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谁酿成了中国远征军大悲剧

作者&投稿:荆芳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中国远征军有多少人~

1942年,中国远征军为抵抗日军入侵、保卫中国西南大后方补给线安全,入缅作战。前后历时3年零3个月,中国投入兵力总计40万人,伤亡接近20万人,取得了同古保卫战、斯瓦阻击战、仁安羌解围战、东枝收复战、反攻缅北等巨大胜利。
远征军第一次入缅作战,出动103000人,伤亡56480人。缅北反攻战中,中国远征军及驻印军参战兵力共计307281人,其中驻印军10万人,中国远征军第二批20万人,驻印军伤亡人数高达12729人,滇西远征军达40000余人。

扩展资料:中国远征军战果及意义:
据日本厚生省救援局1950年的调查,日本在缅甸所投入的兵力达303501人,而损失兵员达185149人(不含空军)。
日本每日新闻社出版的《一亿人的昭和史》之《日本陆军史》别册中记,日军在缅甸战场总共投入兵力230800人,战死160400人,战死率69.5%,接近其所投入总兵力的七成,中印缅战场确实牵制和消灭了日军的重要武装力量,对亚太地区反法西斯战争起了重要的作用。
中国军队两次进入缅甸展开对日作战,不仅有力地支援了盟军在中、印、缅战场的对日作战,打通了中国西南国际运输线,提高了中国正面战场的正能量,加速了日本法西斯的崩溃,而且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大长了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参考资料来源:环球网-五万远征军将士遗骨轻易被异国的野草覆盖
参考资料来源:国搜百科-中国远征军

中国远征军进入缅甸后,战局已十分危急。为打击日寇的嚣张气焰,远征军立即组织了东瓜战役,集中7个师的兵力,将敌五十五师围困在仰光北面的东瓜。3月19日战役打响。远征军第五军200师师长戴安澜将军采用“深筑高坑、坑道串通、广设埋伏、近距杀伤、利用夜间、短促突击”的战术,激战12天,消灭敌人5000多人,俘敌400多人。这就是有名的“东瓜大捷”。

六十六军于4月上旬入缅。16日,在仁安羌北面的英军第一师及战车营已被日军包围了两昼夜,他们粮尽弹缺,水源断绝,一再告急。六十六军新38师副师长齐学启少将率部奉命救援。经过3天苦战,击溃了日军主力,日军丢下1200多具尸体狼狈退出阵地。是役,远征军克复了仁安羌油田,救出友军7000多人,取得了入缅作战之后的第二次大捷——仁安羌大捷。

中国远征军第一次入缅作战以辉煌的战绩开始,一度扼制了日军的猖狂进攻,对整个战局起到了积极的配合作用。特别是东瓜保卫战、仁安羌解围战和棠吉攻击战的胜利,为中国军队打出了军威和国威,在世界上引起巨大反响。
然而,事与愿违,因盟军指挥失策,协作不力,加之日军于1942年4月28日偷袭腊戍成功,切断了我方后路,16万盟军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内就由主动陷入被动,并上演了一出震撼世界的大悲剧——兵败“野人山”(克钦山)。在这场灾难性的国际大撤退中,中国远征军除了第90师、第96师、第200师、新28师、新29师的残余部队得以撤退回国外,归路被截断的其他几个师只好于5月15日通过胡康河谷的原始森林撤往印度,其中新编38师跟随英军撤入印度利多,保住了队伍。北撤的远征军残部进入克钦山,弹尽粮绝,饥寒交迫,在纵横千里、地老天荒的原始热带丛林中艰难跋涉,与野兽和热带传染病进行殊死的拼斗……这片地球上的黑三角,竟吞噬了无数远征军官兵!一个半月前出征时浩浩荡荡的10万之众,仅残剩4万多人,那6万人多数不是在战斗中死伤,而是在溃败中被俘虏、被炸死、被饿死和被传染病夺去生命。于是,缅甸全境沦陷。

1943年11月,中、美、英三国首脑在开罗会晤,决定在中印缅战场反攻日军,夺回滇缅公路这条国际供给线,并重组远征军战区,由陈诚任司令长官(不久卫立煌接任),节制第十一集团军(总司令宋希濂)、第二十集团军(总司令霍揆彰),14个师,总兵力达16万余人。中国驻印军6万人,也已早有准备,于同年10月从印度阿萨姆省出发,反攻缅北日军,形成了三面包围日军的有利态势。12月,中国驻印军在于邦打响了反攻缅北战役的第一仗。1944年3月,肃清了胡康河谷之敌,并攻入勐拱城,直逼缅北重镇密支那。与此同时,滇西远征军于年初强渡怒江天险,进入高黎贡山地区,与驻印军对敌形成东西夹击的态势。8月底,中美盟军以伤亡5000多人的惨重代价,夺取密支那,挫败了曾经在中国发动芦沟桥事变的日军“常胜师团”——第五十六师团。10月中旬,中美盟军南攻八莫,12月收复南坎。1945年1月27日,中国驻印军与滇西远征军在中缅边境的芒友会师。至此,缅北战役取得了胜利,接着挥师南下光复腊戍,重新开通了滇缅公路。
根据战后盟军公布的档案材料,中国远征军首次入缅兵员为10万人,伤亡总数达6.1万人,其中5万人是在撤退途中自行死亡或者失踪的。盟军伤亡及被俘约1.5万人

蒋制定的防守战略,符合中国的战略利益,但未被史迪威遵行
1941年末,10万中国精锐远征军先后入缅抗日,由美国将领史迪威指挥。及至1942年5月,久战无功,反丧师过半,血流成河。此即“第一次缅甸战役”之惨败。史迪威对此败应负何种责任,乃至其在1942-1944年间,对中国抗战产生了何种巨大负面影响,海峡两岸以及海外史学界,已有相当成熟的讨论。①“短史记”栏目此前亦有过颇多介绍。
近日,民间学者章东磐先生,对上述论断提出了异议,刊文认为:“短史记”栏目中,对史迪威“持负面评价的网友比例占84%,持正面评价占16%”,是极大的误读。具体到第一次缅甸战役,章文认为:是“蒋介石扼杀了同古战役击溃日军的好机会”,是蒋介石的干预,使“中国军队不服从史迪威指挥”,简言之,此战之惨败,与史迪威无关,“不能这么不公平地对待为我们国家做出很多奉献的人。”②…[详细]
上述论断,不过是对《史迪威日记》内容的简单复述,并没有将缅甸战场的复杂性充分还原出来。试举两例:
其一,国民政府(蒋介石)在缅甸的战略利益,与美国(史迪威)在缅甸的战略利益,是不一致的
中国愿意出兵缅甸,最初目的是为了守住仰光出海口,以保住海外物资运输线。但远征军尚在中途,仰光已因英军之消极而于1942年3月8日失陷。美国不拟派兵,英军无意反攻,单凭远征军要独力收复仰光已不可能,故3月19日,蒋告诉史迪威,远征军在缅甸的作战目标,不是收复仰光,而是“固守(缅北重镇)曼德勒”。③具体而言,“保卫曼德勒,既可使缅北地区充当中国大西南地区的缓冲,使大西南地区免受日军的直接威胁,又可保住中国经缅甸至印度的对外通道,维持获得外援的间接途径,符合中国的战略利益。”…[详细]
4月6日,蒋又在与史迪威及英军司令亚历山大谈话时,明确表态:“今仰光已失,余对缅甸战役有两个目标:一、尽一切方法保护(仁安羌)油田;二、为政治上之理由保卫曼德勒。”④仁安羌油田乃美国切断日军石油进口后,日本亟欲获得的战略资源,有必要固守,自不待言。蒋在此处强调曼德勒的“政治”重要性,主要是顾虑国际观感,如其日记所言,尽管英军毫无战意,但“中国军队的进退之策,……(惟有)与敌在缅甸周旋到底之一法,否则虽保全一部兵力,然对国际地位与国军声望甚为不利。”蒋亦对史迪威明言:远征军“为我国军唯一精粹之部队,……故彼等绝对不能挫折,苟有挫折,其影响将为整个中国不可挽救之损失。”⑤…[详细]
在3月19日的谈话里,蒋还告诉史迪威:中国军队在缅甸面临两重危机,积极进攻胜算堪忧,“第一、当地民众倾向敌人,对我并无好感;第二、缺少统一指挥。历史上之联军,因指挥不统一而失败者数见不鲜。”故此,蒋明确要求:“在此两种危机未能解除以前,我入缅作战部队只应取消极态度,不应过分积极,自不宜远离根据地向前突进。”⑥
可惜的是,蒋的这种保守策略,虽符合中国战略利益,却并不为史迪威所认同。史对积极进攻的热衷,既受个人“战术”喜好影响,亦与美国整体战略有关,“罗斯福和马歇尔的中心目的是避免在中国作战且利用中国军队防止印度的陷落,……英国也想利用中国军队。”史迪威来华前,马歇尔曾询问他“有无把握取得显著成效”,这种“显著成效”,实际上也是政治的一部分,简言之,“珍珠港事后的问题是公众舆论要求对日本采取行动”,但政府的决策重点仍放在欧洲战场,若史迪威能指挥中国军队在缅甸痛击日军,则“能够表明美国(正)尽一切可能在亚洲大陆抗击日本”,这种廉价证明,是马歇尔所亟需的,也是媒体所渴求的。受马歇尔赏识、且被媒体团团围绕的史迪威,不可能不理解这一点,何况积极进攻本就是他奉行的战术信条。⑦…[详细]
中国远征军在缅甸,总体上并不受当地民众欢迎,相比日军,缅甸百姓更恨英军
蒋欲限制史迪威指挥权以防远征军被英国坑害,却反被史迪威所制
其二,蒋介石给予史迪威的“指挥权”是有明确限制范围的,这种限制范围,被多次公开申明,但史迪威始终无意服从这种限制
史迪威在日记中一再指责蒋介石越过他直接干预远征军的指挥事宜,并将之归结为远征军惨败的主因。然此一问题,须追根溯源——蒋之所以愿意接受由史迪威来指挥远征军,乃是鉴于此前远征军曾屡被英军坑害,故欲借重史迪威,以防止远征军指挥权落入英国人手中,进而沦为掩护英军撤往印度的炮灰。对此,蒋曾一再告诫史迪威,“我入缅部队作战之时,不应信赖英方之援助”、“切记此一师,应完全受将军之指挥,切戒英方司令参加调遣,或责令为英方固守某阵线”………[详细]
但是,罗斯福却无意支持由史迪威来主持整个缅甸战场。为了迁就英国,美国先是将缅甸划入了由英国将领主持的“美英荷澳战区”,后又划入“印度战区”,如此,史迪威及远征军亦必须服从英国将领亚历山大的的指挥。尤其让蒋介石深感耻辱且无奈的是,虽然缅甸战场上之盟军,以中国军队数量为最多,战力为最优,上述战区划分,却从未征求过重庆的任何意见。3月9日,蒋曾指示宋子文,命其向罗斯福强烈要求由史迪威出任缅甸盟军总指挥官;罗斯福委婉表示拒绝,转而向丘吉尔承诺,史迪威将在指挥权方面与亚历山大密切配合。⑧…[详细]
如此,即不难理解,何以蒋介石会一再向史迪威强调:“在余所决定之计划范围以内,可照此(史迪威之计划)办理”,“在余指示之范围内英方所提要求,皆可以予以同意。”蒋甚至当面对亚历山大明言:虽然史迪威及远征军可由英方指挥,但是,“(我)曾嘱彼(史迪威)如涉及全局战略及部队之配置,必先得余之同意。将军与史迪威将军可讨论作战之任何问题,惟若欲变更战略及部队之配置,应如今日讨论情形,事先得余之同意。”⑨…[详细]
所谓“全局战略”,即前述蒋为远征军所制定之以曼德勒为中心的防御计划,所谓“部队之配置”,即蒋再三告诫史迪威不允许将中国军队拆散与英军混编使用。从日后战局的发展来看,史迪威显然没有将自己“中国战区参谋长”的职务放在眼里,丝毫没有执行蒋的上述指示。而蒋却因顾虑中、美关系,反在史迪威的逐步擅权下自乱阵脚,迷失了初衷,以致遭遇来自史迪威和亲信部属的双重抱怨——如杜聿明曾言:…[详细]
“我对蒋介石也十分不痛快:第一,自罗(卓英)、史(迪威)到后,有关作战方面,蒋对我无直接指示;第二,我21日陈述集中主力于梅苗、棠吉间作持久战的意见,蒋始终未复,不知他的意图……”⑩——蒋拒绝指示、回复杜聿明,正是其因史迪威的步步紧逼而自乱阵脚,无法有效贯彻其战略初衷的具体表现。
简言之,第一次缅甸战役,其国际背景极其复杂,单纯讨论“同古之战”是不是“击溃日军”的“好机会”,或简单指责“中国军队不服从史迪威指挥”,远不足以窥见逾半远征军埋骨他乡之根源。惟有仔细体察中国在这场“同盟”游戏中的尴尬、无力乃至近乎被出卖的处境,方能理解远征军悲剧的深远涵义。


是谁酿成了中国远征军大悲剧
但远征军尚在中途,仰光已因英军之消极而于1942年3月8日失陷。美国不拟派兵,英军无意反攻,单凭远征军要独力收复仰光已不可能,故3月19日,蒋告诉史迪威,远征军在缅甸的作战目标,不是收复仰光,而是“固守(缅北重镇)曼德勒”。③具体而言,“保卫曼德勒,既可使缅北地区充当中国大西南地区的缓冲,使...

日本发动了哪些侵华战争酿成了“近代50多年那一段惨痛不幸的历史...
日本从19世纪末的中日甲午战争开始,又参加了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之后又参与北洋军阀时期对中国东北的渗透,与袁世凯签订二十一条,攫取德国在中国山东的权益,之后发动九一八事变,开始了日本自己的侵华战争。

二战期间中国的情况!在线等!!
所以说,没了中国,太平洋战场照样前途渺茫,你想啊,300万,美军吃得消?!再说说别的,“中国远征军”,这也对东南亚战场做了贡献,40万远征军奔赴缅甸,那里是什么——山,热带雨林,中国人怎么去的,靠飞机啊,地崩肯定不切实际。谁的飞机,美子,英吉利的,那英国干嘛支持中国到和自己八竿子打不...

祖国在我心中演讲稿
4、斯诺:美国人,撰写了轰动世界舆论的《红星照耀中国》 5、露易•艾黎:新西兰人,为中国人民的解放和建设事业奋斗了整整60年 6、爱泼斯坦:波兰人 7、史沫特莱:美国人,在她的葬礼中奏中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 8、绿川英子:日本人,日本军国主义称为"娇声卖国贼" 9、郑律成:朝鲜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的作者 ...

萧县15880425834: 中国远征军为何在初期败那么惨?求大神帮助 -
能波恩尔: 一 英军不配合,国军的重型武器无法运到前线. 二 指挥混乱,远征军要接受重庆统帅部,远征军长官部以及参谋团的命令 三 指挥者之间不和,远征军长官部内部总指挥史迪威和...

萧县15880425834: 中国远征军最后的结果如何? -
能波恩尔: 中国远征军首次出征10万人,辗转回国的只有4万人.著名的爱国将领戴安澜将军牺牲在缅甸野人谷.孙立人将军率军从西线撤回,保存了实力.而败走野人谷的杜聿明将军率领的一个军四个师,大部分都被野人谷吞噬了,最后回国的只有几千人.过程极其惨烈.

萧县15880425834: 抗日战争中的重要人物评论急急急急急急急!!!!请大家推荐一个抗日
能波恩尔: 十大抗日名将zz张自忠:第一名将.第33集团军总司令.张自忠当选第一名将首先是... 但最主要的,是因为人们对张自忠悲剧经历的同情,这样一位正直的、人格高尚的爱...

萧县15880425834: 蒋介石为什么会派中国远征军而却在国内消极抗日,这家伙是闲事科科长? -
能波恩尔: 1,第一次远征军派出,是因为如果缅甸丢失,中国抗战仅存的唯一一条对外输入外援的通道-滇缅公路将被切断.中国出兵主要是为保住滇缅公路,而不...

萧县15880425834: 是杜聿明会打仗还是刘峙会打仗 -
能波恩尔: 当然是杜聿明了.不过,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失利后,杜聿明错误地选择了经野人山回国,结果导致大部分士兵饿死、病死.

萧县15880425834: 国民党远征军一共阵亡多少位将领 -
能波恩尔: 凌则民 陆军少将,第96师288团团长、腊戌警备副司令,1942年4月,死于缅甸满纳 柳树人 陆军少将(追授),第5军200师599团团长,1942年5月,死于缅甸 戴安澜 (1904—1942)安徽省...

萧县15880425834: 我想了解1942年中国抗日远征军撤退途中死难于野人山的情景
能波恩尔: 胡康河谷,缅语意为“魔鬼居住的地方”.它位于缅甸最北方,再北是冰雪皑皑的喜... 根据战后盟军公布的档案材料,中国远征军入缅兵员为十万人,伤亡总数达六万一千...

萧县15880425834: 谁有当年中国远征军的详细资料?就是关于戴安澜、孙立人等人的
能波恩尔: 中国远征军是抗日战争中中国为支援英军在缅甸(时为英属地)抗击日本法西斯、并为了保卫中国西南大后方而建立的出国作战部队.是中国与盟国直接进行军事合作的典...

萧县15880425834: 中国远征军到底有多少人?最后回到祖国有多少人? -
能波恩尔: 据我所查的资料,中国远征军不止10万.在1941年起,远征军共分两批大规模入缅.在第一次入缅失败后,一部分回了国,如杜聿明部(杜聿明部也没能全部回国,回去的只有戴安澜部,其余的还是去了印度,后成为新五军一部),一部分到了印度兰姆伽,...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