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如山的生平经历

作者&投稿:漳厚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齐如山的生平~

齐如山(1877~1962),戏曲理论家、作家。又名宗康,河北高阳人。17岁入清朝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所属同文馆习外语,通德、英、法文,酷爱京剧。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后,离开同文馆,出国游历,注意了解欧美各国的戏剧活动和剧场组织。辛亥革命后回国,曾多次在北京正乐育化会全体大会上演讲,介绍欧美戏剧状况,极力主张改进中国戏曲。此后,投入戏曲工作,为梅兰芳修改剧本词句、排练身段,一起从事戏曲艺术的改进工作。1916年后,与李释戡等陆续为梅兰芳编写剧本40余种,如《牢狱鸳鸯》、《一缕麻》、《麻姑献寿》、《童女斩蛇》、《红线盗盒》、《天女散花》、《黛玉葬花》、《晴雯撕扇》、《嫦娥奔月》、《木兰从军》、《上元夫人》、《霸王别姬》、《廉锦枫》、《洛神》、《太真外传》、《俊袭人》、《凤还巢》、《春灯谜》、《双官诰》等。他编排的古装戏,善于运用舞蹈手段刻画人物,对改进旦脚身段作了有益的尝试。1929年为梅兰芳赴美演出,曾编译梅兰芳介绍、剧情说明书、演出剧本、曲谱及戏曲服装、砌末、脸谱、乐器、刀枪把子等的图解。1931年与梅兰芳、余叔岩、清逸居士、张伯驹等,以改进旧剧为宗旨,组成北平国剧学会,编辑出版《戏剧丛刊》、《国剧画报》,搜集展出了许多珍贵的戏曲资料。附设的国剧传习所,有学生75名,其中刘仲秋、郭建英、高维廉等人,在艺术上均有一定成就。齐如山知识渊博,治学严谨,早年著有《中国剧之组织》、《梅兰芳艺术一斑》、《观剧建言》、《戏剧脚色名词考》、《京剧之变迁》、《国剧身段谱》、《脸谱》、《脸谱图解》、《戏班》、《上下场》、《梅兰芳游美记》等,对京剧作了比较系统的介绍和研究,有一定学术价值。以上各篇均收入台湾省出版的《齐如山全集》前两集。《全集》共分10集,后8集收有《国剧概论》等32篇。1962年病逝于台湾。

周策纵(1916~2007),国际著名红学家和历史学家 。1916年出生于衡永郴桂道祁阳县(今衡阳市祁东县)农村一个读书人家庭。其父参加过武昌起义,对子女教育注重用传统文化施教。父亲周鹏翥生前是诗人、书法家,行侠仗义,望重一时,旧学深厚而思想维新,以至于倾家襄助辛亥革命。周策纵先生幼承庭训,兼长新旧学,与弟周策横皆长于书艺诗文 。9岁入新武小学读书,后入衡阳市五中、岳云中学,受到北京大学毕业的有革新思想的教师的影响,积极参加抗日宣传活动 。入长沙一中后,他在国文、历史、地理和书法、写作方面的才能逐渐显露出来,与毛泽东为相差十五年的校友。该校主编的校刊《长高学生》四字,就出自周策纵的手笔。 高中毕业后考入金陵大学农学院,未入学。改入中央政治大学行政系 。1942年中央政治学校大学部毕业,任重庆市政府编审、国民政府主席侍从室编审,为蒋介石起草了一些文稿。 1942年,周策纵于中央政治大学行政系毕业后,曾先后主编《新认识月刊》、《市政月刊》、《新批评》等刊物,并一度供职于重庆市政府 。1945年始,任国民政府主席侍从室编审(秘书),与陈布雷、陶希圣、徐复观等闻人共事。蒋介石在台湾二二八事件后的发表的《告台湾同胞书》就是由周所执笔。 1948年辞职,赴美国留学,开始潜心研究中国五四运动历史,获密西根大学博士学位。 由论文扩写而成的55万字《五四运动史》,1960年由哈佛大学出版社以英文出版,影响很大,再版7次,宣传了五四运动的历史价值。 周策纵是国际《红楼梦》研究会主席,多年潜心于《红楼梦》研究,所发之论,无人能望其项背,早年即已被公认为红学研究泰斗级人物。 1980年6月,在威斯康辛州首府主持召开了首届国际《红楼梦》学术研讨会,并任会议召集人和大会主席。此后,还促成了在中国哈尔滨、江苏扬州、台湾和北京举行了第二、三、四、五届国际《红楼梦》研讨会 。1981年以后,多次回国讲学和进行学术交流,努力加强中国学术界与国际学术界的沟通。 2007年5月在美国旧金山阿巴尼家中逝世。

齐如山先生是中国受过完整、系统旧式教育的最后一代知识分子。他原名宗康,字如山。1875年出生于河北高阳县。自幼泛读经史,对流行于家乡的昆山腔、弋阳腔、梆子等地方戏曲十分喜爱。他19岁进官办的外语学校——北京同文馆,学习德文和法文,前后约5年。毕业后毅然决然地游学西欧,用心学习和考察了欧洲的戏剧。辛亥革命后回国,担任了京师大学堂和北京女子文理学院的教授。齐如山对戏剧和戏剧理论都有着深入的研究,他早年还编写过话剧剧本《女子从军》,戏曲剧本《新顶砖》、《新请医》等。当然他对京剧最为醉心。他酷爱京剧,但又看到了旧皮黄的一些缺点,因而产生了研究和改革京剧的兴趣。
其时,齐如山经常参加一代宗师谭鑫培(现代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谭元寿的曾祖父)、田际云领导的正乐育化会的一些活动。该会还经常邀请文化艺术界的人士到会作演讲,齐如山是其中之一。他为该会的会员介绍西洋戏剧的情况以及讲述有关戏剧理论,极力主张改进中国戏曲。他的演讲使长期封建闭塞在京剧舞台一隅的伶人们大开眼界。谭鑫培和田际云称赞:“讲得实在好!”而在台下众多的听众中便有冉冉升起的新星——青年京剧演员梅兰芳。 齐梅二人的相识过程在梨园界亦是一段佳话。1913年,刚刚崭露头角的梅兰芳在天乐茶园演出《汾河湾》,据说这是齐如山第一次观看梅的演出。正如电影所表现:当台上薛仁贵唱到窑门一段,饰柳迎春的梅兰芳按照师傅教的传统演法,面向内坐,竟自“休息”了,或者说他也如台下的观众一样,在一旁毫无表情地背对着薛仁贵坐在那里静静听其独唱。
梅兰芳这出戏当时已经深受老观众的欢迎,而当时的观众大多也是来“听”戏的,戏迷们甚至会闭目摇头晃脑地拍打着板眼来听,听到好处便睁双眼大声喝彩叫好,好像并不在意其他角色和剧情的关系。因此在中国京剧舞台上的角儿们,常常是你唱你的,我唱我的。不少演员甚至为了取悦观众而不顾剧情一味地斗嗓子。但齐如山以当代戏剧家独特的欣赏眼光,从旧戏中发现了不少瑕疵和不足。齐如山对这位比他小19岁好学上进的青年伶人非常看重,并很想帮助这位年轻人。但他当时与梅兰芳还不相识,便采取文人常用的办法写信。他用毛笔蝇头小楷写成的这封信竟长达三千言,且颇费斟酌,花去几乎一天的时间。其主要内容是以《汾河湾》为例,谈了表演与剧情如何结合的问题:“假使有一个人说,他是自己分别18年的丈夫,自己不相信、叫他叙述身世。岂能对方在滔滔不绝地叙说着,自己却漠不关心呢?”齐如山在信中直率地批评了传统戏剧的演绎,对梅兰芳所演的柳迎春这个人物的身段设计提出了自己的建议——戏里薛仁贵离乡背井18年,如今回来了,柳迎春怀疑是陌生人冒充自己的丈夫,便一气跑回寒窑,顶住窑门不开。这时薛仁贵在窑外有一大段“西皮”唱段,回忆了当年在寒窑新婚的情景,表露自己的思念之情。按照传统演法,梅兰芳进窑后一直背对门外的薛仁贵纹丝不动地坐着,尽管薛仁贵唱得声情并茂,她却还是无动于衷,脸上、身上一点“戏”也没有。但当薛仁贵刚一唱完,柳迎春却立刻开门相认,这就不符合生活逻辑和戏剧人物情理。齐如山在信中建议柳迎春在听薛仁贵诉说时,要趁着胡琴“过门”见缝插针地加进身段、表情,随着薛仁贵的叙说,要表现出柳迎春复杂心理的变化。听他唱到“常言道千里姻缘一线定”的时候,要有十分倾听的神态,因为这句话与自己息息相关。薛仁贵唱到“你的父嫌贫心太狠”的时候,柳迎春要显得很气愤难过。而唱到“将你我夫妻赶出了门庭”的时候,柳迎春要为之动情,做出以袖拭泪的动作。等到薛仁贵把当年的隐情全部述毕,柳迎春就可以明白门外之人正是分别18载的丈夫。如此再开门相见,就如同瓜熟蒂落,水到渠成了。齐如山在信的后半部分,把薛仁贵唱段分成九个段落,一一配上自己设想的柳迎春的身段表演。 梅兰芳接到齐如山的长长来信,十分高兴,认为信中的意见切中节骨眼,建议十分合情合理。他深深感激这位富有学问的长者的垂青和画龙点睛的指点,并果敢地根据齐如山的建议和设计,重新编排柳迎春的身段、表情和心理活动。10天后,梅兰芳再次表演《汾河湾》,推出的便是齐如山设计的新版本。当饰薛仁贵的谭鑫培唱到那一段时,梅兰芳忽然站起身来,与谭的唱段内容相配合,身段、表情丝丝入扣。散戏后,谭鑫培对别人讲:“窑门一段,我说我唱的有几句,并非好得很啊,怎么有人叫好呢?留神一看,敢情是兰芳那孩子在做身段呢!”齐如山看了这次演出十分激动。想不到这位风头正健的青年名旦如此虚怀若谷,完全按照他的意见对作品作了如此认真的修改,使其扮演的角色丝丝入戏。
此后,只要梅兰芳有演出,齐如山就去看,看完总是即写信加以指导,前后竟写了100多封。二人以“函授”的方式分享对中国传统戏剧艺术的理解,却从未谋面。
既然齐如山与梅兰芳同在一个城市,而且齐如山也经常去剧场看梅兰芳演出,为什么不约会当面交谈,而要费笔墨之劳呢?这与当时的社会风俗状况有关。旧社会戏曲演员常常被鄙称为“戏子”,而列入下九流。清末民初还流行一种“相公堂子”,即一些面目俊姣的男童伶充当类似男妓的角色,供那些“风雅人士”调笑和淫乐,他们大捧某些男旦,相互之间甚至争风吃醋。在齐如山晚年所写的《回忆录》中曾谈到,他当时不大愿意与旦角有来往,是怕被朋友误会,再说那时梅兰芳也不大肯见生人。所以这种“函授”方式才会持续良久。
直到有一天,梅兰芳派人给齐如山送去一封信,邀请他来家中见面,二人才由此订交。此举对当时的齐如山来说也是需要一些勇气的,因为他实在太热爱京剧,才有此抛却世俗之举。自此,齐如山正式开始为梅兰芳排戏。他先后编写了《一缕麻》(齐如山为梅编写的第一出时装现代戏)、《嫦娥奔月》、《黛玉葬花》、《霸王别姬》等以旦角为主的新戏26部,后来又把古代描写舞蹈的辞赋中的动作找出来,编成身段,教给梅兰芳。只可惜这些在电影“梅兰芳”中只表现出短枝零叶,而难现其全貌。 齐如山对梅派艺术的形成并走向成熟竭尽心智,功不可没。可以这样说,没有齐如山中途的介入,也就不会有名满海内外的“伶界大王”梅兰芳!同样,倘没有梅兰芳全力的配合,齐如山也不可能有如此深入地研究京剧艺术的机缘,成为一代著作等身的戏剧大家。梅兰芳与齐如山是如此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因此,要研究梅兰芳,就不能不提到齐如山;要总结梅兰芳的艺术经验和成就,也不能不关注齐如山对京剧改革所作出的种种尝试和贡献。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在过去的几十年中,齐如山先生的生平事迹寂寂无闻,这对我们更好地继承和发扬京剧艺术的优良传统,不能不说是一个很大的缺憾。更不幸的是电影《梅兰芳》竟把戏剧大家齐如山演绎为小花脸的二、三流角色。
1933年,因种种原因,梅兰芳举家南迁上海,齐如山则留在了北平。齐如山和梅兰芳长达20余年的合作就此黯然结束。齐如山对这次分手十分无奈和惋惜,此时写给在上海梅兰芳的信,让后人读出了凄楚伤感和他的骄傲倔强:“我从民国二年冬天给您写信,至今已20年了。……我大部分的工夫,都用在您的身上。……您自今以前,艺术日有进步;自今之后,算是停止住了。” 1937年,抗战前的北平危在旦夕。为了保住北平国剧学会的行头和珍贵文物资料等,齐如山找到故宫博物院的马衡院长(戏剧家马彦祥之父),请故宫博物院代为保管。这也许是离开了梅兰芳的齐如山,在大陆对京剧事业和梅兰芳所能做的最后一件事情。1950年,新中国成立后才迁回北京的梅兰芳亲自找到马衡院长,取回正在展出的国剧学会物品,此时的齐如山人已远在海峡彼岸的台湾矣。
1947年,齐如山在上海和梅兰芳见了最后一面,并曾长谈。据齐如山晚年撰文回忆:
……大家谈笑之间,已到上海。下机后有含侄焌来接,即住在他家。即与梅兰芳打了一个电话,挂上电话,他就来了。于是晚上就在他家吃的涮羊肉,我在上海住了不到一个星期,他(梅兰芳)是天天到我家,也共同吃过几顿饭,谈的话当然很多。除谈起我二人共同工作的情形相与感叹外,大致谈的话可以分两个部分,一是他拍电影的情形,一是他是否离开上海的事情。
“……我敢说你们那位导演,绝对不懂国剧,不光他不懂,连您也不懂。我们二人共同工作了二十来年,我的情形,你尽知道,你的情形,我也尽知。若按技术来说,您比我强万倍。不但您比我强,是一个票友都比我强,因为他们能登台,能唱几出,我则不会。若按理论说,不必说您不及我,就是谭鑫培他们我都很领教过。我们离开之后,又已经十几年了。在这十几年之中,您的情形,我虽然不能详知,但我理想不会有什么进步。因为我所看到这里的人写的书,在报纸上的文章及谈的话等等,证明他们对戏剧原理了解还不够深刻,所懂者乃肤浅的一部分,我这话说出去当然得罪人,但系事实。我常听他们谈的,不是这个名角是这样唱法,就是那个名角是那样的做法,这在技术上说是未尝不可。您在上海所认识的人,以这几类的人为多,他们都不能帮助你,使你知识有进步,所以我敢断定你只有退化而无进境。反回来说到我自己,我对于戏剧的知识如何,你是尽情知道,我们二人认识虽早,但民国二年,才天天见面,那个时候,我的戏剧知识,可以说是刚刚入门,以后每年都有进步,这都是你亲眼得见的……为什么说这些陈芝麻烂谷子的事情呢?因为可以证明,我的知识比您进步,在你离开北平的时候,我们二人对戏剧的知识差不了多少,现在你差的相当多,在理想来说,你已经比我差了。现在听你所述说导演人所说的话,更知道你对于国剧的理论,又模糊了许多。”我说完这一大套的话,他也大乐。
这是齐如山借机当面向梅兰芳倒出了自己憋了一肚子的忠言苦水。这次会晤后齐如山即返回北平。不久齐如山又从北平去了香港,1949年取道香港到了台湾。齐如山到台湾后,曾于1949年3月23日致函上海(按:当时上海尚未解放),邀梅兰芳及言慧珠赴台演出。梅兰芳于3月26日复信云:“您所询赴台表演一节,根本无人来谈。此间小报又云,顾正秋之管事放空气说,台人反对梅、言来台表演,影响顾之上座也。但顾系澜(按:梅兰芳之学生),其本人当不至有何歹意……”梅兰芳婉拒了齐的邀请。建国后,梅兰芳也邀请齐如山回北京主持京剧研究工作,但均未果。新中国成立后,梅兰芳每逢过年必到齐宅探望其夫人子女,仍在堂前按传统以大礼参拜。在那个政治气候十分敏感的年代里,这无疑是令人十分感佩的。也可见梅先生对齐的深厚感情和敬佩之情,而齐如山在台湾也一直关怀着梅兰芳,他从子女们自北京寄来的隐晦的家书中,推测梅兰芳的种种近况。
齐如山在台湾,仍继续写作,先后完成了《中国的科名》、《中国的工艺》、《中国的固有化学》及《华北农村》等著作。他的最后一部著作《国剧艺术汇考》,是他毕生研究京剧的结晶,学术价值很高。在这部580多页的巨著中,他通过向戏曲艺人求教,深入调查研究,掌握了第一手材料,然后去粗取精,归纳整理,得出合乎实际的结论。至此,他还不敢自信,再去请教各位老艺人,在他们都同意之后,才算定论。这种细致、笃实的做学问的态度,是很值得后来之戏曲研究者学习仿效的。
1961年夏天,当身处台北的齐如山从广播中得知一代京剧大师梅兰芳逝世的消息时,再也控制不住自己对梅君对家乡的思念之情,不禁老泪纵横,唏嘘不已。他以86岁的高龄连夜伏案疾书,写下了《我所认识的梅兰芳》的长文,字里行间表达出对这位杰出的一代旦角宗师和自己忠实的艺术伙伴的深深怀念。他还把早已束之高阁的梅兰芳手写的中堂张挂出来,日日瞻望,情不能已!
齐如山知识渊博,治学严谨,早年著有《中国剧之组织》、《梅兰芳艺术一斑》、《观剧建言》、《戏剧脚色名词考》、《京剧之变迁》、《国剧身段谱》、《脸谱》、《脸谱图解》、《戏班》、《上下场》、《梅兰芳游美记》等,对京剧作了比较系统、全面的介绍和研究,皆有一定学术研究价值。以上各篇均收入台湾出版的《齐如山全集》前两集。《全集》共分十集,后八集收有《国剧概论》等32篇。1962年,齐如山以87岁高龄病逝于台北。




如何评价司马迁
司马迁生平经历的争议很多,出生年代是争论最多的。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柳蜈 推荐于2018-05-12 · TA获得超过6.1万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5100 采纳率:68% 帮助的人:634万 我也去答题访问个人页 关注 展开全部 1、力求真实司马迁撰写史记,态度严谨...

谁能介绍下裴春亮生平
面对别人猜疑的目光,他的话掷地有声:“我富起来了,不能忘记生我养我的裴寨村,不能忘记对我恩重如山的裴寨人。” 裴春亮曾是一个饱受磨难的苦命娃,10岁之前几乎没有穿过鞋子;13岁那年,他辍学打工;16岁时,父亲去世了,是乡亲们帮助安葬了父亲。在他家遇到种种不幸的时候,都是在乡亲们的帮助下渡过了难关,乡亲...

求《名人传》读书笔记,要包括1.主题思想 2.主要内容 3.主要人物性格特点...
无论是傅雷先生传神的翻译,还是罗曼·罗兰先生对大师生平详实的了解与精神世界深刻的领会,对大师生平经历的全面再现,这都是令人赞叹的。在书中,我们看到的是一个活的生命。在这里米开朗琪罗是真实的,平易的,但他又确是超凡脱俗的。他那无以伦比的艺术天赋和创造力全部献给了艺术,他追求艺术真善美之表现力的执着...

司马迁的生平简介
司马迁的生平简介:司马迁早年受学于孔安国、董仲舒,漫游各地,了解风俗,采集传闻。初任郎中,奉使西南。元封三年(前108)任太史令,继承父业,著述历史。他以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创作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原名《太史公书》)。被公认为是中国史书的典范,...

李白生平事迹
李白自称“一生好入名山游”(《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写下不少描绘自然风景的诗篇。他喜爱、歌颂高山大川。在他笔下,咆哮万里的黄河,白浪如山的长江,“百步九折萦岩峦”的蜀道,“回崖沓嶂凌苍苍” 的庐山,无不形象雄伟,气势磅礴。他的“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蜀道难》)、“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

晋怀帝司马炽简介,司马炽怎么死的
311年正月,晋怀帝密诏荀曦讨司马越,三月发布诏书讨伐,司马越于同月病死,众共推王衍为元帅。四月王衍与石勒战于宁平城,晋军全军覆没。六月,匈奴刘聪的军队攻入洛阳,晋怀帝在逃往长安途中被俘。313年,晋怀帝被刘聪用毒酒毒杀,享年30岁。晋怀帝司马炽生平简历早年经历太熙元年,司马炽被封为豫章王。玛...

关于杜甫草堂的小故事
“安史之乱”爆发后,杜甫为了躲避战乱,在成都的浣花溪边盖了一间茅草屋,终于过上了平静的生活。可是好景不长,到了秋天的时候,刮了一阵大风,杜甫的茅屋居然被大风吹破了。屋顶上盖着的茅草被大风吹着乱飞,风很大,有些草被风卷得非常高,缠绕在了树枝上;有些草飘得很远,就落到了溪水里...

谁有杜甫的生平简介?
详情请查看视频回答

求高中比较重要的诗人(词人)简介及生平
2010-08-12 求高中语文课本出现的诗人及其生平经历,人物简介 8 2012-08-07 谁有古代诗人(高中常见的)的生平简介(有事迹经历性格就行),... 9 2006-07-20 求著名诗人词人的名词名句 生平介绍 26 2017-11-14 高中应该了解的诗人生平 19 2009-10-24 求几个诗人的生平简介 23 2011-08-07 急求!想...

王起的人生生平
灵山小学是个有进步思想基础的学校,校长邬宝润和教员金锡昌(金如山)、毛尹、江圣泗、邱韵铎等都是进步知识分子。他们提倡民主和科学,启发学生爱国、反帝、反封建思想,引导学生进步。王起好学,尤喜阅读进步书籍,在少年时期就受到了革命启蒙教育,思想上不断滋长着对旧社会、对帝国主义的憎恨,对苏联十月革命的向往和新...

城关区15535222655: 有谁知道齐如山的故事吗?
巢柱复方: 齐如山(1875—1962年),名宗康,字如山,河北省高阳人.他出身世家, 其曾祖父在乾隆年间中进士,是体仁阁大学士,官至湖广、两广、云贵总督的 大学者阮元的门...

城关区15535222655: 邱如白的人物经历 -
巢柱复方:齐如山尽其毕生心力研究中国戏曲.齐如山知识渊博,治学严谨,他不满足于书本的研究,而是在现实生活中广泛搜集资料,并与书本记载相参照,得出确切的结论.在将近四十年的时间内,他曾访问过京剧界老角名宿达三四千人,纪录下丰富...

城关区15535222655: 齐如山先生对于国剧的发展有哪些贡献 -
巢柱复方: 齐如山是中国近现代京剧史上一位杰出的理论家、剧作家、导演和活动家.他以其深湛的传统戏剧功底,对\\“梅派”艺术的形成、成熟乃至走向世界,竭尽心智,功不可没.没有齐如山的全力帮助,就不会有名满海内外的\\“伶界大王”梅兰芳...

城关区15535222655: 邱如白跟梅兰芳是什麽关系啊? -
巢柱复方: 开一代新风邱如白,是 电影《梅兰芳》中人物.在他的倡议奔走下,二三十年代梅兰芳几次出访日本,并悉心加以调查研究,纪录下丰富生动的原始材料,并从古代经籍,使中国京剧得以弘扬海外,都极感兴趣、戏剧理论著作中寻找线索和印证...

城关区15535222655: 为什么《梅兰芳》里为什么不用齐如山的真名,而叫邱如白,而其他的角色都没改名字 -
巢柱复方: 因为是电影啊 当然有改编和虚构的一些成分在 若用真名事不对会不会遭到起诉呢.也可能征求过其后人的意见后人认为不妥.我这么认为的

城关区15535222655: 陈凯歌导演的电影 梅兰芳 中,齐如山的扮演者是谁?
巢柱复方: 孙红雷

城关区15535222655: 求邱如白X梅兰芳的文 -
巢柱复方: 历史上没有邱如白这个人的,电影梅兰芳里的邱如白是以齐如山为原型的.但是真正的齐如山本人跟梅兰芳是友好且互相尊重的关系,根本不像电影里那样两人有暧昧情节.

城关区15535222655: 达尔文的生平经历有哪些? -
巢柱复方: 达尔文于1809年2月12日出生在英国塞文河畔的希鲁兹伯里小镇上,父亲和祖父都是当地名医.祖父伊拉兹马列斯·达尔文对于生物学的研究极有兴趣,是个提倡生物进化观念的先驱者.达尔文受其祖父的影响,在很小的时候就想知道各种树木的名称,并且开始搜集各种昆虫、贝壳、鸟蛋和矿石,但他对学校里教条式的课程几乎不感兴趣.达尔文的父亲不理解自己的儿子,认为他游手好闲、不求上进,就让他进了剑桥大学基督学院,在这里,达尔文的科学思维受到著名的植物学教授亨斯洛和塞奇维克的赏识,他们建议达尔文改学自然历史,然而达尔文还是不能违背父亲的意愿,1831年获得神学学士学位.

城关区15535222655: 明朝的名臣齐鲁生平事迹及“齐都御血谏”的具体情况是怎样的? -
巢柱复方: 齐鲁,据《中国人名大辞典》记载:“明,嵩县人.洪武进士,授检御史”.齐鲁是明初洪武朝臣,他绠介清正,敢言直谏,名闻天下.史书记载:”他任监察御史时,因国事向洪武皇帝谏奏,因出言率直,触怒天颜,被击落二齿.他很从容地...

城关区15535222655: 在百度百科上看到写邬敬民的生平事迹按我理解生平事迹是人已经去世后才能说生平事迹问邬敬民是否已去世 -
巢柱复方:[答案] 生平和平时都是一个意思,唯一不同的是生平用在作古的人比较多,平时用在在世的人比较多.但是用生平形容在世的人也可以,就是不怎么妥当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