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初一到十五都有哪些不同的习俗?

作者&投稿:淡舒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大年初一到十五有哪些风俗习惯~

年初一:拜年贺新岁

农历正月初一风俗是称为“元日”,大年三十晚十二点到初一零时拜祭祖宗、大神等到庙宇烧头注香。当晚大家起床炸煎堆、油角、杀鸡焚烧香竹、放炮竹俗称“抢春”零时零分抢烧第一注香,祈求来年更顺利。初一零晨起这天晚上长辈为“贺新岁”还要将须要为晚辈准备好压岁钱“利事”了,表示祝福和好运带给晚辈。初一早上一家老少都要吃斋菜,风俗称;年初一吃斋,胜过吃一年。吃过斋菜后晚辈要去向家族长辈“拜年”讲些祝福语及恭贺来年好意头的说话,将会收到长辈的“利事”,那天是“拜年”的**晚辈都希望自己最早向长辈“拜年”得到包大“利事”。
年初二:开年回娘家

初二一早,家中妇女就要准备“开年”饭了,在广东的风俗中吃“开年”是新年伊始最隆重关建的一餐,开年饭的菜式要有含意。如;发财好事就手(炆猪手、发菜、蚝豉)、红运当头(烧猪肉)、一帆风顺(鲮鱼等鱼类)、好事生财(蚝油生菜)等如意菜式名。
正月初二又俗称“姑爷节”这一天外嫁女与携夫带子女回娘家,姑爷回外家一般带水果、年糕、冬菇、腊味等年货。广东有些农村的风俗正月初二有“放生”的习俗,买活的鲤鱼、鲮鱼、麻雀等拜神后鱼放到河里麻雀到山林中放生。
年初三:赤口日忌串门

风俗这日称为“穷鬼日”,初三一早家家户户都会“扫穷鬼”,将初一至初二囤积了两天的垃圾扫出,意味着扫走污秽晦气和穷根的民间习俗。所以这一天不外出串门拜年,就是怕被人当“穷鬼”一样扫走。同时这一天人们都不会外出拜年串门,这天又是“赤狗日”俗称为“赤口”。民间流传赤狗是口怒之神,外出遇到就会容易引起与人有口角之争执,故家中有长辈的对这日会很在意,自己足不出户同时不让晚辈外出拜年串门,留在家中免遇上口舌之争的凶煞。
年初四:开门接财神

传说农历正月初四是“财神生日”,所以需提前一天准备好三牲、水果、糖果、茶等,拜祭意在“迎接财神”,同时各家都会置办酒席祝贺“财神生日”的到来,这风俗是民间正月最重要的拜神活动了。接神拜祭一般在下午太阳开始下山至晚上举行的民间俗语;“送神早接神迟”。
年初五:赶五穷

正月初五俗称破五,要“赶五穷”,包括“智穷、学穷、文穷、命穷、交穷”。人们黎明即起,放鞭炮,打扫卫生。鞭炮从里往外放,边放边往门外走。说是将一切不吉利的东西都轰将出去。
年初六:开张大吉

年初六,商店酒楼才正式开张营业,而且要大放鞭炮,不亚于除夕的境况。传说这一天最受欢迎的是当年满12岁的男孩,因为12是6的二倍,这叫六六大顺。这一天,每家每户要把节日积存的垃圾扔出去,这叫送穷鬼。
年初七:人日煲粥吃粉、面

初七民间风俗是“人日”,意为“人人生日”这一天每家都会用七种豆类煲粥炒粉、炒面庆祝“人人生日”,在旧时民间乡村中会举行小型庙会。
年初八:串门不回家

旧时在民间流传着“初七七不去,初八八不归”的习俗。(因何那天不回家,我无法找到资料)
年初九:三牲水果拜玉帝

这天是传统习俗的“九皇诞”以三牲、水果拜祭“玉皇大帝”。希望来年风调雨顺有好收成,同时拜过“九皇诞”保佑家人健康长寿之意。
年初十、十一:开春旺地好收成

年十二:祖宗堂前点新灯

在旧时农业社会很注重生男孩继承家中香火,每当同姓村落都没有宗堂,是本姓初生的男孩都可在这天到来点新灯加添族簿,到正月十五这天村中初生男孩所点的灯在祖宗堂前张灯结彩。
年十三、十四:旺禽舍

这两天是增添家中三牲家禽的时间。(这对于城市居住的就不可能了)
年十五:游庙会看花灯

正月十五就是“元宵节”了,它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大地回春的夜晚,又称为“上元节”。元宵燃灯的风俗起自汉朝,这一天少不了还要吃元宵、汤圆。在这天俊男美女相约看花灯,正是相亲好机会。
参考资料:
过年风俗习俗详解

大年初一:不能动用扫帚,否则会扫走运气、破财。假使非要扫地不可,须从外头扫到里边。到今天许多地方还保存着一习俗,除夕前扫除干净,年初一不出扫帚,不倒垃圾,备一大桶盛废水,当日不外泼。新年里也不可以打碎家具,打碎了是破产的预兆,得赶快说声“岁(碎)岁平安”或“落地开花,富贵荣华”。
春节俗称“过年”,原名“元旦”,隋代杜台卿在《五烛宝典》中说:“正月为端月,其一日为元日,亦云正朝,亦云元朔。”“元”的本意为“头”,后引申为“开始”,因为这一天是一年的头一天,春季的头一天,正月的头一天,所以称为“三元”;因为这一天还是岁之朝,月之朝,日之朝,所以又称“三朝”;又因为它是第一个朔日,所以又称“元朔”。正月初一还有上日、正朝、三朔、三始等别称,意即正月初一是年、月、日三者的开始。正月初一讲究的是开门炮仗:春节早晨,开门大吉,先放爆竹,叫做“开门炮仗”。爆竹声后,碎红满地,灿若云锦,称为“满堂红”。这时满街瑞气,喜气洋洋。拜年,大年初一第一天,到亲朋好友家拜年或是打电话问候是必不可少的,说声“过年好”,祝福每个人全年都是大吉大利。俗传正月初一为扫帚生日,这一天不能动用扫帚,否则会扫走运气、破财,而把“扫帚星”引来,招致霉运。假使非要扫地不可,须从外头扫到里边。这一天也不能往外泼水倒垃圾,怕因此破财。今天许多地方还保存着一习俗,大年夜扫除干净,年初一不出扫帚,不倒垃圾,备一大桶,以盛废水,当日不外泼。


大年初二:出嫁的女儿回娘家,要夫婿同行,所以俗称“迎婿日”。这一天,回娘家的女儿必须携带一些礼品和红包,分给娘家的小孩,并且在娘家吃午饭,但必须在晚饭前赶回婆家。在过去,一家人也会选择这一天拍张全家福。大年初二,出嫁的女儿会带着丈夫及儿女回娘家拜年。这一天,回娘家的女儿必须携带一些礼品和红包,分给娘家的小孩,并且在娘家吃饭住下,俗称“住娘家”;北方在正月初二祭财神,这天无论是商贸店铺,还是普通家庭,都要举行祭财神活动。各家把除夕夜接来的财神祭祀一番。实际上是把买来的粗糙印刷品焚化了事。这天中午要吃馄饨,俗称“元宝汤”。祭祀的供品用鱼和羊肉。老北京的大商号,这天均大举祭祀活动,祭品要用“五大供”,即整猪、整羊、整鸡、整鸭、红色活鲤鱼等,祈望今年要发大财。


大年初三:又称赤狗日,与“赤口”同音,通常不会外出拜年,传说这天容易与人发生口角争执。不过这个习俗早已过时,因为现在人们难得春节团聚,对此已经淡化许多。民间风俗这日称为“穷鬼日”,初三一早家家户户都会“扫穷鬼”,将初一至初二囤积了两天的垃圾扫出,意味着扫走污秽晦气和穷根的民间习俗。所以这一天不外出串门拜年,就是怕被人当“穷鬼”一样扫走。这一天又称“赤口日”忌串门,人们都不会外出拜年串门,外出遇到就会容易引起与人有口角之争执,故家中有长辈的对这日会很在意,自己足不出户同时不让晚辈外出拜年串门,留在家中免遇上口舌之争的凶煞。


大年初四:是祭财神的日子,过去,老板想将某人“炒鱿鱼”,这天就不请他来拜神,对方也就心知肚明,自个收拾走人。还有传说说,灶王爷这天要来查户口,因此也不宜远出。民间传说农历正月初五是“财神生日”,所以需提前一天准备好三牲、水果、糖果、茶等,拜祭意在“迎接财神”,同时各家都会置办酒席祝贺“财神生日”的到来,这风俗是民间正月最重要的拜神活动了。接神拜祭一般在下午太阳开始下山至晚上举行的民间俗语;“送神早接神迟”。同时这日可拜谢“灶君”,听说民间风俗对“灶君”是奖罚分明的神之一,如旧年家中不如意可用“一碗清水三支香”拜祭“灶君”,如旧年家中顺景发有小财可用“三牲水果茶酒”拜谢“灶君”,希望今年胜旧年。


大年初五:俗称破五,要“赶五穷”,包括“智穷、学穷、文穷、命穷、交穷”。人们黎明即起,放鞭炮,打扫卫生。鞭炮从里往外放,边放边往门外走。说是将一切不吉利的东西都轰将出去。这天,民间通行的食俗是吃饺子,俗称“捏小人嘴”,天津人破五这一天,家家户户都吃饺子,而且菜板要剁得叮咚响,让四邻听见,以示正在剁“小人”。正月初五俗称破五。民俗一说破五前诸多禁忌过此日皆可破。按照旧的习惯要吃“水饺”五日,如今有的人家只吃三、二天,有的隔一天一吃,然而没有不吃的。从王公大宅到街巷小户都如是,就连待客也如此。妇女们也不再忌门,开始互相走访拜年、道贺。新嫁女子在这一天归宁。还有一说是破五这一天不宜做事,否则本年内遇事破败。破五习俗除了以上禁忌外,主要是送穷,迎财神,开市贸易。


大年初六:商店酒楼才正式开张营业,而且要大放鞭炮,不亚于除夕的境况。传说这一天最受欢迎的是当年满12岁的男孩,因为12是6的二倍,这叫六六大顺。这一天,每家每户要把节日积存的垃圾扔出去,这叫送穷鬼。正月初六是马日,古称挹肥:下田备春耕,穷气送出门。人们在这一天才真正开始耕作或做生意。而自进入正月以来,一直到初五皆不能打扫,厕所中的粪便累积,于是这一天做一大扫除,并祭拜厕所神明,将平日污秽的厕所清扫干净。所以称为“挹肥”(但现今之人家多使用新式的卫浴设备,故已无此俗)。

农历大年初七:是人日,即人的生日。根据《占书》记载,由初一开始,上天创造万物的次序是“一鸡二狗、三猪四羊、五牛六马、七人八谷”,所以初七就是人日。这天,香港市民喜欢吃及第粥,所谓及第,是希望科考状元高中。人日要尊敬每一个人,连官府也不能在这一天处决罪犯,家长也不能在这一天教训孩子。

大年初七民间风俗是“人日”,意为“人人生日”。传说女蜗初创世,在造出了鸡狗猪牛马等动物后,于第七天造出了人,万物发芽也在这一天。所以这一天是人类的生日。人们的习俗有摊煎饼:民间此日要吃春饼卷“盒子菜”(熟肉食品),并在庭院摊煎饼,“熏天”。 吃七宝羹:用七种菜做成的羹,在人日的时候食用,以此来取吉兆,并说此物可以除去邪气、医治百病。各地物产不同,所用果菜不同,取意也有差别。另外还有吃面祈寿、让小孩子晒出汗、用彩缕金帛剪刻人物贴在屏风上等风俗,不同地域风俗习惯也略有不同。


大年初八:旧时在民间流传着“初七七不去,初八八不归”的习俗。民间以正月初八为众星下界之日,制小灯燃而祭之,称为顺星,也称“祭星”、“接星”。又传说初八是谷子的生日。这天天气晴朗,则主这一天稻谷丰收,天阴则年歉。正月初八是“蚕过年”的日子。民间习俗从正月初一到初八分别为一鸡、二犬、三猪、四羊、五牛、六马、七人、八蚕等人和动物的“年”,这些都和农事有关,人们希望六畜兴旺,人丁平安,蚕事顺遂。同时,在民间还有一个传统禁忌,正月初八蚕过年时妇女不能用针线。据说,如果这天用了针线,眼睛就会瞎。


大年初九:民间习俗是玉皇大帝的诞辰,要举行盛大的祭天活动。台湾新竹不少信众要到主祀玉皇大帝、拥有二百多年历史的天公坛,向天公祝寿,并且祈求新的一年风调雨顺、平安健康。在道教传说里,正月初九是玉皇大帝的生日,即所谓的“玉皇诞”、“天公生”,亦称“天日”。这一天里道观要举行盛大的祝寿仪式,诵经礼拜。家家户户于此日都要望空叩拜,举行最隆重的祭仪。以三牲、水果拜祭“玉皇大帝”。希望来年风调雨顺有好收成,同时拜过“九皇诞”保佑家人健康长寿之意。此日待人处事皆讲求和气,不可冒犯天神。


大年初十:传说这是石头的生日,“石不动”:这一天凡磨、碾等石制工具都不能动,甚至设祭享祀石头,恐伤庄稼。也称“石不动”“十不动”。有的地方家家向石头焚香致敬。午餐必食馍饼,认为吃饼一年之内便会财运亨通。还有抬石头神之举。初九夜,人们将一瓦罐冻结在一块平滑的大石头上,初十日早晨,以绳系罐鼻,由十个小伙子轮流抬着瓦罐走。石头不落地则预示当年丰收。另还有一风俗,贺老鼠嫁女,也称“老鼠娶亲”。 初十日将面饼置墙根,名曰“贺老鼠嫁女”许多地方要在屋隅、墙角及水瓮里点灯、焚香、敬纸,对老鼠娶亲志贺。晚上却忌点灯,忌说话,以免惊扰了娶亲事宜,惹下鼠神,一年为患。还有一些地方初十这一天忌针,说是在这一天如果动了针线活要心疼,因为十指连心。


大年正月十一:是“子婿日”,是岳父宴请女婿的日子。初九庆祝“天公生日”剩下的食物,除了在初十吃了一天外,还剩下很多,所以娘家不必再破费,就利用这些剩下的美食招待女婿及女儿,民歌称为“十一请子婿”。开春旺地好收成。俗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这一天农家人会到田地里耕种,希望来年收获粮满仓。


正月十二:过了正月十一,人们开始准备庆祝元宵佳节,从正月十二开始选购灯笼,搭盖灯棚。童谣是这么唱的:“十一嚷喳喳,十二搭灯棚,十三人开灯,十四灯正明,十五行月半,十六人完灯。”这一天,祖宗堂前点新灯。在旧时农业社会很注重生男孩继承家中香火,每当同姓村落里如果没有宗堂,那么是本姓初生的男孩都可在这天到来点新灯加添族簿,这天村中初生男孩所点的灯在祖宗堂前张灯结彩,以示香火旺。

正月十三、十四:正月十三、十四旺禽舍,这两天是增添家中三牲家禽的时间。 ?

正月十五:就是“元宵节”了,它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大地回春的夜晚,正月十五闹花灯、扭秧歌、舞狮子、看烟火、赶庙会是民间普遍的习俗。这一天也被称作“元宵节”,元宵燃灯的风俗起自汉朝,这一天少不了还要吃元宵、汤圆。元宵节是我国主要的传统节日,也叫元夕、元夜,又称上元节,因为这是新年第一个月圆夜。因历代这一节日有观灯习俗,故又称灯节。
正月十五吃元宵,“元宵”作为食品,在我国也由来已久。宋代,民间即流行一种元宵节吃的新奇食品。这种食品,最早叫“浮元子”后称“元宵”,生意人还美其名曰“元宝” 。元宵即“汤圆”,以白糖、玫瑰、芝麻、豆沙、黄桂、核桃仁、果仁、枣泥等为馅,用糯米粉包成圆形,可荤可素,风味各异。可汤煮、油炸、蒸食,有团圆美满之意。陕西的汤圆不是包的,而是在糯米粉中“滚”成的,或煮或油炸,热热火火,团团圆圆。“猜灯谜”,又叫“打灯谜”,是从古代就开始流传的元宵节特色活动。每逢农历正月十五,各家各户都要挂起彩灯,燃放焰火,后来有好事者把谜语写在纸条上,贴在五光十色的彩灯上供人猜。因为谜语能启迪智慧又迎合节日气氛,所以响应的人众多,而后猜谜逐渐成为元宵节不可缺少的节目。“舞龙灯”传说唐代有一年大旱,龙王错行云雨,淹死了长安不少百姓,玉帝降旨命魏征监斩龙王,后龙王阴魄不散,夜夜扰闹皇宫,吓坏了唐王李世民,于是向群臣问计,众臣认为应超度龙王,于是民间乃有元宵节耍龙灯之习。龙灯一般由竹木、彩纸、布等扎成,节数为单数,长达数丈,节内能燃烛的称“龙灯”,不能燃烛的称“布龙”,舞龙时,领舞者手持龙头,数十人举起紧连龙身的木棍,随于其后,整条龙在乐声中沿着规定的路线和队列奔跑。龙就象活了一样,民间以此习俗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孩儿灯”简称“送灯”,也称“送花灯”等,即在元宵节前,娘家送花灯给新嫁女儿家,或一般亲友送给新婚不育之家,以求添丁吉兆,因为“灯”与“丁”谐音,这一习俗许多地方都有。

正月初一不能动用扫帚,否则会扫走运气、破财。假使非要扫地不可,须从外头扫到里边。到今天许多地方还保存着一习俗,除夕前扫除干净,年初一不出扫帚,不倒垃圾,备一大桶盛废水,当日不外泼。新年里也不可以打碎家具,打碎了是破产的预兆,得赶快说声“岁(碎)岁平安”或“落地开花,富贵荣华”。
  大年初二,出嫁的女儿回娘家,要夫婿同行,所以俗称“迎婿日”。这一天,回娘家的女儿必须携带一些礼品和红包,分给娘家的小孩,并且在娘家吃午饭,但必须在晚饭前赶回婆家。在过去,一家人也会选择这一天拍张全家福。
大年初三又称赤狗日,与“赤口”同音,通常不会外出拜年,传说这天容易与人发生口角争执。不过这个习俗早已过时,因为现在人们难得春节团聚,对此已经淡化许多。
大年初四是祭财神的日子,过去,老板想将某人“炒鱿鱼”,这天就不请他来拜神,对方也就心知肚明,自个收拾走人。还有传说说,灶王爷这天要来查户口,因此也不宜远出。
正月初五俗称破五,要“赶五穷”,包括“智穷、学穷、文穷、命穷、交穷”。人们黎明即起,放鞭炮,打扫卫生。鞭炮从里往外放,边放边往门外走。说是将一切不吉利的东西都轰将出去。这天,民间通行的食俗是吃饺子,俗称“捏小人嘴”,天津人破五这一天,家家户户都吃饺子,而且菜板要剁得叮咚响,让四邻听见,以示正在剁“小人”。
  年初六,商店酒楼才正式开张营业,而且要大放鞭炮,不亚于除夕的境况。传说这一天最受欢迎的是当年满12岁的男孩,因为12是6的二倍,这叫六六大顺。这一天,每家每户要把节日积存的垃圾扔出去,这叫送穷鬼。

初七是人日,即人的生日。根据《占书》记载,由初一开始,上天创造万物的次序是“一鸡二狗、三猪四羊、五牛六马、七人八谷”,所以初七就是人日。这天,香港市民喜欢吃及第粥,所谓及第,是希望科考状元高中。人日要尊敬每一个人,连官府也不能在这一天处决罪犯,家长也不能在这一天教训孩子。
 初八是谷日,传说是谷子的生日,也叫顺星节,传说是诸星下界的日子,天空星斗出得最全。如果这天天气晴朗,则预示这一年稻谷丰收,天阴则年歉。
农历大年初九,民间习俗是玉皇大帝的诞辰,要举行盛大的祭天活动。台湾新竹不少信众要到主祀玉皇大帝、拥有二百多年历史的天公坛,向天公祝寿,并且祈求新的一年风调雨顺、平安健康。
初十是石头的生日,这一天凡磨、碾等石制工具都不能动,甚至要祭祀石头。在山东郓城等地有抬石头神的说法。初九夜,人们将一瓦罐冻结在一块平滑的大石头上,初十早晨,用绳系住瓦罐的鼻子,由十个小伙子轮流抬着走,石头不落地则预示当年丰收。
正月十一是“子婿日”,是岳父宴请女婿的日子。初九庆祝“天公生日”剩下的食物,除了在初十吃了一天外,还剩下很多,所以娘家不必再破费,就利用这些剩下的美食招待女婿及女儿,民歌称为“十一请子婿”。
  过了正月十一,人们开始准备庆祝元宵佳节,从正月十二开始选购灯笼,搭盖灯棚。童谣是这么唱的:“十一嚷喳喳,十二搭灯棚,十三人开灯,十四灯正明,十五行月半,十六人完灯。” 正月十五就是“元宵节”了,它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大地回春的夜晚,又称为“上元节”。元宵燃灯的风俗起自汉朝,这一天少不了还要吃元宵、汤圆。正月十六夜则是小孩的节日,所有的小孩拿出自己的灯笼对着别人的重重一撞,然后笑哈哈的看着别人的灯笼着火,这个叫做“碰灯”。讲究的是今年的灯笼不能留到明年,必须以“碰灯”的方式销毁。
以上内容由极品中国网提供。

正月初一

春节俗称“过年”,原名“元旦”,隋代杜台卿在《五烛宝典》中说:“正月为端月,其一日为元日,亦云正朝,亦云元朔。”“元”的本意为“头”,后引申为“开始”,因为这一天是一年的头一天,春季的头一天,正月的头一天,所以称为“三元”;因为这一天还是岁之朝,月之朝,日之朝,所以又称“三朝”;又因为它是第一个朔日,所以又称“元朔”。正月初一还有上日、正朝、三朔、三始等别称,意即正月初一是年、月、日三者的开始。正月初一讲究的是开门炮仗:春节早晨,开门大吉,先放爆竹,叫做“开门炮仗”。爆竹声后,碎红满地,灿若云锦,称为“满堂红”。这时满街瑞气,喜气洋洋。拜年,大年初一第一天,到亲朋好友家拜年或是打电话问候是必不可少的,说声“过年好”,祝福每个人全年都是大吉大利。俗传正月初一为扫帚生日,这一天不能动用扫帚,否则会扫走运气、破财,而把“扫帚星”引来,招致霉运。假使非要扫地不可,须从外头扫到里边。这一天也不能往外泼水倒垃圾,怕因此破财。今天许多地方还保存着一习俗,大年夜扫除干净,年初一不出扫帚,不倒垃圾,备一大桶,以盛废水,当日不外泼。 �8�4

正月初二

大年初二,出嫁的女儿会带着丈夫及儿女回娘家拜年。这一天,回娘家的女儿必须携带一些礼品和红包,分给娘家的小孩,并且在娘家吃饭住下,俗称“住娘家”;北方在正月初二祭财神,这天无论是商贸店铺,还是普通家庭,都要举行祭财神活动。各家把除夕夜接来的财神祭祀一番。实际上是把买来的粗糙印刷品焚化了事。这天中午要吃馄饨,俗称“元宝汤”。祭祀的供品用鱼和羊肉。老北京的大商号,这天均大举祭祀活动,祭品要用“五大供”,即整猪、整羊、整鸡、整鸭、红色活鲤鱼等,祈望今年要发大财。 �8�4

正月初三

民间风俗这日称为“穷鬼日”,初三一早家家户户都会“扫穷鬼”,将初一至初二囤积了两天的垃圾扫出,意味着扫走污秽晦气和穷根的民间习俗。所以这一天不外出串门拜年,就是怕被人当“穷鬼”一样扫走。这一天又称“赤口日”忌串门,人们都不会外出拜年串门,外出遇到就会容易引起与人有口角之争执,故家中有长辈的对这日会很在意,自己足不出户同时不让晚辈外出拜年串门,留在家中免遇上口舌之争的凶煞。 �8�4


我国总共有那些民俗节日?哪些节气有特别的饮食习惯
春节从初一到十五,各地还举行各种庙会、社火、乡戏等活动,是传统节日中最为热闹和奢侈的节日。 元宵节: 农历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又称元夕节、上元节、灯节。节日里有吃元宵、观花灯、耍社火、猜灯谜等习俗 。除吃元宵外,各地还有许多不同的饮食习俗。陕西人吃"元宵茶",即在面汤里放进各种蔬菜和水果做成;河南洛阳...

中国初一到十五都有哪些不同的习俗?
农历大年初九,民间习俗是玉皇大帝的诞辰,要举行盛大的祭天活动。台湾新竹不少信众要到主祀玉皇大帝、拥有二百多年历史的天公坛,向天公祝寿,并且祈求新的一年风调雨顺、平安健康。初十是石头的生日,这一天凡磨、碾等石制工具都不能动,甚至要祭祀石头。在山东郓城等地有抬石头神的说法。初九夜,...

中国有哪些节日的风俗
春节是我国最盛大、最热闹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俗称“过年”.按照我国农历,正月初一是“岁之元,月之元,时之元”,是一年的开始.传统的庆祝活动则从除夕一直持续到正月十五元宵节.每到除夕,家家户户阖家欢聚,一起吃年夜饭,称“团年”.然后一起守岁,叙旧话新,互相祝贺鼓励.当新年来临时,爆竹烟花将...

关于中国过年的习俗初一到十五都吃什么啊?
详情请查看视频回答

中国传统节假日有哪些,中元节算吗?
◆过年的传说 春节--正月初一至十五 相传:中国古时侯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头长尖角凶猛异常“年”兽长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爬上岸来吞食牲畜伤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村村寨寨的人们扶老携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的伤害。今年的除夕乡亲们都忙着收拾东西逃往深山,这时候村东头来了一个白发老人,对一户老婆婆说只要...

中国人过年的习俗(初一到十五全部的!)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582 采纳率:0% 帮助的人:420万 我也去答题访问个人页 关注 展开全部 春节一般指除夕和正月初一。但在民间,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在春节期间,我国的汉族和很多少数民族都要举行各种活动...

元旦与春节有什么区别,元旦与春节的传统习俗
元旦和春节日期不一样,元旦是公历一月一日,春节是农历初一到十五。元旦放假时间3天,春节放假7天。元旦从尧舜时期延续至今,而春节是从商夏开始。春节的传统习俗活动是贴春联、家人团圆、拜年、祭祖等。元旦是每年的公历的1月1日,是各个世界通用“新年”,元旦放假时间:基本上共计放假3天,现代中国的...

文化缺失与民俗节日为什么会淡薄
春节-- 正月初一到十五 的所有节日 路神生日 -- 元月初五 元宵节 -- 正月十五 春龙节 (龙抬头) -- 二月初二 寒食节 -- 清明前一天 清明节 -- 四月(四)五日 立夏节 -- 二十四个节气之一。在立夏日 端午节 -- 五月初五 天贶节 -- 六月初六 翻经节 -- 六月初六 姑姑节 -- 六月初六 火把节 -- ...

中国人过年的习俗(初一到十五全部的!)
大年初一互相拜年,共欢同乐,初二请姑爷、姑娘回门、初三会亲家,初四会朋友,初五春节高潮结束。正月十五上元节,也称元宵节,人们耍龙灯、舞秧歌、踩高跷、玩狮子、昼夜尽欢。

初一到十五年俗顺口溜
以下是一个初一到十五年俗顺口溜:初一庆新年,家家喜连绵;打开蛇蛇蛇,预祝好运年;国树树树松,国山山山青;国河河河清,国花花花开;国鸟鸟鸟鸣,国人人人爱;国星星星闪,国庆节节来;国地地地灵,国条条条顺;国长长长盛,国新新新荣;国岁岁岁平安,国人人人康;国家家家旺,国兴兴兴旺。这...

屯溪区13284437301: 过年初一到十五的风俗有哪些?
孛看西沙: 大年初一的习俗是开门炮仗、拜年、占岁、聚财等.大年初二是去亲友家拜年、祭财神、吃馄饨等.大年初三的习俗是媳妇回娘家.大年初四是迎接灶王爷.大年初五迎财...

屯溪区13284437301: 年初一到十五各天有什么习俗? -
孛看西沙: 年初一:为新岁之首,春天之始 年初二:回娘家 年初三:赤口日 年初四:接财神 年初五、初六:尽情玩 正月初七为“人日”, 初七七不去,初八八不归. 年初九:九皇诞 年初十:打春去 初十一:打石仗 初十二:点新灯 十三十四:尽情玩 正月十五:看花灯

屯溪区13284437301: 大年初一到十五 的习俗?
孛看西沙: 初一:鸡日—旧时在元旦贴画鸡辟邪祈福(因鸡谐音吉(ji)); 初二:**—出外拜年或祭祖; 初三:羊日—“赤口”,易生口角,不宜拜年;田生日,祭田; 初四:猪日—祭财神,老板想将某人「炒鱿鱼」,就不请他来拜神; 初五:牛日—破五,可打破诸多禁忌,五路财神生日,有“接财神”的习俗; 初六:马日—「送神」的日子,把除夕送来的财神纸马烧掉,店铺开始复业; 初七:人日—人的生日,又是聚餐吃喝,放花炮,起烟火的习俗,是“火的生日”. 初八:谷日—诸星下界,因此要祭星,寺庙往往在这天设坛祭星,接受布施; 初九:天爷生日—玉皇大帝诞辰,举行盛大的祭天活动; 初十:石头生日—凡是磨、碓、碾等石制用具都忌动用,烧香祭拜石具.

屯溪区13284437301: 初一到十五每天有什么习俗?
孛看西沙: 正月初一不能动用扫帚,否则会扫走运气、破财.假使非要扫地不可,须从外头扫到... 也是大地回春的夜晚,又称为“上元节”.元宵燃灯的风俗起自汉朝,这一天少不了...

屯溪区13284437301: 大年初一到十五每天都有什么传统活动?
孛看西沙: 小孩小孩你别馋, 过完腊八就是年, 腊八粥喝几天, 沥沥拉拉二十三 二十三,糖瓜粘; 二十四、扫房子; 二十五,磨豆腐; 二十六,杀猪肉; 二十七,宰公鸡; 二十八,把面发; 二十九,蒸馒头, 三十晚上熬一宿, 大年初一走一走, 大年...

屯溪区13284437301: 初一到十五风俗顺口溜是什么? -
孛看西沙: 年初一贺新岁,年初二回娘家.年初三赤口日,年初四接财神.年初五破五,年初六送穷出门.年初七庆人日,年初八不回家.年初九九皇诞,年初十打春去.初十一打石仗,初十二点新灯.初十三上灯日,初十四接灶神,初十五看花灯.春...

屯溪区13284437301: 从初一到十五,中国各地都有什么不同的风俗?都有什么名菜? -
孛看西沙: 中华民族的饮食文化丰富多彩,各地过年吃的风俗也是千变万化,南北异彩纷呈.北方人过年吃饺子,南方一些地区要吃“万年粮”..从农历正月初一开始,中国各地家家户户都要进行贺年活动,饮食是其中的重要内容.节前十天左右,人们就...

屯溪区13284437301: 涨知识,从除夕到正月十五的习俗有哪些 -
孛看西沙: 除夕(大年三十) : 放鞭炮 ,吃餕子 ,请己故的先辣人 ,回家过年 ,守崴 ,看春晚 . 春节(大年初一) : 起午更 ,放鞭炮 ,吃饺子 ,走街串巷 ,高高兴兴 ,欢欢乐乐 ,晚辈与先辈 ,互贺新年 ,先辈们与晚(玩童)辈们发红包 ,发糖果 ...

屯溪区13284437301: 初一到十五有哪些讲究?细数那些被遗忘的年俗
孛看西沙: 初七是人日,即人的生日.根据《占书》记载,由初一开始,上天创造万物的次序是“一鸡二狗、三猪四羊、五牛六马、七人八谷”,所以初七就是人日.这天,香港市民喜欢吃及第粥,所谓及第,是希望科考状元高中.人日要尊敬每一个人,连官府也不能在这一天处决罪犯,家长也不能在这一天教训孩

屯溪区13284437301: 传统节日时间和习俗
孛看西沙:【春节】 时间:农历正月初一;习俗 : 熬年守岁.【元宵节】时间:农历正月十五;习俗:看灯、吃元宵、踩高跷、猜灯谜. 【寒食节】时间:清明节前一天;习俗:起火烧饭、吃冷食. 【清明节】时间:农历三月初八(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清明”那一天,公历4月5日左右);习俗:扫墓、踏青. 【端午节】时间:农历五月初五;习俗:吃粽子、赛龙舟. 【七夕节】时间:农历七月初七;习俗:穿针乞巧. 【重阳节】时间:九月初九;习俗:登高、插茱萸. 【中秋节】时间:农历八月十五;习俗:赏月. 【腊八节】时间:农历腊月初八;习俗:喝腊八粥.

你可能想看的相关专题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