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治国安邦有哪四种模式?

作者&投稿:木哀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中国历史上"文能治国武能安邦"的人有哪些~

王守仁
明朝著名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军事家。

文:陆王心学的集大成者,精通儒、道、佛,在儒家学派中与孔子、孟子、朱熹并称孔、孟、朱、王。他的学说,王学(阳明学)是明代影响最大的哲学思想。
武:正德十三年,平定为患江西数十年的民变;正德十四年,平定洪都的宁王之乱;嘉靖七年,平定西南叛乱和断藤峡盗贼。被日本名将称赞“一生伏首拜阳明”

曾国潘
清末著名政治家、战略家、理学家、文学家
文:晚清四大名臣之首。开启中国“洋务运动”(虽然有点短,但在政治上是真的特别强)
武:清末“中兴名将”,创湘军,平定“太平天国运动”。民国著名军事家称赞他“一个军事天才家”。蒋介石明确表示要师承曾国潘,要求国民军队将领必须“认清历史,效法曾胡”。

前205年(汉二年)52岁,十月,项王密使九江王等杀义帝于江中。三月,为帝发丧,声讨项羽。 前204年(汉三年)53岁,四月,陈平施反间计,范增闻项王疑之,乃离去,未至彭城,疽发背而死。 前203年(汉四年)54岁,武涉、蒯通说韩信背汉自立,韩信不为所动。 八月,楚、汉讲和,以鸿沟为界,中分天下,项王归还太公、吕雉,撤兵东去。 汉王接受张良、陈平建议,率军尾追楚军。 前202年(汉五年)55岁,十二月,垓下之战,项羽失败自杀,楚汉之争以汉王的胜利而告终。 二月甲午,汉王即皇帝位于汜水之阳。更王后(吕雉)曰皇后,太子(刘盈)为皇太子。 十月,有人上书告韩信谋反。高帝接受陈平建议,决定伪游云梦逮捕韩信。 前200年(汉七年)57岁,十月,群臣依叔孙通所定礼仪朝高帝于长乐宫,于是帝曰:“吾乃今日知为皇帝之贵也!” 高帝亲率兵北伐匈奴,冒顿纵精兵四十万骑围于白登七昼夜,赖陈平奇计,始得脱险。 前199年(汉八年)58岁,九月,自洛阳返长安。接受娄敬建议,决定对匈奴实行“和亲”政策。 前197年(汉十年)60岁,五月,太上皇死。 前196年(汉十一年)61岁,冬高帝击败陈豨叛军。淮阴候韩信阴谋在长安叛乱,袭击吕后和太子。 正月,吕后与萧何合谋,诛杀韩信。 前195年(汉十二年)62岁,十月,高帝破英布军于蕲西,英布败走江南。 高帝还,留沛十余日,与父老故旧宴饮,作《大风歌》。高帝征英布中流矢,归长安后,疾益甚,愈欲易太子,张良、叔孙通等苦谏乃止。 立遗嘱与吕后,以萧何、曹参、王陵、陈平、周勃等辅政。 四月甲辰,高帝病逝于长乐宫。五月丙寅,葬高帝于长陵。

对于中国古代国家治理,很多人都能说出“以德治国”、“以民为本”。但是,中国古代史朝代更迭频繁,和平时期与战时会采用同样的国家治理模式吗?国家强盛蒸蒸日上之际,与摇摇欲坠生死垂危之际会采用同样的国家治理模式吗?答案很显然,对于国家的治理从大方向上遵从千年的儒家文化是不争事实,但是对于特殊时期一定会有特殊手段与政策。一般来说,只有四种国家治理模式最为常见。

休养生息。该模式最大的特征就是节俭,尤为适合大战刚刚落幕或者朝代刚刚建立的时期。最为代表的就是汉文帝刘恒,反差最大人物乾隆,。民贵君轻的思想自古至今都有,但真正把百姓利益放在皇室之前的皇帝又有几人呢?乾隆六巡江南,宫廷楼阁修建无数,而百姓的生活状态并不尽人意。虽说是“乾隆盛世”,但也可见皇家的奢靡消费,相比前朝其他明君,乾隆也就是个笑话。但是与乾隆完全相反的皇帝也有,这个人就是汉文帝刘恒。

“国侈则用费,用费则民贫”。为了稳固国家根基,为了百姓生活尽快从战时恢复,汉初就开始施行休养生息的政策,而汉文帝对于其中精髓把握十分苛刻。在位期间,奢靡浪费之风完全禁止,甚至禁止属国上供财务。刚刚即位时,有人贡献一匹良马,刘恒竟从小小举动中看到未来发展的趋势,马上昭告天下“朕不受献也”。话中之意则是:“只要能让百姓生活幸福,你们不用拿着礼物来献给我”。

皇帝的权力与欲望是成正比的。棉麻丝绸作为服装面料,皇室必然会选择最奢侈的,但是刘恒却整天穿的都是粗布衣,而后宫更是从材料处着手节俭,以至“衣不曳地,帷帐无纹绣”。高高在上的总会喜欢一些宫廷楼阁,而历史上别的皇帝修建楼宇完全不加思考,在刘恒身上却完全变了样子。一次刘恒想要造个露台,手下工匠马上着手预算,当刘恒知道要耗费百金的时候,想到“百金,中人十家之产也”决然放弃。

民本思想。该模式最大特点就是“以民为本”。孟子“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及荀子“君、舟也;民,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都是从民本思想出发提出的思考。代表人物李世民。唐太宗开创贞观之治,是历史上少有的开明皇帝,李世民与魏征的故事几乎家喻户晓。知人善用,虚心纳谏,善于反省自己行为是否对百姓造成影响。重视农业生产,重视下层人民,“宽律令”就是最好表现。

“宽律令”最好的表现就是“简一”,凡事以繁化简。在对待百姓方面,礼法并施,重礼轻法。李世民认为,对于百姓繁重的税务能免则免,纵贯过往朝代往往都是“刻民以奉君”,最后导致国军堕政,民众难以生存,“君富而国亡”。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国家治理模式的选择不仅要以民为重,更要尊重本国文化与经济实际,这也是李世民在位期间国富民强的重要原因。因而,后人赞誉此阶段为“贞观之治”。

新政模式。该模式最大特点就是改革。从春秋战国时期开始,有记载的改革很多,比如让秦国强大的商鞅变法,唐朝唐玄宗改革,宋朝王安石变法等不胜枚举。在历史中,改革往往代表着最先进生产力的前进方向,每次改革无论成功或失败都会留下借鉴意义,都会腿都历史向前发展。代表人物宋仁宗赵祯。北宋国力强盛,经济文化发展迅速,与此相伴的政治必然改革极多。而宋仁宗推行的“庆历新政”就在此时。

北宋政治经济发展迅速,但是人们生活在富足的环境下,居安思危的意识消弭,积贫积弱情况显见。1043年,西夏大败北宋,此时的皇帝认识到朝政弊病,迫切需要改革,而这个人就是赵祯。赵祯任用范仲淹、欧阳修等改革派“欲更天下弊事”。事实证明,明君配名臣必有作为,在范仲淹《十事疏》总领之下,改革避免了冒进带来的阻力,依次有序进行。不仅改变了诸多弊病,更开创了后期宋朝改革先河。

严苛刑罚,该模式最大特点就是以法治国。我们对于法家思想,最为了解的一定是商鞅“徙木立信”的故事。在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兵家与法家在乱世中发迹有其合理性。所谓“治乱世,刑不得不重”,面对乱世,人们心中缺少敬畏之心,以儒家的“仁、义、礼、智、信”规范民众行为显然不切实际。此时严刑的“红线意识”作用突出,明确道德与法律的界限,触碰法律严惩不贷,这样不仅能规范民众行为,更能让政令顺利推行。

明太祖朱元璋由衣不蔽体到坐拥江山,蔓延看到的都是当时官吏的贪腐乱象,所以朱元璋是极重刑罚的皇帝。“重法度、严吏治”成为明初的鲜明特色,各种大案接连而起也全是因为统治者注重刑罚。在明朝,官僚绝对是高危行业,不知道何时何事就能让自己深陷囹圄。朱元璋编订《大诰》以铁手腕治国,对于所有过错一律从重,据说曾发生过官员带着枷锁审理犯人之事。虽说效果并不长久,但是当时官场的风气确实大有改善,史称“洪武之治”。

古代治理国家的模式大抵分为上述四种,四种模式之间并没有优劣之分,最重要的是是否适合国家发展。在乱世,严苛刑罚有利于政令推行上下一心,而大战过后,必然需要与民休憩,发展生产,盛世则更适合民本思想,让社会稳定运行。而这期间往往都穿插着各种革新,以改革流弊,发展社会。一个朝代能否长存,除了外界力量影响,治理模式的选择重要性可想而知。




古代治国安邦有哪四种模式?
朱元璋编订《大诰》以铁手腕治国,对于所有过错一律从重,据说曾发生过官员带着枷锁审理犯人之事。虽说效果并不长久,但是当时官场的风气确实大有改善,史称“洪武之治”。古代治理国家的模式大抵分为上述四种,四种模式之间并没有优劣之分,最重要的是是否适合国家发展。在乱世,严苛刑罚有利于...

什么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依宪治国是依法治国的核心,宪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宪法规定国家生活中的根本问题,在国家的法律体系中居于首要地位;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制定和修改宪法的法律程序最为严格。依宪治国是落实依法治国的重点与关键,是建设法治中国的内在要求。坚持依法治国首先...

孔子对治国安邦的原则
孔子治国安邦的原则:“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1、治国的根本在于“人伦纲常”。齐景公问孔子怎样治国,孔子说:“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颜渊》)即要治理好国家,君主必须...

宪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对吗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这个说法是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保持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长治久安的法律基础,是中国共产党执政兴国、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法律保证。《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维护国家稳定...

什么国什么邦的成语
安邦定国、立国安邦、治国安邦、定国安邦、安邦治国 问题二:成语什么国什么邦 治国安邦 [zhì guó ān bāng]生词本 基本释义 治理国家,使之太平、安定。出 处 元・无名氏《猿听经》第一折:“不能勾治国安邦朝帝阙,常只是披霜带月似檐中。”问题三:什么国什么邦是什么成语 安邦定国...

治国安邦的总章程知识点有哪些?
治国安邦的总章程知识点如下:1、人民代表大会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国家行政机关、监察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2、民主集中制: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的制度,是党的根本组织制度和领导制度。3、权力是把双刃剑,运用得好,可以造福于民...

安邦成语?
4、立业安邦[lì yè ān bāng]: 建立国家,安定天下。同“立国安邦”。5、兴国安邦[xīng guó ān bāng]: 兴:兴盛;邦:国家。国家兴盛安定。6、治郭安邦[zhì guō ān bāng]:犹治国安邦。7、治国安邦[zhì guó ān bāng]:治理国家,使之太平、安定。五 邦的成语有那些 带邦字的...

古代皇帝哪个朝代的皇帝治国安邦最好?
刘询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贤君,在位期间,全国政治清明、社会和谐、经济繁荣、四夷宾服,史称“孝宣之治” ,又称“孝宣中兴” ,看到这里,相信没有谁不感慨西汉王朝的强盛,尽管在这七位伟大的君王之中,也存在有刘恭、刘弘、刘贺这样短暂的皇帝,不过仍旧无法改变西汉王朝强大的事实,从刘邦到刘询,...

中国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
这部宪法在结构上,除序言外,分为总纲、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构、以及国旗、国徽、首都四章,共138条。1982年宪法是改革的产物,它对我国的经济体制制度进行了重大变革,加强了对公民权利的保障,宪法结构也作了符合世界宪法发展趋势的调整,是迄今为止最好的一部宪法。

治国安邦平天下 出自那本书?
“治国安邦平天下”出自《论语》。《论语》介绍:《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语录结集,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至战国前期成书。全书共20篇492章,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此书是儒家学派的经典...

兴文县15540451050: 关于治国与安邦的道理? -
僪待重组: 治国安邦,首先要明白意思,就是治理国家,使之安定.中国古代就有修齐治平之说,即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其出于《大学》中“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一段 .意思是古时候要弘扬明德于天下的人,就要先治理好国家.也就是治国安邦是明明德于天下的一个前提.同时治国就要先齐家,就如《大学》后文中提到的,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管子·明法》也中有治国者,主道明也,乱国者臣术胜也,要印证了这个道理.

兴文县15540451050: 论语中关于治理国家的句子 -
僪待重组: 治国安邦 孔子作为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其有关治国的道理在《论语》中也有重要的位置.概括起来主要包含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1、治国的根本在于“人伦纲常”.齐景公问孔子怎样治国,孔子说:“君君,臣

兴文县15540451050: 孔子口中的“周礼治国”具体指什么? -
僪待重组: 以“礼”为支柱的治人之学实际上就是孔子的治国思想.孔子继承了西周以来把礼作为治国之经纬的思想,认为礼是治国之本,形成了以礼乐教化治国安邦的总体思路. 孔子不满当时“天下无道”,动荡不安的社会,抱着强烈的忧患意识和救世...

兴文县15540451050: 治国安邦的“邦”是什么意思 -
僪待重组: 邦本意是指粮食生产国,农业国.古代诸侯的封国、国家,也指疆界,边界.所以邦的概念要比国小,邦包含在国家里,譬如英联邦,都曾经属于大英帝国的一部分.

兴文县15540451050: 300字左右简要介绍诸子百家的思想
僪待重组: 孔子以《周易》中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合关系为出发点,创立了以仁为核心的儒家学说.比孔子稍前的老子,创立了以道为宇宙本体论的哲学体系,从道出发,主张人要...

兴文县15540451050: 《论语》在历史上的治国安邦上有什么实例吗?请例举 -
僪待重组: 汉武帝时独尊儒术,宋时赵普,朱熹

兴文县15540451050: 中国历史上"文能治国武能安邦"的人有哪些 -
僪待重组: 出处:明·无名氏《伐晋兴齐》:“荐贤举善是吾心,安邦治国访知音.” ①治国安邦:治理国家,使之太平、安定.出自元·无名氏《猿听经》第一折:“不能勾治国安邦朝帝阙,常只是披霜带月似檐中.” ②同名书籍,吴礼权编著.本书系丛书一种,汇聚了中国历代有关治国安邦的经典名句数千条,都是中国历代先贤治国安邦的心得与经验总结 解释:安:使安定,治:管理,治理.使国家安定太平. 用法: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补语;形容使国家安定 示例:~平天下,自有周公孔圣人.(冰心《斯人独憔悴》) 词性:中性成语;古代成语 近义词:安邦定国 反义词:祸国殃民

兴文县15540451050: 什么是传统教育 -
僪待重组:下面这篇文章详细的讲解了中国传统教育,希望能采纳. 中国传统教育 根据历史文献记载,中国教育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三代以前.商周时代,中国教育已有相当的积累,知识大体具备规模,这就为学...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