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测之行程问题解题技巧。

作者&投稿:英旭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行测题之行程问题~

公务员考试行测数量关系之行程问题解题技巧:
行程问题的基本公式是:路程=速度×时间,数学表达式为:s=vt
图解法

正反比法
1)正反比关系
在M=A×B形式中,当M一定时,A与B成反比;当A或者B一定时,另外两个量成正比。
2)正反比在行程问题中的具体运用
①时间一定:路程比等于速度比的正比例;
②速度一定:路程比等于时间比的正比例;
③路程一定:速度比等于时间比的反比例。

学会用正反比例 这类行程问题很简单
比例思想是考生在做题过程中常常会用到的一种思想,也是行测数量关系部分的重点考察内容,比例问题的难度属于中等偏上,相对于列方程求解这类常规方法而言,如果能巧用正反比,在行程问题中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下面通过两个例题带大家体会如何利用正反比巧解行程问题。
例1.一战斗机从甲机场匀速开往乙机场,如果速度提高25%,可比原定时间提前12分钟到达;如果以原定速度飞行600千米后,再将速度提高1/3,可以提前5分钟到达。那么甲乙两机场的距离是多少千米?
A、750 B、800 C、900 D、1000
【答案】C。解析:第一次提速前后速度比4:5,则时间比为5:4,差了一份,相差12分钟,则原速走完全程需要1小时,即60分钟。第二次提速前后速度比为3:4,则时间比为4:3,差5分钟,即原来的速度走完后面的路程需要20分钟;可得原速走600千米需要60-20=40分钟,则原速为600千米÷40分钟=15千米/分钟,则全程为15千米/分钟×60分钟=900千米,故选择C选项。
列方程求解是解决数量关系问题的常规思路,但是在行程问题中列方程则比较繁琐,而比例法的好处在于摆脱方程的束缚,利用正反比,可达到快速求解的目的。
例2.一个小学生从家到学校,先用每分钟50米的速度走了2分钟,如果这样走下去,他上课就要迟到8分钟:后来他改用每分钟60米的速度前进,结果早到了5分钟,求这个学生从家到学校的距离是多少米?
A、1200 B、3200 C、4000 D、5600
【答案】:C。解析:V1=50,前2分钟走了100米,改变速度后V2=60,因为后一段路程两者走的距离相等,路程一定的时候,速度和时间成反比。
因为V1:V2=5:6,在速度提升之后,t1:t2=6:5,从慢8分钟到快5分钟,增加了13分钟,1个比例点对应13分钟。如果以50米/分钟的速度来走剩下的路程,应该走6个比例点,需要13×6=78分钟,
故S=78×50+100=3900+100=4000。
如果以60米/分钟的速度来走剩下的路程,应该走5个比例,需要13×5=65分钟,
故S=65×60+100=3900+100=4000.故答案为C。
上面两个例题通过合理使用正反比能很快的求出正确答案而在行测考试中时间是最宝贵的,可以说时间就是生命,能够快速而准确的解题就是致胜的关键!
公务员考试每日一题强心记还会为大家梳理更多的公考知识!

公式法,速度和×相遇时间=相遇路程。

相遇问题的核心是“速度和”问题

甲从A地到B地,乙从B地到A地,然后甲,乙在途中相遇,实质上是两人共同走了A、B之间这段路程,如果两人同时出发,那么:

A,B两地的路程=(甲的速度+乙的速度)×相遇时间=速度和×相遇时间。

二次相遇问题

甲从A地出发,乙从B地出发相向而行,两人在C地相遇,相遇后甲继续走到B地后返回,乙继续走到A地后返回,第二次在D地相遇。则有:

第二次相遇时走的路程是第一次相遇时走的路程的两倍。

行程问题涉及的变化较多:

 有的涉及一个物体的运动,有的涉及两个物体的运动,有的涉及三个物体的运动。涉及两个物体运动的,又有“相向运动”(相遇问题)、“同向运动”(追及问题)和“相背运动”(相离问题)三种情况。

但归纳起来,不管是“一个物体的运动”还是“多个物体的运动”,不管是“相向运动”、“同向运动”,还是“相背运动”,他们的特点是一样的,具体地说,就是它们反映出来的数量关系是相同的,都可以归纳为:速度×时间=路程。



学会用正反比例

这类行程问题很简单

比例思想是考生在做题过程中常常会用到的一种思想,也是行测数量关系部分的重点考察内容,比例问题的难度属于中等偏上,相对于列方程求解这类常规方法而言,如果能巧用正反比,在行程问题中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下面通过两个例题带大家体会如何利用正反比巧解行程问题。

例1.一战斗机从甲机场匀速开往乙机场,如果速度提高25%,可比原定时间提前12分钟到达;如果以原定速度飞行600千米后,再将速度提高1/3,可以提前5分钟到达。那么甲乙两机场的距离是多少千米?

A、750  B、800  C、900  D、1000

【答案】C。解析:第一次提速前后速度比4:5,则时间比为5:4,差了一份,相差12分钟,则原速走完全程需要1小时,即60分钟。第二次提速前后速度比为3:4,则时间比为4:3,差5分钟,即原来的速度走完后面的路程需要20分钟;可得原速走600千米需要60-20=40分钟,则原速为600千米÷40分钟=15千米/分钟,则全程为15千米/分钟×60分钟=900千米,故选择C选项。

列方程求解是解决数量关系问题的常规思路,但是在行程问题中列方程则比较繁琐,而比例法的好处在于摆脱方程的束缚,利用正反比,可达到快速求解的目的。

例2.一个小学生从家到学校,先用每分钟50米的速度走了2分钟,如果这样走下去,他上课就要迟到8分钟:后来他改用每分钟60米的速度前进,结果早到了5分钟,求这个学生从家到学校的距离是多少米?

A、1200  B、3200  C、4000  D、5600

【答案】:C。解析:V1=50,前2分钟走了100米,改变速度后V2=60,因为后一段路程两者走的距离相等,路程一定的时候,速度和时间成反比。

因为V1:V2=5:6,在速度提升之后,t1:t2=6:5,从慢8分钟到快5分钟,增加了13分钟,1个比例点对应13分钟。如果以50米/分钟的速度来走剩下的路程,应该走6个比例点,需要13×6=78分钟,

故S=78×50+100=3900+100=4000。

如果以60米/分钟的速度来走剩下的路程,应该走5个比例,需要13×5=65分钟, 

故S=65×60+100=3900+100=4000.故答案为C。

上面两个例题通过合理使用正反比能很快的求出正确答案而在行测考试中时间是最宝贵的,可以说时间就是生命,能够快速而准确的解题就是致胜的关键!

公务员考试每日一题强心记还会为大家梳理更多的公考知识!



  • 公务员考试行测数量关系之行程问题解题技巧:

    行程问题的基本公式是:路程=速度×时间,数学表达式为:s=vt

  1. 图解法

  2. 正反比法

    1)正反比关系

    在M=A×B形式中,当M一定时,A与B成反比;当A或者B一定时,另外两个量成正比。

    2)正反比在行程问题中的具体运用

    ①时间一定:路程比等于速度比的正比例;

    ②速度一定:路程比等于时间比的正比例;

    ③路程一定:速度比等于时间比的反比例。



任何题目都有技巧,只要摸准了这些题的规律,可以按照相同的思路去解决。那么,对于行程问题我们该运用什么样的思路。
首先,我们来看行程问题的核心公式S=VT。这种等号一边是一个量,另一边是两个量乘积的公式,可以称之为正反比关系的存在。这种公式有一个潜在的规律就是,不管题目怎么设置,路程、速度、时间这三个量总有一个是确定不变的,而另外两个量都是变的,只要找到行测公式当中的不变量,正反比的等量关系就找出来了,所以关键是找这个不变的量。
一般来说,在这三个量当中,由于往往涉及不同东西或者个体,因此速度大多时候是个变量,所以不变量基本上隐藏在路程和时间这两个量里面,两种情况分别如下。
第一,路程作为不变量。这种情况一般来说是比较好寻找的,我们以一道题目为例:
【例题】有甲、乙、丙三人,甲每小时走80公里,乙每小时走70公里,丙每小时走60公里。现在甲从A处出发,乙、丙两人从B处同时出发相向而行,在途中甲与乙相遇15分钟后,甲又与丙相遇。求AB两地的距离。( )
A.315公里 B.525公里 C.465公里 D.455公里
【分析】这是一个相遇问题,在这个题目中,三人速度都有,很明显是不一样的。我们知道,在相遇追及问题里,相遇距离就是两地之间的路程和,不管是甲丙之间还是甲乙之间,都是这一个路程和,也就是说,在这个题目中路程是潜在的不变量,变量是速度和时间。那么我们围绕路程这个等量关系列出两个表示路程的式子就可以解决:设甲乙相遇时间是T,那么甲丙相遇时间就是T+0.25,利用相遇公式有(80+70)T=(80+60)(T+0.25)。解得T=3.5,因此整个距离是525,答案选B。这是关于以路程为不变量的情况。
第二,时间作为不变量。这种情况可能更为隐蔽,有时很可能意识不到。我们试想,如果速度是变量,时间也是变量的话,那么路程必然是不一样的,所以在题目中如果提到了二人行驶的路程不一样,一般是在告诉大家时间是变量;还有有一种很隐蔽的说法就是“二人同时出发,在某点相遇”,这就是告诉我们二人所用的时间是相等的,可以完全拿时间做等量关系来列式。
【例题】小张和小王同时骑摩托车从A地向B地出发,小张的车速是每小时40公里,小王的车速是每小时48公里。小王到达B地后立即向回返,又骑了15分钟后与小张相遇。那么A地与B地之间的距离是多少公里?( )
A.144 B.136 C.132 D.128
【分析】在这个题目中,两个人的速度是不一样的,而且题目中给出“同时出发”“相遇”这样的字眼,所以时间一定是不变量。拿时间作为不变量,则甲的路程是S+12,乙的路程是S-12,速度分别是48和40,那么用时间相等列式应该表示成48:40=S+12:S-12,解得S=132,选C。
以上两个简单的例子说明,我们在遇行程问题的时候,克服心理上的畏难情绪,按部就班地找到题目中的不变量,再利用正反比的知识,就可以求出题目的设问。

小学数学行程问题综合应用第九集,乙多少分钟后走到中点处?




2022年数量关系备考之行程问题
行程问题主要包含两大部分:一为基础行程问题,二为相遇追及问题。一、基础行程 公式:路程=速度×时间 主要解题方法:方程法、赋值法、比例法 主要题型:1.火车过桥问题:基本公式:火车完全过桥路程=桥长+车长;火车完全在桥上路程=桥长-车长 2.等距离平均速度:基本公式:等距离平均速度= 3.流水...

初一行程问题解题技巧
初一行程问题解题技巧如下:1、相遇问题 相遇路程等于速度和与相遇时间的乘积,相遇时间等于相遇路程与速度和的商值,速度和等于相遇路程与相遇时间的商值。相遇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相遇时间=相遇路程÷速度和;速度和=相遇路程÷相遇时间。2、追及问题 追及距离等于速度差与追及时间的乘积,追及...

公考行测数学运算解题方法系列之行程问题
路程问题分为相遇问题、追及问题和流水问题。流水问题我们会在以后单独解析。这里我们先一起来探讨和学习相遇和行程问题。相遇问题要把握的核心是“速度和”的问题,即A、B两者所走的路程和等于速度和×相遇时间。追及问题要把握的核心是“速度差”的问题,即A走的路程减去B走的路程等于速度差×追及时间...

行测数量关系:行程问题的解题方法有哪些?
速度、时间、路程的基本数量关系:(1)速度×时间=路程 (2)路程÷时间=速度 (3)路程÷速度=时间

行程问题、相遇问题和追及问题的解题技巧是什么?
相遇时间=总路程÷(甲速+乙速)另一个速度=甲乙速度和-已知的一个速度 (二)追及问题 追及问题的地点可以相同(如环形跑道上的追及问题),也可以不同,但方向一般是相同的。由于速度不同,就发生快的追及慢的问题。解题的关键是在互相关联、互相对应的距离差、速度差、追及时间三者之中,找出...

国家公务员数量关系知识点
数量关系确实是行测中比较难的一类题型,也是让大家比较头疼的一类题目。数量关系的题目还是有一定解题技巧的,一旦掌握,还是能够快速的进行解题的。那 一、比例法解行程问题 正反比在行程问题中的具体运用 时间一定:路程与速度成正比 速度一定:路程与时间成正比 路程一定:速度与时间成反比 例1:两名...

行程问题主要包括哪些问题?
路程问题主要包括追及问题、相遇问题、流水行船问题、火车行程问题、钟表问题等。1、相遇问题公式 常用 相遇时间×速度和=相遇路程 相遇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 相遇路程÷相遇时间=速度和 直线 甲的路程+乙的路程=总路程 环形 甲的路程+乙的路程=环形周长 2、追及问题公式 追及时间×速度差=路程差 ...

行程问题六年级数学解题技巧
火车追及问题 从车头追上到车尾离开的时间=(A的车身长度+B的车身长度)÷(A的车 速-B的车速)两车从车头相遇到车尾离开的时间=(A的车身长度+B的车身长度) ÷(A 的车速+B的车速)电梯行程问题 顺行速度=正常行走速度+电梯速度 逆行速度=正常行走速度-电梯速度 猎狗追兔问题 1将两种动物速度单...

行程问题七大经典问题公式是什么?
⑶比例法:行程问题中有很多比例关系,在只知道和差、比例时,用比例法可求得具体数值。更重要的是,在一些较复杂的题目中,有些条件(如路程、速度、时间等)往往是不确定的,在没有具体数值的情况下,只能用比例解题。⑷分段法:在非匀速即分段变速的行程问题中,公式不能直接适用。这时通常把不匀速的...

行程问题的技巧和解题过程
解题关键 船在江河里航行时,除了本身的前进速度外,还受到流水的推送或顶逆,在这种情况下计算船只的航行速度、时间和所行的路程,叫做流水行船问题。流水行船问题,是行程问题中的一种,因此行程问题中三个量(速度、时间、路程)的关系在这里将要反复用到.此外,流水行船问题还有以下两个基本公式:顺...

仁寿县17551318750: 公务员数学运算行程问题的解体技巧 -
宫梁爱汝: 你好,我大体介绍几种方法,希望对你有帮助: 行程问题是反映物体匀速运动的应用题.行程问题涉及的变化较多,有的涉及一个物体的运动,有的涉及两个物体的运动,有的涉及三个物体的运动.涉及两个物体运动的,又有“相向...

仁寿县17551318750: 行程问题一般有什么解题思路 -
宫梁爱汝: 在行车、走路等类似运动时,已知其中的两种量,按照速度、路程和时间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求第三种量的问题,叫做“行程问题”.此类问题一般分为四类:一、相遇问题;二、追及问题;三、相离问题;四、过桥问题等.行程问题中的相...

仁寿县17551318750: 公务员考试行程问题之相遇问题怎么解 -
宫梁爱汝: 公务员考试行测数量关系题,行程问题之相遇问题解法:1. 公式法 速度和*相遇时间=相遇路程.2. 相遇问题的核心是“速度和”问题 甲从A地到B地,乙从B地到A地,然后甲,乙在途中相遇,实质上是两人共同走了A、B之间这段路程,如果两人同时出发,那么:A,B两地的路程=(甲的速度+乙的速度)*相遇时间=速度和*相遇时间.3. 二次相遇问题 甲从A地出发,乙从B地出发相向而行,两人在C地相遇,相遇后甲继续走到B地后返回,乙继续走到A地后返回,第二次在D地相遇.则有:第二次相遇时走的路程是第一次相遇时走的路程的两倍.

仁寿县17551318750: 把行程问题、相遇问题、追及问题的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说一下 -
宫梁爱汝:[答案] (一)相遇问题 两个运动物体作相向运动或在环形跑道上作背向运动,随着时间的发展,必然面对面地相遇,这类问题叫做相遇问题.它的特点是两个运动物体共同走完整个路程.小学数学教材中的行程问题,一般是指相遇问题. 相遇问题根据数量关...

仁寿县17551318750: 行程应用题的窍门有哪些? -
宫梁爱汝: 在距离、速度、时间三个量中,已知其中两个量而求另一个量的应用题叫做行程应用题. 它可以分为一般行程应用题、相向运动应用题、同向运动应用题(追及应用题)三类. 在解行程应用题时,要找准速度、时间和距离之间的对应关系,然后再按照公式“速度*时间=距离”、“速度和*相遇所需对间=原来相隔距离”、“速度差*追及所需时间=追及距离”来计算. 对于应用题中的行程问题,在问题中的不同的人,他们有各自不同的速度,而同一个人也可以有不同的速度,比如他有时骑车,有时步行.至于时间,也可以有先有后,行走时的方向可以相同也可以相对,还可以沿圆周. 其实行程应用题挺简单的,只要自己理清它们的关系就很好.

仁寿县17551318750: 行程问题的解题思路
宫梁爱汝: 解行程问题,最主要的是画图,没有什么就设什么,像最基本的时间、路程、速度,然后再根据题意,看未知量之间的关系,是时间相同还是路程相同还是怎样.本题,设甲V1乙V2AB距X画图,用不同颜色标注甲乙的路程.标注好已知量和很容易看出来的量“|”除号 由第一次相遇知75|V1=(X-75)|V2(根据时间相等) 由第二次相遇知(75+X-45)|V1=(X-75+30)|V2(根据时间相等) 第一次相遇两人共走一个X第二次相遇两人共走2X时间也是二倍关系 2(75|V1)=(75+X-45)|V1 然后就能解了

仁寿县17551318750: 公务员行测判断答题2022技巧
宫梁爱汝: 行测考试题量非常大,每一分钟都非常重要,因此要认真科学的分配答题时间,才能最高效的利用考场上的每一分钟.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公务员行测判断答题技巧,...

仁寿县17551318750: 行程问题、相遇问题、追及问题的解题思路 -
宫梁爱汝: (一)相遇问题 两个运动物体作相向运动或在环形跑道上作背向运动,随着时间的发展,必然面对面地相遇,这类问题叫做相遇问题.它的特点是两个运动物体共同走完整个路程.小学数学教材中的行程问题,一般是指相遇问题. 相遇问题根...

仁寿县17551318750: 行程问题的详细解法解法(举几个典型题说明) -
宫梁爱汝: 希望我的举例和分析对你有所帮助在行车、行船、行走时,按照速度、时间和距离之间的相依关系,已知其中的两个量,要求第三个量,这类应用题,叫做行程应用题.也叫行程问题.这道题是行程问题中的相遇问题.相遇问题根据数量关系...

仁寿县17551318750: 行程问题的解题思路 -
宫梁爱汝: 丙遇到乙后10分钟后再遇到甲, 说明丙乙相遇地点 距离甲的距离=10*(甲的速度+丙的速度)=10*(60+73)=1330米(解释: 甲丙的距离=10分钟他们相遇走过的路程) 就是说 丙乙相遇时, 甲领先乙1330米. 甲每分钟领先乙(67-60)=7米, 所以此时甲乙都走了: 1330/(67-60)=190 分钟.而此时, 乙丙共走了一个全程, 所以两镇距离=190*(67+73)=190*140=26600米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