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三代齐王的更替中可以看出西汉中央控制力的哪些变化?

作者&投稿:福怜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分封制是我国古代非常重要且古老的一项政治制度,从夏商周时期便有,延续有两千年余。秦始皇帝灭六国、终乱世、立秦朝,果决且干脆地废除历史悠久、根深蒂固的分封制,实行存在不过五百年、并且还没普遍的郡县制,最终导致二世而亡。秦朝的灭亡,与太过干脆了断地全面推行分封制息息相关。秦末农民起义,野心家们将分封制再度复活,陈胜、项羽和刘邦先后主持过分封,先后相对均衡地划分政治利益。陈胜、项羽和刘邦的三次分封,都没有允许底下的诸侯王进行再次分封;待到刘邦取得楚汉争霸的胜利,建立史无前例的汉王朝,地方实行的政治制度是郡国并行制,既有分封又有郡县,这是权衡利弊、分析取舍所得出采纳的举措。

刘邦、萧何、陈平等西汉开国君臣不会不知道分封带来的割据分裂的危害,但他们还是义无反顾地实行一定规模的分封,这其中有着他们许多考虑。首先就是巩固新生的汉王朝的统治;其次是实行分封是利大于弊的;最后是刘邦君臣知道该如何去对待诸侯王,异姓诸侯王率先剪除,同姓诸侯王为稳定刘氏汉室江山暂且留着不动,待后世子孙帝王解决。西汉对地方诸侯王的掌控力并不是固定的,而是经过了许多曲折变化,从初次分封异姓诸侯王为强,到剪除异姓诸侯王成弱,留下的同姓诸侯王茁壮成长,待到汉景帝平定七国之乱和汉武帝实行推恩令开始,地方诸侯王的势力遭到断崖式的下降,一日弱过一日,最后完全被西汉中央所管制。

从西汉前中期的三代齐王的更替,我们可以很直观地看到西汉中央对地方诸侯国的掌控力变化。三代齐王,第一代是汉初三杰的韩信,第二代是刘邦庶长子的刘肥,第三代是刘彻二子的刘闳。当然,不是说西汉近百年时间就这三位齐王,而是这三位齐王各自代表一个“派系”一个“阶段”。

齐国是韩信的齐国

秦末大起义中,各地义军领袖和战国旧贵族纷纷割据一地称王称霸。齐地,原先是齐国王室田氏趁机而起占下齐地,复立齐国。项羽入关焚灭咸阳,秦朝正式灭亡,楚汉争霸的序幕逐渐拉开。汉元年(公元前206年),“螳臂当车奋力一搏”的刘邦进攻项羽惨遭兵败,其与张良等谋臣商量怎么才能破楚夺天下:“吾欲捐关以东等弃之,谁可与共功者。”张良回答:“九江王黥布,楚枭将,与项王有郤;彭越与齐王田荣反梁地,此两人可急使。而汉王之将独韩信可属大事,当一面。即欲捐之,捐之此三人,则楚可破也。”刘邦采纳了这项建议,自己弱小时进行画饼拉拢盟友工作——分封土地、立项羽之地为王。

那时候的分封土地可是天下一等一的好东西,没有什么比这个更动人心。韩信在汉中达刘邦问题是回应:“今大王诚能反其道,任天下武勇,何所不诛?以天下城邑封功臣,何所不服?”韩信表现出富贵封王之志气。“足下涉西河,虏魏王,禽夏说,引兵下井陉,诛成安君,徇赵,胁燕,定齐,南摧楚人之兵二十万,立下不世之军功。”汉四年二元,平定齐地后的韩信盘踞齐地,意欲为齐王,遣使者言汉王刘邦:“齐伪诈多变,反覆之国也,南边楚,不为假王以镇之,其势不定。原为假王便。”刘邦听到这一消息情况有些危急,韩信说这话就像威胁他一样,而且当时刘邦对韩信感官不差,因而他万万没想到韩信会做这事,所以第一反应是大怒,后来在张良、陈平的密语相送,才平息下来,主动让韩信任新齐王。

关于韩信意为“假齐王”的做法,很难说清是不是真考虑到齐地重要和齐人诡诈的原因,但刘邦愤怒了是的的确确的事。史家多言刘邦是迫不得已封韩信为王,齐地也是被韩信一手掌控,没被刘邦插手。这种迫不得已我们可以从两方面来理解:第一种是当前具体形势,齐地已在韩信手中,且他手握重兵,有实力自立为王,让当时陷入危机的刘邦被项羽步步蚕食也完全没问题,楚汉争霸的胜败关键就在韩信,对于韩信的请求刘邦自然表现得无比顺从;第二种是当时社会风尚,秦朝虽然没有实施分封,但裂土封王的观点还根存在天下人心,贵族所特有的封王,论为平民将军也能够拥有,陈胜、项羽和刘邦的大分封解释如此,所以分封韩信是一种大势所趋,刘邦若要顺利取得天下不得不顺应。

韩信被立为齐王虽是刘邦迫不得已实行的战略,但也收获了非常好的结果——统一天下。据有齐国的韩信,拥兵至少三十年,钱粮不计其数,史书称“天下权在韩信”“右投则汉王胜,左投则项王胜”。韩信忠于对自己有知遇之恩的刘邦,为汉室天下立下不可磨灭的汗马功劳。“鸿沟和议”后,刘邦反悔引兵偷袭楚军项羽,原本与韩信、彭越约定好共同出兵,但两军未动,导致汉军大败。刘邦内心愤怒可想而知,但他还是听从了张良顾全大局的计策,派使者告诉韩信、彭越二人军功封王的立场,并许诺“从陈以东傅海与齐王信”。韩信才尽释前疑助汉攻楚,之后的胜利自然是理所当然。

封韩信为齐王是特殊情势下的谋略计策,强大的齐国令人不安。垓下决战一结束,刘邦就随便找了个理由把齐王韩信的军队全部剥夺。而汉五年正月,刘邦登上皇位的第一件事就是徙韩信为楚王,将存在不到十一个月时间的齐国化为被西汉中央所直接控制的郡县,理由是“楚义帝无后、韩信习楚风俗”。矛头直指韩信,不过他自己没感觉到。一年后,刘邦“污蔑”韩信谋反将其逮捕,废为淮阴侯,又杀之。韩信是第一个解决的异姓诸侯王,刘邦麾下第一大诸侯国的齐国被废去,如此迅速且悲惨的结局,实在让人怜悯韩信和齐国之亡。齐国明明强大无比、已成独立王国、还和刘邦没什么关系,怎么会被轻而易举地废去,不得不说,韩信的政治头脑太愚钝了。

刘邦对齐国与韩信的做法是意料之中的,无论齐国之主是谁,只要在当时非刘氏姓,势必被废除;刘邦不想重蹈项羽的覆辙,不想再被强大的臣子所限制。当时的齐国和韩信,绝对有推翻刘邦的汉王朝统治的资本和实力。当时的齐国,是韩信一人的齐国。

刘氏宗亲的齐国


分封异姓王是刘邦夺取天下的策略,而诛杀异姓王和分封同姓王则是问鼎天下的策略,也是天下大势所趋。汉六年正月。汉高帝刘邦诏曰:“以胶东、胶西、临淄、济北、博阳、城阳郡七十三县立微时外妇之子肥为齐王, 诸民能齐言者皆以与齐。”当时形成一种特别的风尚,能去齐国的百姓皆去齐国。为何?因为皇帝对齐王好啊,各种政策肯定少不了。刘肥出身和身份低微,是刘邦立给天下看的标杆。分封年轻的诸子,是为了弥补西汉中央对一些空虚地带的有效统治。刘肥为齐王,很好地完成了制衡当时还在的异姓诸侯王和功臣集团、“承卫天子”的使命。“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击之”的盟誓立下,刘氏家天下逐步建立起来。

汉高帝时期,刘肥的齐国是东方、乃至天下的第一大诸侯国,坐拥临淄、胶东、胶西、济北、博阳、城阳、琅邪七郡七十余城,物产丰富、土体肥沃、人众殷富、良田不计其数、更有海盐之利,齐王刘肥本人亦是有着相当强大的政治军事经济的权力,很好巩固了汉室江山。这一期间,名臣曹参为齐相治理齐国,齐国得以迅速恢复、高速发展。惠帝、吕后时期,子羸弱母刚强,一方面对刘氏诸侯王进行打击消灭,一方面封同族为诸侯王成党,另一方面再封一些刘氏诸侯王笼络人心。强大的齐国也被吕后所动手,采取了分割削弱和笼络重用的两面手段。



三代齐王的实力由弱到强,再被拆分弱化,可以看出中央集权越来越强,最终形成大一统局面。


从三代齐王的更替中可以看出西汉中央控制力的哪些变化?
从西汉前中期的三代齐王的更替,我们可以很直观地看到西汉中央对地方诸侯国的掌控力变化。三代齐王,第一代是汉初三杰的韩信,第二代是刘邦庶长子的刘肥,第三代是刘彻二子的刘闳。当然,不是说西汉近百年时间就这三位齐王,而是这三位齐王各自代表一个“派系”一个“阶段”。 齐国是韩信的齐国 秦末大起义中,各地义...

齐王刘囊 介绍一下他
他把吕后从齐国割去的城阳、琅琊、济南三郡归还给了齐王,将琅琊王刘泽改封燕王,增封朱虚侯刘章、东牟侯刘兴居各二千。但是齐王刘襄折腾了一番并没有如愿,非常懊恼,于文帝即位的当年(公元前179年)就去世了,齐太子刘则即位。齐哀王刘襄在位12年,于公元前179年去世,太子刘则嗣立为第三代齐王。史称齐文王。齐文王...

齐国是姜子牙的封地,后来的齐王却成了田氏,田氏是如何代齐的?
武王伐纣之后,分封七十二个诸侯国,其中姜太公姜子牙的封地就是后来的齐国,姜子牙也就是齐国的老祖宗。按照当时宗法制的继承制度,后来的齐国国君也该是姜子牙的后代,那么也就会是姜子牙的姜姓吕氏一脉,但是到了后来的战国时期,齐国的国君却都是田氏,这期间发生了什么呢? 东周分为两段,也就是历史上...

触龙说赵太后全文翻译是什么?
她出嫁以后,您也并不是不想念她,可您祭祀时,一定为她祝告说:'千万不要被赶回来啊。'难道这不是为她作长远打算,希望她生育子孙,一代一代地做国君吗?"太后说:"是这样。" 左师公说:"从这一辈往上推到三代以前,甚至到赵国建立的时候,赵国君主的子孙被封侯的,他们的子孙还有能继承爵位的吗?"赵太后说:"没...

司马家族是三代人都进行篡位之举了吗?
司马师也确是够深沉的。他在正月间杀了李丰等人,却不立刻对少帝曹芳有所举动。他拖延到九月,才用皇太后郭氏的名义把少帝曹芳废了,押往山东临淄的“齐国”,再度做所谓齐王,在事实上施以软禁。这时候,曹芳的年龄是虚岁二十三岁。司马师心里所想的,是扶立一个小孩子做新皇帝。他嘴里所...

老谋深算,三国最后的赢家:且看他如何一步一步上位
齐王即位,司马懿任侍中、持节、都督中外诸军、录尚书事,和曹爽各统精兵三千人,共执朝政。 夺权 嘉平元年(249年)春正月,魏帝曹芳离开洛阳去祭扫魏明帝的坟墓高平陵,大将军曹爽、中领军曹羲、武卫将军曹训均从行。司马懿乘机上奏永宁太后,请废曹爽兄弟。当时,司马师为中护军,率兵屯司马门,控制京都。司马懿列阵,...

张姓皇帝一共7位,(称过皇帝的)
1. 常山王张耳历三代称帝。2. 东汉时期的张步被封为齐王。3. 张陵自称皇帝,建立政权。4. 张角被封为弥天安定王,是太平道的首领。5. 张梁与张宝自称为大医。6. 张鲁被封为师君,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政教合一的政权。7. 十六国时期,前凉张氏历经九位皇帝。以上是张姓皇帝的完整列表,...

君王死社稷,天子守国门 明朝16位帝王的继位顺序及其前世今生
庙号世宗,葬于北京十三陵中的永陵。 (12)第12位帝王:明穆宗 朱载垕;年号:隆庆 在位时间:1567~1572 明穆宗朱载垕(1537年3月4日~1572年7月5日),明朝第十二位皇帝,明世宗朱厚熄第三子,母杜康妃,嘉靖十六年正月二十三日生。 隆庆六年五月二十六日(1572年7月5日),病逝于乾清宫,庙号穆宗,葬于十三陵之昭陵。

管仲夷吾者一文的翻译
因此,他在齐灵公、庄公、景公三代,名声显扬于各国诸侯。 越石父是个贤才,正在囚禁之中。晏子外出,在路上遇到他,就解开乘车左边的马,把他赎出来,用车拉回家。晏子没有向越石父告辞,就走进内室,过了好久没出来,越石父就请求与晏子绝交。晏子大吃一惊,匆忙整理好衣帽道歉说:“我即使说不上善良宽厚,也总算帮助...

邹忌讽齐王纳谏全文翻译赏析
在当时,秦国任用商鞅,国富兵强;楚国、魏国任用吴起,战胜敌军,削弱了敌国;齐威王、齐宣王任用孙膑、田忌等人,致使各诸侯国都东来朝见齐王。天下各国正致力于合纵连横,以争战为贤能,但孟轲却称述唐尧、虞舜和夏商周三代的德政,因此他所到之国,都合不来。于是退身,与万章等人编订《诗经》和《书经...

滨城区15063505971: 现在的高射炮能打下第三代战斗机吗?
简厘复方: 不太可能了 现在除了少数攻击机,战斗机都是高炮射程外发射精确制导武器,根本不会有什么飞机低飞的. 现在先进高炮的射程不足,只能对付低飞的巡航导弹,攻击机,强击机之类的.

滨城区15063505971: 西汉中央和地方的行政制度各叫什么? -
简厘复方: 一、中央制度:三公九卿制 西汉实行三公九卿制,始于秦,目的在于加强中央集权,其特点是确立皇权至高无上地位,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三公”与分掌国家朝廷各项行政事务 “九卿”职权分开,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起步的标志,对...

滨城区15063505971: 郡国并行制的演变与灭亡我想问的侧重点是 郡国并行制影响到天子权威的一个详细事件. -
简厘复方:[答案] 西汉初年,刘邦以秦代因孤立而败亡的教训,剖裂疆土,在推行郡县制的同时分封诸侯王,实行郡县、封国并行的地方行政相轨体制.这种特殊的地方行政体制,影响了西汉一代,在西汉的政治制度建设中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然而,学界对这一地方...

滨城区15063505971: 西汉七国之乱的根本原因是
简厘复方: 分封制是奴隶制的典型制度,而奴隶制在春秋战国就已经被更为先进的封建制度所代... 中央放松了对诸侯国的控制 附文一篇,以资参考: 我平时就定下规矩:凡是在考试中...

滨城区15063505971: 中国古代人口思想对解决当代人口问题有什么作用 -
简厘复方: 人类文明的历程便是人与自然协调的过程,人类改造自然的历史,便是一部环境保护与破坏的冲突史.经济学最理想的状态便是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经济机制与生态机制的和谐...

滨城区15063505971: 历史题急急急!!!!好的多加分!!快!!!!!! -
简厘复方: 经济:第一,改革币制,将铸币权收归中央 第二,盐铁官营和均输平准政策 第三,算缗和告缗. 政治:首先颁行“推恩令”,使诸侯王多分封子弟为侯,使王国封地被分割,以进一步...

滨城区15063505971: 汉朝的地方行政法身了什么变?与秦朝相比,汉朝的地方行政法身了什么
简厘复方: 变化:秦朝郡县制 汉朝郡国并行制 从根本上说明了君主集权制度是不允许地方分权... ①刘濞所说的未必尽能兑现,但从中可以看出吴国人民短期内所创造的巨量财富. 齐...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