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才可以使作出的词有押韵

作者&投稿:闾雯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如何作一首古诗词?要点是什么?怎样押韵,尤其是词的字数与押韵。~

怎样写古诗词(初级学习版) 怎样作古诗词,是一个既简单又不太简单的问题,笔者在本文中只针对古诗词的结构进行解说,希望广大爱好古典诗歌的朋友能从中获益。一、 诗体关于诗歌的种类,问题是相当复杂的,这里只是根据王力先生〈诗词格律〉书中说法简要讲讲。古代诗歌按格律分,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古体诗又称古风或古诗;近体诗又称今体诗,近体诗以外的古典诗歌通称古体诗。律诗只能押平韵,古诗则还可以押仄韵。古代诗歌以字数分有四言诗、五言诗、七言诗。唐代以后,四言诗很少见了,所以一般诗集都分为五言诗,七言诗。这是古典诗歌的基本结构,为什么要这样分,因为这和古诗的“节奏”有关,至于古诗节奏是什么,会在以后的章节中讲到。古风按字数分为五古、七古。律诗也可分为五律和七律。律诗中也有长篇,称为排律。除了五言、七言之外,古诗还有杂言体。杂言指长短句杂在一起,比如李白的〈蜀道难〉就是杂言。杂言诗歌一般不另立一类,而只归入七古。甚至篇中完全没有七字句,只要是长短句,也就归入七古。这是习惯上的分法,没有什么理论根据。古代诗歌还有一种绝句,过去把绝句算为律诗,但根据北师大的王力教授和楮斌杰教授的说法,作为五言四句体的绝句,应该比律诗的起源更早,所以绝句单独算一类,既包括古绝也包括律绝。为什么叫绝句,明吴呐〈文章辩体〉引〈诗法源流〉说:“绝句者,截句也。”也就是说绝句是把诗歌的开头、结尾或者中间部分截取后的诗。但是,绝句的本质是一种五言或七言四句诗体。二、律诗而近体诗以律诗为代表,产生与初唐,一般认为他们的开创者是初唐人沈诠期和宋之问。为什么律诗比较难做却会不可避免的出现呢?这是因为此前古代中国的诗歌,从〈诗经〉到乐府诗歌都是合乐的,有音乐伴奏。但后来诗歌逐渐脱离音乐,这样它只能依靠自身解决音乐中的节奏和抑扬顿挫之美,这也就只能靠汉语本身的声调变化来解决了,这是律诗出现最根本的原因。律诗的发展有两源,一是对仗的盛行,二是声调的发展。正常情况下,做好律诗肯定就可以做好古诗,所以,写古典诗歌都先丛律诗开始。由于律诗的韵、平仄、对仗,都有很多讲究。由于格律很严,所以称为律诗。律诗的特点,按照前人分析,有六大要素:1、 整:每句字数整齐,或五言,或七言。2、俪:要求在诗歌中使用骈俪,即使用对仗。2、 叶:指奇偶两句的平、仄是依次相对的。4、韵:指古诗只能押平声韵。5、谐:是指全篇的平仄有较严格的规定。6、度:指全篇文字是一定的。实际上,律诗最重要的,按照王力先生和启功先生的说法,只有四个关键:1、 每首限定八句,五律共四十字,七律共五十六字。律诗每两句称为一联,其开头两句称为首联,中间两句称为颔联,下面两句称为颈联,最后一句又称尾联。2、 只能押平声韵。3、 每句的平仄,包括句与句的平仄,都有严格的规定。4、 每篇必须有对仗,除首尾两联外,中间各联都必须对仗。三、韵韵是诗词格律的基本要素之一。用韵也叫“押韵”。诗词中所谓“韵”,大致等于汉语拼音中的韵母。学过拼音的朋友应该都知道,拼音包括声母和韵母两大类。比如“公”字,拼音为“gong”,其中“g”是声母,而“ong”是韵母,押韵也就是押韵母相同的字。凡是同韵的字都可押韵,所谓押韵,就是把同韵的两个或更多的字放在同一位置上。一般总是把韵放在句尾,习惯上叫“韵脚”。押韵的目的是为保持诗歌声律的谐和。同类的乐音在同一位置上重复,这就构成了声音回环之美。律诗的韵古人写律诗,是严格依照韵书来压韵的。例如清代人一般查阅《诗韵集成》、《诗韵合壁》等韵书。过去所指“诗韵”就是指这个来说的。通行的诗韵共有108韵,因为是南宋江北平水人刘渊所撰写的《壬子新刊礼部韵略》,将过去韵书加以合并简化后列出107韵,所以这些诗韵也称“平水韵”。后世略有增加至108韵。“平水韵”包括平声三十韵,上声二十九韵,去声三十韵,入声十七韵。律诗只能押平声韵,由于平声韵目多,又被分为上平声十五韵、下平声十五韵。这等于说平声上卷,平声下卷,没有别的意思。韵有宽有窄,字数多的叫宽韵,字数少的叫窄韵。前面提到古人押韵是依照韵书的。这种韵书,在唐代和口语还是基本一致,依照韵书押韵也是比较合理。至宋以后,语音变化较大,再照韵书押韵,声律反而不见得谐和,因此,今人写古诗,不一定非要依照韵书压韵。就律诗而言,现在不但首句可用邻韵,就是其他的韵脚用邻韵,只要属于平声,也是可以的。四、四声、平仄、对仗四声,指汉语中的四种声调。声调,由汉语的语音高低、升降、长短构成。而高低、升降则是主要因素。现在的普通话,就包含阴平声(一个高平调,不升不降叫高),阳平声(一个中升调,不高不低叫中),上声(一个低升调或低平调),去声(一个高降调)古汉语中也有四声,但与今天略有不同:平声:这个声调到后代分化为阴平、阳平上声:这个声调到后代部分变为去声去声:这个声调没有多大变化入声:这是个发音短促的声调。也是与今天差别最大的声调。在普通话以及大部分地方方言中,平声分化为阴平与阳平而调,入声则分化归入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调之中。但是,现在江、浙、闽、粤、桂等地区方言还保留有入声。四声和韵的关系比较密切,,在韵书中,不同声调的字不能算是同韵。作诗词时,不同声调的字一般不能押韵。四声是辨别平仄的基础,下面说说平仄。平仄律诗起于南北朝,当时有部分诗人认为作诗必须四声协和,却造成词句越用越窄,不能达意的后果。通过隋唐人的总结,认为把四声分为平声和不平声两大类,这里的不平声,就是仄声。在诗歌中,如果平仄两类声调在诗词中交错,就能使音调多样化,不至于单调。这里的平声,就是古汉语中的平声,而仄声包括了上声、去声和入声。平仄在诗词中怎样交错呢,基本上可以概括为两句话:1、 平仄在本句中是交错的。2、 平仄在对句中是对立的。例如:毛主席《长征》诗第五、六两句第五句:“金沙水拍云崖暖”的平仄是平平│仄仄│平平│仄第六句:“大渡桥横铁索寒。”的平仄是仄仄│平平│仄仄│平金沙(平平)后面跟水拍(仄仄),这就是本句中的交替。金沙(平平)对大渡(仄仄),水拍(仄仄)对桥横(平平)就是对句中的对立。如何辨别平仄:如果方言中有入声的(譬如说江浙人、山西人、湖南人、华南人),那么问题容易解决。其他地方的人主要在于辨别入声字有难处,一般的,可以查字典或韵书解决。对仗诗词中的对偶,叫做对仗。古代的仪仗队是两两相对的,这是“对仗”术语的来历。对偶,就是把同类的概念或对立的概念并列起来。作为一种修辞手段,她的作用是形成整齐的美。例如“抗美援朝”,“抗美”和“援朝”形成对偶。一般讲对偶,指的是两句相对。上句叫出句,下句叫对句。对偶的一般规则,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副词对副词。实际上,名词还可以分为若干类,同类名词相对被认为是工整的对偶,简称工对。律诗的对仗有自己的规则,就是1、 出句和对句的平仄是相对立的;2、 出句的字和对句的字不能重复。此外,对联(对子)是从律诗中演化出来的,所以也要适合上述的平仄和对仗标准。五、律诗的平仄律诗的平仄规则,一直应用到后代的词曲,也是词曲的基础,我们讲诗词的格律,主要是讲平仄。(一) 五律的平仄,只有四个类型,而这四个类型可以构成两联。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由这两联的错综变化,可以构成五律的四种平仄格式,其实只有两种基本格式,其余两种不过是在基本格式基础上梢有变化罢了。1、仄起第一式:(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括弧字表示可平可仄,下同。)例:春望·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事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胜,平声,读如升,簪字有zan\zen两读,这里押侵韵,读zen。)仄起第二式:(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例:从军行·扬炯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2、平起第一式:(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例:山居秋暝·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鱼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平起第二式: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例:答白刑部闻新蝉·刘禹锡蝉声未发前,已自感流年。一入凄凉耳,如闻断续弦。晴清依露叶,晚急畏霞天。何事秋卿咏,逢时亦悄然

【词】起于五代与唐,流行于宋的一种文学体裁。   文体名,诗歌的一种一种韵文形式,由五言诗、七言诗或民间歌谣发展而成,   起于唐代,盛于宋代。原是配乐歌唱的一种诗体,句的长短随歌调而改变, 因此又叫长短句。有小令和慢词两种,一般分上下两阕 词的种类   词最初称为“曲词”或“曲子词”,是配音乐的。从配音乐这一点上说,它和乐府是同一类的文学体裁,也同样是来自民间文学。后来词也跟乐府一样,逐渐跟音乐分离了,成为诗的别体,所以有人把词称为“诗余”。文人的词深受律诗的影响,所以词中的律句特别多。   词是长短句,但是全篇的字数是有一定的。每句的平仄也是有一定的。   词大致可分为三类:⑴小令;⑵中调;⑶长调。有人认为:五十八字以内为小令,五十九至九十字为中调,九十一字以外为长调①。这种分法虽然未免太绝对了,但是,大概的情况还是这样的。   敦煌曲子词中,已经有一些中调和长调。宋初柳永写了一些长调。苏轼、秦观、黄庭坚等人继起,长调就盛行起来了。长调的特点,除了字数较多以外,就是一般用韵较疏。 一词牌   词牌,就是词的格式的名称。词的格式和律诗的格式不同:律诗只有四种格式,而词则总共有一千多个格式②(这些格式称为词谱)。人们不好把它们称为第一式、第二式等等,所以给它们起了一些名字。这些名字就是词牌。有时候,几个格式合用一个词牌,因为它们是同一个格式的若干变体;有时候,同一个格式而有几个名称,那只因为各家叫名不同罢了。 关于词牌的来源,大约有下面的三种情况:   ⑴本来是乐曲的名称。例如《菩萨蛮》,据说是由于唐代大中初年③,女蛮国进贡,她们梳着高髻,戴着金冠,满身璎珞(璎珞是身上佩挂的珠宝),象菩萨。当时教坊因此谱成《菩萨蛮曲》。据说唐宜宗爱唱《菩萨蛮》词,可见是当时风行一时的曲子。《西江月》、《风入松》、《蝶恋花》等,都是属于这一类的。这些都是来自民间的曲调。   ⑵摘取一首词中的几个字作为词牌。例如《忆秦娥》,因为依照这个格式写出的最初一首词开头两句是“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所以词牌就叫《忆秦娥》④,又叫《秦楼月》。《忆江南》本名《望江南》,又名《谢秋娘》但因白居易有一首咏“江南好”的词,最后一句是“能不忆江南”,所以词牌又叫《忆江南》。《如梦令》原名《忆仙姿》,改名《如梦令》,这是因为后唐庄宗所写的《忆仙姿》中有“如梦,如梦,残月落花烟重”等句。《念奴娇》又叫《大江东去》,这是由于苏轼有一首《念奴娇》,第一句是“大江东去”。又叫《酹江月》,因为苏轼这首词最后三个字是“酹江月”。   ⑶本来就是词的题目。《踏歌词》咏的是舞蹈,《舞马词》咏的是舞马,《唉乃曲》咏的是泛舟,《渔歌子》咏的是打鱼,《浪淘沙》咏的是浪淘沙,《抛球乐》咏的是抛绣球,《更漏子》咏的是夜。这种情况是最普遍的。凡是词牌下面注明“本意”的,就是说,词牌同时也是词题,不另有题目了。   但是,绝大多数的词都不是用“本意”的,因此,词牌之外还有词题。一般是在词牌下面用较小的字注出词题。在这种情况下,词题和词牌不发生任何关系。一首《浪淘沙》可以完全不讲到浪,也不讲到沙;一首《忆江南》也可以完全不讲到江南。这样,词牌只不过是词谱的何罢了。 二单调、双调、三叠、四叠 词有单调、双调、三叠、四叠的分别。   单调的词往往就是一首小令。它很象一首诗,只不过是长短句罢了。例如: 渔歌子⑤ [唐]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 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 绿蓑衣, 斜风细雨不须归。 如梦令 [宋]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 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 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   双调的词有的是小令,有的是中调或长调。双调就是把一首词分为前后两阕⑥。两阕的字数相等或基本上相等,平仄也同。这样,字数相等的就象一首曲谱配着两首歌词。不相等的,一般是开头的两三句字数不同或平仄不同,叫做“换头”⑦。双调词中最常见的形式。例如⑧: 踏莎行 郴州旅舍 [宋]秦观 雾失楼台, 月迷津渡, 桃源望断无寻处。 可堪孤馆闭春寒; 杜鹃声里斜阳暮。 驿寄梅花, 鱼传尺素, 砌成此恨无重数! 郴江幸自绕郴山, 为谁流下潇湘去? 鹧鸪天 元溪不见梅 [宋]辛弃疾 千丈冰溪百步雷。 柴门都向水边开。 乱云剩带炊烟去, 野水闲将日影来。 穿窈窕, 过崔嵬, 东林试问几时栽? 动摇意态虽多竹, 点缀风流却欠梅。 贺新郎 送胡邦衡待赴新州 [宋]张元干 梦绕神州路。 怅秋风连营画角, 故宫离黍。 底事昆仑倾砥柱, 九地黄流乱注? 聚万落千村狐兔。 天意从来高难问, 况人情易老悲难诉。 更南浦, 送君去。 凉生岸柳催残暑。 耿斜河疏星淡月, 断云微度。 万里江山知何处? 回首对床夜语。 雁不到, 书成谁与? 目尽青天怀今古, 肯儿曹恩怨相尔汝。 举大白, 听金缕。 (“雁不到书成谁与?”依词律应作一句读。)   象《踏莎行》、《渔家傲》,前后两阕字数完全相等。其他各词,前后各词,前后阕字数基本上相同。   三叠就是三阕,四叠就是四叠。三叠、四叠的词很少见,这里就不举例了。 词学名词解释 【词】:起于五代与唐,流行于宋的一种文学体裁。 【曲子词】:唐与五代时词被称为曲子词。   【雅词】:宋以后词调由俚俗转为要求雅正,称为雅词。 【艳词】:相对于雅词而言。 【侧艳词】:即艳词。 【近体乐府】:“近体乐府”是北宋人给词的定名, 【寓声乐府】:自创新曲,而寓其声于旧调。 【大词】:宋人以慢曲为大词。 【小词】:宋人以令、引、近为小词。 【南词】:北方人称词为南词,以区别于北词(曲)。 【南乐】:元人也称词为南乐。   【长短句】: 在宋代以后,可以说长短句是词的别名,但是在北宋时期,长短句却是词的本名;在唐代,长短句还是一个诗体名词。   【诗余】: 南宋初,有人编诗集,把词作附在后面,加上一个类目,就称为“诗余” 【琴趣】:后人以“琴趣”为词的别名   【叶】:凡词谱中注有叶字者,即与上句所押之韵,同属一部,而不变换他韵(关于是否一部,请检用词韵)。   【韵】:凡词谱中注有韵字者,即每阕词中,起首押韵之处。 【句】:凡词谱中注有句字者,即不押韵之句。 【豆】:凡词谱中注有豆字者,即一句中顿逗处。   【换】:凡词谱中注有换平者,必其上句皆押仄韵,至此则换平韵。或上句皆押平韵,至此另换一平韵,亦称换平。凡词谱中注有换仄者,必其上句皆押平韵,至此则换仄韵。或上句皆押平韵,至此另换一平韵,亦称换仄,既换平韵之后之后,又换仄韵。与上文之仄韵不同一部者,谓之“三换仄”。同属一部者,称为“叶仄”。既换仄韵之后之后,又换平韵者,亦同此例。   【叠】: 叠字的意义是重复。故词家一般都以一首词的下片为叠。   凡词谱中注有叠字者,有四处区别:一,叠句,如如梦令,如梦如梦。二,叠字,如忆秦娥后前后第三句起三字皆叠用第二句之尾三字。三,倒叠字,如调笑令,下片起首例叠上片最末二字,且二字倒转。四,叠韵,如长相思,起二句,君泪盈,妾泪盈,二句韵同。 【阕】:一首词称为一阕,这是词所特有的单位名词。   【变】:每一支歌曲,从头到尾演奏一次,接下去便另奏一曲,这叫做一变。   【遍】: “变”字用到唐代,简化了一下,借用“徧”字,或作“遍”字。词的上下可称为上下遍,或上下片,或上下段。 【徧】:即遍。 【片】:在南宋,遍字又省作“片”字。 【段】:与片、遍同义。 【拍】:韩愈给拍板下定义,称之为乐句。 【么】:一首词的下遍。 【结拍】:词的结尾处,谓之结拍。但结拍井非结句。 【歇拍】:即结拍   【换头】:词从单遍发展为两遍,凡是下遍开始处的句式与上遍开始处不同的,这叫做换头。 【过腔】:即换头。 【过】:即换头。 【过片】:即换头。 【过变】:即换头。 【过处】:即换头。 【过拍】:即换头。   【重头】:一首令词,上下叠句法完全相同的,称为“重头”,“重头”只有小令才有。   【双曳头】:三叠以上的词,第二叠与第一叠句式、平厌完全相同,形式上好似第三叠的双头,故名之曰双曳头。   【转调】:一个曲子,原来属于某一宫调,音乐家把它翻入另一个宫调,节奏既变,歌词亦变,便出现带“转调”二字的词调名。   【双调】:元明以来,一般人常把两叠的词称为“双调”。   【促拍】:所谓“促拍”,就是乐曲节奏的改变,不过从歌词的字句之间是看不出来的。   【偷声】:一首词的曲调虽有定格,但在歌唱之时,还可以对音节韵度,略有增减,减叫做偷声,与移宫转调有关。 【减字】:即偷声。   【添字】:一首词的曲调虽有定格,但在歌唱之时,还可以对音节韵度,略有增减,增叫做添字,与移宫转调有关。 【摊破】:即添字。 【大拍】:宋人以音繁词多的曲调为大拍。 【近拍】:以旧曲翻成新调,亦可以称为近拍。 【近】:即近拍。 【令】:唐代人称小曲为小令。 【慢】:歌声延长,唱得迟缓。   【引】:宋人取唐五代小令,曼衍其声,别成新腔,名之曰引。 【犯】:犯调的本义是宫调相犯。   【大曲】:大曲以许多曲子连续歌奏,少的也有十多遍,多的可以有几十遍。   【摘遍】:从大曲中摘取其一遍来谱词演唱,称为摘遍。 【遍】:即摘遍。   【序】:大曲的第一部分是序曲。序曲有散序、中序,中序又称为拍序。 【歌头】:大曲歌遍之第一遍,谓之歌头。 【曲破】:大曲中序(即排遍)之后为入破。 【中腔】:所谓“中腔”,可能也就是中序的一遍。   【填词】:先有乐曲,然后依这个乐曲的声调,配上歌词。宋元以来一般人则通称“填词”。 【倚歌】:即填词。 【倚声】:即填词。 【填腔】:宋人为歌词作曲,称为“填腔”。   【自度曲】:通晓音律的词人,自写歌词,又能自己谱写新的曲调,这叫做自度曲。 【自制曲】:即自度曲。 【自度腔】:即自度曲。   【自过腔】: 所谓“过腔”者,是从此一腔调过入另一腔调,所谓“过腔”,仅是音律上的改变, 并不影响到歌词句格。   【领字】:于词意转折处,使上下句悟结合,起过度或联系作用的字。   【词题】:宋以后,词的内容、意境和题材都繁复了。有时光看词 的文句,还不知道为何而作。于是作者有必要给加一个题目。   【词序】: “词序”其实就是词题。如果用一段比较长的文字来说明作词缘起,并略为说明词意,这就称为词序。 【小令】:明人以58字以内为小令。 【中调】:明人以59字至90字为中调。 【长调】:明人以90字以上为长调。   宋词在风格上很豪放派和婉约派两种,豪放派代表人物是苏轼和辛弃疾,婉约派的代表人物是李清照和柳永。

  词的押韵方式比诗复杂,而且变化很多。大约可分下列十一类。

  (1)一首一韵:和近体诗的押韵方式相同,一韵到底,这在词中居大多数。如《渔家傲》: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范仲淹)

  (2)一首多韵:如《菩萨蛮》: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李白)
  用两仄韵两平韵,这在词中也是比较常见的。一首词用韵最多的要算《离别难》:
  “宝马晓鞴雕鞍,罗帷乍别情难。那堪春景媚,送君千万里。半妆珠翠落,露华察。红蜡烛,青丝曲,偏能勾引泪阑干。良夜捉,香尘绿,魂欲迷,檀眉半敛愁低。未别,心先咽,欲语情难说。出芳草,路东西。摇袖立,春风急,樱花杨柳雨凄凄。”(薛昭蕴)
  “鞍”、“难”、“寒”、“干”为一韵;“媚”、“里”为一韵;“烛”、“曲”一韵,“促”、“绿”为一韵;“迷”、“低”、“西”、“凄”为一韵;“别”、“咽”、“说”为一韵;“立”、“急”为一韵,共七部韵,交互错杂,最为复杂少见。

  (3)以一韵为主,间押他韵:如《相见欢》: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李煜)
  此词即以平韵“楼”、“钩”、“秋”、“愁”、“头”五韵为主,间入仄韵“断”、“乱”二韵为宾。又如《定风波》: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苏轼)
  此词即以平韵“声”、“行”、“生”、“迎”、“晴”五韵为主,间入“马”、“怕”二仄韵,“醒”、“冷”二仄韵,“处”、“去”二仄韵为宾。

  (4)同一韵部平韵仄韵通押:同部平仄韵,如“东”协“董”、“送”。“支”协“纸”、“寘”,“麻”协“马”、“祃”等都。称作“同部三声叶”在词中最常见的,有《西江月》、《哨遍》、《换巢鸾凤》等调。如《西江月》:
  “照野弥弥浅浪,横空隐隐层霄。障泥来解玉骢骄,我欲醉眠芳草。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解鞍欹枕绿杨桥,杜宇一声春晓。”(苏轼)
  “霄”、“骄”、“瑶”、“桥”四平韵,与“草”、“晓”二仄韵,都同在第八部。
  这类平仄通协的词调,以平韵与上、去韵通协者为多,平韵与入韵通协者甚少。这是因为在宋词中入声韵往往独用,不与他韵通用。

  (5)数部韵交协:如《钗头凤》:
  “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陆游)
  此词即以上片的“手”、“酒”、“柳”与下片的“旧”、“瘦”、“透”相协,又以上片的“恶”、“薄”、“索”、“错”与下片的“落”、“阁”、“托”、“莫”相协。

  (6)叠韵:如《长相思》: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头,吴山点点愁。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白居易)
  叠二“流”字、二“悠”字。

  (7)句中韵:宋词在句中押韵的例子很多。如柳永《木兰花慢》上下片的第六七句:“云衢见新雁过,奈佳人自别阻音书”,“归途纵凝望处,但斜阳暮霭满平芜”;又如《惜分飞》的上下片结句,毛滂作“更无言语空相觑”,“断魂分付潮回去”;汪元量作“泪珠成缕眉峰聚”,“断肠解赋江南句”等等都是。
  句中押韵有两三字一韵的,如苏轼《醉翁操》:“琅然清圆谁弹,响空山无言。”吴文英《三姝媚》过变:“春梦人间须断,但怪得当年,梦缘能短”:又《高阳台》:“孤山无限春寒”。
  (8)四声通协:上举各例平仄通协,只是举上、去协平的,此外还有入协上、去之例。王国维《人间词话》说:“稼轩《贺新郎》词:‘柳暗凌波路,送春归、猛风暴雨,一番新绿。’又《定风波》词:‘从此酒酣明月夜,耳热。’‘绿’、‘热’二字皆作上、去用,与韩玉《贺新郎·咏水仙》以‘玉’、‘曲’协‘注’、‘女’,《卜算子》以‘夜’、‘谢’协‘节’、‘月’,已开北曲四声通押之祖。”词中四声通押,敦煌曲中已有。《云谣集》中有《渔歌子》(“洞房深”)一首,全首都是上、去韵,只有第三句“寞”字入声;又《喜秋天》(“芳林玉露催”)一首,全部是入声韵,只有末句“土”字上声。这二首可说是词中四声通押最早之例。但词中四声通押最多见的,是金、元人的词。

  (9)平仄韵互改:
  (甲)平韵与入韵平、入两韵,本可相通,所以又可以互改。如李清照《词论》说:“近世所谓《声声慢》、《雨中花》,既押平声,又押入声。《玉楼春》平声,又押上、去声,又押入声。”这些是平韵改入韵的。此外又有入韵改平韵的,如《满江红》本押入韵,姜夔始改押平韵。他的《满江红》词序说:“《满江红》旧调用仄韵,多不协律。如末句云‘无心扑’三字(周邦彦《满江红》论):“最苦是蝴蝶满园飞,无心扑”),歌者将‘心’字融入去声,方谐音律。予以平韵为之,末句云‘闻佩环’,则协律矣.”
  (乙)平韵与上、去韵改平韵为上、去韵的,如五代毛熙震有平韵《何满子》,北宋毛滂则改为上,去韵。又如辛弃疾《醉太平》,赵彦端《沙塞子》,杨无咎《人月圆》,晁补之《少年游》,宋祁、杜安世《浪淘沙》,曹勋《金盏倒垂莲》,陈允平《昼锦堂》等,都是把原调的平韵改用上,去韵。
  改上、去韵为平韵的,如陈允平《永遇乐》自注:“旧上声韵,今移入平声。”又《绛都春》自注:“旧上声韵,今改平音。”此外如吴文英有平韵《如梦令》,平韵《借黄花慢》;陈允平有平韵《祝英台近》;晁补之有平韵《尉迟杯》;赵彦端有平韵《五彩结同心》,这些词调本来都是押上去韵的。
  (丙)入韵改上、去韵改入韵为上、去韵的,在宋词中甚少。如《霜天晓角》,本协入声,辛弃疾、葛长庚、赵师侠三人却填作上、去。姜夔《疏影》本协入声,彭元逊改名《解佩环》,则改协上、去。不过这些都是前人偶误,不是通例。

  (10)平仄韵不得通融:有些词调决不可通融。
  甲、限用平韵的词调有:《十六字令》、《南歌子》、《渔歌子》、《忆江南》、《捣练子》、《浪淘沙》、《江南春》、《忆王孙》、《江城子》、《长相思》、《醉太平》、《玉胡蝶》,《浣溪沙》、《巫山一段云》、《采桑子》、《阮郎归》、《朝中措》、《眼儿媚》、《人月圆》、《柳梢青》、《太常引》、《少年游》、《临江仙》、《鹧鸪天》、《小重山》、《一剪梅》、《唐多令》、《破阵子》、《行香子》、《风八松》、《八六子》、《满庭芳》、《喝火令》、《金人捧露盘》、《水调歌头》、《凤凰台上忆吹箫》、《汉宫春》、《八声甘州》、《扬州慢》、《高阳台》、《锦堂春慢》、《寿春楼》、《忆旧游》、《夜飞鹊》、《望海潮》、《沁园春》、《多丽》、《六州歌头》等。
  乙、限用仄韵的词调有:《如梦令》、《归自谣》、《天仙子》、《生查子》、《醉花间》、《点绛唇》、《霜天晓角》、《伤春怨》、《卜算子》、《谒金门》、《好事近》、《忆少年》、《忆秦娥》、《烛影摇红》、《醉花阴》、《望江东》、《木兰花》、《鹊桥仙》、《夜游宫》、《踏莎行》、《钗头凤》、《蝶恋花》、《渔家傲》、《苏幕遮》、《淡黄柳》、《锦缠道》、《酷相思》、《解风令》、《青玉案》、《千秋岁》、《离亭燕》、《粉蝶儿》、《御街行》、《祝英台近》、《蓦山溪》、《洞汕歌》、《惜红衣》、《法曲献仙音》、《满江红》、《天香》、《声声慢》、《黄莺儿》、《剑器近》、《醉蓬莱》、《暗香》、《长亭怨慢》、《双双燕》、《宴山亭》、《念奴娇》、《绕佛阁》、《绛都春》、《桂枝香》、《翠楼吟》、《霓裳中序第一》、《水龙吟》、《石州慢》、《瑞鹤汕》、《宴清都》、《齐天乐》、《雨霖铃》、《眉妩》、《永遇乐》、《二郎神》、《拜星月慢》、《西河》、《西吴曲》、《望远行》、《疏影》、《摸鱼儿》、《贺新郎》、《兰陵王》、《六丑》、《夜半乐》、《宝鼎现》、《莺啼序》等。
  丙、有些词调可以押平韵,又可以押仄韵,但若押仄韵则必须是入声、不可用上、去声。如《霜天晓角》、《庆春宫》、《忆秦娥》、《庆佳节》、《江城于》、《柳梢青》、《望梅花》、《声声慢》、《看花回》、《两同心》、《南歌子》等。

  (11)协韵变例:如辛弃疾有《水龙吟》“用些语再题瓢泉”一首,每句韵脚用一“些”字,而在其上一字押韵。这是学《楚辞·招魂》体。蒋捷亦有《水龙吟》“效稼轩体招落梅之魂”一首,协法与辛词同。又如黄庭坚有《阮郎归》“效福唐独木桥体作茶词”一首,“福唐独木桥体”不知何谓,此词共八韵,其中四韵都用“山”字。金元好问也有《阮郎归》独木桥体一首,协法与黄词同。黄庭坚又有《瑞鹤仙》一首隐括欧阳修的《醉翁亭记》,通首韵脚都用“也”字,这是独木桥体的一种变格。此后方岳、赵长卿都有全押“也”字的一首《瑞鹤汕》;石孝友有全押“你”字的一首《念奴娇》;蒋捷有全押“声”字的一首《声声慢》;辛弃疾有全押“难”字的一首《柳梢青》;刘克庄有全押“省”字的六首《转调二郎神》。但这类词通首同以字为韵,实际上等于无韵。


怎样才可以使作出的词有押韵
乙、限用仄韵的词调有:《如梦令》、《归自谣》、《天仙子》、《生查子》、《醉花间》、《点绛唇》、《霜天晓角》、《伤春怨》、《卜算子》、《谒金门》、《好事近》、《忆少年》、《忆秦娥》、《烛影摇红》、《醉花阴》、《望江东》、《木兰花》、《鹊桥仙》、《夜游宫》、《踏莎行》、《钗头凤》、《蝶恋花...

怎么样可以作出好的词?唱好的歌?
两个字,阅历。

作出与做出的区别
“作出选择”、“作出让步”、“作出决定”,这里“贡献”、“选择”、“决定”都不 是具体直接的一个东西;而“做出鬼脸”、“做出一副门窗”、“做出一个动作”、“做出三个泥娃娃”,“鬼脸”、“门窗”、“动作”、“泥娃娃”都是由主体 直接创造出来的具体形态、事物,有点自力更生、从无到有的意思。:...

形容人才思敏捷,谈吐风雅.的词有哪些,求助
3. 珠玑咳唾:形容言谈或文词美好如珠玉。4. 凤叹虎视:形容人的气质和才华都非常出众。5. 口吻生花:比喻说话非常文雅动听。6. 谈吐生风:形容说话机智风趣,反应迅速。7. 儒雅风流:既指文雅有风度,也指风雅纯正。8. 五步成诗:形容才思敏捷,能迅速作出诗来。9. 七步成诗:形容才思敏捷,...

作的用法是怎么样的
一般带双音节动词,如“作决定”、“作努力”,也可以说成“作出决定”、“作出努力”;少数情况带双音节名词,如“作出成绩”、“作出结论”等。“作出”与“做出”,可以通用,但用“作出”更合乎书面语的特点和使用习惯。 另外,作单音节动词而不带宾语,一般用“做”。例如:做好、做成、做实(将事情做得扎实、...

"规范写作中,'做出'和'作出'何时应选用?"
总的来说,尽管"做出"和"作出"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互换使用,但遵循规范,"做出"更常用于个人行动,而"作出"则适用于需要明确行动目标或对他人提出要求的情境。理解这些微妙的区别,能使我们的语言表达更为精准。以上就是对"做出"与"作出"区别的简要分析,希望对大家在日常表达中正确运用这两个词有所帮助...

形容 能力的词语
31、各尽所能:尽:用尽;能:才能。各人尽自己的能力去做。32、杀伐决断:伐:讨伐,进攻。泛指处事作出决断的能力。33、德才兼备:德:品德;才:才能;备:具备。既有好的思想品质,又有工作的才干和能力。34、风云际会:风云:比喻难得的机会;际会:遇合。比喻有能力的人遇上好机会。35、...

做出和作出的区别
作出:多用于表示制作、创作某物或提出某种决定、计划等。例如:“他作出了一个计划。”这里强调的是一种设计或决策的过程。2.语境差异:在某些情况下,“做出”和“作出”虽然可以互换使用,但使用恰当的词语可以使表达更加准确。例如,“做出成绩”通常指通过努力取得了某种成果或成就;“作出贡献”则...

做出和作出有什么区别?
(一)“做出”和“作出”,二者在字面上有一字之差。从动词词义方面理解,“做”和“作”都可表示从事某种活动的意思。但“作”常用来表示当作、作为和充当或写作和作品的意思,而“做”还表示制作和制造的意思。(二)“做出”和“作出”针对的行为不同。凡是通过具体行为实现的动作,用“做出”;...

决定一般用于哪些方面
决定,汉语词汇,拼音是jué dìng,是指作出主张;某事物成为另一事物的先决条件;起主导作用。“决定”这个词的用法多种多样,主要涉及决策和选择。“决定”可以用于表示个人或组织在面对选择或问题时,经过思考或讨论后作出某种选择或决策。例如,我决定去看电影,或者公司决定推出新产品。“决定”也可以...

临县15872378691: 怎样才可以使作出的词有押韵
雍征诺德: 词的押韵方式比诗复杂,而且变化很多.大约可分下列十一类. (1)一首一韵:和近体诗的押韵方式相同,一韵到底,这在词中居大多数.如《渔家傲》: “塞下秋来风景...

临县15872378691: 别人说我的词不押韵,像诗歌. 怎样写词才押韵,怎样写词才好,歌词普遍格式是什么? -
雍征诺德: 歌词有间韵,分为两种:1,双句押韵;2,单押单,双押双. 也有句句押韵的.也有变韵的,一段一个韵脚,或者一段几个韵脚.歌词的押韵其实并不严格.具体参照林夕和方文山写的歌词.最重要的是不能因韵而害文.现在有些人写歌词,为了押韵,写的句子往往莫名其妙,那样反倒弄巧成拙了.

临县15872378691: 作词怎么压韵? -
雍征诺德: 你写的是现代歌词的话,实际上押韵就很宽泛了,也不存在有统一的规定.可以严格押韵;也可以部分押韵;也可以存在换韵现象;甚至于还可以不押韵,只要每句末尾字读音略有相似就可以.在这种不存在有统一规定的情况下,就要力求做到...

临县15872378691: 新人真心求教,如何才能押韵 -
雍征诺德: 合辙,押韵,不是一天就会达到的功力,需要慢慢积累. 大体上讲,辙韵有十三道,也就是十三大块板块的字词.每一个板块就是这一辙韵领域的专用字.一般的四句,八句诗词,中途不应该换辙韵,要一辙到底听起来才会舒服.例如“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其中的'难','闲'就是'天仙辙',这个汉语的韵母是an 懂得了这个就可以在汉语拼音里找相关的an的字组最后的字,组上了,就是合辙押韵了没有组上,就不是. 听起来好像一头雾水,但这一个板块的事情弄懂了,一通百通,其他领域只是变词变字的过程了.

临县15872378691: 词的压韵有什么技巧?
雍征诺德: 首先要多看古诗词,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渲染了诗词的意境自然就有灵感了;其次要懂得压韵(字词对仗),古诗词中都是尾字压韵的多.读起来朗朗上口,现在的流行歌曲也是有很多压韵的,目的就是唱起来更顺口些,宋词在当时也是可以以歌曲形式唱出的;其次就是擅用典故,有些诗词几乎每句用典故,有时也不免有卖弄才华之嫌,不过适当运用上去能让你的诗词更丰实有内涵些.要发扬古人的语不惊人死不休的风格,古有贾岛反复"推敲"方得佳句,多多斟酌诗句可磨砺见光.当然有几个志同道合的诗友一起闲谈论句一起吟唱,可能进步会更快些.

临县15872378691: 该怎么写比较押韵 -
雍征诺德: 该怎么写比较押韵 先考虑一下,自己所要写的具体中心点是什么?自己梳理一下,这个题目会遇到什么样的词汇偏多?这种词汇偏多的字尾音就选什么韵辙. 例如想写'抗洪'方面的题材,哪所遇到的词汇,离不开:'洪、峰、众、争、红、'等等,这种情况多半是“宫声辙”,选择'宫声辙'就较为适合写作.

临县15872378691: 写歌词的技巧,教你如何压韵 -
雍征诺德: 其实写歌词不难.很简单.不过写出好的歌词.就需要一些文笔.技巧.来写出好的歌词. _______________1压韵. 压韵是歌词基本需要的技巧.没有压韵的歌词.不是好的歌词.因为中国的汉字.发音.是世界任何一种语言都无法超越的.普通话一共有414的...

临县15872378691: 写歌词时的如何做到押韵
雍征诺德: 押韵啊....那得看你歌的主要情感路线啦`明确下来`把你的情感倾注在文字上`随意点`等有了歌再随你歌的和弦的末音稍加改动就可以啦`不过我认为先有歌再有词好写..通常是对着歌每一小节开头或者最后那个音写的`就象吉他里的扒带一样`或许象钢琴里的主伴奏`中间对不对音都很随意的我觉得甚至有其他更不错的感觉也不一定`R&B那么随意随心就是啦`既节奏.又说唱.

临县15872378691: 如何写歌词 ??什么要求 怎么押韵
雍征诺德: 现在一般都是先谱曲,后写词的. 歌词应该能够表达出真情实意,句末的韵母意志,即可达到押韵. 写歌词之前可以先把要表达的东西像写作一样写在一张纸上,稍作修改和修饰,在进行一定的句式安排,就可以了. P.S:如果你实在写不出来,我可以帮你的,因为我平时也喜欢写这些东西的

临县15872378691: zh怎么使文章变得押韵?
雍征诺德: 押韵是在诗文中,把同韵字放在不同句子的相同位置上,一般把韵放在句尾,所以又叫韵脚. 句子押韵,不仅便於吟诵和记忆,更使作品具有节奏、声调谐和之美. 例子(1):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登鹳雀楼...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