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规范地陈述,表达教学目标

作者&投稿:刀厘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如何避免教学目标陈述上存在的问题~

教学目标陈述模糊不清
目标表述最关键的一点是要具体、明确。样例1中的“欣赏”是描述内部心理过程的词语,“概述”虽然比“理解”更近于外显行为,但仍是笼统的,用这样的动词来陈述教学目标,其难以检测与操作。怎样来陈述目标才可以做到具体与明确呢?
1具体明确的行为动词 行为的表述要说明通过教学后,学生能做什么,一般使用一个动宾结构的短语来表述。如,能操作显微镜;能识别细胞亚显微结构图中的各结构、并说出它们的功能。其中行为动词说明学习的类型,宾语说明学习的内容。
为了便于教学后的评价,行为动词应该避免运用了一些笼统、模糊的术语。如果使用“提高……”、“培养学生……的精神”、“学会……”等行为动词,教学目标就缺乏质和量的具体规定性,评价就无法开展。因此目标所采用的行为动词应该是具体的、明确的、可操作的、可把握的,即应该是可评价的。
样例2中的“引导学生参与科学探究活动”,如果修改为“经历或观察实验的过程,并做好必要的记录”也许更具观测性。同理,“体会到科学探究的乐趣”可以修改为“有兴趣参与课堂探究活动,愿意与同伴合作”。
2规定学生行为产生的条件
条件是指学习者在什么情况下表现行为,在评定学习者的学习结果时,要结合具体的条件。如要求学生操作显微镜,要说明是在教师指导下操作呢,还是独立操作。注意这里的条件是用以评定学习结果的约束条件,说明在何种情况下来评定学习结果。
另外还可以规定符合要求的行为标准,以达到目标的可观测性。标准是指衡量学习结果的行为的最低要求,如,“能在给出的6个分子简式中(教师给的作业练习),准确识别出氨基酸,没有错误”,“没有错误”就是标准。对行为标准给出具体要求,可使教学目标具有可测性。标准的表述一般与“好到哪种程度?”“在多少时间内”等问题有关。
3给出分解的行为样品
老师直接搬来内容标准中的“概述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这样的表述对教学而言,仍然是模糊的,这时给出分解的行为样品,这个目标就变得可操作、可测量了。

了解了如何确定教学目标之后,我们再来谈谈怎样陈述或叙写目标才是规范的。确实,目标陈述的规范至今也没有公认的、统一的标准,但是它必须符合一些要求:第一,目标指向是学生通过学习之后的预期的结果,因此行为主体必须是学生,而不是教师;第二,目标的陈述主要是为了便于后续的评价行为,因此行为动词尽可能要清晰、可把握,而不能含糊其词,否则无法规定教学的正确方向;第三,有时单靠行为动词无法将目标清晰地表达出来,因此需要一些附加的限制条件,如学习情景、工具、时间、空间等的规定;第四,目标指向全体学生而不是个体学生,同时也是为了便于评价,因此目标的表现程度总是最低要求,而不是最高要求,它只是说明目标所指向的这一群学生最起码达到的标准,它不代表所有学生真正获得的真实的教育结果,前者只是后者的一个部分。
具体地说,行为目标陈述的基本要素有四个:行为主体、行为动词、行为条件和表现程度。如“在3分钟内(条件),学生(主体)能算出(行为动词)至少20道题(表现程度)”。然而,并不是所有的目标呈现方式都要包括这四个要素,有时,为了陈述简便,可以省略行为主体或(和)行为条件,但前提是以不会引起误解或多种解释为标准。
第一,行为主体。目标的检验是评价学生的学习结果有没有达到,而不是评价教师有没有完成某一项工作,因此,目标的陈述必须从学生的角度出发,陈述行为结果的典型特征,行为的主体必须是学生,而不能以教师为目标的行为主体。这与原先“教学大纲”的陈述方式是不同的,以往我们习惯采用“使学生……”、“提高学生……”、“培养学生……”等方式都是不符合陈述要求的。尽管有时行为主体“学生”两字没有出现,但也必须是隐含着的。
第二,行为动词。为了便于教学后的评价,行为动词就应该避免运用了一些笼统、模糊的术语。如果使用“提高……”“灵活运用……”“培养学生……的精神、态度”“了解”“掌握”等行为动词,缺乏质和量的具体规定性,评价就无法开展。因此目标所采用的行为动词应该是具体的、明确的、可操作的、可把握的,一句话,应该是可评价的。如小学科学“磁性的强弱”,有位教师一课时的教学目标是这样陈述的:(1)引导学生直接参与科学探究活动,学会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体会到科学探究的乐趣。(2)在探究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3)探究不同大小的磁铁强弱问题。如果作些修改,象如下这样的表述,也许更恰当一些:(1)有兴趣参与课堂探究活动并愿与同伴合作。(2)经历或观察实验的过程,并做好必要的记录。(3)能说出自己的实验假设、验证过程与结果。(4)能判断磁铁大小与磁性强弱的关系。
第三,行为条件。行为条件是指影响学生产生学习结果的特定的限制或范围。如果没有明确的行为条件,学生最终的学习结果往往就难以评价,因此,在描述课程与教学目标时,通常都说明在什么样的条件下达到何等程度的结果。对条件的表述有四种类型:一是关于使用手册与辅助手段,如“可以带计算器”或“允许查词典”;二是提供信息或提示,如“在中国行政区划图中,能……”“根据下列一组图,能写300字的短文”等;三是时间的限制,如“在10分钟内,能……”“通过两课时的学习,能记住……”等;四是完成行为的情景,如“在课堂讨论时,能叙述……要点”。
第四,表现程度。教学目标所指向的表现程度通常是指学生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所产生的行为变化的最低表现水准或学习水平,用以评价学生的学习表现或学习结果所达到的程度。因此除了行为动词上体现程度的差异外,还可以用其他的方式表明所有学生的共同程度,如假设一道题目有五种解题方案,但作为面对全体学生的标准,不能要求所有的学生都能回答五种解题方案,那么就可以这样来陈述,“至少写出三种解题方案”、“80%学生都能答出五种解题方案”等。

陈述教学目标的目的是使教师更好地把握教学目标,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目标,使教学目标能发挥出其应有的功能。很多教师受过去使用的《教学大纲》、《教师教学用书》的影响,以及不清楚教学目标的概念、理论,陈述教学目标时,常带有模糊、笼统、抽象等问题 ,使教学目标形同虚设。要使陈述的教学目标清晰、操作性强,关键要抓住陈述的中心——学习后学生的行为,并选择不同的行为动词进行表述。教学目标的陈述方式是可以选择的,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相应的教学目标内容,选择不同的陈述方式。目前国内外较流行的陈述方法有以下几种:
一、行为目标陈述法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马杰(B.F.Mager)于1962年出版了《准备教学目标》一书,系统论述了用行为术语陈述教学目标的理论和方法。马杰认为行为目标是指用可观察和可测量的行为所陈述的目标,它应该能够说明“学生能做什么以证明他的成绩和教师怎样知道学生能做什么”。他还指出,一个好的行为目标应该包括行为的表述、行为条件的表述、行为标准的表述。据此,教学设计者在确定教学的行为目标时,应该清楚地陈述以下四项内容。
(1)行为主体(A—audience)。指的是学习者,即行为目标描述的是学生的行为,而不是教师的行为。规范的行为目标如“学生建立作品集文件夹,以存放学习过程中的作品及活动记录等”,而:“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则不妥当,这样行为主体变成了教师。在表述教学目标时行为主体通常省略不写。
(2)行为动词(B—behavior)。用来描述学生所形成的可观察、可测量的具体行为,分为模糊的和明确的动词,如“了解”、“熟练”、“热爱”等属于模糊动词,“写出”、“制作”、“讨论”等属于明确的动词,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列出了一些常用的行为动词,可供参考使用。但要指出的是,表述行为目标的行为动词应该是可理解的、可观察的,例如“掌握文件路径的概念”则在教学活动结束后难以评价是否掌握了,若改成“能通过给定文件找到其所在的位置”则便于确认是否达到了目标。
在设计教学目标时,可参考课程标准提供的行为动词进行设计。描述行为的基本方法是使用一个动宾结构的短语,行为动词说明学习的类型,宾语则说明学习的内容。例如:“制作演示文稿:”、“说出计算机的组成”。
(3)行为条件(C—condition)。指影响学生产生学习结果的特定的限制或范围,主要说明学生在哪种情景下完成指定的学习活动。即它说明了在以后评定学生的学习结果时,应该在哪种情况下进行评定。如“在文件夹A中建立TT文件”,“用网络查找我国水资源的使用情况”等。陈述“能够操作计算机”这一教学目标时,就必须指明是“在教师指导下或者说明书指导下操作还是独立操作”这一行为条件。
一般来说,行为产生的条件包括下列因素:①环境因素(空间、光线、温度、气候、室内或室外、安静或噪音等);②人的因素(单独进行、小组集体进行、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等);③设备因素(工具、设备、图纸、说明书、计算器等);④信息因素(资料、教科书、笔记、图表、词典等);⑤时间因素(速度、时间限制等);⑥问题明确性的因素(提供什么刺激来引起行为的产生)。
(4)表现程度(D—degree)。指学生对目标所达到的最低表现水平,用以评价学习表现或学习结果所达到的程度,使得学习目标具有可测定性。标准的表述一般与“好到什么程度?”、“精确度如何?”、“完成性如何?”、“在多少时间内?”、“质量要求如何?”等问题有关。例如达到“80%的正确”、“2分钟完成”等。标准的说明可以是定量的或定性的,也可以同时包含定量和定性。一般行为标准分三类:完成行为的时间限制,如“每分钟输入30个汉字”;准确性,如“操作正确率为95%”;成功特征,如计算结果保留到小数点后四位。
上述学习目标的表述,如果用公式表示则有:行为目标= 教学对象+教学行为+行为条件+表现程度,其中教学对象为学生,表述时常常省略。如“通过学习汉字输入法,每分钟能输入30个汉字。”就是一个行为目标的表述例子。
用行为来描述教学目标,虽然克服了传统教学目标陈述含糊、难以操作和测评的缺点,有利于目标的导向功能、激励功能和检测功能的实现,但由于它只强调学习结果的行为表现,而忽视学习者的认知和情感的变化,有可能使教学活动显得机械、呆板,难以达到真正的教学目的,而且很多心理过程无法行为化。但是如果使用表现学习者内部认知、情感变化的术语来陈述教学目标,又容易产生模糊性。为解决这一矛盾,于是有学者提出了将内部过程和外显行为结合起来描述教学目标的设想。
二、内部与外显行为相结合的目标陈述法
格朗伦德(N.E.Gronlund)于1978年提出了教学目标表述的内外结合观,分两步来陈述,先用描述内部过程的术语来表述一般性学习目标以反映理解、运用、分析、创造、欣赏、尊重等内在的心理变化,然后列举反映这些内在变化的例子以表述具体性目标,使内在心理变化可以观察和测量,一般用于陈述那些难以行为化的情感、能力方面的目标。这样不仅避免了认知目标或情感目标的抽象性和模糊性,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防止了行为目标可能产生的机械性与表面性,所以被许多心理学家和教学设计人员所认同。
三、表现性目标陈述法
该方法是指明确规定学习者应参加的活动及情境, 陈述目标时只描述学习者在活动中应表现出来的行为和态度,但不提出可测量的学习结果。主要用于陈述长期才能实现的情感、能力方面的目标或无须结果化的目标,是对以上两种方法的补充。
综上所述,马杰和格朗伦德分别从行为目标和内部过程与外显行为相结合的目标方面入手,论证了教育目标的陈述方法。在马杰看来,可观察可测量的行为目标应具备三个要素,即说明通过教学后,学生能作什么(或说什么);规定学生的行为产生的条件;规定符合要求的作业的标准。行为目标明确地使老师和学生知道,教学目标指的是什么以及如何观察和测量这种能力,它强调学习之后的行为变化和变化的条件。实际上它的一般模式就是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刺激——反应模式。它要求陈述提供什么条件(刺激)和学生能做什么(反应行为)。只要将刺激和反应规定得具体,则陈述的目标也就具体了。行为目标虽然避免了用传统方法陈述目标的含糊性,但却是只强调了行为结果和注意了内在的心理过程,这将导致教师可能因此只注意学生外在行为变化而忽略了学生内在的心理能力和情感变化。格朗伦德的理论,恰是针对行为目标而提出的一种折衷的陈述目标方法。因为从教育学、心理学角度入手考察,坚持学习认知观的心理学家认为学习的实质则是内在心理变化,那教育的真正目标就不是具体行为的变化,而是内在的能力和情感的变化。于是教师在陈述教学目标时首先应明确陈述如记忆、知觉、理解、创造、欣赏、热爱、尊重等内在的心理变化。而为使这些内在的心理变化变得可以观察和测量,还需要列举出反映这些内在变化的行为样品,这样就避免了严格的行为目标只顾及具体行为变化而忽视内在心理变化的缺点,也克服了用传统方法陈述的教学目标的含糊性。但有时,人的认识和情感变化并不是参加一两次教育活动以后便能立竿见影。作为教师,也很难预期一定教育活动后学生的内在心理过程将出现什么变,这种情况在品德教育方面尤为明显。那么,教师又该如何陈述教学目标,才能克服上面两种方法的不足呢?艾斯纳“表现性目标”理论则弥补了这种不足。表现性目标要求明确规定学生应参加的活动,但不确切规定每个学生应从这些活动中习得什么。这里须着重补充说明,这种表现性目标陈述法,只能作为教学目标具体化的一种可能的补充,教师千万不能依赖,太看中这种目标,否则会导致教师在陈述目标时又回到传统的老路上去的,那将使一切使用新方法的改革徒劳无功,陈述教学目标也将大没有必要了,从而使所谓的“目标教学”徒具形式而已。了解了以上几种陈述教学目标的理论后,我们该如何去应用呢?究竟什么样的方式才能使陈述的教学目标更为合理、具体、可行呢?正如皮连生先生所谈到的,陈述得好的教学目标必须符合下列条件:“第一,教学目标陈述的是学生的学习结果(包括言语信息、智慧能力、认知策略、动作技能和情感态度),教学目标不应该陈述教师做什么。第二,教学目标的陈述应力求明确、具体、可以观察和测量,尽量避免用含糊和不切实际的语言陈述目标。第三,教学目标的陈述反映学习结果的层次性、认知领域的教学目标一般应反映记忆、理解与运用(包括简单应用与综合运用)。

行为目标陈述法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马杰(B.F.Mager)于1962年出版了《准备教学目标》一书,系统论述了用行为术语陈述教学目标的理论和方法。马杰认为行为目标是指用可观察和可测量的行为所陈述的目标,它应该能够说明“学生能做什么以证明他的成绩和教师怎样知道学生能做什么”。

他还指出,一个好的行为目标应该包括行为的表述、行为条件的表述、行为标准的表述。据此,教学设计者在确定教学的行为目标时,应该清楚地陈述以下四项内容。

(1)行为主体(A—audience)。指的是学习者,即行为目标描述的是学生的行为,而不是教师的行为。规范的行为目标如“学生建立作品集文件夹,以存放学习过程中的作品及活动记录等”,而:“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则不妥当,这样行为主体变成了教师。在表述教学目标时行为主体通常省略不写。

(2)行为动词(B—behavior)。用来描述学生所形成的可观察、可测量的具体行为,分为模糊的和明确的动词,如“了解”、“熟练”、“热爱”等属于模糊动词,“写出”、“制作”、“讨论”等属于明确的动词,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列出了一些常用的行为动词,可供参考使用。但要指出的是,表述行为目标的行为动词应该是可理解的、可观察的,例如“掌握文件路径的概念”则在教学活动结束后难以评价是否掌握了,若改成“能通过给定文件找到其所在的位置”则便于确认是否达到了目标。

在设计教学目标时,可参考课程标准提供的行为动词进行设计。描述行为的基本方法是使用一个动宾结构的短语,行为动词说明学习的类型,宾语则说明学习的内容。例如:“制作演示文稿:”、“说出计算机的组成”。




公文写作的表达要求
3、正文结构:正文要有明确的结构,通常包括开头、主体和结尾三部分,每一部分都要有清晰的层次和过渡。4、语言严谨:使用规范的书面语,避免口语化、俚语或生僻词汇,确保语言的准确性和专业性。5、内容准确:公文内容要真实可靠,数据准确,不得有虚假信息或误导性陈述。6、逻辑清晰:表达时要条理清楚...

职场上,如何提高自己的沟通交流能力?
3. 简洁明了:在表达自己的观点时,要避免过多的废话和细节,简洁明了地表达自己的核心观点。三、提高书面表达能力 除了口头表达能力,书面表达能力也是职场中必备的技能。提高书面表达能力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语言规范:书面表达需要遵循一定的语言规范,包括正确的语法、拼写和标点等,这可以提高文章的...

考研个人陈述怎么写5000字
3.缺乏可行性。考生在阐述自己的职业规划时,应该考虑到自己的实际情况和能力,避免过于理想化和不切实际的想法。四、结语 考研个人陈述是考生向招生单位展示自己学术背景、科研能力、职业规划等方面的一份自我介绍,写好个人陈述对于考生来说至关重要。考生应该注重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规范性,尽量详细地介绍...

硕士论文答辩导师评语
6、该学员能在规定时间内熟练、扼要地陈述论文的主要内容,回答问题时反映敏捷,思路清晰,表达准确。答辩小组经过充分讨论,根据该生论文质量和答辩中的表现,同意评定论文为优秀。 7、该生能在规定时间内比较流利、清晰地阐述论文的主要内容,能恰当回答与论文有关的问题。答辩小组经过充分讨论,根据该生论文质量和答辩中的...

带有规范性含义的陈述句适用于
规范陈述段是功能段类别之一。以最规范段落形式,“主句+述句”前后展开的单义段。它具有明确的单义性和首句揭示段旨的陈述方式等特征。主句在段首,概括并提示全段的中心意义或陈述范围;述句承续主句之后,一般是一组句子,陈述主句所限定的语义,并通过对主句的展开而消除信息的不确定性,传达出系统...

诉状的写作要求有哪些?
其次,规范性要求诉状的格式和语言应符合法律文书的标准。诉状应按照法院规定的格式进行排版,使用专业术语,并避免使用过于口语化或情绪化的表达。规范性还包括对事实的客观陈述,不夸大、不歪曲,确保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再者,逻辑性在诉状写作中至关重要。诉状应按照时间顺序或重要性顺序,有条理地...

毕业答辩评语大全
建议把图像的打开功能用适当的文字表达出来,继续完善使论文格式规范化。 13、该论文选题合理,为___ 提供理论支持,研究意义重大。 14、该生流利地陈述了写作该论文的目的、理论与实践意义,古玩网站设计过程很规范,但实体和概念之间联系少,整个设计应该尽量符合计算机方面的要求。 15、该论文反映出了作者在本门学科方面...

论文答辩常见评语
15、答辩过程中该生能在规定时间内熟练、扼要地陈述论文的主要内容,条理清晰,回答问题时反映敏捷,思路清晰,表达准确。经答辩委员会全体投票一致同意通过答辩,并建议成绩为:优秀。 16、该同学按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独立完成了全部工作量;能独立查阅相关中英文文献,具备有一定的阅读外文资料的能力,并能从中获取各种信息...

研究目标的陈述需要把握哪些要点
研究目标的陈述需要把握以下几个要点:1,明确具体:研究目标应该明确具体,能够清晰地表达出研究的核心内容和目的。2,针对性强:研究目标应该针对研究领域中的具体问题或需求,具有明确的针对性。3,可衡量性:研究目标应该具有可衡量性,可以通过一定的指标或标准来评估研究的进展和成果。4,可达成性:...

归纳中心论点需要注意什么
归纳中心论点需要注意什么如下:1.准确性:要仔细阅读文本,准确把握作者的意图和观点。不要过早地给出结论,也不要偏离主题。2.全面性:要全面考虑文本中的所有信息,包括事实、证据、作者的观点和态度等。不要遗漏任何重要的细节。3.明确性:中心论点应该是一个明确、简洁的陈述句,能够清晰地表达出...

靖边县17816841576: 如何规范地陈述,表达教学目标 -
苍梧旺博德: 陈述教学目标的目的是使教师更好地把握教学目标,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目标,使教学目标能发挥出其应有的功能.很多教师受过去使用的《教学大纲》、《教师教学用书》的影响,以及不清楚...

靖边县17816841576: 教学目标陈述的注意事项是什么? -
苍梧旺博德:[答案] 教学目标陈述是学生的学习成果,通过教师教学生在学习后达到什么目标.不是教师做什么,而是通过教学学生会做什么;语言力求明确具体,并且可以观察和测量.所谓测量,可以是出题,看正确度;反映学习结果的层次性;根据不同的教学种类,...

靖边县17816841576: 如何表述教学目标 -
苍梧旺博德: 本人认为,好的教学目标具有教学的指导性和操作性,具有“明确、具体、可测”的特点,其表述中要含有“行为、条件、标准”这三个要素,并且是以陈述句表述.目标三要素与陈述句结构关系如下:目标三要素行为主体条件、标准行为陈述...

靖边县17816841576: 结合实例说明如何陈述教学目标并进行任务分析. -
苍梧旺博德:[答案] 第一,语文教学目标应该分类分层表述. 确立语文教学目标的基础是一篇篇课文,每一篇课文都是一个独立的复合系统.在这个系统里面包含着多种层次和多个要素,其间的关系纵横交错,形成了一个立体网络:从语文素养方面来...

靖边县17816841576: 具体的教学目标陈述必须符合什么要求? -
苍梧旺博德:[答案] 从新课程标准的条件理念出发,具体的教学目标陈述必须符合以下两个要求:一是行为主体应当是学生,而不是教师;二是陈述语言应尽可能是可理解的.这里介绍国家课程标准中的学习水平以及教学目标.

靖边县17816841576: 怎么让教学目标的制定语言规范准确 -
苍梧旺博德: 一、 从学生的角度进行描述,指示要明确. “教学目标”陈述的是学生学习中的变化结果,而不是教师的行为.我们在设置教学目标时,尽量少用“指导”、“培养”、“教育”等词来陈述.这些词语都表示教师的行为,而不是学生学习的行...

靖边县17816841576: 如何避免教学目标陈述上存在的问题 -
苍梧旺博德: 【避免教学目标陈述上存在的问题】教学目标陈述的规范至今也没有公认的、统一的标准,但是它必须符合一些要求: 1、目标指向是学生通过学习之后的预期的结果,因此行为主体必须是学生,而不是教师; 2、目标的陈述主要是为了便于后...

靖边县17816841576: 《小学教育心理学》教学目标陈述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
苍梧旺博德: 教师在描述课堂教学目标时经常使用“激发爱国主义情感”“通过本课学习,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培养学生的审美观”等“放之四海皆准”的表述,看上去绝对正确,但实际毫无作用,人们戏称为“正确的废话”

靖边县17816841576: 如何写目标 -
苍梧旺博德: 1.具体是什么样的事情,在多长时间内达到什么样的效果.2.要有定向和定性衡量标准,来测量进度和最终衡量目的.3.目标必须结合实际,通过努力可以实现的.4.目标是有限的,要明确目标时间和达到的成果.

靖边县17816841576: 在新教材下教师怎么设计教学目标 -
苍梧旺博德: 教学目标是整个教学设计中最重要的部分.教学目标设计的前提是教学目标明确化,这是陈述教学目标的基本要求,需要做到:第一,教学目标要用可观察的行为来陈述,使教学目标具有可操作性;第二,教学目标的表述瑶反映学生行为的变化,陈述学生的学习结果.据这两点,介绍两个具体方法:1,行为目标陈述法;2,心理与行为相结合的目标陈述法.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