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朝历代著名的文官.武将.宦官.外戚

作者&投稿:汪刮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在中国历朝历代中,为什么只要太监(宦官)获得政权后一定会搞得国家迅速衰落或者国家灭亡呢?~

第一,太监是生理残缺的人,长期缺少内分泌回导致性格上的缺陷。第二,太监大多没什么学问,很大一部分都是生活所破才选择当太监的,这种人得势后对政治没什么报复和敏感性。大多都是贪财或好色,而太监无法好色只能贪污敛财。第三,古代的中国人大多信奉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人体发夫受之父母的关你,当朝重臣大多十分蔑视太监。出于自卑的心理太监得势后肯定回报复这些人。

其实一个国家的衰落和那些太监不一定有关,这是写历史的人大多是受儒家教育的人,这些人不会把主要问题归结到大臣、皇帝等人身上。

文人执政你可以参照明朝,文臣把皇帝管的非常严。
外戚执政就会想方设法夺取皇位。
历史上很少有武将执政的时刻。

汉武帝是中国历史一位具有突出历史地位的皇帝。人们经常以秦皇汉武并称,正是这两位划时代的帝王,奠定了中国长达两千多年的政治格局和天下秩序。

汉武帝历史功绩是多方面的。在中国历史上,尤其是汉族的历史上是一位具有特殊历史功勋,起着巨大推动作用的帝王。

首先,在汉武帝时期,征讨四夷,开疆扩土,奠定了此后汉人大致的居住区域,给了后世子民足够的生存空间。在武帝统治期间,国家的版图几乎同时往东西南北四方扩张。东边,水路并进,灭了卫氏朝鲜,设置四个郡,把朝鲜半岛大部分地区纳入中央控制下;西边,在降服匈奴的休屠王和浑邪王后,在河西屯田建设,割断了西羌和匈奴的联系,打通了通往西域的阳关大道;且斩楼兰,破车师,灭大宛,威震西域各国,为日后西域纳入中央管辖奠定基础;北边,发动对匈奴大规模的反击战,经过河南、河西、漠北三场决定性的战役,拓地千里,使得匈奴远遁;南边,分别降服了南越、闽越、东瓯、滇国、夜郎等许多国家,势力深入中南半岛。在打下来以后,汉武帝还能很好地巩固,并用中原的文化对四方进行感化,汉武帝时期全国郡县的分布区域大致和现在汉文化覆盖的区域相当,除了汉族本部,还多了两块受汉文化影响很深的地方——越南和朝鲜,可以说是汉武帝把华夏文明的火光扩大到四方,并奠定了华夏子孙的居住区域,对后世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

其次,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给了读书人共同的道德规范和信仰,也使得这个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族群有了共同的民族心理和民族认同意识。要建立一个统一的国家,思想意识形态上的统一是很必要的。而武帝刚接手的时候,国内是多方面的思想并存,无为而治的黄老学说占了统治地位。汉初的政治是很不稳定的,经常变动,没有一个明确的政治纲领。武帝在遍阅了诸子百家的学说后,找到了最适合中国国情的儒家学说作为国家的统一思想,外儒内法,儒法结合的统治方法贯穿了中国两千年的封建社会。这点对于中国的影响十分深远,对于汉族形成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共同的民族心理和民族认同正是以儒家作为主线在此时开始形成。

再者,大大加强了国家的军事能力,击败了盛极一时的军事强国匈奴,降服了周边绝大多数少数民族,确立了中国对周边民族宗主关系。武帝对军队进行了自上而下的改革,建立了强大的骑兵和水师,为汉军横扫四方奠定了基础。而且武帝的改革是在更深层次——物质和制度层面进行,通过改良武器和优化制度,保证了汉朝军队长久的武运。在武帝之后,整个汉王朝,中原对周边的部族都有着巨大的军事优势。武帝很注意保持中原对于四夷的武器优势,严格控制武器和铁器进出边关,对于违法的商人,毫不留情地正法。在西汉的时候,一个汉兵能对抗五个胡兵,主要是武帝缔造的武器优势。

最后,加强了中央集权,以推恩令为依托,加以政治军事手段,逐一虚弱并消除了各个同姓诸侯国,从此不再对中央构成威胁。

经济上,收回了铁盐铸钱三大利,作为国家独营,使得中央对整个国家的控制大为加强。还设置了京师太学,大力多渠道地选择人才,不拘一格,这些人才选拔的措施,在当时无疑是先进,也为后来的科举制度起了一个雏形的作用。

当我有幸在敦煌以西看到汉代的长城遗址的时候,顿时肃然起敬,更对当时的将士心存敬畏。就是在这片当今看来仍然是人类难以生存的茫茫戈壁沙漠,我们的祖先在这里艰辛开拓,才有了如今广袤的国土。而这玉门关外一段段残存的长城,在夕阳的照耀下,更显得无比的伟岸,因为那是一个民族强大的背影。

1.派张骞出使西域,打通丝绸之路
2.颁布推恩令
3.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4.加强监察制
5.派卫青 霍去病攻打匈奴
雄才大略 有文治武功的伟大君主对汉武帝的评价是一个非常棘手也是一个众说纷纭的问题。汉武帝死后不久、就是他的儿子刘弗陵继位8年之后召开的盐铁会议上,对汉武帝的经济政策与其他国策进行了激烈的批评。桓宽写作整理的《盐铁论》,详细记述了这次会议的实况。到了东汉班固写作《汉书》时,对于汉武帝的评价主要记述他的文治,第一次提出了他“罢黜百家、表彰六经”的功绩;也就是说,只提他的文治,不提武功——不提,就是表示含蓄的批评。所以我们可以看出,武帝去世后,关于他的评价就出现了不同的声音。到司马光写作《资治通鉴》时,对于汉武帝的批评就公开了,说他穷兵黩武。
对于汉武帝的评价,在他身后,为何出现不同的声音?该如何看待这些评价?汉武帝不是一般的君王,他是西汉王朝的一个关键人物——西汉王朝的鼎盛期正是武帝时期。这个人至今该如何评价、看待,仍然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汉武帝的旷代武功

汉武帝一生,从16岁继位,70岁去世,在位54年,在位时间之长一直到清朝康熙才打破这个纪录,这在历史上非常罕见。

在这54年中,对匈奴作战长达44年。所以很多人评价汉武帝的时候都绕不开一个问题,对匈奴作战的问题。司马光评价他穷兵黩武,班固绕开他的武功。

匈奴作为中国古代北方的草原民族,存在时间很长。秦始皇修万里长城,主要就是为了防止匈奴草原民族对中原农耕民族的骚扰。

匈奴和汉朝的矛盾,在刘邦在位期间已经不可收拾。刘邦曾亲自率领三十二万大军征讨匈奴,结果被冒顿单于的四十万精兵围困在白登山七天七夜,粮草断绝,处境十分险恶。陈平提出用重金贿赂匈奴阏氏,刘邦的部队才得以解围。这次惨痛的教训使刘邦清醒地认识到,当时西汉王朝没有足够的实力在军事上同匈奴抗衡。从此以后,刘邦就定下政策,以和亲的方式来缓和同匈奴的关系。这一政策在刘邦死后一直延续了汉惠帝、汉文帝和汉景帝三个朝代。

和亲的六七十年间,汉朝没有大的战事,但匈奴对汉朝的掠夺,从来没有停止过。早期以掠夺财物、掠夺边地的老百姓为奴为主要目的;后期目的就是报复。

汉武帝16岁继位,第二年他就在全国搜罗人才,出使大月氏。因为他了解到大月氏曾是匈奴的天敌,他想联合大月氏,对抗匈奴。这个出使的人就是张骞。虽然,张骞花了10多年时间才回来,但我们可以看出,17岁的汉武帝作为一个少年天子已经下决心要联合大月氏,对付匈奴,有了一个对匈作战的整体规划。

这种勇气、这种魄力、这种战略眼光是非常罕见的,何况出自一个17岁的皇帝,刚继位二年的皇帝。

当然,打仗需要大量的战略物资,打仗就是烧钱。汉武帝有这样的眼光,是因为他继位的时候西汉经济力量空前雄厚,这是他的经济资本,是他的本钱。

但是,除了谈基础之外,首先应该看到汉武帝的魄力。

每一代国家的领导人,都会面临他这个时代所面临的重大的社会问题。这个问题他有没有勇气面对、他有没有魄力去解决,这是一个非常大的问题。评价一个皇帝,不是看他后宫有多少嫔妃,而是看他敢不敢担负起他作为一代皇帝所肩负的历史责任。武帝是非常懂得自己的历史责任,所以汉武帝采取的办法就是要对匈奴进行战争。

提到汉武帝对匈奴作战,必须提到三个人:卫青,霍去病,李广。很多人喜欢卫青和霍去病,称他们为卫帅、霍帅。其实,真正的“帅”是汉武帝,他是整个对匈作战的蓝图的绘制者、战略的决策者、战役的制定者。每一次作战,攻击的对象、将领的选择、兵力的配备、后勤的保障,都是汉武帝亲自过问安排的。卫青、霍去病,是将兵之人,汉武帝才是将将之人,是没有带兵的军事战略家。

汉武帝的千古文治

我们看汉武帝另外一个方面,在文治方面所作出的贡献:独尊儒术,加强中央集权。

西汉政府此前没有明确的治国思想,谈不上儒,也谈不上道。汉武帝继位前,同时接受两种教育,既读了道家的书,也读了儒家的书。

而由于窦太后的影响,西汉此前实行“无为而治”——当时由于经济力量不雄厚,没有办法作事情;而汉武帝时,经济力量雄厚,想要有所作为,所以需要“有所为”的儒家思想作为他的统治思想。

所以,汉武帝很重要的思想,是尊儒。但,这个“独尊”,需要正确理解,当时其他诸子百家还在发展。汉武帝其实是王霸兼用,王道就是儒家,霸道就是法家。

封建统治者的一个特点,就是独裁,最喜欢的就是法家。法家告诉他怎样统治臣子驾驭百姓,但他又希望天下百姓按照儒家思想,尊卑有序。对外推行儒家,自己喜欢法家,儒表法里,这是历代君王最本质的东西。

汉武帝的作用,是为儒家推崇的五经设立五经博士,建立太学、乡学,设立举贤制度,培养了一大批以儒家思想为价值体系的文人。这批文人,作为西汉政权文官的储备队伍,给知识分子指了一条路,形成了中国流传久远的文官集团制度。

中国历史上,有四种执政力量:文官,武将,宦官,外戚。四种力量中,文官执政,政治清明;武将掌权,往往造成割据;宦官和外戚是中国政坛上最黑暗的两股势力。

汉武帝在尊儒这一方面所作的工作,等于给后世开辟了一种制度,他创立的这种制度对于中国历史的影响非常深远。他是一个建立制度的人、制定规则的人,所以,他是很了不起的一个人。

汉武帝文治的另一个方面,就是加强中央集权。

他第一个要解决的是诸侯王的问题。诸侯王始终是对中央集权的威胁,一方做大,形成对中央叫板的形式。从刘邦杀异姓诸侯王,到景帝平定七国之乱,汉朝前期几个皇帝都在和诸侯王的较量中奋斗,真正解决这个问题的是汉武帝。

他用了两手办法:实行推恩令,让诸侯王每个儿子都能封到领地,把一个大诸侯国从大的切成中的、中的切成小的,表面上是推恩,实际上是挖了诸侯国的根基,使诸侯王国的面积大幅缩水,对巩固中央集权起到很大作用;第二手,借酎金(祭祀太庙时诸侯助祭的献金)成色不足,一次夺了106个诸侯王的爵位,几乎把诸侯王的爵位夺光。这种大规模的罢黜非常罕见。为什么?就是因为中央政府实力非常大,大到可以任意削你的封,夺你的国。这是武帝时期独有的。

再一点,汉武帝开始削弱相权,加强皇权。汉朝相府权利向来非常大。汉武帝不信这个,他要加强皇权,削弱相权。他的做法,不是废掉相国而是实行内外朝制:在全国选拔许多年轻人才,加一个侍中的头衔,和他在宫内一起制定政策,以诏书的形式发给丞相,丞相由国策的制定者成为了国策的执行者。

制定和执行,是两码事。执行,最多做到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而制定规则,往往涉及利益的分配。汉武帝一下子把相国从规则的制定者变成执行者,所以武帝时期的13任相国,到后面几个,丞相府就破败不堪了,没有权力啊。

这个政策,到底好不好?也值得商榷。以前,和相国商量政策,相国可以提出意见和建议,决策的时候多了一层监督。现在变成皇帝和地位卑微的人制定政策,导致皇帝更加独裁。

汉武帝还创立了13部刺史制,把全国分为13个行政区.刺史的权力就是监督这个范围中的2000石以上的高官。也就是说他最早实行了中央政府的监察制度。

汉武帝是创造制度,制定规则的人,所以在文治方面,也有很多重要的建树。

武帝评价毁誉参半

综合以上两点,汉武帝在文治武功上都有建树,他知道自己的历史责任,是一个有作为的人,而且他把秦代的国土扩充了一倍,现在的云、贵、川包括两广、黑吉辽,都收归中央政府管辖。所以他的贡献是非常大。

但这个人,历史上又称他为暴君,穷兵黩武。有没有呢 ?他确实有着杀伐任性、暴虐无道的特点。

一个人,都有两面,有善、有恶。所以,每一个人都面临一个问题:抑制本性中恶的一面,光大善的一面。但是,作为皇帝,谁去克制他性格中恶的一面?没有有效的力量去克制。这样就导致武帝的人性,后期发生很大变化。

汉武帝这样一个有作为的皇帝,到了晚年却逼死了自己的皇后卫子夫,逼死了太子刘据,逼死了3个皇孙中的2个,导致他死的时候,没有年长的太子可立。

国赖长君。一个国家政治是否清明,某种程度上决定于国家是否由一个成年人掌握。汉武帝死的时候只有4个儿子,两个还不成器不能用。选来选去选了他的皇八子刘弗陵,著名的汉昭帝。

选择8岁的儿子作皇帝,那是不得已而为,那不是他的本意。理论上,40多岁的太子刘据才是最合适的人选,但被他逼死了。幸亏,他立小儿子继位的时候,找了以霍光为首的5位顾命大臣,作为他8岁幼子的辅佐人,保持了政权的延续性。你想想,一个有作为的皇帝,晚年怎么会走到这一步?

汉武帝评价的复杂性

汉武帝评价非常复杂,有人说他暴君,有人说他明君;有人说他英雄,有人说他庸主。一直到现在,评价仍然有分歧。其实,汉武帝就是一个多样性的人,他本人的多样性,导致对他本人评价的多样性。

拿汉武帝对人才来看,他既爱惜人才,又不爱惜人才。汉武帝一朝一共用了13位丞相,6位死于非命。封建社会当官的人,一生中能做的最高的官,就是相国。但是汉武帝中后期,要谁当相国,谁都吓得要死。公孙贺是汉武帝时期的抗匈名将,他的妻子是卫子夫的姐姐,既是高官、又是名将、还是皇亲,汉武帝任命他做相国,他竟然趴在地上嚎啕大哭。他的哭声也让汉武帝潸然泪下,当然,汉武帝最后还是一咬牙走了。干了十几年,公孙贺全家灭族。

汉武帝手下的大臣汲黯曾经强烈批评汉武帝,说“天下人才早晚被你杀光”。汉武帝回答说,“天下人才杀不完,缺乏的不是人才,是发现人才的眼光”。一个皇帝这样说,少有。

他喜欢一个女人,可以对她很好。他喜欢卫子夫的时候,她的姐姐、弟弟,全部得到重用;他喜欢李夫人的时候,李广利就封了贰师将军。一旦不喜欢,他马上变脸。卫青受宠时,3个幼子都封侯;但他晚年,非常凄凉,3个儿子都失侯,长子卫伉还被杀。

汉武帝的多样性表现得太明显了。做皇帝的人,有了过错,两种办法,罪人、罪己。自我批评,罪己;拿别人出气,罪人。

他曾听信人言,认为太子刘据谋反,结果逼死了刘据和皇长孙,而且把当时帮助太子的人也全部杀了。后来,当他知道“谋反”是个冤案,为太子平反的时候,又把镇压太子的人都杀了。这样的做法,等于把所有错误的做法都加罪给了臣子。

汉武帝是个性情中人,一生气就杀人,一高兴就封人,罪人的一面非常突出,但他在罪己方面也很了不起。他晚年曾下发《轮台罪己诏》,对44年对匈作战,耗尽国家钱财之事,进行自我批评;同时,调整政策,缓解矛盾,昭帝、宣帝继续这个政策,出现昭宣中兴。

所以,汉武帝既是一代明君也是一个暴君。说他是明君,是因为他知道其承担的历史责任;说他是暴君,则缘于他杀伐任性。

汉武帝这个人评价的多样性首先是他是一个多样性的人,比如说,你说他对女人好与不好,很难讲,好的时候非常好,差的时候非常差;他对人才怎么样?既爱惜人才又不珍惜人才;他对他自己,出现错的时候,既罪人又罪己。这种多样性导致我们现在对汉武帝的评价非常难办。

春秋之前
商朝 文官 伊尹 比干
武将 闻仲
周朝 文官 周公旦
武将 姜尚 召伯虎(又作召虎)

春秋战国
齐国:文官:管仲 晏子
武将:田忌 孙膑(军师)
晋国:文官:舅犯 雍季
武将:赵衰
宋国:文官:目夷
武将:南宫长万
楚国:文官:离骚 申无畏 孙叔敖 吴起 春申君
武将:乐伯
赵国:文官:蔺相如
武将:赵雍 赵奢 廉颇

宦官:赵高
魏国 文官:信陵君
武将:庞涓
秦国:文官:商鞅 李斯 尉缭
武将:蒙恬 王翦 王贲 白起
秦末~汉王朝
文官:司马迁 张骞 苏武 班超/固
武将: 项羽 韩信 英布 彭越 周亚夫 马援 卫青 霍去病 李广 公孙贺
三国时期
蜀文官:许庶诸葛亮庞统法正马良李 严
武将:关羽张飞魏延黄忠马超赵云陈道姜维廖 化
宦官:黄鹄
吴文官:张 昭阚 泽诸葛谨诸葛恪
武将:孙坚黄 盖丁 奉 韩 当 程 普 太史慈周瑜鲁肃吕蒙陆逊甘宁朱 桓
魏文官:荀攸郭嘉贾诩程昱许攸杨修陈珪陈登蒋干
武将:张辽张郃许褚徐于禁典韦乐进李典
晋朝南北朝
文官 王猛 谢安
武将 陶侃 刘渊 石勒 周处 刘裕 檀道济 张蚝 好像有一个叫什么刘嘭儿还是什么儿的,是谢安的家丞作战勇猛履历战功
外戚:杨骏

文官:萧琮 裴矩 杨素 高颎
武将:贺若弼 韩擒虎
唐朝..........太多了你饶了我吧我不分类了:房玄龄,杜如晦,郑崇义,李世绩,魏征,李白,杜甫,长孙无忌,李孝恭,杜如晦,魏征,房玄龄,高士廉,尉迟敬德,李靖, 萧禹,段志玄,刘弘基,屈突通,殷开山,柴绍,长孙顺德,张亮,侯君集,张公谨,程知节,虞世南,刘政会,唐俭,李绩,秦叔宝武则天(女人就不把她当做皇帝了大男人主义万岁),,颜真卿
后期武将:郭子仪以及唐朝岳飞张巡 南霁云 雷震天.................
宋朝是我最不喜欢的朝代
文:寇准 李纲
武:杨业/延昭/宗宝 穆桂英 岳飞 韩世宗
(我只写忠臣良将们)

辽 文官武将 都是完颜姓氏的贵族

西夏 李元昊等 个人认为其皇族成员就是天生的武将

金 对不起,我只知道他们皇帝的名字...
元 我只知道铁木真 忽必烈....看来真的是才疏学浅......
明 文官 齐泰 黄子澄 姚广孝 王文 张居正 史可法
武将 徐有贞 戚继光 袁崇焕
宦官 正面人物郑和 反面:刘瑾

清 文官曾国藩李鸿章
武将多尔衮 关天培 陈化成 石达开 陈玉成 左宗棠张宗禹 冯子材 刘永福 邓世昌
宦官 李莲英

当代和现代 开国十大元帅+张学良+张自忠+杨靖宇+戴安澜+赵尚志(我认为的)

用了1个小时来回答你的问题,只能回答成这样了......记忆力衰退了.....

秦朝:文官:李斯 蒙毅
武将:白起 王翦 王贲 蒙恬
宦官:赵高
汉朝著名名文臣,武将,宦官,外戚太多了,你去翻书去
三国和魏晋南北朝:也是太多了,写不了。
隋唐:也多了。
五代十国:著名文臣几乎没有,著名武将满地跑
宋朝:著名武将就那几个,文臣太多了。
元朝:好象不多,几乎都是外族。
明朝:武将文臣有不少,著名宦官满地跑
清朝:著名武将也有不少不过满蒙居多,文臣汉人居多,著名宦官也有,外戚没什么势力!


中国各历史朝代的主要文学作品和文化名人都有哪些?
汉朝最著名的文体是赋和四言诗。辞赋大家司马相如,代表作《长门赋》和《子虚赋》。四言诗著名的诗人是曹操,《短歌行》是他的代表作。还有个不能不提的就是曹植,他在诗和赋两方面都达到了很高的程度,《七步诗》和《洛神赋》让后人称颂。魏晋南北朝的总体文化水准没有达到汉朝的高度,但是诗和书法有...

能列举一下中国历朝历代文学成就最高的文学家分别是谁吗?
秦朝以前:均是集体合著,个体的著作不多,像《诗经》、《孔子》、《孟子》《楚辞》均是如此,非要说的话屈原则是大家。秦朝:李斯《逐谏客书》两汉:以辞赋见长,四大家“司马相如、杨雄、班固、张衡”非常有名,但成就最高的是司马迁的历史散文巨著《史记》。魏晋南北朝:建安文学以“三曹”和“建...

中国历朝历代著名的文官.武将.宦官.外戚
商朝 文官 伊尹 比干 武将 闻仲 周朝 文官 周公旦 武将 姜尚 召伯虎(又作召虎)春秋战国 齐国:文官:管仲 晏子 武将:田忌 孙膑(军师)晋国:文官:舅犯 雍季 武将:赵衰 宋国:文官:目夷 武将:南宫长万 楚国:文官:离骚 申无畏 孙叔敖 吴起 春申君 武将:乐伯 赵国:文官:蔺相如 武将:...

历史除了有编年史外,还有没有其它的记叙史!?比较有代表的著作有哪些...
《史记》规模巨大,体系完备,而且对此后的纪传体史书影响很深,历朝正史皆采用这种体裁撰写。2、《三国志》《三国志》,二十四史之一,是由西晋史学家陈寿所著,记载中国三国时期的曹魏、蜀汉、东吴纪传体国别史,是二十四史中评价最高的“前四史”之一。当时魏、吴两国已有史书,如官修的王沈《魏书...

求历朝历代史书的名字
太武帝拓跋焘神 嘉二年,诏撰《国记》,由崔浩定为编年体,成书三十卷。《魏书》在流传过程中亡佚甚多,本纪缺二卷,列传缺二十二卷,此外又有三 卷残缺不全,分别由后人取其它史书补足。魏收,北齐钜鹿下曲阳人,字伯起,小字佛助。他机警能文,与温子升、邢子 才号称三才子,但生性轻薄,人称“惊蛱蝶”。他奉命著《...

中国每个朝代的历史名人及代表作?
官至蜀汉丞相,诗歌以《梁父吟》最著名,《出师表》是千古传诵的名篇。 曹丕,字子恒,曹操次子,魏文帝。三国文学家,代表作《燕歌行》,他的《典论?论文》是我国第一部文学批评专著。 陈寿,字承祚(zuò),西晋史学家。著有国别体史书《三国志》。 陶渊明,名潜,字渊明,世号靖节先生,自称五柳先生,东晋诗人,我国第...

祖国的历史文化有哪些???
文天祥的《过零丁洋》是千古绝句;孟郊的《游子吟》歌颂了伟大的母亲;李白的《静夜思》表达了他的思乡之情。还有那些著名的文学家。司马迁的《史记》被鲁迅称为‘史家绝唱,无韵之离骚’;孙武的《孙子兵法》是古典文化遗产中的瑰宝;孔子写的《礼记》是中国古代一部分重要的典章制度书籍。我国还有美丽...

有哪些中国书籍是永垂不朽的?
《史记》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是鲁迅对此的评价 内容简介:记载了中国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太初四年长达3000年左右的历史。司马迁在创作《史记》的过程中,吸收了司马谈(其父)的经验,以身体力行的调查方式走访了诸多地区,为创作这部作品花费了毕生心血。该书体例新颖、包罗万象,将人物置于...

王国维将中国哪些朝代的哪些文体并称为“一代文学”?
司马相如的代表作有《子虚赋》、《上林赋》;杨雄的《甘泉赋》、《长扬赋》、《羽猎赋》;班固的《两都赋》;张衡的代表作《二京赋》,篇幅长、结构宏伟,被誉为“长篇之极轨”。以他们为代表的汉赋在当时及后世文坛影响深远,文誉其名。汉赋是汉代文学样式的典范之作,它以丰富的内容、鲜明的...

历朝历代文人墨客是如何赞颂松柏的有哪些相关诗作
陶铸写有著名的散文《松树的风格》,说松树“狂风吹不倒它,洪水淹不没它。严寒冻不死它,干旱旱不坏它。”“要求于人的甚少,给予人的甚多。”聂荣臻元帅对松柏情有独钟,在他居住的院子里处处都是挺立的松柏,就连室内墙上挂的国画也全是松柏图,80岁生日时,他撰联“喜松柏之气概,念四化之早...

马塘区18753685782: 中国历史上有哪些为国为人民的好宦官? -
向罚坤宁: 宦官也有做得比较有出息的.比如“每为新声变曲,围者莫不感动”的李延年,被誉为“造纸鼻祖”的蔡伦,李贽眼中的“忠节中官”张承业,欧阳修赞为“一字活千人”的张居翰,七下...

马塘区18753685782: 历史上有名的宦官
向罚坤宁: 秦朝有赵高 唐朝有高历士 李辅国 明朝有刘谨 冯保 魏忠贤 清朝有李连英等等历朝历代都有

马塘区18753685782: 中国历史上的十大太监都是谁 -
向罚坤宁: 1、魏忠贤(明朝,1568—1627年) 2、赵高(秦朝,?—前207) 3、王振(明朝) 4、刘瑾(明朝,约1452—1510年) 5、李莲英(清,1848—1912) 6、张让(东汉,?—189) 7、李辅国(唐,704—762) 8、童贯(北宋,1054—1126) 9、安德海(清 ,?—1869) 10、高力士(唐,684年—762年)

马塘区18753685782: 中国历史上哪个太监最有名? -
向罚坤宁: 秦朝:指鹿为马,做太监宰相第一人——赵高 汉朝:改进造纸术——蔡伦 敛财弄权乱汉宫——张让 唐朝:太监军师,撮合杨玉环和唐玄宗的旷世姻缘——高力士 阉海权宦 厚黑高手——李辅国 宋朝:监军误国 流毒四海——童贯 明朝:自阉走向富贵路——王 振 八虎之首“立皇帝”——刘 瑾 阉海第一枭淫,“九千岁”——魏忠贤 清朝:厚黑第一阉——李莲英

马塘区18753685782: 中国历史上有名的十大专权太监有哪些呢?
向罚坤宁: 5王振王振本是一介失意文人,他从历史上不胜枚举的宦官发迹擅权事例中,找到了一条代天行事,富甲天下的捷径,获得了自我阉割的精神力量

马塘区18753685782: 我国历代有名的太监 -
向罚坤宁: 秦朝:赵高 元朝:朴不花 明朝:魏忠贤 郑和 清朝:安德海 小德张 李莲英

马塘区18753685782: 明朝有哪些知名太监?哪些是祸国殃民的?
向罚坤宁: 明史专家认为,明朝的宫廷对宦官的培养和其他的朝代不同,明朝对太监的培养是按照文官的方式培养的,可以说,明朝的宦官在中国历史上的宦官里面整体素质是最高的同时为国家的确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明朝知名太监有:王振、汪直、刘瑾...

马塘区18753685782: 历史上权倾朝野的太监有哪些? -
向罚坤宁: 中国十大宦官: 赵高 秦 ?-前207 张让 东汉 ?-189 高力士 唐 684-762 鱼朝恩 唐 722-770 童贯 北宋 1054-1126 郑和 明 1371-1435 王振 明 ?-1449 刘瑾 明 1451-1510 魏忠贤 明 1569-1627 李莲英 清 1847-1911 王振、刘瑾、魏忠贤这三个是最为严重的祸患.

马塘区18753685782: 中国历史上记载的第一个宦管叫什么名字? -
向罚坤宁: 赵高

马塘区18753685782: 中国历代的臭名昭著的奸臣有特坏的哪些,如赵构、秦侩等
向罚坤宁: 历代十大奸臣之赵高(秦朝) 赵国人,生而受宫刑.及长,强健有力,通狱法,秦始... 中国的三国大分裂时代终于到来了. 历代十大奸臣之黄皓(三国) 宦官.不知为何...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