嵇康之死与广陵散

作者&投稿:王邹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嵇康之死于《广陵散》~

初,康居贫,尝与向秀共锻于大树之下,以自赡给。颍川钟会,贵公子也,精练有才辩,故往造焉。康不为之礼,而锻不辍。良久会去,康谓曰:“何所闻而来?何所见而去?”会曰:“闻所闻而来,见所见而去。”会以此憾之。及是,言于文帝曰:“嵇康,卧龙也,不可起。公无忧天下,顾以康为虑耳。”因谮“康欲助毋丘俭,赖山涛不听。昔齐戮华士,鲁诛少正卯,诚以害时乱教,故圣贤去之。康、安等言论放荡,非毁典谟,帝王者所不宜容。宜因衅除之,以淳风俗”。帝既昵听信会,遂并害之。

��康将刑东市,太学生三千人请以为师,弗许。康顾视日影,索琴弹之,曰:“昔袁孝尼尝从吾学《广陵散》,吾每靳固之,《广陵散》于今绝矣!”时年四十。海内之士,莫不痛之。帝寻悟而恨焉。初,康尝游于洛西,暮宿华阳亭,引琴而弹。夜分,忽有客诣之,称是古人,与康共谈音律,辞致清辩,因索琴弹之,而为《广陵散》,声调绝伦,遂以授康,仍誓不传人,亦不言其姓字。

康善谈理,又能属文,其高情远趣,率然玄远。撰上古以来高士为之传赞,欲友其人于千载也。又作《太师箴》,亦足以明帝王之道焉。复作《声无哀乐论》,甚有条理。子绍,别有传。
-------------------晋书

  “广陵”是扬州的古称,“散”是操、引乐曲的意思,《广陵散》的标题说明这是一首流行于古代广陵地区的琴曲。这是我国古代的一首大型器乐作品,它萌芽于秦、汉时期,其名称记载最早见于魏应璩《与刘孔才书》:“听广陵之清散”。到魏、晋时期它已逐渐成形定稿。随后曾一度流失,后人在明代宫廷的《神奇秘谱》中发现它,再重新整理,才有了我们现在听到的《广陵散》。琴曲的内容据说是讲述战国时期聂政为父报仇,刺杀韩王的故事。
  吕巽、吕安两兄弟都是嵇康的朋友,但这两兄弟突然间闹出了一场震惊远近的大官司。吕巽见弟媳徐氏貌美,乘吕安不在,指使其妻用酒把弟媳灌醉,将其奸污。事发后,吕安欲诉之于官。吕巽急忙请嵇康从中调停。嵇康因与二人的关系非同一般,遂应吕巽之请,出面调停,把这件事情按了下来。可是,事后吕巽却倒打一耙,恶人先告状,说吕安不孝顺,竟然敢挝母亲之面。有口难辩的吕安想到了他心目中最尊贵的朋友嵇康。嵇康拍案而起。嵇康写下了《与吕长悌绝交书》,痛骂吕巽一顿。他想通过绝交来表白自身的好恶,他也想通过绝交来论证朋友的含义。吕安入狱后,为了说明真相,自然要涉及嵇康调停之事,嵇康也因此被投入监狱。
  嵇康因吕安的案子被收押。钟会劝司马昭乘此机会除掉嵇康。嵇康入狱后,立刻激起舆论的不满,许多豪杰纷纷要求与嵇康一同入狱。经有司劝谕后,众人一时遣散,然而最后嵇康和吕安却被判处了死刑。

《世说新语·雅量》 :嵇中散临刑东市,神气不变。索琴弹之。奏《广陵》。 曲终曰:“袁孝尼尝请学此散,吾靳固不与,《广陵散》于今绝矣!”  文大意是说嵇康被司马氏处以死刑于东市(即古代处以极刑的地方)时神态不变,悠闲大度,毫不畏惧,只是为自己的《广陵散》失传而遗憾的情景。文中“勒固”据《世说新语考释》(吴金华 著,安徽教育出版社·1994年)认为是用作同义复词,表示固守,吝啬,舍不得之意。比如《玉篇》:“勒,固也。”  翻开《世说新语》,跌入一个玄乎晕乎的时代,嵇康留给后人的感慨似乎最多,前人留给后人关于这些感慨的资料也就很多了。特别是嵇康临死的神态,为千古传颂。嵇康之死的本末,据《魏氏春秋》记载:“康临刑自若,援琴而鼓。”《晋书》说他“顾视日影,索琴弹之”。  甚至现在有些后人描述:“公元262年一个夏日的傍晚,落日的余辉将洛阳东市刑场染成橙色。风儿轻轻,琴声悠扬,围观的人群屏气慑息,谛听着神秘的旋律、生命的绝响。抚琴人是被司马昭画了红圈的魏晋名士嵇康。”似乎就是当时的场景了。  很多时候,我们总在以古人的描述想象古人,比如简单的相信嵇康的当时的社会地位,加上《世说新语》的片面神化,以及《晋书》《魏氏春秋》相互引用。导致了很多后人的误解。“嵇康活得坦荡,走得潇洒,他没有过多的牵挂,只是想到《广陵散》将要失传感到有点遗憾。嵇康这极富诗意极具美感的临终一叹,将生命的旗帜插上了人类美学的高山之巅。”之类的言辞。  嵇康是否活得坦荡,是否走得潇洒——这是濠墚之辩,我们不是嵇康,自然我们无法确切的知道毕竟。我们不是嵇康。但是我么客观的把整个事件思考一下,得出的结果可能就有一点区别。本文想从嵇康最后弹的《广陵散》的角度来看着个问题。  史书载嵇康曾得《广陵散》于一个隐者,并允诺不再他传,后来袁孝尼等人想学都被回绝。临行前想到《广陵散》将要失传感到有点遗憾。  《广陵散》是古代一首大型琴曲,最早出现的年代大约为东汉后期。一般的看法是将它与《聂政刺韩王》琴曲联系起来。《聂政刺韩王》主要是描写战国时代铸剑工匠之子聂政为报杀父之仇,刺死韩王,然后自杀的悲壮故事。关于此,蔡邕《琴操》记述得较为详细。  在这则故事里,聂政杀的不是韩相,而是韩王。聂政也不是为严仲子而行刺,而是为父报仇。原来聂政的父亲为韩王铸剑,由于不能及时交付而被杀。于是聂政成了遗腹子。长大后聂政在山中遇到了仙人,学会了鼓琴的绝艺。聂政还掌握了异容术,变得无人认识自己。一天聂政在闹市鼓琴,“观者成行,马牛止听”。韩王听说后立即召见了聂政,命聂政当众鼓琴。这时聂政取出琴中藏匿的剑,一举刺杀了韩王,为父亲报了仇。后来伏在聂政尸体上恸哭不止的不是聂荣,而是聂政的母亲。这个故事被蔡邕取名为“聂政刺韩王”。  这个“聂政刺韩王”的故事反而成了《广陵散》的曲情。虽然故事情节与史书的记载有太多出入,但《广陵散》一曲主要表现的内容,如取韩、亡身、含志、烈妇、沉名、投剑等,并未因故事的走样而减色。  今存《广陵散》曲谱,最早见于明代朱权编印的《神奇秘谱》(1425年),谱中有关于“刺韩”、“冲冠”、“发怒”、“报剑”等内容的分段小标题,所以古来琴曲家即把《广陵散》与《聂政刺韩王》看作是异曲同名。清末刘鹗在扬州得到这个谱子,由琴师大兴人张瑞珊整理恢复,刻于张所著的《十一弦馆琴谱》之后,现有传本。  《广陵散》乐谱全曲共有四十五个乐段,分开指、小序、大序、正声、乱声、后序六个部分。正声以前主要是表现对聂政不幸命运的同情。正声是乐曲的主体部分,着重表现了聂政怨恨到愤慨的感情发展过程。全曲始终贯穿着两个主题音调的交织、起伏和发展、变化。一个是见于“正声”第二段的正声主调, 另一个是先出现在大序尾声的乱声主调。正声主调多在乐段开始处,突出了它的主导体用。乱声主调则多用于乐。  正因为嵇康临刑索弹《广陵散》,才使这首古典琴曲名声大振,一定程度上,《广陵散》是因嵇康而“名”起来的。但所谓“于今绝矣”则非指曲子本身而言,它主要反映了嵇康临刑时的愤激之语。事实上,琴曲《广陵散》经《神奇秘谱》保存,一直流传到今天。嵇康在音乐理论上也有独到贡献,主要表现在嵇康对琴和音乐的理解,同时也反映了嵇康与儒家传统思想相左的看法。最典型的就是他的《声无哀乐论》。嵇康一向主张音声来源于自然的本质,而与喜怒哀乐等主观情感无关。反对礼教音乐治世的观点。  可是我们从曲子本身来看,却是表现出“雷霆风雨”和“戈矛纵横”的气势,毕竟曲为心声,嵇康在那个行刑关头怎么会神气不变,怎么会出现前面那样的描述呢?——“风儿轻轻,琴声悠扬,围观的人群屏气慑息,谛听着神秘的旋律、生命的绝响。”这种描述纯粹是想当然的说法。  另一种视角,史书说嵇康临刑前,唯有叹息《广陵散》之不再传,可是以前嵇康本人认为《广陵散》不传别人,是很坚决的。人之将死,其心也真。可见他自己曾经很矛盾的行为,在临刑前暴露了内心最真实的想法。有人说他临刑前对于《广陵散》“有点遗憾”其实,何止啊!嵇康是一个很懂音乐的,也是一个酷爱音乐的人。资料表明嵇康曾经有一张非常名贵的琴,为了这张琴,他卖去了东阳旧业,还向尚书令讨了一块河轮佩玉,截成薄片镶嵌在琴面上作琴徽。琴囊则是用玉帘巾单、缩丝制成,此琴可谓价值连城。有一次,其友山涛乘醉想剖琴,嵇康以生命相威胁,才使此琴兔遭大祸。  想一想一个如此酷爱音乐的人会真的肯让自己临死不忘的《广陵散》“于今绝矣”吗?我们可以作出推测,就是“于今绝矣”说得并不是《广陵散》(事实上也并没有绝),而是嵇康的激愤之语,再也没有像他这样的铮铮士人弹奏《广陵散》了。《魏志注·康别传》“载康临终之言,盖康自以为绝妙时人,不同凡响……以此从此以后,无妇续己者耳。”见(余嘉锡《世说新语笺疏》(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年8月))  这样我们就可以解开为什么嵇康为什么生前不曾传《广陵散》的原因。这是因为从广陵散的内容来看,是反映刺杀韩王的,也就是直接对当政者的暴力反抗,过去嵇康虽然从《与山涛绝交书》中看出他的摆明了与当政者的关系,但是很明显这种关系也仅仅在“不合作”的层面上,而并没有上升到直接的像《广陵散》中的那样暴力反抗。这也就很清晰表明嵇康本人的政治立场。这就容易让人想到当阮籍的儿子想学他时,阮籍所采取的那种果断的态度。嵇康也是基于同一种考虑。《广陵散》的那种气势滂沱,那种难以抑制的激情,在很大程度上是和嵇康自己的声无哀乐,清淡,喜怒哀乐不外露相左。可是我们知道,嵇康自己也有反抗礼教,反抗当时政治那种充满激情的一面……等等的这些,我们都可以从他身前不传《广陵散》,死前后悔的矛盾中读出很多。这也是人感性好恶同理性思辩永恒矛盾的地方。难道这些积郁于胸中的不平,难道曲目《广陵散》中的“冲冠”、“发怒”、“报剑”在他临刑前尽兴弹奏表现出来的那种激情,豪迈,愤怒,慷慨,嵇康自己就没有融入其中?这些还能够表明“神气不变,索琴弹之。”?依我只见,嵇中散临刑东市,神气并非“不变”,在他的内心深处,从他的琴音当中表现出来的也决不是神气不变。所以古人的在这里表述不一定非常准确,这个有嵇康自己弹的曲目,以及曲目的内容佐证。  伟大的光环下,必要有一颗伟大的生命来承担这种光环的沉重。我们可以感慨系之,可以由衷敬之,也可以操志行之,但是神而化之,总是不太好的。  尽管如此,我们依然丝毫不能否认嵇康在文化精神上的独特意义。

嵇康将在东市被处死,行刑当日,他神色不变,如平常一般。他看了看日影,离行刑尚有一段时间便向兄长要来平时爱用的琴,在刑场之上抚了一曲《广陵散》
世说新语 雅量
嵇中散临刑东市,神气不变,索琴弹之,奏《广陵散》

《世说新语》嵇康 广陵散于今绝矣




袁孝尼尝请学此散,吾 固不与,广陵散于今绝矣 翻译句子
嵇(jī)康(224年-263年,一作223年-262年),字叔夜,谯国铚县(今安徽省涡阳县石弓镇)人,三国时期曹魏思想家、音乐家、文学家,治书侍御史嵇昭之子。公元263年,嵇康为司马昭所害。临死前,嵇康俱不伤感,唯一的遗憾是:"袁孝尼尝请学此散,吾靳固不与,《广陵散》于今绝矣!"说完后...

浅谈嵇康之死
司马昭一下就被镇住了,这是要造反的节奏啊,他绝对不能留下这样一个不听话的名士,所以公元262年,嵇康被处死,死之前面不改色,从容不迫弹奏一曲《广陵散》,已成千古绝唱,这样一位不媚权贵,恣意潇洒的名士,用他的生命铸就了自己的风骨!嵇康之死在线阅读《资治通鉴》●卷第七十八【魏纪十】谯郡嵇康,文辞壮丽,好...

《广陵散》的作者到底是谁,为何又会失传?
他精于演奏,因他被害,《广陵散》失传是很有名的故事。 表面上嵇康“弹琴咏诗,自足于怀。”“恬静寡欲,含垢匿瑕,宽简有大量。”一副与世无争的样子,实质上,其本性是极为刚烈。嵇康曾经贫穷,和向秀(竹林七贤之一)在大树下打铁。司马昭的心腹钟会来看他,“(嵇)康不为之礼,而锻不辍。良久...

[资治通鉴365]4.4广陵散绝嵇康死 青白眼作阮籍生
康顾视日影,索琴弹之,曰:"昔袁孝尼尝从吾学《广陵散》,吾每靳固之,《广陵散》于今绝矣!"时年四十。】 嵇康从容地死了,一代文豪和音乐大师,竟死在尔虞我诈的政治倾轧之中。 嵇康的死是必然的。当时的大隐士 孙登 曾接见嵇康,直率地提醒他说:“子才多识寡,难乎免于今之世矣!”说他才学很高而不懂人...

千古绝唱《广陵散》
嵇康的一生与《广陵散》一曲有着不解之缘。嵇康年轻时,一次夜宿洛西华阳亭。云淡风轻,引起他的雅兴,就弹起琴来。不知不觉,更鼓三敲,夜深了。他刚要收琴,看见身后立着一位老者,正在专心致志地听他弹奏。老者佝偻着身躯,眼睛灰暗无光。乱康随口问道:“老人家会弹琴吧?请指教。&rdquo...

《广陵散》乐曲的故事
一个是见于"正声"第二段的正声主调,另一个是先出现在大序尾声的乱声主调。人们一般都知道“竹林七贤”之首的嵇康的文学才华,却不知道他精琴艺`通音律`善作曲的音乐才华,实在不在文学才华之下。然而,这样一个奇才却惨死在司马昭的屠刀之下,临邢含恨操琴,一曲《广陵散》,表明了嵇康至死不...

嵇康当众弹奏广陵散,目的是什么?主要原因是什么?
嵇康和蔡邕是音乐上的挚友。玉林》中说,有一天晚上,季康正在演奏,一个带着镣铐的鬼魂走过来,说:"你的曲子错了。"你有一个曲子是错的"。姬康给了一些建议,然后飘然而去。季康怀疑那是蔡勇,他的命运比季康还要糟糕。他也被关在监狱里,所以他的鬼魂还在枷锁之中。甚至吉康的歌《广陵散》也...

嵇康最后为何会被杀?真相是什么?
《晋书》记载:康将刑东市,太学生三千人请以为师,弗许。嵇康死前,弹奏了他的名作《广陵散》,然后,从容而死。钟会为什么恨嵇康呢?钟会年轻的时候,很崇拜嵇康。他曾写了一篇文章,想求嵇康一观,可是,又害怕嵇康看不上,于是,他便站在嵇康家的院子外,将文章扔进去就跑。后来有一次,钟会去...

嵇康之死什么意思
嵇康活得坦荡,走得潇洒,他没有过多的牵挂,只是想到《广陵散》将要失传感到有点遗憾。嵇康这极富诗意极具美感的临终一叹,将生命的旗帜插上了人类美学的高山之巅。英国思想家培根写过一篇《论死亡》的文章,作者在缅怀了几个死得让他心动的古罗马皇帝和英雄之后,这样评述死亡的意境:“死亡不能...

嵇康遇害的全文翻译
康将刑东市,太学生三千人请以为师,弗许。嵇康即将在东市被处刑,三千个太学生请求让嵇康作他们的老师,上面没答应。刑东市,状语后置,在东市行刑。请,请求。以为师,以之为师。以为,把……作为。康顾视日影,索琴弹之,曰:“昔袁孝尼尝从吾学《广陵散》,吾每靳固之,《广陵散》于今绝矣!

赫章县18467948158: 嵇康之死什么意思 -
相伊利欧: 嵇康之死 嵇康、阮籍、阮咸、山涛、向秀、王戎、刘怜“竹林七贤” 翻开《晋书》,跌入一个玄乎晕乎的时代. 公元262年一个夏日的傍晚,落日的余辉将洛阳东市刑场染成橙色.风儿轻轻,琴声悠扬,围观...

赫章县18467948158: 嵇康为什么要在死前弹奏广陵散? -
相伊利欧: 嵇康感慨于这一首美妙绝伦的音乐将后继无人(原话:“《广陵散》于今绝矣!” ).同时,他的性格是狂放任性、鄙视权贵的,在行刑前奏广陵散,同样表现了他的铮铮傲骨与对统治阶级的蔑视.

赫章县18467948158: 《世说新语》里说,嵇康临死前说:"《广陵散》从此绝矣“,如今网上能见到的古曲是怎么回事,假的吗? -
相伊利欧: 因为嵇康临刑索弹《广陵散》,才使这首古典琴曲名声大振,一定程度上,《广陵散》是因嵇康而“名”起来的.但所谓“于今绝矣”则非指曲子本身而言,它主要反映了嵇康临刑时的愤激之语.由于具有“谱简腔繁”特点的记谱法,嵇康所奏《广陵散》在节奏上的处理无法标于谱面流传后世.事实上,琴曲《广陵散》经《神奇秘谱》保存,一直流传到今天.

赫章县18467948158: 今流传的《广陵散》是否就是当年嵇康所奏之曲,如是那么为什么有“嵇康死,广陵散从此绝矣”...
相伊利欧:肯定不是.我没有音乐底蕴,只好抄,不过在央视听过权威介绍过这个谱子,学术界普遍的观点就是肯定不是嵇康弹奏的谱子.下面开始抄. 《广陵散》一曲,渊源已久.东汉末至三国时,《广陵散》已在流行.汉应璩(190~252)与刘孔才...

赫章县18467948158: 当年嵇康被杀害时弹的是哪一首曲子?用的乐器是什么? -
相伊利欧: 在世人眼里,《广陵散》在流传中带有浓厚的神秘色彩.李家安认为,这正体现了这曲宣传“犯上”、不容于封建当政者的民乐在流传中的艰辛.他举了《太平广记》中记载嵇康学《广陵散》故事为例.传说嵇康当年远游途中下榻月华亭.有人...

赫章县18467948158: 嵇康因何罪被处死? -
相伊利欧: 哎!人才 嵇康的友人吕安被其兄诬以不孝,嵇康出面为吕安辩护,钟会即劝司马昭乘机除掉吕、嵇.当时太学生三千人请求赦免嵇康,愿以康为师,司马昭不许.临刑,嵇康神色自若.奏《广陵散》一曲,从容赴死.

赫章县18467948158: 今日的《广陵散》是否为嵇康临死之前所弹之曲 -
相伊利欧: 释 义 《广陵散》,又名《广陵止息》.是古代一首大型琴曲.《广陵散》已失传.常比喻优良传统断绝或后继无人.

赫章县18467948158: 中国古代竹林7贤是谁?都有什麽才能 -
相伊利欧: http://baike.baidu.com/subview/14661/7964541.htm

赫章县18467948158: 嵇康是被司马懿杀的还是被司马昭、司马炎杀的? -
相伊利欧: 司马昭

赫章县18467948158: 广陵散最后为什么没有成为绝响 -
相伊利欧: 因为嵇康在临刑之前又弹奏了一遍《广陵散》,世人据此将其曲调记录下,才有了《广陵散》的流传.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