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原《给天真的乐观主义者们》的原文哪里找得到啊!感谢

作者&投稿:经仪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绿原的《萤》怎么赏析啊?~

作者:张立群 提交日期:2007-4-26 14:53:26楼主  作为绿原的诗友,著名诗人牛汉曾经在《荆棘与血液——谈绿原的诗》一文中这样评价过:“从诗的角度来说,我倒觉得绿原诗里一直有着一种时起时伏、若明若暗的理念化倾向。”[1]而在《绿原的诗》一文中,著名诗歌评论家周良沛则又有“绿原诗中表现的全部知性,起先都是来自自身的不幸遭遇和各个时期在底层人民之间而有的活生生的感受、思索和剖析,以及同时接受的先进的——由切合抗战现实的民族的、爱国的思想到马列思想的引导。由于有这些思想准备,他又是诗人,必定会发而为诗,发而为‘知性’强的诗,但决不是概念化的诗的哲理和哲理的诗。有思想的自觉,有艺术的自觉,才有‘将太阳同向日葵溶解在一起’的诗。”[2]虽然,上述两种评价在表面的概念使用上存有不同,但如果联系诗人绿原的具体创作和生活历程的话,我们似乎不难发现:诸如“理念化”、“知性”以及“哲理”等词语(事实上,关于类似的论述远远超过以上所列举的)尽管有语义色彩和程度之间的差别,但它们在具体指涉绿原的诗歌时,其整体含义却是基本相同的,即这些词语最终所要说明的都是贯穿绿原诗歌写作中的“理性化色彩”。那么,这种“理性化色彩”究竟如何在绿原的诗歌写作中予以呈现并展开其历史情境的呢?所谓“熔铸的执着”正是以此为逻辑起点进行阐述的。
  
   一
  
   尽管,最初登上诗坛的绿原是以《童话》诗集的方式,让众多读者在他的“童音”与梦一般的天国中迷醉,而徜徉于其“童话”中那奇妙、梦幻与淡淡哀伤的境界,也会让令人不自觉的想起曾经一度流行于30年代诗坛的、如卞之琳式的现代派诗歌[3]。但即使在这一时期,诗人也往往在类似“不是没有诗呵,/是诗人的竖琴/被谁敲碎在桥边,/五线谱被谁揉成草发了。// 杀死那些专门虐待青色谷粒的蝗虫吧,/没有晚祷!/愈不流泪的,/愈不需要十字架;/血流得愈多,/颜色愈是深沉的。// 不是要写诗,要写一部革命史啊。”(《憎恨》,1941年)的诗句中,以“浑身都是敏感的触角”[4]的方式传达出诗人当时险恶的生存环境,以及战争的烽烟正焚毁那一个个如梦般的“童话”。而后,在建国前7年的时间里,绿原便进入了其怒张式的政治抒情诗时代。在《给天真的乐观主义者们》(1944年)、《终点,又是一个起点》(1945年)、《复仇的哲学》(1946年)、《伽利略在真理面前》(1946年)等作品中,绿原不但关注时代风云以及挣扎于社会最底层的人物的命运,而更为重要的是,绿原正在这些具有时代性和战斗力的诗篇中和过去的自我进行“告别”。于是,在诸如“有战士诗人/他唱真理的胜利/他用歌射击/他的诗是血液/不能倒在酒杯里”(《诗人》,1949年)、“人活着/像航海//你的恨,你的风暴/你的爱,你的云彩”(《航海》,1949年)的诗句中,诗人对真理的追求、战士的认可、人生的理解正以理性融合情感的方式出现在读者的面前。
   当然,建国前在绿原诗歌中呈现出的“理性化色彩”以及诗风前后的转变,除了与诗人自觉反叛当时黑暗专制社会以及适应时代要求有关外,还与埋藏于绿原心中的幼年生存体验有关。绿原从小父母双亡,是在比他年长十九岁哥哥的抚育下长大成人的。父母的过早离世、几个姐姐相继送人当了童养媳,以及生活的清苦,不但使他缺少儿时的快乐,而且也造成了他身体上的羸弱以及性格上的内向、心灵上的孤寂。这种现实的生存环境不能不在诗人幼年的记忆中留下所谓“苦难的心理原型”,因而,虽然最初的绿原是以一种单纯、透明、充满幻想的“童音”方式登上了诗坛,但这种在详细考察诗人生平之后的“独特表达方式”除了是寄予一种对不幸童年的精神补偿外,更多是在于具体表达方式与创作风格上的不同。而一旦外在的环境再度发生变化和诗人自我逐渐在成熟的嬗变中走向广阔的“大我”空间后,那么,这种潜在的因子就会适时而发,并在犀利与备份中释放出哲理与思辨性的色彩。而从“童真”到“莽汉”的转变过程不但是绿原建国前诗歌创作的整体趋势,同时,也无疑是符合诸如“七月诗派”那种融合时代、艺术于一体的综合性之“创化”的历史特点的。[5]
   自1949年下半年创作出《从一九四九年算起》,到1959年写成《又一名哥伦布》之前,绿原进入了他创作上的一段“低回时期”[6]。在这一时期内,虽然新中国的诞生让诗人感受到了无比的幸福,但由于长期忙于机关工作,无法更深入地进入到生活的内部,所以,完成于这一时期的诗歌大多显得有些空泛乏力,而这,对于始终在诗歌创作上有不懈探索精神的绿原来说,无疑是可以明显感受得到的。写于1953至1954年间的《雪》(1953年)、《快乐的火焰》(1954年)、《小河醒了》(1954年)等作品,是诗人努力摆脱束缚之后的创作,其朴实、活泼、自然、明朗的生活气息曾一度让人耳目一新。然而,无论就当时的发表机会,还是1955年的身陷囹圄,都使得这种探索被人为的中断了。
   1955年5月13日,绿原因“胡风反革命集团”骨干分子的罪名,被投入监狱。至此基本中断创作达20余年之久,直到1979年才获得重新发表作品的机会。然而,监狱的生涯并没有使其意志彻底消沉,在1955至1962年单身监禁的七年里,绿原虽然在心灵上遭受炼狱式的煎熬,但他依旧通过顽强自学的方式,练就了德语翻译的技能。对苦难的反复咀嚼和深入灵魂的体验,不但使其意志得到了巨大的磨练,同时,也为其深刻认识人生、社会、时代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完成于这一时期的著名的“潜在写作”文本《又一个哥伦布》(1959年)、《手语诗》(1959年)、《面壁而立》(1960年),以及完成于十年浩劫中的《重读〈圣经〉》(1970年)、《信仰》(1971年)等均在“理性化色彩”方面达到了诗人的顶峰。与此同时,诗人也由于其坎坷的经历、中年的成熟心态,渐次达到了诗歌艺术与自我人格意义上的双重成熟。在最近一次接受访谈中,绿原在回忆80年代初期重获新生后的具体诗歌创作时曾经说道:“停笔二十多年,到八十年代重新拿起笔来,我发现距离自己过去的艺术思维很远了,对过去的作品几乎不认识,在感情上已经无法相互交流。原来我已开始变成一个老人,对很多事物不再是从前的感觉和看法,所以在我的笔下,诗风、文风也就跟从前不大一样了。多年来,我已不再写那种激昂的政治抒情的作品,也没有《童话》式的唯美的诗句。现在我写诗试图表现的,只是自己对于人生的一点感悟。所以,我的诗风比较沉稳,和从前的风格相比,几乎判若两人。这里有很多原因,主要是我经历了太多的变故,再写,在思想感情上已不可能像青少年时代那么单纯了。”[7]这足以证明诗人重新面对诗歌时无论从心态,还是从情感方面都已经有了崭新的认识,不过,在这种认识中,集中传达的仍然是一种理性化的东西。而完成于这一时期的《秋水篇》、《高速夜行车》以及90年代的《忆昙花一现前后》、《读冯至〈十四行集〉》、《紫色雨》等都是以较为典型的哲理诗、具体象征和寓言的方式以及对生命的深刻感悟与认知,对这种“理性化色彩”进行了具体而外在的表达。
   至此,我们在全面联系诗人生活经历的前提下,已经可以较为清楚地看到常常弥漫于绿原诗歌中的“理性化色彩”的具体成因了:除了幼年的苦难经历和适应时代性、社会性的外在要求之外,生存背景的强烈转变、炼狱式的生涯、岁月流逝中成熟与坚定都是形成这种理性化色彩的重要原因。当然,在此过程中,我们同样不能忽视绿原本人勤奋好学、博览群书,兼备古今中外哲学、历史、文学等多方面知识的事实。于是,所谓的“理性化色彩”便在绿
作者:张立群 回复日期:2007-4-26 14:55:001#  原的诗歌中以多样化、多层次、多角度的方式予以展开了。
  
  二
  
  纵观绿原的诗歌创作历程,可以清楚地发现:所谓的“理性化色彩”大致是从如下几个方面予以表达的。首先,是强烈的理性思辨色彩。写于1948年的《诗与真》虽然在知名程度上无法与后期的一些广为人们传诵的作品相比,但在这首题记为“诗没有技术 真理没有衣服 人没有世故”的短制当中,绿原还是以“诗是人类底兄长/它指责生活底幻想/诗给人以高度的自由/人必须有海水的方向/诗和真理都很平常/诗决不歌颂疯狂//人必须用诗找寻理性的光/人必须用诗通过丑恶的桥梁/人必须用诗开拓生活的荒野/人必须用诗战胜人类的虎狼/人必须同诗一路勇往直前/即使中途不断受伤”的直抒胸臆的方式表达了他对诗歌如何乃至为何寄予理性(或曰诗人对自我诗歌功能)进行了一种形象的表达。而在稍后的《诗人》(1949年)当中,绿原又以“解读诗人”(诗歌内容,见上)本身的方式,对诗歌写作者本身寄予了一种理性的承担。自然,在这种前提下,诗人诗歌中的“理性化色彩”就获得了相对稳定意义上的“写作基础”。
  如果说当年的“童话”诗歌常常由于天真、明朗和淡淡的哀伤而掩盖了诗人心中童年的苦难经历,那么,炼狱时期的绿原已经将诗歌中的“理性”暴露的一览无遗。以著名的《又一名哥伦布》为例,在这首写于囹圄时期的作品之中,绿原通过古今中外的对比与象征,将自己比喻为500年前航海探险的哥伦布。然而,对比当年乘坐“圣玛丽娅”号航船、在空间无边无际的海洋上行进的哥伦布,今天的“哥伦布”却是以单身牢房为孤独的“圣玛丽娅”在时间的航线上“没有分秒,没有昼夜”——
  这个哥伦布形削骨立
  蓬首垢面
  手捧一部“雅歌中的雅歌”
  凝视着千变万化的天花板
  漂流在时间的海洋上
  他凭着爱因斯坦的常识
  坚信前面就是“印度”——
  即使终于到达不了印度
  他也一定会发现一个新大陆
  这里,值得注意的是,历史上的哥伦布在历尽千辛万苦之后,虽然,“他终于没有到达印度/却发现了一个新大陆”;然而,今天中国式的“哥伦布”却只能凭借着“常识”和“坚信”去寻找“新大陆”。诗结尾处的“即使终于到达不了印度/他也一定会发现一个新大陆”已经清楚地说明这个代表真理与目的的“新大陆”在当时是无法获得任何承诺的。不过,正是这样一种可以坚定信念的意志,却使诗人当时的艰难处境、忧患意识以及透过诗歌可以体验到的宽广意境得到了深刻的表达。
  《重读〈圣经〉》是绿原在这一时期另外一篇重要的作品。在这首可以与《又一名哥伦布》并称为“双璧”的诗中,绿原以“‘牛棚’诗抄第n篇”的别样自诩和借喻的方式,将《圣经》神话故事与现实高度融合在一起:
  今天,耶稣不止钉一回十字架,
  今天,彼拉多决不会为耶稣讲情,
  今天,马丽娅马格达莲注定永远蒙羞,
  今天,犹大决不会想到自尽。
  
  这时“牛棚”万籁俱寂,
  四周起伏着难友们的鼾声。
  桌上是写不完的检查和交代,
  明天是搞不完的批判和斗争……
  
  “到了这里一切希望都要放弃。”
  无论如何,人贵有一点精神。
  我始终信奉无神论:
  对我开恩的上帝——只能是人民。
  整首诗不但笔力沉重、深刻犀利,而且,又在不失明朗、乐观的情怀中浸透了诗人对人生、世道的深入思考,因而,其本身投射出来的厚重感、批判意识以及自觉的理性思辨色彩,也就在同类作品中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作者:张立群 回复日期:2007-4-26 14:59:002#  与强烈理性思辨色彩相对应的是绿原诗歌中的哲理化倾向和知识化倾向。哲理化色彩以及知识化色彩是绿原诗歌的另一显著特征,同时,也可以视为是理性化色彩的又一外在表现。当然,所谓哲理化倾向往往由于其含义的原因而具有内在的层次感。在《绿原论》一文中,陈丙莹曾这样论述道:“有的论者认为哲理化是绿原诗歌的致命伤。事实上恰恰相反,绿原政治诗的独创性正在于他把哲理的艺术引入革命诗、新诗。我们还没有见到有哪一个诗人如绿原这样重视哲理,大量地运用哲理,如此成功地把哲理诗化。”[8]确然,浸透于绿原诗中的哲理由于时代语境和诗人个性特点的原因,并非是那些现代玄学派的沉思与默想,而是融合社会现实、革命哲学的以及生命体验的一种理性发挥。比如,在绿原闻名一时的政治抒情诗中,读者不但可以能够体会到情感的激越,而且,还能在同时得到一种思索的激发。因而,这种融合情感、但又并非裸露理念的作品,就并不仅仅是写出了人生的哲理,更重要的是,它们还以激动人心的方式,让读者在阅读与思考中通向诗的哲理。
  在绿原诗歌哲理化表征的过程中,常常时隐时现于诗人作品中的宗教意识以及宗教情怀也是非常值得注意的现象。事实上,许多研究者已经在《重读〈圣经〉》等作品中发现了绿原的宗教情怀(如巴巴拉•霍斯特在《二十世纪中国文学中的耶稣》中“关于绿原的《重读圣经》”的论述),而反复在作品中出现宗教人物、宗教题材、宗教色彩,在绿原的诗歌中也并非只占领少数地位。但在这些诸如“晚祷”、“十字架”等意象、类似以诗解读宗教故事的篇章,以及诗人在受难之后于炼狱环境下写出的大量作品中,最终与宗教救赎相关的却是如何思考现实的社会人生与永恒的真理。比如,在《伽利略在真理面前》(1946年)这个与“中世纪教会”密切相关的作品中,诗人的最终目的是要引申到现实中的“政治犯”、“人的标准”以及对真理的追求。所以,这些所谓的宗教意象到最后也就成了一种表达哲理化倾向的“符号象征”,并在狂飙似的政治理性冷却下来之后,转化为一种特定哲学理性的物质承担。
  同样地,知识化倾向在绿原诗歌的“理性化色彩”当中也起到重要的作用。然而,这里所谓的“知识化”并非就是简单指向绿原大量阅读之后,在作品中常常表现出的知识性倾向,它在某种程度还指代绿原诗歌接受的诗学影响乃至师承关系。早在考察建国之前绿原诗歌的创作过程时,有论者便指出——“陀思妥耶夫斯基气质与歌德性格的重叠,便代表了绿原追求的最重要的方向”[9],而生性好学和受难之后自我排遣时的阅读与补充,也无疑为这种知识性的写作素养创造了“客观的条件”。因而,在后来的《歌德二三事》、《西德拾穗录》、《秋水篇》等作品中,俯仰古今,熔哲学、历史、文学于一体,不但表现出一种更为深远的境界,而且,还常常在个性气质、知识融合的过程中,传达或曰加重了诗人诗歌原来就存有的“理性化色彩”。或许正因为如此,熟悉绿原诗歌创作的友人才会进行如下的评价:“如果说,解放初期新诗歌创作中那种缺乏艺术感染力的空洞歌颂,与他诗创作上潜伏的理念化倾向容易不自觉地合拍起来;那么他后来多年在孤独中被迫冷静思考问题的经历,他从事文艺理论翻译的习惯,以及他的诗作固有的冷峻的论辩性质,更从诗人主观上助长了那种理念化的倾向。” [10]
  最后,融形象、情感于一体也是绿原诗歌“理性化色彩”的重要特征。强调“理性化色彩”的诗歌往往由于侧重理性的表达,而使其在一定程度上排斥诗歌的情感与具体的形象。但是,如果一旦形象和情感过度的得以放逐,则会使诗歌的说理变得生涩、干枯。绿原是一位善于处理诗歌情、理以及形象的诗人。他不但常常通过非凡的想象设造哲理的具体形象与象征,同时,熟识古今中外的文学、历史也造就了他诗歌中可以以诸多知识化形象来拓展了联想的广度和深度,而且,绿原的许多成功的哲理诗也并不晦涩。
  与以形象说理相一致的还有绿原诗歌中浓郁的抒情性。许多研究者都曾经注意到绿原一生很少写过情诗,然而,这并不是诗人缺乏抒情的依据与理由。事实上,从“童音”时期开始,绿原的诗歌就已经表现出了坦诚而率真的抒情性;政治抒情诗时代的绿原更是以浓郁的感情色彩、尖锐有力的讽刺,将对下层人民的同情和黑暗社会的愤怒发挥到了极致。只不过,绿原很快由于所谓的“反动集团”而被陷入了逆境,于是,其情感的抒发也相对变得内敛,其形象表达也显得相对深沉。但是,这样的现实条件也造就了绿原诗歌理性表达的均衡性。在《又一名哥伦布》、《重读〈圣经〉》等篇章里,生动感人的形象与深刻哲理、内蕴的情感相互契合所产生的力量是动人心魄的。而自新时期特别是90年代以来,呈现在绿原诗歌中那种近乎超然的心态、深刻的理性则正是这种多重结合在岁月淘洗下的自然延伸。
  正如绿原在一部诗集的序言中所说的那样:“诗人是在生活之中,不是在舞台之上。生活远比舞台更宽广,更严峻,更难通向大团圆的结局。因此,诗人只能够、也只应该按照生活的多样化的本色,来进行探险式的创作,而不能是,也不应是舞台上常见的、用一种程式向观众展示一段既定人生的表演艺术家。”[11]贯穿于绿原诗歌中的“理性化色彩”是对真理的追求、对艺术的执着、岁月的坚定等多方面因素共同熔铸的结果。虽然,绿原并没有以理论和口号的方式宣扬过自己的诗歌追求,但对诗歌理性的真善美追求却始终伴随着他的创作实践,并在时光延展的过程中,逐渐融入他的生命并进而成为其生存的重要方式。因此,无论就三言两语就能启发读者的心智,还是诗人本身将诗歌视为崇高而神圣的事业,都是其艰难、孤独但又不乏自信的诗歌旅程的必然结果。“但诗不能有庸俗的胜利/理想和果实最后总归可能”,绿原诗歌的理性化色彩是血肉熔铸后的一次结晶,而熔铸过程中的执着则是引人瞩目的一次心路历程。
  
  
  注释:
  [1]牛汉:《荆棘与血液——谈绿原的诗》,《学诗手记》,北京:三联书店,1986年版,74页。
  [2]周良沛:《绿原的诗》,《诗刊》,1992年2期。
  [3]关于绿原接受现代派特别是卞之琳诗歌的影响,具体可见《人之诗》的“自序”部分,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年版;以及罗惠:《我写绿原》,《新文学史料》,1983年2期的部分介绍。
  [4]出处同[1],70页。
  [5][9]李怡:《从“童真”到“莽汉”的艺术史价值——绿原建国前诗路历程新识》,《贵州社会科学》,1998年5期。
  [6]关于绿原诗歌四个时期的具体划分以及每一个时期的诗歌特点,具体可见刘扬烈:《诗神•炼狱•白色花——七月诗派论稿》中的“第十二章 绿原论”,北京:北京师范学院出版社,1991年版。
  [7]见《刘士杰访绿原》,2004年10月19日下午。
  [8]陈丙莹:《绿原论》,《抗战文艺研究》,1987年2期。
  [10]牛汉:《荆棘与血液——谈绿原的诗》,《学诗手记》,北京:三联书店,1986年版,74~75页。
  [11] 绿原:《〈人之诗〉续编》“序言”,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

君昊 君:君子 昊:苍天,苍穹 鹤轩 鹤:闲云野鹤 轩:气度不凡 伟泽 伟:伟大 泽:广域的水源


群众们,可爱的读者们,我站在你们面前冷淡地朗读这篇诗。
可是叫我从哪儿读起,读到哪儿为止呢,不幸引用了这些燐光四射的文字?
而且我将惭愧,如果我真的下流到惹你们大噪:听哪,
魔鬼在阳光下面对人类大摇大摆地背诵讽刺小品了……

且慢申斥我的奇谈吧,可爱的读者,你可能回答么——
呼吸在战争下面的中国人民,有多少个愉快,有多少个凄惶?
多少人在白昼的思维里,在夜晚的梦幻里,进行组织“罪恶”和解散“真理”?
向你们吹牛撒谎的,在非沦陷区匆忙地、缓慢地跳着野兽派的舞……
而沉思的人们都有点儿悲哀……

请不要生气,哎,我们的身份不过是
——尚未亡国的“四强之一”。

大街上,警察推销着一个国家的命运;然而严禁那些
龌龊的落难者在人行道上用粉笔诉写平凡的自传。
这是一片宝岛:货币集中者们象一堆响尾蛇似的互相呼应,
共同象征着一种意志的实践:光荣的城永远坚强地屹立在地球上。

水门汀,钢筋混凝土……永远支撑着——象陀螺般向半空飞旋上去——
银行,信托部,办事处,胜利大厦,百货商场……
然而,告诉你,灰烬熄灭了,那怕形状团结在一起,也是不能持久的!
破裂的棺材怎样也掩不住死体的臭气和丑样子!
请看,知名的律师充任常年法律顾问,发行了巨批杰作:

扑克,假面会,赛璐珞,玻璃玩具……
坤伶,明星,交际花,肉感的猥亵作家,美食主义者,拆白党,财政敲榨者,肉体偶像……
茶会,午餐,鸡尾酒晚宴,接风,饯行,烹调术座谈会,金融讨论……
勋章,奖状,制服,符号,万能的Pass,鸡毛文书……
赌窟,秘密会社,娼妓馆,热闹的监狱,疯人院……
鸦片批发,灵魂收买,自行失踪,失足落水,签字、画押,走私,诱拐,祈祷和忏悔……

我不知道,可爱的读者,是否你以为我的见解十分荒谬;
或者是否你见到悲惨的严肃的一面,与我的所见完全相反呢。

例如,每次空袭解除了,庆祝常常比哀悼更热烈……
只有这样一回,一位绅士抱着他的夫人忧愁地从私人防空洞出来,有些人大喊:
——可恶的鬼子,可恶的鬼子,一位中国贵妇被炸弹吓昏了……
仆欧跟着:“老爷,公馆平安,叭儿狗活着呢。”
(请恕我这个没有身份证的公民吧,他没有福气接近贵人;
因此,他的这两行诗或许象幻想一样错误。)

可是,那些小市民们(一群替罪的羔羊)呢,可爱的读者,我很知道
他们是怎样触霉头的。看吧街道扭歪了,房屋飞去了,
一颗男人的头颅象烂柿似的悬挂着……
一只女人的裸腿不害羞地摆在电线一起……
一个孩子坐在土堆上,凝望天空的灰尘,没有流泪……
啊,可爱的读者,你还想打听“大隧道惨案”的内幕吗?
…………

不过,大体说来,这光荣的城不容易屈服!
几分钟后又美丽地抬起了头:
男人照样同女人吊膀子……
电影院照样放映香艳巨片……
理发厅照样替顾客挖耳粪……
花柳专科医师照样附设土耳其浴室,奉送按摩……
绅粮们照样欢迎民众们大量献金……
保甲长们照样用左脚跪在县长面前,用右脚踢打百姓:如此类推,而成衙门……
译员们照样用洋泾浜英语对驻外华侨解释国情……
公务员照样缮写呈文和布告……
报纸照样发表胜利消息,缉拿和悬赏,更正和驳斥……
可怜的学生照样练习他们的体操:立正,敬礼,鞠躬,下跪……
大人们照样指着流泪的、流血的、死了的、毁灭的和倒坍的
象放屁一样念着“阿弥陀佛”和alleuia,
发挥着十字架的光荣,金字塔的严肃以及东方文艺复兴的意义……
…………
何况这两三年连空袭都没有了,哦,可爱的读者,
谁敢仔细研究这一堆酩酊到蠕滑地呕吐着黏质的肉虫呢?

在中国,谁能快乐而自由?就是这些天国的选民。信不信由你。
然而,今天,地狱的牧者率领一群哀军来了:不要怜悯!
要用可怖的悲惨惊吓这些选民!要将唾沫吐在他们的粉脸上!
日历撕完了,时钟停摆了,可爱的读者,向他们挑战!

我是一个都会的流氓,没有受过良好教育。
我的见闻和我的感想自然非常卑微。

在喧哗的马路上,我朦胧地看见许多刺客不说话,走着又停留着……
呀,有人被杀死了,警察还十分客气地向凶手送去一根纸烟呢。

有一次,我走到一片广场上去了,
那儿围着一群人,在赞叹刽子手的勇敢:

尸首俯卧着,仿佛在吮吸从自己肺腑流出的紫血,
或者用点词藻描写,他正用自己的血沐洗自己的罪恶呢……

没有遗嘱。没有钱纸。没有谁给他一顿“最后的晚餐”。
没有赦免。因此,没有忏悔。一个普通犯人的葬礼。

啊,他是比痛苦的生存要快乐十二倍的死亡的宾客之一,
可爱的读者,我们宽恕他生前的一切过失吧。

据说他是一个从前线退下来的可耻的逃兵,
曾经保卫过南京——那时汪精卫正向重庆飞……

据说他的母亲哭瞎了,自从他出征以后。
她的眼睛永远不再睁开,就是听到他的儿子做了官……

据说他悄悄回到了故乡,象一匹狗忍受爱国分子的辱骂……
在阳光下面行乞,在灯光下面偷盗,在并没有敌人冲过来的战场上阵亡了。

可爱的读者,我不过是一个不相干的旁观者,
注视着一颗子弹旋转过去的胸脯,我不得不

祝福死者:来世不可在黑巷内咬伤一位贵妇的带钻石的手指;
也祝福活着的人:永远踏着蔷薇色的旅途,切莫逢见窃贼和土匪!

几年前,我还是一家纱厂的人事股办事员,
经理命我调查工人的健康状况,“以便向劳动局呈报备案”。
我这样报告:工人们全体拥护“生产建国”的号召!
他们的身体非常强壮!土布较“罗斯福布”更坚韧!

天啦,我撒谎了。他们的体格检查表千篇一律:
“……女性,十七岁,九岁入厂……
……月经停闭,脸黄,晕眩,下午发烧……”
“……男性,十岁,童工……
……肺结核,痰臭,盗汗,指甲透明……”

可爱的读者,你质问我什么——
啊,少女,她的美丽在哪儿?讨厌青春吗?
啊,儿童,他的幸福在哪儿?讨厌游戏吗?
他们为什么在纤维里蜷缩着,不言不语?
……几年以后,死了,把饭碗赠给旁人,不是吗?

你觉得,可爱的读者,命运容易统治他们么?
他们不要幸福——只要没有痛苦,你觉得,可爱的读者?
不,你错了。除非人不是人……

他们的、以及这一类人们的怨恨,象自己的骨头一样永远不会同皮肉一样消瘦的!

在晚上,这些人零散地走进一间房……
这些人在一起开会,讨论,决议,进行……
这些人用睡眠的时间干自己的事……
这些人犯了罪,勇敢地用生命赔偿这社会的损失……
这些人的口号不再是:“打倒机器!”……

可爱的读者,我还谈谈可怜的知识分子吧。
在骄傲与颓废的轮替里,他们不敢大声说话。
你看,一些精神蔓长着胡须的丑角儿嘤嘤哭泣起来了……

在泥泞的时间的走廊上,他们用虚无主义的酒灌醉自己,避免窗外的噪音。
在象海一样汹涌着波涛的大陆上,他们迷信地怀疑一切——甚至专门寻找
哀伤的街,丧气的屋子,流泪的书……做他的一朵离世的岛屿,
潜伏着他们的做手势的灵魂,恐惧地聆听着斗争的阵亡者的作怪的呼喊……

他们非常苦闷,常常用手按住自己脉搏检查自己的病症,
有时不觉将自己的思想孵化出变节的幻虫!
于是,阅读着错误的哲学;巧妙地注解着慈善家杀戮婴儿的原因;
模仿蟋蟀用尾巴歌吹——庆祝圣者以神的名义统治他们的同胞。
他们逃避着巨大的爱情和仇恨,他们自嘲:鲁滨逊不需要钱币!
然而,可爱的读者,这群幼稚的犬儒们将永远回复到
神权时代的恐怖与羞耻里去:恐怖自己的影子,羞耻于接近阳光:
他们渐渐昏迷了,可怜这些夭折在母胎里的婴儿。我附带举一个例证——

常常有人说我的邻居犯了罪,
因为在那洁白的粉墙上的
庄严的肖像和滑稽的刺刀面前,
他竟无缘无故地微微喟叹。
谁晓得他想到什么了?
他为什么喟叹,他为什么喟叹呢?
狱卒们常常在夜半听见这样浓重的喟叹的——
这蓝天下面的轻轻雷声证明了他的罪状:“你说,他叫什么名字?”
哎,我的邻居从这个世界失踪了,
我仿佛还听到沉睡的森林里
有一只受难的小兔低低泣着……
他正是一个胆小怕事的知识分子呢,
愿你保佑他,上帝!

我们离开他们吧,让他们象从梦中醒来一样死去吧,可爱的读者。
让他们在时代的石块上撞破脑袋,
让他们的脑袋象鸡蛋一样碎裂:让他们的勇敢同懦怯象蛋黄同蛋白一样分开!

不过,可爱的读者,我也是一个低级知识分子,皮肤奇痒肉溃烂。
太阳使我的身体发热,小河给我以清洁的水,
燕子,它唱得多好,从自己胸脯撕落
一片片棕色的羽毛,在我的屋梁上筑它的窠……
可是,我却常常无端哆嗦,嘴唇发白……
我的朋友曾刻薄地骂我是:从忧郁里享乐!

可爱的读者,这批评是对的。从前我真是一个神经衰弱的无神论者,
曾经荒谬地信奉悲哀的宗教,用弥撒来咒骂耶和华……
但是,今天,那样可笑的我已经完全变了——
我的急剧的心脏渐渐坚硬,象一块浸泡在酒精里的印地安橡皮。
我的心脏究竟浸泡在什么里面呢,是演现在世界各处的悲惨的历史吧?
是的,是那悲惨的历史象洪水一样冲击着,而人不能是一块水成岩……

我知道我还有泪水,但是我再没有哭泣过,甚至叹气,自从我结交了一群浓重的冤魂……
当然,我还不能大声欢笑,因为一切痛苦的过去远没有完全否决!
因此,我厌弃轻浮的颂歌。叫我赞美那些腐朽的上流社会吗?
不如叫一个犯人去赞美断头台的堂皇:要他的命吧!

可爱的读者,在严肃的光阴里,我的诗是一文不值的——那又算什么呢。
我并不信仰西欧的德谟克拉西,亚细亚也不需要人道主义的惠特曼;
这无光的大陆正在从事反抗和斗争!
在中国,伟大的诗人们正向你,可爱的读者,写着革命史;
我不过是一个渺小的猎人,发现一两滴兔子或松鼠的血迹后,
再告诉力士们去追寻那些猛兽和凶禽!

你以为,可爱的读者,我还没有见到一些光明的体积吧?看见的。
虽然圣经不敢发表他们的史迹,博物馆不敢陈设他们的塑像,
甚至百科全书不敢记载他们的姓名,然而我正走向他们……
不过,不必赞美他们——这些战斗者,
正如我不必赞美我自己的诗。

请温暖地批判吧,可爱的读者!
这几行不完整的诗句再不能删减,可是也不好增加了。
就算这是一个新从中国这古老的胎盘里出世的同志的报告:
愿他的希望比他的回忆愉快些!
一九四四年十二月

选自 绿原 牛汉 编《白色花》,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


是天上的白云 还是脚下的泥土"写一篇小论文 0答
“老是把自己当作珍珠,就时时有被埋没的痛苦。把自己当作泥土吧,让众人把你踩成一条道路。”诗人鲁藜(1914年-1999年)在1945年发表的这首诗作,至今为人们传颂,他也因此被誉为“泥土诗人”。泥土一个深夜的记忆 七月诗派既有宏伟、壮丽、辉煌的长篇巨作,如绿原的《给天真的乐观主义者们》、牛汉...

【080】世故的悲观主义和天真的乐观主义
这些人没把疫情当一回事,一切行动照旧,随着地区管理日渐严格,不得不呆在家里,盼望着解禁的一天,乐观积极。当你站在局外,客观去看待这两类观点时,就能发现其中的片面和偏激之处。事物的变化是绝对的,而事情是变好还是变坏则是相对的,是主客观条件互相作用的结果,同时事物的好和坏在一定条件下...

绿原•萤的联想或感悟
”(《憎恨》,1941年)的诗句中,以“浑身都是敏感的触角”[4]的方式传达出诗人当时险恶的生存环境,以及战争的烽烟正焚毁那一个个如梦般的“童话”。而后,在建国前7年的时间里,绿原便进入了其怒张式的政治抒情诗时代。在《给天真的乐观主义者们》(1944年)、《终点,又是一个起点》(1945年)、《复仇的哲学》(...

请问哪位能帮我找下这方面的资料:分析40年代国统区文学创作的基本内容...
从充满浪漫憧憬的《童话》集,到振聋发聩的《给天真的乐观主义者们》等政治抒情诗,既显示出他在政治上的成长,也标志着他在诗艺上的进步。《终点,又是起点》、《伽利略在真理面前》、《你是谁》都是传诵一时的名篇。这些诗视野开阔,感情激越,形象繁复,富于现实主义的战斗精神。2、 鲁藜有诗集《醒来的时候》、...

诗《萤》绿原 感悟作文
在《给天真的乐观主义者们》(1944年)、《终点,又是一个起点》(1945年)、《复仇的哲学》(1946年)、《伽利略在真理面前》(1946年)等作品中,绿原不但关注时代风云以及挣扎于社会最底层的人物的命运,而更为重要的是,绿原正在这些具有时代性和战斗力的诗篇中和过去的自我进行“告别”。于是,在诸如“有战士诗人\/他唱...

又一名哥伦布 的思想
”(《憎恨》,1941年)的诗句中,以“浑身都是敏感的触角”[4]的方式传达出诗人当时险恶的生存环境,以及战争的烽烟正焚毁那一个个如梦般的“童话”。而后,在建国前7年的时间里,绿原便进入了其怒张式的政治抒情诗时代。在《给天真的乐观主义者们》(1944年)、《终点,又是一个起点》(1945年)、《复仇的哲学》(...

中国无产阶级诗歌的主要成就和历史地位?
作品 阿垅《纤夫》思辨的力量、绿原《给天真的乐观主义者们》成熟的情思 4、抗战后的讽刺诗和政治抒情诗 郭沫若 《进步赞》 反语中巨大的愤怒。 臧克家 《宝贝儿》《生命的零度》《冬天》 尖锐的政治主题,诗句朴素自然。 学生运动中的“诗朗诵”运动 袁水拍 《马凡陀山歌》 与小市民的深刻联系,怪诞与真实的统一...

绿原的《萤》怎么赏析啊?
在《给天真的乐观主义者们》(1944年)、《终点,又是一个起点》(1945年)、《复仇的哲学》(1946年)、《伽利略在真理面前》(1946年)等作品中,绿原不但关注时代风云以及挣扎于社会最底层的人物的命运,而更为重要的是,绿原正在这些具有时代性和战斗力的诗篇中和过去的自我进行“告别”。于是,在诸如“有战士诗人\/他唱...

韦伯:“理性”是现代思想的动力
身在台下,我们满以为,韦伯会告诉大家科学有多么伟大的意义,值得青年人去献身。然而,他是怎么说的呢?他说:认为科学是通向幸福之路,这是“天真的乐观主义”,只有书呆子才会相信。科学根本无法回答什么是“幸福”,什么是“意义”这类问题。韦伯举了一个例子:假如现在有一位病人生命垂危,只要送到...

动漫达人,请告诉我这是什么动画片吧?要详细吆……好的话,加分奥,(*^...
给人感觉有点像女生。因为他头发的颜色而被其他人误认为是鬼族。和天真一样,作为八叶,和茜一起被...活泼开朗、大胆无畏的乐观主义者。 喜欢向女孩子搭讪,知道主角是神子后大感兴趣,主动向主角打招呼。 ...梶原朔 年龄: 18岁 身高: 163cm 生日: 5月10日 五行: 水 职务:黑龙的神子 身份: 景时的妹妹...

龙州县18269073378: 诗人绿原的简历
柴浅得益: 绿原简历 绿原,生于1922年,曾就学于复旦大学外文系.1942年出版第一本诗集《童话》.因“胡风案件”丧失过25年写作权.被囚7 年自学德语,重返社会后从事德语文学编辑工作.出版诗集:《童话》、《又是一个起点》、《人之诗》、...

龙州县18269073378: 2014赤峰阿鲁科尔沁旗度公开招聘80名教师报名都需要什么材料? -
柴浅得益: 您好,中公教育为您服务.2.报考人员在赤峰市人事考试信息网或科尔沁绿原网、阿鲁科尔沁旗教育信息网上下载《2014年阿鲁科尔沁旗公开招聘教师报名表》,准确填写个人信息后用A4纸打印一式三份(考生留存一份;报名及资格初审时提...

龙州县18269073378: 浮士德 谁的翻译最有韵味? -
柴浅得益: 绿原译本(人民文学出版社),这个也很权威,虽然《浮士德》是诗剧,但他译成了散文很有韵味.

龙州县18269073378: 乡村四月整首诗的诗意 -
柴浅得益: 1、意思是:山陵、原野间草木茂盛,远远望去,一片葱郁.稻田里的色彩与天光交相辉映,满目亮白.杜鹃声声啼叫,天空中烟雨蒙蒙,大地一片欣欣向荣.四月到了,农民都开始忙起了活儿,村里没有一个人闲着.他们刚刚结束了种桑养蚕...

龙州县18269073378: 哪有什么胜利可言,挺住意味着一切 -
柴浅得益: 本句出自奥地利诗人里尔克的《祭沃尔夫·卡尔克罗伊德伯爵》“Wer spricht von Siegen? ??berstehn ist alles.” 最早是由魏育青在《里尔克》 (三联1988年) 一书中译作“有何胜利可言?挺住意味着一切”,随后广为流传.而绿原在翻译全...

龙州县18269073378: 《重读〈圣经〉》的作者是 - --------- -
柴浅得益: 作者是绿原(原名刘仁甫) 最突出的艺术手法是比喻和暗示

龙州县18269073378: 读《最后一课》绿原有感100字 -
柴浅得益: 读《最后一课》有感 以前的我从来都不太在意我能上学的机会的.可是,自从我学习了最后一课后,我发现能做一个学生,在这样宽敞明亮的教室里上学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情.我们出生在一个美丽而又和平的年代,一出生就有父母的疼爱,长大后可以在这么美丽的校园里学习我们自己国家的语言……在以前,这些事情我总觉得是理所当然的,可是小弗郎士却不能学习自己国家德语言,要沦为亡国奴.可是在小弗郎士的小小的躯体里,仍包含着一颗爱国之心.在最后一课里,小弗郎士长大了;在读《最后一课》时,我也长大了.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