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明时期士的特征

作者&投稿:在昆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宋明理学有哪些特征~

吸收佛道,改造儒学,哲学化,思辨化,维护封建制度,遏制人欲,塑造民族性格.
必修三的内容..楼上口水太多了吧..

宋代改革家主要有范仲淹、王安石,明代改革家主要有张居正。范仲淹坚决主张改革官制,作为变法图强的中心内容。王安石认识到,要实现天下大治,主要靠两种办法:一是“大明法度”,即废除旧法、弊法,创立新法、善法;二是“众建贤才”,即汰除守旧平庸之吏,起用进取有为之士。

唐宋时期,中国的政治社会结构发生巨大的变革,并使得士大夫的价值观念与人格理念也发生重大变化。魏晋以来的名士风度、双重人格的思想与行为受到新一代士大夫的批评指责,一种新的人生价值观念、人格理想普遍地受到主流士大夫们的向往和追求。北宋初开始,士大夫们普遍倡导一种新的理想人格,这就是所谓的“圣贤气象”。“风度”与“气象”意思接近,均是指一种精神人格的外在表现与流露,但“名士”与“圣贤”内涵则不同。魏晋的士大夫虽然也推崇周孔等儒家圣人,但他们从不把圣人作为自己追求、实践的人生目标,而仅仅希望自己成为率性自由的风流名士。而宋儒则不同,他们不仅仅是推崇儒家圣贤,而且强调每个士大夫均要通过修齐治平的道路做圣贤,以圣贤的人格理想作为自己毕生追求、实践的人生目标。
那么,宋儒所追求的“圣贤气象”的内涵是什么呢?
首先,在宋儒眼中具“圣贤气象”的士大夫,必须能够关怀社会、心忧天下,具有“民胞物与”的博大胸怀,以社会和谐、国家富强、天下安泰为己任,积极参加治国平天下的经世济民的活动。本来,关怀社会、心忧天下就是儒家的核心价值,东汉党锢之祸前后士大夫及太学生为了政治清明而和宦官、外戚等黑暗政治势力相抗争,他们为了“忠义名士”的名节而受到史家的褒奖。因专制皇权的打击,魏晋士大夫开始推崇那种以个体生命价值为核心的风流名士及其人生理想,并且产生了“魏阙”与“江湖”的心灵徘徊,“有济世志”与“不与世事”的双重人格。而到了晚唐及五代,“礼乐崩坍,三纲五常之道绝”[[16]],重新恢复儒家传统的价值观念与人格理想,就成为宋初的一种文化风尚与社会风习。加之北宋士大夫政治地位显著提高,与君主“同治天下”的政治主体意识拓展[[17]],故而,宋代的士大夫普遍地具有“以天下为己任”的社会志向,具有“名节相高”的“忠义之气”。正如《宋史》作者对宋初士风所描述的:“士大夫忠义之气,至于五季,变化殆尽。……真、仁之世,田锡、王禹偁、范仲淹、欧阳修、唐介诸贤,以直言谠论倡于朝,于是中外搢绅知以名节相高、廉耻相尚,尽去五季之陋矣。”[[18]]
两宋时期士大夫群体中这种心忧天下、名节相高的士林风习,促成了他们对传统儒家人格理想——圣贤气象的执着追求。在原始儒学那里,尧、舜、文、武、周公等圣人均是那种具有以天下为己任的胸怀、能够完成博施济众事业的理想人格,而宋代士大夫就明确以这些圣贤为自己效法的榜样。范仲淹是倡导心忧天下、名节相高的开风气任务,他总是“言政权之源流,议风俗之厚薄,陈圣贤之事业,论文武之得失。”[[19]]这种“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担当精神,正是宋代士大夫所推崇的“圣贤气象”的核心价值。朱熹深为范仲淹的胸襟与气象所感染,衷心赞扬道:“范公平日胸襟豁达,毅然以天下国家为己任。”[[20]]特别是范仲淹后来在不畏权势、大胆进谏、重招贬责之事所体现的精神,更在当时及后世产生了矫厉名节、救时行道的深远影响。可以发现,从苏轼的“以救时行道为贤”,到石介的“严气正性”;从周敦颐的“胸怀洒落”,到张载的“民吾同胞,物吾与也”;从北宋元祐党人的“舍身行事”,到南宋庆元党禁的冒死抗争;从挽救国家危难的奋勇抗金,到舍生取义的抗元死节,无不表现出两宋时期的士大夫追求“以名节相高、廉耻相尚”的气象。
宋儒在追求和标榜“圣贤气象”时,所倡导的就是这种能够“以天下为己任”、“以名节相高”的人格精神。二程在教授弟子读儒家经典时,强调要通过孔子、子由、颜子等人对显示社会表现出来的人文关怀与道义承担的精神中寻找“圣贤气象”,他说:
凡看文字,非只要理会语言,要识得圣贤气象。如孔子曰:“盍各言尔志。”而由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颜子曰:“愿无伐善,无施劳。”孔子曰: “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观此数句,便见圣贤气象大段不同。若读此不见得圣贤气象,他处也难见。学者须要理会得圣贤气象。[[21]]
二程对忧患天下、承担道义的“圣贤气象”的推崇,其实只是两宋时期儒家士大夫们一种普遍的价值观念与人格理想。程颢曾作有《下山偶成》诗一首:“襟裾三日绝尘埃,欲上篮舆首重廻。不是吾儒本经济,等闲争肯出山来?”[[22]]他不象魏晋名士那样无限向往出世的山林生活,而是将入世的经世济民看作是自己的使命和责任,他所表达的正是这种充满人文关怀、社会道义的“圣贤气象”。
但是,我们还要注意的是,宋儒所推崇的“圣贤气象”除了具有东汉“节义名士”及儒家传统的救时行道、名节相高的社会道德内涵之外,同时还有魏晋“风流名士”以及老庄道家所追求的洒落自得、闲适安乐的个体人格及其精神超越,是值得深入思考和探讨的。


士绅阶层在明代是一个怎样的存在?
士族也就指的秦汉时期的士大夫阶级,指的是贵族,或世代在朝中为官的家族,比如三国时期的袁绍号称是“三公之后”,是一个典型的“士大夫阶级”出身,曹操就是一个典型的“宦官之后”——虽然在汉朝时期他们二者都是属于出生于有身份的家庭,但是袁绍就属于士族出身,曹操最多算是富贵出身,两者还是有着本质的区别的。不...

两汉至明清时期士的内涵出现了几次重大变化?
明清时期:士人阶层的衰落与经世致用思潮的兴起。在明清时期,随着专制集权的加强,士人阶层的政治地位逐渐下降。同时,经世致用思潮兴起,强调实践、务实,对传统儒家学说进行了批判与继承。这一变化促使士人更加关注现实问题,积极参与社会改革。这些变化的主要因素包括社会经济结构的变迁、政治制度的演进、...

明清两代的“士绅”是怎样的阶层?有什么依据呢?
例如大地主或有地位有声望的家族大长老,或是一些念书认字懂道理的角色。士绅的特征是在本地有着一定的知名度,大伙针对他的崇敬度非常高。除开官方网擒雄的执政行政机关以外,这种人们在本地具备一定的执政性或是危害性。而这些人常常在群众中当做一些作风正确引导或礼仪知识制订、作风忠恕之道,纠纷案...

春秋战国,唐宋,明清时期人的相同点不同点
春秋时代的侠客,最大的特点是极端重视人格的独立与平等。他们行侠仗义,不是为利,甚至不是为名,而是为了心中的一股豪气。及至明清,“侠客”们却自愿攀附权力,沦为权力的附庸。《三侠五义》中的侠客个个自称“罪民”,以向权力规则屈服为荣。如鲁迅所说,春秋时的侠客,是以“死”为极终目的,他们的结局也确实是...

恳请大家比较下中国的“士”和日本的“士”
相同点:两者最终都转化为封建社会的统治阶层。不同点:1.中国的士源于西周,后来逐渐成为士大夫读书人阶层的专称。日本的士源于庶出的贵族子弟,最初是贵族的鹰犬,后来成为拥有独立武装力量的军事集团。 2.中国的士讲究三纲五常、天地大道的儒家思想,是为封建社会服务的意识形态方面的建立者。日本的士注重...

明清时期等级制度特点原因
明清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由盛而衰的转型时期,封建制度的衰落是这一时期总体的社会特征,表现在社会的政治制度、社会经济、思想文化等各方面。具体地说:1、政治制度上:封建君主专制的空前加强并发展到顶峰,采用非常规的手段来控制官员和百姓 (1)明朝:①废中书,罢丞相,权分六部。皇帝权力空前提高。②...

为什么说明朝时期的科举是最黑暗的?
一、特征:1、种类繁多。唐朝科举的科目有秀才、明经、进士、俊士、明法、明字、明算等五十多种。其中明法、明算、明字等科,不为人重视。俊士等科不经常举行,秀才一科,在唐初要求很高,后来渐废。所以,明经、进士两科便成为唐代常科的主要科目。 明经、进士两科,最初都只是试策,考试的内容为经义...

明清时代特征
明清时代特征:1、政治上:君主专制加强(明朝开始废宰相设内阁,清朝雍正设立军机处)。2、经济上:明朝中后期出现资本主义萌芽。3、思想上:科举考试开始出现八股取士,禁锢人们思想。4、对外:郑和下西洋之后中国基本走上海禁和闭关锁国的道路。5、商业:国内市场扩大,农产品种类增多,国际长途贩运贸易...

明清时期最显著的特征是什么
特征:士大夫地位高,教育文化上比较僵持,未有唐宋时期的兼容并包吸收多元化文化的胸襟和视野。明代基本是以农业为重的封建王朝。在于外国联系方面,明前期永乐,宣德年间有郑和下西洋等壮举,但和宋代发达的对外贸易相比,基本上没什么太大意义。清代基本上是被列强逼着交往,通商的,不说也罢。

比较隋唐与明清时期科举取士的不同,想想他发生了什么变化,为什么会有这 ...
▲明朝——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鼎盛时期 元朝开始,蒙古人统治中原,科举考试进入中落时期,但以四书试士,却是元代所开的先例。 元朝灭亡后,明王朝建立,科举制进入了它的鼎盛时期。明代统治者对科举高度重视,科举方法之严密也超过了以往历代。科举制度中的进士卷明代以前,学校只是为科举输送考生的途径之一。到了明代,进...

大荔县19521998458: “商而兼士,贾而好儒”的思想是怎么产生的 -
蔺威藿香: 在宋明时期,随着工商业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于是传统的商人的社会地位提高,可以参加科举考试,可以做官.“商而兼士,贾而好儒”也就随之出现.

大荔县19521998458: 当读到:条件一:科举产生的士大夫们,注重道德文化修养,注重气节,对儒家经典大义的不断探究成为时尚.条件二:学堂上老师带读:“父子有亲,君臣... -
蔺威藿香:[选项] A. “百家争鸣”时儒学已成为蔚然大宗 B. 西汉对儒学的推广和太学的兴办 C. 宋明理学对儒学的发展 D. 明末清初思想活跃局面的出现

大荔县19521998458: 什么是孔颜之乐 -
蔺威藿香: 朱熹认为"孔颜之乐"包括三个方面和三个层次:"鸢飞鱼跃"境界、"无一夫不得其所"境界和"万物各得其所"境界.对于如何求得"孔颜之乐",朱熹在批判地继承前人的基础上,提出了一套全面而系统的"无意必固我"、"内外交相养"...

大荔县19521998458: 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 -
蔺威藿香: 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中国封建时代儒家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他的学术思想,在元朝、明朝、清朝三代,一直是封建统治阶级的官方哲学,标志着封建社会更趋完备的意识形态.元朝皇庆二年(1313)复科举,诏定以朱熹《四书集注》为标...

大荔县19521998458: 中国古代私学的特点??? -
蔺威藿香: 中国整个封建社会都存在着与官学相对而言的私学,全部时间历2000余年,在中国教育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私学的产生 中国封建社会私学产生于春秋时期,而以孔子私学规模最大,影响最深.那时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都起着剧...

大荔县19521998458: "变则通,不变则壅;变则兴,不变则衰;变则生,不变则亡."此句出自何处?儒家有没有关于“兴替”,“改革”的经典话语? -
蔺威藿香:[答案] 中国五千年来的文化,因时代累积久远,自然会形成它的庞杂而高深,这也如庄子所说的大椿之树,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 别树风格,甚之,有视宋明理学并未彻知儒宗,颇有异议,凡治文化学术史者,大多忽略这一史实. 明清时期的儒林 元、明...

大荔县19521998458: 儒家思想地位的演变过程 -
蔺威藿香:[答案] 1.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被冷落 (1)春秋时期:儒学创立,孔子学说奠定基础(老子创立道家思想) (2)战国时期:成为显学,孟子荀子继承发展(思想界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 原因:孟子主张实行“仁政”,强调民贵君轻,提倡放宽刑...

大荔县19521998458: 我国古代私学最早兴盛于什么时代? -
蔺威藿香:[答案] 春秋时期 私学产生于春秋时期,以孔子私学规模最大,影响最深.那时统一的奴隶制国家西周日趋衰落,礼崩乐坏.由“学在官府”变为“学在四夷”.原来西周的官吏到各诸侯国去谋出路,各诸侯国甚至各卿大夫的私门需要士为他们服务,争相养士...

大荔县19521998458: 宋明时期的改革家主要有哪些 -
蔺威藿香: 宋代改革家主要有范仲淹、王安石,明代改革家主要有张居正.范仲淹坚决主张改革官制,作为变法图强的中心内容.王安石认识到,要实现天下大治,主要靠两种办法:一是“大明法度”,即废除旧法、弊法,创立新法、善法;二是“众建贤才”,即汰除守旧平庸之吏,起用进取有为之士.

大荔县19521998458: “孔颜之乐”的通俗解释 -
蔺威藿香:[答案] 朱熹认为"孔颜之乐"包括三个方面和三个层次:"鸢飞鱼跃"境界、"无一夫不得其所"境界和"万物各得其所"境界.... 而宋明理学最为突出的、不同于其它各个时期的儒学便在于宋明理学最为注重理想境界.“孔颜之乐”正是安身立命的充分体现...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