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将士曾佩戴的碟形头盔是不是受蒙古风的影响

作者&投稿:贡邓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什么叫历史?~

十万个冷知识

并不是,恰恰相反,这种头盔起源于宋朝的范阳笠,是军队将士训练时的遮阳帽,同时宋朝也有铜铁制成的真正头盔,你可以自己百度山东郯城宋代铜笠盔,而在元朝,元朝的蒙古人最喜欢外出,不喜欢窝在室内画画写字,所以这种帽子开始扩散到军队之外的地方,蒙古人戴这种帽子是从入主中原开始的,之前并没有,明代的大帽就是元朝形成的,在明朝进一步发展的,演变出了各种式样的大帽。
明代确实有蒙古影响,但并不是你说的飞碟帽,而是一般人印象中满清的那种头盔,实际上满清的盔甲头盔都是山寨明朝戍守北方的边军棉甲,除了没有环臂铠其他和明军的都一模一样。
满清那种来自明军的头盔就是明军收到蒙古影响的,其他的地方,明军收到蒙古影响的地方就基本上没有了。

明朝(1368[1] -1644年[2] )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族建立的大一统中原王朝,共传十二世,历经十六帝,享国276年。[3-4]
元末爆发红巾起义,朱元璋加入郭子兴队伍。[5] 1364年朱元璋称吴王,建立西吴


明朝将士曾佩戴的碟形头盔是不是受蒙古风的影响
并不是,恰恰相反,这种头盔起源于宋朝的范阳笠,是军队将士训练时的遮阳帽,同时宋朝也有铜铁制成的真正头盔,你可以自己百度山东郯城宋代铜笠盔,而在元朝,元朝的蒙古人最喜欢外出,不喜欢窝在室内画画写字,所以这种帽子开始扩散到军队之外的地方,蒙古人戴这种帽子是从入主中原开始的,之前并没有,明...

景泰县17299739708: 明朝将士曾佩戴的碟形头盔是不是受蒙古风的影响 -
田周达菲: 并不是,恰恰相反,这种头盔起源于宋朝的范阳笠,是军队将士训练时的遮阳帽,同时宋朝也有铜铁制成的真正头盔,你可以自己百度山东郯城宋代铜笠盔,而在元朝,元朝的蒙古人最喜欢外出,不喜欢窝在室内画画写字,所以这种帽子开始扩散到军队之外的地方,蒙古人戴这种帽子是从入主中原开始的,之前并没有,明代的大帽就是元朝形成的,在明朝进一步发展的,演变出了各种式样的大帽.明代确实有蒙古影响,但并不是你说的飞碟帽,而是一般人印象中满清的那种头盔,实际上满清的盔甲头盔都是山寨明朝戍守北方的边军棉甲,除了没有环臂铠其他和明军的都一模一样.满清那种来自明军的头盔就是明军收到蒙古影响的,其他的地方,明军收到蒙古影响的地方就基本上没有了.

景泰县17299739708: 漳州在哪 -
田周达菲: 地处东经117°-118°、北纬23.8°-25°之间,东濒台湾海峡与台湾省隔海相望城市象征-威镇阁,东北与泉州和厦门接壤,西北与龙岩相接,西南与广东的潮州毗邻.

景泰县17299739708: 三国演义四十九回至五十四回概括 -
田周达菲: 1、第四十九回 七星坛诸葛祭风 三江口周瑜纵火 周瑜因隆冬季节没有东风无法实施火攻而得病.孔明探病,谎说可以作法借来三日东南风助周瑜.周瑜大喜,安排士兵修建七星坛.甲子日 ,果来东南风起.周瑜派徐盛等人去杀孔明,以免东吴...

景泰县17299739708: 忽兰忽失温之战的过程 -
田周达菲: 朱棣亲征瓦剌,战于忽兰忽失温,大败之,杀伤相当.逮东宫官属蹇义等.朱棣第二次亲征,目标是瓦剌.本来瓦剌可以继续与明朝修好并得到扶持的,但是鞑靼衰败以后,瓦剌的势力又强大起来了,他们也做开恢复蒙古帝国的梦了,想法跟鞑...

景泰县17299739708: 有谁知道钻石的历史文化是什么吗? -
田周达菲: 公元3世纪之后,在大约一千年的时间里,钻石在地中海地区销声匿迹.其中一个主要的原因是随着罗马帝国的衰亡,波斯帝国崛起在印度和地中海之间,它取代了罗马帝国而成为印度钻石的...

景泰县17299739708: 古代将军头盔上的针是干嘛用的? -
田周达菲: 身份的象征,一般在古代看头盔上得针就可以看出,一个武官的级别,比如说,元帅头上的针为九曲,而先锋头上的针为六曲.

景泰县17299739708: 古代将军,士兵的帽子上都带一捆毛还是什么,那是为了美观? -
田周达菲: 古代军人的头盔上那一簇毛叫做盔缨,以兽毛或鸟羽插在头盔顶上的铜管里.其目的首先是为了增强军人的威严和气势,以使军容壮观、鼓舞斗志 .当然,这样做...

景泰县17299739708: 唐代棉布“非常珍贵而罕见”吗 -
田周达菲: 唐朝时候中国并不成规模种棉花,基本也不穿棉布,当时只有从西域进口极少量的棉布,称为“白叠布”,非常珍贵而罕见,不可能用来给将士做征衣

景泰县17299739708: 于谦是个什么样的人 -
田周达菲: 政治:于谦敢于为民请命,严惩作奸犯科权贵,而受到排挤打击.人家当官前呼后拥,尽显官威;于谦当官便服一套,瘦马一匹.同僚并不以其为谦虚清廉,却说他坏了官场规矩. 军事:于谦主张兵贵在精,将贵谋勇,用兵贵在临机应变,提倡“将士相习”,“管军者知军士之强弱,为兵者知将帅之号令”.所创团营之制,对明朝兵制影响很大. 文学:于谦诗作归隐情怀的表达与慷慨悲凉的风貌预示了诗坛风气的转向.在台阁体流行的高峰期,文人们是忌讳表达激烈的情怀与悲伤的情感的,从而保持了其创作风格的雍容,以便发挥其鸣盛的政治作用.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