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中的大乘佛法跟小乘佛法有什么区别?

作者&投稿:吕柔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佛教大乘与小乘在佛法教义上有何区别?~

1、在对于佛陀释迦牟尼的看法上不同
小乘佛教一般把他看做是一个教主、导师,是一个达到彻底觉悟的人。大乘佛教则把释迦看做是一个威力广大、法力无边、全知全能的佛,并且认为除释迦牟尼佛外,在三世(过去、现在、未来)十方(东南西北,四维上下)有无数的佛。
2、在修持方法上不同
小乘佛教主张修戒、定、慧“三学”(通过守持戒律,修习禅定而获得智慧)、“八正道”(八种正确的思维和行动方法)。大乘佛教则除了“三学”、“八正道”外,还偏重于修习包括“六度”、“四摄”在内的“菩萨行”。
3、在教义学说上的主张不同
小乘佛教一般主张“我空法有”,即否定个人的主观精神主题,但对客观世界的否定却不彻底,部分小乘佛教派别则通过“分析”的方法来否定客观事物,实际上却承认事物的基本组成因素“极微”的存在,带有唯物思想倾向。
大乘佛教则通常主张“人法两空”,既否定人的主观精神主题,也否定客观事物的存在,他们认为关于客观事物“空”的认识并不是通过“分析”方法得到的,而是“缘起性空”,即一切“法”都是由因缘和合而成,不存在本质实体,因而是“空”。事物现象的存在只不过是一种虚幻的假象而已。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大乘佛法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小乘佛法

说白点,小乘佛教度的是自己,大乘佛教度的是世间有灵之物.

首先,你是了解常识还是在研究佛学? 【如果只是了解的话,我这样回答】 小乘佛法的修行目的是修成阿罗汉,取无余涅盘,出生死轮回。
大乘佛法是为了成佛,成佛之后还可以尽未来际渡众生。

小乘佛法讲的是断烦恼障、破人我执的方法。大乘佛法不但断烦恼障,也断所知障;破人我执,也破法我执。 【如果你是研究佛学的话,网上这个解释我觉得很到位】 小乘佛教也叫做“小乘教”,略称“小乘”,梵文音译“希那衍那”。今学术界沿用之,已无贬义。亦称“二乘”,及“声闻乘”、“缘觉乘”。其主要经典是后来在各部派中形成的经、律、论三藏。小乘佛教在中国曾相当流行,中国最早流行的禅数学以及此后的[田比]昙学、成实学、俱舍学等,均属小乘类。中国的律学和唐代创始的律宗,皆以小乘律本为依据。现小乘佛教主要流行于斯里兰卡、泰国、缅甸、老挝、柬埔寨等南亚及东南亚各国,他们自称“上座部佛教”,不接受“小乘”的称号。中国云南上座部佛教,也属于这个系统。

在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逝世后,佛教内部由于对释迦牟尼所说的教义有不同的理解和阐发,先后形成了许多不同的派别。按照其教理等方面的不同,以及形成时期的先后,可归纳为大乘和小乘两大基本派别。

“乘”是梵文yana(音读“衍那”)的意译,指运载工具,比喻佛法济渡众生,象舟,车能载人由此达彼一样。“小乘”(Hinayana ,音读“希那衍那”),原为大乘佛教(Mahayana,音读“摩诃衍那”)出现后(约公元一世纪左右),对以前原始佛教(指公元前六世纪至四世纪时期,释迦牟尼及其三、四传弟子时的佛教)和部派佛教(指公元前四世纪至公元一世纪时期上座部、大众部各部派佛教)的贬称,而“大乘”则为该派对自己的褒誉。如斯里兰卡、泰国、缅甸、老挝、柬埔寨等南亚、东南亚各国,所传为小乘系统佛教,但至今他们自称为“上座部佛教”,不接受“小乘”的称号。现行一般佛教史著作中沿用“小乘佛教”、“大乘佛教”等称谓,则并不寓有褒贬之意。

大乘佛教和小乘佛教的区别,主要可以从信仰修证和教理义学两个方面来考察。

首先,从信仰修证方面来说,小乘部派佛教奉释迦牟尼为教主,认为现世界只能有一个佛,即释迦牟尼,不能同时有两个佛。信仰者通过“八正道”等宗教道德修养,可以达到阿罗汉果(断尽三界烦恼,超脱生死轮回)和辟支佛果(观悟十二因缘而得道),然不能成佛。大乘佛教则认为,三世十方有无数佛同时存在,释迦牟尼是众佛中的一个。信仰者通过菩萨行的“六度”(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修习,可以达到佛果(称“菩萨”,意为具有大觉心的众生),扩大了成佛的范围。又,小乘佛教要求即生断除自己的烦恼,以追求个人的自我解脱为主,从了生死出发,以离贪爱为根本,以灭尽身智为究竟,纯是出世的,所以大乘佛教讥讽他为“自了汉”。大乘佛教则自称佛法大慈大悲,普渡众生,把成佛救世,建立佛国净土为目标。他认为,修证需要经过无数生死,历劫修行,以“摩诃般若”(大智慧),求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无上正觉),除断除自己一切烦恼外,更应以救脱众生为目标。因此他既是出世的,又强调要适应世间,开大方便门,以引渡众生。

其次,从教理义学方面来说,小乘佛教总的倾向是“法有我无”,即只否定人我的实在性,而不否定法我的实在性。而大乘佛教则不仅主张人无我,而且认为法无我,即同时否定法我的实在性。在乘佛教对“法无我”的理论分析,又可以分为两大派:一为初期大乘佛教(约公元一世纪至五世纪),由龙树、提婆创立的中观学派(在我国称为大乘空宗)。它主要阐发诸法“性空假有”的理论,即认为一切现象(诸法)都是因缘(各种条件)而起,是无自性的,因而是空。但这种空又不是虚无,其假有的现象还是有的。所谓假有是针对小乘认为诸法在概念上是实有的理论而发的,也就是说诸法只是一种“假名”而已。龙树、提婆认为,用这样的理论来分析诸法,既不着有(实有),也不着空(虚无的空),这就是所谓的“中道观”。二为中期大乘佛教(约公元五世纪至六世纪),由无著、世亲创立的瑜伽行派(在我国称为大乘有宗)。它主要阐发“万法唯识”的理论,即认为一切现象均依“阿赖耶识”(亦称第八识,藏识等)缘起,阿赖耶识能发生一切法。也就是说,他们认为一切法都存在于认识之中,认识无非是心意识的分别作用,因此整个宇宙除了各种不同的认识外,再没有什么实体了,因此叫做“万法唯识”。公元七世纪后,印度佛教开始走向衰微,密教(后期大乘)代之而起,已无重要义理可言了。 【至于更多的佛学知识,我也推荐南怀瑾先生的一些讲座,呵呵】

佛祖释伽牟尼涅盘之后,佛教分裂为小乘佛教与大乘佛教。大乘佛教追求菩萨道的普渡众生,小乘佛教强调修炼自我的声闻乘。大乘僧人基本食素,小乘僧人可食“三净肉”。大乘僧人和小乘僧人虽然都是虔诚的佛教徒,但却因宗派不同,一直争论不休。

小乘修四谛十二因缘 视生死如冤家 观三界如牢狱 只求自度 大乘修学六度万行 自他同体 生佛一如 自行化他

小乘度人大乘度世间万物出自西游记


大乘佛法和小乘佛法有什么区别!
大乘佛法中,菩萨是众生学习的榜样,通过修行实现慈悲和智慧的双运,以成佛为最终目标。大乘佛教修行者致力于证悟大乘的智慧和境界,以更高的境界和视野去利益众生。而小乘佛教中的修行者虽然也追求解脱,但其境界和目标是相对较小的个人解脱境界。三、普渡众生与自我解脱的对比 大乘佛法主张以普渡众生为己...

大乘佛法与小乘佛法的区别?
1、在宗教学说体系上:小乘基本上保持了释迦牟尼的遗教,着重伦理教诲,只以佛陀为导师而不是神,不拜偶像 ;大乘则接受了外道思想,修正了释迦牟尼的学说,以佛为神并有不同的化身和无边的法力,宣扬神异,造出各种偶像加以崇拜 。2、在修道途径上:小乘主张众生自救,人人都能经过修道而进涅槃,但...

大乘佛法和小乘佛法有什么区别!
大乘:相应梵语是“Mahayana”,是大的车乘之意。在佛教声闻,缘觉,菩萨的三乘教法中,菩萨乘(或佛乘)为大乘教法。小乘:(Hinayana ,音读“希那衍那”),是对三乘佛法中之:“声闻乘”和“缘觉乘”的统称。4、修道方法不同 小乘:主张众生自救,人人都能经过修道而进涅_,但不能人人成佛。...

大乘教法与小乘教法的区别
一、大乘教法与小乘教法寓意不同:大乘佛教指能将无量众生度到彼岸,佛教中用马车来比喻度众生的工具,是大的车乘之意。在佛教声闻,缘觉,菩萨的三乘教法中,菩萨乘(或佛乘)为大乘教法。小乘教法是对三乘佛法中“声闻乘”和“缘觉乘”的统称。二、含义不同:大乘佛教最著名的四大菩萨,象征愿力的...

佛教有“小乘”和大乘之分吗?
小乘佛教和大乘佛教区别是:小乘佛法是自渡,大乘佛法是渡人。小乘佛法只度自己,不管他人 。原因有二:一个是他没有足够的智慧去救度他人,另一个是他本人也不想救度他人。大乘佛法是自度和度他。因为他既有能力救度自己,又有智慧和力量救度他。佛陀因人设教,对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传教方法,而...

大乘佛教和小乘佛法
大乘佛教的梵文对应为“Mahayana”,意为大的车乘或行程。在佛教的三乘教法中,菩萨乘(或佛乘)为大乘教法。小乘佛教的梵文为“Hinayana”,是对三乘佛法中的声闻乘和缘觉乘的统称。4. 修道方法的差异 小乘佛教主张众生自救,人人都能经过修道而进入涅槃,但不能人人成佛。大乘佛教则主张不仅要自渡,...

何为大乘佛法,何为小乘佛法
小乘佛法和大乘佛法; 小乘佛法就是自度,大乘佛法就是度人。佛是靠着自度度人,要先自度,才能度人,自度度人实际上就是佛法的经典。你自己不能度自己,你怎么去度别人?所以,自度度人就是先说小乘佛法。在小乘佛法中,“无我”两个字就有很大的讲究。你们不要以为做了大菩萨,才会有无我。实际上你们现在只要学佛,...

佛教的大成和小成有什么区别?
小乘,分为“声闻乘”“缘觉成”(合起来叫做“二乘”);大乘,即是“佛乘”(又叫“如来乘”“菩萨乘”)。小乘叫做“解脱道”;大乘叫做“佛菩提道”。小乘的极果是阿罗汉;大乘极果是佛。

大乘佛法与小乘佛法的异同。
1、小乘佛法如小帆船,只能载自己一个人,所以前路茫茫,无论多么辛苦也要自己划到终点,途中见到了溺水者,你也无法去救助,因为船小没法多负重。所以小乘佛法的最高成就就是罗汉,释迦牟尼是唯一的佛。2、大乘佛法如大帆船,不仅自己上去,还可以接引别人的修行者一同上传,即能帮助别人成就也能成就...

佛教中的大乘佛法跟小乘佛法有什么区别?
大乘佛教和小乘佛教的区别,主要可以从信仰修证和教理义学两个方面来考察。首先,从信仰修证方面来说,小乘部派佛教奉释迦牟尼为教主,认为现世界只能有一个佛,即释迦牟尼,不能同时有两个佛。信仰者通过“八正道”等宗教道德修养,可以达到阿罗汉果(断尽三界烦恼,超脱生死轮回)和辟支佛果(观悟...

盐亭县13769514678: 大乘佛法与小乘佛法的区别? -
弘峡糠甾: 1、在宗教学说体系上: 小乘基本上保持了释迦牟尼的遗教,着重伦理教诲,只以佛陀为导师而不是神,不拜偶像 ; 大乘则接受了外道思想,修正了释迦牟尼的学说,以佛为神并有不同的化身和无边的法力,宣扬神异,造出各种偶像加以崇拜 ...

盐亭县13769514678: 大乘佛教和小乘佛教的区别是什么? -
弘峡糠甾: 所谓“乘”,是梵文yana(音译“衍那”)的意译,有“乘载”或“道路”之意.大约在公元1世纪左右,印度佛教内形成了一些具有新的思想学说和教义教规 的派别.这些佛教派别自称他们的目的是“普渡众生”,他们信奉的教义好像一只巨...

盐亭县13769514678: 大乘佛法与小乘法有那些不同 -
弘峡糠甾: 大乘和小乘的区别 ,表现在许多方面.首先,在对于佛陀释迦牟尼的看法上,小乘佛教一般把他看做是一个教主、导师,是一个达到彻底觉悟的人.大乘佛教则把释迦看做是一个威力广大、法力无边、全知全能的佛,并且认为除释迦牟尼佛外,...

盐亭县13769514678: 大乘佛法和小乘佛法的区别在于? -
弘峡糠甾: 大乘佛教与小乘佛教之间的重要区别是:小乘佛教一般主张“我空法有”,即否定个人的主观精神主题,但对客观世界的否定却不彻底,部分小乘佛教派别则通过“分析”的方法来否定客观事物,实际上却承认事物的基本组成因素“极微”的存...

盐亭县13769514678: 大乘佛教和小乘佛教的区别 知乎 -
弘峡糠甾: 大乘是菩萨的法门,以救世利他为宗旨,最高的果位是佛果.小乘是声闻缘觉的法门,以修身自利为宗旨,其最高果位为阿罗汉果及辟支佛果.大乘以小乘为基础,具足戒虽然是小乘戒,大乘行人也是一样要受持的.

盐亭县13769514678: 大乘佛教和小乘佛教有什么区别? -
弘峡糠甾: 小乘佛教也叫做“小乘教”,略称“小乘”,梵文音译“希那衍那”.今学术界沿用之,已无贬义.亦称“二乘”,及“声闻乘”、“缘觉乘”.其主要经典是后来在各部派中形成的经、律、论三藏.小乘佛教在中国曾相当流行,中国最早流行...

盐亭县13769514678: 大乘佛教与小乘佛教的区别
弘峡糠甾: 大乘佛教和小乘佛教的区别,主要可以从信仰修证和教理义学两个方面来考察.首先,从信仰修证方面来说,小乘部派佛教奉释迦牟尼为教主,认为现世界只能有一个佛,即释迦牟尼,不能同时有两个佛.大乘佛教则认为,三世十方有无数佛同...

盐亭县13769514678: 小乘佛教和大乘佛教的区别
弘峡糠甾: 小乘佛教:认为世界上只有一佛(释迦牟尼),修行的最高果位为罗汉,教义重自我解脱; 大乘佛教:认为十方世界都有佛,修行的果位分为罗汉、菩萨、佛三级,教义弘扬菩萨和“菩萨行”,最终目的在于成佛

盐亭县13769514678: 小乘佛法和大乘佛法有什么区别? -
弘峡糠甾: 大乘佛教与小乘佛教在修行方式、修行目的和佛陀观等方面有许多不同看法.所谓“乘”,是梵文yana(音译“衍那”)的意译,有“乘载”或“道路”之意.大约在公元1世纪左右,印度佛教内形成了一些具有新的思想学说和教义教规的派别...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