》主笔。后任《申报》驻京特派记者,继而创办《京报》,自任社长,以迄被张作霖杀害。其身后评价是“吾国新闻界泰斗”。
邵飘萍出身贫寒,年少时即表现其倔强和正直的禀性,1908年在浙江省立高等学堂因痛斥张之洞《劝学篇》而险遭开除。毕业后从教,仍密切关注政局发展,并联络反清人士。辛亥革命爆发,邵欣喜若狂,立即辞教赴杭州寻机办报。1911年11月首发的《汉民日报》聘邵飘萍为主笔,邵时年25岁,正式进入报业。
邵飘萍早期政论一针见血,用词极尖锐。
袁世凯尚未接任总统职务时,他已撰文疾呼:“呜呼!当断不断,反受其乱。袁贼不死,大乱不止。同胞同胞,岂无一杀贼男儿耶?”袁窃国后,邵飘萍仍云“袁总统令云:苟且贿赂一体禁绝。振青曰:请自大总统始。”飘萍之快评字字见血,浙江权贵深恨之,于1913年8月查封《汉民日报》,逮捕飘萍,后获释。
为避迫害,邵飘萍急走扶桑。1915年底,袁称帝,上海新闻界电邀邵飘萍倒袁。邵弃学业而归,以“飘萍”、“阿平”为名在沪上三大报执笔,痛骂袁之祸国。倒袁后不久,邵飘萍受聘任《申报》驻京特派记者。当时北京新闻界社会声誉极差,记者虚构成风,报纸难辨真伪。邵飘萍以一个职业记者出现,深入实际采访,追寻事件全貌。
其文思敏捷,文稿倚马可待,许多通讯和专电都是在茶楼酒馆等应酬场所立就,文字纵横自得,鲜明生动。更难得的是邵飘萍察物精审,处世灵活,广交游,耳目众多。视当时新闻界之采访能力,无人能出其右。
1917年,围绕是否对德宣战,中国政府举棋不定,中外记者欲获知段祺瑞政府的态度而不可得。邵飘萍设法坐上挂总统车牌的汽车直达总理府门前,传达长拒绝通报,邵飘萍取出千元为小费,终于得见段祺瑞。但段避而不谈宣战一事,邵先迂回打听,继而以身家性命为担保,3日内不在京城透露消息。段被缠无奈,在其立下字据后,透露了对德宣战的细节。邵得此天大独家新闻,立即以密码发电报至《申报》,沪上立发“号外”几十万份,邵名声大振。而沪报运抵京城需要4天,邵并未失信,段也无可奈何。
邵之采访手段神出鬼没。徐世昌任总统的就职宣言共2000言,而在其就职的前一天,邵飘萍就将其全文电达《申报》,同行震惊,徐世昌本人也大为诧异。邵所写的“府院之争”、“大借款”、“揭发段内阁”、“张作霖截枪案” 等重大新闻均比其他报早或者更为详尽。任《申报》驻京记者两年里,邵飘萍的近200篇《北京特别通讯》风靡全国,“邵飘萍”三字在新闻界中炙手可热。邵主张报纸应为改革社会政治之利器,“必使政府听命于正当的民意之前” ,因此须独立而不依靠政治力量。1918年10月,邵飘萍自资创办《京报》。邵在其编辑部手书“铁肩辣手”四大字,以铭己志。
此时邵飘萍的采访愈加老辣。段政府内阁讨论“金佛朗案”,严禁记者列席。邵飘萍得知后,便雇一小车候于会场外,看到法国公使汽车进门,立即尾随而入,得到内阁会议的全部材料。独家新闻翌日发表后,段内阁大为吃惊。京城大官本恶见记者,惟独飘萍不得不见,且见后不得不谈,因飘萍的采访手段高明,防不胜防。
1918年底,邵飘萍兼任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导师。学员中有时任北大图书馆助理员的毛泽东。邵飘萍不仅为毛泽东讲授新闻知识,还给予其经济资助。
1919年因在“五四”期间数次刊发激烈言论抨击段政府,《京报》遭到封禁,邵化装后出逃日本。1920年《京报》刚刚复活,他就连续刊登与人合著的《俄国大革命史》,并将列宁介绍给《京报》读者。1925年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6年4月直奉大战中,奉军张宗昌占领北京。张作霖曾被邵飘萍多次揭露,故恨之入骨。邵飘萍被张宗昌设计诱捕,《京报》亦同时被封。26日凌晨,邵飘萍在天桥被枪决,时年40岁。

不认识


邵飘萍在中国新闻史的地位
为避迫害,邵飘萍急走扶桑。1915年底,袁称帝,上海新闻界电邀邵飘萍倒袁。邵弃学业而归,以“飘萍”、“阿平”为名在沪上三大报执笔,痛骂袁之祸国。倒袁后不久,邵飘萍受聘任《申报》驻京特派记者。当时北京新闻界社会声誉极差,记者虚构成风,报纸难辨真伪。邵飘萍以一个职业记者出现,深入实际采访...

中国新闻界著名人物
邵飘萍,男,汉族,浙江省金华市东阳人,革命志士,民国时期著名报人、是中国新闻理论的开拓者、奠基人,被后人誉为“新闻全才”、“乱世飘萍”、“一代报人”、“铁肩辣手,快笔如刀”等。 邵飘萍已成为中国百年新闻史上最光彩夺目的名字,他用他的鲜血染红了言论、新闻、出版自由的理想。他是我国民主革命时期杰出的...

“以身殉报,一样飘萍身世;为国捐躯,千秋白水文章” 什么意思
这是追悼两位著名报人邵飘萍和林白水的一幅挽联,二人在同一地点罹难,仅隔百日。两位著名报人皆因“说真话不说假话”惨遭杀戮,成为中国新闻史上最悲怆的一幕。邵飘萍的名字就是他命运的真实写照。邵飘萍生于1886年,浙江东阳人。邵飘萍原名振青,飘萍只是他的笔名。故友包天笑曾关切地劝过飘萍说“飘萍...

邵飘萍有关评价
在中国新闻史上,邵飘萍的名字犹如璀璨的星辰,他的贡献与精神烙印在每个新闻从业者的心中。他以无畏的勇气和坚定的信念,用鲜血捍卫了言论、新闻和出版的自由。"铁肩担道义,妙手出文章",这句话正是对他专业精神的生动写照。作为民主革命时期的文化先锋,他不仅是卓越的新闻工作者,还是新闻教育的先驱...

急需邵飘萍在新闻采访、新闻通讯、新闻评论的成就及特点!
邵飘萍已成为中国百年新闻史上最光彩夺目的名字,他用他的鲜血染红了言论、新闻、出版自由的理想。他是我国民主革命时期杰出的文化战士、著名新闻工作者和新闻教育开拓者。他以报纸和通讯社为武器,宣传真理,抨击邪恶,锐意改革,为新闻事业贡献了毕生精力。他所著的《新闻学总论》和《实际应用新闻学》等,...

中国当代著名记者都有那些?
新华通讯社原社长、当代著名新闻记者穆青,他的新闻作品、新闻主张和新闻实践,均为20世纪中国新闻史上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原名穆亚才,祖籍河南开封杞县,为了生计,举家随祖父迁到安徽蚌埠。曾担任学校进步团体“文学艺术同盟”主席,出版文艺刊物《群鸥》。从事新闻工作50多年,他勤学苦练,不懈进取,...

谁是近代最出名的记者
邵飘萍,原名镜清,后改为振青,革命烈士,中国近代新闻史上著名报人、《京报》创办者、新闻摄影家,中国传播马列主义、介绍俄国十月革命先驱者之一,杰出的无产阶级新闻战士,是中国新闻理论的开拓者、奠基人,被后人誉为“新闻全才”、“乱世飘萍”、“一代报人”、“铁肩棘手,快笔如刀”等。范长江是我国杰出的新闻...

大金华有哪些历史名人?
邵飘萍(1886—1926),男,汉族,浙江东阳人,革命志士,民国时期著名报人、《京报》创办者、新闻摄影家,中国传播马列主义、介绍俄国十月革命先驱者之一,杰出的无产阶级新闻战士,是中国新闻理论的开拓者、奠基人,被后人誉为“新闻全才”、“乱世飘萍”、“一代报人”、“铁肩辣手,快笔如刀”等。有“铁肩担道义,辣手...

浙大毕业的名人有哪些?
邵飘萍(1886年10月11日—1926年4月26日),男,汉族,原名镜清,后改为振清,字飘萍,笔名萍、阿平、素昧平生 ,浙江省金华市东阳人,革命志士,民国时期著名报人、《京报》创办者、新闻摄影家。是中国传播马列主义、介绍俄国十月革命的先驱者之一,杰出的无产阶级新闻战士,中国新闻理论的开拓者、...

婺城区详细资料大全
邵飘萍(1886—1926),浙江东阳人,革命志士,民国时期著名报人、《京报》创办者、新闻摄影家,中国传播马列主义、介绍俄国十月革命先驱者之一,杰出的无产阶级新闻战士,是中国新闻理论的开拓者、奠基人,被后人誉为“新闻全才”、“乱世飘萍”、“一代报人”、“铁肩辣手,快笔如刀”等。1926年因发表文章揭露张作霖统治...

清新县18711927563: 在中国新闻史上做出贡献的名人有哪些? -
彤姜二叶: 邵飘萍,京报主编,1925年被张作霖杀害于北京.他是近现代第一个死于职业的新闻人.

清新县18711927563: 中国第一部历史新闻学著作是 -
彤姜二叶: 三本书:1919年,徐宝璜的《新闻学》是我国第一部(理论)新闻学著作; 1923年邵飘萍的(《实际应用新闻学》)是我国第一部(业务)新闻学著作; 1927年,戈公振的《中国报学史》是我国第一部(历史)新闻学著作.

清新县18711927563: 民初名记者群体出现的历史意义 -
彤姜二叶: 意义:1, 传统文人在1905年科举制度废除后经历痛苦转变,知识分子身份急剧转变,媒媒体提供了转型的平台,这也就决定了新闻生产者角色转换,这也实现了报刊社会功能的转变,即由当初的努力传递团体,学派的声音向关心社会时事的转...

清新县18711927563: 华中科技大学考研大纲有哪些?
彤姜二叶: 科目名称:新闻传播史论 代 码:620 第一部分 考试说明 一、考试性质 全国硕士研究... [1] 民初新闻事业的无序发展. [2] 黄远生和邵飘萍对中国新闻事业的贡献. [3] 报纸...

清新县18711927563: 上海交通大学的传播学硕士研究生的参考书目是? -
彤姜二叶: 《传播学理论》考研复习大纲 参考书目:《传播学通论》(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20世纪中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传播学理论》复习大纲 了解人类与生俱来的传播活动规律;以信息论、控制论和...

清新县18711927563: 大民小国怎么样 -
彤姜二叶: 多年前,余世存的师兄刀尔登刀老师曾写过一本不薄不厚的书《中国好人》,把中国历史上我们熟悉不熟悉的几十位人物梳理了一遍,在他看来我们一直认为的那些好人未必好,我们一直认为的那些坏人也未必坏...

清新县18711927563: 周云蓬 沉默如谜的呼吸 歌词中最后一段颂念的人名 -
彤姜二叶: 叶云生,臧洁雯;洪峰,矛土;安列,齐美;晁卓洲,陆秀莲;何国锋,董大平;慕笛,张惠生;马金良,李力群;陈丽萍,梁伟;顾幻歌,尹非非;滕丝竹;光之奴,辜鸿铭;胡兰成,刘浩辍;王石味,尤本道;北鸣,陈阿南;刘豌豆,姬晓峰;黎水秀,周静;杨文爽,方力强,王裴,杨小燕;牛天赐,冯铿;邵飘萍,李爱国;韩盈藤,唐颖;尹春生,方彩 老周有一次在天涯访谈的时候回答过, 他说这些人都属于在历史上昙花一现的人物,感觉没有彻底绽开就枯萎消逝了 .他说在唱这歌的时候会随意念出很多类似的人名 并不固定 大致就是这意思 .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