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简要分析《最后一课》的结尾

作者&投稿:大狐夏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最后一课》结尾~

  然后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只想我们做了一个手势:“散学了——你们走吧。”

  法语课,我的最后一堂法语课结束了。当时,我真希望时光能够倒转,那么我们也将不会有这些遗憾了。

  大家缓缓的走出教室,我是最后一个走出这个教室的人。“就这样结束了吗?”不知怎么的,一向讨厌法语的我,此时却对法语有些恋恋不舍,哪怕就是让韩麦尔在教一节课,仅仅一节法语课,我也满足了。可恨的敌人,为什么要禁止我们上法语课?干嘛限制我们?

  一步步的走出教室,回头望望,韩麦尔先生仍然呆坐在那里。我既想走,不愿看到韩麦尔先生悲伤的样子;又不想走,希望在这里多呆一会儿,多看一眼韩麦尔先生。就这样,三步一回头,直到我看不到教室,看不到学校……

  我不知道韩麦尔先生此时在干什么?但他一定很悲痛,也许他仍然呆坐在那儿,也许他正在慢吞吞地收拾行李,慢腾腾的走在路上,也许……

  哎……可怜的人。

  我也不知道自己该怎么走回去?回想以前,我觉得我欠韩麦尔太多太多,他现在一定满是遗憾,我也是!

  天空还是那样的蔚蓝,可我的心空却是一片灰色;天气还是那样晴朗,可我的世界已是狂风暴雨;那样暖和,我的心里却是冷冰冰的;此刻,我真希望能继续上法语课。

  就这样盲目的走着,看见有几个士兵在前面走着,是几个普鲁士兵,他们蔑视着所有的法国人,我,包括所有的法国人都一并怒视着他们。“虽然这里被你们占领了,但我们的心是永远不变的,我们都是法国人。我们永远都不会向你们屈服。”我愤愤不平的想着。

  突然,一滴水滴滴在地上,我的眼睛也模糊了。了,下雨了吗?不——是我的眼泪,我,第一次哭了。

  不知不觉,我已经走回家中,爸爸妈妈好像什么都知道了,上前拍了拍我的肩膀:“算了吧,以后再努力!”“努力?怎么努力?先生已经走了!我还怎么学法语?”我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怒吼道。说完这句话后,我也觉得我好像变的成熟了,变得懂事了。“怎么说,我们还会说法语,如果你真的热爱法语,以后我私下教你吧。”“嗯……”我又一次哭了。

  啊——法语,你是我生命中最美的语言,有了你,我可以击败所有的难题,正如老师说的:“法语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最明白,最精确。我们必须把它记在心里,永远别忘了它,亡了国当了奴隶,只要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那这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


  更多的详见:http://www.baidu.com/s?wd=%CC%E6+%A1%B6%D7%EE%BA%F3%D2%BB%BF%CE%A1%B7%D0%F8%D0%B4&cl=3

我的朋友们,”他说道,“我的朋友们,我……我……”但是,有什么东西堵住了他的喉咙。他没能说完这句话。这时,他转过身子,拿起一截粉笔,使尽了全身力气,在黑板上尽可能大地写下几个字:
“法兰西万岁!”
然后,他呆在那里,头靠着墙壁,一句话也不说,只是用手向我们示意:
“课完了……你们走吧。”

通过对小学师生和村里老百姓的悲伤和痛苦的具体描写,无尽地扩大了爱国主题。作者凭着得天独厚的敏感气质,通过精心的剪裁,记叙详略得当,并在朴实无华的文字中加入了真挚感人的爱国热情,以情动人,使主题开掘得很深,读者仿佛听得见都德一颗赤诚的爱国心在怦怦跳动。

《最后一课》采取第一人称写法,用天真的儿童口吻来叙述事件的经过,通过小弗郎士的心灵来感知周围发生的一切。本来,“少年不识愁滋味”,尽管战火早已燃烧在法兰西的国土上,但天真的小弗郎士却仍然是无忧无虑的,因为他还没有切身感受到战争带给祖国的灾难。

而现在,战争的恶果终于成为摆在他眼前的可怕的事实:他再也不能学习祖国的语言了。直到这时,他才猛然感觉到与祖国的语言分离是何等的悲哀,而这悲哀又是和亡国之痛揉合在一起、并通过韩麦尔先生等人的脉搏传导给他的。

不言而喻,作者正是通过这一幼小心灵的感受,极其鲜明地表现了祖国所蒙受的灾难以及处于灾难之际的法国人民的忧愤。同时,采取第一人称的叙述角度,读来也使人感到亲切。



扩展资料:

《最后一课》的结构十分紧凑,作家是从纵横两个方面来组织安排情节的。从纵向看,作品以一个孩子上学的小事把一个巨大的事件完整有机地组织起来。小弗郎士的行踪,串起了故事的起因和结果。从横向看,教室是一个串起故事各条人物线索的总枢纽。

小弗郎士、韩麦尔先生、小镇上的居民们,都在同一时间汇聚到了同一个地点,一个巨大的民族悲剧就在一间小小的教室里完完全全地展现了出来。作者用第一人称的写法,以小弗郎士作为结构的中心线索,从他走出家门、跑向学校,到“最后一课”结束,情节的发展层次清晰、紧凑、井然有序,故事情节和人物性格也自然而生动地展示出来。

作者把普鲁士侵略者颁布禁教法语令作为情节发展和展示人物性格的关键。在民族矛盾激化的情况下,描写了小弗郎士、韩麦尔老师以及奥塞老人的爱国热情和他们的感人形象。

爱国主义的主题,也随着情节的发展,人物性格的充分揭示,自然地流露出来。随着最后一课的结束,情节也发展到了高潮,并急转到了尾声,小说的主题进一步升华,每一个读者的心中也升起了激情——这样的 民族是不会灭亡的。



欧·亨利式的结尾。欧·亨利在短篇小说的艺术处理上最大的特点就是“小说的意外结局”。出乎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读者眼看着情节似乎明明朝着一个方向发展,但结局往往来了个出其不意,其实文章之前就已经打好了伏笔,此时才让读者恍然大悟

神态描写,动作描写,表明韩麦尔先生对祖国被占领的残酷现实陷入了极大的痛苦之中


阅读《最后一课》选段,回答下面问题。(共13分)“我也不责备你,小弗朗士...
小题3:试题分析:做此题时要结合前文内容来理解,结合前文内容我们知道小弗郎士是因为贪玩不认真听讲才会觉得课程很难,而在最后一课中,小弗郎士在国破亡族的艰难处境下,他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所以听课认真了,也就能听懂了。小题4:试题分析:做此题时,不仅要单纯看这个句子,还要结合上下文来...

四世同堂的最后一课阅读答案
6.为什么祁瑞宣在开学的日子会“靠着墙根,他低着头疾走...”?联系相关背景,说说你的理解。答:因为他当时的内心和茫然,害怕遇见熟人,特别是学生,由此可见,他身为亡国奴内心的痛苦。7.和《最后一课》描写课前气氛一样,文中第二段也有环境描写。请摘出一处作简要分析。答:①潮气像雾似的...

都德 最后一课韩麦尔先生
四. 课文分析: (一)通读全篇后简要地说出本篇小说中的人物和主要的故事情节。 明确:这篇小说中出现的人物有:韩麦尔先生、小弗郎士、以郝叟为代表的“镇上的人”,普鲁士士兵。其中,韩麦尔先生是主要人物,小弗郎士是在全篇小说中起“穿针引线”作用的重要人物。 明确:从故事情节来看:这篇小说可分为课前、上课...

都德的最后一课中的几个问题
1、写的是韩麦尔先生给学生上最后一堂法语课的情景。2、悲愤,痛楚 3、钟声预示着最后一课的结束。4、韩麦尔先生的最后这句话有如对韩麦尔先生心理上特写镜头,传达出内心巨大的悲痛,也深深的印在小弗朗士的心中。5、这个比喻富有哲理,它告诉人们:一个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最可哦怕的是心灵上...

初一下的《最后一课》课内阅读题,急需啊
4.简要概述事情发生的社会背景。答:5.12月8日这一天,暨大作出了一个什么决定?(用原话内容)?答:6.划线句①是什么描写?在文中起什么作用?答:7.划线句②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答:8.这最后一课,同学们有什么表现?课堂上弥漫着一种什么气氛?答:9.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一、1、...

关于《最后一课》的几道简单问题【在线】急急急!!!
(3)因为听到钟声表明他这最后一课马上要结束了,他再也教不了法语了。他马上要离开这个地方了《最后一课》二. 重点、难点:1.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 小说的要素。 3. 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的作用。 【学习过程】一. 背景介绍:《最后一课》写于普法战争第二年(1873年)。普法战争是1870—1871年法国...

最后一课郑振泽 阅读题。
1:背景:第二次普法战争,法国战败,被迫割让阿尔萨斯和若林给普鲁士 2:反衬作用 3:不知道你在说什么 4:表现积极 弥漫着忧伤,不舍之情 5:爱国主义 希望对你有用,小兄弟

题目的内容作用有哪些?
一、概括文章所叙之事,很多记叙文的文题是对文章所叙之事的概括,抓住了这样的文题也就抓住了文章的中心事件. 1、如:课文《最后一课》,文题就概括了故事的中心事件:小弗郎士的最后一堂课; 2、如:文言文《两小儿辨日》,文题也概括了课文的中心事件:两个小儿争辨一个关于太阳远近的问题. 二、标明文章行文线...

四世同堂阅读题答案
6.为什么祁瑞宣在开学的日子会“靠着墙根,他低着头疾走...”?联系相关背景,说说你的理解。答:因为他当时的内心和茫然,害怕遇见熟人,特别是学生,由此可见,他身为亡国奴内心的痛苦。7.和《最后一课》描写课前气氛一样,文中第二段也有环境描写。请摘出一处作简要分析。答:①潮气像雾似的...

七年级语文下册期中试题附答案
(4)《逢入京使》一诗中,写诗人由于行色匆匆,只好用捎口信的方式表达怀亲之情的两句是“ , ”。 8.文学常识和名著阅读填空(6分) ⑴《最后一课》作者是 。 《阿长与<山海经>》选自《 》。 ⑵他来自农村,老实,健壮,坚韧。来到北京后,他选择了当时城市底层老百姓很普通的行业—拉洋车。他自尊好强,吃苦耐...

陈巴尔虎旗19793479732: 请简要分析《最后一课》的结尾 -
休衬欣畅: 神态描写,动作描写,表明韩麦尔先生对祖国被占领的残酷现实陷入了极大的痛苦之中

陈巴尔虎旗19793479732: 最后一课的高潮和结局 -
休衬欣畅: 21131、高潮和结局 ①高潮 忽然教堂的钟敲了十二下.祈祷的钟声也响了.窗外又传来普鲁士士兵的号声——他们已经收操了.韩麦尔先生站起来,脸色惨白,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5261高大. ②结局:韩麦尔先生哽咽这写下”法兰西万...

陈巴尔虎旗19793479732: 最后一课中的结尾号声和钟声有什么作用 -
休衬欣畅:[答案] “教堂祈祷的钟声”是表明最后一堂课即将结束,而“普鲁士宾的号声”意味着德语即将代替法语.更加衬托出了韩麦尔先生内心的悲痛,为下文起到了铺垫和烘托的作用.

陈巴尔虎旗19793479732: 《最后一课》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分别是哪里?…… -
休衬欣畅: 第一部分1~6,写我在上学路上的见闻和心理活动.第二部分7~23,写韩麦尔先生讲授 最后一课 的情景和小弗郎士的转变.第三部分24~29写韩麦尔先生在最后一课结束时的悲壮和不屈的精神.

陈巴尔虎旗19793479732: 《最后一课》的最后是什么含义(用原文回答)
休衬欣畅: 表现了“我”对最后一堂法语课的无限珍惜,表达了“我”的懊悔之情,起着强调作用 原文忘了

陈巴尔虎旗19793479732: 《最后一课》都德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各是什么?
休衬欣畅: 这篇小说,可按照地点、时间的变化理清故事情节. 开端:(1—6): 上学路上发展:(7—23): 上课之前上课中高潮、结局:(24—29):宣布下课

陈巴尔虎旗19793479732: 最后一课的序幕 开端 发展 结局是什么 -
休衬欣畅:[答案] 这篇小说,可按照地点、时间的变化理清故事情节. 开端:(1—6): 上学路上发展:(7—23): 上课之前上课中高潮、结局:(24—29):宣布下课

陈巴尔虎旗19793479732: 《最后一课》这篇文章的最后一段的理解 -
休衬欣畅: 表现了韩麦尔先生对祖国的沦陷无比痛苦,具有爱国主义精神的表现

陈巴尔虎旗19793479732: <最后一课>分析 -
休衬欣畅: 这是对韩麦尔先生的赞美.韩麦尔先生是在万分悲痛之际、在强大的压力之下保持着自己的镇定,维持着自己的形象,这是多么高贵的气度!韩麦尔先生在最后一课对大家的批评以及深深的自责,还有对孩子们的谆谆告诫,使一位恪尽职守、道德高尚的教师的形象鲜明地凸现了出来.最后,韩麦尔先生奋笔写下“法兰西万岁”,这就像一个特写镜头充分表现出人物的强烈情感,给人极深的印象.平时是一位严厉的老师,关键时候表现出庄重、无畏、深情,以自己的言行给孩子们心灵深刻的影响,这就是作者塑造的韩麦尔先生的形象.正是如此,小弗朗士才觉得“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

陈巴尔虎旗19793479732: 《最后一课》推荐理由 -
休衬欣畅: 《最后一课》通过阿尔萨斯省的一个小学生小弗朗士在最后一堂法语课中的见闻和感受,真实地反映了法国沦陷区的人民惨遭异族统治的悲愤和对祖国的热爱,以及争取祖国解放和统一的坚定意志,集中地表现了法国人民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 ...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