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河南的成语典故有哪些

作者&投稿:郯阀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出自河南的成语故事~

  白鱼入舟”比喻用兵必胜的征兆。例:武王白鱼入舟,君臣变色。(《三国志·魏书·杨阜传》)


  这个故事发生在河南省洛阳市孟津县会盟镇。


  话说商纣王残暴无道,周武王集聚力量,准备夺取天下。这一年,武王想看看支持自己的诸侯有多少,自己的力量到底有多大,就在黄河渡口盟津(今孟津县会盟镇,因武王在这里会盟过八百诸侯,后人称此地为盟津,后流变为孟津)会盟诸侯。武王过河,船行到河中间,突然有条白鱼跳了起来,不偏不正正落在武王的船上。武王大喜,俯身把鱼捡起来,激动地捧着鱼祭奠上天,感谢上天把天下托付给他。


  一条鱼儿怎么会让武王这么激动?原来,这个小小的事件,对周武王来说具有重要的象征意义。鱼身上有鳞甲,和战士的甲胄有相通之处,于是,那个年代的人们就把鱼当作军队的象征;商朝以白色为贵,白色代表着商朝的王权;而舟,和周同音,舟也就象征了周王室。这一切联系起来,那就是商的军队要归周了,商的天下也要属周了。


  在当时,周王室作为商的一个诸侯国,想攻打商王朝并取而代之,很多人都会反对。伯夷、叔齐后来就拉住周武王的马质问:“父亲死了,不去安葬,却去打仗,这能算是孝吗?以臣的身份,却去杀君王,这能算是仁吗?”(见《史记·伯夷列传》),伯夷、叔齐的话,从某种程度上说不是两个人的话,而是天下好多死脑筋臣民的话,以为君权神授,是千万动不得的。周武王要夺取天下,必须争得人心。而要争取这部分人的人心,只能以毒攻毒,以迷信来对付迷信。于是,那条鱼,就被周武王赋予了更多内涵。而其实呢,一条鱼跳到船中,只是一个偶然事件,哪里会成为代表天意――必然规律――的征兆呢?孟津那个地方,正是黄河中游和下游的分界,水流湍急,鱼儿逆水而上,常会跳起来,落到舟中的也是常有的事,根本算不上稀奇。


  附:


  《史记》原文


  九年,武王上祭于毕。东观兵,至于盟津,为文王木主,载以车,中军。武王自称太子发,言奉文王以伐,不敢自专。乃告司马、司徒、司空、诸节: “齐栗,信哉!予无知,以先祖有德臣,小子受先功,毕立赏罚,以定其功。”遂兴师。师尚父号曰: “总尔众庶,与尔舟楫,后至者斩。”武王渡河,中流,白鱼跃入王舟中,武王俯取以祭。既渡,有火自上复于下,至于王屋,流为乌,其色赤,其声魄云。是时,诸侯不期而会盟津者八百诸侯。诸侯皆曰:“纣可伐矣。”武王曰:“女未知天命,未可也。”乃还师归。

一手遮天
一字千金
一步登天
一尘不染
一文不值
千钧一发
一目十行
一本万利
一毛不拔
转瞬即逝
一掷千金
一身是胆
羊肠小道

郑人买履(河南郑州)
郑:周朝国名,在今河南新郑县一带。
解释:讽刺那些只相信教条,不顾客观实际的人。郑国有个想买鞋的人,先用尺子量了量脚而把尺子放在坐位上,到集市上去买的时候却忘了带。待到挑好了鞋,才 想起没有带尺子,又跑回家去取。再到集市上时,集市已散,鞋也没有买成。有人问他,你为什么不直接用脚试鞋?买鞋的那个人说,我宁肯相信尺子,也不相信自 己的脚。
典源:《韩非子·外储说左上》:“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买椟还珠(河南郑州)
买椟还珠是写楚国一珠宝商去郑国做买卖。用名贵木材雕刻了一个华丽的匣子,内装珠宝。一郑人来买,他只买匣子,而不要珠宝。椟(dú独):匣子,买了漂亮的装珍珠的匣子,却将珠子退还。比喻舍本逐末,取舍不当。
典源:《韩非子·外储说左上》:“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为木兰之柜,熏以桂椒,缀以珠玉,饰以玫瑰,辑以翡翠,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熏灼。玫瑰:美石。辑:通“缉”,装饰。
杞人忧天(河南开封杞县)
杞人忧天:“杞”,周代诸侯的国名,在今河南开封杞县一带。传说杞国有一个人担心天会塌下来,忧愁得吃饭睡觉都感到不安。多比喻不必要的忧虑和担心,色彩较典雅。
典源:《列子·天瑞》:“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无)所寄,废寝食者。”
守株待兔(河南商丘)
宋国是中国西周及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个诸侯国,位于今河南商丘一带。
守株待兔比喻不知变通或妄想不劳而获,坐享其成。韩非子主张,社会在不断的发展,统治者治理国家的方法也应不断变化。为了说明“圣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 论世之事,因为之备”的道理,他举了一个守株待兔的故事。故事说,宋国有个农夫在田间耕作时,见一个兔子撞死在树桩子上。他不费气力,拣走了这只死兔子。 从此,他丢下农活不干,天天守在那棵树桩子旁边,希望再得到撞死的兔子。兔子再没有拣到,而这个农夫却成了宋国人口中的笑料。
典源:《韩非子·五蠹》:“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得,而身为宋国笑。今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皆守株之类也。”
洛阳纸贵(河南洛阳)
《晋书·左思传》载,文学家左思(字太冲)写《三都赋》时,精心构思,斟酌字句,费时十年,后又得皇甫谧作序,由是文重于时,“豪贵之家竟相传写,洛阳为之纸贵”。由于传诵抄写的人很多,以致把洛阳的纸张都抬高了价钱,后形容行文之美,文章受人重视。
典源:豪贵之家竟相传写,洛阳为之纸贵。
河图洛书(河南)
河洛以洛阳盆地为中心,西至潼关、华阴,东至荥阳、开封,南至汝颖,北跨黄河至晋南、济 源一带。
河图与洛书是中国古代流传下来的两幅神秘图案,历来被认为是河洛文化的滥觞。河图洛书是中华文化,阴阳五行术数之源。最早记录在《尚书》之中,其次在《易 传》之中,诸子百家多有记述。太极、八卦、周易、六甲、九星、风水、等等皆可追源至此。《易·系辞上》有:"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之说。
此外还有:三皇五帝、百家争鸣、精忠报国、唇亡齿寒、言不由衷、叶公好龙、中原逐鹿、白马非马、愚公移山、众志成城、阳春白雪、铁面无私……等300个成语都出自河南。

带边的:
洛阳纸贵
郑人买履


成语典故
成语典故 篇8 “不自量力”这则成语也叫“不量力”也就是“不自量力”或“不自量”,用来表示不能正确地估计自己的力量,或过高地估计自己。 这个成语来源于《左传.隐公十一年》,不度德,不量力,不不亲亲,不征辞,不察有罪,犯王不韪而以伐人,其丧师也,不亦宣乎!” 春秋时期,在如今河南省境内有两个诸...

半途而废的成语典故
半途而废成语故事 东汉时,河南郡有一位贤惠的女子,人们都不知她叫什么名字,只知道是乐羊子的妻子。一天,乐羊子在路上拾到一块金子,回家后把它交给妻子。妻子说:“我听说有志向的人不喝盗泉的水,因为它的名字令人厌恶;也不吃别人施舍而呼唤过来吃的食物,宁可饿死。更何况拾取别人失去的乐西...

好高骛远的意思是什么?
好高骛远(好:喜欢;骛:追求)指不切实际地追求过高过远的目标;多用于形容人不切实际而自命不凡。联合式结构,含贬义;在句中一般作谓语、宾语、状语。1、成语典故 程灏,字伯淳,北宋时期河南洛阳人,是古代的儒学家和哲学家,也是北宋理学的一大代表人物以及“洛学”的创始人之一,被后人尊称...

高一课前三分钟,3个有难度的4字成语,及其典故出处
元德秀字紫芝,河南人。小时候丧父,传奉母亲非常孝顺,参加进士考试,不忍心离开母亲,便自己背着母亲进京。得中进士以后,母亲去世,他在墓旁搭建庐舍,吃的饭没有滋味,坐的地方没有垫席。德秀没有来得及在父母活着的时候娶妻,便不肯结婚,人们认为不能断绝子嗣,他回答说:“哥哥有几子,能够祭祀...

成语的典故
相信很多朋友都对写作文感到非常苦恼吧,下面是我帮大家整理的成语典故,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成语典故 篇1 汉平帝的大司马王莽篡夺汉朝政权以后,各地爆发了农民起义,其中声势最大的是赤眉军和绿林军。公元23年,农民军在昆阳(今河南叶县)与王莽的42万大军展开决战,其中一个叫刘秀的将领十分活跃...

身为南阳人,这些成语典故你知道吗
成语,典出 《世说新语·假谲》。““魏武行役失汲道,军皆渴,乃令曰:‘前有大梅林,饶子,甘酸可以解渴。’士卒闻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此事发生自方城县博望镇西南6公里处,有一村,名梅林铺村。据传汉代这里有一大片梅林树,当年曹操率兵征宛,兵士口渴难当,曹操急中生智,在...

成语典故
成语典故 篇9 “不自量力”这则成语也叫“不量力”也就是“不自量力”或“不自量”,用来表示不能正确地估计自己的力量,或过高地估计自己。 这个成语来源于《左传。隐公十一年》,不度德,不量力,不不亲亲,不征辞,不察有罪,犯王不韪而以伐人,其丧师也,不亦宣乎!” 春秋时期,在如今河南省境内有两个...

耳濡目染的意思是什么?在这里?
耳濡目染(濡:沾湿;染:沾染)指耳朵经常听到,眼睛经常看到,无形之中受到影响。联合式结构,在句中一般作谓语、定语、分句。二、成语出处 唐·韩愈《清河郡公房公墓碣铭》:“目擩耳染,不学以能。” 后世据此典故引申出成语“耳濡目染”。三、成语典故 韩愈,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州...

成语典故
成语典故 篇12 “不自量力”这则成语也叫“不量力”也就是“不自量力”或“不自量”,用来表示不能正确地估计自己的力量,或过高地估计自己。 这个成语来源于《左传.隐公十一年》,不度德,不量力,不不亲亲,不征辞,不察有罪,犯王不韪而以伐人,其丧师也,不亦宣乎!” 春秋时期,在如今河南省境内有两个...

耳濡目染可以用作贬义吗
1.解释 耳濡目染(拼音:ěr rú mù rǎn)是一个成语,最早出自于唐·韩愈《清河郡公房公墓碣铭》。耳濡目染(濡:沾湿;染:沾染)指耳朵经常听到,眼睛经常看到,无形之中受到影响。联合式结构,在句中一般作谓语、定语、分句。2.成语典故 韩愈,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州市)人,唐代...

天河区13263427472: 收集出自洛阳的成语典故 -
缪慧婴儿: 程门立雪① 杨时字中立,南剑将乐人.幼颖异,能属②文,稍长,潜心经史.熙宁九年,中进士第③.时河南程颢与弟颐讲孔、孟绝学于熙、丰之际,河、洛之士翕然④师之.时调官不赴,以师礼见颢于颍昌,相得甚欢.其归也,颢目送之曰:...

天河区13263427472: 河南平顶山市我能写出几个含有典故的成语 -
缪慧婴儿: 我们学习的就有很多 比如夸父追日 精卫填海 也有比较真实的惊弓之鸟

天河区13263427472: 材料一:守株待兔、宋人疑邻、宋人掘井、揠苗助长这些两千年前的成语典故都是“黑”宋人的,宋人是商人的后裔,商被周所灭,周把商的后人的封到了... -
缪慧婴儿:[答案] (1)依据材料中的关键词和考查方向可以做如下解答,材料一的成语典故、材料二的妖魔化河南,反映的是歧视现象,歧视或地域歧视作答即可. (2)本题为开放性试题,可结合身边的实际作答即可. (3)本题考查怎样做到消除歧视、平等待人,尊...

天河区13263427472: 出自洛阳的典故收集 -
缪慧婴儿: 卧冰求鲤的故事就发生在谷水西的王祥河上. 乐不思蜀是说葬在邙山上的刘禅. 程门立雪的二程是伊川人.

天河区13263427472: 有典故的成语 -
缪慧婴儿: 1.中流砥柱 中流:河的中游.砥:音底.砥柱:山名,在今河南省三门峡黄河中.出于《晏子春秋·内篇谏下》“以入砥柱之中流”.“中流砥柱”用以形容人独立不挠,象砥柱在激流中屹 (y ì ) 立一样.也用来比喻在动荡艰难环境中能起支...

天河区13263427472: 成语故事有哪些 -
缪慧婴儿: 成语故事有哪些1、寓言成语故事:滥竽充数、画蛇添足、守株待兔、刻舟求剑、掩耳盗铃、买椟还珠、自相矛盾、拔苗助长、亡羊补牢、杯弓蛇影2、历史成语故事:背水一战、望梅止渴、纸上谈兵、三顾茅庐、卧薪尝胆、四面楚歌、指鹿为马3、神话成语故事:画龙点睛、攀龙附凤、屠龙之技、叶公好龙、精卫填海、八仙过海、开天辟地......希望能帮助到你

天河区13263427472: 来自古代的寓言故事的成语有哪些 -
缪慧婴儿: 1、河清海晏 河清海晏天竺国下郡的白米四钱一石,麻油八厘一斤,可是三位王子借孙悟空三人的兵器去打造时却被人偷了.八戒说:“定是这伙铁匠偷的!快拿出来!略迟了些儿,就都打死!”铁匠们说:“我们连日辛苦,夜间睡着,到了天...

天河区13263427472: 求一成语故事~要求故事要新颖,不落俗套,要有出处、释义、典故、近?
缪慧婴儿: 【坚壁清野】这个成语出自《三国志·魏书·荀傕(yù)传》. 东汉末年,曹操在镇压黄巾军占领了兖(yǎn)州地区后,雄心勃勃地准备夺取徐州要地. 那时,颍川颍阳...

天河区13263427472: 杯弓蛇影是什么成语故事 -
缪慧婴儿: 成语故事】晋朝河南人乐广十分好客,见一朋友好久不来家里,十分奇怪,就去拜会他,朋友说上次在你家喝酒杯中有蛇,喝后回来后就生病.乐广不解,回到家便查原因,原来是挂在墙上的角弓影子倒射在酒杯所至,朋友闻知后就病愈.【典故】时北壁上有悬赤弩照于杯,形如蛇.宣畏恶之,然不敢不饮.汉·应劭《风俗通义·世间多有见怪》【释义】将映在酒杯里的弓影误认为蛇.比喻因疑神疑鬼而引起恐惧.【用法】作宾语、定语;比喻把虚幻误作真实 【近义词】草木皆兵、疑神疑鬼、风声鹤唳 【反义词】处之泰然、安之若泰、谈笑自若

天河区13263427472: 小学二年级假期里读的成语故事有哪些? -
缪慧婴儿: 叶公好龙:叶公喜欢龙,衣带钩、酒器上刻着龙,居室里雕镂装饰的也是龙.他这样爱龙,被天上的真龙知道后,便从天上下降到叶公家里,龙头搭在窗台上探望,龙尾伸到了厅堂里.叶公一看是真龙,转身就跑,吓的他像失了魂似的,惊恐万...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