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漂流黄河的其中一个女队员是谁?

作者&投稿:犹宁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谁是黄河漂流第一人 请速回 全面点~

1987年,河南黄河漂流探险队、北京青年黄河漂流队、安徽马鞍山黄河漂流探险考察队协作共进,成功首漂黄河,被誉为“人类漂流史上前无古人的一次壮举”。
这是中国人首次用无动力工具完成的对黄河的全程漂流探险,漂流队一寸不落漂完了黄河全程,填补了世界探险史的空白。

河南人,永远都不会忘记,20年前的今天,一支由洛阳青年组成的黄河漂流队,开始了人类史无前例的无动力全程漂流黄河。从海拔5000米的巴颜喀拉山黄河源头,到渤海之滨的垦利县三角洲的入海口,黄漂队员一寸不拉地漂完了5464公里,落差4831米的黄河探险漂流。实现了河南人在江河漂流史上征服黄河的壮举。 在黄漂的180多个日日夜夜里,他们经历了高原断粮,滑坡雪崩,峡谷激流,漩渦跌水,瀑布陡降等意想不到的艰难困苦,更付出了生命和鲜血的代价,7位壮士长眠在母亲河的怀抱中。他们是河南的雷建生、郎保洛、朱红军、张宁生,北京的扬浩,马鞍山的汤立波、张建安。 历史不会忘记他们,河南更不应该忘记他们。她们是河南人的骄傲。让我们欣慰的是,黄漂纪念碑昨日在郑州花园口黄河游览区奠基。当年的黄漂键儿汇聚花园口,政府官员和媒体参加了这一纪念活动。

  吉胡·阿莎--首次全程漂流长江的探险队中唯一的女主漂队员

  做我想做的一切

  长漂:前无古人的故事

  20多年前,22岁的彝族女警官阿莎的生活因一个消息最终改变了——“中国"长漂"第一人尧茂书在通天河牺牲了”。美国著名探险家肯·沃伦正欲以35万美元购买长江首漂权。“首漂长江应该由中国人自己完成!”河北青年工人柴锦志率先站了出来,全国各地数百青年起而响应……吉胡·阿莎成为30名主漂队员中的一员。

  1986年6月16日,“长漂”开始,阿莎相信,这将是一次英雄的旅程。

  然而,后来遇到的种种险况,远远超出了这个年轻女孩的想象。她曾在与世隔绝的无人区,度过了一段饥肠辘辘、靠江水和野果充饥的日子;也曾经过疫区,队员们身上纷纷大片红肿、溃烂;在通天河、虎跳峡和许多不知名的地方,一次次得知队友失踪的消息,乃至眼睁睁看着队友在大浪中沉浮、翻滚直至消失而无能为力……

  整个漂流过程中,吉胡·阿莎最难忘的是漂“滩王”老君滩。她第一个进入一团漆黑的“中华勇士号”密封舱,里面是浓烈而刺鼻的橡胶和胶水气味。“好像要被活埋了一样。巨大的恐惧感从四面八方袭来。旁边有一个老君洞,洞口比密封舱大5倍,2/3的江水被它吸进,万一进去了,生还的机会几乎为零。”幸运的是,在跌水和岩石的猛烈碰撞中,在胃里的翻江倒海和耳边天崩地裂、雷鸣般的吼声中,一行三人的小分队漂过了巨大的旋涡,也躲开了老君洞和锋利的岩石——整个“长漂”中最可怕的“滩王”被征服了!

  不过,对于阿莎来说,那种黑暗中的恐怖延伸了许多年,她不敢乘坐电梯、地铁,就连在高楼里也总觉得它将要坍塌下来。被活埋在黑暗中的噩梦时常让她半夜在大汗淋漓中惊醒。这种状况直到她后来在法国出版了纪实体小说《扬子江的女儿》后才得到改善。

  170多个昼夜的漂流中,11名漂流队员遇难,多名队员先后退出,死亡也数次和她擦身而过,但吉胡·阿莎坚持了下来,成为参与全程漂流的惟一一名女队员。“有人死了,我活了下来,这并不意味着我比他们更强,而是我得到了命运更多的眷顾。”

  她坦言:“如果是今天,我恐怕无论如何不会去漂了,有什么能比生命更加宝贵呢?”

  不懂法语的畅销书作家

  就在“长漂”英雄们在掌声中全国巡讲时,吉胡·阿莎悄然回到家乡,加入了高考学子的队伍。“我要上大学”,这是“长漂”时在她心里滋生的一个新的梦想。

  1987年夏,吉胡·阿莎考入中央民族大学新闻系。一次偶然的机会,她结识了年轻的法国驻华参赞让·皮尔。这个浪漫的法国男人与阿莎一见钟情,在皮尔的中国任期即将结束前夕,阿莎最终慎重决定,和他一起回法国。

  然而,皮尔很快又被派到葡萄牙里斯本工作,阿莎则独自留在了巴黎。陌生的城市,语言不通的孤独,感情的热度终究没有拗得过遥远的距离,他们平静地分手了。阿莎尝试着在巴黎继续自己的人生梦想。她再次完成了一个在很多人看来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把漂流长江的经历写成书。在翻译家李志华先生的帮助下,法语版《扬子江的女儿》出版了。这本书给阿莎带来了10万法郎的收入,也让许多法国人知道了这位中国女探险家。

  巴黎圣母院的婚礼

  1991年,在一个罗马尼亚画家朋友的聚会上,“一抹黄金”闯进了吉胡·阿莎的生活——法国人的头发大部分是棕色的,因此美国人凯文的金发碧眼显得格外抢眼。这个经常穿着牛仔裤、球鞋的英俊青年让吉胡·阿莎感到轻松、随意和快乐。

  喜欢旅游而又囊中羞涩的他们总是四处打听打折机票,攒下点积蓄就背上行囊,奔向一个个国家和地区。他们并不追逐旅游胜地,而是依据名著做“文化之旅”。在“简·爱”的故乡,阿莎找到了那条通往桑菲尔德庄园的小路;在“呼啸山庄”的沼泽地中,她遇到了那“一群孤独的乌鸦”;在拿破仑的故乡科西嘉岛,他们闯入了一个她迄今为止见过的最美的无名小岛。

  就在打算结婚时,他们来到巴黎圣母院。看着这个在《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拿破仑传》里已非常“熟悉”的地方,一个念头在吉胡·阿莎的脑海里窜了出来:“我要在这里举行婚礼。”然而,这里就像中国的故宫一样,几乎不举办私人婚礼。但是,吉胡·阿莎是一定要把想法变成行动的人:“不试怎么知道?”她大胆向神甫提出了自己的愿望。因为“从来没有见过这么有勇气的姑娘”,70多岁、“服侍了上帝几十年”的马丁神甫答应了她的请求。于是,在这个拿破仑和约瑟芬举行婚礼的地方,吉胡·阿莎成为有史以来第一个在巴黎圣母院举行婚礼的东方人。

  苦难,是上帝化了妆的礼物

  随着凯文到瑞士UBS银行在伦敦的总部任职,吉胡·阿莎也前往剑桥学习英语和英国文学。在这里,原来只是要给自己安一个舒适的家的阿莎,却无意中发现了自己一个新本领:装修及买卖房地产,即先买下一些地段、环境不错的房子,按照自己的风格装修,再转手卖出。由于她所操作的通常都是价值几十万、上百万英镑的“豪宅”,因此,每次转手都能赚取相当高的利润。渐渐地,她不但在剑桥、伦敦拥有10多套房子的产权,还在美国、比利时等地也购买了地产。但她更愿意把自己称为“艺术家”而非“房地产商人”。

  吉胡·阿莎有两个女儿,两个被她称为自己“最骄傲的作品”的可爱精灵。凯文通过几次跳槽后也当上了美国一家银行的英国分行总裁。就在阿莎住着英国最高档的社区,跟霍金、查尔斯王子等人毗邻而居,享受着“最完美”的生活时,一场“暴风雨”突然袭来。凯文背叛了她,这让性格刚烈且一直忠于婚姻和爱情的她在痛苦和迷失中以“反背叛”来报复。这导致了一场漫长的离婚诉讼,双方均付出了高额的代价,甚至成为当时英国最轰动的案件之一。这场离婚诉讼,使她失去了视若生命的两个女儿的抚养权,也失去了600万英镑的财产。

  吉胡·阿莎感到自己“经历了一次人生巨大的灾难”。2004年整整一年,她常常以泪洗面,“我都不知道我哪里来那么多眼泪。不过,当眼泪流完了,心里的毒素也排尽了。”

  今天她已经变得豁达。“所有的灾难都是有原因的。苦难,是上帝化了妆的礼物。人一旦遇到问题,总认为是别人的错,其实,当看到自己的问题时,我容易原谅别人,也原谅了自己。”

  淡定并归于宁静后,她回到故乡,在自己成长的四川大凉山买下了一座“橄榄山”果园,在湖光山色中栽花、种树、写作、歌唱,回归儿时的“伊甸园”。在她看来,所有的“失败”都已成为“成功的外祖母”。她又像从前一样精力充沛,见到她的人,都会不自觉地被她的热情所感染。

  她笑着说,“我依然是一个很有梦想的人,每天早上起来都很兴奋。我不相信一个人真铁了心要做一件事会做不到。只是很遗憾,很多人都很羡慕人家的结果,而不愿意付出。我会积极地度过每一天,我要重新爬上一个更高的山峰,而那个山峰上的风景应该是我从来没有见过的。勇敢、积极、智慧的人生,是我一生不变的追求。”

关于黄河的资料第一个资料

黄河,中国的第二大河。发源于青海高原巴颜喀拉山北麓约古宗列盆地,蜿蜒东流,穿越黄土高原及黄淮海大平原,注入渤海。干流全长5464公里(1万多里),水面落差4480米。流域总面积79.5万平方公里(含内流区面积4.2万平方公里)。
据地质演变历史的考证,黄河是一条相对年青的河流。在距今115万年前的晚早更新世,流域内还只有一些互不连通的湖盆,各自形成独立的内陆水系。此后,随着西部高原的抬升,河流侵蚀、夺袭,历经105万年的中更新世,各湖盆间逐渐连通,构成黄河水系的雏形。到距今10万至1万年间的晚更新世,黄河才逐步演变成为从河源到入海口上下贯通的大河。

关于黄河的资料第二个资料

一、世界第五长河
黄河,世界第五长河,一条5464公里长的大河,在中国北方 蜿蜒流动。从高空俯瞰,它恰似一个巨大的"几"字,又隐隐就是我 们民族那独一无二的图腾。

二、黄河的表征
它不仅仅是一条大河。黄河,黄土地,皇帝,黄皮肤,这一切黄色表征,把这条流经中华心脏地区的浊流升华为圣河。《汉书.沟洫 志》就把黄河尊为百川之首:"中国川源以百数,莫著于四渎,而河 为宗。"

三、黄土风成说
在久远的地质年代,在亚洲内陆的沙漠戈壁,遍地砂石在骤冷骤 热的严酷环境中被支解粉碎,直至形成粉末。内陆盛行的西北气流, 经年累月地把它们吹向东方,粗砂落于蒙古高原,最细腻的粉末随风 飘落到今天甘肃、陕西、山西、青海、宁夏、河南6省。千百万年的 搬运堆积,终于形成了一个北起长城,南至秦岭,西抵日月山,东达 太行山的黄土高原。

四、深厚广阔的黄土层
这是一片无与伦比的黄土,它的面积广达41万平方公里,黄土 覆盖厚度一般在100米以上。而陇东、陕西、晋西等地,黄土深达 100到200米,兰州地区更厚达300米以上。

五、六千年前的伊甸园
植物学家们研究发现,虽然黄土高原的降水不如南方丰沛,但养 分的淋溶损失也较少,非常适合杨树、桦树、栎树、油松、云杉和酸 枣、黄荆条等生长。那时繁茂的植被,涵养着一个温暖多雨的伊甸园。 今天山西、陕西、甘肃、宁夏等省份,分布着大片原始森林。地处中 原的河南省简称为"豫",显示在仓颉造字的时代,它仍是大象出没 之地。

六、历史兴盛的基础
地质学家们发现,黄土具备优良的解理性,适合开掘窑洞居住; 农学家们发现,黄土中各种矿物营养物质丰富,具有较高的天然肥力。 先民们渐渐在这片黄土地上开凿窑洞居住,种植五谷为生。5000 多年前,皇帝、炎帝的部落兴盛起来,华夏先祖的足迹踏遍了黄土地。 随后的日子里,中国第一个王朝夏兴盛于此,立国800年的周朝源 起于此,而横扫六合,一统天下的秦帝国也勃兴于此。

七、远古时代文明的启蒙
在160多万年前的山西芮城西候度人类活动遗址中,人们找到 了被火烧过的动物化石和鹿角化石,在100万年前的山西蓝田人类遗址中,人们找到了多处碳末堆积。
从那以后,蓝田人、大荔人、丁村人、河套人,都在黄河的臂湾里繁衍生息。直到6000年前,黄土地上出现了以半坡文明为代表 的母系氏族文化。
我们的祖先,就在这样一片绿野间狩猎采集,度过了华夏文明 的金色童年。

八、历史记述改造自然的功绩
这里确实最早沐浴了文明之光,这里也难免最早被受了文明之火。 上古传说,神农氏曾教民稼穑。耐人寻味的是,神农就是炎帝,也就 是火神,他所传授的实际上是焚林垦殖。
《孟子》中记载了三皇五帝烧山林的"功绩": "当尧之时...草木畅茂,禽兽繁殖,五谷不登,禽兽逼人...尧独忧之,举舜而敷治焉。舜使益掌火。益烈山泽而焚之,禽兽逃匿。"
在诗经中,我们听到了先民们砍伐时的吟唱: "侃侃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涟漪。""伐木叮叮, 鸟鸣嘤嘤。"

九、黄土高原植被第一次受大损
始皇帝统一六国,大量人口随之进入关中,垦殖面积大增。与此同 时,他大兴土木,建造宫殿陵寝,大肆砍伐关中山地森林,始皇三十三 年(公元前214年),蒙恬击溃匈奴,取得河套地区大片土地,随后 实行屯垦戍边,多次向鄂尔多斯高原地区移民,每次人数多达数十万, 原本一望无际的草原变成了农耕区。

十、黄土高原森林第二次受大损
西汉时期,天下大治,中国人口激增至6000万。向西北开拓移 民成为解决人口膨胀压力的主要手段,仅汉武帝时期,就向西北边塞迁 徙了70余万人口。西汉将匈奴赶到遥远的漠北,将大片林牧区变成了 农耕区。西汉在河套开发的引黄灌溉工程,是以宁夏内蒙的贺兰山森林 和陕北森林的大破坏为代价的。

十一、黄土高原森林第三次受大损
唐朝立国之初,励精图治,经济迅速恢复。由于其经济贸易外交 的中心皆偏于西北,因而西北地区的屯田垦殖搞得有声有色。黄土高 原的林牧区开辟了大片农田,垦田数十万亩。每丁耕田有二三百亩, 广种薄收,造成植被大面积破坏。
唐代定都黄土地的中心城市-长安。盛唐气象,国力达到顶峰, 都城的规模当然前无古人,耗用木材无数。仅就长安附近而言,唐代除了在宝鸡、眉县、周至、户县等邻近山中采伐外,还远到岐山、陇山和当时岚州(今岚县)、盛州(今内蒙额尔多斯高原一带)采办。

十二、黄土高原森林第四次受大损
宋代建都开封,因为洛阳附近黄河南北的山岭早被砍伐一空了, 不得不远去吕梁山采伐,当时渭河上游林区也横遭暴劫。史载北宋刚 刚立国,就在秦陇之间大肆采伐。陕西秦岭、子午岭、罗山,宁夏贺 兰山、大盘山,甘肃沼河、陇南山地,森林先后遭到破坏。宋朝官商 每年仅从陕甘间的陇山就采得大木万株以上,竟使当时开封城内良木堆积如山,私商采卖木材更是不计其数。

十三、黄土高原森林第五次受大损
明朝重得西北,重视屯田,以便以屯养军,以军隶民。当时"屯 田普天下","而西北为最"。明初驻屯雁门、偏关长城附近时,那 里因山势峭壁拔,林木茂盛,"人鲜径行,骑不能入"。到了明中叶, 北京的高官显贵,边关将士,当地居民,群起砍伐,"百家成群,千 夫为邻,逐之不可,禁之不从"。单是每年贩运到北京的林木,就不 下百万根。

十四、黄土高原森林第六次受大损
满清入关,短短几十年休养生息,人口由8000万增至两亿。 华北、江南人满为患,于是大量流民自发涌向西北。黄土高原又一次成为破坏的重灾区,祈连山、六盘山明代以前尚有巨木参天,此时完 全成了光山秃岭。

十五、六千年后的今天森林由69%降至6%
六千年后的今天森林由69%降至6%成了名副其实的一片黄土。 黄土本身土质疏松,没有任何抗冲性,完全依靠地面植被及其根系的保 护。植物的水土保持作用,森林为最,草原次之,农作物则几乎为零。 几千年来,我们一直在扫平具备保护能力的天然植被,代之以没有保护 能力的农作物。

十六、呜呼!黄河!
呜呼!千百年来,我们就这样在刀斧和战火中毁灭了黄河中下游的 天然植被。可叹伐尽林木营造的无数恢宏殿宇,而今安在哉?
黄土地是深厚的,也是脆弱的。因为它土质疏松,颗粒细腻,植被 一经破坏,水土流失就极其严重。很快我们就听到了哀婉的叹息:"俟河之清,人寿几何?"

十七、黄土高原植被破坏沟壑纵深
目前高原上长度在1公里以上的沟壑有30多万条,1公里以下的 支沟、毛沟更是不计其数。一道道沟壑最终的归宿都是黄河,它们不停 地切割着黄土高原,成为黄河泥沙的主要来源。

十八、黄土高原植被破坏,生态环境今非昔比
走在我们今天称之为黄土高原的莽原之上,满眼是嶙峋干裂、支离 破碎的黄土,没有树,甚至没有草,多少人曾深深感叹:人类的先民们, 怎能在这样恶劣的自然环境中,生发出如此灿烂的文明?
它们没有意识到的是,直到6000年前,绿色还是这里的主色调, 那时这里的森林覆盖率高达69%。

十九、一场暴雨地形巨变
随着植被覆盖率的下降,高原上河流沟壑强烈下切,在向上延伸的同 时,两侧也在拓宽,并且发展出支沟,支沟又发展成毛沟。这样的变化, 往往只需要数年、数月、数天甚至一场暴雨过后就能完成,因此黄土高原 也被称作世界上地形改变最为迅速的地区。

二十、年倾泻16亿吨泥沙90%来自黄土高原
每年倾泻16亿吨泥沙,90%来自黄土高原这些沟壑。每年流失的 16亿吨泥土,绝不仅仅是把一条河染成触目惊心的黄色。它随水而下, 淤塞了湖泊,冲决了丘陵,抬高了河床,涤荡了平原。

二十一、三年两决口,百年大改道
黄河一天天暴虐起来,"三年两决口,百年一次大改道",母亲河 终于成了"中华之忧患"。与黄河水患的搏斗,成了中原大地上生死存 亡的头等大事。

二十二、守着黄河缺水,郑州可为中游一例
郑州本来因水而兴,它依傍黄河,还有贾鲁河、熊耳河、金水河从 城中流过。但随着工农业的巨大发展,污染日趋加重,引水渠道纵横交错,三条曾经流淌不尽的河流先后枯竭。至70年代,郑州已完全依赖 黄河供水。

二十三、山东缺水,越近黄河越缺水
山东的水资源情况更加紧张,人口和耕地分别占到全国的7.2% 和7.3%,而水资源总量仅占全国的1.2%。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有300立方米,是全国人均水平的13.3%。每公顷耕地占有水量4560立方米,是全国的17.3%。是越接近黄河水资源越短缺, 到黄河一带径流深降到只有60毫米,到鲁西北的临清、冠县一带竟只 有25毫米。
凉州词

唐·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登鹳雀楼

唐·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使至塞上

唐·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侯骑,都护在燕然。

将进酒

唐·李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君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侧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

黄河,你是民族的摇篮,五千年古国文化,
从你这儿发源,多少英雄故事在你周围扮演……”。
《黄河颂》的歌词,道出了黄河的悠久历史,唱出了黄河的不朽功绩。
黄河是我国第二大河,也是世界闻名的巨川。
——摘自《黄河颂》
与尔同消万古愁
黄河夜泊

〔明〕李流芳

明月黄河夜,寒沙似战场。

奔流聒地响,平野到天荒。

吴会书难达,燕台路正长。

男儿久为客,不辨是他乡。
渡黄河

〔明〕谢榛

路出大梁城,关河开晓晴。

日翻龙窟动,风扫雁沙平。

倚剑嗟身事,张帆快旅情。

茫茫不知处,空外棹歌声。

过黄河

〔明〕李东阳

清口驿前初放船,

长淮东下水如弦。

劲催双橹渡河急,

一夜狂风到海边。

浪淘沙
九曲黄河万里沙,
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
同到牵牛织女家。

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赠《裴十四》)
王之涣曰: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凉州词)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登鹳雀楼)
王维诗曰: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使至塞上)
“艄公号子声声雷,船工拉纤步步沉。运载好布千万匹,船工破衣不遮身。运载粮食千万担,船工只能把糠馍啃。军阀老板发大财,黄河船工辈辈穷。”
“一条飞龙出昆仑,摇头摆尾过三门。吼声震裂邙山头,惊涛骇浪把船行。”
“三气周瑜在江东,诸葛亮将台祭东风。祭起东风连三阵,火烧曹营百万兵。”

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唐 柳中庸《征人怨》)
黄河走东溟,白日落西海。(唐 李白《古风》)
阳台隔楚水,春草生黄河。(唐 李白《寄远》)
黄河北岸海西军,椎鼓鸣钟天下闻。(唐 杜甫《黄河》)
派出昆仑五色流,一支黄浊贯中州。
与黄河有关的民间故事:

传说很久很久以前,古老的黄河是一匹很难驯服的野马,它任意奔流,好像一个龇牙咧嘴的怪物,日夜怒吼,滔滔不息,吞噬着万顷良田。咬啮着千万重山,黄河两岸的回汉人民只能在山尖、沟底过着刀耕火种的生活。
那时候,宁夏不是一马平川的塞上平原,而是青山重叠,沟壑纵横,没有一块平坦坦的田地,也没有一块田能灌上黄河水。
传说,牛首山上住着几户回回和汉人,他们人老几辈在山底挑水,在山头上种地。老老小小忙个不停,却吃不饱,穿不暧,天长日久,谁也 受不了这种折磨。
有一年,一个七十开外的老回回,名叫尔德,在山上开了一个瓜果园,种了些黄瓜。他每天起早贪黑,到黄河里去挑水浇黄瓜,肩膀压肿了,脚底起皮了,精心地务育着黄瓜,黄长得又嫩又甜。
这一天尔德老汉累了,躺在菜园门上睡着了。
他刚睡熟,就梦见天空飘来一朵白云,渐渐地,那白云变成了一个白胡子阿訇,抖动着银色的胡须,对尔德老说:“今天有两场大风,你要注意。中午是一场黄风,能把黄瓜吹蔫;后晌有一场黑风,能使黄瓜蒂落。不管有多大的风,你都不要把黄瓜摘下来。
尔德老汉惊醒一看,不见了白胡子阿訇,却见北面黄风弥天盖地,霎时刮到牛首山来了。尔德老汉细细瞅着黄瓜,果然一个个蔫了,他心里非常难过,一年的血汗白费了,可一想起白胡子阿訇的话,就没有动。
到了后晌,一股黑风过,吹得山摇地动,树叶落下一层又一层。尔德老汉一看,黄瓜快要落地,他气得摘掉了一个又蔫又小的黄瓜使劲扔进了黄河。黄河马上断了一条线。像神仙用刀切过一样,清清楚楚地看见了河底,尔德老汉往下猛扑时,河水“哗”地一下又并拢了。老汉又累又饿,坐在河岸上,眨眨眼睛,金花乱舞,晕晕昏昏啥也不知道了。
这时,尔德老汉又听见那位白胡子阿訇说“这黄瓜就是征服黄河的钥匙,它可以叫黄河断流,也可叫黄河听人的话。可现在黄河叫黄风和黑风这两个伊比利斯折腾苦了。你不能心急,要耐心,要下更大的工夫。明年,你再种一园子黄瓜,黄瓜熟了的时候,你拣最大的一个扔进黄河里。那时,你走进河底洞里,珠宝由你挑,粮种由你拿,还有一把宝剑可以斩龙杀妖,驯服黄河,你指哪里,黄河水就流向哪里。”
第二年,勤劳的尔德老汉又种了一园子黄瓜,他不怕路远,不惜流汗,从黄河里挑水浇瓜。工夫不负苦心人,最后,园子里结了一个三尺长的黄瓜,长得像一把钥匙。老汉高兴地日夜睡在瓜园里,一直等到瓜熟。
这一天,天气晴得没一点子云彩。尔德老汉把那三尺长的黄瓜摘下来,念了个“太斯米”,扔进黄河里。这时只听黄河一声咆哮,裂开了一条长缝河底的石头都看得清清楚楚。尔德老汉下到河底,见靠着河岸有个洞,洞里珍珠玛瑙应有尽有。老汉拿了些,刚往出走时,听得一阵暴风狂吼,一时河面上波涛滚滚,一浪高过一浪。尔德老汉拿起宝剑向那黑旋风和黄旋风左右猛劈几十剑。一会儿,黑风和黄风吹出天边去了。
这时,黄河的断缝渐渐地合严。尔德老汉想起白胡子阿訇的嘱咐,这宝剑可以征服黄河,他心里豁亮了,心想:我要叫黄河填满沟壕,淤平山梁。老汉手持两把宝剑,向黄河猛劈下去,黄河的水马上不流了,好像前面堵了一道长城,只是节节升高,远远地看去真怕人。
三天以后,南至六盘山,西至贺兰山,到处都是水,只留下几个山尖尖。尔德老汉这才抽出宝剑,叫黄河水向前流去。
从此以后,山大沟深的宁夏,变成了一马平川,居住在黄河两岸的回汉人民靠着自己勤劳的双手,开渠造田,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神话传说:

大禹治理黄河时有三件宝,一是河图;二是开山斧;三是避水剑。传说河图是黄河水神河伯授给大禹的。
古时候,在华阴潼乡有个叫冯夷的人,不安心耕种,一心想成仙。他听说人喝上一百天水仙花的汁液,就可化为仙体。于是就到处找水仙花。
大禹治理黄河之前,黄河流到中原,没有固定的河道,到处漫流,经常泛滥成灾。地面上七股八道,沟沟汊汊全是黄河水。冯夷东奔西跑找水仙花,就常渡黄河、跨黄河、过黄河,常和黄河打交道。转眼过了九十九天,再找上一棵水仙花,吮吸一天水仙花的汁液,就可成仙了。冯夷很得意,又过黄河去一个小村庄找水仙花。这里的水不深,冯夷趟水过河,到了河中间,突然河水涨了。他一慌,脚下打滑,跌倒在黄河中,活活被淹死。
冯夷死后,一肚子冤屈怨气,咬牙切齿地恨透了黄河,就到玉帝那里去告黄河的状。玉帝听说黄河没人管教,到处横流撒野,危害百姓,也很恼火。他见冯夷已吮吸了九十九天水仙花的汁液,也该成仙了,就问冯夷愿不愿意去当黄河水神,治理黄河。冯夷喜出望外。满口答应。这一来可了却自己成仙的心愿,二来可报被淹死之仇。
冯夷当了黄河水神,人称河伯。他从来没有挨过治水的事儿,一下子担起治理黄河的大任,束手无策,发了愁。咋办呢?自己道行浅,又没什么法宝仙术,只好又去向玉帝讨教办法。玉帝告诉他,要治理好黄河,先要摸清黄河的水情,画个河图,有黄河的水情河图为依据,治理黄河就省事多啦。
河伯按着玉帝的指点,一心要画个河图,他先到了自己的老家,想找乡亲们帮帮忙。乡亲们都讨厌他好逸恶劳,没人答理他。他找到村里的后老汉,讲了他治理黄河的大志。后老汉见他如今成了仙,要给百姓们办点好事,就答应帮帮他。从此,河伯和后老汉风里来雨里去,跋山涉水,察看黄河水情。两个人一跑就是好几年,硬是把后老汉累病了。后老汉只有回去,剩下河伯继续沿黄河察看水情。分手时,后老汉再三嘱咐河伯,干事要干到底,不要中途而废,画好图就动手治理黄河,人手不够,他说服乡亲们帮忙。
查水情,画河图,是个苦差事。等河伯把河图画好,已年老体弱了。河伯看着河图,黄河哪里深,哪里浅;哪里好冲堤,哪里易决口;哪里该挖,哪里该堵;哪里能断水,哪里可排洪,画得一清二楚。只可叹自己没有气力去照图治理黄河了,很伤心。河伯想想,总有一天会有能人来治理黄河的,那时,把河图授给他,也算自己没有白操心。
河伯从此就在黄河底下安度晚年,再没有露面。不料,黄河连连涨水,屡屡泛滥。百姓们知道玉帝派河伯来治水,却不见他的面,都骂河伯不尽职尽责,不管百姓死活。
后老汉在病床上天天盼河伯,一晃好些年不见面。他对治理黄河的事不放心,要去找河伯。他儿子叫羿,射箭百发百中。无论后老汉如何讲,羿不让他去找河伯。后老汉不听儿子劝阻,结果遇上黄河决口,被冲走淹死,连尸体都没找到。后羿非常恨河伯,咬着牙说,早晚要把河伯射死。
后来,到了大禹出来治水的时候,河伯决定把黄河河图授给他。
这一天,河伯听说大禹带着开山斧、避水剑来到黄河边,他就带着河图从水底出来,寻找大禹。河伯和大禹没见过面,谁也不认谁。河伯走了半天,累得正想歇一歇,看见河对岸走着一个年轻人。这年轻人英武雄伟,想必是大禹,河伯就喊着问起来:“喂,你是谁?”
对岸的年轻人不是大禹,是后羿。他抬头一看,河对岸一个仙风道骨的老人在喊,就问道:“你是谁?”
河伯高声说:“我是河伯。你是大禹吗?”
后羿一听是河伯,顿时怒冲心头,冷笑一声,说:“我就是大禹。”说着张弓搭箭,不问青红皂白,“嗖”地一箭,射中河伯左眼。河伯拔箭捂眼,疼得直流虚汗。心里骂道:“混帐大禹,好不讲道理!”他越想越气,就去撕那幅水情图。正在这时,猛地传来一声大喊:“河伯!不要撕图。”河伯忍痛用右眼一看,对岸一个头戴斗笠的人,拦住了后羿。这个人就是大禹,他知道河伯画了幅黄河河图,正要找河伯求教呢。后羿推开大禹,又要搭箭张弓。大禹死死拽住他,把河伯画图的艰辛讲了,后羿才后悔自己冒失莽撞,射瞎了河伯的左眼。
后羿随大禹一同趟过河。后羿向河伯承认了过错。河伯知道了后羿是后老汉的儿子,也没多怪罪。大禹对河伯说:“我是大禹,特地来找你求教治理黄河的办法哩。”
河伯说:“我的心血和治河办法都在这张图上,现在授给你吧。”
大禹展图一看,图上密密麻麻,圈圈点点,把黄河上上下下、左左右右的水情画得一清二楚。大禹高兴极啦。他要谢谢河伯,一抬头,河伯跃进黄河早没影了。
大禹得了黄河水情图,日夜不停,根据图上的指点,终于治住了黄河。

历史人物:

夏禹、、郑国、贾让、张戎、王景、司马孚、姜师度、刘晏、欧阳修、司马光、王安石、宋用臣、苏辙、都实、周用、万恭、潘季驯、杨一魁、朱之锡、靳辅、陈潢、高斌、郭大昌、栗毓美、林则徐、吴大澄、张曜

俗语、谚语:

跳进黄河洗不清、黄河富宁夏,最富是吴忠、黄河尚有澄清日,岂可人无得运时、天下黄河富宁夏、不到黄河心不死,不见棺材泪不流。

成语:

砥柱中流、海晏河清、河清海晏、河山带砺、黄河水清、砺山带河、鲤鱼跳龙门、俟河之清、中流砥柱

王昌龄的“白花垣上望京师,黄河水流无尽时。穷秋旷野行人绝,马首东来知是谁”、“黄河渡头归问津,离家几日茱萸新”。
杜甫《黄河二首》黄河北岸海西军,椎鼓鸣钟天下闻。铁马长鸣不知数,胡人高鼻动成群。 黄河南岸是吾蜀,欲须供给家无粟。愿驱众庶戴君王,混一车书弃金玉。
贺敬之《三门峡--梳妆台》:“望三门,三门开,黄河东去不回来”、“责令李白改诗句,黄河之水手中来!”。
元代诗人萨都剌《过古黄河堤》:“古来黄河流,而今作耕地。都道变通津,沧海化为尘。”
唐代刘禹锡写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李白“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黄河捧土尚可塞,北风雨雪恨难裁”、“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吼万里触龙门”、“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暗天”“西岳峥嵘何壮哉,黄河如丝天际来” “且探虎穴向沙漠,鸣鞭走马凌黄河”。
王维的“独树临关门,黄河向天外”。
李商隐的“土花漠碧云茫茫,黄河欲尽天苍黄”。
白居易的“黄河水白黄云秋,行人河边相对愁”。
宋代丘崈《黄河清》鼓角清雄占云祲。喜边尘、今度还静。一线乍添,长觉皇州日永。楼外崇牙影转,拥千骑、欢声万井。太平官府人初见,梦熊三占佳景。皇恩夜出天闱,云章粲、凤鸾飞动相映。宝带万钉,与作今朝佳庆。勋业如斯得也,况整顿、江淮大定。这回恰好,归朝去、共调金鼎。
柳中庸《征人怨》岁岁金河复玉关, 朝朝马策与刀环。三春白雪归青冢, 万里黄河绕黑山。

民谣:
黄河滚滚波浪翻,牛皮筏子当轮船
九曲黄河十八湾,宁夏起身到潼关,万里风光谁第一?还数碛口金银山
信天游:
黄河船夫曲
你晓得天下黄河几十几道湾哎? 几十几道湾上,几十几只船哎?
几十几只船上,几十几根竿哎? 几十几个那艄公嗬呦来把船来搬?
我晓得天下黄河九十九道湾哎, 九十九道湾上,九十九只船哎, 那艄公嗬呦来把船来搬。
九十九只船上,九十九根竿哎, 九十九个

buzhi关于黄河的资料第一个资料

黄河,中国的第二大河。发源于青海高原巴颜喀拉山北麓约古宗列盆地,蜿蜒东流,穿越黄土高原及黄淮海大平原,注入渤海。干流全长5464公里(1万多里),水面落差4480米。流域总面积79.5万平方公里(含内流区面积4.2万平方公里)。
据地质演变历史的考证,黄河是一条相对年青的河流。在距今115万年前的晚早更新世,流域内还只有一些互不连通的湖盆,各自形成独立的内陆水系。此后,随着西部高原的抬升,河流侵蚀、夺袭,历经105万年的中更新世,各湖盆间逐渐连通,构成黄河水系的雏形。到距今10万至1万年间的晚更新世,黄河才逐步演变成为从河源到入海口上下贯通的大河。

关于黄河的资料第二个资料

一、世界第五长河
黄河,世界第五长河,一条5464公里长的大河,在中国北方 蜿蜒流动。从高空俯瞰,它恰似一个巨大的"几"字,又隐隐就是我 们民族那独一无二的图腾。

二、黄河的表征
它不仅仅是一条大河。黄河,黄土地,皇帝,黄皮肤,这一切黄色表征,把这条流经中华心脏地区的浊流升华为圣河。《汉书.沟洫 志》就把黄河尊为百川之首:"中国川源以百数,莫著于四渎,而河 为宗。"

三、黄土风成说
在久远的地质年代,在亚洲内陆的沙漠戈壁,遍地砂石在骤冷骤 热的严酷环境中被支解粉碎,直至形成粉末。内陆盛行的西北气流, 经年累月地把它们吹向东方,粗砂落于蒙古高原,最细腻的粉末随风 飘落到今天甘肃、陕西、山西、青海、宁夏、河南6省。千百万年的 搬运堆积,终于形成了一个北起长城,南至秦岭,西抵日月山,东达 太行山的黄土高原。

四、深厚广阔的黄土层
这是一片无与伦比的黄土,它的面积广达41万平方公里,黄土 覆盖厚度一般在100米以上。而陇东、陕西、晋西等地,黄土深达 100到200米,兰州地区更厚达300米以上。

五、六千年前的伊甸园
植物学家们研究发现,虽然黄土高原的降水不如南方丰沛,但养 分的淋溶损失也较少,非常适合杨树、桦树、栎树、油松、云杉和酸 枣、黄荆条等生长。那时繁茂的植被,涵养着一个温暖多雨的伊甸园。 今天山西、陕西、甘肃、宁夏等省份,分布着大片原始森林。地处中 原的河南省简称为"豫",显示在仓颉造字的时代,它仍是大象出没 之地。

六、历史兴盛的基础
地质学家们发现,黄土具备优良的解理性,适合开掘窑洞居住; 农学家们发现,黄土中各种矿物营养物质丰富,具有较高的天然肥力。 先民们渐渐在这片黄土地上开凿窑洞居住,种植五谷为生。5000 多年前,皇帝、炎帝的部落兴盛起来,华夏先祖的足迹踏遍了黄土地。 随后的日子里,中国第一个王朝夏兴盛于此,立国800年的周朝源 起于此,而横扫六合,一统天下的秦帝国也勃兴于此。

七、远古时代文明的启蒙
在160多万年前的山西芮城西候度人类活动遗址中,人们找到 了被火烧过的动物化石和鹿角化石,在100万年前的山西蓝田人类遗址中,人们找到了多处碳末堆积。
从那以后,蓝田人、大荔人、丁村人、河套人,都在黄河的臂湾里繁衍生息。直到6000年前,黄土地上出现了以半坡文明为代表 的母系氏族文化。
我们的祖先,就在这样一片绿野间狩猎采集,度过了华夏文明 的金色童年。

八、历史记述改造自然的功绩
这里确实最早沐浴了文明之光,这里也难免最早被受了文明之火。 上古传说,神农氏曾教民稼穑。耐人寻味的是,神农就是炎帝,也就 是火神,他所传授的实际上是焚林垦殖。
《孟子》中记载了三皇五帝烧山林的"功绩": "当尧之时...草木畅茂,禽兽繁殖,五谷不登,禽兽逼人...尧独忧之,举舜而敷治焉。舜使益掌火。益烈山泽而焚之,禽兽逃匿。"
在诗经中,我们听到了先民们砍伐时的吟唱: "侃侃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涟漪。""伐木叮叮, 鸟鸣嘤嘤。"

九、黄土高原植被第一次受大损
始皇帝统一六国,大量人口随之进入关中,垦殖面积大增。与此同 时,他大兴土木,建造宫殿陵寝,大肆砍伐关中山地森林,始皇三十三 年(公元前214年),蒙恬击溃匈奴,取得河套地区大片土地,随后 实行屯垦戍边,多次向鄂尔多斯高原地区移民,每次人数多达数十万, 原本一望无际的草原变成了农耕区。

十、黄土高原森林第二次受大损
西汉时期,天下大治,中国人口激增至6000万。向西北开拓移 民成为解决人口膨胀压力的主要手段,仅汉武帝时期,就向西北边塞迁 徙了70余万人口。西汉将匈奴赶到遥远的漠北,将大片林牧区变成了 农耕区。西汉在河套开发的引黄灌溉工程,是以宁夏内蒙的贺兰山森林 和陕北森林的大破坏为代价的。

十一、黄土高原森林第三次受大损
唐朝立国之初,励精图治,经济迅速恢复。由于其经济贸易外交 的中心皆偏于西北,因而西北地区的屯田垦殖搞得有声有色。黄土高 原的林牧区开辟了大片农田,垦田数十万亩。每丁耕田有二三百亩, 广种薄收,造成植被大面积破坏。
唐代定都黄土地的中心城市-长安。盛唐气象,国力达到顶峰, 都城的规模当然前无古人,耗用木材无数。仅就长安附近而言,唐代除了在宝鸡、眉县、周至、户县等邻近山中采伐外,还远到岐山、陇山和当时岚州(今岚县)、盛州(今内蒙额尔多斯高原一带)采办。

十二、黄土高原森林第四次受大损
宋代建都开封,因为洛阳附近黄河南北的山岭早被砍伐一空了, 不得不远去吕梁山采伐,当时渭河上游林区也横遭暴劫。史载北宋刚 刚立国,就在秦陇之间大肆采伐。陕西秦岭、子午岭、罗山,宁夏贺 兰山、大盘山,甘肃沼河、陇南山地,森林先后遭到破坏。宋朝官商 每年仅从陕甘间的陇山就采得大木万株以上,竟使当时开封城内良木堆积如山,私商采卖木材更是不计其数。

十三、黄土高原森林第五次受大损
明朝重得西北,重视屯田,以便以屯养军,以军隶民。当时"屯 田普天下","而西北为最"。明初驻屯雁门、偏关长城附近时,那 里因山势峭壁拔,林木茂盛,"人鲜径行,骑不能入"。到了明中叶, 北京的高官显贵,边关将士,当地居民,群起砍伐,"百家成群,千 夫为邻,逐之不可,禁之不从"。单是每年贩运到北京的林木,就不 下百万根。

十四、黄土高原森林第六次受大损
满清入关,短短几十年休养生息,人口由8000万增至两亿。 华北、江南人满为患,于是大量流民自发涌向西北。黄土高原又一次成为破坏的重灾区,祈连山、六盘山明代以前尚有巨木参天,此时完 全成了光山秃岭。

十五、六千年后的今天森林由69%降至6%
六千年后的今天森林由69%降至6%成了名副其实的一片黄土。 黄土本身土质疏松,没有任何抗冲性,完全依靠地面植被及其根系的保 护。植物的水土保持作用,森林为最,草原次之,农作物则几乎为零。 几千年来,我们一直在扫平具备保护能力的天然植被,代之以没有保护 能力的农作物。

十六、呜呼!黄河!
呜呼!千百年来,我们就这样在刀斧和战火中毁灭了黄河中下游的 天然植被。可叹伐尽林木营造的无数恢宏殿宇,而今安在哉?
黄土地是深厚的,也是脆弱的。因为它土质疏松,颗粒细腻,植被 一经破坏,水土流失就极其严重。很快我们就听到了哀婉的叹息:"俟河之清,人寿几何?"

十七、黄土高原植被破坏沟壑纵深
目前高原上长度在1公里以上的沟壑有30多万条,1公里以下的 支沟、毛沟更是不计其数。一道道沟壑最终的归宿都是黄河,它们不停 地切割着黄土高原,成为黄河泥沙的主要来源。

十八、黄土高原植被破坏,生态环境今非昔比
走在我们今天称之为黄土高原的莽原之上,满眼是嶙峋干裂、支离 破碎的黄土,没有树,甚至没有草,多少人曾深深感叹:人类的先民们, 怎能在这样恶劣的自然环境中,生发出如此灿烂的文明?
它们没有意识到的是,直到6000年前,绿色还是这里的主色调, 那时这里的森林覆盖率高达69%。

十九、一场暴雨地形巨变
随着植被覆盖率的下降,高原上河流沟壑强烈下切,在向上延伸的同 时,两侧也在拓宽,并且发展出支沟,支沟又发展成毛沟。这样的变化, 往往只需要数年、数月、数天甚至一场暴雨过后就能完成,因此黄土高原 也被称作世界上地形改变最为迅速的地区。

二十、年倾泻16亿吨泥沙90%来自黄土高原
每年倾泻16亿吨泥沙,90%来自黄土高原这些沟壑。每年流失的 16亿吨泥土,绝不仅仅是把一条河染成触目惊心的黄色。它随水而下, 淤塞了湖泊,冲决了丘陵,抬高了河床,涤荡了平原。

二十一、三年两决口,百年大改道
黄河一天天暴虐起来,"三年两决口,百年一次大改道",母亲河 终于成了"中华之忧患"。与黄河水患的搏斗,成了中原大地上生死存 亡的头等大事。

二十二、守着黄河缺水,郑州可为中游一例
郑州本来因水而兴,它依傍黄河,还有贾鲁河、熊耳河、金水河从 城中流过。但随着工农业的巨大发展,污染日趋加重,引水渠道纵横交错,三条曾经流淌不尽的河流先后枯竭。至70年代,郑州已完全依赖 黄河供水。

二十三、山东缺水,越近黄河越缺水
山东的水资源情况更加紧张,人口和耕地分别占到全国的7.2% 和7.3%,而水资源总量仅占全国的1.2%。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有300立方米,是全国人均水平的13.3%。每公顷耕地占有水量4560立方米,是全国的17.3%。是越接近黄河水资源越短缺, 到黄河一带径流深降到只有60毫米,到鲁西北的临清、冠县一带竟只 有25毫米。
凉州词

唐·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登鹳雀楼

唐·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使至塞上

唐·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侯骑,都护在燕然。

我也不知道,对不起咯,不过我知道有关于黄河的诗句。
{凉州词}
唐(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里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希望能帮上你的忙,对不起咯。


第一次漂流黄河的其中一个女队员是谁?
1. 吉胡·阿莎是首次全程漂流黄河的探险队中唯一的女队员。2. 22岁的彝族女警官阿莎的生活因一个消息发生了改变。3. 美国探险家肯·沃伦正欲以35万美元购买长江首漂权,但尧茂书的牺牲激发了阿莎的决心。4. 1986年6月16日,“长漂”开始,阿莎坚信这将是一次英雄的旅程。5. 漂流过程中,阿莎经历...

第一次漂流黄河的其中一个女队员是谁?
吉胡·阿莎--首次全程漂流长江的探险队中唯一的女主漂队员 做我想做的一切 长漂:前无古人的故事 20多年前,22岁的彝族女警官阿莎的生活因一个消息最终改变了——“中国"长漂"第一人尧茂书在通天河牺牲了”。美国著名探险家肯·沃伦正欲以35万美元购买长江首漂权。“首漂长江应该由中国人自己完成!

黄河漂流黄河漂流历史
漂流过程中,北京队和马鞍山队也有队员在龙羊峡和壶口瀑布遭遇不幸。在壶口瀑布,李朝革的倒立成为与命运抗争的象征,尽管有队员丧生,但他们的勇气和决心鼓舞着后来者。黄河漂流的终点 经历了一系列的挑战和牺牲,黄河漂流在9月25日胜利结束,勇士们的壮举被铭记,他们的故事成为黄河漂流史上的重要篇章。

90后小伙一人一狗黄河漂流,他为何如此胆大?
90后小伙一人一狗黄河漂流,做出这种行为,有人称赞小伙子勇敢,也有说小伙子太莽撞。依我之见,90后小伙子一人一狗黄河漂流无非有三种原因,第一种是艺高人胆大,第二种就是网络上常说的作秀,第三种是精神层面的追求,勇于挑战也是一种自我精神满足的方式。首先,我们来说一说第一种原因,艺高人胆大。...

去黄河羊皮筏子漂流中心旅行,可以体会到哪些当地的风土人情?_百度知 ...
社区互动:在黄河羊皮筏子漂流中心,您还有机会与当地社区互动,了解当地居民的生活状态和思想观念,参与到社区发展中,体验真正的乡村旅游。总之,黄河羊皮筏子漂流中心旅行不仅能让您体验到刺激的水上活动,更能让您深入了解黄河流域的自然风光、历史文化和当地居民的生活方式,是一次身心俱佳的旅行体验。

90后小伙一人一狗黄河漂流38天,他们是如何做到的?
90后小伙步凡一人一狗黄河漂流三十八天他们,凭借着对自由的向往还有坚持不懈的精神完成了这次漂流,当然还有有力的后援团。他们从黄河的起始点开始漂流到黄河的入海口,在这38天中他在济南长清遭遇了急流,在壶口遇到激流这些都没有打败他,他依然努力向前。漂流的38天他也向广大网友进行直播,带网友们也...

90后小伙一人一狗黄河漂流,他为何如此胆大?
就算小伙子自己也不可能保证万无一失,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他带上了自己的狗一起黄河漂流,难免会让人怀疑有作秀的成分在其中。最后,我们简单的来分析一下第三种原因,精神层面追求,这个世界上有各种各样的人,每个人也都有自己的兴趣爱好,或许小伙子就是热爱挑战,热爱极限运动,能够在其中获得让自己...

去黄河羊皮筏子漂流中心旅行,可以体会到哪些当地的风土人情?_百度知 ...
增进彼此的了解和友谊。总之,去黄河羊皮筏子漂流中心旅行,游客可以亲身体验到黄河的壮丽景色和当地的风土人情。通过乘坐羊皮筏子、参观展览馆、品尝美食和参与民俗活动,游客可以深入了解黄河流域的历史、文化和民俗,感受到当地人民的热情和友好。这将是一次难忘的旅行,让游客留下美好的回忆和深刻的体验。

黄河漂流在哪里
黄河漂流黄河漂流是洽川风景名胜区的重要水上项目。在号称“铁码头”的东雷渡口,游客可以搭乘游船或汽艇在黄河波涛中尽情享受水上乐趣,可以北上直达韩城芝川镇的汉太史司马迁祠,或南下畅游洽川处女泉,参观东雷抽黄二期工程。宽阔的黄河滩,迷人的芦苇荡,构成一幅动人的山水画卷,穿行其中,让您能够充分...

谁了解当年黄河漂流队的事迹?求大神帮助
河南人,永远都不会忘记,20年前的今天,一支由洛阳青年组成的黄河漂流队,开始了人类史无前例的无动力全程漂流黄河。从海拔5000米的巴颜喀拉山黄河源头,到渤海之滨的垦利县三角洲的入海口,黄漂队员一寸不拉地漂完了5464公里,落差4831米的黄河探险漂流。实现了河南人在江河漂流史上征服黄河的壮举。

湘桥区13842045913: 鲁滨逊漂流记的第一次航海概括 500字 -
纪明汤尼: 字数够了,1. 第一次航行鲁滨逊的父亲原来指望儿子学法律,但是鲁滨逊却一心想去航海.有一天,鲁滨逊去赫尔时,他的一位同伴正要坐其父亲的船到伦敦去,他动心了,于是,他跟着去——这是1651年的8月,当时他十九岁.船刚驶出海...

湘桥区13842045913: 鲁滨逊第一次漂流的经历 50字 -
纪明汤尼: 我父亲原来指望我学法律,但是我却一心想去航海.有一天,我去赫尔,我的一位同伴正要坐他父亲的船到伦敦去,再没有什么比这更让我动心了,我必须跟他而去——这是1651年的8月,当时我十九岁. 船刚驶出海口,便碰到了可怕的风浪,...

湘桥区13842045913: 简单介绍【鲁宾逊漂流记】中的一两个故事.150字以内 -
纪明汤尼: 鲁滨逊出身于英国的中产阶级家庭,虽然他父亲希望他在家乡靠自己的勤奋努力挣得一份家业,一辈子过安分守己的日子,但从幼年起,鲁滨逊就立下了遨游四海的雄心.1651年,他悄悄离开了家乡,开始了他的第一次冒险生涯. 他从伦敦买...

湘桥区13842045913: 《鲁宾逊漂流记》中的1~2个小故事
纪明汤尼:1 一次,鲁滨逊无意中掉在墙角的谷壳,竟然长出绿色的茎干,不久,长出了几十个穗头,这真是老天莫大的恩惠.从此,鲁滨逊一到雨季就撒下半数种子来试验,以得到更多的粮食.最糟糕的一次试验,大麦与稻穗的收成仅获了半斗而已....

湘桥区13842045913: 《鲁滨逊漂流记》中的一个小故事 -
纪明汤尼:[答案] 有一次,一群土著人带着敌人的俘虏来到鲁滨逊所在的小岛.他们想把那个俘虏吃了.这事被鲁滨逊发现了,他救了那个俘虏,并且给他去了个名字叫星期五,因为那天是星期五.那个俘虏从此跟随在鲁滨逊左右,衷心效忠于他.

湘桥区13842045913: 鲁宾孙漂流记一情节概括(50字左右)
纪明汤尼: 小说的主人公鲁滨逊·克罗索是一个永不疲倦、永不安生的行动者,是当时不断扩张、不断攫取的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的社会的典型产物.他不屑守成,倾心开拓,三番五次地离开小康之家,出海闯天下;他遭遇海难流落到荒岛上以后,不坐叹命运不济,而是充分利用自己的头脑和双手,修建住所、种植粮食、驯养家畜、制造器具、缝纫衣服,把荒岛改造成了井然有序、欣欣向荣的家园.他流浪多年,历经千辛万苦,终于获取了一笔可观的财富,完成了他那个时代的典型英雄人物的创业历程.

湘桥区13842045913: 《鲁滨逊漂流记》哪一次又是怎样流落到了荒岛上? -
纪明汤尼: 鲁滨逊流落的荒岛叫绝望岛,第一夜他在树上睡的觉 《鲁滨逊漂流记》(又译为《鲁滨孙漂流记》)是英国作家丹尼尔·笛福的一部小说作品,主要讲述了主人公鲁滨逊因多出海遇难,先被海盗攻击,再到种植园,最后漂流到无人小岛,并坚持...

湘桥区13842045913: 三、赏析题 《鲁滨孙漂流记》1、《鲁滨孙漂流记》中你最喜欢的人物是谁?试分析其形象. 2、结合你对这部小说的了解,谈谈阅读这部小说最深的一点感... -
纪明汤尼:[答案] 1.在这本书中,我最喜欢的人是主人公鲁滨逊.他勇敢顽强,善于学习与发明创造,这使得他在残酷的大自然中生存下来.... 2.《鲁滨逊漂流记》中记述了主人公鲁滨逊在一次航海中不幸遭到了暴风雨的袭击,除他外,其他人全部遇害.他被漂到了...

湘桥区13842045913: 一木块放在水中飘浮,有1/2体积侵在水中,当在上面放一个物重为10N的物体时,有1/4的 -
纪明汤尼: ①第一次,木块放在水中漂浮,此时F浮=G木=m木g=10m木,又根据阿基米德原理,由于木块有1/2的部分浸入水中,所以V排=0.5V木,F浮=G排=ρ液gV排=1000*10*0.5V木=5000V木,既有10m木=5000V木,化简后得m木=500V木 ②第二次,...

湘桥区13842045913: 简介鲁宾逊漂流记里面的一个故事 -
纪明汤尼: 鲁宾逊勇敢的救了一位食人族的一个人,并取名为星期五,与他过了几年的生活,使他不在吃人了,懂得了生活在荒岛上的基本技能.(后与他救了其他人,这是后话) 鲁滨逊是一位热爱生活的人,敢于和命运搏斗,我非常尊敬他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