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建立黄册制度的主要目的

作者&投稿:秦郎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明代管理户籍的制度是什么~

明代管理户籍的制度:里甲制
里甲制度是明朝的基层组织形式。也是明朝政府推行黄册制度的基础之一。关于里甲制的编制,众多的学者普遍认为一百十户为一里是定制,且它一直保留至里甲制的瓦解。明初,明太祖制定一百十户为一里的规定是为了便于黄册制度的推行及完善地方机构等原因,而以一百十户为一里的编制也确实有其特定的作用。

1、建立时期上的区别
里甲制度是明朝的基层组织形式。也是明朝政府推行黄册制度的基础之一。
保甲制度是宋朝时期开始带有军事管理的户籍管理制度。
2、制度内容上的区别
里甲制是每110户编为1里,由丁粮最多的10户担任里长,其余100户则为甲首。各里中无力承担差役的鳏寡孤独人户,则带管于110户之外,称为畸零户。10名里长以10年为一个周期轮流应役,先后顺序根据丁粮多寡预先编排,每年由1名里长率领10名甲首应当差役,并负责“管摄一里之事”。
保甲制以“户”(家庭)为社会组织的基本单位,而不同于西方的以个人为单位。保甲编组以户为单位,设户长;十户为甲,设甲长;十甲为保,设保长。各保就该管区域内原有乡镇界址编定,或并合数乡镇为一保,但不得分割本乡镇一部编入他乡镇之保。


3、历史作用上的区别
里甲制,不但可以用于日常的治安管理,还可以用于收取税金的系统,一旦到了战争年代,甚至可以成为征集军队的体系。具有很大的包容性,可以容纳基于地缘和血缘而形成的各种关系和组织。试图在现存的社会结构的基础上,形成人口居住、土地占有和赋役责任高度结合的机制。
保甲制度是中国封建王朝时代长期延续的一种社会统治手段,建立起了封建皇朝对全国的严密控制。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里甲制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保甲制

  明代黄册制度的主要目的是:准确掌握全国户籍情况;合理征派赋役,恢复发展经济;加强对地方的管理,稳定社会秩序。

  黄册制度:是明太祖朱元璋建立的人口登记制度。洪武十四年(1381年)建立。洪武三年(1370年),朱元璋令在全国范围内普查人口。洪武十四年推行里甲制度。在此基础上,对全国人口按所从事职业,主要分为民、军、匠三类,进行造册登记。以户为单位,每户详列乡贯、姓名、年龄、丁口、田宅、资产等,逐一登记在册。因送给户部的一册,封面用黄纸,故称黄册。按规定,黄册10年一造,每册一式4份,分别上报中央户部及省、府、县有关机构。

  明代根据身份主要是职业固定户类,包括宗室户、官绅户、民户、军户、匠户、灶户、商户等。各种户类严禁私自脱籍或更换,“凡军、民、驿、灶、匠、工、乐诸色人户,并以籍为定。”“不得妄行变乱,违者治罪,仍从原籍。”譬如匠户,是被限制专门从事某项手工业的人户,凡籍为匠户,须世代承袭,不得脱籍,不能入仕。

  不同的户类之间等级森严,其中宗室户包括皇室和宗藩人户,官绅户是贵族缙绅地主的一个户口类别。这两种人户在社会上等级地位最高,拥有各种特权。

  为了遏制流民,明禁止农民随意离开里甲。当时明确规定:“甲下或有他郡流徙者,即时送县官,给行粮,押赴原籍州县复业”。

  明代户籍制度的积极性:明代户籍管理严密,有利于社会稳定;保证了国家赋役的征派,有利于巩固统治。
  明代户籍制度的消极性:将户类固定化、等级化,压抑了广大民户特别是社会底层户类的积极性,不利于技术的交流和传播;严禁民众迁移逃亡,加强了社会的封闭性,不利于人口的流动和社会进步。

黄册制度是明代户籍与赋役之法的一种基本制度,历来受到学者重视。尤其30年代以来,考证研究颇盛,不乏名家论著,几乎成为明史的一个分支学科。然而,迄
70年代末,学者并未见过黄册原本,所论大皆据史书、地志有关记载,南京黄册贮藏库的专志《后湖志》,以及明清人士对黄册制度的评议等文献资料。文献资料
固丰,足资系统论述,而难于实证。原来黄册内容,主要是按户分列人丁与事产,以及两者在每十年大造期间的增减变动。其特点在于项目具体,而每项必有数据,
可形成历史变量。学者既未见黄册原本,所论亦多是黄册制度本身及其兴衰变化,鲜能利用黄册资料特点以验证史书记载及作计量分析,来考察当时社会经济中的有
关问题。

明太祖朱元璋建立的人口登记制度。洪武十四年(1381年)建立。洪武三年(1370年),朱元璋令在全国范围内普查人口。洪武十四年推行里甲制度。在此基础上,对全国人口按所从事职业,主要分为民、军、匠三类,进行造册登记。以户为单位,每户详列乡贯、姓名、年龄、丁口、田宅、资产等,逐一登记在册。因送给户部的一册,封面用黄纸,故称黄册。按规定,黄册10年一造,每册一式4份,分别上报中央户部及省、府、县有关机构。

什么叫黄册——


朱元璋那么残暴老百姓为什么没有反抗
因为朱元璋一统天下,虽然残暴不仁,但百姓由于经过了无数战乱,死伤无数。认为朱元璋是他们真正的救命恩人。加上朱元璋本来就是农民出生,天命所加,百姓虽忍声吞气,不过百姓们只是一些地方受苦,不敢兴风作浪。朱元璋主要是在朝政上猜忌,害权臣,并不太残暴。主要是因为他在战乱中脱颖而出,开国皇帝...

明代的户籍制度——职业世袭,永不更改
“军籍图册”和“军籍勘合”既标志着军籍黄册制度的建立,也象征着清勾制度走向成熟。 这一时期清勾制度虽然已经成熟,但还未正式确立,至宣德时期清勾制度才基本确立。 ② 宣德时期 ,一系列的清勾条例被制定。同时,明廷还设置了专职的清勾官员,并明确了各自的职责。 ③ 到了正统至弘治年间 ,清勾制度又进一步走向...

户籍历史制度
唐代户籍内容包括户口、土地和赋役,目的是监控人口、防止逃亡和确保赋税来源。宋代根据居民税产情况分类为主户和客户,划分五等户籍,熙宁年间,保甲法的实施影响了户籍管理。辽代与金代的户籍分别与宫帐、部族和地方机构相关,元朝建立游牧民籍和军队籍。明朝实行黄册制度,按每十年编造,明太祖洪武年间...

里甲制和保甲制有何区别?
1、建立时期上的区别 里甲制度是明朝的基层组织形式。也是明朝政府推行黄册制度的基础之一。保甲制度是宋朝时期开始带有军事管理的户籍管理制度。2、制度内容上的区别 里甲制是每110户编为1里,由丁粮最多的10户担任里长,其余100户则为甲首。各里中无力承担差役的鳏寡孤独人户,则带管于110户之外,...

保尔:明朝的人口统计,为何如此离谱?
有明一代,黄册十年一造的制度长期延续,为了储存海量的黄册,玄武湖的岛上逐渐布满了黄册仓库。理论上,通过十年一造的黄册,朝廷可以清楚地掌握国家人口的变化。 明朝的人口统计有多离谱 从制度设计看,从户帖到黄册,明朝的人口统计虽然比不上今天,但严谨程度也颇为可观。学界普遍认为,洪武十四年约六千万的全国...

简述明初君国的治国方略
户帖制度的实行,改革了元末户籍散失、赋役征发无据的状况,为明皇朝的赋役征收提供了依据。洪武十四年,明皇朝又建立了黄册制度,它比户帖制度更为详细,管理也更为严密。洪武二十年,又在全国范围内丈量土地,制成《鱼鳞图册》,用以核实田亩赋税,以防隐漏。朱元璋十分注重法律的制定,洪武年间,曾颁行了《大明律》、...

★◇□▲■中国历代的赋税制度的演变。请用自己的话简练区分
据《明史·食货志》所载:“黄册,以一百十户为一里,推丁粮多者十户为长,余百户为十里,里凡十人。岁役里长一人,甲首一人,董一里一甲之事,先后以丁粮多寡为序,凡十年一周。” 明代前期的赋税制度 明初的田赋,分夏税和秋粮,夏税无过八月,秋粮无过明年二月。夏税以麦为主,秋粮以米为主。但均得以银钞...

赋役黄册的反映理念
“以一代之民人,养一代之君上,古今之通义也。”正是基于普天之下莫非王臣、田赋力役出以供上乃是臣民的本分这种思想,所以黄册制度一再强调,“人户以籍为定”,即除皇室、藩王及少数功臣外,天下所有臣民都必须收籍当差。其中包括在职和退职官员。“正统十三年奏准,天下诸司衙门老疾致仕事故等项官员,离原籍...

赋役黄册的等级差别
尽管普天之下的人都是皇帝的臣民,但其各自的身份并不相同,差别很大。从黄册制度有关差役优免的各种规定中,即可以看出其应役臣民的等级差别。大致有以下三个身份等级。第一,官绅等级。即能够享受优免的在职官员,包括一些吏员,以及监生、举人、生员和退职乡绅等。洪武十年(公元1377年)朱元璋下诏令说...

明清时期,利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的措施有哪些?
明朝有黄册制度和一条鞭法。先说黄册制度,就是详细登录每户的基本情况,并且定期更新,这样的话就方便地主等资本家针对性的发展自己的产业,就好比你想自己创业,总是需要先了解市场一样,黄册制度的存在方便了政府管理,也方便了资本家的信息收集,毕竟那个时候不是像现在这样有信息保护的!再加上工商...

安源区15827971274: 明代建立的什么制度是我国地籍制度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
丑亭乳宁: 明代建立的鱼鳞图册制度是我国地籍制度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自明朝中叶(公元16世纪)一条鞭法实行摊丁入地以后,由于“就地问粮” 比“编审户则”简便易行,户籍(黄册)退居次要地位,地籍(鱼鳞图册)地位上升,成了摊派赋役的主...

安源区15827971274: 明史:黄册的历史意义 -
丑亭乳宁: 黄册制度是中国几千年徭役制的继续!赋役黄册可谓登载详细,组织严密,广泛实施,实为中国古代赋役制度发展的一个高峰.这一点,也是与中国古代皇权专制至明代发展到空前高度相一致的.赋役黄册反映了天下之人都是皇帝的臣民这样一种身份.

安源区15827971274: 历史上中国古代户籍演变制度的特点是什么? -
丑亭乳宁: 中国古代户籍演变制度的特点:从松散到制度完备,逐渐精密.但动乱时期,户籍制度就会受到破坏. 户籍起源很早.春秋时发展为书社制度,25家为社,“社之户口书于版图”,版即户籍.战国时,强国“少料其民”,并实行上计制度,地...

安源区15827971274: 均平里甲法 -
丑亭乳宁: 潘季驯在巡按广东的时候,实行了一种均平里甲法. 里甲是明朝的乡村基层组织.明朝以 110 户为一里,一里分 10 甲,设置 里长、甲长.里甲内的人民要相互知保,施行连坐.明朝在调查户籍的基础 上,编制了“黄册”,即户口册,其所以称为“黄册”,是因为呈送中央的 一份以黄纸作为封面.同时,又在丈量土地的基础上编制了“鱼鳞册”,即 土地册,其以“鱼鳞册”为名,是因册内所画各户田地,图若鱼鳞.“黄册” 和“鱼鳞册”是明朝用以控制人民,向他们征收税赋和征发徭役的依据,而 里甲又是编制“黄册”和“鱼鳞册”的单位.

安源区15827971274: 明代的人口有多少?
丑亭乳宁: 明朝承袭了元朝的户籍制度,将人户分为民、军、匠、灶等类别,使之承担不同的差役,而且役皆永充.明朝的建立者朱元璋对准确掌握全国的户口和田地情况十分关心,...

安源区15827971274: 大家对明朝的户籍制度怎么看 -
丑亭乳宁: 明朝尽管废除了四大等级制度,但却保留了元代的贱民制度.早在朱元璋称吴王的时候,朱元璋在攻城略地的同时,就将修建道路以及抢救户籍文书作为两大重要工作.朱元璋在编辑户籍中,以“辩贵贱、正名分”为宗旨,按照职业分为:宗室户、官绅户、民户(农户、儒、医、阴阳)、军户(校尉、力士、弓铺手、军匠)、匠户(厨师、裁缝、马船)、灶户(盐户)、商户、儒户、驿户等.除了上述人口外,还有宗室人口、荫蔽人口、少数民族人口.随着工商业的发达,市籍也成了新的户籍制度.

安源区15827971274: 黄册和鱼鳞册有什么不同吗? -
丑亭乳宁: 黄册和鱼鳞册是明代赋役征发的主要依据,乃是登记天下人口和土地的档案,其中登记人口及其财产状况的叫黄册,绘制全国土地田亩的叫鱼鳞册.是明朝统治者均平赋役,恢复生产的重要措施

安源区15827971274: 什么是户籍地,什么是籍贯?? -
丑亭乳宁: 户籍是对自然人按户进行登记并予以出证的公共证明簿,记载的事项有自然人的姓名、出生日期、亲属、结婚、离婚、收养、死亡等.它是确定自然人作为民事主体法律地位的基本法律文件. 中国历代政府为掌握户口数量而设置的一种簿籍登记...

安源区15827971274: 里甲制度的学者解析 -
丑亭乳宁: 学者普遍认为里甲制的编制是以“一百十户为一里”,因为《明史》中载有“(明太祖)以一百十户为一里,推丁粮多者十户为长,余百户为甲,甲凡十人,岁役里长一人,甲首一人,董一里一甲之事,先后以丁粮多寡为序,凡十年一周,曰排...

安源区15827971274: 梁方仲怎样看待明朝的户籍制度
丑亭乳宁: 册制度 明太祖朱元璋建立的户籍制度.洪武104年(1381年)建立.洪武3年(1370年),朱元璋令在全国范围内普查人口.洪武104年推行里甲制度.在此基础上,对全国人口按所从事职业,主要分为民、军、匠3类,进行造册登记.以户为单位,每户详列乡贯、姓名、年龄、丁口、田宅、资产等,逐1登记在册.因送给户部的1册,封面用黄纸,故称黄册.按规定,黄册10年1造,每册1式4份,分别上报中央户部及省、府、县有关机构.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