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古生物群评价

作者&投稿:屈震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中国的古生物化石群请问中国有哪些古生物~

恐龙是一种从2亿多年前就出现的生物不过之后因为种种原因不幸灭绝了但是现在地球上还有很多生物比恐龙的历史还要悠久并且至今仍然还在生存繁衍

中国的古生物化石群包括:澄江生物群、凯里生物群、罗平生物群、贵州龙动物群、关岭生物群、禄丰蜥龙动物群、自贡恐龙动物群、热河生物群、山旺古生物化石群、和政古动物化石群。更多的知识你可以在相关的书本里找到:)

依据生物群的分布范围、赋存规模、属种组合、埋藏现状和原始保存状态,国际、国内可对比性及研究意义,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和科学价值,结合生物群科普和观赏性等综合评价,将我省主要古生物群划分为世界级、国家级和省级三级古生物化石遗迹产地。具体为:

5.5.1.1 中州华夏植物群

晚古生代石炭纪—二叠纪时期,地球上发育着4个植物群,即欧美植物群、冈瓦纳植物群、安加拉植物群和华夏植物群。中国是唯一分布着4个植物群的国家,也是华夏植物群的诞生地。河南省石炭纪—二叠纪地层分布面积广,蕴藏着丰富的古植物化石,属华夏植物群组成部分,称为“中州华夏植物群”。

河南的中州华夏植物群分别产出于杨山组、胡油房组和杨小庄组;本溪组、太原组(朱屯组)、山西组(神垕组)、下石盒子组(小风口组)、上石盒子组(云盖山组)和孙家沟组(“石千峰组”)各个岩石地层单位之中。中州华夏植物群从发生、发展、繁盛、衰落到结束可分为初期(发生期)、最早期—早期(发展期)、中期(繁盛期)、晚期(衰落期)和末期(镁灰岩期)。可划分为8个植物化石组合(带)。中州华夏植物群大约初始于早石炭世晚期(臭牛沟期晚期或维宪期晚期)结束于晚二叠世末期(长兴期末)。

中州华夏植物群具有明显的地域性特征,共约150余属近400个种,其中以河南省化石标本命名的新属种200余个。仅禹州地区就包含有12个门类112个属306个种,其中有25个新属137个新种,又被称为禹州华夏植物群(杨关秀等,2006)。中州华夏植物群在华夏植物群中具有重要位置,特别是它还兼有华夏植物群的华南、华北过渡类型,对研究华夏植物群有重要意义,在世界上具有重要影响,为世界级古生物化石遗迹产地。

5.5.1.2 义马生物群

“义马生物群”因保存有世界上最古老的胚珠器官的银杏(Ginkgo)化石种,其“义马银杏果”图案曾被作为1995年、2000年第五、第六届国际古植物大会会徽而闻名世界。义马生物群中有植物36个属90个种,其中以义马标本为模式建立了10个新属25个新种,称为“义马银杏植物群”,并可进一步划分为5个古植物组合;还有双壳类、腹足类、昆虫类、介形类(?)和叶肢介(?)等无脊椎动物化石,以及4种以上恐龙足迹、鳖类和鱼类等脊椎动物化石。周志炎院士等先后在国内外著名学术刊物上发表了十几篇科学论文,获得了世界古植物界的关注,义马被多次列入国际古植物会议考察路线,在世界古植物界有很高的知名度,为世界级古生物化石遗迹产地。

5.5.1.3 豫西南恐龙蛋化石群

已知河南南阳地区的恐龙蛋化石分布面积广、数量大、类型多样、埋藏集中,并且多种蛋化石并存、原始保存状态好,赋存层位多,恐龙蛋与恐龙骨骼化石共生,并含有恐龙蛋、恐龙骨骼、龟鳖类、双壳类、介形类、叶肢介、轮藻、腹足类、古植物、孢粉、遗迹化石等丰富的多门类化石,仅恐龙蛋就有8个科11个属17个种2个比较种8个未定种。其中,西峡巨型长形蛋(Macroelongatoolithus xixiaensis),其长径345~610mm,是世界上最长的恐龙蛋化石,可称为迄今为止的“蛋中之王”。戈壁棱柱形蛋(Prismatoolithus gobiensis)是世界上的稀有类型。已命名了诸葛南阳龙、河南宝天曼龙、张氏西峡爪龙和河南西峡龙3种新属种恐龙。豫西南恐龙蛋化石群是世界古生物地质遗迹奇观和自然历史宝库中的珍品,为世界级古生物化石遗迹产地,已设立了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5.5.1.4 汝阳恐龙化石群

截至目前的研究表明,汝阳恐龙动物群至少存在4大类10种以上不同属种的恐龙,还有龟鳖类、恐龙蛋、双壳类、轮藻、介形类、孢粉、蕨类植物等丰富的动植物化石。特别是发现的大型蜥脚类恐龙,不仅是“亚洲龙王”,而且在世界大恐龙排序上也位居前列,是白垩纪巨龙类的代表。该动物群是一个以大型巨龙型蜥脚类恐龙为主,小型兽脚类恐龙、鸭嘴龙类和大型肉食龙类为辅的恐龙动物群,被称为“汝阳巨型蜥脚类恐龙动物群”。该动物群不仅在时空组合上有一定演化序列,而且巨龙型蜥脚类恐龙形成了一个较丰富的类群,该代表性类群填补了中国早白垩世晚期生物群的空白,其面貌可以与阿根廷产阿根廷龙的动物群相比较,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和观赏价值,其部分恐龙化石先后在日本、美国、加拿大等国展出,在世界具有重要影响,为世界级古生物化石遗迹产地。

5.5.1.5 栾川恐龙动物群

截至目前,栾川恐龙动物群除正式命名了2种恐龙、1种巨蜥,还基本完成研究了窃蛋龙和似鸟龙类,可以识别出alrazinsosaurid、甲龙等3种恐龙,是以小型兽脚类恐龙为主的动物群,可以与蒙古晚白垩世晚期的纳摩盖土盆地动物群类比。特别是两种早期哺乳动物类化石,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还有一大批化石标本没有修复和研究。2008年10月,在北美古脊椎动物年会上,一次有中国、日本、加拿大学者发表了3篇关于栾川动物群的初步研究成果,引起世界的广泛关注。可以预期,在不久的一段时间内,还将有一批栾川动物群的惊世成果问世。因此,栾川动物群堪称世界级古生物遗迹资源产地。

5.5.1.6 杨寺庄小壳动物群

小壳动物群是震旦纪末期出现、寒武纪初大量繁盛的个体微小(1~2mm)、具外壳的多门类海生无脊椎动物群。经过20余年工作,我国先后发现并报道了大量的小壳化石属种,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最完整的软舌螺分类系统,划分为:梅树村、西篙坪和杨寺庄3个不同时代的小壳动物群。梅树村动物群中的小壳动物化石代表了生命大爆发的序幕,而杨寺庄动物群是以我省叶县杨寺庄命名的寒武纪辛集组小壳动物化石群。

河南辛集组杨寺庄小壳动物群化石已鉴定出有27个属、37个种、3个未定种,其中有5个属、17个种是在河南叶县杨寺庄发现并命名的。杨寺庄小壳动物群与梅树村小壳动物群有一定联系,但时代明显较晚,是中国三大小壳动物群之一,并可广泛地进行国内、国际对比,科学意义大,是国家级-省级古生物地质遗迹产地。

5.5.1.7 卢氏古脊椎动物群

自1935年李悦言到卢氏工作,在古近纪地层中找到Rhinotitan mongoliensis(Osborn)化石并确定该地区存在古近纪始新世地层以来,1957年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研究所周明镇、徐余瑄等在卢氏城西孟家坡发掘出数量可观的晚始新世哺乳动物化石。自此,引起了国内许多专家的重视,先后有诸多科学研究成果问世,影响日渐扩大。目前,卢氏古脊椎动物群已鉴定出51种脊椎动物。其中,灵长目秦岭猴是亚洲发现存在时代最早的灵长类,洛河卢氏兔、杨氏秦岭鼠是兔科和鼠科在亚洲最原始的代表,cf.Eusmilus sp.是目前世界上最先发现的代表,有9种哺乳类被列入 《地球科学大辞典》(2006)。2001年,全国地层委员会将该套地层确定为中国陆相地层始新统中期标准阶——卢氏阶(代号为E22),这也是河南省唯一的一个国家标准年代地层,具有重要的对比和研究意义,为国家级古生物遗迹资源产地。

5.5.1.8 淅川古脊椎动物群

河南淅川李官桥盆地古近纪红色地层中的古脊椎动物化石非常丰富。从1930年李捷、朱森、德日进等开始研究淅川古脊椎动物群后,先后有李传夔、童永生等几十位专家相继开展了研究工作,发表了大量的研究成果。已查明淅川古脊椎动物群的形成经过3个地质历史时期,在早始新世茶岭期仅以冠齿兽为代表;中始新世卢氏期有脊齿貘和Euryodon minimus存在,新出现了古兽类成员Palaeos-yps sp.尚目及鳄目、啮齿目、肉食目、中兽科、雷兽科等;到中始新世垣曲期达到鼎盛,其成员共12个目20个科31个种,以哺乳动物奇蹄目最具优势。它与卢氏古脊椎动物群既有共同点,但又存在较大差异,表明它们的生存环境相似,又各自有独立的特征。淅川古脊椎动物群内容丰富,产出层位及地质时代明确,形成历史确定,在国内、国际有一定影响,其化石有较高的科学研究价值和观赏价值,为国家级古生物遗迹资源产地。

5.5.1.9 豫西南古生代无脊椎动物群

在豫西南(淅川、内乡)地区古生代地层中分布着门类众多、数量丰富、保存完美的古生物化石。其中,寒武纪三叶虫动物群有:三叶虫3个目、30个科、52个属113个种;奥陶纪珊瑚、头足类、腕足类、双壳类、腹足类动物群有:牙形石27个属、52个种,腕足类23个属、24个种,珊瑚类10属、23种,头足类13个属、22个种,双壳类19个属、38个种,腹足类10个属、19个种,笔石类11个属、30个种,三叶虫类13个属、30个种,双壳类8个属、12个种;志留纪笔石、三叶虫、双壳动物群有:笔石2个亚目、2个科、11个属30个种(6个新种),三叶虫9个科13个属30个种(亚种)(11个新种),以及十余种双壳类;泥盆纪生物群有:珊瑚类7个属、20个种(6个新种,3个未定种),腕足类6个属、6个种(2个新种),还有植物化石等;石炭纪珊瑚、 类动物群有:珊瑚类42个属、78个种, 类:10个属、55个种,另有古植物2个属、5个种。它们各自有特定区域、特定层位,在国内外有重要影响,具有较大的科学价值,一些如珊瑚、三叶虫、双壳类等还具有很好的观赏价值。该处主体为国家级、部分为省级古生物化石遗迹资源产地。

5.5.1.10 济源晚二叠世低等四足类动物群

济源大峪槐圪塔岭晚二叠世地层中分布的古两栖类—3种迷齿类、毕氏螈类,爬行类—复齿河南龙、简齿济源龙及似哺乳爬行类—恐头兽类、丽齿兽类、多类黄河兽,是中国晚二叠世地层中分布的三大生物群之一。该动物群的发现与研究,是我国脊椎动物之父杨钟健先生一生中重要研究成果之一,也是河南省迄今发现的最古老的陆生脊椎动物群,在国内外具有重要的对比和研究意义。近期,河南省地质博物馆在开展《济源中生代盆地古生物化石调查发掘与保护》 项目时,在该区域已有突破性发现,发掘出大量脊椎动物化石,深入研究工作正在进行之中。该处为国家级—省级古生物地质遗迹产地。

5.5.1.11 其他古生物化石群(点)

偃师、汝阳中元古代洛峪口叠层石化石点、淅川寒武纪三叶虫动物化石点、淅川志留纪无脊椎动物群化石点、淅川石炭纪珊瑚动物群化石点、三门峡(东坡、窑头沟)古脊椎动物点、新乡潞王坟三趾马化石点、桐柏吴城盆地脊椎动物化石点、信阳平昌关盆地古脊椎动物化石点、唐河西大岗古脊椎动物化石点、鹤壁庞村上新世古脊椎动物化石点、新蔡第四纪哺乳类动物群化石点、南召县云阳人化石和哺乳动物化石点、济源东张村始新世余庄组古脊椎动物化石点、新安县游沟村中更新世金丝猴化石点、孟县水牛化石点、安阳小南海古脊椎动物化石点、济源中生代盆地中的遗迹化石与遗迹组构研究等20余处古生物群(点)化石产地,在省内外具有重要影响,科学意义较大,多数还具有观赏价值,为省级古生物化石遗迹资源产地。




关岭古生物化石群评价
被誉为“2亿年前的绝灭谷地,古生物化石的联合王国”的关岭化石群,以其独特而丰富的资源在全球地质历史中独树一帜。这里的化石群中,海生爬行动物和海百合化石数量庞大,种类繁多,保存状态极佳,形态精美,堪称世界级的自然奇观。尤其在晚三叠世,关岭化石库是独一无二的,对于研究该时期的古生物学、...

主要古生物群评价
依据生物群的分布范围、赋存规模、属种组合、埋藏现状和原始保存状态,国际、国内可对比性及研究意义,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和科学价值,结合生物群科普和观赏性等综合评价,将我省主要古生物群划分为世界级、国家级和省级三级古生物化石遗迹产地。具体为: 5.5.1.1 中州华夏植物群 晚古生代石炭纪—二叠纪时期,地球上发育着4个...

关岭古化石生物群评价
被誉为“2亿年前的绝灭谷地,古生物化石的联合王国”的关岭化石群,以其独特的魅力展现了晚三叠世的地质奇观。这里的海生爬行动物化石和海百合化石数量众多,种类繁复,保存状态极佳,形态精美绝伦,堪称世界级的化石宝藏。在全球同类地层中,关岭化石群的丰富性和完整性堪称罕见,对于研究晚三叠世的古生...

盘点中国著名的古生物化石群
穿越时光的长廊,中国的大地孕育了无数生命的瑰宝。让我们一起探索这些珍贵的古生物化石群,它们如同历史的画卷,记录着生命的起落与变迁。瓮安生物群(6.1-5.6亿年,贵州瓮安),这片土地见证了多细胞生命的起源,其丰富的胚胎化石揭示了生命初期的神秘面貌。然而,磷矿开采的威胁让这个生物的摇篮倍感...

贵州黔东南景点:八郎古生物群景点介绍
八郎古生物群,作为世界寒武纪生命大爆炸的三大遗址之一,拥有答仔冲“两个世界级生物群”和一条潜在的“国际层型候选剖面”,其科学研究价值举世瞩目,被誉为全人类共有的宝贵遗产。该景区规划面积达5.9公顷,不仅展示了三叶虫、疑源类、双壳类和遗迹化石,还揭示了棘皮动物、触手动物、多孔动物、刺...

关岭古生物化石群简介
关岭的化石群尤其以海生爬行动物化石和海百合化石闻名,数量众多,种类丰富,保存得尤为精美,堪称全球同期地质层中的瑰宝。作为关岭化石地质公园的重要标识,这一天然博物馆吸引着众多科学家和地质爱好者前来探索,为研究古生物进化历史提供了宝贵的线索。无论是对于科学研究,还是对于公众对地球历史的科普教育...

中国的古生物化石群请问中国有哪些古生物
门类齐全、具有重要科学价值的地层古生物化石遗迹。7. 和政动物群可以分为三个不同时代的动物群:铲齿象动物群(距今约1500万~1200万年)、三趾马动物群(距今约1000万~700万年)和真马动物群(距今约200万年)。在距今2400万年—520万年的中新世纪,中国中部的和政地区曾是亚热带、暖温带气候环境。

清江生物群为何被称为“令人震惊的科学发现”?原因是什么?
清江生物群为距今5.18亿年的寒武纪特异埋藏软驱体化石库,它的距今时间非常久,能为探索进化古生物提供突破性价值,被称为“令人震惊的科学发现”。其主要原因包括有3个方面,即:化石具有多样性、化石具有丰富度和化石保真度可达到世界一流。清江生物群多样性强,已鉴定分类出了109个属且占一半多为全新...

关岭生物群意义
关岭生物群是一个珍贵的古海洋化石宝库,以其丰富的多门类化石展现了晚三叠世时期的奇妙生态系统。这个生物群对多项学科的研究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包括古生物学、古生态学、古海洋系统、古地理学、埋藏学和地层学等[5]。在经历了二叠纪末的大规模生物灭绝后,生物圈在早三叠世进入了恢复阶段,到了中...

淅川石燕河晚奥陶世无脊椎动物群的评价和建议
特别是对于祁连秦岭大别乃至江浙地区的东西向地质、地层和生物地理对比研究有承东启西的枢纽作用,对其全面系统合理发掘和深入研究在古生物学科的发展方面和科学普及方面都有深远的意义。对该生物群深入研究和科学的保护,将会有效地提升当地的知名度,吸引国内外广大地质、古生物工作者考察和爱好者前去参观。从...

江门市17293934740: 中国的古生物化石群
昌茅元坦: 澄江生物群1984年发现于云南省澄江县城东南帽天山早寒武世早期地层的动物群.以多门类海生软躯体和保存有软体部分的古无脊椎动物化石为代表. 八郎寒武纪古生物化石群 位于贵州省剑河县东南部、黔东南州中部,距省城贵阳294公里,...

江门市17293934740: 现已发现的古生物有哪些? -
昌茅元坦: 我国有许多重要化石产地,其中有不少是国家乃至世界的宝贵遗产,以下简要介绍我国重要的古生物化石产地,以及化石...现已发现的有10多个门类,400余种.植物化石有苔藓、蕨类、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动物化石有昆虫、鱼、两栖、爬行、...

江门市17293934740: 求关于古生物的资料!!! -
昌茅元坦: 古生物--------------------------------------------------------------------------------古生物介绍古生物生存在地球历史的地质年代中而现已大部分绝灭的生物.包括古植物(芦木、鳞木等)、古无脊椎动物(货币虫、三叶虫、菊石等)、古脊椎动物(恐龙、...

江门市17293934740: 古生物学的生物的进化 -
昌茅元坦: 古生物是地史时期的生物,也遵循达尔文进化论的原则.进化论所指明的进化方式──分支进化、阶段进化、辐射适应、趋异进化、趋同进化、平行进化、动态进化等同样适用于古生物.除此以外,古生物进化 有自己的规律和特点.比较重要的...

江门市17293934740: 古生物的作文 -
昌茅元坦: 冬虫夏草出产在我国西南高寒地区,藏胞称之为“牙什托根布”,其名始见于吴仪洛《本草从新》(1757年)和赵学敏《本草纲目拾遗》(1765年),在明、清两代笔记体小说中,更是充满了传奇性的描述:“冬虫夏草,一物也.冬则为虫,...

江门市17293934740: 古近纪代表性生物及地质事件 -
昌茅元坦: 隐生宙:包括前太古代,太古代,元古代.出现生命迹象,植物为高级藻类;动物为多细胞动物、裸露动物、小壳动物.地质事件:刚开始时,地面温度很高,由火山喷发出的气体形成大气层,之后不断循环,形成较初始的地球(原始海洋,...

江门市17293934740: 介绍古生物短文 -
昌茅元坦: 一、 辽西化石概述: 当地球别的地方被海水浸泡时,这里的大地却被甘甜的淡水包围着,因而成了中生代的生物王国; 当地球别的地方一片荒凉时,这里绽开了地球上的第一朵花,成为芬芳花果的起源地; 当地球别的地方一片沉寂时,这里飞...

江门市17293934740: 关于古生物的资料 -
昌茅元坦: 古生物生存在地球历史的地质年代中、而现已大部分绝灭的生物.包括古植物(芦木、鳞木等)、古无脊椎动物(货币虫、三叶虫、菊石等)、古脊椎动物(恐龙、始祖鸟、猛犸等).古生物死后,除极少数(如冻土中的猛犸,琥珀中的昆虫)...

江门市17293934740: 如何看待古生物化石对现代科学研究的作用 -
昌茅元坦: 19世纪之交,博物学家通过对化石的观察发现,越古老的地层中的化石生物与现代生物的面貌差别越大,越年轻的地层中的化石生物与现代生物的面貌差别越小.这一发现为生物进化论思想的产生直接提供了启迪.随后,一代又一代的科学家通...

江门市17293934740: 我所知道的古生物 -
昌茅元坦: 古生物学:是研究地史时期保存在地层中的生物遗体或遗迹(即:化石),用以确定地层时代、推断地质发展史、古地理古气候变迁、沉积矿产(煤、石油、油页岩等)形成与分布等.考古学(Archaeology):是根据古代人类通过各种活动遗...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