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役黄册的反映理念

作者&投稿:竹贫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建国之初编造赋役黄册和鱼鳞图册的朝代是~

建国之初编造赋役黄册和鱼鳞图册的朝代是 明朝

鱼鳞图册是记录农田清丈、经理田土的一种土地帐册。鱼鳞册以都图字号为单位编制、所列土名、原额、见业(户主)、田地四至、新丈额等项、并绘田地形状图。因其状若鱼鳞,故得名。明清两朝通过编制鱼鳞册等赋役文书、将全国的土地牢牢控制在国家手中,为赋税的征收提供了依据。——田赋的征收依据。

黄册就是户口总册。乡里把全里清册供单汇总成册呈报给县,县编造本县户口总册送府,府、布政司也层层造册上报户部。送户部的户口清册封面用黄纸,故称黄册。黄册制度于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正式在全国推行。黄册详细记载每户的情况,包括职位(里长或甲首等、)户等(上、中、下户)、姓名、所属都图、户籍(军、民、匠籍),然后分“旧管”、“新收”、“开除”、“实在”四项登记,每一项又分为人丁和事产。根据黄册每户的人丁事产就一目了然,赋役征收就有据可依。——丁役的征收依据。

很明显是犬温 你可以换一家医院 这种病一定要用药才有可能好的 具我了解有一种中药可以治(看病情)一般疗程在20天左右 坚持每六小时喂一次 这种病一般主人精心照料加治疗是可以好的 它是一个生命 虽然它不会说话 但它和人一样 会痛会难受 一定要治好它

明代黄册的表现形式,为一种按制攒造的官府册籍。但从其内涵来说,则体现了一种社会经济制度,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的等级身份。
黄册之中每户首著户籍,登载户等、姓名,及所编里甲、应役年份与具体职役等。如中国国家图书馆藏《万历二十年严州府遂安县十都上一图五甲黄册残件》所载:
第五甲
中户 一户余栓 系遂安县拾都上一图民籍 轮充万历二十五年分里长
同册又载:
第五甲
正管 一户余尚些 系遂安县拾都上一图 民籍 轮充万历二十五年分甲首
再如安徽省博物馆藏《万历四十年徽州府休宁县二十七都五图黄册底籍》载:
正管第九甲
一户王叙 系直隶徽州府休宁县里仁乡二十七都第五图匠籍充当万历四十九年分里长
以上遗存黄册文书中所载“民籍”、“匠籍”等,即是当时各户之户籍。必须指出的是,黄册所载“户籍”与现代所谓“户籍”,二者涵义大不相同。现代户籍,主要表示其户口所在地,而黄册中的户籍,既不是表示人户的贯址,也不是表示人户所从事的职业,而是指人户著于官府册籍上的应役种类。其大的类别有军户、民户、匠户、灶户(盐户)等。就其划分原则来说,与人户所从事的各种职业不无关系,但最终是以明王朝的需要为准,是由官府佥定的,实质上是一种配户当差制。“籍”与差役紧密相联,籍乃是指官府所佥定的赋役册籍。黄册上所著各种户籍,并非职业之不同,实为役种的划分。黄册户籍乃是人户当差服役的首要根据。
这里需要谈一下所谓商籍问题。如众所知,以职业区分而言,中国古代很早就有所谓“士农工商”之说。商业和商人这一阶层,在中国古代社会一直是存在的。宋代以后,特别是明清时期工商业的发展与从商人数之众尤为突出。经商系当时社会的一个重要职业,商人已成为社会中一大群体。而在明初制定的黄册这一官府册籍之中,从大的类别来说,虽有军户、民户、匠户、灶户这四大户籍,其细分起来,又有米户、园户、囤户、菜户、渔户、马户、窑户、酒户、裁缝户、船户、蛋户、站户、僧户、道户、陵户、坛户、女户、丐户等等,计80种以上,但是,不仅军、民、匠、灶这四大要籍中没有商籍的位置,就是其他各种户籍之中也不见商籍名称。这是因为,赋役黄册的户籍编制,并非以职业来划分,而是与差役紧密相联。具体来说,一是由于明初自然经济仍占相当大的比重,租赋税粮均以实物为主,各种贡赋也都是上缴实物,而官府征派的种种徭役也以力役为主,因此,从封建王朝的赋役经济需求来说,其对商品交换的要求并不为大。二是因为以皇帝为代表的王朝统治者仍在推行“崇本抑末”的政策,对商业活动极力压制,对商人进行种种限制,称其为“逐末之人”而加以歧视。倘若在正式的官府册籍中为商人立有专门户籍,岂不是对“逐末之人”的承认与鼓励?所以,赋役黄册之中没立商籍是自有其原因的。当然,商人无专籍,但封建义务是一定要承当的。他们多是分别归于军、民、匠、灶等各种户籍,而承当相应的赋役。“日中为市之辈,未必非耕田凿井之家;荷戈负耒之夫,未必非行商坐贾之类。岁粮方办,而里长频摧;均徭未完,而驿传接踵。供军贴匠,岁无宁日”,即是这种情况的写照。而定居于大城市之中的商人,则“以其所业所货注之籍”,称为“铺行”、“铺户”。史载:
鱼鳞册原本
铺行之起,不知所始。盖铺居之民,各行不同,因以名之。国初悉城内外居民,因其里巷多少,编为排甲,而以其所业所货注之籍。遇各衙门有大典礼,则按籍给值役使,而互易之,其名日行户。
至于其他一些散居商人也是不能逃避徭役的。《明实录》载:
洪武五年二月辛巳,户部奏:“苏、湖等府渔人、商人舟居不应徭役者,凡一万三千九百九十户,宜令充漕运夫。”上命有田者仍令应役,无田者充运夫。
黄册之中不立商籍,凸显其户籍性质并非职业之不同,实为役种的划分。
那么,赋役黄册是根据怎样的理念而制定的呢?明朝的开国皇帝、也是明代黄册的制定者朱元璋曾说:“为吾民者当知其分,田赋、力役出以供上者,乃其分也。”即朱元璋认为,田赋、力役出以供上者,乃是大明帝国臣民的本分,是天经地义的事。他又说:“民有田则有租,有身则有役,历代相承,皆循其旧。”可以说,“有田则有租,有身则有役”,这就是朱元璋制定赋役制度的基本思想。而当时的臣民们也是这样认为的:“为王之民,执民之役,分也。”“夫莫非王臣,天地之大分也;以籍为定,国家之永制也。今闾阎之民,有一不服庸调者乎?”“以一代之民人,养一代之君上,古今之通义也。”
正是基于普天之下莫非王臣、田赋力役出以供上乃是臣民的本分这种思想,所以黄册制度一再强调,“人户以籍为定”,即除皇室、藩王及少数功臣外,天下所有臣民都必须收籍当差。其中包括在职和退职官员。“正统十三年奏准,天下诸司衙门老疾致仕事故等项官员,离原籍千里之外、不能还乡者,许各所在官司行原籍官司照勘,原系军民匠籍,照旧收附。” 明初赋役大体可分为里甲正役和杂泛差役两大类。所谓里甲正役,指的是向中央王朝缴纳并运送的正供,或称“惟正之供”,即皇粮也。《宛署杂记》载:
赋分二等:曰正赋,即起运存留正供,每年候府奉部札,酌岁所急,多寡微有差;曰徭赋,即各衙门人役杂费,奉文例于地亩征派。
隆庆《潮阳县志》载:
里立有长,以管图内人民应办粮草,示惟正之供也。
按明代法律,在收入黄册纳粮当差的人户中,如官僚、监生、生员,以及一些专职性役户军户、灶户等,可不同程度地享有赋役优免的规定。但所有享受优免的人户,包括朝廷大臣之家,都不免里甲正役,只免杂泛差役。因为里甲正役是属于田赋力役出以供上者,乃是“惟正之供”。如“正统元年,令在京文武官员之家,除里甲正役外,其余一应杂泛差役俱免”。所以,其他人户就更不用说了。乃至史书上载有明初国子监的监生请假回家应充里甲正役的事例,洪武“二十七年十一月甲申,监生张振奏言,户本里长,无丁,乞归应役。上从之,令役毕复监。”永乐“十年八月丙寅,监生饶观户充里长,别无人丁,援张振事例以请,皇太子从之。”明朝大臣吕坤说:“优免差役之法,免杂泛不免正办。十排轮转,空年谓之催科里甲,见(现)年谓之正办里甲,养十年之财,供一岁之用,役称苦累,地须均多。曾见累朝有优免正办里甲之旨乎?坤三甲见年也,逢庚应役……”至于一般军户、匠户、灶户等,除其因充各自的专门职役,而优免部分杂役外,里甲正役则一概不能免除。在遗存的黄册底籍之类文书中,多有军户、匠户充当里长或甲首的纪录,更可证明这一点。不免正役,只免杂差,这正体现了天下所有臣民都必须收籍当差、为皇帝效力的原则。
为保障天下臣民都收籍当差,明初颁布了一系列法令。“凡立户收籍,洪武二年,令凡各处漏口脱户之人,许赴所在官司出首,与免本罪,收籍当差。”“三年,令户部榜谕天下军民,凡有未占籍而不应役者,许自首,军发卫所,民归有司,匠隶工部。”而《大明律》中更是强调:“人户以籍为定。凡军、民、驿、灶、医、卜、工、乐诸色人户,并以籍为定。”
赋役黄册名单
通过一系列法规和措施的实行,明初建立了严密的黄册里甲制度。在明代黄册正式编造之前,宋元时期江南很多地区亦有里甲组织,其编制是每100户为一里,选里长1人、甲首10人。明代黄册的编制有所不同,乃是以110户为里。一里之中,推丁粮多者10人为之长,余100户为甲首,分为10甲,每甲1里长辖10甲首,分10年轮流应役。明代黄册的编制突出了轮流应役,这是一个进步。但与以往的里甲相比,其组织更加严密了。从黄册的登载内容来说,则是将人丁与事产分为两大部分,而每一部分登载,都比历代赋役册籍更为周密详细,《后湖志》说:
谨按黄册所载至为浩繁,其大要则天下之人丁事产而已。人丁即前代之户口,事产即前代之田赋……而今之人丁事产则详备其数而别为两条焉,盖见千古者其辞略,故合而为一行乎;今者其事悉,故分而为二,理固然也。
又,在明王朝统治所及的范围内,包括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几乎都按制攒造了黄册。总之,赋役黄册可谓登载详细,组织严密,广泛实施,实为中国古代赋役制度发展的一个高峰。这一点,也是与中国古代皇权专制至明代发展到空前高度相一致的。赋役黄册反映了天下之人都是皇帝的臣民这样一种身份。




赋役黄册反映理念
综上所述,赋役黄册是中国古代赋役制度发展的一个高峰,反映了天下臣民皆为皇帝效力的身份理念。

赋役黄册的反映理念
明代黄册的表现形式,为一种按制攒造的官府册籍。但从其内涵来说,则体现了一种社会经济制度,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的等级身份。黄册之中每户首著户籍,登载户等、姓名,及所编里甲、应役年份与具体职役等。如中国国家图书馆藏《万历二十年严州府遂安县十都上一图五甲黄册残件》所载:第五甲中户 一户...

明史:黄册的历史意义
赋役黄册可谓登载详细,组织严密,广泛实施,实为中国古代赋役制度发展的一个高峰。这一点,也是与中国古代皇权专制至明代发展到空前高度相一致的。赋役黄册反映了天下之人都是皇帝的臣民这样一种身份。参考资料:http:\/\/baike.baidu.com\/view\/759591.htm#3 ...

军籍黄册详细介绍
军籍黄册,明代重要的户籍管理工具,其名称由来有两说:一是因其封面为黄色,二是因“黄”与户籍人口之意相关。在明朝建立后,面对人口流离、版籍散失的严峻形势,编造户籍以稳定社会秩序成为当务之急。朱元璋推行的黄册制度,旨在将无籍之民编入户籍,以控制赋役征调,这是明初整顿户籍的核心问题。军...

赋役黄册是什么?具体有哪些作用?
匠籍,登记手工业户,向政府承应工匠差役以及厨役、裁缝、马、船等。另有灶籍,登记制盐户。黄册的编造程序是,由政府仍把户帖发给各户,每年填报,由地方官核实其丁口、田宅及资产等的变动情况,逐年累计的材料作为10年大造黄册的依据。赋役黄册从字面理解为记录赋役的黄册。赋役即赋税和徭役的合...

赋役黄册和鱼鳞图册到底有什么作用
明代黄册是以户为党委的,详细的记载了乡贯、姓名、年龄、丁口、田宅、资产等,而且还按照从事的职业划定这个户籍的种类,一般分民、军、匠三大类。户籍在民籍下还设有儒、医、阴阳等户;军籍下还有校尉、力士、弓、铺兵等;匠籍,登记手工业户,向政府承应工匠差役以及厨役、裁缝、马、船等;还有...

小黄册原件发现的史料价值
小黄册原件的史料价值:为了解明代里甲制度的具体构成及轮役方式提供宝贵资料、揭示明代乡村基层组织“图”的来源、弥补元明之际户口赋税册籍制度演变的缺环。小黄册原件文献的发现,不仅完整展现了小黄册册籍的文本构成,而且印证了小黄册之法曾在江浙等地运行了十年之久。黄册又称户籍黄册或赋役黄册...

明代征役机制的建立
的鱼鳞册和赋役黄册,充分证明了明代役法原则中存在着田土和人口与徭役的密切关系,朝廷,就可以完成徭役的征发。> > 在行之有效的行政机制管理下,里甲、杂泛、均徭和兵役,成为明代徭役的主要项目。> > 明王朝通过编制的鱼鳞册和赋役黄册,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措施,既保证了朝廷税收,又使徭役能够正常征派。明...

明代税赋制度是怎样转化的?
其间制订的“鱼鳞册”和“赋役黄册”,以及明代后期的“一条鞭法”,可以充分体现上述转化与完善的过程。其“一条鞭法”新税制,是我国赋税制度继两税法之后又一次重大的改革。封建政权的基础是土地和人民。朱元璋深谙此道,他在推翻元朝后,为增加财政收入,制订了“鱼鳞册”和“赋役黄册”,将全国...

明朝时人口统计,为何如此离谱?
黄册的内容比户帖更为丰富,通过黄册,国家把人口管理、赋役征收和地方治理结合起来,对每一家人户进行归类。与今天以地域划分户籍的方式不同,黄册中的户籍更重视百姓对应的赋役。明代有民户、军户、匠户、灶户等户籍分类,除特殊情况,这些户籍性质世代沿袭。不同的户籍对应不同的赋役,实质上是一种配户当差制。黄...

龙沙区17346383490: 黄册 - 搜狗百科
肥尝止咳: 黄册制度是中国几千年徭役制的继续!赋役黄册可谓登载详细,组织严密,广泛实施,实为中国古代赋役制度发展的一个高峰.这一点,也是与中国古代皇权专制至明代发展到空前高度相一致的.赋役黄册反映了天下之人都是皇帝的臣民这样一种身份.

龙沙区17346383490: 历史上中国古代户籍演变制度的特点是什么? -
肥尝止咳: 中国古代户籍演变制度的特点:从松散到制度完备,逐渐精密.但动乱时期,户籍制度就会受到破坏. 户籍起源很早.春秋时发展为书社制度,25家为社,“社之户口书于版图”,版即户籍.战国时,强国“少料其民”,并实行上计制度,地...

龙沙区17346383490: 里甲制度的学者解析 -
肥尝止咳: 学者普遍认为里甲制的编制是以“一百十户为一里”,因为《明史》中载有“(明太祖)以一百十户为一里,推丁粮多者十户为长,余百户为甲,甲凡十人,岁役里长一人,甲首一人,董一里一甲之事,先后以丁粮多寡为序,凡十年一周,曰排...

龙沙区17346383490: 什么是户籍地,什么是籍贯?? -
肥尝止咳: 户籍是对自然人按户进行登记并予以出证的公共证明簿,记载的事项有自然人的姓名、出生日期、亲属、结婚、离婚、收养、死亡等.它是确定自然人作为民事主体法律地位的基本法律文件. 中国历代政府为掌握户口数量而设置的一种簿籍登记...

龙沙区17346383490: 明代的人口有多少?
肥尝止咳: 明朝承袭了元朝的户籍制度,将人户分为民、军、匠、灶等类别,使之承担不同的差... 洪武十四年首次大造黄册,次年二月户部奏:“天下郡县所进赋役黄 册,丁粮之数,...

龙沙区17346383490: 黄册和鱼鳞册有什么不同吗? -
肥尝止咳: 黄册和鱼鳞册是明代赋役征发的主要依据,乃是登记天下人口和土地的档案,其中登记人口及其财产状况的叫黄册,绘制全国土地田亩的叫鱼鳞册.是明朝统治者均平赋役,恢复生产的重要措施

龙沙区17346383490: 桂萼的创立一条鞭法 -
肥尝止咳: 桂萼执政后,发舒多年以来的政治抱负,革除现实社会中的不合理现象,积极主张均平赋役和清丈土地.桂萼久任地方,熟知下情,他悉心研究基层政权下的赋役之法,看到了业已推行的均徭法和十段册法的局限性.均徭法中的户等划分标准很...

龙沙区17346383490: 反映了中国皇权社会赋税的法理逻辑是什么? -
肥尝止咳: 中国古代皇权专制性的一系列特点,都在赋役制度中得到直接的反映.比如权力集团成员享有多种免除赋役的特权,皇室财政系统(内府)对国家公共财政系统经常性的侵渔等等,就...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