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有哪几大戒律和应行的善业?

作者&投稿:调琬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道教的戒律有哪些主要内容~

道教的戒律用于约束道士的言行思想,要求入道者戒掉贪欲、守好清规。道教的戒律刚成立之初,由于还不够完善,所以戒条较简单。随着道教的不断发展,后来还加入了“五戒”、“八戒”、“十戒”等戒律。道教的五戒、八戒与佛教的戒律有点相似。另外,十戒还要求道士不得杀生,不得逆反父母师长,不得叛逆君王,不得毁谤道法,不得在静坛污言谩骂等等。

道教的戒律内容多数大同小异,由于产生的时间不同,所以戒律中的观点会有点不同。
道教的主要戒律有:想尔九戒、五戒、九真戒、初真戒、中级大戒、天仙大戒等。
其中,想尔九戒又称“道德尊经想尔戒”、“老君想尔戒”。想尔九戒是正一派的主要戒律之一。

五戒是指老君五戒。五戒要求戒酒、戒杀、戒淫、戒盗、戒妄语。五戒又称太上老君演说之戒,规定箓生弟子受完三戒之后,还要受五戒。道教指出,五戒为持身之本,持法之根,五戒缺一则命不成。

九真戒又称“九真妙戒”。九真戒是为亡者所持的戒律。
初真戒有五戒、八戒、十戒和女真九戒等。初真戒是修道的起点,要求道教弟子十恶不生,无思无为。道教弟子要收去凡心,以戒律为师,用心修道。初真五戒是初真戒的基础,是道教弟子出俗和入俗的关键。道教要求每个入道的弟子首先要遵守初真五戒的戒律。初真五戒要求道教弟子:不杀生、不吃荤、不喝酒、不偷盗、不邪淫、不口是心非。

初真五戒发展到后来,变成了初真八戒。初真八戒在初真五戒的基础上,又加入了:不得普习香油、不得杂卧高广大床、不得耽着。

初真十戒是在初真五戒的基础上,再要求道教弟子去除杂念,校正身心。
女真九戒是在初真戒之后再加上的戒律。女真九戒是道站信女修持的戒律。
道教弟子在初真戒时毫无过失,从未犯错者,才授予中级大戒。
而天仙大戒是三坛圆满的最后一个大戒。道教弟子三坛圆满需满足初真戒、中级大戒和天仙大戒。只有在中级大戒时毫无过失,从未犯错者,才授予天仙大戒。

早期的道教戒律,是"想尔九戒":
行无为,行柔弱,行守雌,勿先动,此上最三行。
行无名,行清静,行诸善,此中最三行。
行无欲,行知止足,行推让,此下最三行。
在"想尔九戒"的基础上,后又发展出“老君二十七戒”,由行无为柔弱衍生出勿喜、勿食含血之物、勿慕功名、勿杀等;由行无名清静诸善而衍生出勿贪高荣、勿求名誉、勿轻躁、勿恣身好衣美食等;由行无欲知止足推让而衍生出勿贫贱强求富贵、勿与人争曲直等。故二十七戒实为想尔九戒之世俗化与具体化。
之后,道教戒律在老子思想的基础上,参照佛教戒条的形式又吸收儒家伦常思想而继续发展。如《正一法文天师教戒科经》中开首便言:“道以冲和为德,以不和相克”乃以老子“道”中“调和”的特性为基础,结合儒家伦理纲常,而强调“天地合和”、“国家合和”与“室家合和”之必要性,主张以“不可不勤事师”、“不可不敬事亲”、“不可不孝事君”、弃利去欲、无为不争等为达“和”奉“道”之行径,由此而开展出“不得淫浂不止”、“不得情性暴怒”、“不得佞毒含害”、“不得秽身荒浊饮酒迷乱”、“不得贪利财货”
等同具老、儒思想特色的五戒条。于是,传教者强调透过对有形教戒的持守,人们便能体悟到玄虚之道的内涵与实质。老子思想,在蕴含儒家伦理观念的戒条中,得到进一步新的开展。
  以天师道而言,在张鲁降曹北迁及其逝世后,旧有之组织系统和科律制度便无法持续,于是导致整个魏晋时期天师道组织混乱,教戒松弛的严重现象。
除了老君说一百八十戒是应当时为清整纲纪之需而制,北魏时寇谦之亦对旧有弊端百出之教团组织予以改革,于是藉太上老君赐他《云中音诵新科之诫》(43)二十卷为由,增加对于道官祭酒行为之约束教戒,如禁止道官祭酒乱民取财、废房中黄赤之法、改革道官祭酒父死子继之陈规旧制等教戒。又如全真道在立教之初,为规范教门而有《立教十五论》,一方面则依道教传统戒律行持,随着教团组织的扩大,宫观日渐的扩大,为因应道士集体生活的需要,故而陆续编订清规,后终有《全真清规》的问世。以及明张宇初与清王常月为整顿教门而立之《道门十规》与公开传授三堂大戒之制,皆是在不同时代背景的社会环境中,因应各教派之需要而产生。于是,道戒随着教派的兴衰,适时而发挥其稳定教团发展之功能,或在立教之初,或在衰颓之际,或对个人修持,或对教团组织,皆有其不可忽视之作用,在道教发展历史中亦为重要之一篇。
各教派戒律不同
如天师道之《太上老君戒经》与《正一法文天师教戒科经》中所列五戒不同;灵宝派之《洞玄思微定志经》与《洞玄智能经》中所列十戒不同。一般认为想尔九戒,三行九条为道俗同尊,之后随着道教发展,教派纷立,戒律也就丰富起来,所立教戒不同,且依身份不同更立有不同戒品。于是戒品丰富.
如张万福《传授三洞经诫法箓略说》中的整理便有十六种之多。各教派中,如天师道男生女生弟子受十戒方为正一弟子、正一道士受三皈戒和正一戒、正一法师受二十七戒、三十六戒、一百八十戒;上清派上清道士受三皈戒、洞真法师受洞真观身三百大戒;灵宝派初盟弟子受闭塞六情戒、中盟受智能上品大戒、大盟受三元百八十戒。
至宋明后教派衰微,戒律便不再有此丰富之分类,化简如全真道的三堂大戒。

我是个道士
道教主要戒律有想尔九戒;五戒;十戒;女真戒;天仙大戒;碧玉真宫大戒规;军佑帝君十戒;智慧上品大戒;智慧闭塞六情上品成;智慧度生上品大戒;三洞众成文;三坛大戒及崇百药;说百病等等。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13090172.html?si=1 可以看看

十善:一孝顺父母,二忠事君师,三慈心万物,四忍性容非,五谏净蠲恶,六损己救穷,七放生养物,种诸果林,八道边舍井,种树立桥,九为人兴利除害,十读三宝经律,恒奉香花供养之具。

佛道有很多相似的地方

仙道贵生,无量度人
福生无量天尊

道教主要戒律有想尔九戒;五戒;十戒;碧玉真宫大戒规;孚佑帝君十戒;智慧上品大戒;智慧闭塞六情上品戒;智慧度生上品大戒;三洞众戒文;三坛大戒及崇百药、说百病等等。这些戒律的内容大同小异,只不过产生的时代不同,一些高道大德对戒律的观点不同而已,但其目的都是一致的。下面将其主要者分述如下:
(1)想尔九戒:即“老君想尔戒”,又称“道德尊经想尔戒”。戒文源出于《老子道德经想尔注》,分上中下三品,共九条。上品戒文是:行无为;行柔弱;行守雌勿先动。中品戒文是:行无名;行清静;行诸善。下品戒文是:行无欲;行知止师认为,能持上品戒者,可望位登仙班;能持中品戒者,可以延年益寿;能持下品戒者,可以避免夭伤。想尔九戒成为正一派的主要戒律之一。
(2)五戒:即老君五戒,托称太上老君演说之戒。第一戒杀,第二戒盗,第三戒淫,第四戒妄语,第五戒酒;道教规定,篆生****受三戒后,再受五戒,五戒与三戒为八戒。五戒在天为五纬,天道失戒则现灾异;在地为五岳,地道失戒则百谷不成;在数为五行,五数失戒则水火相薄,金木相伤;在治为五帝,五帝失戒则祚夭身亡;在人为五脏,五脏失戒则性发狂。五戒失一则命不成。《太上老君戒经》中说:“是五戒者持身之本,持法之根。善男人,善女人,愿乐善法,受持终身不犯,是为清信。”即清信****、清真****所受戒律。
(3)九真戒:亦称“九真妙戒”,为亡者所持之戒。系九天帝君亲口宣说,佩奉者升人九天,轻慢者堕入九地。《道法会元》卷二0称,“九真戒者,宣告亡灵,奉戒专心,克臻妙道。”据《北帝伏魔神咒妙经》卷六称,此戒内容为:一者敬让,孝养父母;二者克勤,忠于君王;三者不杀,慈救众生;四者不淫,正身处物;五者不盗,推义损己;六者不嗔,凶怒凌人;七者不诈,谄贼害善;八者不骄,傲忽至真;九者不二,奉戒专一。《无上玄元三天玉堂****》谓:世人若能受九真妙戒,佩受救苦长生宝策,生在之日,受之福报,寿龄绵远,运尽数终,不趋轮回,直上丹天。
(4)初真戒:初真戒是人道者必须遵守的金科玉律,是入道的门户,是修道的起点。初真戒有五戒、八戒、十戒和女真九介等。《初真戒说》里就制定初真的意义说得很详细,目的就是树立道心,弘道立德。
初真戒要求十恶不生,无思无为,一念修道,去掉凡心,以戒为师。
清代王常月著的《初真戒律》中,让人道者先受三皈依戒:第一皈身,太上无极大道。永脱轮回,故曰道宝;第二皈神,三十六部尊经。得闻正法,故曰经宝;第三皈命,玄中****律,不落邪见,故曰师宝。
①初真五戒:初真真戒是初真戒的根基,是人道之初门,清心之良方,是出俗与人俗的枢纽,每人道者,必须牢牢领会其意。
五戒指:一、不得杀生;二、不得荤酒;三、不得口是心非;四、不得偷盗;五、不得邪淫。
这五戒是持身之本,护法之根,如果能以此五戒为对照,就能益算延龄,天神护佑,永脱五刑之苦,世世不失人身。
五戒后来发展成“八戒”。陆修静在《受持八戒》中说:在匠戒之外加:六、不得杂卧高广大床;七、不得普习香油,以为华饰;八飞不得耽着,以作倡伎。
②初真十戒:持五戒者,校正身心,去除杂念,许受虚皇己尊所命初真十戒。十戒为:
第一戒者,不得不忠不孝,不仁不信,当尽节君亲,推成万物;第二戒者,不得阴贼潜谋,害物利己,当行阴德,广济群生;第三戒者,不得杀害含生,以充滋味,当行慈惠,以及昆虫;第四戒者,不得淫邪败真,秽慢灵气,当守贞操,使无缺犯;第五戒者,不得败人成功,离入骨肉,当以道助物,令九族雍和;第六戒者,不得谗毁贤良,露才扬己,当称人之美善,不自伐其功能;第七戒者,不得饮酒食肉,犯律违禁,当调和气性,专务清虚;第八戒者,不得贪求无厌,积财不散,当行节俭,惠恤贫穷;第九戒者,不得交游非贤,居处秽杂,当慕胜己,栖集清虚;第十戒者,不得轻忽言笑,举动非真,当持重寡辞,以道德为务。
这十戒,托虚皇天尊所命,能做到者,天神护佑,永脱—切苦脑。“十戒”注重道教徒的品德修养,要做到忠、孝、济世、守身、节俭、利人、清修,作为修道养性的前提,洁身戒行的道德规范,能使道教徒品行端正,世人竞向慕之、归之。
道教特别讲究广济群生,要回光返照,与人为善,则广施阴德,普济群生,乃为人道之本。对贞操方面来讲要独拔常伦,顿息尘缘,断绝色欲,精修道行,当证仙阶,福及九祖,庆流一门。对于财物方面来讲:夫人之贫富,命禀生初悉已前定,若生财有分,用尽还来,若胎骨受贫,广求不富,能明此理,一切取觅付之自然,非己之财不妄取,非义之财不苟得。合得之财,随分取可,不陷于贪求无厌之欲,能做到“十戒”的人,则心领神会,精神分明,修道积德之第一步成矣。
③女真九戒:王常月在初真戒后面,还加上了女真九戒,作为道姑信女修持之戒,九戒为:一曰,孝敬柔和,慎言不妒;二曰,贞洁持身,离诸秽行;三曰,惜诸物命,慈愍不杀;四曰,礼诵勤慎,断绝荤酒;五曰,衣具质素,不事华饰;六曰,调适性情,不生烦恼;七曰,不得数赴斋会;八曰,不得虐使奴仆;九曰,不得窃取人物。
道教经书上讲只要能持戒修持,必生十善之家,不经地狱之若,精进修道,则名登紫府,位列仙班。
(5)中极大戒:中极戒是元始天王授给太上高圣道君,以传太微天帝及太极高仙。此戒共三百条,称“中极三百大戒”。中极戒的内容非常详细,从言行举止到传授戒篆,无所不包,可谓道教最为详细的戒律之一。但中极戒中有的内容已不适应时代要求,则应区别对待。持初真戒时能毫无过犯,方许授中极戒。
(6)天仙大戒:天仙大戒是三坛圆满的最后一个大戒。三坛圆满即为全真传戒时以初真戒、中极戒、天仙大戒三戒为主的三坛传授方式。持三百中极大戒毫无过犯者,方授天仙大戒。
初真戒、中极戒、天仙大戒,总称为“三坛圆满天仙大戒”道书上讲受天仙戒者称妙道师;受中极戒者称妙德师;受初真戒者称妙经师。

道教约束道士思想言行,防止“恶心邪欲”,“乖言戾行”的条规。初期戒律简约,主旨为戒贪欲、守清静。两晋南北朝时期,由上清派、灵宝派、新天师道等沿袭佛教戒律,并汲取儒家名教纲常观念而制定"五戒"、“八戒”、“十戒”和其他戒律。其内容除五戒、八戒与佛教基本相同外,十戒中尚列有"不得违戾父母师长"、“不得杀生屠害”、“不得叛逆君王”、“不得淫乱骨肉”、“不得毁谤道法”、“不得污漫静坛”等。《老君想尔戒》为早期天师道戒,《说十戒》和《思微定志经十戒》为上清、灵宝派之戒律,《老君说一百八十戒》为新天师道之戒律。
金代全真道出,邱处机开创传戒制度,公开设坛说戒,广收门徒。凡愿入道者必须受戒方能为道士。清初,全真龙门派传戒道士王常月撰《初真戒律》,与《中极戒》、《天仙大戒》合称“三堂大戒”。凡从他受此三戒之道士,须经百天戒期。
元明之际,戒律之外又出现清规。戒律为警戒于事前的行为准则,清规则是对犯律道士的惩处条例,它仍袭于佛教。《正统道藏》和《道藏辑要》所收《全真清规》与清代北京白云观所订清规,均按道士所犯过失之轻重,分别处以跪香、催单(劝离)、革出(逐出)、杖革(杖责逐出)以及火化(处死)等。
现存道教戒律主要收入《正统道藏》三洞之戒律类。《云笈七签》和《道藏辑要》亦有收录。较著者有《太上经律》、《洞玄灵宝天尊说十戒经》、《太上老君经律》、《天仙大戒》、《初真戒》、《中极戒》等。(一)道教主要戒律
道教主要戒律有想尔九戒;五戒;十戒;碧玉真宫大戒规;军佑帝君十戒;智慧上品大戒;智慧闭塞六情上品成;智慧度生上品大戒;三洞众成文;三坛大戒及崇百药;说百病等等。这些戒律的内容大同小异,只不过产生的时代不同,一些高道大德对戒律的观点不同而已,但其目的都是一致的。下面将其主要者分述如下:
(1)想尔九戒:即“老君想尔戒”,又称“道德尊经想尔戒”。戒文源出于《老子道德经想尔注》,分上中下三品,共九条。上品戒文是:行无为;行柔弱;行守雌勿先动。中品戒文是:行无名;行清静;行诸善。下品戒文是:行无欲;行知止足;行推让。想尔九戒体现了老子《道德经》的宗旨。正一法师认为,能持上品戒者,可望位登仙班;能持中品戒者,可以延年益寿;能持下品戒者,可以避免夭伤。想尔九戒成为正一派的主要戒律之一。
(2)五戒:即老君五戒,托称太上老君演说之戒。第一戒杀,第二成盗,第三戒淫,第四戒妄语,第五戒酒。道教规定,箓生弟子受三戒后,再受五戒,五戒与三戒会为八戒。五戒在天为五纬,天道失戒则视灾异;在地为五岳,地道失戒则百谷不成;在数为五行,五数失成则水火相薄,金木相伤;在治为五帝,五帝失戒则祚夭身亡;在人为五脏,五脏失戒则性发狂。五戒失一则命不成。《太上老君戒经》中说:“是五戒者持身之本,持法之根。善男人,善女人,愿乐善法,受持终身不犯,是为情信。”即清信弟子、清真弟子所受戒律。
(3)九真戒:亦称“九真妙戒”,为亡者所持之戒。系九天帝君亲口宣说,佩奉者升入九天,轻侵者堕入九地。《道法会元》卷二O称,“九真戒者,宣告亡灵,奉戒专心,克臻妙道。”据《北帝伏魔神咒妙经》卷六称,此戒内容为:一者敬让,孝养父母;二者克勤,忠于君王;三者不杀,慈救众生;四者不淫,正身处物;五者不盗。推人损己;六者不咳,凶怒凌人;七者不诈,谄贼害善;入者不骄,傲忽至真;九者不二,奉成专一。《无上玄元三天玉堂大法》谓:
世人若能受九真妙戒,佩受救苦长生宝箓,生在之日,受之福报,寿龄绵远,运尽数终,不趋轮回,直上丹天。
(4)动真戒:初真戒是人道者必须遵守的金科玉律,是人道的门户,是修道的起点。初真戒有五戒、八戒、十成和女真九戒等。《初真戒说》里就制定初真戒的意义说得很详细,目的就是树立道心,弘道立德。
初真戒要求十恶不生,无思无为,一念修道,去掉凡心,以戒为师。
清代王常月著的《初真戒律》中,让人道者先受三皈依戒:第一皈身,太上无极大道。永脱轮回,故曰道宝;第二皈神,三十六部尊经。得闻正法,放日经宝;第三皈命,玄中大法律,不落邪见,故曰师宝。
①初真五戒:初真五戒是初真戒的根基,是人道之初门,清心之良方,是出俗与人俗的枢纽,每人道者,”必须牢牢领会其意。
五戒指:一、不得杀生;二、不得荤酒;三、不得口是心非;四、不得偷盗;五、不得邪淫。
这五戒是持身之本,护法之根,如果能以此五戒为对照,就能益算延龄,天神护佑,永脱五刑之苦,世世不失人身。
五戒后来发展成“八戒”。陆修静在《受持八戒》中说:”在五戒之外加:六、不得杂卧高广大床;七、不得普习香油,以为华饰;八、不得耽着,以作倡伎。
②初真十戒:持五戒者,校正身心,去除杂念,许受虚皇天尊所命初真十成。十戒为:
第一戒者,不得不忠不孝,不仁不信,当尽节君亲,推成万物;第二戒者,不得阴贼潜谋,害物利己,当行阴德,广济群生;第三戒者,不得杀害含生,以充滋味,当行慈惠,以及昆虫;第四戒者,不得淫邪败真,秽慢灵气,当守贞操,使无缺犯;第五戒者,不得败人成功,离人骨肉,当以道助物,令九族雍和;第六成者,不得谗毁贤良,露才扬己,当称人之美善,不自优其功能;第七戒者,不得饮酒食肉,犯律违禁,当调和气性,专务清虚;第八戒者,不得贪求无厌,积财不散,当行节俭,惠恤贫穷;第九戒者,不得交游非贤,居处秽杂,当慕胜己,栖集清虚;第十戒者,不得轻忽言笑,举动非真,当持重寡辞,以道德为务。
这十戒,托虚皇天尊所命,能做到者,天神护佑,永脱一切苦脑。“十戒”注重道教徒的品德修养,要做到忠、孝、济世、守身、节俭、利人、清修,作为修道养性的前提,洁身戒行的道德规范,能使道教徒品行端正,世人竟向慕之、归之。
道教特别讲究广济群生,要回光返照,与人为善,则广施阴德,普济群生,乃为人道之本。对贞操方面来讲要独拔常伦,顿息尘缘,断绝色欲,精修道行,当证仙阶,福及九祖,庆流一门。对于财物方面来讲:夫人之贫富,命禀生初悉已前定,若生财有分,用尽还来,若胎骨受贫,广求不富,能明此理,一切取觅付之自然,非己之财不妄取,非义之财不苟得。合得之财,随分取可,不陷于贪求无厌之欲,能做到“十戒”的人,则心领神会,精神分明,修道积德之第一步成矣。
③女真九戒:王常月在初真戒后面,还加上了女真九戒,作为道站信女修持之戒,九戒为:一曰,孝敬柔和,慎言不妒;二曰,贞洁持身,离造秽行;三日,借诸物命,慈憋不杀;四曰,礼诵勤慎,断绝荤酒;五日,衣具质素,不事华饰;六曰,调适性情,不生烦恼;七日,不得数赴斋会;八日,不得虐使奴仆;九日,不得窃取人物。
道教经书上讲只要能持戒修持,必生十善之家,不经地狱之若,精进修道,则名登紫府,位列仙班。
(5)中极大戒:中极戒是元始天王授给太上高圣道君,以传太微天帝及太极高仙。此减共三百条,称“中极三百大成”。中极戒的内容非常详细,从言行举止到传授戒第,无所不包,可谓道教最为详细的戒律之一。但中极成中有的内容已不适应时代要求,则应区别对待。持初真戒时能毫无过犯,方许接中极戒。
(6)天仙大戒:天仙大戒是三坛圆满的最后一个大戒。三坛圆满即为全真传戒时以初真戒、中极戒、天仙大戒三戒为主的三坛传授方式。持三百中极大戒毫无过犯者,方授天仙大戒。
道书上讲受天仙戒者称妙道师;受中极威者称妙德师;受初真戒者称妙经师。
(7)斋日:斋日也就是指斋月中某一天或祖师圣诞或有斋醒科仪等活动时,道教徒必须严格按照道教仪范所规定内容行事。
道教在制定戒律的同时,还特别设立了斋田,斋田是一月之中应持斋戒的日子。这一天必须严格遵守道教戒律,这样举行仪式时才能有天神护佑,才能有求必应,心神感应。
道教的斋田有十直斋日、八节斋日、三元斋日、四始斋日,三会斋日。
①十直斋日:每月一日,八日,十四日,十五日,十八日,二十三日,二十四日,二十八日,二十九日,三十日(小月可取二十七日)。
②八节斋日田:立春日,春分日,立夏日,夏至日,立秋日,秋分日,立冬日,冬至日。
③三元斋日田:正月十五,七月十五,十月十五。
④四始斋日:正月一日,四月一日,七月一日,十月一日。
⑤三会斋日:正月七日,七月七日,十月五日。
这些斋日是持戒做斋的特定时间,斋日里必须严格持戒、护成,这样才能真正以身正教化世人,以净心感化世人。
⑥违戒的处罚:违成谓受戒道士违背所应受持的规戒条律。破戒谓道士受持规戒后重又违犯规戒。对违戒、破戒者,原本都有统一规定,后来各宫观以清规作为处罚的标准,现在基本是以批评教育为主,直至推单(开除)。
⑦现行主要斋日:现在各全真庙宇中的斋日与传统定制有些变化,十方丛林主要以农历初一、十五及祖师圣诞日等作为斋日,子孙庙里还以传统定制斋日为主。
(二)道教主要仪范
(1)早晚功课:
早晚功课是全国现有两大派全真、正一派的早晚必修课。早晚课约起于南北朝以后。住观道上每日卯酉二时上殿作课,诵念香赞、开经偈、净心咒、净口咒、净身咒以及《清静经》、《玉皇心印妙经》等经,唱赞礼拜,一是修真养性,二是祈祷崇拜,三是坚定道心,四是为了体现宫观道风的管理。早晚功课现在各常住都按传统定制早晚上殿。
(2)全真传戒:
传戒,又称开期传戒。指从开坛传戒到传戒圆满的整个过程。道士出家,初入道观者为道童,在子孙庙拜师学经,等到了十方丛林开坛传戒之时,子孙庙的师父便荐其赴丛林受戒。
道教全真传戒,是从金元全真教出现以后,长春真人邱处机逐根据道教已有的戒律,订立了道教全真传戒仪范。清顺治年间,全真龙门派第七代律师王常月方丈又创全真丛林,在北京白云观首次公开设坛传戒。他承袭全真派戒法科仪,讲说《初真戒》、《中级戒》、《天仙大戒》,合称“三坛圆满大戒”。王常月说:“学道不持戒,无缘登真箓。”传戒时,戒坛一般分为三期进行。传戒由十方丛林的方丈负责,称为“传戒律师”,又调传戒本师。
传戒期间经过“考偈”:受戒弟子分清名次,按《千字文》次序排号,传戒圆满后,编入《登真箓》。获得戒名后,自愿遵守戒律不犯规戒,经审查合格,发给“戒牒”,以为凭据。
(3)正一授箓
“箓”通常指记录有关天官功曹、十方神仙名属,召役神吏,施行功法术的牒文。正一道士只有得受法箓,才能名登天曹,才能有道位神职。有了道位神职的道士,其斋醮中的章词,才能奉达天庭,才能得到神灵护佑,反之斋醮章词无效。
道士受箓之后,箓牒中拔付受箓者有护身将帅,协助受箓者在主持斋醮时,斩妖除邪。拔度生灵,救济困厄。未受箓受职,就无权遣神役鬼。
“受箓”的意义是“戒除情性,止塞愆非,制断恶根,发生道业,从凡入圣,自始及终,先从戒箓,然始登真。”
道士受箓后,颁发给职券牒文,以证其所得之法职,名所录之神界,以通达神灵。简称为“职牒”。
(三)建国后的传授戒箓
(1)全真恢复传戒制度
全真传授戒法,自元朝邱长春真人订立传戒仪范始,已有七百多年历史。清康熙年间王常月方丈在白云观开“三坛大戒”,广度弟子,全真道风大振。
后来由于战乱,一度停止。1947年在四川成都二仙庵举行过后,一直未举行。为了弘扬全真优良传统,1989年在北京白云观举行了建国后第一次全真传戒活动。有75名全真道士参加了受戒活动,其中乾道占60%,坤道占40%,绝大部分为青年道士。
通过传戒活动,使戒子们学到了道教知识,提高了道德素质,有益于个人修持和道风的弘扬。
为适应新时期全真派发展的需要,中国道教协会于1995年11月在四川青城山举行了建国后第二次传戒活动,全国各名山宫观的求戒弟子400余人参加了这次传戒活动。
这次传戒活动历时20多天,规模空前。经过戒坛审核,发给戒子“净戒牒”,以及《初真戒》、《中极戒》、《天仙大戒》、《守戒必持》等经书律文。


佛家有几戒?它们的意义和范围
不打人,不骂人等等,在日常行动中多方面去修持戒律,才是真正佛弟子。怎样戒盗呢?我们对公共财物,私人财物,寺庙和僧众财物,不能侵占,乃至一草一木,不得不给而自取,或窃取,或诈取,乃至违反世法偷税漏税,无票乘车,冒名顶替,贪污舞弊等,都不应为。不自盗,不教他盗,不见盗随喜。我们佛...

七大罪十戒律分别是什么
基督教中提到的两大核心概念是七大罪和十戒律,它们揭示了人类行为的道德界限和神的救赎之道。七大罪包括傲慢、嫉妒、暴怒、贪婪、贪食、淫欲和懒惰,这些罪行被视为与神旨相悖,可能导致人们沉沦于诱惑和远离救赎。而十戒律则是《圣经》中的教诲,旨在引导人们过上文明和谐的生活,强调信仰、尊重、诚实...

请问,在佛教中,有关戒律的经典是哪些?
戒律的阶段风别是:三皈戒、五戒、在家菩萨戒(六重二十八轻)、沙弥菩萨戒(十重四十八轻)、三坛大戒(具足戒)在家人是不能看出家戒其中,在开出家人的三坛大戒(具足戒)时候应众生需要是可以开方便传沙弥的十重四十八轻菩萨戒另外还有就是八关斋戒戒有专门的戒师,也要看你的情况才能听受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

出家人戒律有哪些
1. 出家人主要遵守五戒: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2. 出家人是离开家庭成为和尚、尼姑或道士的人,他们需要遵守一定的戒律。3. 这些戒律由佛教、道教等宗教制定,旨在规范信徒行为,培养道德品质。4. 不同宗教和派别可能有不同的戒律内容,但大多涉及道德、修行和待人接物等方面。5....

求教佛教250条戒律具体内容
具足戒又称近具戒、大戒,简称具戒。出家人只有受过具足戒的,才能成为比丘、比丘尼。关于具足戒的条目,释迦牟尼佛入灭之前,为比丘制定的戒律就已经达到了200多条。随着佛教戒律的完善,现在南方国家所传比丘戒是227条,藏传佛教是253条,汉地的佛教是250条,各地戒律的内容大体相同,只有条目和分类有...

佛教的五戒是 ?
以龙为食)、紧那罗(乐神,头上有角)、摩糇罗迦(乐神,大蟒神,人身蛇首))、圣者(Ariya,指证圣人果位者)、非圣者。注2:1) 符合有「图谋、行动」之杀罪,有以下各项:2) 自手杀生,或对方因此堕死,或隔一段时间才死。3) 唆教人去杀生,而自己在旁观。4) 遣使人杀生。遣使...

基督教主要禁忌有哪些
每个宗教都有他们各自的禁忌与戒律,基督教也不例外。但是,基督教并没有一整套太过繁琐的清规戒律来约束信徒的生活,只是一些比较常规的规定。在基督教文化中,主要的禁忌和忌讳包括以下几点:1. 信仰:基督教所信仰的上帝是宇宙独一的主宰,忌讳崇拜除上帝以外的偶像。向基督徒赠送礼品时,要避免上面有...

道教的戒律!
其内容除五戒、八戒与佛教基本相同外,十戒中尚列有"不得违戾父母师长"、“不得杀生屠害”、“不得叛逆君王”、“不得淫乱骨肉”、“不得毁谤道法”、“不得污漫静坛”等。《老君想尔戒》为早期天师道戒,《说十戒》和《思微定志经十戒》为上清、灵宝派之戒律,《老君说一百八十戒》为新天师道...

伊斯兰教有哪些戒律?
由此来看,伊斯兰美术与西方传统古典美术迥然不同,它贯穿着伊斯兰教理和美学思想。第三,促进伊斯兰纹饰艺术的发达。虽然存在禁止具象绘画的戒律,但穆斯林在社会生活中仍有以造型艺术表情达意的需求,为消弭宗教与艺术的矛盾,穆斯林艺术家另辟蹊径,以兼备具象与担负双重特性的纹饰艺术代替造型艺术,完美地...

家庭教育的十条戒律
家庭教育的十条戒律 家庭中的方方面面对儿童的健康成长及其人格的熏陶是非常重要的。家长应把培植健全人格当作家庭教育的中心,重视和加强对孩子进行良好道德的培养,戒除掉家庭教育中的会造成不良影响的行为,从而有效地建构儿童的健全人格。下面就列举了家庭教育中的“十戒”,为保证孩子能在健康的心理环境...

泸溪县19572445638: 道教的教规有哪些? -
捷家通用: 道教的教规主要有四条.一是传授.道教把传密授道之事看得极为重要,以不能乱传乱泄为戒.传授时必须有虔诚求道的思想和行动.要烧香斋戒,并同时要发传授秘道的虔诚之誓.道教称传授是道家成仙登圣的必由之路.二是赏善...

泸溪县19572445638: 请问,道教中“七戒”是什么意思?出自哪里?请举例详细解释和说明. -
捷家通用: 道教中七戒是:仙道禁忌,饮酒,其气乱;食五辛、其气昏;与别人同坐,其气杂;视死看生,其气秽;嗔怒,其气奔;悲哀,其神伤;见血,其气污.以...

泸溪县19572445638: 道教的基本教义是什么? -
捷家通用: 道教是中国本土宗教,以“道”为最高信仰.道教在中国古代鬼神崇拜观念上,以黄、老道家思想为理论根据,承袭战国以来的神仙方术衍化形成.. 现在学术界所说的道教,是指在中国古代宗教信仰的基础上,承袭了方仙道、黄老道和民间天...

泸溪县19572445638: 和尚的戒律 -
捷家通用: 一般说得比较多的,是五戒,指 杀、盗、淫、妄、酒 .杀,不伤害众生.盗,不众生便宜.淫,狭义:不乱搞男女关系,引申到广义:凡事适量,不过度.妄,不欺骗.酒,保持神智清明,不犯以上四戒.贪、嗔、痴是三毒,三种根本烦恼.贪,为了贪欲,就会为了谋取利益,伤害人,欺骗人.嗔,是嗔恚,就是生气,发火,理智丧失,就会做出伤害自己,伤害别人的事情.痴,愚痴,没有智慧,不明白道理,只看表面,不了解实质.都会令行为失当,伤害自己和别人.

泸溪县19572445638: 道教必读的经文与戒规 -
捷家通用: 《老子》、《庄子》、《南华真经》、《度人经》、《太平经>、《周易参同契》《上清经》《黄庭经》《玉皇经》 《阴符经》 按照道士所犯过失的轻重来对其进行处罚,处罚方式包括跪香、催单(劝离)、革出(逐出)、 杖革(杖责逐出)、火化(处死)

泸溪县19572445638: 道教戒律解释 -
捷家通用: 总结为:不妄动,守清静,归善行,心无欲,行至柔.

泸溪县19572445638: 道教的基本教义有哪些? -
捷家通用: 道教是东汉中叶产生的一种宗教,而道家则是春秋战国时期形成的一个哲学派别,所以两者...

泸溪县19572445638: 道教的人生观念是什么? -
捷家通用: 一个人,出生在这个世界,并以人的方式在世界上消失,这就是道教的人生观.自然而来,自然而去,死后化归六气,重融自然.我命在我不在天,这个说的是道士修炼到一定境界后可以达到的.不以生喜,不以死悲,平静看待就可以了

泸溪县19572445638: 道家是否有自律,若有是否有违天然 -
捷家通用: 道教有自律 那就是 戒律 有很多 戒律是遵守咒语法规 和天然简直不相干 道教约束道士思想言行,防止“恶心邪欲”,“乖言戾行”的条规.初期戒律简约,主旨为戒贪欲、守清静.两晋南北朝时期,由上清派、灵宝派、新天师道等沿袭佛教戒律,并汲取儒家名教纲常观念而制定"五戒"、“八戒”、“十戒”和其他戒律.其内容除五戒、八戒与佛教基本相同外,十戒中尚列有"不得违戾父母师长"、“不得杀生屠害”、“不得叛逆君王”、“不得淫乱骨肉”、“不得毁谤道法”、“不得污漫静坛”等.《老君想尔戒》为早期天师道戒,《说十戒》和《思微定志经十戒》为上清、灵宝派之戒律,《老君说一百八十戒》为新天师道之戒律

泸溪县19572445638: 道教全真派为什么要举行受戒仪式 -
捷家通用: 古来道教就有戒律,早期如《太上老君尓想戒》《思微定志十戒》《太上老君十戒》《虚皇天尊十戒文》等.全真道以“清静守真,精神存全”为修行的根本有为法,故必以戒律严明修行所避的...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