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在佛教中,有关戒律的经典是哪些?

作者&投稿:索音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佛教有哪些因果方面的经典,以及哪些戒律方面的经典啊?~

《三世因果经》 《大愿地藏王菩萨本愿经》 《梵网经》《大智度论》《优婆塞戒经》 很多经典中都有关于因果的段落部分 戒律的话 我个人觉得 寺庙中出家众的戒本不应随便去看 因为看的时侯 不小心起了轻慢僧宝之心 那么罪过是非常大的 关于“戒”本身 梵语称为 波罗提木叉 意思是随顺解脱之本 在世尊快要涅盘的时候 他嘱咐弟子们 在他涅盘之后 要以戒为师 请记住吧 还有很多大乘经典 就是佛的全身 请珍惜 远离烟草 五辛 酒肉

赞叹赞叹,有问题能深入经藏原文是非常好、非常对,值得我们学习的态度。

可以看《优婆塞戒经》

菩萨戒是无论什么人都可以听闻、学习的。
《地持菩萨戒本》也叫《菩萨地持经》另外有一本戒本叫做《瑜伽菩萨戒本》,与《地持菩萨戒本》是同一本,翻译者不同而已。
还有一本《在家菩萨戒本》
说明:菩萨戒的精神是相通的,所以无论用哪一种受戒,对其他的戒本也应该学习,受持。

————部分文字摘自上道下证法师《菩萨戒白话浅要复习》开示,法师的讲解是根据《地持菩萨戒本》并参考《瑜伽戒本》的翻译。
您有兴趣,可以去网上找MP3

阿弥陀佛

梵网经。十重戒:杀、盗、淫、妄语、售酒、说四众过、自赞毁他、悭惜加毁、瞋不受悔、诽谤三宝。(一)不敬师友戒,又称轻慢师长戒、不敬师长戒、敬事师长戒、不得憍慢师长戒、敬事尊长戒。谓应谦卑、敬让师长、善友,见上座、和尚、阿阇梨、大德、同学、同行、同见等,应礼拜问讯,不生憍慢、痴嗔之心。(二)饮酒戒,又称不饮酒戒、不得饮酒戒。以饮酒能使人放逸,易生无量之过失,故制此戒。(三)食肉戒,又称不食肉戒、不得食肉戒。谓为不使大慈悲佛性之种子断绝,故不得食用一切肉类;然若身患重病,以之作为药用,则不在此限。(四)食五辛戒,又称不食五辛戒、不得食五辛戒。谓禁止食用大蒜、茖葱、慈葱、兰葱、兴蕖等五种刺激性食物,以免妨碍行持修道。(五)不教悔罪戒,又称不举教忏戒、举罪教忏戒、不教悔戒、不得不教悔罪。谓有过失即应忏悔,否则益发增长其过失。(六)不供给请法戒,又称不教请法戒、住不请法戒、供师请法戒、不供给不请法戒、不得不供给请法戒。谓对于法师、同学等,应殷勤礼拜供养,供给饮食、床座、医药等一切所须,并常听闻其说法。(七)懈怠不听法戒,又称不听经律戒、不能游学戒、听法咨受戒、不听法戒、不得懈怠不听法戒。谓不应懈怠于听受经律。(八)背大向小戒,又称不背大乘戒、不得背大向小戒、背正向邪戒。谓不得违背大乘经律,反而受持小乘、外道之经律。(九)不看病戒,又称不瞻病苦戒、瞻给病人戒、不得不看病戒。谓若见病者,应予看护疗养。(十)畜(蓄)杀众生具戒,又称畜诸杀具戒、畜杀生具戒、不畜杀具戒、不得畜诸杀具戒。谓不得蓄集刀杖、弓箭、矛斧、罗网等杀生之器具,否则障阻慈悲之行。(十一)国使戒,又称通国入军戒、通国使命戒、不通国使戒、不得故作国贼戒。即禁止通敌做叛国贼。(十二)贩卖戒,又称伤慈贩卖戒、恼他贩卖戒、不恶贩卖戒、不得作贩卖戒。谓禁止营利、贩卖六畜等,否则有损慈悲之心。(十三)谤毁戒,又称无根谤人戒、无根谤毁罪、不毁良善戒、不得无根谤毁戒。系禁止虚构事端毁谤他人。(十四)放火烧戒,又称放火损烧戒、放火损生戒、不辄放火戒、放火戒、不放火损烧戒。谓不妄烧山林及一切有主之物等。(十五)僻教戒,又称法化违宗戒、不僻教授戒、不得邪僻教他戒。指应教化外道、恶人等,使其受持大乘教律。(十六)为利倒说戒,又称惜法规利戒、贪财惜法戒、无倒说法戒、倒说法戒、不得惜法规利戒。指讲经说法之时,不得为财利之故,而颠倒经律文字之真义,以免毁谤佛法僧三宝。(十七)恃势乞求戒,又称依官强乞戒、依势恶求戒、不横乞求戒、恶求戒、不得依势乞求戒。谓不得为自身财利、名誉之故,攀附权势,仗势强取他人财物。(十八)无解作师戒,又称无知为师戒、虚伪作师戒、不诈作无师戒、无所知为他师戒、不得无知解作师授戒。指未通解戒律之因缘者,不得妄作他人之师。(十九)两舌戒,又称斗谤欺贤戒、斗诤两头戒、不斗两头戒、离间语戒、不得两舌戒。谓不得造作离间他人之言语。(廿)不行放救戒,又称不能救生戒、不救存亡戒、放救报恩戒、放生戒、不得不救众生苦戒。谓见六道众生之苦,应予放生、救济之。(廿一)嗔打报仇戒,又称无慈酬怨戒、不忍违犯戒、忍受违犯戒、以嗔报戒。谓禁止怨仇报复,否则非但有伤慈悲、忍辱之心,复更冤冤相结,仇怨无穷。(廿二)憍慢不请法戒,又称慢人轻法戒、下心受法戒、憍不受法戒。谓不得自恃聪明、富贵等,而轻慢先学之法师,懈怠于从其咨受经律。(廿三)憍慢僻说戒,又称轻新求学戒、轻蔑新学戒、好心教授戒、慢心倒说戒。谓对于新学者前来咨问经义时,不得轻蔑、憍慢之。(廿四)不习学佛戒,又称怖胜顺劣戒、不专异学戒、习学异道戒。指不学习佛教正法,反而学习异学外道之教法、仪则等,即已违背出离之要道。(廿五)不善和众戒,又称善御众物戒、为主失仪戒、用三宝戒。指为众之主者,应以慈心消弭众人之斗诤,并善于守护三宝之物。(廿六)独受利养戒,又称待宾乖式戒、领宾违式戒、主客同利戒、不差僧次戒。谓若有新到之客僧,先住之旧僧不应独受利养,而应礼拜迎接,供给房舍、卧具、饮食等。(廿七)受别请戒,又称受他别请戒、不受别请戒。谓众僧若各别受请,则施主不请十方僧,如是易使施主失平等心功德。(廿八)别请僧戒,又称故别请僧戒、自别请僧戒、别请戒、不别请僧戒。谓道俗菩萨、施主等若斋请僧众,应次第而请,始不失平等心。(廿九)邪命自活戒,又称恶损生戒、邪命养生戒、不作邪命戒。即禁止不由正道,而以邪曲之方法营生,如贩卖女色、占卜吉凶等邪命之法。(卅)不敬好时戒,又称违禁行非戒、诈亲害生戒、不作邪业戒。指于三斋月、六斋日等,应恭敬神、佛、长老,不行非法邪妄之事。(卅一)不行救赎戒,又称见厄不救戒、不救尊厄戒、救赎危苦戒。谓见有外道恶人贩卖佛菩萨像、经卷、僧尼,乃至发心修菩萨道之行人等,皆应尽力救赎。(卅二)损害众生戒,又称畜作非法戒、横取他财戒、不畜损害戒、畜非法器戒。系禁止有损慈悲之事,如贩卖刀箭等杀具、畜养猫狗、因官形势求觅钱财等六事。(卅三)邪业觉观戒,又称观听作恶戒、虚作无义戒、不行放逸戒、斗战嬉戏戒。谓斗战、嬉戏、卜筮等,有乱正道,皆非正业,故不宜观听。(卅四)暂念小乘戒,又称坚持守心戒、退菩提心戒、不念余乘戒、退心戒。谓若起一念二乘外道之心,即退失菩提心,故禁制之。(卅五)不发愿戒,又称不发大愿戒、发愿希求戒、不发誓愿戒。谓菩萨应经常愿求胜事,若不发愿,则求善之心难遂,故制此戒。(卅六)不发誓戒,又称不起十愿戒、不生自要戒、作誓自要戒、不誓坚固心戒、不发大誓戒。谓初修行者心意较弱,宜须防范,故须发十大愿,以期戒行清净;若不发十大愿,则犯此戒。(卅七)冒难游行戒,又称故入难处戒、随时头陀戒、不入难处戒。谓修苦行乃至夏坐安居,皆不得入虎穴、蛇窟等易生危难之处。(卅八)乖尊卑次序戒,又称众生乖仪戒、坐无次第戒、尊卑次第戒、次第戒。谓座位之次第须依尊卑次序,不可乖违仪节。(卅九)不修福慧戒,又称应讲不讲戒、不行利乐戒、福慧摄人戒、布施受戒。谓福、慧应并修,除建立僧房、佛塔等,尚须经常读诵、讲说经律,教化众生。 (四十)拣择受戒戒,又称受戒非仪戒、摄化漏失戒、不择堪受戒、简授戒。谓不以恶心、嗔心摒弃有心受戒者,除犯七逆罪者外,皆得以导之受戒。(四一)为利作师戒,又称无德诈师戒、恶求弟子戒、具德作师戒、为利授戒。谓不得为名闻、利养之故,贪利于弟子,讹解经律,并为之授戒。(四二)为恶人说戒戒,又称非处说戒戒、说戒简人戒、言人说戒。恶人,此处指未受菩萨戒者,此种人徒然沉浮生死而未遇佛法僧三宝,与木石无异,若于正式受戒之前即预先为其说戒,则恐其将来受戒时,心念散漫轻忽,不知殷重。(四三)无惭受施戒,又称故毁禁戒戒、故违圣禁戒、不故毁犯戒、破戒受施戒。谓毁犯正戒而无惭愧心者,与畜生、木头无异,为佛法中之贼,不得受施主供养。(四四)不供养经典戒,又称不敬经律戒、不重经律戒、供养经典戒、不供养戒。谓应受持、诵读、书写、供养经典。(四五)不化众生戒,又称不化有情戒、悲心唱导戒、不教化众生戒。谓应教化一切众生,使其发菩提心,尽受三归十戒。(四六)说法不如法戒,又称说法乖仪戒、敬心说法戒。谓说法、听法皆应遵照行仪。(四七)非法制限戒,又称非法立制戒、不立恶制戒、憍慢破法戒。谓国王、百官不应妄设规定,限制三宝,破灭佛法之戒律。(四八)破法戒,又称自坏内法戒、自破内法戒、爱护正法戒、破法因缘戒、令他得损恼戒。谓僧团之内,若有犯罪者,应依内法惩治,不应向白衣外人说其罪情,令遭王法惩治;否则即犯此戒,有失护法之心。

戒律的阶段风别是:三皈戒、五戒、在家菩萨戒(六重二十八轻)、沙弥菩萨戒(十重四十八轻)、三坛大戒(具足戒)
在家人是不能看出家戒
其中,在开出家人的三坛大戒(具足戒)时候应众生需要是可以开方便传沙弥的十重四十八轻菩萨戒

另外还有就是八关斋戒

戒有专门的戒师,也要看你的情况才能听受

不受菩萨戒是不给你开示的,不能看,看了叫偷戒。现在宽松的多了,比如在五戒中,未杀就未犯戒,菩萨戒中虽未杀,有杀的念头,就犯戒了。
五戒与十善
沙弥尼十戒
居士戒
出家戒
具足戒(菩萨戒)

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
我个人认为是《律藏》


关于佛的三问?
1.佛陀从来没有要求人人都出家学佛,在家学佛一样可以证果解脱。小乘是比较重视出家的,但是在家学佛也可以证得三果阿那含,阿那含是“不来”,此生终了、不生欲界,下一世必证阿罗汉,所以证得阿那含实际就是解脱。大乘就更不用说了,维摩诘菩萨是在家证果的典范。2.虽然人人都有成佛的潜质,但毕竟...

佛教精深的问题,众生是有是无???
问的好!你说“万法唯心造,万相皆由心生”,尚属别教境界,菩萨进修有四个次第,藏、通、别、圆,要在圆教来讲,应该是““万法唯心变,万相皆由心现”。造和生,就有一个次第了,先有这个再有那个,而且有个能造与所造,能生与所生,这就不是一真法界,不是不二法门,有能所就不是...

请教一个佛教问题:什么是心,心在何处?请各位善知识用通俗的语言教我,谢...
在佛教的宇宙模型中,宇宙中的一切,包括我们这个宇宙三维空间,和上面已经提到的其他层次的空间,以及我们人的意识,这些所有的一切,都产生于心。 为了区别于心脏的‘心’,或者单纯表示人类意识的‘心’,我在下面将统称此‘心’为‘识心’。1,宇宙的一切均产生于识心,识心是宇宙一切的终极本原;...

我想问下佛家有什么关于珍惜生命的名言或词语???
让死人去埋葬死人吧,我们既然有生命,我们就应当活下去,而且要活得幸福。 —— 列夫·托尔斯泰 只要愿意去做,人无所不通。 —— 艾略特 生命在前进的同时,它就是在走向死亡。 —— 富恩特斯 燃烧一个人的灵魂,正是对生命的爱,那是至死方休。 —— 三毛 生命在闪光中显出灿烂,在平凡中显出真实。 —— 柏克...

问个关于佛教的问题,希望有些对佛教了解的大仙能够回答我
虚空藏,梵音名 Ākāśagarbha (音译阿迦舍檗婆),密号:库藏金刚。汉译又作虚空孕、虚空库、虚空光等。佛教八大菩萨之一。虚空藏菩萨在众多菩萨中专主智慧、功德和财富。因其智慧、功德、财富如虚空一样广阔无边,并能如愿满足世人的需求,使众生获得无穷利益,故有此名。虚空藏菩萨是...

与佛教有关的诗句
1、 理谓理趣,道理广也。性为法性,心性深也。若穷其理趣,则尽其体性。今此经中,意趣体性皆穷究也,此借《周易》‘说卦’之言。 ——澄观 《华严经疏》2、 往复无际,动静一源,含众妙而有余,超言思而迥出者,其唯法界欤! ——澄观 《华严经疏》3、 应感之事,是佛境界。不同于...

关于佛法的问题
1、谁告诉你我们处在坏的结尾阶段的?我们现在处于住的阶段。贤劫还有996尊佛未出世呢,离坏还早着了。在坏的阶段,会有三灾兴起(大火,或者大水,或者大风),把世界毁坏的干干净净。四大阶段里,住的时间最长,坏的时间很短,在不长的时间里,三灾就把世界毁灭了。众生只有在住的阶段才能生存在此...

佛教中“人生有何意义”这个问题?!?
要学会每当妄念生起,或者想了不该想的事情,或 者给自己找借口的时候,就经常问自己,如果你在人间 只能活三个月,而且很快会死去,你还会无法控制你的 杂念和你的习性吗?听懂了吗?想想自己很快要死了, 如果地震中你死了呢?如果飞机失事,你走人了呢?你 还会有什么杂念?你还会说我一定要怎么...

问佛教信徒十方虚空在汝心中,犹如白云点太清里;况诸世界在虚空耶。这...
有的人就说了,又不让我打妄想,又不是什么也不想,那可怎么办?那不是无路可走了吗?佛法妙就妙在这里,它不直接告诉你,就是要把你逼到绝路上,让你自己去参,禅宗有一句话:离四句,绝百非。说也不对,不说也不对。这可难坏了我们这些大凡夫,悟道了的就是大丈夫,我们就是彻彻底底的...

问几个佛教问题
从以上的故事和佛所说的右绕的功德中,我们可以看到右绕佛、塔的殊胜利益。四、拜佛拜佛是佛教徒向诸佛菩萨表达虔诚心的重要方式,在进入佛寺殿堂拜佛之时,佛教徒首先要怀有恭敬心并注意以下几点:1、缘左右两侧而入,不可行走正中央,以示恭敬。若靠门左侧行,则先以左脚入,右侧行则右脚先入。2、除佛经、佛像及...

新田县18858481593: 佛亲口说的戒律有哪些 -
严扶圣能: 其实在四部《阿含经》中就已经有很多戒律的内容了,后来集成下来比较重要的有《四分律》《十诵律》《解脱戒本经》《五分律》《根本说一切有部律》《摩诃僧祇律》等,其间的区别主要是不同的宗派流传的差异,汉传佛教的南山律宗即主要以其中的《四分律》为主要研究内容.与南传佛教相比,有一定差异,但大致相同. 律宗的经典主要是以《十诵律》、《四分律》、《摩诃僧祗律》、《五分律》和《毗尼母论》、《摩得勒伽论》、《善见律毗婆沙》、《萨婆多论》、《明了论》为基本经典,通称四律五论. 汉传佛教还有《菩萨戒本经》等大乘戒.

新田县18858481593: 阿弥陀佛,请问专门讲佛门戒律的经典有? -
严扶圣能: 赞叹赞叹,有问题能深入经藏原文是非常好、非常对,值得我们学习的态度.可以看《优婆塞戒经》菩萨戒是无论什么人都可以听闻、学习的. 《地持菩萨戒本》也叫《菩萨地持经》另外有一本戒本叫做《瑜伽菩萨戒本》,与《地持菩萨戒本》是同一本,翻译者不同而已. 还有一本《在家菩萨戒本》 说明:菩萨戒的精神是相通的,所以无论用哪一种受戒,对其他的戒本也应该学习,受持.————部分文字摘自上道下证法师《菩萨戒白话浅要复习》开示,法师的讲解是根据《地持菩萨戒本》并参考《瑜伽戒本》的翻译. 您有兴趣,可以去网上找MP3阿弥陀佛

新田县18858481593: 请教有没有关于佛教戒律的书或佛经 -
严扶圣能: 佛经笼统的分为: 经藏, 律藏 , 论藏三藏.其中经藏分为: 阿含部 本缘部 般若部 法华部·华严部 宝积部·涅槃部 大集部 经集部 密教部律藏主要是讲解戒律的.论部是各个高僧大德的著作:释经论部·毗昙部|中观部·瑜伽部|论集部|经疏部|律疏部·论疏部|诸宗部|史传部|事汇部·外教部·目录部|续经疏部|续律疏部·续论疏部|续诸宗部|悉昙部|古逸部·疑似部而修身养性讲般若的当然大部分在般若部.超度类的在大集部里面有一部地藏经.

新田县18858481593: 答案:佛教戒律有哪些 -
严扶圣能: 戒是一切善法的根本,也是世间一切道德行为的总归.受戒犹如学生遵守校规,人民恪守法律一般,不同的是,校规、法律是来自外在的约束,属于他律;而佛教的戒律,是发自内心的自我要求,属于自律.佛教的戒律分为: 1.通戒与别戒:七...

新田县18858481593: 佛经里哪部经有关于开戒律的指导,请教各菩萨 -
严扶圣能: 佛经分三藏,经、律、论其中律藏就是专门讲解戒律的.我们在家修行,一般学习的有《优婆塞戒经》、《瑜伽菩萨戒本》等.通俗一点的,推荐圣严法师的《戒律学纲要》,这是被广泛采用的戒律教材,很平实易懂.祝吉祥如意 南无药师琉璃光如来

新田县18858481593: 佛学经典有哪些 -
严扶圣能: 《律藏》、《经藏》和《论藏》. 一、《律藏》是世尊为诸弟子制定的戒律、教诫和生活规则.上座部佛教的《律藏》,依缅甸的版本分为五大册.第一册叫《巴拉基咖》;第二册叫《巴吉帝亚》.这两部分合称为“经分别”,解释...

新田县18858481593: 佛教的经典 -
严扶圣能: 佛教经典:统称;藏经,俗称;佛经,也叫《大藏经》,一般由经、律、论三部分组成.“ 经”是指释迦牟尼佛亲口所说,由其弟子所集成的法本.“律”是指佛陀为其弟子所制定的戒条.“论”是佛陀的弟子们在学习佛经后所得的心得. 楼主可以先看一些佛学视频讲解,比如心经、金刚经之类的经典.

新田县18858481593: 佛陀制戒十义——出自那本书 -
严扶圣能: “制戒十义”出自与律藏,五部律的每一部律的开头都要开列十义,这十义就是佛陀制戒的十个原则,又叫“结戒十义”.佛陀制戒有十大原则,也就是说制戒有十种好处,称之为制戒十义.这十条原则是:第一条是“摄取于僧”.制戒的...

新田县18858481593: 佛家戒律有哪些? -
严扶圣能: 小乘有五戒、八戒、二百五十戒等;大乘有三聚净戒、十重四十八轻戒等.小乘五戒为:杀生、偷盗、邪淫、妄语、饮酒.八戒为:在五戒外另加卧高广大床、花鬘璎珞、歌舞戏乐.二百五十戒:即二百五十项应戒的言行细目,合并为五项时,称五篇门.大乘三聚净戒为:摄律仪戒、摄善法戒、摄众生戒.十重禁戒为:杀生、偷盗、邪淫、妄语、饮酒、说过罪、自赞毁他、悭、瞋、谤三宝.四十八轻戒为:不敬师长、不举教忏、背正向邪、不瞻病苦等四十八项具体戒条.

新田县18858481593: 佛教教义经典是什么 -
严扶圣能: 佛教的教义经典是:缘起、法印、四谛、八正道、十二因缘、因果业报、三界六道、三十七道品、涅盘,以及自成一体的密宗法义.扩展资料: 佛教教义的主要内容可分为两大方面:一是关于善恶因果与修行方面的,这是佛教教义的实践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