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里谁可谓一奇才,曾观《孟德新书》一遍可以倒背如流

作者&投稿:五俘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历史与文学的区别与联系~

历史与文学的区别与联系如下:
一、区别
1、定义不同
文学是指以语言文字为工具形象化地反映客观现实的艺术,包括戏剧、诗歌、小说、散文等,是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以不同的形式(称作体裁)表现内心情感和再现一定时期和一定地域的社会生活。
历史,是客观存在的事实,真相只有一个。历史,或简称史,指对人类社会过去的事件和行动,以及对这些事件行为有系统的记录、诠释和研究。历史可提供今人理解过去,作为未来行事的参考依据,与伦理、哲学和艺术同属人类精神文明的重要成果。
2、表现形式不同
文学起源于人类的生产劳动,最早出现的是口头文学,一般是与音乐联结为可以演唱的抒情诗歌。最早形成书面文学的有中国的《诗经》、印度的《罗摩衍那》和古希腊的《伊利昂纪》等。
欧洲传统文学理论分类法将文学分为诗、散文、戏剧三大类。中国先秦时期将以文字写成的作品都统称为文学,魏晋以后才逐渐将文学作品单独列出。现代通常将文学分为诗歌、小说、散文、戏剧四大类别。
文学, 是一种将语言文字用于表达社会生活和心理活动的学科。其属于社会意识形态之艺术的范畴。 文学是语言文字的艺术,是社会文化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
历史是对过去事件的记录和研究,又称为“历史学”,或简称“史学”。隶属于历史学或与其密切相关的学科有年代学、编纂学、家谱学、古文字学、计量历史学、考古学、社会学和新闻学等,参见历史学。
记录和研究历史的人称为历史学家,简称“史学家”,中国古代称为史官。记录历史的书籍称为史书,如《史记》《汉书》等,粗分为“官修”与“民载”两类。
广义上,“历史”可以指过去发生的一切事件,不一定同人类社会发生联系。在哲学上,这种含义下的历史称为历史本体,例如宇宙历史、地球历史、鸟类历史等等。
狭义的历史则必须以文字记录为基础,即文字出现之后的历史才算历史,在此之前的历史被称为史前史。与人类社会相关的历史,又可以称为人类史或社会史,而脱离人类社会的过去事件称为自然史。

二、联系
历史是真实发生的历史事件,文学不同于历史,文学源于历史,同时又虚构部分,同时加入作者的自己的感情因素和作者的价值观的影响,会对历史作出不同程度的改变,使得文学又更多的感情色彩。经过文学的加工,历史得到更广泛的传播,同时历史又给了文学创作更多的源泉的灵感。
扩展资料
历史本身就有很好的文学性,因为历史中隐藏着许多文学性的奥秘。历史是一种天工,其中包含的因果和哲学奥秘,绝不会因为作家个人的情绪和价值观而发生变化。人们常说:“生活比小说更精彩。”生活就是正在发生的历史。
文学有两个作用:第一个作用就是做梦,就是作家通过虚构来营造一种梦境。另一个作用则恰好相反,不做梦,而是在细致地观察和了解事实之后,用文学更深刻、更形象地表现这些事实。
巴尔扎克说:“小说是一个民族的秘史。”说的就是文学与历史的关系。这恰好也是《三国演义》与《三国志》的关系,《三国演义》与《三国志》之间其实是一脉相承的,并不存在价值观的彼此对立和历史事实的全然不同
它们之间最大的不同,是《三国演义》使用了很多有意思的文学手法,来表现《三国志》里面所记载的历史事实。从这个意义上讲,《三国演义》其实就是一部历史书,它的历史学价值可以与《三国志》相得益彰。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历史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文学

历史是文学的一个侧面面,文学记录历史。
就像鱼儿和水的关系,历史就是水,文学就是鱼。没有文学历史照样存在,但缺少思考;没有历史文学根本无从谈起。
文学:
文学是语言文字的艺术(文学是由语言文字组构而成的,开拓无言之境),往往是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以不同的形式(称作体裁)表现内心和再现一定时期,一定地域的社会生活.由于出版和教育的进步以及社会的全面发展,已经失去其垄断地位成为大众文化的一支。产生了所谓的严肃文学和通俗文学或大众文学之分。
历史:
历史,是客观存在的事实,真相只有一个。然而记载历史、研究历史的学问却往往随着人类的主观意识而变化、发展完善,甚至也有歪曲、捏造。正因为如此,当年胡适才说:“历史就像一个小姑娘,你爱怎么打扮就怎么打扮。”这里的“历史”一词,严格说来,应该是狭义历史学的含义。也因此,我国古代优秀的史学家们特别重视“史德”——“善恶必书”、“析理居正”,通俗地说,就是实事求是地记录、公正客观地分析论断。

第六十回。
《三国演义》中曾经讲述了张松倒背如流的故事,第六十回写杨修见张松恃才傲物,想折服他,便取出曹操撰写的兵书《孟德新书》给张松看。张松看完后,大笑说:“这书的内容我们蜀地的小孩子也能背诵,这哪是什么‘新书’,这是战国时代无名氏所写,被曹丞相抄袭窃取。”杨修不信,张松当场把曹操的兵书倒背如流,一字不错。
杨修不相信曹操会抄袭别人,他把张松推荐给曹操,但张松长得过于“抱歉”,“额镢头尖,鼻偃齿露”,额头像锄头,头尖,鼻塌,牙齿外露,曹操不信张松这种样子会有过目不忘的本事,还以为古人和他英雄所见略同,他的新书才会和战国时人所撰雷同,一羞之下便烧了《孟德新书》。可见,张松就拥有过目不忘的本领。

张松,字子乔,是刘璋的部下。为人短小,放荡不羁。但是他很有才干,他认为在刘璋手下做事情不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于是经常叹息。就在赤壁之战的前一段时间里,张松接到指令出使与曹操结交,但是他在曹操那里依然不被重视,因此在心里怀恨曹操。回蜀之后。便极力劝刘璋改为结交刘备。然而另一方面,张松与好友正在一同密谋准备出卖刘璋,将益州献给刘备,假面劝说刘璋迎接刘备入蜀。后来,被兄长张肃发现并告发,被杀。


三国里谁可谓一奇才,曾观《孟德新书》一遍可以倒背如流
张松,字子乔,是刘璋的部下。为人短小,放荡不羁。但是他很有才干,他认为在刘璋手下做事情不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于是经常叹息。就在赤壁之战的前一段时间里,张松接到指令出使与曹操结交,但是他在曹操那里依然不被重视,因此在心里怀恨曹操。回蜀之后。便极力劝刘璋改为结交刘备。然而另一方面,张...

三国里谁可谓一奇才,曾观《孟德新书》一遍可以倒背如流
由此可见,张松确为杨修一样的才华之士,但自己密事不周,最后弄得身首异处。

中国历史上都有哪些千古奇才呢?
韩信是个军事奇才,一出手就气度不凡,创造了无数个经典的战役,声东击西、瓦罐渡河破魏豹,背水一战、拔旗易帜灭赵国,出乎不意、半渡而击破齐国,十面埋伏、四面楚歌破项羽,一生从无败绩,号称千年一遇的军事奇才。韩信击破项羽的垓下之战时,只有30岁。韩信因此被称为中国军事思想上谋战派最杰出的...

宋史苏东坡传文言文翻译
7. 林语堂的《苏东坡传》中一古文 苏东坡传读后感 ——论苏东坡的人格 中国自古以来评价一位文人,首先看的并非是成就的大小,而是人品道德的好坏,也就是他的人格。一个品格低劣的文人,即使文字再富有才华,也终归无用。所以,一个人的人格可以说是他的名气的骨干。 苏东坡所处的时代与现在已有千年之隔,而他的美...

中国历史上能真正称之为奇才的都有谁
王守仁(1472年10月31日—1529年1月9日),汉族,幼名云,字伯安,别号阳明。浙江绍兴府余姚县(今属宁波余姚)人,因曾筑室于会稽山阳明洞,自号阳明子,学者称之为阳明先生,亦称王阳明。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和军事家,陆王心学之集大成者,精通儒家、道家、佛家。弘治十二年(1499年...

被后世称为“三国奇才”的人究竟是谁?
被后世称为三国奇才的是东吴的鲁肃。别看鲁肃声名不显,在三国演义中似乎没怎么出场,但在真实的历史上,他却是帮助孙权定鼎天下的有力助手之一。鲁肃,字子敬,出身于士族家庭,体貌魁伟,性格豪爽,喜欢读书、爱好骑射,是个能文能武的大才。东汉末年,中华大地战乱频发,为了自保,鲁肃召集乡邻、青壮...

无名氏《广陵散》原文
嵇康可谓魏晋奇才,精于笛,妙于琴,还善于音律。尤其是他对琴及琴曲的嗜好,为后人留下了种种迷人的传说。据《太平广记》三百十七引《灵鬼志》说:"嵇康灯下弹琴,忽有一人长丈余,著黑衣革带,熟视之。乃吹火灭之,曰:“耻与魑魅争光。”尝行,去路数十里,有亭名月华。投此亭,由来杀人。中散(嵇康字)心中萧...

大家认为三国里面谁最有才华
司马懿:“吾不如诸葛孔明,他乃天下奇才也!” 杨戏的《季汉辅臣赞》中赞诸葛丞相:“忠武英高,献策江滨,攀吴连蜀,权我世真。受遗阿衡,整武齐文,敷陈德教,理物移风,贤愚竞心,佥忘其身。诞静邦内,四裔以绥,屡临敌庭,实耀其威,研精大国,恨于未夷。 ” 习隆、向充:“况亮德范遐迩,勋盖季世。” 司马...

伊尹是一个怎样的人,伊尹是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
伊尹在教育方面,可谓是奇才。他常常会引导古人之说来教育商汤治国之道。商汤也由此听之于伊尹的话语。所以可以说伊尹算是太上教师,他以先知先觉自居,完全把话视为最高教义用以教育人民,大有舍我岂谁的派头。可见伊尹的位置相当稳固,堪称全国拥有最高师权之人啊!有人说伊尹有谋权篡位之意,因为他...

仲达评价孔明是“天下奇才”,前面一句是啥?
所谓英雄相惜。司马懿 的这句“天下奇才也”,是对诸葛亮的盖棺定论!虽然诸葛亮有缺点,有毛病,但任何一个人,都无法否定诸葛亮的才能,尤其是司马懿更是体味深刻。须知这位司马懿堪称是三国时期用兵最彪悍的,比如破孟达时,司马懿是“八日走千余里,渡水破栅,直到城下,上庸全军崩溃,孟达束手...

汉阳区18659294610: 三国里谁可谓一奇才,曾观《孟德新书》一遍可以倒背如流 -
范政福德: 张松 (?-212年),字子乔(《三国演义》中字永年).蜀郡成都(今四川成都)人.建安十三年(208),为益州牧刘璋别驾从事,被派遣至曹操处而不为其所存录,因而怀怨恨. 回蜀后,劝刘璋与曹操断绝关系,并说刘璋连好刘备;其后,...

汉阳区18659294610: 三国演义中谁是能过目不忘的 -
范政福德: 三国演义中一人虽相貌丑陋,却过目不忘,乃天下奇才,张松去许都求见曹操,曹操见张松矮小,相貌又丑,便有意冷落他,边洗足边接见,使张松憋了一肚子气.次日,曹操掌库主簿杨修拿出曹操新著兵书《孟德新书》给张松看,意欲显示曹操的才华.张松看了一遍即记了下来,故意笑曰:“此书吾蜀中三尺小童,亦能暗诵,何为新书?此是战国无名氏所作.”杨修不信,张松说:“如不信,我试诵之.”遂将《孟德新书》从头至尾朗诵一遍,并无一字差错.杨修大惊,就去告知曹操,曹操奇怪地说:“莫非古人和我想的都一样?”认为自己的书没有新意,就让人把那本书烧了.其实曹操上了张松的大当:张松用他惊人的记忆力,把整部《孟德新书》硬是背了下来. 此人因一封书信泄漏天机而被张肃杀害

汉阳区18659294610: 三国的 张松 是怎样的人? -
范政福德: 评价张松 《三国演义》里的张松原本也算个人物.他博闻强记,智力超常.《孟德新书》,他随意一翻即成诵如流,让人佩服. 但我又很讨厌张松,倒不是因为他“人物猥琐”,生得个武大郎身材,又是塌鼻梁、大呲牙、尖脑袋的丑像,实在...

汉阳区18659294610: 三国中谁能过目不忘,将文章记住,倒背如流 -
范政福德: 三国演义》第六十回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张松去许都求见曹操,曹操见张松矮小,相貌又丑,便有意冷落他,边洗足边接见,使张松憋了一肚子气.次日,曹操掌库主簿杨修拿出曹操新著兵书《孟德新书》给张松看,意欲显示曹操的才华.张松看了一遍即记了下来,故意笑曰:“此书吾蜀中三尺小童,亦能暗诵,何为新书?此是战国无名氏所作.”杨修不信,张松说:“如不信,我试诵之.”遂将《孟德新书》从头至尾朗诵一遍,并无一字差错.杨修大惊,就去告知曹操,曹操奇怪地说:“莫非古人和我想的都一样?”认为自己的书没有新意,就让人把那本书烧了.其实曹操上了张松的大当:张松用他惊人的记忆力,把整部《孟德新书》硬是背了下来. 你该知道他的记忆力了吧 呵呵

汉阳区18659294610: <<<三国演义>中过目不忘者有谁? -
范政福德: 张松,看了一遍曹操的兵书,就能背下来,还骗曹操说是古人所著,川中小孩皆能背诵,气得曹操把自己一生的心血撕掉了.

汉阳区18659294610: 三国一目十行是说谁(张松)对不. -
范政福德: 是张松. 中国古典名著在《三国演义》第60回关于速读的描写就生动地反映了古代速读高手张松典故:“张永年反难杨修,庞士元议取西蜀”写道:杨修向张松吹嘘曹操的才华,命人从箱子里拿出曹操的《孟德新书》,称是曹操仿孙子13篇而...

汉阳区18659294610: 四大名著中有一个人,过目不忘,是谁的谋士,来自哪里 -
范政福德: 1.王粲,曹操的谋士,三国演义上曾经记载他骑马路过一座石碑,从头阅览一遍后就可以将石碑上的内容全部背诵下来,还有一次看两个老头下围棋,棋到中局正难解难分的时候忽然棋盘翻了,他将棋盘摆好后一一放入棋子,布局定位分毫不差.2.张松,刘璋的谋士,曹操的谋士杨修曾将曹操所著《孟德新书》给他看,他看完一遍之后便倒背如流,引得杨修啧啧称奇.

汉阳区18659294610: - -----可渭1奇才曾观孟德新书1遍可以倒背如流是谁 -
范政福德: 张松.

汉阳区18659294610: 三国里面谁最聪明呢?
范政福德: 郭嘉吧.郭嘉遗计定辽东.可惜死的早..曹操赤壁败走的时候不是说.“假使奉孝在此,孤不至于此.” 假如天假寿与郭嘉五年,曹操就统一了. 贾诩也是很聪明的,最能揣磨人心,知已知彼,所以他从没失算过. 还有周瑜.赤壁的时候都是靠他.三国演义里只是把他神话了而已..杨修那个只是小聪明.不然也不会连小命都不保了..还有张松..看一遍孟德新书就能背下来 ...记忆好吧...嘿嘿..

汉阳区18659294610: 曹公为什么要烧了《孟德新书》 -
范政福德: 在《三国演义》中是这样说的:曹操为炫耀自己的文采,拿出《孟德新书》给张松看,张松看过一遍,牢记心里,对曹操讽刺说,曹操的诗集是抄袭的,里面的很多诗歌连三岁小孩都可以背出来.曹操自创的诗集,未曾向社会公布,其他人怎么...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