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子而教表达了孟子怎样的教育思想

作者&投稿:不狭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易子而教在文中表达的教育思想~

易子而教在文中表达的教育思想是:将自家的孩子送给别人来教。
原文:
公孙丑曰:“君子之不教子,何也?”孟子曰:“势不行也。教者必以正,以正不行,继之以怒。继之以怒,则反夷矣。‘夫子教我以正,夫子未出于正也。’则是父子相夷也。父子相夷,则恶矣。古者易子而教之,父子之间不责善。责善则离,离则不祥莫大焉。”
孟子曰:“事孰为大,事亲为大;守孰为大,守身为大。不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吾闻之矣。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吾未闻之也。孰不为事?事亲,事之本也;孰不为守?守身,守之本也。
译文:
公孙丑说:“君子不亲自教育自己的儿子,为什么呢?”孟子说:“因为情理上行不通。(父亲)教育(儿子)必然要用正确的道理;用正确的道理行不通,接着便会动怒。一动怒,就反而伤了感情了。(儿子会说:)‘你用正确的道理教育我,而你自己的做法就不正确。’这样,父子之间就伤了感情。
父子之间伤了感情,就坏事了。古时候相互交换儿子进行教育,父子之间不求全责备。相互求全责备,会使父子关系疏远,父子疏远,那就没有比这更不幸的了。
我国古代的教育家孟子提倡“易子而教”,并且还亲身实践。孟子是“不教子”的,即将自己的孩子送给别人教育。孟子解释是:“势不行也。教者必以正,以正不行继之以怒。继之以怒则反夷矣,‘夫子教我以正,夫子未出于正也’,则是夫子相夷也。
父子相夷则恶矣。古者易子而教之,父子之间不择善。择善则离,离则不祥莫大焉。”这段话告诉了我们孟子选择“易子而教”的理由:他认为亲自教育儿子在情势上是行不通的,因为教育必定以仁义正道要求孩子,要求孩子做得完善,而如果没有成效父亲就会发怒,这样就很容易破坏父子之间的亲密感情。当孩子看到父亲自己有时也不按正道来做,就会觉得委屈,从而伤了父子之间的感情。

扩展资料
易子而教的合理性
(1)血缘关系导致家庭教育缺乏理性
众所周知,由于具有先天的亲情与血缘关系,对孩子,父母尤其祖父母往往容易娇惯溺爱,不能很好地严格要求;孩子也会因为觉得是在家里,在自己最亲近的长辈身边,放任自己。
由父母亲自己教育自己的孩子,例如,有的家要求孩子做到的,然而自身却不能够首先做到,孩子不服气,甚至父母与子女之间发生矛盾,有的还会产生较深的隔阂,于是家长就会丧失威信和教育的主动权,就很难有办法再继续去教育孩子,这是家庭教育很难避免的弊端。
(2)能力有限必然为家庭教育缺乏全面性
家庭教育的思想、内容和方式主要取决于父母的意志、兴趣、爱好、思想水平、能力、人生观等,而父母的这些品质是有很大局限性,很难在“德、智、体、美、劳”上进行全面教育、培养孩子。
多数父母习惯于老经验老方法,不能清醒地认识到子女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带来的身心发展的变化。尤其是在初中阶段,家长对孩子所遭遇的生理与心理的发展变化,一筹莫展。
(3)期望较高导致教育失衡
多数的家长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谁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是最好呢?有些家长把自己没有完成的愿望强加于孩子;有些家长在比较与对比中对孩子一味要求与责备。结果,恨铁不成钢而采取简单粗暴的方法对待子女,缺乏必要的耐心和细心,结果同样毁了孩子。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易子而教


易子而教 其主要强调的是身处后天环境的不同,对孩子的教育影响是不同的。是非常符合现代教育学和心理学的原则。

公孙丑说:“君子不亲自教育自己的儿子,为什么呢?”孟子说:“因为情理上行不通。(父亲)教育(儿子)必然要用正确的道理;用正确的道理行不通,接着便会动怒。一动怒,就反而伤了感情了。(儿子会说:)‘你用正确的道理教育我,而你自己的做法就不正确。’

这样,父子之间就伤了感情。父子之间伤了感情,就坏事了。古时候相互交换儿子进行教育,父子之间不求全责备。相互求全责备,会使父子关系疏远,父子疏远,那就没有比这更不幸的了。

扩展资料:

孟子的“性善说”,主要发挥孔子“仁”的观念。孔子中的“仁”缺乏了理论基础及尚未解释“道德价值根源”的问题。因此,孟子要建立“道德价值根源之自觉心”,认为善是人的基本自觉,这种自觉是表现于恻隐、羞恶、辞让及是非四端。“四端”说明道德价值的自觉,是与生俱来的。这便能补充孔子“仁”学理论的不足。

气势浩然是《孟子》散文的重要风格特征。这种风格源于孟子人格修养的力量。具有这种浩然之气的人,能够在精神上压倒对方,能够做到藐视政治权势,鄙夷物质贪欲,气概非凡,刚正不阿,无私无畏。《孟子》中大量使用排偶句、叠句等修辞手法。来增强文章的气势,使文气磅礴,若决江河,沛然莫之能御。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易子而教



易子而教 其主要强调的是身处后天环境的不同,对孩子的教育影响是不同的。是非常符合现代教育学和心理学的原则。
孟子的教育思想,也是孔子“有教无类”(《论语·卫灵公》)的教育思想的继承和发挥.他们都把全民教育当作实行仁政的手段和目的.一方面,主张“设为庠序学校以教之”(滕文公章句上)加强学校教育;另一方面,要求当政者要身体力行,率先垂范.“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离娄章句上)以榜样的力量,教化百姓.教化的目的,就是要百姓“明人伦”,以建立一个“人伦明于上,小民亲于下”(滕文公章句上)的和谐融洽的有人伦秩序的理想社会.   

手机党,望采纳




《孟子》卷7离娄章句上诗解7易子而教事亲养志君正国定
题文诗:公孙丑曰 : 君子之不 , 教子何也 ? 孟子 答 曰 :势不行也 . 教必以正 ; 以正不行 , 继之以怒 ,则 反夷 伤.孩曰 夫子 , 教我以正 , 未出于正 .则是父子 , 相夷则恶 . 古 时也 者 , 易子而教 ,父子之间 , 势不两义, ...

要不要易子而教?
    女儿上高中以后,很多人问是不是我教她?我回答不是!对方显然是非常震惊的。他们继而会问为什么?我的答案就是—— 圣人尚且易子而教,我这个俗人教不了自己的孩子。    “易子而教”出自《孟子·离娄》。公孙丑曰:“君子之不教子,何也?”孟子曰:“势不行...

古代教育孩子成功的事例有哪些
孟子继续发展这种思想,他说“吾未闻枉己而能正人者也”,在家庭教育中,他更是提出了易子而教的主张,君子之不教子,何也?孟子曰:“势不行也,教者必以正,以正不行,继之以怒,继之以怒则反夷矣,夫子教我以正,夫子未出于正也,则是父子相夷也,父子相夷则恶矣”。即君子之所以不教子,是因势所不行,教者必...

易子而教在文中表达的教育思想
易子而教 其主要强调的是身处后天环境的不同,对孩子的教育影响是不同的。是非常符合现代教育学和心理学的原则。父子之间由于感情深厚,父亲对儿子的教育往往不严,对于儿子的一些错误和毛病也因为溺爱和骄惯而放任,从而使正确的教育难以为继。所以,“父子之间不责善”,易子让别人来教育,既能从严...

孟子文学常识总结
孟子认为君主应以爱护人民为先,为政者要保障人民权利。 2.仁政学说 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德治思想,发展为仁政学说,成为其政治思想的核心。孟子的政治论,是以仁政为内容的王道,其本质是为封建统治阶级服务的。他把“亲亲”、“长长”的原则运用于政治,以缓和阶级矛盾,维护封建统治阶级的长远利益。 3.易子而教 ...

易之而教之打孟子一句
即《孟子》的迭为宾主。迭为宾主:轮流做主人请客。出自原文:公孙丑曰:“君子之不教子,何也?”孟子曰:“势不行也。教者必以正,以正不行,继之以怒。继之以怒,则反夷矣。‘夫子教我以正,夫子未出于正也。’则是父子相夷也。父子相夷,则恶矣。古者易子而教之,父子之间不责善。责...

子不教父之过真正意思是什么?
3. 教不严,师之惰。这句话指的是如果只是教育而不严格要求,那就是老师的懒惰。4. 《孟子·离娄上》中记载了公孙丑询问孟子为何要将儿子托付给别人教育,孟子回答说,父亲教育儿子很容易产生矛盾,不仅教育效果不佳,还可能伤害父子感情。5. 孟子提倡的“易子而教”理念表明,父亲应该将教育儿子的...

孟子主要思想
作为新兴地主阶级的思想家,孟子提出重农而不抑商的理论,改进了传统思想,主张发展农业生产,减轻赋税,确保人民富裕。他的教育思想继承了孔子的“有教无类”,重视学校教育和榜样的力量,通过“易子而教”以促进道德教育。在伦理方面,孟子提出仁、义、礼、智的道德规范,并将孝、悌作为基础,强调这些...

孟子的文学常识
2.仁政学说 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德治思想,发展为仁政学说,成为其政治思想的核心。孟子的政治论,是以仁政为内容的王道,其本质是为封建统治阶级服务的。他把“亲亲”、“长长”的原则运用于政治,以缓和阶级矛盾,维护封建统治阶级的长远利益。3.易子而教 孟子的教育思想,也是孔子“有教无类”(...

傅佩荣讲《孟子的智慧》02
2、古代人易子而教是为了“父子不相责善”, 家庭教育的底线是不能伤害亲情, “人之患在好为人师”,当老师的四个条件: 自我修炼 ~~自己觉悟的道理让别人觉悟,广博学习、详细阐述; 开拓心胸~~ “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知行配合 ; 有教无类 。3、做好学生有四个条件:...

寿宁县17367342440: 孟子的教育观点是 -
邹英穿龙:[答案] 易子而教 孟子的教育思想,也是孔子“有教无类”(《论语·卫灵公》)的教育思想的继承和发挥.他们都把全民教育当作实行仁政的手段和目的.一方面,主张“设为庠序学校以教之”(滕文公章句上)加强学校教育;另一方面,要求当政者要身体...

寿宁县17367342440: 易子而教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
邹英穿龙: 词 目 易子而教 发 音 yì zǐ ér jiào 释 义 易:交换.交换孩子进行教育. 出 处:《孟子·离娄》易子而教 其主要强调的是身处后天环境的不同,对孩子的教育影响是不同的.是非常符合现代教育学和心理学的原则.父母教育孩子,无为为上,既...

寿宁县17367342440: “易子而教”中的“势”是什么意思?顺便问一下,易子而教论述了什么样的中心?孟子想表达怎样的思想? -
邹英穿龙:[答案] 势:形势;情势 教育孩子要以身作则 如果家长不能做到言行一致,那么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就会被孩子指责,会伤害到与孩子之间的感情.

寿宁县17367342440: 孟子的观点是什么? -
邹英穿龙:[答案] 孟子的主要思想 民本思想: 孟子根据战国时期的经验,总结各国治乱兴亡的规律,提出了一个富有民主性精华的著名命题:“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认为如何对待人民这一问题,对于国家的治乱兴亡,具有极端的重要性.孟子十分重视民心...

寿宁县17367342440: 易子而教在文中表达的教育思想 -
邹英穿龙: 父子之间由于感情深厚,父亲对儿子的教育往往不严,对于儿子的一些错误和毛病也因为溺爱和骄惯而放任,从而使正确的教育难以为继.所以,“父子之间不责善”,易子让别人来教育,既能从严要求,也能保持父子之间的亲密关系,不伤害感情.

寿宁县17367342440: 易子而教的中心思想 -
邹英穿龙: 易子而教词 目 易子而教 发 音 yì zǐ ér jiào 释 义 易:交换.交换孩子进行教育.

寿宁县17367342440: 孟子的教育观点是 -
邹英穿龙: 《孟子》一书是孟子的言论汇编,由孟子及其再传弟子共同编写而成,记录了孟子的语言、政治观点(仁政、王霸之辨、民本、格君心之非,民贵君轻)和政治行动,属儒家经典著作.其学说出发点为性善论,提出“仁政”、“王道”,主张德治.

寿宁县17367342440: 易子而教问题 -
邹英穿龙: 1;势:情理不行:行不通易:互相交换离:;常;2;教育孩子要以身作则3;要教育孩子学好,家长必须言行一致,以身作 则.否则,孩子不会心服口服.弄不好还会受到孩子的责备,伤害家长与子女之间 的感情,丧失教育的主动权,导致家...

寿宁县17367342440: 孟子的《君子之不教子》翻译~急~ -
邹英穿龙: 公孙丑问:“君子不亲自教育不肖的儿子,为什么呢?” 孟子说:“由于情势行不通.教育一定要用正理正道,用正理正道而无效,(因求之心急,)跟着来的就是愤怒.一愤怒,那反而伤感情了.〔儿子心里这样想:〕'您拿正理正道教我,您的所作所为却不合正理正道.'那就会使父子间互相伤感情了.父子间互相伤感情,便很不好了.古时候互相交换儿子来进行教育,使父子间不因求其好而互相责备.求其好而互相责备,就会使父子间发生隔阂,那是最不好的事.”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