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道德经是一本书么?

作者&投稿:莱枯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易经&道德经是一本书么?~


个人认为,如果说《易经》是总章,《道德经》就是细则;《易经》是公式,《道德经》就是公式的演变之一;《易经》是神,《道德经》是形……《道德经》是《易经》哲学思想的解释和阐述。
由《易经》发展、启蒙、衍生的学文、学科众多,从天文地理,到医学伦理,可以说,整个中国历史,自古至今,都在延承着《易经》的哲学思想。《易经》的哲思并不是道家独享,当然也并非是江湖术士的闭门绝技。
很多人认为《易经》是骗人的东西,其实,这种说法也不全是错,确实有投机者用《易经》招摇撞骗。但这不能说《易经》是骗人的,任何一种学问和技术,其本身并没有对错善恶,给它这种定性的是人,这就如同一辆汽车,可以给生活带来便捷,同时也会带来伤害,甚至死亡,我们不能说这是汽车的错。
《易经》本身有易理和术数之分。现在大部分人只知术数,却不通易理。术数是什么?简单说术数就是占卜,看运势,占吉凶……
道学尚浅,浅尝辄止,不能体会更高境界,借读过的几个字,占过得几个卦说一下感想。术数本身没有我们想的那么神秘,甚至可以说很简单。占卜也是用于日常来的,谁好了坏了,谁赚了赔了,谁又分了和了,有些人不用占卜就能猜个八九不离十。为什么?因为万事总有一些症状和规律,善于思考生活的人,或者是年龄大的人,都会修炼出这种本领。《易经》的占卜就是如此,透过现象看本质。
其实,术数占卜,最终用到的就是易理,刨去千变万化的表象,在本质上往往是一样的。占卜是认识人生的一种方式,却不是唯一方式。易理,是《易经》总结出来的世间的规律法则,是术数的依据,但易理并不仅仅属于术数,不仅仅用于占卜。
术数,易理,这两者本来就是相辅相成,互相为参照,互相证明解释的。现在人急功近利者多,很少能静心研究易理,却总投机于术数占卜,总觉得后者可以更快的给出答案和启发。其实不然,因为没有正确逻辑支撑的占卜,很可能给出的结果是错的。
简单说术数占卜骗人,是因为我们不了解占卜,也更不了解《易经》,这世界很多东西都不是以“对错”作为标准的。
再看《道德经》,在许地山先生的《道教史》中,很详细客观的介绍了这本五千万经书。许先生说,这本书是一本“合集”,其中混杂了诸家之言,所以,这并非是道家,更不是老子的著书。但是,这并不妨碍《道德经》的经典,正如之前所言,世间大道总是相似,经书汇集各家经典,足见其概括性。
我们总会隐隐觉得《易经》和《道德经》有什么必然的联系,太容易把这个问题想复杂了。《易经》作为百经之首,其后自然有诸多追随者和发展着,就像我赞同某个观点,定然也会从各方面来引证证明它的正确性,《道德经》就是这种“引证”。这即使两本经书的区别,也是二者的联系。

不是滴``

《易经》与《道德经》是我国文化史上最早的两部伟大哲学经典,先后编定于洛阳。《易经》基本上是集体创作的,是我国先民在与大自然的斗争和社会生活过程中保存自我的预测记录。它直接继承了夏代的“连山易”、商代的“归藏易”,前后大约千年左右,最后经周公姬旦于西周初年编定于洛邑成周。⑴《道德经》是一部个人著作,乃由东周守藏史老子创作,大体上成书于公元前516年(周敬王四年)之前的国都洛阳。⑵这两部经典,“以其人格之伟大,思想之精深,遂乃皋牢百代,独步千古,二千年来,百家群籍,浩如烟海,沿流溯源,几乎无不以此二书为其本根,学者有志于中国哲学,固舍此莫由也”。⑶可见其影响的深远了。

《易经》经文包括卦象64个,卦名75字,爻题384个768字,卦爻辞字数4000挂零,合计近5000字。历来视其为一部古占卜书,“卦以示象,爻以示变,辞以明吉凶”,这说明“古者事必有卜,国家大事,悉以卜决之”。⑷“《易经》虽然以占卜书的形式出现,但却堪称我国哲学史上的第一本著作。”⑸

《道德经》是一部纯真的哲学著作,是我国第一部从宗教哲学中脱胎出来的哲学专著,全书分81章,5000字,故又称《老子五千文》,又因其分道、德两篇,故又称《老子上下篇》,后人简称《老子》。⑹

《易经》与《道德经》的内容,均是通过对宇宙现象的仰观俯察,归纳总结出来的,其共同的核心是事物总处于变动不居的状态。这种状态是由事物的正反两种性质所决定。尽管《道德经》的出世晚于《易经》500多年,而它的思想体系源溯于《易经》是不可置疑的。《道德经》传世之后,道家学派遂崛世而立。此后,儒家兴起,而《易经》由于种种原因被列为儒家经典。但在历史发展过程中,这两部经典到东汉早期道教创建时,已被列为道教重要典籍,后被三国魏在洛阳任要职的青年学者王弼(226~249年)分别注释,成为一家之言,遂盛传于世。今就这两部哲学著作的共同点略析于后。

一、 关于宇宙本体论

《易经》是以“棥薄? -”二爻所组成的八个卦象来体现宇宙中的万事万物的。乾为天,坤为地,震为雷,巽为风,坎为水,离为火,艮为山,兑为泽。实际上,可以合为四种物质:气土水火。世上的万物皆本源于此,而最概括的体现则为一代表阳,- -代表阴。阴阳相合,化生万物。《易经》尊阴,直接继承商代的易观,所以称“阴阳”。这“阴阳”却被《易经》提出的宇宙本体的“道”所统帅。当代易家宋祚胤通过《易经·随》的研究,揭示出“道”为《易经》的宇宙料本体观。他一扫2000年来断句之误,对《随》卦爻辞作了正确的断句。《随》卦九四爻辞说:“有孚在,道以明,何咎”,⑺三国魏的王弼和北宋的程颐对这条爻辞的解释,基本上是正确的。但他们断句为:“有孚,在道,以明,何咎?”王注为“心有公诚,著信在道,以明其功,何咎之有? ”程注为:“其至诚存乎中,是有孚也。其所施为无不中,在道也。唯其明哲,故能如是,以明也。复何过咎之有? ”宋对王、程之注稍有纠正,他的正确解释是:“只是由于内心有‘诚'存在,作为宇宙本体的‘道'能能够彰明,从而发挥出更大的作用,于是什么坏事都能够避免了。”⑻而《履》卦九二爻辞:“履道坦坦,幽人贞吉”中的“道”,也应作为宇宙本体的"道"的解释才符合《易经》本意。而《易经》之《小畜》和《复》两卦中的“道”才是按“道路”的“道”讲。⑼《易经》中的“道”作为宇宙本体是在不起眼的爻辞行文中提出的,因此虽引起后来的王、程二位学者的注意并予以阐扬,但因他们的释文欠明,所以又被淹没了,最能根据《易经》探颐索隐、钩深致远并独创一家的要数春秋学者老子了。

《道德经》是老子在洛阳任职期间的业余之作。他从《易经》中受到启示,以鲜明的观点,描绘和论证了“道”为宇宙的本源。老子提出:

“道者,万物之注(主)。”(64章)

“道可道,非恒道;名可名,非恒名。无名,万物之始;有名,万物之母。”(1章)

“道之为物,唯恍唯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21章)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不改,周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25章)

“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其上不皎,其下不昧,绳绳不可名,复归于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14章)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42章)

老子对道的功能作了揭示,对道的性状作了描述,千方百计用人世间的有形物予以比拟,让人们知道这个恍恍惚惚、无上无下、无头无尾、不可名状的东西就是“天下母”,全面、深刻,精入地说明了宇宙的本源。这就是用今天的科学术语所讲的“元气”、“能量”和“气场”。可见,“道”是物质性的东西,虽然无形无象却充满宇宙。老子所说的“精”是指“其小无内”的“太素元精”。也即通常所说的粒子。它由至小的能量子组成至大无形的统一场,充斥宇宙,无所不在。简言之,老子的“道”是能量化的气场。这一明确的宇宙本源的论题的提出,就连外国科学家也为之折服。卡普拉说:“在中国哲学中,‘道'只是隐含着场的观念,而‘气'却明确地表达了场的思想。”爱因斯坦说:“物质是由场强很大的空间组成的……在这种新的物理学中,并非既有场又有物质,因为场才是唯一的实在。”〔10〕这是说场是基本的物理实在,粒子只是场在局部地区的凝聚,是能量的聚合体,有形物体只是场的暂时表现而已。老子从中国古典哲学《易经》中得到启发并形成自己独特而完整的“道”论体系,代表了中华民族智慧的光华,也是世界人类文明史上伟大的里程碑,它对中国甚至外国的文化、艺术、科学、技术、政治、宗教都产生过深远的影响。

老子在提出“道”的同时,又提出了“无”,二者是“同出而异名”的。他说:“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40章)这就是“无名,万物之始;有名,万物之母”(1章)的不同说法而已。这个实同名异的命题,两千年来,人们都认为“玄之又玄”不可理解。随着社会的进步,科学的发展,老子“有生于无”的论题到20世纪80年代成为世界天文物理学家们主攻的目标,并且已经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1982年,在英国剑桥大学召开的一次早期宇宙讨论会上,首次把“宇宙创生于无”作为一个研究题。当时苏联物理学家林德说:“宇宙创生于无的可能性,是非常有兴趣的,应当进一步加以研究。有关奇性的一个最令人困扰的问题是:宇宙创生之前,究竟是什么?这个问题似乎是绝对的形而上学的,但是我们有关形而上学的经验告诉我们,这类玄学的问题,有时却由物理学给出答案。”〔11〕1983年,剑桥大学霍金教授即致力于发展一种宇宙自足理论解。〔12〕1984年,霍金和他的合作者、中国物理学家吴忠超教授共同研究给出了第一个“宇宙创生于无”的数值解。〔13〕这个创生解,是基于霍金等人所研究的量子宇宙理论而得到的,按照宇宙的定义,没有任何东西可以存在于宇宙之外。利用这一条件,就完全确定了宇宙空间创生的幅度,只要根据动力学规律,就可以计算宇宙空间的创生幅度,这也就是“宇宙创生于无”的幅度,当然,这个目的的达到为期是不会太远的。老子“有生于无”的宇宙创生说的伟大哲学论题,将揭示出自然之源的大迷。

由此可知,《易经》所阐述的基本原理和《道德经》里的纵横原理是相同的。“易”理也就是“道”的运化原理。老子之后,《易经》“大传”的作者受《道德经》的启示,阐述了《易经》的阴阳学说,大大发挥了“道”的本意,把《易经》的哲学思想推到一个相当完美的高度,被推为“群经之首”,堪与《道德经》并列。

二、关于认识的辩证观

中国的辩证法首先见示于《易经》,用于《道德经》。《易经》的辩证观体现在卦与爻的相对变动上,先看对卦(图一省略)。

上面32对之64卦,是两两相对的,即每二卦之阴阳爻相对(现行《易经》64卦排列,未按辩证但易辨认可查),这种相对的关系是辩证关联关系,逻辑机念,非矛盾关系。因为按辩证逻辑原则,这两两相对之卦,有相互的蕴涵性,含有相同的本质因素。〔14〕

再说单卦:

每一单卦,其六爻也有辩证逻辑的关联关系,不过它们这种关系是以阴阳周流六虚的变的原则显示出来的。“每一个卦的内卦或下卦的第三爻,是该爻主题之初极;初极之时,其正意或愿意已否初级;然后,上卦之下,反之正起,五变而辩证之,至上卦之上,一卦之极。本卦原意之反臻成,蕴蓄新的开始。这就是极而必反,反复遵也的意思。”〔15〕

对《易经》这种卦爻辩证的演变法则,当代易学专家金景芳先生作了另一种明确的探索:“《易经》64卦之排列,皆两两相对,而首《乾》、《坤》终《既济》、《未济》。每相反对之二卦,可视为一环。此一环中之前一卦为正,后一卦为反或对,其相邻次环之前一卦可视为合,此与唯物辩证法之第三法则枣否定之否定枣相符合。为发展运动中进入一较高之阶段,又每环中之前一卦。可视为一种事物、现象、过程所规定之质;其卦由初爻至上爻之递进,可视为其质之量的逐渐变化而继长增高;后一卦可视为突变转化之新质。而否定其前卦之质,以下各环,依此方向而向上发展,适与唯物辩证法之第二法则枣质变与量变(由量到质及由质到量之转化)枣相符合。又全《易》六十四卦可视为一链,以《乾》《坤》为始,《既济》《未济》则为向出发点之复归,仍与否定之否定相合。而其每卦中所构成之质料,则为阴阳两种符号,是又合于对立的统一也。”“否定之否定是向出发点复归,为辩证法运动特征之一,其所谓夏归也,意非绝对的夏归,乃成螺旋曲线以向上发展也。”〔16〕

《道德经》的辩证观对后人的启发最大。老子说:“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这是说向着相反的方向变化,是“道”的运动;保持柔弱的状态,是“道”的作用。一语道出了辩证法的重要原则。老子受《易》之启发,又见到宇宙现象的变动轨迹是进退、得失、安危、存亡、成缺、损益、寒热、静躁、新敝、先后、荣辱、祸福等一正一反两种作用;刚柔、强弱、雌雄、白黑、美恶(丑)、善不善(恶)、巧拙、辩讷、明昧、上下、大小、长短、曲全、枉直、洼盈、多少等种种形性及其呈现的积极消极现象。

老子认为道的运动是有规律性的。从上述的宇宙现象的形式来看是在对立相反的状况下形成的,这种转化过程是无尽止的。再者,道的运动规律形态是循环性的。老子说:“有物混成……周行不殆”(25章)、“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各复归其根”(16章)。这种万物的形成与运动在于物本身的阴阳转化。老子说“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42章)万物内涵着阴阳两种相对的势力,这阴阳两气在互相激荡中而形成新的和谐体就是指的这一转化过程。

我们认为老子“道”的“周行不殆”不是准圆周运动,而是与《易经》的“复归”一样的螺旋曲线向上发展。

看来,《道德经》与《易经》关于物质的形成的运动轨迹将是殊途同归了!

当代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先生的《从历史角度看四种相互作用的统一》一文中说:“在70年代99%的物理学家都相信,另有一个数学观念要引用到物理中来描述所有的相互作用,这个数字观念叫做纤维丛,物理观念叫做规范场。”“其中电磁相互作用是一个规范场,……引力理论……弱相互作用……强相互作用现在大家也都相信是规范场。总而言之,所有物理里的基本相互作用都是规范场。”

“普遍的规范场等同于纤维丛上的连络。什么叫作不平凡纤维丛……缪毕乌斯带子,就是一条带子的两端一正一反连接来。一个纤维丛最基本的性质,不在它的某些部分,而在它的连接方式上……但目前绝大多数物理学家都认为规范场和纤维丛的观念引入到物理中来是一个大家都接受的事实。”

当代著名数术学者陈维辉教授将《易经》的阴阳、八卦、64卦组成的圆形图枣太极图和《道德经》里的阴阳与“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周行”图给合了起来,并进而统一在杨振宁的纤维丛观念之下,得到了高度的、和谐的、科学的统一。他说:“不难发现,我们把太极环以阴偶环节点打开以后,形成了一个S型螺旋,不管上下自旋,却有一定的自由度。” 由于上下两个S形螺旋,按缪毕乌斯反带就形成了一个8字的不平凡纤维丛。 这时,8字不平凡纤维丛有三个特点。

其一是:阳的部分从外而内,阴的部分从内而外,阳在外时为前进,阴在内时为后退,这是太极模型。

其二是:首先把太极开放成S形,二次把两个S形封闭成8字形,三次把8字形开放成螺旋。这就是开放、封闭、开放的三生万物。这时,三五相包,寓意五行于其中,螺旋外为五行相生,内为五行相克,土位居中,这就是三五相包原理。

其三是:三生万物。

我们把带子反接成8字后,从纵向剪开。

道生一:那么第一剪后,成为大8字不平凡纤维丛。

一生二:那么第二剪后成为两个套扣的8字型不平凡纤维丛。

二生三:第三次剪开后,形成三个8字型不平凡纤维丛。

三生万物:剪开n次,形成套扣和n个8字型不平凡纤维丛。(图二省略)

这样,把哲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统一在太极模型之中,这个模型就是规范场和不平凡纤维丛。〔17〕

由此,《易经》与《道德经》这两部各为5000文的哲学经典的“众妙之门”已被自然科学的金钥匙打开,中华民族辉煌灿烂的文化之源,也将面目真现,流泽万代。

易经》介绍

《易经》是中国古代一部神秘的著作,从其编排体例及文字内容看,是占卜用书。秦始皇焚书之时,《易经》也是因其具有占卜预测之书的性质而得以幸免。“伏羲画八卦,文王演周易”,开创了中华民族文化之端。两千年来被尊为群经之首,历经汉、晋、宋、明、清的兴旺发展时代,逐步被完善成为中国古代的预测学。易学蕴藏着唯物观点和朴素而丰富的辩证法思想,其象数义理更是我国古代一切科技思想之源。易学的科学价值,因受两千年来封建制度的阻碍,未被充分发掘出来。近代,易经八卦在发达国家已被用来服务于科学技术,在天文学、气象学、医学、生命科学、预测学和工业、商业等方面都取得了巨大成就,特别是“太极生两仪”和八卦的阴阳导出了二进制,八卦被誉为“计算器之母”。我们祖国的瑰宝被外国人发掘而去。在人文、科学、预测方面对人类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显然,它必将在更深入广泛的领域发挥其更大的作用。 关于其作者,《史记》载“文王拘而演周易”,故古人多依司马迁之说而认同《易经》乃周文王所著,今人则有不同观点。由于成书很早,文字含义随时代演变,《易经》的内容在春秋战国时便已不易读懂,为此古人专门撰写了《易传》以解读《易经》。今天我们所说的“周易”通常指《易经》和《易传》二者的结合。
占卜之书的性质并不能掩盖《易经》作为一部伟大著作的价值。占卜起源于人类解释世界的渴望,哲学的萌芽从原始宗教中生发出来,《易经》为此提供了很好的例证。中国哲学中阴阳相生相克、对立统一的基础理论,便是根植于《易经》。后人从《易经》中发展出了复杂的哲学系统,儒家和道教的学说均明显受到《易经》的影响。今人更是从《易经》中解读出哲学、政治、历史、军事、民俗等诸多方面的研究价值。
根据《周礼》的记载,占卜有“三易之法”,《易经》只是其中之一,另两部《连山》、《归藏》均已失传。
《易》被其后的诸多研究者所推崇,许多易学研究者都是当时公认的渊博学者。研究周易的大致可分为两个学派:义理派和象数派。义理派注重发掘周易的哲学价值,象数派则着重将周易用于占卜。前者如东汉王弼、北宋程颐,后者如西汉京房、北宋邵雍。象广为人知的河图洛书、太极图(含阴阳鱼的饼图案)等,都是《易经》原著中所无、后人根据对《易经》的理解添加进去的。
--------------------------------------------------------------------

道德经简介

《道德经》,又称《道德真经》、《老子》、《老子五千文》。春秋末周守藏室吏老子(老聃)著,《吕觉 不二篇》汉高诱注释老子去国西游,函谷关尹喜请为著《上至经》五千言,即此书。旧题西汉河上公《老子章句》将其分为八十一章,前三十七章为“道经”后四十四章为“德经”,故名《道德经》。
《道德经》本为先秦道家的代表作,汉末张陵创五斗米道,奉老子为教祖,以《老子五千文》为教典教悔道徒,并作《老子想尔注》以宗教的观点解释《老子五千年》,自此成为道教的基本经典。
《道德经》为韵文哲理诗体。《庄子 天下篇》括其旨曰:以本为精,以物为粗,以有积为不足,澹然独居神明居。……建之以常无有,主之以太一,以濡弱谦下为表,以空虚不毁万物为实。”其说大体从天人合一之立场出发,穷究作为天地万物本源及宇宙最高理则之“道”,以之为宗极,而发明修身治政等人道。所谓“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人道当取法于地,究源及道所本之自然。道之理则,分无、有二面。道常无,无名无形,先于天地鬼神,而为天地万物之始,道常有,生天地万物,具无穷之用。道之理则贯穿于万有,表现为万有皆相对而存,极则必反,终必归,根本之规律。而有之用,常以无为本,“有生于无”。圣人体道之无,法道之自然无为,以之修身,当无欲而静,无心而虚,不自见自是,自伐自矜,为而不持,功成而不居,怀慈尚俭,处实去华,以之治天下,当“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还刀兵,离争斗,不尚贤,不贵难得之货,不见可欲,使民虚心实腹,无知无欲,则无为而治。“反者道知动,弱者道之用”,故知道者守雌抱朴,退让谦下,挫锐解纷,和光同坐,以柔弱胜刚强。道教知道之论与政治观、伦理观,大体不出老氏体系。至若经言“致虚极,守静笃”“专气致柔”、“涤除玄觉”,抱一处和等修养之道,更为道教守一、心齐、坐忘、服气、内丹等多种炼养术之所本。而“长生”“死而不亡者专”等说法,道教引为仙学长生说之宗源。“归根”“复命”之说,内丹学则发挥为内炼成真、与道合一之哲学依据。
《道德经》这部被誉为《万经之王》的神奇宝典,对中国古老的哲学、科学、政治、宗教等,发生了深刻的影响,它无论对中华民族的性格的铸成,还需要是对于政治的统一与稳定,都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它的世界意义也日渐显著,越来越多的西方学者不遗余力地探求其中的科学奥秘,寻求人类文明的源头,深究古代智慧的底蕴。

本书目录

上篇道经
第一章天地之始
第二章美之为美
第三章圣人之治
第四章象帝之先
第五章天地不仁
第六章玄牝之门
第七章天长地久
第八章不争无尤
第九章功遂身退
第十章长而不宰
第十一章无之为用
第十二章圣人为腹
第十三章宠辱若惊
第十四章无状之状
第十五章善为士者
第十六章没身不殆
第十七章功成事遂
第十八章大忠大义
第十九章绝圣弃智
第二十章而贵食母
第二十一章惟道是从
第二十二章圣人抱一
第二十三章道亦乐得
第二十四章自是不彰
第二十五章道法自然
第二十六章静为躁君
第二十七章善行无辙
第二十八章复归于朴
第二十九章为者败之
第三十章以道佐主
第三十一章有道不处
第三十二章知止不殆
第三十三章知人者智
第三十四章其不为大
第三十五章不可既也
第三十六章欲翕固张
第三十七章道恒无为
下篇德经
第三十八章上德不德
第三十九章“一”为始祖
第四十章虚中生有
第四十一章善贷且成
第四十二章以为教
第四十三章不言之教
第四十四章知足不辱
第四十五章大成若缺
第四十六章知足常足
第四十七章不行而知
第四十八章为道日损
第四十九章善者吾善
第五十章出生入死
第五十一章是谓玄德
第五十二章天下有始
第五十三章盗夸非道
第五十四章其德乃普
第五十五章含德之厚
第五十六章知者不言
第五十七章以正治国
第五十八章福祸倚伏
第五十九章长生久视
第六十章德交归焉
第六十一章皆得其欲
第六十二章万物之奥
第六十三章能成其大
第六十四章无为无败
第六十五章善为道者
第六十六章莫能与争
第六十七章我有三宝
第六十八章不争之德
第六十九章哀者胜矣
第七十章被褐怀玉
第七十一章以其病病
第七十二章自爱不贵
第七十三章天网恢恢
第七十四章民不畏死
第七十五章无以生为
第七十六章强大处下
第七十七章不欲见贤
第七十八章柔之胜刚
第七十九章报怨以德
第八十章小国寡民
第八十一章善者不辩

《易经》与《道德经》是我国文化史上最早的两部伟大哲学经典,先后编定于洛阳。《易经》基本上是集体创作的,是我国先民在与大自然的斗争和社会生活过程中保存自我的预测记录。它直接继承了夏代的“连山易”、商代的“归藏易”,前后大约千年左右,最后经周公姬旦于西周初年编定于洛邑成周。⑴《道德经》是一部个人著作,乃由东周守藏史老子创作,大体上成书于公元前516年(周敬王四年)之前的国都洛阳。⑵这两部经典,“以其人格之伟大,思想之精深,遂乃皋牢百代,独步千古,二千年来,百家群籍,浩如烟海,沿流溯源,几乎无不以此二书为其本根,学者有志于中国哲学,固舍此莫由也”。⑶可见其影响的深远了。

《易经》经文包括卦象64个,卦名75字,爻题384个768字,卦爻辞字数4000挂零,合计近5000字。历来视其为一部古占卜书,“卦以示象,爻以示变,辞以明吉凶”,这说明“古者事必有卜,国家大事,悉以卜决之”。⑷“《易经》虽然以占卜书的形式出现,但却堪称我国哲学史上的第一本著作。”⑸

《道德经》是一部纯真的哲学著作,是我国第一部从宗教哲学中脱胎出来的哲学专著,全书分81章,5000字,故又称《老子五千文》,又因其分道、德两篇,故又称《老子上下篇》,后人简称《老子》。⑹

《易经》与《道德经》的内容,均是通过对宇宙现象的仰观俯察,归纳总结出来的,其共同的核心是事物总处于变动不居的状态。这种状态是由事物的正反两种性质所决定。尽管《道德经》的出世晚于《易经》500多年,而它的思想体系源溯于《易经》是不可置疑的。《道德经》传世之后,道家学派遂崛世而立。此后,儒家兴起,而《易经》由于种种原因被列为儒家经典。但在历史发展过程中,这两部经典到东汉早期道教创建时,已被列为道教重要典籍,后被三国魏在洛阳任要职的青年学者王弼(226~249年)分别注释,成为一家之言,遂盛传于世。今就这两部哲学著作的共同点略析于后。


《道德经》一本书,两个字,三类人,悟透人生之道
这本《道德经说什么》,作者韩鹏杰,西安交通大学哲学系教授,是樊登的老师。 《道德经》所谓“众经之王”,以前对这本书直观感觉就是“只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将其束之高阁。看过韩鹏杰有一次线下讲座的视频,当天他就通过一本书《道德经》,两个字“道”和“德”,三个字“士、王、圣”将...

古人为什么不把《道德经》作为四书五经的一经
十三经 南宋朱熹以《礼记》中的《大学》、《中庸》与《论语》、《孟子》并列,形成了今天人们所熟知的《四书》,并为官方所认可。并将和此前的《五经》一起,作为官方的意识形态,以及科举的标准教材,并将其刻石碑作为官方标准版本,以供四方文人拓印研读。北京孔庙十三经碑刻 至于道德经等道家经典,...

“道德经”是一部怎样的书呢?
在经过函谷关的时候,跟“道”商量了一下,给地球人写了一本手册。因为当时地球已经大乱,战火不断,人头翻滚,老子不想再看见这样的事情发生,不想再看见那些不会治理天下的君王再把天下搞成这样,于是就写下了万经之王《道德经》。老子设定的读者,是天子,是君王,是皇帝,是人主,是...

<道德经>是一本怎么样的书?
在卷帙浩繁的中国书海当中,有一卷薄而又薄可能在国外拥有最多的译者和读者,这本书名叫《老子》或《道德经》。《道德经》是解释道教哲学的主要经文。 这是一本微妙费解的书,文笔极其隐晦,可有许多不同的解释。“道”这个主要概念通常被译为“方法”或“道路”。但是这个概念有点儿含糊其辞,因为《道德经》本身...

道家经典:老子和道德经是一本书吗
清晨阳光Ex0 :你好 《老子》又名《道德经》,是道家学派的经典著作,约成书于战国初期。老子,姓李,名耳,字聃,春秋时期楚国人,曾做过周朝管理图书的史官,及周室衰,西出函谷退隐。道教兴起后,封老子为教主,奉为“太上老君”,唐高宗追封其为“太上玄元皇帝”。今本《老子》全书共五千馀言,...

德道经和道德经的区别
而大多数翻译版本将其称为《道德经》,强调了道的概念。这种翻译方式更突出了道德修养和道德行为在道家思想中的重要性,强调了个人修养和道德原则对于实现和谐社会的作用。2、强调的侧重点不同:虽然德道经和道德经指的是同一本书,但是在称呼和翻译方式上的不同,也反映了强调的侧重点不同。德道经更加...

道德经是什么书
楼主你好!《道德经》是一部哲学著作,又是一本兵书。它以各种道理和现象分析,从社会、政治、用兵方法等各方面归纳讲述哲理。《道德经》,又称《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为其时诸子所共仰,传说是春秋时期的老子李耳(似是作者、注释者、传抄者的...

“道德经”是本什么书呢?
《道德经》是一部什么书呢?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就需要知道老子为什么要写这样一部书。西周形势图 周代是我国历史上历时最久的朝代,在西周的鼎盛时期,诸侯咸服,天下太平,文化也较繁荣。但是周朝社会有一个特点,那就是阶级对立森严。识文断字只是贵族的专利,平民阶层与知识和教育是绝缘的。所以,周代...

《道德经》本质上是一本怎样的书
如果仅仅把《道德经》看作一本教君主治理国家的书,那就太小瞧它了。《道德经》之所以能够流传几千年,成为中国人的智慧源泉,是因为老子总结出了宇宙最终极的道。宋朝邵康节认为,道德经是易经的本体论,这是最完整的答案,以上的说法也都有一定的道理。如果深入思考道德经的本质,就会发现,道德经不...

《老子》跟《道德经》是同一本书吗?
《老子》跟《道德经》是同一本书。《道德经》又称《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作者是春秋时期老子(李耳)。文本以哲学意义之“道德”为纲宗,论述修身、治国、用兵、养生之道,而多以政治为旨归,乃所谓“...

东源县19640397222: 道德经与易经有什么关系,道德经是老子的原创还是看了易经后受启发而作? -
霜皇达卡: 你这娃娃,好生懒惰.自己百度一下,再不行把这两本书下下来,自己看下,都是说什么的. 《易经》是一本关于“卜筮”之书.“卜筮”就是对未来事态的发展进行预测,而《易经》便是总结这些预测的规律理论的书. 《 道德经》是一部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书籍. 这两部书都是道家的奇书,关系么我觉得他们都有对宏观事物的一些哲学论述.老子在出关前时任周守藏室史,他肯定精读过易经.至于说是否道德经受其影响,这应该有,但不应该是决定性的.

东源县19640397222: 易经就是简易道德经? -
霜皇达卡: [编辑本段]《易经》新义 根据《简易道德经》可以说《易经》是一部教人做人做事的著作.看了《简易道德经》方明“易经”二字的真正意义.“易经”一词,最早出于《简易道德经》记载:“简生道,易生经,固恒,固常,包宇,含宙,无始,无终.”在《简易道德经》里,易是万变,经是万法.对于《易经》,很多学者,光研“易”字,很少谈经,人们往往把“经”字当成一种附带的词. 《简易道德经》的整理者认为:易是变化不定的方式,经是对易变化的方式而实行的方法.易经是一体的,是万变和万法的合体.易经就是一易一经的学问.其实,很多古代的经典都不能单纯的用迷信来解释,很多都是现在还解释不了的公理.

东源县19640397222: 《易经》与老子《道德经》有什么关系吗? -
霜皇达卡: 道德经是站在宇宙之外来讲述宇宙的运行规律,易经是讲宇宙运行和万物的联系.

东源县19640397222: 易经和道德经有什么区别吗 -
霜皇达卡: 《易经》与《道德经》的区别: 一,《易经》是百经之始,中华文化之源.《易经》是由人更三圣,世历三古.广大精神,持经达变.虽说用于占卜,但明象位,立德业.从小来说,是为了我们自身修养,能安身立命,乐天知命;《道德经》是...

东源县19640397222: 道德经和易经的联系和区别 -
霜皇达卡: 联系是有的,无论是易经还是道德经,写书的人意境很高深.都不是凡夫俗子写的.所以这点是联系.都是清静之人,开了智慧的.区别在于,读道德经趋向于领悟真理和心境,而易经趋向于占卜和策略.现在不用可别了解只熟读就可以了.将来的意思随着生活工作慢慢的自然和生活产生作用的.遇到事情可以思考书中的话.慢慢就会解悟.如果能清心寡欲,那势必能开悟!不清心寡欲,也能受益.因为这一切书和策略都是从一个高深的心境演变而来的.那个是根本.

东源县19640397222: 道德经和易经有何不同 -
霜皇达卡: intleboy202 :你好. 《道德经》主要讲的是:宫庭档案中保存的、极其重要的、供治国者使用的古中国哲学、政治、军事、伦理……等方面的思想、原则、格言、或警句、等等.《道德经》的上述内容,代表着老子和老子之前的许多古中国...

东源县19640397222: 《易经》和《道德经》的区别是什么
霜皇达卡: 《周易》和《道德经》的核心理念在宇宙大哲学层面上是一致的,它们崇尚的都是宇宙间终极性的真理.《周易》和《道德经》对于宇宙生成结构观和发展运动观仿佛有着各自不同的表述,但是它们在本质内容上却是紧密相联,息息相通,宇宙背景下的哲学观点是完全一致的.因此,个人认为《周易》和《道德经》的宇宙生成结构观和发展运动观不是两个系统或学说,而是一个系统或学说;两者是父子般的传承关系.

东源县19640397222: 易经与道德经的区别? -
霜皇达卡: 易经是儒家经典,讲述的是变化之学,主要还是通过各种天象卦象来指导一些做人的哲学.道德经是道家经典,主张无为而治.希望采纳,谢啦

东源县19640397222: 道德经与易经最大的区别在于哪里? -
霜皇达卡: 《道德经》阐述的是自然界生物本身存在的原因和外界所影响的关系,万物正因为所以生存是应为有阴阳的相互关系,消失也是因阴阳的失调结果,所以要长生就要保持阴阳调和,人自身的修养也是一样,无论是体质还是素质,体质修养佳可以长寿,素质修养佳可以思想不灭.《易经》阐述的是天 地 水 火 风 雷 山 沼泽 八种自然界产物的相互交替和自身转换所发生的变化,其变化可以包罗万象,大至四时气候,天地万物,小至人丁六畜,福祸病痛.总之两本书籍都是国学宝典,《道德经》是哲学先河,《易经》是神秘堡垒.能了解的多受益也会自然而然多了.

东源县19640397222: 易经与道德经有什么联系 -
霜皇达卡: 易经为始,偏面的看道德经其实是更好级别的注释易经知识的一部书(不是全部). 两者在很多问题上是一至或是相似的,只是有些词用法不同. 例如: 易经的: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道德经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其实说的都是一回事,只是用词不同. 当然道德经也不全是注解易经知识,还有些别的东西.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